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时间:2022-09-09 13:17:4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图形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1

  本节课内容是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简单介绍三棱柱);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立体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难点具体表现为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空间观念,比较它们的不同特征,并能正确辨认。〈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告诉我们,老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广漠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本节课创设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学生始终在轻松、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下探索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效地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正如“课标”中所说的,使每一个孩子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尝试力求自己的课能够很好地渗透这个理念。

  1、面向全体、有效合作

  在整个教学环节,我始终把学生的体验、探索放在首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说一说、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数一数、连一连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初步感知四种物体的特征,合作交流意识得到提高,同时也突破教学重点。

  ﹝片段1:分一分﹞

  师:请你们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块儿。

  学生兴趣盎然,迫不急待的分组操作分类物体。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分的,它们的形状是怎样呢?

  生:我们把鞋盒、肥皂、药盒、酸奶盒……放在一起,因为他们是长长方方的;把骰子、魔方、积木……放在一起,因为他们是方方正正;把易拉罐、笔筒、铅笔放在一起因为他们是……;把足球、玻璃球、小皮球、乒乓球放在一起,因为他们是圆圆的。

  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它学生进行补充)。

  (从各小组汇报的情况来看,每个小组都会把大小不一样的“球”放在一块儿,也知道把所有的“正方体”物品放在一块儿。但是,各组在形状分别为“圆柱”和“长方体”的物品的分法上不尽相同,有的小组把圆柱形的物体分为细长的和粗短的两类;有的小组把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也分为两类:即把像牙膏盒那样两头是正方形的作为一类,把两头是扁扁的长方体作为一类。那么,这样分对不对呢?老师先不让大家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桌子上的所有物品,然后来回答这个问题。)

  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我知道酸奶盒、肥皂、鞋盒都叫长方体。

  ……

  老师按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片段2: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

  师:从刚才分类过程中,你们觉得哪些物体是最容易辨认出来的?

  生:球和圆柱

  师马上板书(球和圆柱)。

  师:为什么?

  生:球是圆圆的,可以滚动……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再摸一摸、滚一滚你手中的球和圆柱,把你的感觉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球和圆柱分别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生:球是圆乎乎的,它没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任意到处地滚动。(学生先观察,然后用手摸一摸并滚一滚桌上的球,亲自感知球的特性。)

  生:圆柱是直筒筒的,上下一样粗,它的两头是圆圆的,平平的,大小一样。如果躺在桌子上,它就能够滚动;但是如果立在桌子上,它就不能自由滚动了。像这样的物体,不管它是长的,还是短的;是粗的,还是细的,都叫圆柱。(学生用手摸一摸细长的圆柱,再摸一摸、比一比粗短的圆柱,发现它们也是上下一样粗,两头也是平平的圆面。这样,学生很自然地把原来分成两类的圆柱摆放到一块儿了。)

  师:粉笔是圆柱吗?为什么?

  生1:是,因为粉笔是直直的,上下有两个圆是平平的,还可以滚动。

  生2:不是,因为粉笔一头粗点,而另一头细点。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粉笔虽然直筒筒的,可以躺着滚动,但它的两头的圆的大小不一样,所以不是圆柱。

  师:你们觉得较难辨认的是什么?(正方体、长方体)请小朋友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你手中的正方体、长方体,又有什么发现呢?

  生1:长方体是长长的,我是看出来的。

  生2:长方体有6个面,我是数出来的。

  生3:我摸到长方体有“疙棱”。

  生4:我摸到长方体这里“尖尖的”。

  生5:我觉得长方体不能滚动。

  生6: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是无法自由滚动的。

  生7:正方体的面是平的,像正方形……

  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主动探索、体验、领悟与创造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得到发展,并能直观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会初步辨认和区别这些物体和图形。

  2、精心预设,驾驭生成

  本课教学难点是正确辨认正方体和长方体,特别是学生对于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容易混淆。因此我对症下药,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

  ﹝片段3:比一比、想一想,猜想验证﹞

  教师拿着一个正方体,它的六个面身穿不同颜色衣服,从不同方向转动正方体让学生观察它的每个面,猜一猜有什么特点。

  生:它的每个面大小是一样。

  师:你的观察能力真强,思维能力很活沃,掌声鼓励。

  验证结论:教师把拿着这个正方体,把的每件衣服(六个面面)剪下来重叠起来,学生就很明显发现它们是重合在一起的,让学生直观发现正方体每个面的大小是一样的,并数一数共有多少个面,从而证明正方体的6个面大小一样,,再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和验证长方体,发现长方体上下、左右、前后的面大小一样。

  师生总结如下:

  ①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是无法自由滚动的,它有平平的6个面而且每个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②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也是无法自由滚动的。同正方体一样,它也有平平的面,但是,与正方体不同的是,这些面的大小不是一样的,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

  教师手拿着一个特殊的长方体(有两个面是正方形),让学生判断是什么图形。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2

  “认识图形”这节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认识四边形、五边、六边形平面图形 , 并通过搭、折、剪等活动 , 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作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让学生想吃,还要爱吃,更要吃好。我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在玩中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学习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于是我一开始设计了一个充满童趣面有新奇的“图形王图”这一场景。这一活动对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学生在这基础上找出“王国”中的各种四边形,人人参与,人人动手。在这活动中对四边形有了再认识。这是一种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也为学习五边形、六边形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二是在活动中探索新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的特点是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首先我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材料,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通过摸、数活动来发现其图形的特征。通过剪、搭、折突出图形的变换。使学生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变换,培养空间观念。我让学生通过想一想回忆一下你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面的形状是今天认识的图形,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所有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人人参与,使课堂有了生机,充满活力,也使学生在活动的课堂中逐步加深了对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认识,体会感悟出其特征。这一节课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较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3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升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怎样才能让孩子认识生活中的主体图形,并在实物中抽象出简单的立体图形呢?在课前一段时间里,我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注意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以备教具使用,如长方体的牙膏盒、药品盒等,正方体的饼干盒、魔方等,圆柱体的茶盒、茶杯等,球体有乒乓球、皮球等,并在卡片上画出数学模型图,同时在课前让学生按要求收集好相关生活物品以作学具。

  教学中,首先出示我收集的各种图形,让孩子们一一识别,然后让孩子们倒出自己的学具,试着把自己认为是同一类形状的物品分在一起,接着出示牙膏盒,让孩子了解它的大概形状特征,如数一数有几个面,哪些面的大小是一样的,这样引导孩子在有目的的思考中探究并认识,像牙膏盒这种有6个面组成的,对着的两个面的大小一样的物体就是长方体,然后我再出一个与牙膏盒的大小不一样的纸盒,让孩子观察说说特点,强化认识长方体,学会变通。接着在孩子们认识长方体实物的基础上在黑板上贴出抽象的长方体模型图片。将孩子对长方体的认识,从形象的感知上升到抽象的、理性的认识,并用类似的方法引导孩子认识正方体、圆柱、球,让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中找到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发现圆柱和球的共同点和区别点,在动手操作实践中直观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不能滚动、圆柱和球能滚动等特征。

  当然,这单元教学的不足之处也很多。首先,组织教学有待大大加强。这样的活动课,组织教学比较难一些,尤其是物体不一样,现在的小孩都是独生子女,都想选自己喜欢的好的物体,更应该多多教育,让他们从小懂得互相谦让。另外,学具不是玩具,平时用学具时要教育学生,让学生养成轻拿轻放的习惯,这样老师就不用大声频繁地进行组织教学了,从而,可以多出大量的教学时间把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落到实处,不是走过场。

  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过程中容易出现动机不强、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还是要多用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游戏法”组织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思、在“学”中比、在“比”中做,既可以加深对各类物体特征的认识,又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做,用脑想的能力,在活动中还能学会合作与创新,起到一石二鸟的效果。也为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在本课教学实践中,既产生了我所意想不到的惊喜,也留下了值得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在后面的教学中发现孩子们都对球的特点掌握的很好,但是对正方体和长方体则不容易区分。例如:其中有一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孩子很容易认为是正方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我想,首先学具的准备太单调,没有一些特殊性的物体来启发学生,加深学生对物体特征的理解,开阔学生的思维。在操作环节上,老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物品,鼓励看谁带的样子多,加深学生对物体特点的认识,另外老师可以多准备一些比较特殊的物品,和学生共同探讨,引发学生一些思想的碰撞。

  其次 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调。所以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会积极加强自己的评价性语言,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如从学习态度上评价,从积极性上评价,还有的比如说从速度上,从动脑上,从今后的发展上,从思维的灵活性,对学生进行评价,再结合一些小奖品的利用,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压力,而且使学生更乐于去学习,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成功感。

  此次的教学反思让我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我会根据本次反思的收获对我的教学工作加以总结,使我的教学水平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4

  《认识图形(一)》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认识四种立体图形(包括实物和模型),了解他们的名称和特征,能正确区分和辨别四种物体,为接下来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学习做好铺垫。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丰富的学具和教具,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拼一拼、连一连”等具体的实际操作活动中,亲自触摸、观察、制作等操作和实验活动,并充分调动自己的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来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图形特征,让学生有路可走,有序可循,一步步循序渐进,以更好地落实知识,渗透学习态度。

  这堂课有以下几点优点:

  一、教学层次较清晰:主要通过分类、命名、举例等活动初步感知图形特点,形成表象,建立空间观念,再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等活动观察体验,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最后返回到生活中去,感知不同形状物体的应用。使学生对这几种形状物体的认识能由具体事物,逐步抽象为数学上的几何图形,并应用图形特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以学生活动为主,自主探索图形特征,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进一步感知不同物体形状的特点及其用途,培养学生的的观察意识和能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尤其在学生说物体特征和寻找生活中这些形状的物体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发言,气氛十分活跃,小朋友都投入到了本节课的学习中来,达到了教学目标所要的结果,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不足的地方:

  一、教师语言不够精炼,表达不够精准,评价性语言不够生动、灵活具有启发性。

  二、对学生活动时,课堂纪律不能很好的管理,有个别学生没有按照老师要求去做,只是自己独自在研究物体。

  这节课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物图,模型图,图形名称三个层次由具体到抽象的学习,最后是知识的应用层次,通过让学生“说一说,你身边那些物体与上面这些形状相同”,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适当的活动能有效帮助学生学习,但是如何组织学生活动很关键,一年级学生好动、容易被教具吸引,通过这节课我发现,一定要把活动指令想清楚,给学生说清楚,这样才能有效活动。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5

  执教复习课《空间与图形》第一课时《图形的认识》后,我感受颇深,现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空间与图形》是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第二版块的内容,《图形的认识》是第二版块的第一个课时,主要是总体把握小学阶段学过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涉及内容点多,覆盖知识面广,在设计导学案时,我一直担心学生的展示难以把握一个“度”,正是因为有了太多的担忧,所以课堂上我一直没有作解释,没敢就学生的展示发表自己的观点,没敢就学生的展示补充必要的内容,甚至连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笔带过,……所有的这一切,只是为了给学生充足的展示时间,否则时间肯定不够用,必然造成拖堂,完不成学习目标等不良后果,殊不知,这样的做法让数学课没有深度,没有广度,没有远度,学生的学习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根本没有深入到问题的实质,我在想,我是不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课改势在必行,我们要与课改一同成长。平时的课堂除了借鉴别人成功的课改经验外,一定要切合自己的学生实际,一定要有自己创新的做法和独到的见解。

  就这一节课而言,学生的整体表现挺好,自始至终能够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参与数学学习的每一项数学活动,但学生的基本功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如:学生在展示环节的口语表达欠严密,欠斟酌;学生在展示环节的展板书写欠工整,欠认真;学生在展示环节的展示内容欠条理,欠系统,不用说,学生的口语功,学生的书写功,学生的计算功亟待提高。

  透过现象看本质,教师的基本功也需要再修炼,再上一个新台阶,才能适应新模式下的课改需求,如:处理教材的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编写学案的能力、应对突发的能力等,凡此种种,给现阶段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必需锐意改革,积极进取,才能致力于教育的深入课改。在这节数学课上,一学生在展板上展示的“平行四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显然是一个错误,我只是在这句话的关键处画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希望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自己去解决,更希望马上有孩子站起来说:“我纠错,……”但所有的孩子一时无语,于是,我把这个简单的问题,一句话就能解决的事儿,留给学生课后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现在想来,也许这样处理并不恰当,抓住难得的契机,当即纠正,可能会更好。庆幸的是,结束新课的时候,我的一句话“下课的铃声已经响过,一个大大的问号在老师头脑中挥之不去。”那个孩子当即站起来说:“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我继续:“问题解决了,但探究的脚步不能停息……”

  总之,这节课,学生自主学习、展示交流、达标测试完成情况良好,学生进步了,学生在课改中长大了,我们老师更要挑起课改的担子,乘胜追击,勇往直前!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6

  在“认识圆柱”时,我首先安排学生观察老师带来的新朋友,提出问题“这个物体有什么特点?”引起学生思考,然后,引出“圆柱由两个平平的圆面,和一个弯弯的曲面”,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至此,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圆柱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第一节课上课时,我是这样发问:“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圆柱形物体,你们能说说它的优点吗?”结果,没人举手,一个个双眼茫然,迫于无奈,直接叫起一个同学,他只说出了“它们都是圆形”的特点。我立刻反思自己,这么简单的问题为何却没人能答呢?问题是不是在我?是不是我的发问语言有问题?大概我的发问让学生摸不住方向。因此,第二节课,上课时,我改变了我发问的问题:“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物体,它们都是圆柱形的,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如此一来,孩子们一个比一个说的起劲,有的说它美观,有的说它实用、方便,有的说它可以滚动等等。一节课下来,气氛活跃,学生都积极主动。

  通过这两节课,我的最大感受是:发问时必须注重问题有效性的设计,如果设计好了,会给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徒劳无功,甚至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发问应该是能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发问,有效的发问要具有一定的开放度,要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只有有效发问才能让学生更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做课堂的真正主人!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7

  反思本课的教学实施,教学目标基本达成。我认为比较成功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新课导入,可以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探究。

  例如在导课的时候,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认识物体一课中认识了四种图形,它们都住在图形王国里(课件演示:出现宏伟的图形宫以及满天飞舞的.各种各样的图形),现在请大家认一认,说一说。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引导: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王国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有平面图形家族,(课件演示——出示▄□△○)谁认识它们?请介绍一下。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

  二、引导操作探索,培养创新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创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动脑和动手相结合,手是脑的老师,智慧出在手尖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总是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操作探索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教学新课部分,我改变了“教师演示,学生当观众,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法,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去尝试、去思考想象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今天要认识的图形都住在立体图形上,你能想办法让他们的家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单独住到纸上吗?”

  孩子们经过思考、讨论后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有的孩子说:“可以把这些盒子放在纸上,用铅笔沿着盒子周围画一圈。”有的孩子说:“可以沾一些印泥,再扣在纸上。”有的孩子说:“可以把纸包在盒子的周围,用手使劲折,就有一个图形的痕迹了。”还有的孩子说:“还可以把盒子放在纸张下面,用铅笔描”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印或画一画?孩子们情趣高涨,纷纷回答“要”。于是教师提出合作要求,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在小组展示、汇报的时候,就有了五彩缤纷的杰作:

  有的小组采用描的方法,描出了各种各样的长方形、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有的小组用印的方法,印出了好多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就这样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让孩子自由的操作、探索、思考、创新,让孩子在操作中尝试错误,品尝成功,孩子们学习热情高涨,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三、精心设计练习,激发创新思维

  本册实验教材的一大特点是非常注意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而课堂练习则是学习巩固知识,实现由知识向技能和智能转化的主要环节。如何在巩固环节精心设计,起到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又能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懂得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因此,在教学中我在巩固练习环节设计一道这样的题目:教师先以电脑演示展示各种各样的交通标志(孩子们手中也都有一本交通安全读物),并请孩子们说出这些各是什么交通标志,它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再请孩子们想一想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东西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圆的?因为有了教师先前的启发引导,孩子们的思路大开,纷纷举手抢着回答:书、药盒、香烟盒、食品包装盒、中秋月饼盒的面

  下课以后,孩子们意犹未尽的围着老师,挥舞着沾满印泥的小手,晃动着花花绿绿的小脸蛋,兴奋的冲着老师叫到:老师,今天的课可真有意思;老师,什么时候还要让我们印图形;老师,我还想上下去;老师,我还能想出其他办法让这些图形搬家

  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果好。美中不足的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由于考虑的不周,忽略了孩子们实际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这些一年级的孩子从没有使用过印泥,在没有练习使用的前提下,一下子让孩子使用印泥,结果他们把桌面、手掌、甚至小脸蛋上都涂得一片狼籍,让人哭笑不得。

  下一次的教学中应改用一次性印章或用有海绵的印泥,效果会更好。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8

  在《认识图形》这一课里,我安排了许多对认识图形有助的搭、折、剪、分等教学活动,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感受图形的特征及图形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所以,在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及后面的练习时,我直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探究。利用搭一搭、折一折、剪一剪、分一分,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试一试,学生在前三步动手操作时都很顺利,到第四步分一分的操作时开始有点困难,觉得无所适从,但慢慢地就觉得有乐趣了,自己不断地分,转来转去地分,学生分得可开心了!,因为可以分的方法太多了,除了书上提到的图形,其他图形学生也都分出来了其实,这些活动过程既认识了新图形,又对已经认识的图形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还了解了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发展。而且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个个都争着举手回答问题,抢着汇报自己的发现所以,我觉得认识图形是一种载体,探究是一种学习方式,空间观念的发展是探究中的一种有价值的获得,而且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所带给学生的不仅是数学知识的获得,数学思考方面的提高,动手能力的协调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于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和心理体验对学生以后的发展的作用。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9

  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通过这节课让学生把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平面图形知识串联起来,构建知识的网络,形成知识体系。把相关的知识分组放在一起,通过对比,可以更清楚的掌握这些图形的特征,认识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通常意义上的图形与几何的复习都会以单元复习或者六年级总复习为主。除了圆之外,四年级学生已经学习绝大部分的基本平面图形,并且这些图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阶段性的复习非常有必要。也为之后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的面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学习意识与能力。

  本课的复习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几何初步知识从一年级就开始学学了四年,时间长,但知识没有进行归纳整理,学生对其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这一阶段的学生的思维能力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其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已初步具备了主动学习,自学思考的能力。对于老师提出的学习任务,他们有主动回忆,主动复习的内驱力,他们能根据具体要求有序地展开思考、讨论,获得丰富的知识再现。可以说,在老师的适当引导下,他们有能力去将尚不清晰的相关知识加以整理,内化整合,形成体系。

  《平面图形的认识》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八册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把学生在四年级之前小学数学中学过的平面图形集中整理复习。先复习各种平面图形的概念,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再复习各种图形之间的联系,以及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这对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小学阶段的平面几何知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它平面几何知识与立体几何知识的基础。

  自我感觉有以下优点:

  整理复习课相对来说比较没有新意,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言语中的小陷阱,唤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为其系统化地掌握知识奠定了基础。由点到线,让学生知道很多点可以形成线,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自然过渡,帮助学生清楚地回忆梳理平行与垂直相关知识点,学生轻轻松松就理解了角的特征、名称、分类。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去回忆,提取知识储备。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10

  1、反思教具、学具准备要很好的实现这些课的教学目标,必须要有充分的教具、学具准备。因为今天是开学第一节数学课,所以配套的学具没有到位,虽然课前要求学生自己准备好相应的立体图形实物等学具,但从今天上课的表现来看,很多同学并没有准备,以致影响整体教学效果,没有实现人人动手操作的课堂氛围

  2.反思教学目标:这节课上完以后,我觉得我的孩子对平面图形已经能够准确识别,但还不能很好的说出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因为一年级学生的认识特征,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一定感性认识,但抽象出平面图形概念还是有一点难度。

  3.反思教学重难点:一节课是否上得成功,主要是看能否达到教学目标,其次是看重难突出了吗?能在课堂教学中帮孩子解决难点吗?因为教学就是为了帮学生解惑。

  我这节课的难点是:

  1、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这五种平面图形的辨认;

  2、图形摆放的位置不同了如何辨认。但在课堂上没有很好的帮孩子解决问题,我的起步太高了,而且没有帮孩子在研究平面图形特征及区分上给予“阶梯”,引导学生不够到位,而且还“拔苗助长”了,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是没有帮助的。

  4.反思教学方法这节课我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让孩子自己去研究图形,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个方向是对的。尤其在教学伊始,通过引导学生怎样画手形,很多同学想到了印、描的方法,为后面从立体图形中画出平面图形作好了铺垫。但作为老师应该如何去放,什么时候收呢?这才是最重要的,就我这节课来说,我虽然做到了“放”,但却“放”得不合理,做到了“收”,但“收”得不全面,因为在讨论汇报这五种平面图形过程中,我有让孩子自己去找各种图形的特征难度太大,放给学生去做,但学生无从入手去进行研究平面图形的特征,也不懂得研究;收得不全面是因为孩子不懂得系统的找到图形的特征,汇报出来的结果不能达到我想要的,所以导致这节课的知识点没有突出,还令学生学得模糊了;另外,在练习上,很多孩子还没能很好看分辨出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把一些平面图形斜着放的时候,学生也很难辨别,这就是难点没有突破好的问题。

  今后需要注意问题: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知道许多教学上的误点,我个人认为如果要上好一节课要做到以下几点,同时也请各位老师多给意见,有不对的地方请多指教。

  1.全面理解教材

  (1)把握本教材教什么,学生要掌握什么知识。

  (2)认真细读教参与课标,了解教学的重难点。

  2.充分了解学生。

  (1).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2).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比如是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准备好学具,如果不能,教师应该适时准备几组学生课堂所需学具。

  3.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与课时,整合教材

  (1)每位教师都就应该有驾驭教材的能力,不一定要按教材所说的课时去开展教学,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特征及对教材的理解来组织教学。

  (2)做好单元教学设计。每个单元应该让学生掌握什么首先老师要知道,并写好单元的教学目标及做好本单元的整体设计。

  4.设计好课时教学目标

  (1)目标要明确。

  (2)目标要易于操作。

  (3)目标要体现三维。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11

  认识图形这节课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辨认实物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主要特征,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并能完整的表达出来,以及能够辨认出不同的形体。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的知识联系比较紧密,因此,我在教学中,认真遵守“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个宗旨。在上这节课之前,学生对于这些立体图形已经有了一些认识,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从实际生活出发,我准备了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的包装盒、玩具之类的物体,通过这些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使他们能大致概括出每种物体的名称,教师再加以总结。再让学生动手操作,从学具盒中找出这几种图形,进一步通过摸一摸,感知每种图形的特点,建立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表象。最后通过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有利于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

  本节课不足之处:这节课涉及到学生自己动手观察、操作,所以会有一些好动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光顾着玩学具盒中的东西,而教师没有及时提醒,影响课堂进度,对于班级的纪律也要加以约束。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对于长方体的教学力度还不够,因为长方体的形状种类很多,让学生完全掌握还有一定的困难,对于长方形的举例较少,以至于在后面的练习中,对于很扁的、很长的一些长方体,学生不认识了。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12

  "平面图形的认识"作为小学阶段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第二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怎样使学生既对几种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认识,还能初步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一些数学思想的渗透,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这节课教师能认真领会课标中的新理念,抓住教材实质,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各教学环节,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提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本节课教师创设了"玩七巧板"的情境,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七巧板"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最熟悉的一种玩具,几乎家家都有。"七巧板"是他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2.能从学生认知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对四种图形的认识,教师改变了教材原来的编排顺序.这样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体现了教师能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处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3.重视学生的体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1)能让学生在"玩"中体验。

  (2)能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

  (3)能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

  总之,"平体图形的认识"一课,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活动的体验性方面,都能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基本理念。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13

  《轴对称图形》教材主要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直观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难点是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但学生平时没有过多的留意积累,所以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了一些轴对称图形,用于拓展学生认识的范围。

  本课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如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体会知识的形成,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观察中也学到很多知识,并且从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本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对于个别学生的注意不够,并且运用多样的语言去评价学生,多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以及展示自我的勇气。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14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认识几何图形,只要求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正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对于每种图形的特征,不需要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进行描述,因为这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极其困难的,也不符合学生的实际。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教师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通过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在综合运用多种感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通过从实物抽象到图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这节课的主要特点是以“玩”为主线,将各个教学目标贯穿其中,使学生在一种积极的情绪中学习和体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将游戏活动贯穿其中是低段教学的重点,

  1、让孩子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愉悦的情感体验;

  2、在活动中让孩子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思维;

  3、让孩子体会数学就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美。

  第一层的玩,是让学生无意识地玩,学生是在原有生活经验对各种物体认识的基础上玩。

  第二层的玩,是让学生整理物体。学生在整理物体的过程中,发现了其中蕴涵的数学知识,从而使无意识的玩开始向研究数学知识的方向转化。

  第三层的玩,则是在学生发现了图形的特征之后,教师设计的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摸一摸、猜一猜”。学生在闭上眼睛摸出指定形状的物体的过程,就是对图形的特征进行再认识的过程。

  由于情境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最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层次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比较恰当。因此,全班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态度积极,主动参与,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这节课也有它的不足之处,首先张老师有些紧张,表现不太自然,出现了一些语言上的口误,数学要求语言严谨,准确,希望以后多多注意;其次,低年级学生做游戏活动易放不易收,教师的要求必须细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活动的习惯。

  今后需要加强的地方:

  1、加强孩子的常规训练,例如在操作学具方面,能很好地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让孩子在这方面做到“有收有放”,该拿出来的时候就整齐快速的拿出,该收起来的时候就迅速的收好并摆在指定的位置。

  2、数学课堂教学,要给学生提供自我思考、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一种“心理自由”与“心理安全”的状态下,自主的学习,大胆的创新,主动的发展。

  这节课我觉得教学的最大特点在于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数学;在活动中交流,建构数学;在活动中发展,创新。透过学生的这些反应,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一定要从孩子们出发,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创设孩子们喜欢的各种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增长知识,获得各种能力。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15

  一直以来,“做数学”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新课改倡导让孩子们在做中学。在课堂上把做数学看成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做数学可以让孩子获得亲身体验,在体验中获得真知,享受体验的快乐。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课堂上,我与他们共同一同分享着做数学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在教学《谁的手儿巧》时,课前我布置学生将生活中的物品带进课堂。原本也很矛盾,这么大的班额,让每位学生都从家中带两至三种物品,课堂上一定会很乱,教师课堂上不好组织怎么办?后来一想,只要能有利于学生发展,一定要有敢于挑战困难的勇气。因此,我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让孩子们从家中每人带二至三种物品。课堂上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用所带的物品进行拼搭。我对孩子们说,这节课咱们比比看,谁的手儿最巧,哪个小组合作得最默契,拼搭的图形最漂亮?一时间,孩子们情绪高涨,个个跃跃欲试,接下来孩子们就忙活起来了。小手拼摆着、比划着,小脑袋晃动着,小嘴说着,真是忙得不亦乐乎!这时我巡回在孩子们中间,当走到二组时,我看到一个调皮的男孩手中拿了一个大大的塑料球时,这个球的大小和篮球的大小不相上下,当时我的火一下子就上来了。我批评他说:拿这么大的球能拼搭图形吗?说完我到别的小组去了。一会儿每个小组的孩子们陆续地拼出了非常漂亮的作品。看,一幅幅经过孩子们用心雕琢的作品产生了,有的拼出了火车、火箭、宇宙飞船、高楼、楼前还有一个美丽的花园、电脑、机器人,真是难以想象,这些作品是出自一年级孩子之手。有人说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不可低估的,在我看来,学生的潜能则像空气一样,充斥着生活的舞台。走近儿童的世界,那儿将有你意想不到的惊喜与收获,那儿你将收获"意外",补充知识。着实让我为他们课堂上精彩的表现而喝彩,孩子们的表现更是让我惊诧于学生的智慧,孩子们的思维不时地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让我激动不已。我发自内心感慨:可不能小看了这些刚入学的孩子们。孩子们笑嫣如花,我从那一张张灿烂的笑容中感受到了幸福。接下来,每个小组要分别介绍自己的作品。这时二组同学介绍了他们小组的作品,他们设计的是一个机器人,当我看到这个机器人时,我惊呆了。他们把那个大大的球放在杯子上,做成了机器人的身体。我问:能说说你们在拼搭图形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吗?这时,带那个大大的球的男孩告诉我:我们在用这个球拼图形时,发现把球放在下面球就会来回滚动,没法拼,这时我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在球的下面放一个不锈钢的水杯,这样球就定住了。我表扬了他们,我庆幸给他们了一个做数学的机会,同时也给他们一个说的机会,试想,如果当时我没有给他们一个说的机会,就会扼杀一个孩子的灵动的思维。另一个小组孩子的作品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六组他们用各种形状的物体拼出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楼房,在介绍中,他们说这是我们第二小学,不知怎么的,听到他们的介绍,我的眼泪在眼眶中打转,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孩子,就对他们的学校有着如此深的感情,真令人感动。我没有放过这个好的教育素材,我对全体学生说,老师很高兴,这个小组能用手中的物品拼出我们的学校,我为你们自豪,看来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我庆幸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做数学的机会,课堂上,我是真诚的,学生是激动的,这种真诚的情感使师生之间的关系那么融洽,那么平等。学生不再拘束,思维得到激励,不再禁制,在心灵的舒畅中开放了教学,开放了空间。我想:在今后的数学课堂上我将与我的学生一起携手,让每一节课都能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摇篮。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图形的平移》的教学反思08-18

《比较图形的面积》教学反思06-16

比较图形的面积教学反思06-12

《梯形的认识》教学反思08-28

认识乘法教学反思08-24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08-06

《认识键盘》教学反思07-07

10的认识教学反思07-03

《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07-02

认识直角教学反思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