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教学反思

时间:2021-04-04 11:05:4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花木兰》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花木兰》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花木兰》教学反思

《花木兰》教学反思1

  1、细读课文,抓住词语,体会豪情

  本篇课文中“巾帼英雄、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赫赫战功和英勇善战”是几个重点词语。在揭示课题后,我先要求学生说说你所了解的花木兰。当有学生回答:“花木兰是古代的一位巾帼英雄。”时,我出示“巾帼英雄”让学生自学“巾帼英雄”这个词。并借助图片知道“巾帼”的意思。再出示课文第一小节,让学生自己学习课文第一小节。在看同步阅读的基础上,我出示填空:课文讲了花木兰( )、( )的故事。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要求学生学习的重点生字新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指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运用组词的方法理解“扮”和“替”的意思,这一环节还帮助学生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年龄”和“年幼”两个词语则在学习课文第三节时,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学习。

  2、读中体会,激发感情,训练说话

  从学生们学习时的反映可以看出,由于充分运用了多媒体,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几乎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听他们的朗读,让我似乎看到了一个浑身是胆的花木兰驰骋在沙场上,通过在一系列多向互动的情境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学生对花木兰的认识步步深入,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在朗朗书声中巩固语言,理解语言,从而学会运用语言。

《花木兰》教学反思2

  不足之处

  1、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没有很好兼顾

  这堂课对人文性比较重视,但是忽略了工具性。教学重点中“诗词的艺术特点”、“字词的锤炼”、“背诵课文”基本没有提及,虽然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因素放在了突出地位,但是感觉就像一堂历史课或者思想品德教育课 ,尤其是“译木兰”这个环节,只是选取了三句重点句子让学生翻译,而“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句互文没有强调。查找译文也没有花时间让学生浏览或齐读,学生在对课文内容还比较生疏的情况下就进行“评木兰了”。

  2、倡导对话,但有些远离根本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有几个环节与文本似乎关系不大,只是泛泛而谈。

  3、学生提问时应该进行引导,学生的提问价值不大。

  三、改进措施

  1、“读木兰”这个环节要加强,加强朗读。

  2、“译木兰”要加强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3、学生写感想时出现中英文夹杂的现象,应予以指导,保持汉语纯洁性。

  

《花木兰》教学反思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想象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她的家人的。

  2.体会木兰当时的英雄壮举。

  教材解读:

  《木兰从军》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课文是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诗》改写成的,通过描写古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驰骋沙场,胜利归来的故事,赞扬了花木兰热爱祖国、尊老爱幼的优秀品质和巾帼不让须眉的自强精神。全文共分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花木兰是古代的一位女英雄;第二自然段讲花木兰决定替父从军;第三自然段讲花木兰踏上征途,奋勇杀敌,战功赫赫;第四自然段讲花木兰胜利还乡,恢复女儿装,将士们惊叹不已。课文有两幅插图,形象鲜明,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感悟花木兰的优秀品质。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纪小,对花木兰了解甚少,而让学生通过故事中的三件小事来感悟木兰的优秀品质,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较好地完成这个目标,我作了以下设计:第一课时中,我在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思路的同时,让学生举例初步理解“英雄”。第二课时便由为什么人们称她为“女英雄”入手,一开始就向学生展示了木兰女儿装的形象,让学生体会她的普通平凡,为其后的不凡设下铺垫;然后在“木兰说服家人”这一部分,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到故事情节中,拓展性地训练让学生揣摩花木兰的心理活动,感悟她为国为家敢于自我牺牲的可贵之处;接着通过展示木兰驰骋沙场的飒飒英姿,让学生感受英雄的勇敢自信;最后引导学生对比木兰的两种装扮,通过“心爱”一词进一步体会其为国为家的优秀品质,从而抒发对木兰的钦佩之情。这样通过一系列读图活动,使学生在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和表达,学生对花木兰的'认识步步深入,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自我评点:

  在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根据这一特点,设计《木兰从军》一课时,我用“为什么人们称木兰为女英雄?”这个疑问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并通过图文结合、抓关键词、创设情境等手法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朗读课文、激发情感,使学生真正体会“女英雄”的含义,充分显示出语文人文性的特点。

  一、图文结合,形象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将读图与读文相融合,“让学生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低年级的阶段阅读目标),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强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性,实现图画符号与语言文字符号的顺利转换。同时提高学生观察力、想像力和语言思维等综合能力。苏教版的课文几乎每篇都配有相关的精美插图,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木兰从军》一课中,从军前后的两幅插图正是其平凡与不凡的形象展示,对帮助学生体会其优秀的品质有很大帮助。

  二、抓关键词,指导阅读。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是低年级的阅读目标之一。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该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朗读训练时,抓住关键词语来指导阅读是重点也是难点。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中的四个动词的连贯性、准确性是十分突出的。通过读词、读词组,使学生由寥寥数笔中体会行军的艰辛,品味文字里所蕴涵的更深更广的内容,加深对木兰的钦佩之情。

  三、创设情境,激情表述。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是不可缺少的,它能将情、形、境、理熔于一炉,易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从而陶冶情操,激发情感。所以在教学中,我用图画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表演体会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启迪学生的智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使后文的激情表述水到渠成,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花木兰》教学反思4

  《花木兰》是一篇多幕剧,主要讲述的是花木兰替父从军,英勇作战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我引导学生初读了课文,感知了文本内容后,让学生重点围绕“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展开学习。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我安排学生小组内分角色表演剧本。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揣摩人物的个性,扮好角色,创造性的表演。学生表演热情高涨,积极参与,效果显著。学生表演的角色很是到位,人物对话符合自身的个性特点。既训练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真可谓是一箭三雕,收益匪浅啊。

  从本课的教学中,我深刻的认识到教师只有善于调动有效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花木兰》教学反思5

  《花木兰》一课讲述了一位个性爽朗,性情善良的好女孩儿花木兰在外敌大举进犯边关,国家正紧急征兵的时候,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边关冲锋陷阵,立下了赫赫战功,并晋升为将军的故事。

  故事原本是想表达女子不输于男子的观点,而在现在这个男女平等的社会,我觉得也许让孩子关注花木兰对父母的孝心,对姊弟的关爱更合适。因为在课前,学生已经学习过《木兰辞》,对故事内容很熟悉了,所以在课文学习过程中,我让学生从寻找能体现花木兰是巾帼英雄的句子着手,关注课文是如何用另一种表达方式讲述同一个故事,感受语言文字之美。在寻找、熟读句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花木兰从军的原因,并联系她凯旋后的举动,感受她对家人的爱。由此引导学生明白要孝顺父母。

《花木兰》教学反思6

  《花木兰》讲述了一个流传至今的经典故事。这个故事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导入新课我就跟学生们聊美国动画电影《花木兰》,和国内赵薇主演的花木兰电影。自然引出课文第一节。朗读课文边思考花木兰是谁?学习生字“巾”“帼”“英”,出示古代女子戴着头巾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巾帼”的意思就是妇女、女子的意思。巾帼英雄就是女子中的英雄的意思。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出花木兰是个巾帼英雄”来自读课文。

  一、抓住成语,随文识字,了解人物。

  课文中出现了许多四字成语: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英勇善战、赫赫战功,这些成语就可以看出花木兰是个巾帼英雄,这些成语中又包含了不少生字,在学生回答“从哪里可以看出花木兰是个巾帼英雄”这个问题时,我将这些成语一一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小组交流学习生字的好办法,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也了解了人物。

  二、深化问题 朗读指导

  接着我让学生自己边读课文边说说花木兰为什么要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从文中划出相应的句子。她又是怎么立下赫赫战功的?圈出文中的动词。通过问题的解答,学生对这些成语的理解更到位了。因为花木兰的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年幼,家里再无男丁的情况下,花木兰勇敢地担当起重任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敬老爱幼的人。花木兰千里迢迢赶到前线的途中克服了重重困难,通过圈出的动词,感受她是那样的坚强无畏。当学生找到以后,就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在琅琅书声中巩固语言,理解语言。

  三、朗读与说话训练相结合。

  整堂课中,我设计了几处语言训练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说话的语境: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是因为;当战士们发现花木兰原来是个女的,他们会说些什么?最后让学生来夸夸花木兰。学生将文中的一些成语进行了重组,表达了对花木兰的赞赏之情。这些说话训练,让学生在自己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花木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太阳》教学反思

2.科学教学反思

3.《长城》教学反思

4.《识字6》教学反思

5.推敲教学反思

6.《猫》教学反思

7.《识字八》教学反思

8.《地图》教学反思

9.《灰雀》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