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姑娘》教学反思

时间:2021-09-13 15:31:0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棉花姑娘》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1

  一、成功之处

  1、通过形声字识字法、加一加、换一换、归类等多种形式随文识字,学生兴趣浓厚,巩固复习并扩大了识字量。

  2、写字教学指导左右结构的字细致到位,评价得体。

  3、重视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棉花姑娘生病时的心情,注重个性体验。

  4、善于等待,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注,激励性的评价大大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

  二、存在问题

  1、识字教学用时过长,如“女字旁”的归类识字、“蚜”换偏旁变新字的拓展内容多,节奏有些拖沓。

  2、体会棉花姑娘看见青蛙来了为什么是“高兴地说”,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挖掘过深。

  三、整改措施

  精减一下识字教学的扩展内容,课堂节奏会更明快。

  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阅读文本,重在自读自悟,贵在个性体验,用心体会棉花姑娘着急、难过、高兴的心情。老师重在引领,而非过深挖掘。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2

  《棉花姑娘》一课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学生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的常识。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包含了生字教学和课文学习两部分。生字教学时,通过认读生字、开火车读字、组词等形式,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写生字环节中,首先让学生观察生字卡片,看清字形,然后范写,最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学习形式不断变化,学生乐于接受,学习效果较好。

  在学习课文的环节中,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将课文分成四部分进行教学。课文里角色较多,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男、女生对读、小组赛读、师生对读、分角色朗读等。在最后一段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老师读文,学生边听边想象,然后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在想象中理解课文,体会棉花姑娘病愈后开心的心情和美丽的样子。并安排了说话环节: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我先让学生充分地说,再在课本上填空,学生的说话、想象能力得到拓展。

  在本节课上,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我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如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对生成的应变引导等,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在教学形式上下工夫,用多种有效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3

  《棉花姑娘》一文选自人教版第二册第八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身边的科学”。《棉花姑娘》一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棉花姑娘病了,叶子上长满了蚜虫,它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给自己治病,可它们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赶来把害虫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长,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也是回顾教学——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4

  昨天又是一年一度的“家长开放日”教学观摩活动。因我们学校每学年的第二学期,一年级和六年级的老师都要向家长展示自己精彩的课堂,也是学校、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学观摩活动之一。为了更有利于展示师生的课堂互动效果,我因此选择了富有情趣的童话故事——《棉花姑娘》这一课作为展示课。

  这是一年级下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身边的科学”。而《棉花姑娘》是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它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生病了,它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给自己治病,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一群七星瓢虫飞来了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长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本文,能让学生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欲望。树立起保护益虫和益鸟的意识。

  由于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要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让学生读好课文,还要完成识字的任务,这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我分为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的课堂,我抓住重点词进行指导,比如第一段中的“可恶、盼望”。抓住重点词,以读带讲,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在处理教材时,我将结构和内容都比较相似的2-4段组合在一起进行学习和指导,采取老师扶助学习第2段,再放手让学生自学第3、4、5自然段的方式,这样做既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同时解决几个难点,又突出了朗读的重点。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比如:齐读,个别读,分组读,师生对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等。每一次读都有明确的指向,既达到了让学生多读多练的目的,又体现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与配合。整堂课,课堂气氛比较融洽,基本能够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由于本课要求认读的生字不多,我采取了集中识字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在课题导入时,就出示“姑娘”两个生字,先让学生知道这两个字分开与合在一起不同读法,单读娘是二声,和姑娘合在一起就读轻声了。再让学生比较这两个字,明白姑娘是对女孩子的称呼,所以都是女字旁。“棉花姑娘”是本文的主人公,轻声“花、娘”是本课朗读中的一个难点,一开始学生就能注意到拼音中有两个是要念轻声的。后来,在学生进行学习了其他生字词时,我抓住了“蚜”和“啄”两个字,引导学生明白偏旁和字义的关系。另外,我还利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班”来识记“斑”,组织学生有重点地掌握生字的音、形、意。或提示学生用猜谜语的方法识记生字,如: “蚜”——蚜里长虫子了, “斑”——王氏两兄弟学文化。这样学生一遍就能记住他们。

  我还运用戴上头饰朗读表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表演的手段正好适应了他们的心理特点。在朗读时,让学生恰当、合理地进行小组内表演,能更好地辅助学生理解课文,读出感情。

  但是这堂课有一些问题值得我深思改正。由于安排的课堂容量太大,又加上学习词语时临场做了一些发挥,时间显得不够用,最后的上台表现环节没有落实好。第六自然段的学习也没能按计划完成,有些遗憾。

  今后我一定在备课时做足功课,争取把完美的课堂呈现给听课的老师和家长们。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5

  一、可取之处

  上完《棉花姑娘》这篇课文,自己静下来做了一番考虑,觉得以下几点是做地比较好的:

  1、三维目标设计得体,并且在教学中落到实处。

  2、整节课以故事情节贯穿始终,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过渡自然。特别是一些过渡语,做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如:在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这一环节中,我的设计如下:棉花姑娘多漂亮,谁来夸一夸她?

  生1:棉花姑娘长得白白的,真好看!

  生2:棉花姑娘,你好漂亮,我能跟你交朋友吗?

  ……

  师:是啊!棉花姑娘长得白白嫩嫩的,衣着绿裙子,多像一位翩翩起舞的小姑娘呀!我们一起来亲切地叫她的名字。

  生一齐亲切地喊出“棉花姑娘”。

  同学在一种无意识当中老师就把他们带进了学习的课题中,改变以往陈腐的出现方式,同学学得轻松、自在,筑起了同学学习的心理平安感。

  3、同学思维活跃,上课能即使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问题,使课堂生成更生动、形象。

  课堂预设是教师的个人行为,而课堂生成却是师生一起发明的财富。上课中一同学提出:“老师,为什么说七个斑点,就想七颗星星,但是星星是黑色的呀?”我没有一下子就回答她,而另一位同学马上接着他的话题,“课文里只是说好像,又不是真的。”是呀,多好的解释,让我从一时无从解答的困境中走出来。其中这同学提的问题并无多少价值,但是解答的这位同学能一针见血,把他的思路和时拉回,而不把课堂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争论上。

  4、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点设计到位,初见效果。

  这篇课文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放在哪个环节好,我想了好久,最后终于选在了课文的第3、4自然段,因为这两段与第2自然段是并列的,这时教师可以给他们一些学习指导方法,让同学通过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完成该两段的自学,不必按部就班地一段一段学,我们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多让同学通过自学,有了自身的学习方法,养成一定的阅读习惯,从而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有待改进之处。

  每上完一节课,我想不会很圆满地完成各项任务,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缺乏之处,如下所述:

  1、上课拖堂。这是上课中出现最普遍的一种现象,教师生怕同学不懂,苦口婆心,结果自身说多了,把时间占久了,自然而然时间就不够用了,而且这又是一节自身精心准备的课,一定要展现给小朋友们看,要不实在是太可惜了。

  2、课堂调控能力不够。教师是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但是这节课却没有充沛发挥出来,在课堂中过分地关注是否教学民主、平等,同学有问题举手就让他说,这是对的,但是太多的.同学举手,都让他们说势必会显得有点课堂凌乱,整体感不够清晰。

  3、合作学习点落实了,也让他们合作了, 给同学展示合作效果的平台太窄了。这节课由于时间关系,只请了一组上来展示,这个面就太窄了,其实合作学习完之后,后续工作是非常关键的,让他们尽情地展示以后,会养成一种合作的欲望,而不只仅是一种形式。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6

  《棉花姑娘》是人教版第二册第八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身边的科学”。《棉花姑娘》一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棉花姑娘病了,叶子上长满了蚜虫,它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给自己治病,可它们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赶来把害虫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长,吐出了雪白的棉花。本课教学重点在指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与文本互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让学生了解各种有益的鸟类和益虫的不同作用,各种方式的朗读中主动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灵世界。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科学常识的兴趣。

  一、打破正常的教学程序,引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愿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为此应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探索的空间。这节课里,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平常课堂教学常规的教学程序,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段逐句讲解课文的做法。课堂上,先读第一和最后的自然段,把棉花姑娘生病的样子和病好的样子进行对比,引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愿望。而后,安排自由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二、与文本互动,抓住关键词了解课文。

  “阅读不仅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更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我们更应把着力点放到疏通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渠道上。”在课堂上我运用多媒体头饰,贴图、等手段创设一定的文本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成为文本情境中的角色,进入文本,深入角色的内心世界,喜角色之喜、忧角色之忧、急角色之急……真正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与角色产生情感碰撞。课文2—4小节棉花姑娘请动物医生给她治病的段落十分相似,角色对话能引起他们个性朗读和表演的欲望,也能激发学生感情生成的目的。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读好棉花姑娘的话,如:看到燕子时,着急地求救了!抓住“请”字,读出礼貌和着急,谁来有礼貌地读读她对燕子说的话?再让学生读三位医生的话,抓住“对不起”、“只会”读出诚恳、抱歉的语气。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分角色扮演读,让学生在角色朗读中体会棉花姑娘的急切请求的心情和动物医生帮不了棉花姑娘的抱歉心情。

  三、适时的点拨,有效地提问。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呢?精心设计提问、巧妙进行诱导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提问,是教师引领学生解读文本的“钥匙”,好的提问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在这堂课中我创设了“棉花姑娘的病是怎么治好的?她遇到了哪些医生?这三位医生为什么帮上忙了吗?”这几个问题,适时的点拨,捕捉教学契机,让学生在有层次地朗读中主动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灵世界。问题过多,过于纷繁琐碎、零打碎敲就会让学生不知要思考些什么,导致偏离甚至失去了目标。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善于抓住每一篇文章中的焦点,让学生有“点”可抓,有“面”去发挥,真正实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在阅读活动中张扬个性,品味人生。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7

  《棉花姑娘》的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是识字、朗读、发展学生的语言。本课透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看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害虫的科学常识。课文采用童话的形式,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贴合儿童语言特点和认知规律。使学生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在动听的童话故事中,了解不同益鸟和益虫的捕食方式,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欲望。课后我对整堂课进行了反思,总体感觉学生学得比较简单,难点和重点都把握的较好。教学环节紧紧相扣,师生互动扎实有效。自己感觉收获主要有:

  1、注重年龄特点,探究解疑。由于一年级小学生毕竟年龄还小,喜欢认识新朋友,自然引出课题“棉花姑娘”。揭示课题:姑娘是指女孩子,所以都是女子旁。我用“姑娘”说一句话:我们班有很多小姑娘。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有位学生随口说:

  “老师也是一位姑娘。

  ”既分散了难点,学得也更扎实了。本课的多媒体课件十分精美,画面生动,很能吸引学生的目光。透过观看画面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2、激发兴趣,分散难点。当教学到蚜虫和七星瓢虫的时候,我让学生以自我介绍的形式出现,如:嗨,大家好!我是蚜虫,身体很小,专门吸食植物的汁液,你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以这样的形式出现,不仅仅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还让学生了解了益虫与害虫的区别。

  3、抓住重点小节,反复朗读,领悟课文。本篇课文较长,但情节生动,个性是对话生动搞笑,有利于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燕子、啄木鸟、青蛙无可奈何的语气,七星瓢虫高兴的语气等。因此,阅读中花费许多时间,采用多种形式如男女生比赛读,小组比赛读,分主角朗读等,进行表情朗读的训练,而且以学生自我感悟朗读,教师评价的方式进行,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4、结合文本对学生进行礼貌礼仪的渗透教育。当你需要得到别人帮忙时,用好礼貌用语“请”。当你不能帮忙别人,感到抱歉时,应说“对不起。”

  5、说说演演,加深理解和记忆。我结合课文资料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发挥想象,把课文资料大胆地表演出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印象。在简单愉悦的气氛中突破教材难点,到达人文精神的统一。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8

  在学校的校本语文教学研究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教室。我深深的体会到:你悟的越深也就反思的越深。前些天我在自己的教室教学了《棉花姑娘》一课。课后我认真的进行了回顾,有了以下的体会。

  《棉花姑娘》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组第30课。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棉花姑娘请求啄木鸟、燕子、青蛙等为自己治病的故事,通过这个童话故事,让孩子们了解燕子、青蛙、七星瓢虫、啄木鸟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的科学常识。

  教学中的优点:

  一、首先能够进行充分的准备,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头饰、挂图、录音等教具,对于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有非常优良的作用,孩子在教室上表现出爱学、学的情绪,起到了主动的教学作用。

  二、在教学生字时,能够详略得当,指导细致到位。我把生字分成部件去指导书写,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能够对孩子做到细致的指导。

  三、提问题时能够以一个大问带动全文的学习,而不是把文本肢解成一个个小问题去浪费学生的时间。孩子们在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的引导下学习,可以说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导入新颖有趣。

  我首先出示了挂图,棉花姑娘生病的样子,激起孩子们的同情心,并且让孩子们代替棉花姑娘求救,这样对与指导一会的读有非常好的效果。孩子们在读“请你帮我捉虫吧”这个句子时感情一次比一次更强烈,达到了学会读祈使句的目的。

  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改进方法:

  一、应该给孩子知识能力生成的机会和时间。

  在教学中我总是觉得对孩子的开放度还不够,在学生不能够准确回答问题的时候,我经常是急于去引导、甚至包办代替,没有给孩子生成的机会和时间。语文教室教学不应是“灌输式”教学,而代之与开放式的、不断生成的、充满活力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创新点,善于抓住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改进方法:当孩子不能很好的体会课文的意思时,应该给孩子读的机会,请他反复的读,读出自己的情感。这样孩子在读的过程中就会形成自己的体会,而不是学说老师的体会。用读来代替讲,这是我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给学生一个极其富于情感的教室。

  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教学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度地学习?大概是由于长年累月的教学已经使我产生了职业倦怠,所以,我经常觉得自己的教学没有以前的激情,如何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给学生一个极其富于情感的教室,是我现在经常思考的问题。

  改进方法:要深读文本,没有自己的感动哪里来的教学激情,只有在文本中找到自己的感动,才能用自己的激情去感动学生。开放文本,把文本的拓展做到最大,把知识拓展到学生更感兴趣的范围,用教学丰满而有趣。

  三、没有很好的进行教学迁移。

  这篇课文的条理十分清楚,2、3、4自然段都用了同一形式写了棉花姑娘与三种小动物的对话。此篇与课文《小壁虎借尾巴》的结构有点相似。如果我采用前面先回顾后迁移的办法来让学生自己理清课文,那么对孩子的能力生成一定是非常有益的。

  改进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课文之间的横向比较,进行有意的知识迁移,有认识的培养学生自己的分析和学习课文的能力。

  四、教学片段中,有一些不足之处。

  1、比如:教学中,学生指出“圆圆的”一词要读得圆一些,这是件好事,但我没有及时引导更为重要的词语“很快”和“惊奇”应该怎么读更好,使得此处的品读理解只停留在浅层次上。在鼓励学生方面,今后应该像赵志祥老师说的那样,对学生不要太吝啬要多看一看他们进步的地方,让他们经常尝到成功的喜悦。

  2、在课后,有学生问了这么一个问题:“老师,为什么棉花姑娘生病了,她要自己找医生,农民为什么不给她打点药水治病呢?”我笑着说:“我想如果你是照顾这些棉花姑娘的农民伯伯,一定会帮她们治病的是吗?”“嗯,是的!”孩子笑着走开了。我发现我们的孩子真是十分会思考问题,我总是去关注一些课本上的文字,想着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去让学生学习,其实孩子们想的角度往往是不同于大人的,而我有时却忽略了这一点,有很多时候,在这方面孩子们往往给我上了一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把自己的经验多多发扬,把自己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有认识的修正,让每一堂语文课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亮点。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9

  低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是识字、朗读、发展学生的语言。本课透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看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害虫的科学常识。课文采用童话的形式,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贴合儿童语言特点和认知规律。使学生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在动听的童话故事中,了解不同益鸟和益虫的捕食方式,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欲望。现将反思如下:

  在这堂课中,我认为自己在设计的过程中抓住了几个语言的重点。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有几个词语比较难以理解,分别是:可恶、蚜虫、盼望。在教学中,我现透过让孩子们观察棉花姑娘生病图,然后引出“蚜虫”一词,在理解时,现让学生自己说说蚜虫是怎样的害虫,转而理解“可恶”,再透过看蚜虫的图片,听老师简单介绍蚜虫,再次巩固理解“可恶”,从而理解“盼望”一词。

  课文的2~3自然段中,我将重点放在了朗读棉花姑娘的话“请你帮我捉害虫吧!”上,透过反复朗读,理解“盼望”之情。

  在整体教学上,我透过学生自己朗读,要求学生完成填空,复现生字,巩固课文理解。

  总体说来,本堂课能抓住课文的每一个语言训练点,能抓住文本,以识字、朗读、语言训练为课文主题。但整体性不够,问题过多而细碎,平均使用教学力量,若能提出一个整体性的大问题,再以此展开,对学生放得更多一些,也许会更好。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10

  师:通过刚才的发言,老师知道对这篇课文,同学们已经读懂了不少内容,如燕子不给棉花姑娘治病是因为它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还知道了蚜虫喜欢吃棉花的叶子等等。这说明同学们真会读书。那么你们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呢?

  (不少同学都举起了手,教师点名发言。)

  生:我不懂啄木鸟为什么不给棉花姑娘治病?

  生:我不懂青蛙为什么不给棉花姑娘治病?

  生:我不懂青蛙说的这句话:我只会捉田里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难道棉花不是长在田里吗?

  生:我不明白七星瓢虫为什么要告诉棉花姑娘自己叫什么名字?

  师:嗬!问题还真不少哇!其实呀,有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里,有些问题需要我们讨论后才能解决。你们能不能通过读书,去解决这些问题呢?

  生:(齐答)能!

  师:有没有这个信心?

  生:(充满信心)有!

  师:下面你们读书吧!如果把这些问题读懂了,你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如果仍然读不懂,也可以找前后桌同学讨论一下。

  (生自由读书,也有相互交流讨论的,老师巡视相机点拨。)

  师:现在已有不少同学在举手了,看来有许多同学都读懂了,下面请你们介绍一下,你读懂了哪些问题?

  生:我读懂了啄木鸟只会捉树干里的害虫,蚜虫不是长在树干上,所以它不会捉。

  生:因为啄木鸟的嘴又长又尖,蚜虫太小了,它吃不到蚜虫,所以啄木鸟就不给棉花姑娘治病。

  师:(竖起大拇指)你们真行,这个问题解决得很好!谁再说?

  生:我也明白了青蛙为什么不给棉花姑娘治病,因为它只会捉田里的害虫。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11

  《棉花姑娘》一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棉花姑娘身上长满了蚜虫,燕子、啄木鸟、青蛙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七星瓢虫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这篇课文讲的是我们身边的科学,语言贴合儿童特点。透过学文,让学生明白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我教学的是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的第一至四自然段,理解课文资料,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中主动体验故事中主角的心灵世界,并从中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本领。教学过程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识字教学。本课要求认读的生字不多,我采取了集中识字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在课题导入时,就出示“姑娘”两个生字,先让学生明白这两个字分开与合在一齐不同读法,再让学生比较这两个字,透过举例明白姑娘是对女孩子的称呼,所以都是女字旁。“棉花姑娘”是本文的主人公,轻声“花、娘”是本课朗读中的一个难点,一开始学生就能注意到拼音中有两个是要念轻声的,虽然有些学生可能念不好,但有了这么一个第一印象后,就方便了对轻声的指导朗读。之后,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了其他生字词。其中,我抓住了“蚜”和“啄”两个字,引导学生明白偏旁和字义的关系。另外,我还利用“班”来识记“斑”,组织学生有重点地掌握生字的音、形、意。

  2、说话训练。我设计了三处,第一次是是初读课文后,让学生用上“棉花姑娘(),()、()和()来了,但是(),最后()。”培养学生的概括潜力。第二次是在学生再读课文之后,让学生用一句话来说说棉花姑娘请了谁、谁和谁帮自己捉害虫。第三次是在细读二到四小节之后,让学生用上“因为所以”说说燕子、啄木鸟和青蛙为什么不能帮忙棉花姑娘,并从中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本领。

  3、《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理解、体会,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

  在教学课文中重点语句:“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透过请学生看图,体验蚜虫的可恶。透过谈感受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培养学生的朗读潜力。让学生在读中去体验故事中主角的心灵世界。在读读、议议中了解一些科学常识。比如,在指导学生读好棉花姑娘的请求语气时,我让学生就把自己当作棉花姑娘,让他切身感受到棉花姑娘急切求助和痛苦的情绪,从而能够更到位地读出棉花姑娘请求的预期。然后透过提示语进行引读,扩大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带着自己的感觉去读,会有不同的效果。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文本资料的理解、感悟。而在指导燕子、啄木鸟和青蛙的话时,分两个层次,先读懂话中的意思,再想想用什么感情读。另外,由于本课的人物主角鲜明,对话较多,加上一年级孩子又十分爱表现,所以在指导学生充分朗读、感悟文本时,我为他们创设了一个情景,在口语交际中有效地指导朗读,使学生进一步深入文本,获得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但由于课堂容量太大,时间不够,最后的写字环节没能得以很好地落实,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同时每个环节分配的时间过少,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过于仓促,目标落实不够到位。好的课堂就应要有所舍弃,有所侧重。想面面俱到最后只会落得个“面面不到”。

  另外,我认为自己还有待改善的就是对学生的激励语言比较贫乏而苍白,如果更加生动,更加有针对性一点,相信课堂互动会更好。阅读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值得我细细研究、探讨。我要从上好平时的每一堂课开始,积累点点滴滴,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12

  本课是一篇童话,寓生物常识于形象的故事之中。通过棉花姑娘请求小动物给自己治病的故事,介绍了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不同种类害虫的科学常识。

  全文共6个自然段,配有五幅插图,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全文采用对话的形式推进故事的发展是本课的表达特色,对话内容口语化,句式不断复现,符合一年级儿童的阅读心理。

  一是我用什么教学方法达到我想达到的教学目标?

  二是我为什么认为这些方法能够达到这些目标?

  教学中,我在设计的过程中抓住了几个语言的重点进行教学来实现我的教学目标:

  1、自学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课文2、3、4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自学,在自学前我出示了学习要求:

  (1)棉花姑娘请哪几位医生帮她治病?把它圈出来。

  (2)它们帮棉花姑娘治病了吗?为什么?找一找,用“_______”画出来。同学们积极地进入自学的气氛中,仿佛它们就是课文中活泼的小燕子、啄木鸟、小青蛙。燕子、啄木鸟、青蛙为什么不帮棉花姑娘治病呢?通过汇报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害虫。感受到了燕子、啄木鸟、青蛙的无能为力。这样设计,不但能节省课堂学习时间,而且还能让学生认识课文结构的特点,懂得自学的方法,达到我会学。事实证明,在后面拓展教学中,大多数学生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语言训练。

  2、积累词语的能力。

  课文的第6自然段,重点在于理解“碧绿碧绿”“雪白雪白”,并能积累此类词语,拓展练习。首先开展比较朗读,老师读前面的部分,学生读后面的部分,在比较中感受到后面的表达更“绿”更“白”更美。以读带讲,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说说还有“碧绿碧绿的”什么,“雪白雪白的”什么,再拓展此类形式的短语。如:火红火红的太阳、金黄金黄的落叶等,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此类词语。

  3、拓展知识的能力。

  在拓展延伸中我还鼓励学生们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益虫益鸟,同学们踊跃发言,有的说蚯蚓,有的说蜘蛛等等,说明他们的观察力很强。我也在此进行了扩展,比如蜻蜓,螳螂等。最后让学生创编对话:棉花姑娘还会请谁来帮忙呢?请你仿照课文2、3、4自然段写一写它们的对话。

  ______________来了,棉花姑娘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部分同学都能写出来。

  纵观整节课,我认为课堂气氛还是比较融洽的,能抓住课文的每一个语言训练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学们在这节课学到了很多知识,并有保护益虫益鸟的意识,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13

  低段语文学习的重点是识字、朗读、发展学生的语言。本课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看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害虫的科学常识。课文采用童话的形式,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符合儿童语言特点和认知规律。使学生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在动听的童话故事中,了解不同益鸟和益虫的捕食方式,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欲望。在这堂课中,我认为自己在设计的过程中抓住了几个语言的重点进行教学,如:

  1、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有几个词语比较难以理解,分别是:可恶、蚜虫、盼望。在教学中,我现通过让孩子们观察棉花姑娘生病图,然后引出“蚜虫”一词,在理解时,现让学生自己说说蚜虫是怎样的害虫,转而理解“可恶”,再通过看蚜虫的图片,听老师简单介绍蚜虫,再次巩固理解“可恶”。从而理解“盼望”一次。

  2、课文的第6自然段,,重点在于理解“碧绿碧绿”“雪白雪白”,并能积累此类词语,拓展练习。首先通过看图理解“碧绿碧绿”,延伸理解“雪白雪白”,拓展abab类型词语。学生们大部分都能说出此类词语。例如“碧绿碧绿的荷叶、小草,柳叶”等,还有“雪白雪白的云朵、墙壁、雪花”等。

  3、注重学习自主学习合作的能力。在学习2—4段是,我让学生们小组合作学习,在学习前我出示了几项学习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朗读,小组间的成员合作朗读;读完之后讨论他们为什么不帮助棉花姑娘呢?是不想帮还是不能帮?同学们积极的进入朗读的气氛中,仿佛它们就是课文中活泼的小燕子、逐步鸟、小青蛙。在朗读汇报时,我以采访者的身份采访这些小动物们,为什么不帮助棉花姑娘呢。通过汇报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害虫。最后我还鼓励学生们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益虫益鸟,同学们踊跃发言,有的说蚯蚓,有的说蜘蛛等等,说明他们的观察力很强。我也在此进行的扩展,比如蜜蜂,蟑螂等。同学们在这节课学到了很多知识,并有保护益虫益鸟的意识,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14

  本课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害虫的科学常识,内容本身能够引起学生兴趣。而我所要考虑的便是自主合作学习背景下的语文课堂如何进行,课文内容如何的取舍,说话训练如何落实。

  这是一篇科学童话,而童话故事是儿童非常喜爱阅读的文体,要抓住这个有利条件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好。首先我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本课内容比较浅显,各段句式相似,在结合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几个词语之后,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练读。从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角度来安排学习内容,极力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成分和合作学习的环节。在生字环节,让孩子进行了预习,并且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预学展示的时间,以达到全面了解学情的目的。根据反馈,直奔重点,大胆取舍,有选择地讲解难认难记的生字,节约了时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部分,我安排小组内讨论自学成果,试着让学生通过自生的努力和同伴的互助,对课文有一个简单的认知,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则将孩子的学习热情再次点燃。在学以致用的理念引导下,我并没有就此结束研学环节,而是通过设置情景,让孩子们把自己学到的对话的注意点运用到实际生活,真正化为己用。

  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着许许多多的意外,超出了我的预设。孩子对“您是有礼貌的表示”有着深刻的体会,在朗读中总是不自觉地把原话“请你帮我捉害虫吧”说成“请您帮我捉害虫吧”。在备课中,我对文本解读的不够深入,没有预设到这一知识点(你与您之间的区别在于对话双方的辈分关系),导致当堂出现时措手不及,没有给予及时正确的反馈。孩子对于课文内容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表现方式,在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中,有些孩子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生动而有趣的演绎(语言的停顿、拟声词和动作的增添)。而作为引导者的我,没有进行有效的正面反馈,点评过于空泛无力,甚至进行了误读(孩子用语言的停顿和对话的不流利来展示医生帮不上忙是难过与歉疚,而我简单的处理为准备不充分。其实不管孩子的正式意图是否如上所述,我都可以将此作为突破口,引导孩子关注停顿对于语气表达的重要性)。老师的语言应该能一下子将孩子带入到课文中去,老师的写字示范应该是准确美观的,而这两项基本功恰恰是我所缺乏的,需要引起重视并长期努力。

  这一课堂的亮点在于自主与合作,但是实际操作中这一理念就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抓住精髓。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在朗读点评的时候明明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而我却一把抓,都是老师直接反馈,错失了生生互动学习的好时机。可见,在我心中并没有以生为本、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才导致课堂上出现“老师一言堂”的苗头,这点警醒了我。另外,以往我们总对“小组合作如何在低端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实施”感到困惑,现在“在思维火花碰撞处进行小组合作”的建议为我接下来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新思路。如果教师能够敏感地抓住孩子之间对于文本内容的不同理解点,并用它“大做文章”,那么难题岂不迎刃而解,小组合作的体系自然形成。当然,既然是低段小组合作,学生的组织需要教师不断有意识的引导,组长的选择与能力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以上种种问题都是在课堂中发现的,那么毫无疑问,问题的解决也必须是在实践中。这次课堂展示暴露了我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是一次难得的学习。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15

  《棉花姑娘》一文选自人教版第二册第八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身边的科学”。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棉花姑娘身上长满了蚜虫,燕子、啄木鸟、青蛙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七星瓢虫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长,吐出了雪白的棉花。

  这篇课文讲的是我们身边的科学,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通过学文,学生知道了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在《棉花姑娘》的第二课时,我主要想体现自己设计教案时的两个想法:

  一、朗读指导声情并茂朗读是语文课上常用的教学手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语文教材多数课文课后思考与练习的第一个作业就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堂小学语文课,如果学生不能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那就谈不上体会意思、品悟感情。

  在学习新课前,我出示了没生病,笑呵呵的棉花姑娘的图片,说说棉花姑娘的样子,重点学习短语:碧绿碧绿的叶子,雪白雪白的棉花。接着出示生病的棉花姑娘,身上爬满了蚜虫,知道学生观察棉花姑娘脸上那难受的表情,然后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知道学生读好“难受”和“盼望”的语气。

  之后,用“棉花姑娘生病了,她会对医生怎么说呢?”引出了“请你帮我捉害虫吧。”指导孩子们读好请求的语气。

  然后逐一出示燕子、啄木鸟和青蛙的话,每一样有益的动物消灭的害虫的类别都不一样,所以我指导孩子重音突现出“空中飞、树干里、田里”的害虫,教给孩子重点词重音读的方法。为了读得更有情趣,我指导孩子们压低声音用粗嗓子读“青蛙”的话,用细细的温柔的声音读“燕子”的话,“啄木鸟”因为捉得得是树干里的害虫,想着应该要比燕子的声音稍洪亮。本来想借助分角色表扬更加活跃课堂的气氛,并适当调节一下孩子的身心的。可惜孩子们都不在状态,所以分角色表演乱了课堂的节奏,深思!

  引出了“七星瓢虫”后,我抓住“七个斑点”和“星星”知道孩子要通过自己的朗读让别人明白“七星瓢虫”的特征。补充说明了“七星瓢虫一天可以消灭130多只害虫后”,又回来指导孩子读出自豪的语气。而“很快地就把蚜虫吃光了”孩子们则加快语速,在朗读中体会“七星瓢虫”的本领高强。

  最后出示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再次回到了“碧绿碧绿的叶子,雪白雪白的棉花”,来了个前后呼应。“咧开嘴笑啦”课堂上,我的孩子也个个咧开嘴高兴地读起来。

  二、思想教育多管齐下课文的主题思想教育是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当我觉得文本中还有很多的人文精神值得学习。

  棉花姑娘请求治病时用上了“请”,我告诉孩子们请人帮忙要注意礼貌;当燕子、啄木鸟、青蛙,帮不上忙时,“对不起”表达了自己的歉意;七星瓢虫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让孩子们说说七星瓢虫的心情,让他们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棉花姑娘病好后,对七星瓢虫那诚恳的致谢等等。

  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做人”,是我一直所提倡的。

  只是回顾自己的课堂,因为自己对孩子的强求,整个压制了孩子们的表现欲望。提醒自己:在任何时候别低估了我们的孩子,更不可高估了我们的孩子啊!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教学反思

2.《水》教学反思

3.《村居》教学反思

4.赵州桥教学反思

5.《金子》教学反思

6.《春》教学反思

7.《母鸡》教学反思

8.平移教学反思

9.历史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