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方根教学反思 推荐度:
- 平方根教学反思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关于平方根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平方根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平方根的教学反思1
教材中,实数的学习首先安排的算术平方根,再次安排平方根的学习。为了更好地理解平方根的意义,突破“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理解上的难点,先入为主,因此,前置学习时间安排在课堂上,先学后教,协进学习。
学生在学习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时有两个不习惯,一个是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即正数在开平方运算有两个结果,这与学生过去遇到的运算结果唯一的情况有所不同;另一个是负数没有平方根,即负数不能进行开平方运算,这也是前面加、减、乘、除、乘方五种运算中一般不会遇到的(0不能作除数的情况除外),所以今天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很为关键,教学时,应通过较多的实例说明这两点,并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强化这两点。
开平方运算与平方运算互为逆运算,这是求平方根的依据,所以互逆关系要能够理解掌握,本课利用六种运算整体认识新知识,使学生形成正迁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受到了好的学习效果。
关于平方根的教学反思2
平方根是实数的起始课,又是学习实数的第一节课,内容涉及的知识点不多,知识的切入点比较低,而新课程将其建立在已学内容有理数的基础上,加强与前面的知识点的联系。
针对七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自学、探索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体会算术平方根的定义,通过剪正方形得出面积为2的大正方形的边长,从而解决了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在本节课中,本着以学生为主,突出重点的意图,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引入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时,让学生发掘生活中已知面积而求边长的问题,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总结,并关注算术平方根的写法格式,让学生体会算术平方根的含义,将想和做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想与做中感受和体验,主动获取数学知识。
本节课的不足:
1、平方根概念的引入,忽略了结合实际意义导出的实验过程。这样做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缺少动手操作的机会。如果设计成由学生展示成果并解说,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2、没有充分利用已有的图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做面积为2的大正方形时,我没有让学生看书,这样就在我的讲解中度过了,如果让学生先看书然后再动手操作,那样学生的'成就感就得到了体现。
3、在归纳平方根的概念时,应该使学生加深对“根”字的理解,如果能再说明每一个平方根代表的含义,如2是4的一个平方根,—2是4的另一个平方根,4的平方根为±2。这样可能学生对于平方根概念的理解会更到位。
关于平方根的教学反思3
教材分析
1.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又认识一种新的运算,认识的范围扩大了,本节教学要加强与实际的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实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体会数的扩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概念、运算等方面的一致性和发展变化。注意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等探究活动归纳得出结论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具体活动,在对算术平方根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给出这个概念。
2.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是理解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实数的意义和运算的直接基础。
学情分析
1.教学前要求学生做了预习,预习后对学生进行了了解,学生认为这个内容比较特别,比较难于理解,学生对已知幂和乘方的指数求底数的`问题感到费解。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之前已对乘方运算有所认知,但由于学习基础及态度、习惯的原因对知识的遗忘很快,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在教学本节前要通过练习让学生回忆起相关知识。
3.学生认知障碍点:符号的认识及其表示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求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会用符号表示。
数学思考:通过学习算术平方根,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解决问题:在探究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究的结果。
情感态度:1、通过学习算术平方根,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2、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教学难点:建立数感与符号感。
教学过程
【平方根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平方根教学反思06-12
平方根教学反思范文11-15
《平方根》教案06-12
初二数学平方根教案10-18
教学反思05-25
教育教学反思 教育教学反思优秀11-22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最新12-20
《郊游》教学反思03-22
《白杨》教学反思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