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

时间:2021-05-31 11:05:2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1

  三角形内角和知识,其实早在四年级上学期,角的单元教学中就已经涉及到了。只是做了介绍,这学期把它拿出来专门学习。

  首先,我对三角形的分类进行了复习,让学生们对知识产生连续性。讲解内角和内角和的定义。再复习平角的知识,为后面的拼三个内角和的结论做铺垫。

  先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学生算他们的内角和,接着展示一个长方形,被一把剪刀沿一条对角线剪开,分成了两个三角形,再让学生们讨论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学生很快反应说,是180度,因为360÷2=180。既然给出了答案,我就跟着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一定是180呢?给学生指出了探究学习的目标。

  通过测量自己手中的三角板,学生们答案是肯定的,但有的学生就提出来了不同意意见。她认为手中的三角板很特殊,不能代表所有的三角形,结论还不能成立。这样就让课堂教学到达了最关键的阶段。所以我任意的列举了一个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准备让学生们自己动手量量,然后再总结结论。但又考虑学生在实际操作时,对量角的方法有遗忘或出差错,影响教学的时间和效率,我放弃了学生操作的环节,改成我用量角器量,点学生来给我读度数的方法。

  效果比预期的要好,学生们都争先恐后的想上前读度数,所以都特别积极。有时为了1-2度的误差而争论不休,有时也为自己精确度数而喝彩,学生们不仅复习了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更是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度数。教学一气呵成,学生们掌握的情况非常好。

  想不到我一个小小的改变,竟会对教学产生不可估计的效果,不仅可以点燃他们求知的欲望,更可以激发他们特有的童趣,让整个数学课堂散发着一种催人奋进的热情。数学课活了起来,知识动了起来,学生们的脑筋更是转了起来,课堂效率也升了起来。

  这节课,不仅让我感受了教学中创造的“意外”精彩,更让我重新定位了四年级学生的看法。虽然带了快一年的四年级数学,但心里总是觉得他们太顽皮、太马虎、不听话,讲过和做过很多遍的习题,还是一直再错;强调过很多次的要求,还是毫不注意;早已墨守成文的规定,也是明知故问,现在想想,这是他们的年少无知,也正是他们的纯真可爱。毕竟他们只是一群10岁大的孩子,现在的他们具有最天真无邪的思想和无忧无虑的世界,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曾拥有过的美好回忆。

  同时他们身上隐藏着许多“宝藏”,只要我们善于寻找和发现,这些“宝藏”将会带来无限财富。

  教学让我有了新发现,相同的知识,不同的教法,效果也不相同。有时“意外”会带来惊喜;有时“安排”会失去精彩。确实,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句广告:惊喜无处不在。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2

  今天讲解的《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是在四年级上学期《角》的单元教学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角》的单元教学中就已经涉及到了三角形内角和,学生对其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学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继续学习有关知识。

  首先,在教学中我对三角形的分类进行了复习,通过让学生们对原有认知的回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进而讲解内角和内角和的定义,再复习平角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学生算它们的内角和,接着出示一个长方形,用剪刀沿一条对角线剪开,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再让学生们讨论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根据刚才的计算,学生很快反应过来说,是180度,因为360o÷2=180o。通过这一设计,使学生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了初步的认识,随后我就跟着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一定是180呢?从而给学生指出了本节课探究学习的目标。

  然后让学生先测量计算自己手中三角板的内角和,再一次初步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结论。这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有的学生会提出结论不具有普遍性,因为三角板很特殊,不能代表所有的三角形,结论还不能成立,这样就让课堂教学到达了最关键的阶段。我给每个小组任意分发了一个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测量计算,然后再总结结论。虽然这一教学环节中有个别学生对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有遗忘或测量有差错,对教学的时间和效率有一定的影响,但多数同学的测量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同时通过教师的纠正点拨使全体同学都掌握了正确的测量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测量时,同学们气氛活跃都争先恐后的进行测量计算,所有学生都特别积极,他们有的为了测量的误差而争论的面红耳赤,有的同学也为自己精确测量而兴高采烈,在测量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复习了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更是验证总结出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在愉悦的教学过程中,使教学一气呵成,分散了教学难点,突出了教学重点,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想不到我设计的一个小小的动手操作教学,竟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本节课的教学产生了不可估计的效果,不仅点燃了他们求知的欲望,更激发了他们特有的童趣,让整个数学课堂散发着一种催人奋进的热情,使数学课活了起来,知识动了起来,学生们的脑筋更是转了起来,课堂效率也升了起来。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不仅让我感受了教学中创造的“意外”精彩,同时也引起了我深深地思考,作为四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天真可爱,求知欲强,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让他们多多的参与一些动手操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更好的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有了新的发现,相同的知识,不同的教法,效果也不相同。同时也使我认识到在学生的身上隐藏着许多“宝藏”,只要我们善于寻找和发现,这些“宝藏”将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财富。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3

  我在讲“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开始就由求两个我们已经熟悉的直角三角尺的内角和入手。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他们已经知道了两块三角尺的内角和是180°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猜测,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也是180°。这也正是我本节课要与学生共同研究的问题。这时学生想说为什么又不知怎么说,又因不知道怎么说而感情特别激动。处于这种状态的学生注意力特别集中,学习兴趣异常高涨,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于是我让他们将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拿出来进行研究,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当学生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撕一撕之后找到自己的验证方法时,他们体验了成功,也学会了学习。在这节课中我们共同找到了几种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方法。学生们拿着他们手中的三角形,讲述自己的验证方法,虽然有的方法很不成熟,但也可以看出这个过程中,渗透了他们发现的乐趣。有的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撕下来拼接到一起,有的同学将三角形的三个角沿着三角形的中位线折到一起……

  但试想一下,如果我上课之初,就告诉孩子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并且告诉孩子我的验证方法,即便告诉的方法再多,再详细,他们学到的也只是我的有限的方法,而且是老师的方法,不是自己发现的方法。

  不过在进行动手操作的时候,有些小组没有抓到很好的要领,而我也没给予及时的指导;或者说,因为时间的关系,我的指导没有很好的说清楚,导致个别小组动手的时候不是很清楚。

  对于活动性课程,我的把握不是很到位。在活动中出现的小问题,有的时候我经常会不知所措,不知道应该怎样及时解决,这个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4

  我在讲“认识三角形”时,“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一结论学生早知晓,为什么三角形内角和会一样?

  这也正是我本节课要与学生共同研究的问题。这时学生想说为什么又不知怎么说,又因不知道怎么说而感情特别激动。处于这种状态的学生注意力特别集中,学习兴趣异常高涨,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于是我让他们将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拿出来进行研究,学生通过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之后找到自己的验证方法时,他们体验了成功,也学会了学习。在这节课中我们共同找到了几种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方法。学生们拿着他们手中的三角形,在讲台上讲述自己的验证方法,虽然有的方法很不成熟,但也可以看出这个过程中,渗透了他们发现的乐趣。

  有的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撕下来拼接到一起,有的同学将三角形的三个角沿着三角形的中位线折到一起……其中有一组同学竟然用稚嫩的声音说: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证明。于是他们阐述自己借助与三角形底边平行的线与三角形所形成的内错角进行证明的方法。

  至此学生完成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过程,充分展示了数学地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5

  在学校教学示范课上,讲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整节课还算比较顺利,在课堂是完成了教学目标,并且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的过程。现在总结一下课堂上的几点不足: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

  在课堂教学的重点过程中,我设计的是小组合作探究,“先讨论有几种验证方法,再分别选择不同的方法验证,验证后在小组内交流”这样的目的是为了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使学生通过不同的验证方法得出共同的的结论,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清晰的观察到不同的验证方法,这样一个人的验证过程就成了几个人人学习成果。既节省了时间,又能让学生接受到尽量多的信息。但是学生们的表现却不令人满意,也许是公开课学生放不开的原因,他们只是各自验证完了和同桌交流一下,完全没有以往在班级里那种热烈讨论的气氛。虽然我在后面的学习汇报过程中使用了投影仪展示,但还是不如学生小组内交流更直接。因此,我这一设计的目的效果不理想。

  2、我本身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由于在试讲的过程中我设计的最后一个练习题没有完成,而这一道题又是这堂课教学内容一个升华,因此我想尽量完成。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尽量控制时间,由于过于注意时间,导致了在学生用投影仪演示完后,为了更清晰的演示折、拼的过程的动画忘了播放,影响了又一个给学生直观展示的机会。这一问题的出现我觉得是我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还不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6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并不是新知识。因为在此之前同学们已经运用过这一知识。因此,我觉得这一堂课的重点不是让学生记住这一知识点,也不是怎样运用它去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证明这一结论,即要让学生亲历探索过程并在探索中验证。

  1、以疑激思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要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探索。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因此,在课一开始,我便通过拟人化的对话情境:大三角形说我的内角和比你大!小三角形很不服气的说我的内角和比你大!接着抛出一个问题:到底哪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大呢?为什么?你能证明吗?引起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以动启思

  在教学中,通过丰富的材料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量、撕拼、折拼等实验活动,让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怎样由已知知识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与方法,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通过多种实验进行操作验证也让学生明白了只要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虽然,在教学中也还有一些不顺利的地方,比如一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未能及时跟进,对于方法不对的学生未能及时指导和帮助等。但是本堂可采用这样的方式展开教学是学生喜欢的也是有成效的。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7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材是先让学生通过计算三角尺得个内角的度数和,激发学生好奇心,进而引发学生猜想: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度吗?再通过组织操作活动验证猜想,得出结论。根据这样的教材安排,本课的重点也就应放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探索上,让学生在探索中深入理解得出过程。针对教材的如此安排,我也设计了如下的开放的课堂预设:

  验证过程

  1、要知道我们猜测的是否正确,你有什么办法验证呢?

  先独立思考,有想法了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交流想法:

  生一:我们组根据刚才三角板的内角和是三个角的度数加起来得出的,所以,我们就用量角器量出了三个角的度数,再加起来。

  学生说出了测量的度数相加,虽然不是很精确180度,量的过程中有点误差,得到了在180度左右。

  生二:我们组是把锐角三角形的三个角跟书上一样去折,折在一起发现正好是个平角,所以我们发现锐角三角形内角和也是180度。(及时表扬了能主动预习的好习惯。)

  生三:我们组把钝角三角形跟刚才一组一样,折在一起,发现也能拼成一个平角,所以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度。

  生四:我们组研究的是直角三角形,跟上面两组的同学一样折在一起,三个角拼起来也是一个平角,所以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度。

  生五:我们也是折的,但我们没有把三个角折在一起,而是把两个小的角折到直角那里发现两个锐角合起来正好与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重合,图形也就成了一个长方形,两个锐角的和是90度再加个直角也就是180度。

  也有同学提出了采用了减下角再拼的方法。

  以上这个小片段,虽然在孩子们表述中没这么流利,完整,但却是他们最真实的发现,这堂课上下来,感觉收获很大。

  自己感觉这节课的设计上把握了学生学习起点与心理,遵循了教材让学生先猜想再验证的思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了重复粉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交流机会。学生思考着,讨论着,交流着,感悟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寻求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交流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增强。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8

  新课标把三角形的内角和作为四年级下册中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学习三角形内角关系和其它多边形内角和的基础。即使在以前没有这部分内容,大部分教师在课后也会告诉学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学生容易记住。因此让学生经历研究的过程成了本节课的重点。既让学生经历“再创造”----自己去发现、研究并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不是把现成的东西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最大限度调动其积极性并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从而完成对新知识的构建和创造。

  本节课我基本达到了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

  1、为学生营造了探究的情境。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通过学生自己发现的知识,学生理解的最深刻,最容易掌握。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提供给学生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的活动中。上述教学中,我在引出课题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理解内角与内角和的概念。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验证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也参与学生的研究,适当进行点拨。并充分进行交流反馈。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探究氛围。

  2、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动手操作,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在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过程当中,大部份同学都是用度量的方法,此时,我引导学生:180度是什么角?我们能否把三个内角转化一下呢?经过这么一提示,出现了很多种方法,有的是把三个角剪下来拼成一个平角。有的用两个大小相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还有的是用折纸的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大脑,就连平时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也置身其中。

  总之,充分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是我这一节课的出发点,也是这一节课的最终归宿。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9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三角形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三个角的关系。课堂上我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究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一、创设情境,营造探究氛围。

  怎样提供一个良好的探究平台,使学生有兴趣去研究三角形内角的和呢?这节课在复习旧知“三角形的特征”后,我引出了研究问题“三角形的内角指的是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而画一个有两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却无法画出这一问题的出现,使学生萌生了想了解其中奥秘的想法,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由于学生对三角尺上每个角的度数比较熟悉,新知的探究就从这里入手。我先让学生分别算出每块三角尺三个内角的和都是180°,由此引发学生的猜想: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吗?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是否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我趁势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动手验证。通过小组内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验证,可以量一量、撕一撕、拼一拼、折一折、算一算。在明确验证方法后,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动手操作、记录、观察,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为180°。之后我组织学生在全班汇报交流,有的小组通过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或接近180°(测量误差);有的小组通过撕一撕、拼一拼的方法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可以拼成一个平角。还有的小组通过折一折、拼一拼的方法也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此时我利用课件进行动态演示,在演示中进一步验证,使学生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全班交流中获得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确是180°的结论。这一系列活动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三、练习设计,由易到难。

  探究新知是为了应用,这节课在练习的安排上,我注意把握练习层次,共安排三个层次,由易到难,逐步加深。在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时,第一层练习是已知三角形两个内角或一个内角的度数,求另一个角。练习内容的安排从知识的直接应用到间接应用,数学信息的出现从比较显现到较为隐藏。第二层练习是判断题,让学生应用结论思考分析,检验语言的严密性。第三层练习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四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这些练习顾及到了智力水平不同的学生,形式上具有趣味性,激发了学生主动解题的积极性。

  这节课我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猜想、去探究、去发现新知识的奥妙,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10

  本节课我通过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和学生们一起探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并运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课件中不仅有动画而且插入音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调动他们学习的激情。

  首先课件演示三种不同的三角形在争吵,(学生录音,把每个三角形说的话录下放入课件中)让学生判断他们在争吵什么,引入本节课内容。这样可以使学生的眼睛一亮,耳朵受到刺激,吸引珠学生们的注意力,很巧妙就把学生带到课堂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再次让学生观察每把三角尺的内角和内角和,以及用两个一样的三角尺拼成一大三角形,它的内角和内角和是多少,利用身边的学具材料猜想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呢?提出问题,提出质疑,学生带着问题和质疑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时同桌两人一组测量三角形的内角以及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并抽查小组上台把合作探究结果输入电脑表格一便统计和观察。但是由于需要帮助学生输入电脑,不能对每组学生的测量进行指导及询问,很多学生是运用180度这个结论来量的,不过还是有一组学生测量后得出结论是189°,有了误差。下面我就引导学生哪个角是180°,以致学生提出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看看能否拼成一平角,,师生共同撕拼一个任意的三角形,撕拼过程中学生不知如何下手 我对学生进行辅导。但是有时间的有限,不能让所学生都亲自感受一下这一撕拼的过程。但是课件上我运用动画演示,学生可以亲眼看到这一过程。

  课堂练习我是通过一个游戏“挑战不可能”巩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运用课件展示了练习题的多样化,层次化,有易到难,并运用一些可爱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会后有主角“三角形”(音频)出题带到“荣誉殿堂”。游戏是孩子都喜欢,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游戏环节可以激起孩子的活力,调动他们高涨的情趣。但是我觉得这节课我设计的这个游戏只激起部分孩子的兴趣,如果把这个游戏设计成小组比赛或者男女比赛,看谁最终进入“荣誉殿堂”更激发学生的激情。

  总之,本节课我和学生完成的教学目标,学生也能感受到课件不仅能播放图片,而且可以播放音频、动画。通过这节课我深刻体会到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可以开阔学生眼界,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教学重点难点可以清晰的展示给学生,可以增大课堂的容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是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多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以致提高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11

  我所讲的课题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我认为本节的重点是通过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定理让学生感悟出辅助线的做法。

  我的导入市让学生感受一些动手操作实验中误差,从而进一步认识到证明的必要性,引出本节所要研究的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这个定理我们在初一的时候就已经学会运用了,但是这个定理到底如何证明呢?这时,本节的目标就已经明确下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了的证明。证明的过程中,我通过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道具,让我的学生通过撕撕拼拼的方法,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我们所熟悉的平角或者是同旁内角的关系,那么这个定理的证明过程就完全展示出来了,然后师生共同把我们自己的做法转化成准确的数学语言加以证明,在证明的过程之中,辅助线就自然而然的运用到其中。这时,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也就自然而然地被突破,要让学生感觉辅助线不是由老师强加告之而明白证明的方法,而是由学生自己在拼图的过程中亲身感悟出来的知识。

  课后我认为本节中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引入简单精炼,给了全体学生的自信心,能使所以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集中到课堂上来;

  2、利用拼图的方法来找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地配合,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而且采用此种方法来引出辅助线在几何中应用,巧妙地分散了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事实也证明学生的接受程度很好;

  3、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每个三角形都是用三种不同颜色的彩纸拼成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看起来会更加的清晰、醒目;

  4、在本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阶段,我设置了“你来讲”题目,而且此类题目的要求是哪位同学想尝试一下,等学生站起来准备好之后,教师再把题目投影出来,不仅要锻炼学生的思维速度,而且也间接地培养了学生的临考能力,同时得到结果后要为同学们讲解本题的解法。我个人认为,给同学们讲题目的过程中收获是更多的。

  5、在本节课的整个流程中,师生之间的配合非常地默契,教师能够关注每一个学生,学生的思维也在短短的45分钟内得到了充分地发散和发挥,通堂的气氛活跃、轻松。

  课后我认为本节课中的不足之处:

  1、在学生拼图寻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之前的铺垫,有些过快,导致个别学生不太明白这些铺垫对于利用拼图来证明定理时有什么用途;

  2、不完全相信学生的能力,比如在学生讨论拼图方法后,让学生到黑板上来展示作品的时候,我似乎不敢距离学生太远,恐怕中间会出现什么差错。而实践证明学生完全是通过自己来完成作品的展示的;

  3、还是没有改掉急躁的毛病,一些问题还是急于说出答案,没有给学生们足够的思考时间,这是其一。其二,教师讲得过多,没有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权,没有把课堂还给学生。针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注意积累和进步。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12

  本着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学习理念,我设计了《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设计。

  一、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精心设计开头导语,不仅复习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而且创设情境让学生感觉三角形就是自己的朋友,由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在了解了内角,内角和的概念之后,鼓励学生对内角和大胆质疑,猜想内角和是多少度,这些环节的设计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到接下来的探究之中。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都要经历从猜想到验证的过程。“是否任何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这个猜想如何验证?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等操作活动,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完成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学生自然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师的语言具有激励性。

  整堂课中,教师始终以饱满的激情投入,语言具有鼓励性,充分肯定了学生探索的点滴成果,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四、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比较成功。

  本节课的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的展示了验证过程,突出了教学重点。相关链接环节中多媒体的运用则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欲望。全课结束时,学生有意犹未尽之感。

  不足之处:

  各环节与教材的安排基本同步,按部就班也暴露了教师统得过死,导的过死的缺点,给人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感觉。整堂课没有完全交给学生,学生的自主性体现的不是特别充分。如,在学生猜想之后应该马上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验证,或量,或折,或撕......从而体现学生自己的创见性。以后的课中要引以为戒。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13

  “三角形内角和”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节探索与发现课,让学生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特征、高以及三角形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三个角的关系。本节课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还不错,但是,这一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加以改进:

  一、优点:

  1、教学设计不错,环节紧凑,思路清晰。

  2、重视操作过程,时间把握得好。本节课用了大量的时间来让学生做小组实验,从而让他们自己感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印象深刻。

  3、能注意前后照应,解决了前面的疑问。在讲授新课前,设置一个疑问“为什么同一个三角形不能有两个直角?”以此来吸引学生,找出三角形内角和的特性。在掌握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后,再次把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解决。

  4、板书巧妙,一步步引入课题。先是让学生复习“三角形”的定义,接着简单说明什么是“三角形内角”,最后再讲授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和叫做“三角形内角和”。

  5、课堂纪律好,气氛活跃,学生踊跃积极。学生在小组活动时,活跃而有序,上课时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同时,实行小组评价更是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6、求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一个比一个直观、生动。从量一量、算一算,到剪一剪、折一折,让学生更容易感受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7、练习题设计得比较好,特别是判断题,都是学生平时容易出错的题目,在课堂上用比较直观的课件显示出来,让学生的印象深刻。组合题也很有灵活性,先是找出能组成三角形的度数,然后根据度数判断出是什么三角形。

  8、能尊重学生的意见,有的小组没有在算一算的时候,没有得出180°的结果,老师能够分析其中的原因。

  二、不足之处:

  1、在老师给出“画有2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的任务时,学生明显是画不出来。但是教师也可以把学生失败的作品展示出来,照应之后的讲解。而不能一带而过。

  2、如果量一量的方法,不能让人信服,要在后面打个“?”,等到解决疑问后,再去掉。

  3、在进行剪一剪、折一折的活动时,老师应该先用板书上的三角形来示范一次,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因为有些学生折不出来。拼的时候,也有出错。

  4、把三角形拼成平角后,要用直尺或者是量角器测量一下,看看得出的图形是不是平角,要用严谨的态度对待,不能光用眼睛来判断。

  5、老师注意提醒学生读题的时候要规范,要读出度数单位,这很好。但是,在做题练习时,应该请一两个学生在黑板上做,这样也便于教师提醒学生,在书写时,也要注意写上度数单位,强调格式。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14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几乎每个同学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我放在:证实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以及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解决基本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依然重视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们都去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自己动手感受三个角拼在一起可以形成一个平角,进而证实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学生们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内角和180°的理解和认知。让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到数学的活动中去!

  并且,在剪的过程中,我演示了三种不同三角形的拼凑结果,进一步证实,无论任何的三角形,部分形状和大小,内角和都是180°。

  现在反思一下,课堂中自然有很多好的地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但是也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比如在剪一剪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因为没有剪刀,没有真诚的去操作,还有一两个个别的学生在演示的时候没有演示好。

  还有的同学,在剪之前,没有做好标记,导致剪完之后,找不到哪个是原来三角形的角,这个是我没有预见到的,因此我在第二个班级上课的时候,就提前让学生们在三个角上面做了标注,这样就不会再出现那样的混乱。

  另外,学生在反馈学习效果时,没有做到我想象中那样好的顺序,以及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过,我做到了不慌不忙,让学生对学生进行纠正和帮助,课堂的气氛和交流还是很好的。

  因为学生基本的互相交流、讨论和总结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接下来,我会进一步的放手,把课堂一步步的再去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的调动学生自学的能动性!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15

  在课间我有意问了一下学生你们知不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几度,发现有一些学生已经知道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因此在导入环节中插入了一个猜角游戏中,请量出自己准备的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只要你们说出其中两个角的度数,我能猜出第3个角的度数,让生说我猜,要求用自己准备的三角形进行操作。有一部分学生已经能跟着我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当时我并没有批评这些学生,而是采用了表扬的方式,学生很开心。

  在接下来的实验验证环节中,那些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学生就猜度数,而没有进行真正的实验验证,反倒是刚学到的学生真正做到用实验去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中180°”。因此我一直在想,是不是能设计一些新的方式让已经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学生也能真正参与到实验验证的环节中来。于是让学生请观察自己手中的三角板,问它们是什么三角形?你知道三角板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吗?问学生发现了什么?

  三角尺的三个内角和是180°。然后让学生撕下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并把它们拼在一起和折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使它们正好折在一起,都能拼成一个平角,

  最后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让学生自己想办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我个人认为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样使他们大胆地想,学生课上注意力比较集中。教师也能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在“想想做做”第2题中,学生在还没有拼的时候先看了书,就猜拼出来的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360°,经过提醒“内角”的含义,学生才真正体会到“任何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不管这个三角形是大还是小。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反思

2.三角形外角教学反思

3.《松鼠和松果》教学反思

4.《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

5.鲜花和星星教学反思

6.电能和能量教学反思

7.《河水和小船》教学反思

8.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