秋天的古诗

时间:2024-06-12 13:28:14 古诗 我要投稿

秋天的古诗15篇[实用]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秋天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秋天的古诗15篇[实用]

秋天的古诗1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天的古诗2

  1、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2、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宁如凿空使,远致石榴花。

  5、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6、夕雨红榴拆,新秋绿芋肥。

  7、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8、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9、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10、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11、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12、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13、若干生命若干春,有所丰收有所贫。

  14、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15、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16、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7、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18、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19、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破阵子-辛弃疾

  20、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21、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2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3、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24、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25、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6、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7、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月明移舟去,夜静魂梦归。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

  28、清迥江城月,流光万里同。所思如梦里,相望在庭中。皎洁青苔露,萧条黄叶风。含情不得语,频使桂华同。

  29、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0、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需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32、断红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

  33、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34、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35、人面不如花面。花到开时重见。独倚小阑干。许多山。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说道梦阳台。几曾来。

  36、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37、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38、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39、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40、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4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42、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李商隐《端居》

  43、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李白《南轩松》

  44、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王昌龄《塞下曲四首》

  45、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46、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47、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杜牧《紫薇花》

  48、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尹式《别宋常侍》

  49、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50、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51、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52、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53、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皇甫松《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

  54、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曹雪芹《残菊》

  55、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56、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王维《秋夜曲》

  57、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58、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

  59、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李白《塞下曲六首》

  60、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61、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杜牧《早雁》

  62、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63、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

  64、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65、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66、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杜牧《齐安郡晚秋》

  67、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王维《归嵩山作》

  68、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69、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70、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71、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72、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7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74、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刘禹锡《始闻秋风》

  75、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黄庭坚《鹧鸪天·坐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

  76、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唐寅《菊花》

  77、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78、今日山城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李益《上汝州郡楼》

  79、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纳兰性德《琵琶仙·中秋》

  80、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 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

  81、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82、秋风吹到江村,正黄昏,寂寞梧桐夜雨不开门。——顾彩《相见欢·秋风吹到江村》

  83、萧萧落木不胜秋,莫回首、斜阳下。——纳兰性德《一络索·过尽遥山如画》

  84、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杨万里《秋凉晚步》

  85、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白居易《微雨夜行》

  86、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87、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唐·施肩吾<秋夜山居>

  88、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

  89、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秋凉晚步>

  90、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91、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92、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赠庐司户>

  9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94、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9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健

  96、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97、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秋日>

  98、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宣城郡内登望>

  9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0、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元·关汉卿

  101、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

  10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望洞庭>

  103、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南唐·李璟<浣溪沙>

  10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105、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阿谁。——<虞美人>

  106、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

  107、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108、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始安秋日>

  109、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110、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111、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燕歌行>

  112、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念奴娇>

  113、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元·白朴——<天净沙·秋>

  114、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15、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晋·陶潜

  116、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117、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118、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浣溪沙>

  119、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120、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阙题二首·山中>

  121、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唐·戎昱<戏题秋月>

  122、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123、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清·王士祯<江上>

  124、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25、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昭君怨>

  126、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八声甘州>

  127、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别诗>

  128、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

  129、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木兰花>

  130、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唐·李颀<望秦川>

秋天的古诗3

  1、《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2、《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难望王师又一年。

  4、《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5、《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7、《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8、《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0、《中秋月》

  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11、《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2、《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3、《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宋·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14、《秋月》

  宋·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15、《秋夜曲》

  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16、《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7、《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18、《秋雨中赠元九》

  唐·白居易

  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19、《初秋》

  唐·孟浩然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20、《秋晚江上遣怀》

  唐·杜牧

  孤舟天际外,去路望中赊。

  贫病远行客,梦魂多在家。

  蝉吟秋色树,鸦噪夕阳沙。

  不拟彻双鬓,他方掷岁华。

  21、《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2、《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23、《河西送李十七》

  唐·高适

  边城多远别,此去莫徒然。

  问礼知才子,登科及少年。

  出门看落日,驱马向秋天。

  高价人争重,行当早着鞭。

  24、《立秋日登乐游园》

  唐·白居易

  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

  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

  25、《秋思》

  唐·白居易

  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

  兽形云不一,弓势月初三。

  雁思来天北,砧愁满水南。

  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

  26、《客亭》

  唐·杜甫

  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

  多少残生事,飘零似转蓬。

  27、《秋芸有春绿》

  宋·范成大

  秋芸有春绿,疏篱照孤芳。

  清霜早晚至,何草能不黄?

  宁当念衰落,政尔事容光。

  及时且自好,来日殊未量。

  28、《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9、《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40、《早寒江上有怀》

  唐·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31、《子夜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32、《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33、《摊破浣溪沙》

  五代·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34、《秋日·其二》

  宋·秦观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35、《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秋天的古诗4

  1、子夜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2、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3、《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4、中秋月

  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5、已凉

  唐·韩翎

  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6、秋凉晚步

  宋·杨万里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7、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8、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难望王师又一年。

  9、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1、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2、秋夜曲

  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13、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4、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15、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6、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7、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8、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9、清平乐

  宋·张炎

  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

  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20、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1、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2、秋词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23、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24、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5、秋波媚

  宋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26、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27、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28、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秋天的古诗5

  白居易

  【作品】:秋思

  病眠夜少梦,闲立秋多思。

  寂寞余雨晴,萧条早寒至。

  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

  何况镜中年,又过三十二。

  白居易

  【作品】:秋思

  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

  兽形云不一,弓势月初三。

  雁思来天北,砧愁满水南。

  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

  杜牧

  【作品】:秋思

  热去解钳釱,飘萧秋半时。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

  发短梳未足,枕凉闲且欹。

  平生分过此,何事不参差。

  李白

  【作品】:秋思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李白

  【作品】:秋思

  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

  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

  唐许浑

  【作品】:秋思

  琪树西风枕簟秋,楚云湘水忆同游。

  高歌一曲掩明镜,昨日少年今白头。

  陆游宋

  【作品】:秋思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

  秋思陆游

  乌桕微丹菊渐开,天高风送雁声哀。

  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

  ①诗写于嘉泰三年,这年陆游七十九岁,居住在山阴故乡。②乌桕:落叶乔木,秋天树叶经霜变红色。③并刀:又称并州剪,并州以产剪刀著名。

  描写秋天的词:

  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声声慢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秋波媚

  【宋】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秋风辞

  汉武帝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秋天的古诗6

  1、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4、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5、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6、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7、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不第后赋菊》

  8、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刘彻《秋风辞》

  9、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10、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11、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12、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

  1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夜泊枫江》

  1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15、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朱庭玉《天净沙秋》

  16、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17、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18、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19、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20、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21、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22、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24、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25、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26、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___朱熹《偶成》

  27、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____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

  28、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____朱彝尊《桂殿秋·思往事》

  29、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____张孝祥《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30、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____李峤《风》

  31、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2、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____唐寅《菊花》

  3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____刘禹锡《望洞庭》

  34、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____白居易《微雨夜行》

  35、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____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36、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____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37、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____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38、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____卢照邻《曲池荷》

  39、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0、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____王昌龄《塞下曲四首》

  41、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____张仲素《秋夜曲》

  42、秋风吹到江村,正黄昏,寂寞梧桐夜雨不开门。____顾彩《相见欢·秋风吹到江村》

  43、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____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44、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____李商隐《端居》

  45、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46、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____陆游《秋思》

  47、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____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48、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____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49、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____杜牧《齐安郡晚秋》

  50、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____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秋天的古诗7

  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

  杜甫 唐

  佳士欣相识,慈颜望远游。

  甘从投辖饮,肯作置书邮。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湖南冬不雪,吾病得淹留。

  晚秋野望

  刘沧 唐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

  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

  荒垒几年经战后,故终日望书回。

  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南湖晚秋

  白居易 唐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但惜秋风多,衰荷半倾倒。

  手攀青枫树,足踏黄芦草。

  惨淡老荣颜,冷落秋怀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万里何时,烟波白浩浩。

  戚氏

  柳永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

  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

  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闲。

  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正蝉鸣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

  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蝉娟。

  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

  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别迅景如棱,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

  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漏箭移,稍觉轻寒。渐呜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晚,抱影无眠。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七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兴八首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千家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迟。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蓬莱宫阙对南,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墙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美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秋天的古诗8

  1、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2、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3、夜深独与岩僧语,群动消声举世眠。

  4、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5、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6、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8、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9、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

  10、水落陂塘秋日薄,仰眠牛背看青天。

  11、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1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13、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14、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15、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

  16、重见金英人未见。相思一夜天涯远。

  17、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18、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19、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20、夕阳天外云归尽,乱见青山无数峰。

  21、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22、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23、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24、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25、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26、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27、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28、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9、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30、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31、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3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33、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34、风紧雁行高,无边落木萧萧。

  35、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秋天的古诗9

  1、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李白《秋思》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3、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李白《秋思》

  4、梧桐落尽西风恶。——黄机《忆秦娥·秋萧索》

  5、遗音能记秋风曲。——贺铸《行路难·缚虎手》

  6、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7、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李白《渌水曲》

  8、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9、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李密《淮阳感秋》

  10、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灞上秋居》

  11、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12、愿学秋胡妇,贞心比古松。——李白《湖边采莲妇》

  13、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14、衣杵相望深巷月,井桐摇落故园秋。——陆游《秋思》

  15、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陶渊明《饮酒·其四》

  16、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17、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18、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19、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20、欲寄彩笺兼尺素。——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秋天的古诗10

  1、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柳永《戚氏·晚秋天》

  2、秋阴细细压茅堂,吟虫啾啾昨夜凉。——黄庭坚《秋怀之秋阴细细压茅堂》

  3、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4、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白居易《秋雨夜眠》

  5、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严武《军城早秋》

  6、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7、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严武《军城早秋》

  8、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9、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10、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柳永《戚氏·晚秋天》

  11、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吴文英《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

  12、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李白《秋下荆门》

  1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14、穷巷秋风起,先摧兰蕙芳。——刘禹锡《萋兮吟》

  15、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16、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17、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18、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9、闲问字,评风月。时载酒,调冰雪。似初秋入夜,浅凉欺葛。人境不教车马近,醉乡莫放笙歌歇。倩双成、一曲紫云回,红莲折。

  20、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杨万里《秋凉晚步》

  21、江渚秋风至,他乡离别心。孤云愁自远,一叶感何深。

  22、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

  23、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郑板桥《沁园春·恨》

  24、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5、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秋天的古诗11

  《清江引·秋怀》

  元代: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赏析

  这首曲写出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写出作者是十分心急的,急得发愁,也许正遇上某些事,回乡无望,因而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似乎只能籍着秋夜的清凉,做个好梦,梦回家乡探望亲人。

  秋风中接到家信,远自万里之外寄来,谆谆“问我归期未”,这两句从空间和时间的两个方面表现了“我”与“家”的暌隔。而诗人未对来信的殷望作任何正面的答复,仅是铺排了自己所处客乡的秋景。“红叶天”、“黄花地”,显然受了《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的启导,而《西厢记》又是移用了范仲淹《苏幕遮》词的“碧云天,黄叶地”,亦为感秋之作。红叶黄花勾勒了清秋的轮廓,色彩鲜明,但却有一种苍凉冷颓的情韵。尤其是作者在这一背景中添现了“雁”、“人”的活动主角,且雁啼于天,人醉于地,便使这种苍凉冷颓发挥到了极致。“雁啼”最牵愁惹恨,“人醉”则是为了忘忧,而“芭蕉雨声秋梦里”,秋雨的萧疏冷酷,使得乡梦也为之惊醒。这三句景句无不暗寓着人物的客乡况味和主观感受,代表着诗人的“秋怀”。深沉的乡思与有家难归的羁愁,便足以回答“归期未”的提问了。

  这三句是作者收信后无言的感受,但它也可以视作诗人因家信问起归期而惆怅苦闷的应接。可以这样想象:诗人因在现实上不可能回到万里以外的乡园,无语可复,心中充满了忧愁与歉疚。他抬头望天,想看看那传书的鸿雁可在,结果发现“雁啼红叶天”,大雁似乎也在为他发出悲鸣。满地秋菊盛开,但那并不是故园的黄花,诗人只能借酒狂饮,在酩酊中暂忘乡愁。入夜了,他希望能在梦中实现回乡的心愿,可是“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白居易《夜雨》),蕉叶上的雨声又无情地提醒着他的孤寂。“问我归期未”,不敢答复,至此也无须答复。小令的这三句景语,在时间的跨度上可前可后,代表了“秋怀”的一贯凄凉,确实是颇见妙味的。

  应该说这个概括在这首短小精悍的曲里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至于熔铸名句这点,恐怕元曲三百首里没有多少非香艳的题材的作品能跳出唐宋的成就。

  回到曲上,“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看似简单,实则也简单明了,直奔主题,比较特别之处是以西风送信,这个并不是很多见,古人一般是鱼传尺素,雁寄归思,青鸟传音,西风送信便是把西风拟人,赋予看似凛冽的西风一点人情味;“问我归期未”,平实却亲切,仿佛正面对面问话一般。又令人想起“道是归期未有期”这种情怀,有点淡淡哀愁。可见,这两句应该没有经过太多斟酌,完全是作者的真情实感的流露,因此读来也没有丝毫矫揉造作之感。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这一句其实颇为经典,既充分体现张可久“清丽派”的作风,又充分体现曲在营造意境上对诗词手法的传承,强调了一种有构图讲究的图画般的美感。这一句却能够从人的多种感官角度把一种写来写去的思乡情怀具体化,形象化,把主观感受融入客观景物里,虽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又因作者能对颜色、声音、炼字、音韵都做出很好地把握,使得此曲经得起反复的品读。

  “红叶”“黄花”秋意尽显,颜色鲜明,令人印象深刻,脑海中立即出现相似的画面;“啼”“醉”可以说是有炼字的功夫在内的,雁啼虽不同于杜鹃啼,但只要说到啼声,总是会有些感情在其中,无非雁就是像“我”一样,呼唤着同伴南迁,顺便一提,张可久是浙江人,也就是南方人,那么北雁南飞对于他的意义就更为具体了,而这啼声中,也夹杂着一些复杂的情绪,也许隐含了悲伤、急切、思念、担忧等等,“醉”作者认为黄花遍地的景色醉人,但有道是景不醉人人自醉,能够归乡的喜悦心情才真正让作者沉醉其中;芭蕉雨声秋梦里,芭蕉在古代是有特定所指的意象,一般指代愁思、闺思、乡怀、悲凉,而雨打芭蕉一般是指愁上加愁,不可排解。李清照就常用芭蕉的意象。作者是十分心急的,急得发愁,也许正遇上某些事,回乡无望,因而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似乎只能籍着秋夜的清凉,做个好梦,梦回家乡探望亲人。

  从押韵这方面来说,不看曲有没有固定韵位,应该是没有的,“里”“未”“地”“里”都是有押韵的,故而朗读起来,此曲也是琅琅上口,音韵和谐的。当一句话,一首曲有一种让人在相似的情形下想起的力量时,已经可以算是成功的作品。正如每逢秋夜下雨时,都会想到“芭蕉雨声秋梦里”以及另一些无名氏的作品“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楼外凉蟾一晕生,雨余秋更清”把几种意境重叠在一起,然后整理起自己种种的愁绪。

  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衬自己浓浓的乡思情。

  《天净沙·秋》

  元代: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赏析

  该曲虽和马致远的《秋思》有相似处,但却又自有特点。首二句以“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一点飞鸿”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接着诗人用青、绿、白、红、黄五色,以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此曲极富艺术张力,一笔并写两面,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赏心悦目的.秋景作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为又一篇写秋杰作。

  这首小令,只五句二十八个字,篇幅虽短,却以神来之笔捅绘出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前三句着力渲染出一派深秋凄凉之景。黄昏时:如血的残霞映照着一座孤零零的小村庄,夕阳淡淡的炊烟袅袅,几只归巢的寒鸦,静静的站立在老树枝头,忽然,一只哀鸣的孤鸿,在天边晚霞影里远远的飞翔,而后两句,作者却将笔锋一转,写到:青山静静、绿水悠悠,白草绵绵,红叶片片,黄花朵朵,在暮色中,这些明丽的色彩,为这萧杀的气氛平添了许多生机活力。一扫前人一悲到底的俗套。

  写秋景,自然难免要烘托出萧瑟的气氛,但是如果全以萧瑟气氛为全篇的写作大旨,又会令读者感受到沈闷而有压力。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白朴在选用语辞时,便颇费心神。白朴在写秋景选词语辞精炼。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为了要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来,于是作者接下来选用了“一点飞鸿影下”作为上半段的结语。如此一来,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最后为了加强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丽而有韵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为曲文的结束语。这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由此可见,白朴的散曲写作技巧的高明了。

  描绘秋景,历来是中国古代文人喜爱的一个题材,为表现它而不惜笔墨的诗人骚客代代有之,留下的作品更是多不胜举,但许多作品易于流入俗套。白朴却能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在作品中,层次分明的描写了秋天的自然景象,虽然,在开始时,有些许的萧瑟之意,然而后来以缤纷的色彩作结,终究是赏心悦目、的韵味无穷的。他用笔精深,作品风格独具,婉约清丽,意境新颖,可与被誉为“秋思之祖”的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媲美。这首小令不仅不俗,还很是典雅。词、曲有雅、俗之别,一般来说,词尚妩媚、含蓄,而曲贵尖新、直率。白朴的这支小令却有词的意境。曲中虽无“断肠人在天涯”之类句子,抒情主人公却时隐时现,在烟霞朦胧之中,传达出一种“地老天荒”的寂静。

  《渔家傲·秋思》

  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

  范仲淹《渔家傲》一词开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极力渲染边塞秋季风景的独异,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表现了边塞地区的萧条寂寥。

  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秋来”,点明了季节。“风景异”,概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词人是苏州人,对这个地方的季节变换,远较北人敏感,故用一个“异”字概括,这中间含有惊异之意。“衡阳雁去无留意”,雁是候鸟,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飞向南方避寒。“无留意”是说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奋飞,毫无留恋之意,反映了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反过来说,这个地区秋天的荒凉景象,尽括在雁“无留意”三字之中,显得笔力遒劲。

  下边续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战地景象:“四面边声连角起”,这种声音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上句写延州周围环境,它处在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下句牵挽到对西夏的军事斗争。“长烟落日”,很容易使读者联想起唐代诗人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四字写出了塞外的壮阔风光。而在“长烟落日”之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气象便不相同。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所见;边声、号角声,这是所闻。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特别值得玩味的是“孤城闭”三字,它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宋朝从建立之后,就采取重内轻外政策,对内加紧控制,把禁军分驻全国各地,而在边疆上长期放弃警戒,武备松弛。宝元元年(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讨伐,而事起仓卒,将不知兵,兵不知战,以致每战辄败。词人移知延州,到任后,一方面加强军队训练,一方面在延州周围构筑防御工事,始终居于守势,不敢轻易出击,延州局势才暂时稳定下来,就整个形势来说,延州仍处于孤立状态。所以“孤城闭”三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军事态势,反映出宋朝守军力量是很薄弱的,作为指挥部所在地的城门,太阳一落就关闭起来,表现了形势的严重性。这一句就为下片的抒情作了铺垫。

  下片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消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燕然未勒也是《封燕然山铭》这个典故而来:东汉和帝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北伐匈奴,大破之,在漠北燕然山刻石记功,由班固执笔,颂汉威德,就是所谓“勒石燕然”。勒字此处是雕刻的意思。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人不寐”,补叙上句,表明自己彻夜未眠,徘徊于庭。“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总之下片抒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的是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秋天的古诗12

  1、《秋夜曲》

  唐代: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译文:当月亮升起的时候,秋露已经薄了,穿了一件薄罗衣也没有换别的衣服。漫漫长夜带着深情向银筝打动,心怕孤单空着的房间,不忍入睡。

  2、《秋夕》

  唐代: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译文:秋天,屏幕上闪烁着烛光,罗凡手里敲打着萤火虫。夜晚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静地坐在宫殿前凝视着牛郎织女。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我单独离家很远,无法与家人团聚。每到重阳节,我都想念远方的亲人。相反,当我的兄弟们爬上山茱萸的高处时,如果失去我,他们会感到遗憾的'。

  4、《山行》

  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蜿蜒的山路上山,在白云的深处,甚至还有人。停下车,因为喜欢这晚秋枫树林的景色。枫叶秋天霜冻染,比二月春花鲜艳。

  5、《秋夜曲》唐代: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译文:时间的清脆在漫漫长夜中叮叮当当、滴滴答答地响着。天空中轻盈的云慢慢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出来。秋天的虫儿在黑暗中鸣叫了一整夜,她们突然想起自己还没有为出征的丈夫准备好御寒的衣服。在这个时候,他们一定不要霜冻。

  《秋夜曲》

  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山行》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七律·桂风香了〔新韵〕

  欲盖清魂夜冷霜,秋风那有桂风长。

  冲天未是单宫苑,漫透还堪尽草堂。

  举目倚窗闻月阙,品吟醉梦念吴刚。

  春花不够灵仙气,一季寒馨过渺茫。

  七律·枫叶艳了〔新韵〕

  情窦香枫哪夜来?偷得天酒醉酥怀。

  嫁妆阡陌连红火,曲舞长亭颤艳钗。

  画客不惜千墨韵,诗人更恋万羞腮。

  常思欲作丹心赋,可叹无缘少赋才。

  七律·柿子甜了〔新韵〕

  过了和风历暮秋,如今岭上挂情稠。

  挑灯陌道沧桑事,夜静稀星冷月流。

  如意替谁常守望?顺心为汝到怀柔。

  快将仰吮含饴醉,散去云烟万缕愁。

  七律·苹果熟了〔新韵〕

  满枝青涩随风尽,唯见红颜欲嫁秋。

  念那花时春月雪,思今笑靥艳霜羞。

  闻香沁润千肠事,品味平祛万虑愁。

  谁解酸甜佳果意?鞠躬应是向天酬。

  七律·山楂红了〔新韵〕

  霜凝血色在山丘,点点丹砂画晚秋。

  无意成灯灯灿照,有情挂景景寥游。

  虽能糖甲寻弯巷,却是孤车叫不休。

  凡历辛酸皆岁月,都将苦难刻心头。

  七律·芦花飞了〔新韵〕

  倚秋洲渚荡芦花,恰似萧萧一季跋。

  非是荆轲别易水,且歌壮士剑飞霞。

  霜寒最喜晴空雪,风冷尤怜醉雾纱。

  假设有遥思应放远,云携轻魄到天涯。

  吟秋七律一组〔十三首〕

  周祥云

  初秋天目山游

  耸入云空如画境,金秋仙境乐悠游。

  道旁篁竹随风摆,湖里鱼虾戏水流。

  纯朴农家人热闹,休闲朋友话轻柔。

  时时处处逢佳景,喜喜欢欢倩影收。

  重阳吟

  长空云彩艳朝阳,鸿雁人形南阵翔。

  丹桂花开馨紫陌,黄英今放靓家乡。

  声声诗韵歌吟唱,簇簇茱萸喜聚忙。

  重九登高欣远望,入眸尽是美风光。

  黄昏所见

  登上鸡鸣瞰玄武,清澄点点泛鳞光。

  业经娇艳随波去,今见兰舟嬉客狂。

  岸柳婆娑烟絮散,沙鸥旋绕鹭鸶翔。

  木樨馨落金花雅,一抹晚霞云水长。

  桂花吟

  金风玉露共徘徊,八月丹樨绽笑开。

  枯叶纷纷随落下,大江滚滚逝奔来。

  花微似粟芳馨溢,客喜当时清气催。

  古塔攀登凌绝顶,心怡神爽假设仙台。

  落叶吟

  寒云衰草渐成秋,阴雨绵绵人易愁。

  萧瑟西风枯叶落,芬芳彩菊桂花柔。

  仰天鸿雁南归去,望远群山雾慢悠。

  灯下捧书诗咏诵,窗前朗月照神州。

  芦花吟

  芦花白絮满沙洲,乍起飘浮水上悠。

  野鸭藏身怜自影,鱼虾嬉戏逐波游。

  举头柳叶呈黄色,感慨时光近晚秋。

  人说夕阳无限好,红霞映照竞风流。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立秋》

  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偶成》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明·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野步》

  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夜坐》宋·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气有声。

秋天的古诗13

  1《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2《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4《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5《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子夜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7《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8《中秋月》

  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9山行

  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0霜月

  唐代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11长安秋望

  唐代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12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宋代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13秋思

  唐代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4《初秋》【唐】孟浩然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15《秋晚江上遣怀》【唐】杜牧

  孤舟天际外,去路望中赊。贫病远行客,梦魂多在家。

  蝉吟秋色树,鸦噪夕阳沙。不拟彻双鬓,他方掷岁华。

秋天的古诗14

  《秋天》

  何其芳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没办法了,没别的了。

  走在秋天,

  秋天的空气更加清新;

  走在秋天,

  秋天的'田野更加迷人。

  秋风在小河里游泳,

  秋风在草地上散步,

  秋风在森林里追逐,

  秋风在云朵里玩耍……

  秋风吹熟了红红的苹果,

  秋风染紫了一串串葡萄,

  秋风抹黄了一个个鸭梨,

  秋风涂红了一只只石榴……

  玉米挺起胸,

  高粱谱酒歌,

  稻穗笑弯腰,

  秋天,你悄悄地给世界穿上五彩的装束,

  也把多彩的梦装进了人们的心中,

  它给我们带来了美丽、收获和希望,

  我爱你,秋天!

秋天的古诗15

  《秋日·其二》

  秦观(宋)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林逋(宋)

  底处凭阑思渺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秋凉晚步》

  杨万里(宋)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西塍废圃》

  周密(宋)

  吟蛩鸣蜩引兴长,玉簪花落野塘香。

  园翁莫把秋荷折,留与游鱼盖夕阳。

  《清平乐》

  张炎(宋)

  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江上》

  王士禛(清)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秋天的古诗15篇[实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秋天的古诗】相关文章:

秋天的经典古诗02-10

秋天的古诗05-19

秋天的古诗11-03

关于秋天的古诗07-18

赞美秋天的古诗07-29

有关秋天古诗09-20

秋天的古诗小学09-20

写秋天的古诗09-20

秋天的古诗大全07-02

描写秋天的古诗12-24

秋天的古诗15篇[实用]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秋天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秋天的古诗15篇[实用]

秋天的古诗1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天的古诗2

  1、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2、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宁如凿空使,远致石榴花。

  5、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6、夕雨红榴拆,新秋绿芋肥。

  7、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8、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9、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10、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11、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12、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13、若干生命若干春,有所丰收有所贫。

  14、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15、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16、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7、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18、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19、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破阵子-辛弃疾

  20、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21、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2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3、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24、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25、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6、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7、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月明移舟去,夜静魂梦归。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

  28、清迥江城月,流光万里同。所思如梦里,相望在庭中。皎洁青苔露,萧条黄叶风。含情不得语,频使桂华同。

  29、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0、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需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32、断红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

  33、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34、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35、人面不如花面。花到开时重见。独倚小阑干。许多山。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说道梦阳台。几曾来。

  36、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37、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38、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39、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40、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4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42、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李商隐《端居》

  43、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李白《南轩松》

  44、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王昌龄《塞下曲四首》

  45、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46、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47、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杜牧《紫薇花》

  48、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尹式《别宋常侍》

  49、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50、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51、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52、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53、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皇甫松《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

  54、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曹雪芹《残菊》

  55、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56、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王维《秋夜曲》

  57、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58、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

  59、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李白《塞下曲六首》

  60、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61、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杜牧《早雁》

  62、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63、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

  64、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65、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66、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杜牧《齐安郡晚秋》

  67、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王维《归嵩山作》

  68、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69、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70、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71、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72、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7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74、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刘禹锡《始闻秋风》

  75、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黄庭坚《鹧鸪天·坐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

  76、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唐寅《菊花》

  77、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78、今日山城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李益《上汝州郡楼》

  79、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纳兰性德《琵琶仙·中秋》

  80、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 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

  81、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82、秋风吹到江村,正黄昏,寂寞梧桐夜雨不开门。——顾彩《相见欢·秋风吹到江村》

  83、萧萧落木不胜秋,莫回首、斜阳下。——纳兰性德《一络索·过尽遥山如画》

  84、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杨万里《秋凉晚步》

  85、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白居易《微雨夜行》

  86、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87、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唐·施肩吾<秋夜山居>

  88、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

  89、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秋凉晚步>

  90、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91、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92、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赠庐司户>

  9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94、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9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健

  96、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97、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秋日>

  98、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宣城郡内登望>

  9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0、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元·关汉卿

  101、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

  10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望洞庭>

  103、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南唐·李璟<浣溪沙>

  10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105、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阿谁。——<虞美人>

  106、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

  107、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108、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始安秋日>

  109、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110、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111、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燕歌行>

  112、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念奴娇>

  113、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元·白朴——<天净沙·秋>

  114、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15、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晋·陶潜

  116、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117、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118、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浣溪沙>

  119、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120、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阙题二首·山中>

  121、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唐·戎昱<戏题秋月>

  122、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123、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清·王士祯<江上>

  124、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25、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昭君怨>

  126、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八声甘州>

  127、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别诗>

  128、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

  129、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木兰花>

  130、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唐·李颀<望秦川>

秋天的古诗3

  1、《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2、《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难望王师又一年。

  4、《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5、《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7、《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8、《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0、《中秋月》

  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11、《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2、《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3、《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宋·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14、《秋月》

  宋·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15、《秋夜曲》

  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16、《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7、《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18、《秋雨中赠元九》

  唐·白居易

  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19、《初秋》

  唐·孟浩然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20、《秋晚江上遣怀》

  唐·杜牧

  孤舟天际外,去路望中赊。

  贫病远行客,梦魂多在家。

  蝉吟秋色树,鸦噪夕阳沙。

  不拟彻双鬓,他方掷岁华。

  21、《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2、《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23、《河西送李十七》

  唐·高适

  边城多远别,此去莫徒然。

  问礼知才子,登科及少年。

  出门看落日,驱马向秋天。

  高价人争重,行当早着鞭。

  24、《立秋日登乐游园》

  唐·白居易

  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

  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

  25、《秋思》

  唐·白居易

  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

  兽形云不一,弓势月初三。

  雁思来天北,砧愁满水南。

  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

  26、《客亭》

  唐·杜甫

  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

  多少残生事,飘零似转蓬。

  27、《秋芸有春绿》

  宋·范成大

  秋芸有春绿,疏篱照孤芳。

  清霜早晚至,何草能不黄?

  宁当念衰落,政尔事容光。

  及时且自好,来日殊未量。

  28、《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9、《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40、《早寒江上有怀》

  唐·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31、《子夜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32、《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33、《摊破浣溪沙》

  五代·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34、《秋日·其二》

  宋·秦观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35、《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秋天的古诗4

  1、子夜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2、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3、《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4、中秋月

  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5、已凉

  唐·韩翎

  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6、秋凉晚步

  宋·杨万里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7、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8、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难望王师又一年。

  9、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1、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2、秋夜曲

  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13、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4、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15、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6、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7、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8、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9、清平乐

  宋·张炎

  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

  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20、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1、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2、秋词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23、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24、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5、秋波媚

  宋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26、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27、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28、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秋天的古诗5

  白居易

  【作品】:秋思

  病眠夜少梦,闲立秋多思。

  寂寞余雨晴,萧条早寒至。

  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

  何况镜中年,又过三十二。

  白居易

  【作品】:秋思

  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

  兽形云不一,弓势月初三。

  雁思来天北,砧愁满水南。

  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

  杜牧

  【作品】:秋思

  热去解钳釱,飘萧秋半时。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

  发短梳未足,枕凉闲且欹。

  平生分过此,何事不参差。

  李白

  【作品】:秋思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李白

  【作品】:秋思

  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

  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

  唐许浑

  【作品】:秋思

  琪树西风枕簟秋,楚云湘水忆同游。

  高歌一曲掩明镜,昨日少年今白头。

  陆游宋

  【作品】:秋思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

  秋思陆游

  乌桕微丹菊渐开,天高风送雁声哀。

  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

  ①诗写于嘉泰三年,这年陆游七十九岁,居住在山阴故乡。②乌桕:落叶乔木,秋天树叶经霜变红色。③并刀:又称并州剪,并州以产剪刀著名。

  描写秋天的词:

  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声声慢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秋波媚

  【宋】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秋风辞

  汉武帝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秋天的古诗6

  1、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4、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5、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6、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7、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不第后赋菊》

  8、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刘彻《秋风辞》

  9、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10、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11、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12、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

  1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夜泊枫江》

  1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15、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朱庭玉《天净沙秋》

  16、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17、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18、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19、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20、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21、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22、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24、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25、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26、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___朱熹《偶成》

  27、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____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

  28、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____朱彝尊《桂殿秋·思往事》

  29、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____张孝祥《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30、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____李峤《风》

  31、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2、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____唐寅《菊花》

  3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____刘禹锡《望洞庭》

  34、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____白居易《微雨夜行》

  35、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____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36、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____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37、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____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38、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____卢照邻《曲池荷》

  39、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0、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____王昌龄《塞下曲四首》

  41、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____张仲素《秋夜曲》

  42、秋风吹到江村,正黄昏,寂寞梧桐夜雨不开门。____顾彩《相见欢·秋风吹到江村》

  43、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____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44、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____李商隐《端居》

  45、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46、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____陆游《秋思》

  47、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____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48、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____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49、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____杜牧《齐安郡晚秋》

  50、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____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秋天的古诗7

  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

  杜甫 唐

  佳士欣相识,慈颜望远游。

  甘从投辖饮,肯作置书邮。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湖南冬不雪,吾病得淹留。

  晚秋野望

  刘沧 唐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

  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

  荒垒几年经战后,故终日望书回。

  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南湖晚秋

  白居易 唐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但惜秋风多,衰荷半倾倒。

  手攀青枫树,足踏黄芦草。

  惨淡老荣颜,冷落秋怀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万里何时,烟波白浩浩。

  戚氏

  柳永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

  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

  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闲。

  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正蝉鸣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

  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蝉娟。

  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

  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别迅景如棱,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

  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漏箭移,稍觉轻寒。渐呜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晚,抱影无眠。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七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兴八首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千家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迟。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蓬莱宫阙对南,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墙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美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秋天的古诗8

  1、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2、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3、夜深独与岩僧语,群动消声举世眠。

  4、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5、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6、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8、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9、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

  10、水落陂塘秋日薄,仰眠牛背看青天。

  11、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1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13、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14、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15、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

  16、重见金英人未见。相思一夜天涯远。

  17、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18、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19、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20、夕阳天外云归尽,乱见青山无数峰。

  21、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22、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23、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24、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25、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26、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27、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28、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9、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30、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31、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3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33、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34、风紧雁行高,无边落木萧萧。

  35、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秋天的古诗9

  1、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李白《秋思》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3、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李白《秋思》

  4、梧桐落尽西风恶。——黄机《忆秦娥·秋萧索》

  5、遗音能记秋风曲。——贺铸《行路难·缚虎手》

  6、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7、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李白《渌水曲》

  8、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9、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李密《淮阳感秋》

  10、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灞上秋居》

  11、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12、愿学秋胡妇,贞心比古松。——李白《湖边采莲妇》

  13、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14、衣杵相望深巷月,井桐摇落故园秋。——陆游《秋思》

  15、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陶渊明《饮酒·其四》

  16、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17、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18、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19、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20、欲寄彩笺兼尺素。——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秋天的古诗10

  1、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柳永《戚氏·晚秋天》

  2、秋阴细细压茅堂,吟虫啾啾昨夜凉。——黄庭坚《秋怀之秋阴细细压茅堂》

  3、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4、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白居易《秋雨夜眠》

  5、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严武《军城早秋》

  6、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7、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严武《军城早秋》

  8、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9、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10、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柳永《戚氏·晚秋天》

  11、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吴文英《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

  12、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李白《秋下荆门》

  1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14、穷巷秋风起,先摧兰蕙芳。——刘禹锡《萋兮吟》

  15、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16、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17、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18、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9、闲问字,评风月。时载酒,调冰雪。似初秋入夜,浅凉欺葛。人境不教车马近,醉乡莫放笙歌歇。倩双成、一曲紫云回,红莲折。

  20、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杨万里《秋凉晚步》

  21、江渚秋风至,他乡离别心。孤云愁自远,一叶感何深。

  22、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

  23、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郑板桥《沁园春·恨》

  24、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5、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秋天的古诗11

  《清江引·秋怀》

  元代: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赏析

  这首曲写出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写出作者是十分心急的,急得发愁,也许正遇上某些事,回乡无望,因而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似乎只能籍着秋夜的清凉,做个好梦,梦回家乡探望亲人。

  秋风中接到家信,远自万里之外寄来,谆谆“问我归期未”,这两句从空间和时间的两个方面表现了“我”与“家”的暌隔。而诗人未对来信的殷望作任何正面的答复,仅是铺排了自己所处客乡的秋景。“红叶天”、“黄花地”,显然受了《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的启导,而《西厢记》又是移用了范仲淹《苏幕遮》词的“碧云天,黄叶地”,亦为感秋之作。红叶黄花勾勒了清秋的轮廓,色彩鲜明,但却有一种苍凉冷颓的情韵。尤其是作者在这一背景中添现了“雁”、“人”的活动主角,且雁啼于天,人醉于地,便使这种苍凉冷颓发挥到了极致。“雁啼”最牵愁惹恨,“人醉”则是为了忘忧,而“芭蕉雨声秋梦里”,秋雨的萧疏冷酷,使得乡梦也为之惊醒。这三句景句无不暗寓着人物的客乡况味和主观感受,代表着诗人的“秋怀”。深沉的乡思与有家难归的羁愁,便足以回答“归期未”的提问了。

  这三句是作者收信后无言的感受,但它也可以视作诗人因家信问起归期而惆怅苦闷的应接。可以这样想象:诗人因在现实上不可能回到万里以外的乡园,无语可复,心中充满了忧愁与歉疚。他抬头望天,想看看那传书的鸿雁可在,结果发现“雁啼红叶天”,大雁似乎也在为他发出悲鸣。满地秋菊盛开,但那并不是故园的黄花,诗人只能借酒狂饮,在酩酊中暂忘乡愁。入夜了,他希望能在梦中实现回乡的心愿,可是“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白居易《夜雨》),蕉叶上的雨声又无情地提醒着他的孤寂。“问我归期未”,不敢答复,至此也无须答复。小令的这三句景语,在时间的跨度上可前可后,代表了“秋怀”的一贯凄凉,确实是颇见妙味的。

  应该说这个概括在这首短小精悍的曲里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至于熔铸名句这点,恐怕元曲三百首里没有多少非香艳的题材的作品能跳出唐宋的成就。

  回到曲上,“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看似简单,实则也简单明了,直奔主题,比较特别之处是以西风送信,这个并不是很多见,古人一般是鱼传尺素,雁寄归思,青鸟传音,西风送信便是把西风拟人,赋予看似凛冽的西风一点人情味;“问我归期未”,平实却亲切,仿佛正面对面问话一般。又令人想起“道是归期未有期”这种情怀,有点淡淡哀愁。可见,这两句应该没有经过太多斟酌,完全是作者的真情实感的流露,因此读来也没有丝毫矫揉造作之感。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这一句其实颇为经典,既充分体现张可久“清丽派”的作风,又充分体现曲在营造意境上对诗词手法的传承,强调了一种有构图讲究的图画般的美感。这一句却能够从人的多种感官角度把一种写来写去的思乡情怀具体化,形象化,把主观感受融入客观景物里,虽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又因作者能对颜色、声音、炼字、音韵都做出很好地把握,使得此曲经得起反复的品读。

  “红叶”“黄花”秋意尽显,颜色鲜明,令人印象深刻,脑海中立即出现相似的画面;“啼”“醉”可以说是有炼字的功夫在内的,雁啼虽不同于杜鹃啼,但只要说到啼声,总是会有些感情在其中,无非雁就是像“我”一样,呼唤着同伴南迁,顺便一提,张可久是浙江人,也就是南方人,那么北雁南飞对于他的意义就更为具体了,而这啼声中,也夹杂着一些复杂的情绪,也许隐含了悲伤、急切、思念、担忧等等,“醉”作者认为黄花遍地的景色醉人,但有道是景不醉人人自醉,能够归乡的喜悦心情才真正让作者沉醉其中;芭蕉雨声秋梦里,芭蕉在古代是有特定所指的意象,一般指代愁思、闺思、乡怀、悲凉,而雨打芭蕉一般是指愁上加愁,不可排解。李清照就常用芭蕉的意象。作者是十分心急的,急得发愁,也许正遇上某些事,回乡无望,因而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似乎只能籍着秋夜的清凉,做个好梦,梦回家乡探望亲人。

  从押韵这方面来说,不看曲有没有固定韵位,应该是没有的,“里”“未”“地”“里”都是有押韵的,故而朗读起来,此曲也是琅琅上口,音韵和谐的。当一句话,一首曲有一种让人在相似的情形下想起的力量时,已经可以算是成功的作品。正如每逢秋夜下雨时,都会想到“芭蕉雨声秋梦里”以及另一些无名氏的作品“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楼外凉蟾一晕生,雨余秋更清”把几种意境重叠在一起,然后整理起自己种种的愁绪。

  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衬自己浓浓的乡思情。

  《天净沙·秋》

  元代: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赏析

  该曲虽和马致远的《秋思》有相似处,但却又自有特点。首二句以“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一点飞鸿”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接着诗人用青、绿、白、红、黄五色,以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此曲极富艺术张力,一笔并写两面,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赏心悦目的.秋景作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为又一篇写秋杰作。

  这首小令,只五句二十八个字,篇幅虽短,却以神来之笔捅绘出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前三句着力渲染出一派深秋凄凉之景。黄昏时:如血的残霞映照着一座孤零零的小村庄,夕阳淡淡的炊烟袅袅,几只归巢的寒鸦,静静的站立在老树枝头,忽然,一只哀鸣的孤鸿,在天边晚霞影里远远的飞翔,而后两句,作者却将笔锋一转,写到:青山静静、绿水悠悠,白草绵绵,红叶片片,黄花朵朵,在暮色中,这些明丽的色彩,为这萧杀的气氛平添了许多生机活力。一扫前人一悲到底的俗套。

  写秋景,自然难免要烘托出萧瑟的气氛,但是如果全以萧瑟气氛为全篇的写作大旨,又会令读者感受到沈闷而有压力。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白朴在选用语辞时,便颇费心神。白朴在写秋景选词语辞精炼。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为了要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来,于是作者接下来选用了“一点飞鸿影下”作为上半段的结语。如此一来,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最后为了加强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丽而有韵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为曲文的结束语。这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由此可见,白朴的散曲写作技巧的高明了。

  描绘秋景,历来是中国古代文人喜爱的一个题材,为表现它而不惜笔墨的诗人骚客代代有之,留下的作品更是多不胜举,但许多作品易于流入俗套。白朴却能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在作品中,层次分明的描写了秋天的自然景象,虽然,在开始时,有些许的萧瑟之意,然而后来以缤纷的色彩作结,终究是赏心悦目、的韵味无穷的。他用笔精深,作品风格独具,婉约清丽,意境新颖,可与被誉为“秋思之祖”的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媲美。这首小令不仅不俗,还很是典雅。词、曲有雅、俗之别,一般来说,词尚妩媚、含蓄,而曲贵尖新、直率。白朴的这支小令却有词的意境。曲中虽无“断肠人在天涯”之类句子,抒情主人公却时隐时现,在烟霞朦胧之中,传达出一种“地老天荒”的寂静。

  《渔家傲·秋思》

  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

  范仲淹《渔家傲》一词开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极力渲染边塞秋季风景的独异,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表现了边塞地区的萧条寂寥。

  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秋来”,点明了季节。“风景异”,概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词人是苏州人,对这个地方的季节变换,远较北人敏感,故用一个“异”字概括,这中间含有惊异之意。“衡阳雁去无留意”,雁是候鸟,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飞向南方避寒。“无留意”是说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奋飞,毫无留恋之意,反映了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反过来说,这个地区秋天的荒凉景象,尽括在雁“无留意”三字之中,显得笔力遒劲。

  下边续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战地景象:“四面边声连角起”,这种声音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上句写延州周围环境,它处在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下句牵挽到对西夏的军事斗争。“长烟落日”,很容易使读者联想起唐代诗人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四字写出了塞外的壮阔风光。而在“长烟落日”之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气象便不相同。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所见;边声、号角声,这是所闻。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特别值得玩味的是“孤城闭”三字,它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宋朝从建立之后,就采取重内轻外政策,对内加紧控制,把禁军分驻全国各地,而在边疆上长期放弃警戒,武备松弛。宝元元年(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讨伐,而事起仓卒,将不知兵,兵不知战,以致每战辄败。词人移知延州,到任后,一方面加强军队训练,一方面在延州周围构筑防御工事,始终居于守势,不敢轻易出击,延州局势才暂时稳定下来,就整个形势来说,延州仍处于孤立状态。所以“孤城闭”三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军事态势,反映出宋朝守军力量是很薄弱的,作为指挥部所在地的城门,太阳一落就关闭起来,表现了形势的严重性。这一句就为下片的抒情作了铺垫。

  下片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消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燕然未勒也是《封燕然山铭》这个典故而来:东汉和帝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北伐匈奴,大破之,在漠北燕然山刻石记功,由班固执笔,颂汉威德,就是所谓“勒石燕然”。勒字此处是雕刻的意思。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人不寐”,补叙上句,表明自己彻夜未眠,徘徊于庭。“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总之下片抒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的是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秋天的古诗12

  1、《秋夜曲》

  唐代: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译文:当月亮升起的时候,秋露已经薄了,穿了一件薄罗衣也没有换别的衣服。漫漫长夜带着深情向银筝打动,心怕孤单空着的房间,不忍入睡。

  2、《秋夕》

  唐代: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译文:秋天,屏幕上闪烁着烛光,罗凡手里敲打着萤火虫。夜晚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静地坐在宫殿前凝视着牛郎织女。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我单独离家很远,无法与家人团聚。每到重阳节,我都想念远方的亲人。相反,当我的兄弟们爬上山茱萸的高处时,如果失去我,他们会感到遗憾的'。

  4、《山行》

  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蜿蜒的山路上山,在白云的深处,甚至还有人。停下车,因为喜欢这晚秋枫树林的景色。枫叶秋天霜冻染,比二月春花鲜艳。

  5、《秋夜曲》唐代: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译文:时间的清脆在漫漫长夜中叮叮当当、滴滴答答地响着。天空中轻盈的云慢慢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出来。秋天的虫儿在黑暗中鸣叫了一整夜,她们突然想起自己还没有为出征的丈夫准备好御寒的衣服。在这个时候,他们一定不要霜冻。

  《秋夜曲》

  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山行》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七律·桂风香了〔新韵〕

  欲盖清魂夜冷霜,秋风那有桂风长。

  冲天未是单宫苑,漫透还堪尽草堂。

  举目倚窗闻月阙,品吟醉梦念吴刚。

  春花不够灵仙气,一季寒馨过渺茫。

  七律·枫叶艳了〔新韵〕

  情窦香枫哪夜来?偷得天酒醉酥怀。

  嫁妆阡陌连红火,曲舞长亭颤艳钗。

  画客不惜千墨韵,诗人更恋万羞腮。

  常思欲作丹心赋,可叹无缘少赋才。

  七律·柿子甜了〔新韵〕

  过了和风历暮秋,如今岭上挂情稠。

  挑灯陌道沧桑事,夜静稀星冷月流。

  如意替谁常守望?顺心为汝到怀柔。

  快将仰吮含饴醉,散去云烟万缕愁。

  七律·苹果熟了〔新韵〕

  满枝青涩随风尽,唯见红颜欲嫁秋。

  念那花时春月雪,思今笑靥艳霜羞。

  闻香沁润千肠事,品味平祛万虑愁。

  谁解酸甜佳果意?鞠躬应是向天酬。

  七律·山楂红了〔新韵〕

  霜凝血色在山丘,点点丹砂画晚秋。

  无意成灯灯灿照,有情挂景景寥游。

  虽能糖甲寻弯巷,却是孤车叫不休。

  凡历辛酸皆岁月,都将苦难刻心头。

  七律·芦花飞了〔新韵〕

  倚秋洲渚荡芦花,恰似萧萧一季跋。

  非是荆轲别易水,且歌壮士剑飞霞。

  霜寒最喜晴空雪,风冷尤怜醉雾纱。

  假设有遥思应放远,云携轻魄到天涯。

  吟秋七律一组〔十三首〕

  周祥云

  初秋天目山游

  耸入云空如画境,金秋仙境乐悠游。

  道旁篁竹随风摆,湖里鱼虾戏水流。

  纯朴农家人热闹,休闲朋友话轻柔。

  时时处处逢佳景,喜喜欢欢倩影收。

  重阳吟

  长空云彩艳朝阳,鸿雁人形南阵翔。

  丹桂花开馨紫陌,黄英今放靓家乡。

  声声诗韵歌吟唱,簇簇茱萸喜聚忙。

  重九登高欣远望,入眸尽是美风光。

  黄昏所见

  登上鸡鸣瞰玄武,清澄点点泛鳞光。

  业经娇艳随波去,今见兰舟嬉客狂。

  岸柳婆娑烟絮散,沙鸥旋绕鹭鸶翔。

  木樨馨落金花雅,一抹晚霞云水长。

  桂花吟

  金风玉露共徘徊,八月丹樨绽笑开。

  枯叶纷纷随落下,大江滚滚逝奔来。

  花微似粟芳馨溢,客喜当时清气催。

  古塔攀登凌绝顶,心怡神爽假设仙台。

  落叶吟

  寒云衰草渐成秋,阴雨绵绵人易愁。

  萧瑟西风枯叶落,芬芳彩菊桂花柔。

  仰天鸿雁南归去,望远群山雾慢悠。

  灯下捧书诗咏诵,窗前朗月照神州。

  芦花吟

  芦花白絮满沙洲,乍起飘浮水上悠。

  野鸭藏身怜自影,鱼虾嬉戏逐波游。

  举头柳叶呈黄色,感慨时光近晚秋。

  人说夕阳无限好,红霞映照竞风流。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立秋》

  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偶成》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明·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野步》

  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夜坐》宋·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气有声。

秋天的古诗13

  1《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2《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4《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5《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子夜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7《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8《中秋月》

  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9山行

  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0霜月

  唐代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11长安秋望

  唐代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12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宋代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13秋思

  唐代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4《初秋》【唐】孟浩然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15《秋晚江上遣怀》【唐】杜牧

  孤舟天际外,去路望中赊。贫病远行客,梦魂多在家。

  蝉吟秋色树,鸦噪夕阳沙。不拟彻双鬓,他方掷岁华。

秋天的古诗14

  《秋天》

  何其芳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没办法了,没别的了。

  走在秋天,

  秋天的空气更加清新;

  走在秋天,

  秋天的'田野更加迷人。

  秋风在小河里游泳,

  秋风在草地上散步,

  秋风在森林里追逐,

  秋风在云朵里玩耍……

  秋风吹熟了红红的苹果,

  秋风染紫了一串串葡萄,

  秋风抹黄了一个个鸭梨,

  秋风涂红了一只只石榴……

  玉米挺起胸,

  高粱谱酒歌,

  稻穗笑弯腰,

  秋天,你悄悄地给世界穿上五彩的装束,

  也把多彩的梦装进了人们的心中,

  它给我们带来了美丽、收获和希望,

  我爱你,秋天!

秋天的古诗15

  《秋日·其二》

  秦观(宋)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林逋(宋)

  底处凭阑思渺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秋凉晚步》

  杨万里(宋)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西塍废圃》

  周密(宋)

  吟蛩鸣蜩引兴长,玉簪花落野塘香。

  园翁莫把秋荷折,留与游鱼盖夕阳。

  《清平乐》

  张炎(宋)

  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江上》

  王士禛(清)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