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08 07:36:0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1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本节课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孙悟空请猪八戒吃西瓜,猪八戒贪吃,先分给它1/3,它嫌少;分给他2/6,它还想多要;后来分给它3/9,这下它才觉得满意,觉得自己赚了一个便宜?它真赚了吗?与学生共同探讨这个问题,出示教材例1,用一个圆表示一个完整的西瓜,让学生用涂色表示分数。观察发现三个分数相等。从而能初步感受新知。

  二、手脑并用,在实践中深入感知分数。

  请同学们拿一张正方形纸片,动手折一折,通过三次对折,每次找出一个和1/2相等的分数。比较涂色部分的大小有没有变化?(没有)那么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很容易得出:1/2=2/4=4/8=8/16,引导学生观察分子、分母的变化,经过总结得出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学生对此进行巩固后,再引导学生说出:0除外。在此过程中,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动脑思考,很快地突破了重难点,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巩固练习,围绕中心。

  在设计练习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我设计了口答题、填空题、涂一涂等,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采取多种形式呈现,学生在此过程中兴趣盎然,在快乐的`氛围中巩固了新知,起到了加深理解的作用。

  反思教学的主要过程,觉得在让学生用各种方法验证结论的正确性的时候,拓展得不够,要放开手让学生寻找多种途径去验证,而不能局限于老师提供的几种方法。因为数学教学并不是要求教师教给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

  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在观察中发现,在应用中总结,最后运用知识,深化对“分数的基本性质”认识,使学生加深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所学知识,学有所获,并为进有步学习约分和通分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2

  这周我上了一堂关于《分数基本性质》的数学课。在课前我精心备课,课堂教学效果很好,学生们也积极参与,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收获颇丰。特此总结如下。

  一、复习旧知,横跨温旧引新的桥梁。

  在备课时,在开始上课时,我意识到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规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首先让学生回顾商不变规律,并在课件中展示,引导学生一起朗读。为了巩固他们对商不变规律的理解,我设计了两道习题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复习了旧知识,还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本节课中,老师编排了一个情节:有一个父亲要把一块土地分给他的三个儿子。大儿子得到了土地的1/3,二儿子得到了土地的2/6,三儿子得到了土地的3/9。大儿子和二儿子认为自己得到的份额太少,开始和父亲争吵起来。这时,阿凡提经过,听到后大笑起来,说了几句话,大儿子和二儿子马上停止了争吵。接着问道:“阿凡提为什么大笑?他说了什么?”这个情节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很快就将注意力转移到了1/3、2/6和3/9这几个分数的大小比较上来。老师设置了一个悬念:学完这节课,你就会知道答案。学生们怀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学习新知识,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手脑并用,在实践中深入感知分数。

  教师让学生用一个正方形纸,对折再对折,即平均分成4份,给其中的3份涂色,并用分数表示出来。学生在动手的同时也在动脑,得出分数3/4,因势利导,在两次对折的基础上再对折,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6/8)再次对折呢?(12/16)……挥手一指:正方形的'纸有没有变化?(没有)阴影部分的面积有没有变化?(没有)那么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很容易得出:3/4=6/8=12/16,引导学生观察分子、分母的变化,经过总结得出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学生对此进行巩固后,再引导学生说出:0除外。在此过程中,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动脑思考,很快地突破了重难点,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巩固练习,围绕中心。

  在设计练习的过程中,我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判断题、填空题等多种形式的题目,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学生在这样的练习中,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新知识,激发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总结升华,结束本课。

  最后,教师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师生进行补充,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为今后的学习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3

  本节课教学,在数学课上讲故事,可以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和价值,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通过故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并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设计不仅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还能帮助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让我们一起用故事的力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吧!

  本节课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在感悟中主动探索。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核心,它鼓励每位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和感受,以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进行探索、发现和创造。让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建构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学生通过听故事、观看图片,发现1/2=2/4=4/8这三个分数是相等的,于是产生了猜想。他们想到了之前学过的知识,或者利用学具进行验证,尝试证明1/2、2/4、4/8这三个分数确实相等。通过多种方法的`探究和实践,学生不仅展现了思维的广度,也培养了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克服思维的惰性,促进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课堂可以设计更多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通过让学生参与探索性的活动,可以促进他们在数学上的发展。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发展路径,因此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对于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02-26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07-07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15篇04-02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05-28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05-17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反思03-09

五年级数学教案:《分数的基本性质》06-02

五年级数学教案: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06-06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