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探母》教学反思

时间:2022-08-05 10:10:3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陈毅探母》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1

  师:(出示句子:他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请小朋友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

  生齐读句子。

  师:从这句话中,你知道陈毅做了几件事情?

  生:他一共做了两件事情,一件是洗衣服,一件是跟母亲谈家常。(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师:这两件事情是做好了一件,再做另一件的吗?

  生:不是的,两件事情是同时做的。

  师:你从哪里看出这两件事情是一起做的。

  生:从“一边……一边……”看出来的。

  师:你说得很正确,如果两件事情可以一起完成,我们就用“一边……一边……”把它们连起来。请你们想一想,在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两件事情可以一起做的呢?

  生:妈妈一边洗衣服,一边和我说话。

  师:你能模仿书上的句子来说,真不错。

  生:我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生:我和妈妈一边散步,一边说话。

  师::你们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说,很棒!

  生:我一边做作业,一边看电视。

  师:小朋友,你们认为这样可以吗?

  生:不可以,老师说过做事情要专心,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会做错的。

  师:这位小朋友说得很好,一心不能两用,要真这么做,那你的作业肯定会错误百出。想想看,还有哪些事情是可以一起做的?

  生:晚上,我妈妈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

  师:你妈妈的手真巧。你能说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的,很厉害!

  生:布谷鸟一边飞,一边“布谷、布谷”地叫。

  生:爷爷一边摇着蒲扇,一边给我讲故事。

  ……

  反思:

  这个片段是指导学生用“一边……一边……”说话。首先出示了课文中的句子,让学生读一读,启发学生去发现:两个“一边”连用,所做的两件事情必须要“同时进行”。接着,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两件事情是可以同时进行的。开始学生说的只局限于自己做的事情,正想提醒学生说点不一样的,这时,有一个学生说到了妈妈,我及时评价:你能和别的小朋友说不一样的,很厉害。就这么一句评价,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大大拓展了说话的面。

  另外,捕捉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及时加以引导是这个片段中的一个亮点。学生说话的过程中,一位学生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一边做作业,一边看电视。我抓住这一个机会,引导学生说说“做作业和看电视”两件事情一起做好不好?让学生明白有些事情看起来可以同时做,但一心两用是做不好事情的。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2

  这是一篇情感较为深厚的文章,而且以现在孩子的情感经验,很难体会到陈毅对母亲的那份孝心,因而在课前我就布置学生回去读熟课文,正如古语所说:“书读白遍,其意自现。”从学生上课的表现来看,反复地朗读便于孩子们体会文章的情与理。

  在精讲第一自然段时,我在范读时故意漏掉“赶”字,学生立刻产生了质疑,然后我在顺势提问:为什么“赶”这个字不能少?此问一出,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都能说出陈毅很着急,也都能体会出主人翁迫切想见到母亲的心情。通用教案上的这个教学环节设计得很巧妙,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自主感悟隐埋于文字中的情感,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同时对之后的深入、细化地感知文本奠定了情感基础。

  在接下来的文章讲解过程中,我打破了逐字逐句讲解的固有方式,放手让学生们自主感悟,找出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当老师的教学跟着学生的思维走的时候,孩子们非常兴奋,说的答案案很深刻。比如有学生提到“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这一句中,“一------就”、“拉着”、“细心地询问”表现出了陈毅对母亲的关心。深藏于文字中的情感就在反复朗读下,被孩子们一一挖掘出来了,整个教学过程颇为轻松。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3

  《陈毅探母》讲的是陈毅元帅回乡看望生病的母亲的故事,表达了他和母亲之间的亲情。这篇课文对生活在蜜罐里的孩子来说是极有教育意义的,同时,课文十分典型,文内有不少关键的字词,不仅可以教会孩子通过分析字词来理解思想感情的方法,同时还培养了孩子的分析能力,这对低年级孩子来说,是一次有效的尝试、重要的过渡。我是这样做的:

  一、品词析句,注重朗读,体会陈毅的孝顺,激发敬仰。

  课文通过一些词语、句子,突出了陈毅的孝顺,营造了浓浓的亲情氛围。如:当陈毅得知母亲生病了,课文通过“赶回”一词,反映了陈毅急于看望母亲的迫切心情;一进家门,课文通过“一……就……、拉着、仔细地询问”突出陈毅对母亲病情的关心;询问完病情,课文通过“一边……一边……”体现了陈毅与母亲之间的浓浓深情;等等。在教学课文的时候,我采用小黑板相机出示了有关句子,以问题引路,让孩子带着思考品读,继而找到这些关键词句,辅助朗读,用心体会,逐步感悟陈毅的孝顺,激发孩子们对他的敬仰之情。

  这样的方法在课堂中是经常用的,所以,孩子们学习起来比较熟练,比较快地找准了关键词语,对句子的感悟能力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句子比较这样一个环节,更是让我看到了他们品读感悟能力的提高:

  我先用小黑板出示课文中的这样一句话:“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我先让孩子们读熟这句话,然后说:“俞老师把这句话缩减了一下,瞧--”用小黑板出示了缩减后的句子:“到家后,陈毅来到母亲床前,询问病情。”让孩子们比较一下,哪句话好?孩子们一读反应挺快,都说课文中的这句话好。我问为什么?起先有些孩子比较茫然,我点拨了一下:“你们仔细瞧瞧两句话,看看第二句话少了哪些词?”这下孩子们恍然大悟了,纷纷举手告诉我少了什么词,我在这些词上加上了小黑点。我又问:“为什么少了这些词就不好了呢?从这些词中你读出了什么呢?”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孩子们终于感悟到了这些词能充分体现陈毅对母亲的关心。

  孩子们在进步着,他们慢慢地对文章中的一些词开始敏感,慢慢地能透过词句学会体会了,我感到欣喜!

  二、注重表达,联系生活,感悟父母的关爱,升华情感。

  在教学课文的过程中,我及时穿插了表达训练,用例句导航的方式,由扶到放,让孩子们学会模仿句中的词表达。比如让孩子用“一……就……”、“一边……一边……”等说话。同时,在表达训练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领孩子关注自己的家庭,尝试着用亲人、用生活中的事情进行表达,在拓宽他们想象空间的同时,也激发他们努力发掘生活中更多的亲情的事例,感悟父母的恩情,进而懂得报恩的重要。

  孩子们的表达:

  早晨我一起床,就能吃到妈妈做的早饭。

  妈妈一看见我回来,就开始烧晚饭,说烧早了会凉掉。

  爸爸一边烧晚饭,一边给我检查作业。

  我生病了,外婆一边给我敷毛巾,一边给我讲故事。

  ……

  我告诉孩子们,父母和子女是骨肉之情,父母对自己情深似海,恩重如山,我们要像陈毅爷爷一样,做一个孝顺的孩子,报答父母的恩情。孩子们也纷纷表示,在学习上要好好学习,让父母高兴,在生活上要多给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减轻父母的负担,总之要做一个好孩子,不让父母那么操心。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4

  本课教学在细读第一自然段的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赶回”一词,体会陈毅对母亲的关心之情。结合前一课的《奶奶的白发》中学生的体会:“父母无论多忙,身在何处,只要接到自己在学校不舒服的电话,都会以最快的速度赶来学校。”与自己的亲身感受相结合,体会陈毅元帅的焦急、孝敬之情。

  针对这一环节的设计,我是这么想:低年段的阅读教学,重在通过理解生字词来理解课文的内容。第一自然段中,“陈毅”、“元帅”、“母亲”、“故乡”都是生字词,其中,“元帅”、“故乡”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在此可结合语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元帅”是国家军队的高级将领,说明陈毅的地位很高,平时工作非常忙碌。“故乡”就是自己的家乡,陈毅元帅平时日理万机,工作很忙,但一听说母亲生病了,就连忙赶回故乡探望,说明陈毅的焦虑与孝敬之心,水到渠成,也帮助学生理解了生字词,事半功倍,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5

  《陈毅探母》是一篇情感较为深厚的文章,讲的是陈毅元帅回乡看望生病的母亲的故事,表现了他和母亲之间的亲情。但是以现在孩子的情感经验,很难体会到陈毅对母亲的那份孝心,因而在课前我就布置学生回去读熟课文,在读中感悟,先体会体会文章的情与理,这是预习作业。教学中,我首先介绍了陈毅元帅的生平,让学生知道他是一位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十大元帅之一,是个很伟大的人物,然后以范读来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精讲第一自然段时,我在范读时故意漏掉“赶”字,学生立刻产生了质疑,然后我再顺势提问:为什么“赶”这个字不能少?从“赶”这个字你看出了什么?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能说出陈毅很着急,也能体会出陈毅元帅迫切想见到母亲的心情。这个教学环节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自主感悟隐埋于文字中的情感,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同时对之后的深入地感知课文奠定了情感基础。第二节的.教学,我让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陈毅为母亲做了几件事?学生通过自读,能归纳出“询问病情”和“洗衣服”两件事。在接下来的文章讲解过程中,我打破了逐字逐句讲解的固有方式,放手让学生们自主感悟,找出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当老师的教学跟着学生的思维走的时候,孩子们非常兴奋,说的答案很深刻。比如有学生提到“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这一句中,“一……就……”、“拉着”、“细心地询问”表现出了陈毅对母亲的关心。在教学中,我着重抓住这几个关键点:(1)让学生先演演“一……就……”,请了几组,最后大家一致推荐动作快的那组,再让学生说说,陈毅元帅到了家没吃饭,没休息,而是立即来到母亲床前,说明了什么?学生立即体会到了陈毅元帅的那种急切心情,在此基础上,我让孩子以“一……就……”练习说话,学生说的比较精彩。(2)我让他们想像一下,陈毅可能会怎么询问病情?不少孩子说的声情并茂:“娘,您的身体好点了吗?”“娘,您哪儿不舒服啊?”“娘,还有没有哪里疼啊?”……深藏于文字中的情感就在反复朗读、练说下,被孩子们一一挖掘出来了,整个教学过程颇为轻松。在“洗衣服”这一件事情上,我抓住了“一边……一边……”引导学生说话。先让他们知道,洗衣服和谈家常是可以同时进行的,让学生表演当时的情形,再联系实际,你的爸爸有没有帮爷爷奶奶洗过衣服,进一步体会陈毅元帅对母亲的那份爱。最后再让学生说说还有什么事情也是可以同时做的?学生马上就知道“我一边走路,一边背诵课文”是可以的,而“一边说话,一边唱歌”是不行的。

  从而让学生练习用“一边……一边……”说话,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上这两个词说话,既抓住了关键,又拓展了思维,这样指导造句易懂、会用,学生学得较扎实。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6

  《陈毅探母》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文讲的是陈毅元帅回乡看望生病的母亲的故事,表现了他和母亲之间的亲情。全文共分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写陈毅元帅知道母亲生病后,连忙赶回故乡探望。第二自然段写陈毅询问母亲病情,给母亲洗衣服。第三自然段写陈毅母子之间的对话。

  《陈毅探母》一文,语言通俗易懂,蕴含着深刻的人之内涵。过分的分析只会破坏文章给读者的整体美感。因此,在对这课设计时,我主要以提问,反复朗读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读中悟情,让感性教育去呼唤孩子们的情感,去引发他们对课文内涵的感悟。这篇课文的重点就是通过朗读来感悟陈毅和母亲之间的浓浓亲情。

  这篇课文分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揭题后放手让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说说主要内容,达到整体感知。第二课时:指导学生利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来体会母子之间的情感。

  根据我班学生的特点,这两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进行教学。启发式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如: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画,自己说图意。当讲到陈毅一进家门就询问病情时,让学生想陈毅会问些什么讲到一边洗衣一边谈家常时又让学生想陈毅会谈些什么 以多提问,多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敢说,爱说,会说的能力。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7

  《陈毅探母》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陈毅得知母亲病了,赶回故乡探望,他细心地询问病情,和母亲谈家常,还帮母亲洗衣服,课文通过这些具体事例的描写表现了陈毅对母亲的孝顺、热爱之情。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那么的陌生,大多只是听过名字而已。陌生就会产生距离,确实,学生对此感兴趣的也不多。这也为我们的教学带了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想方设法把学生吸引到课文中来,从而引导学生较好地来感悟课文,理解课文,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课文语言质朴自然,浓浓的母子之情洋溢其中。浓浓的感情是靠文字来传递的。第一自然段中的“赶”、第二自然段中的“细心地询问病情”,“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第三自然段中的“应该”等词句都表现了陈毅对母亲的那份浓浓的情。我把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重点的品读训练,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充分的对话、互动,使文中浓浓的母子之情得到了很好的传递。

  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给学生补充了这样一段资料:当时,陈毅的母亲因为重病常常小便失禁,陈毅回到老家洗的就是母亲换下的被尿湿的裤子。学生听了正想要笑的时候,我一脸严肃地说:“老师被陈毅的孝心深深地感动了,我想来读读这一段,可以吗?”在我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也被感染了,读得有滋有味。

  联系图画,展开想象,说说陈毅会怎样“细心地询问病情”,通过这样的拓展,让孩子们进一步体会到陈毅对母亲的那一片孝心。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充分体会妈妈为自己所付出的辛苦劳动,又一次激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我是以品读感悟为途径,以理解迁移敬母之情为目的来组织本课教学的。使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牢记伟人,学习伟人的优良品质。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8

  本篇课文因为没有背诵的要求,我把理解课文重点从逐字逐句朗读背诵转移到通过朗读重点语句体会陈毅元帅对母亲的关心、孝顺。重点朗读体会的语句是:“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我设计了一个问题,陈毅一进家门有没有休息?做了那三件事情?为什么?通过学生回答,品位“一…就…”,体会陈毅对母亲病情的关心之急切。第二句语句是:“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通过品位“一边…一边…”,感受陈毅对母亲细心的照顾。最后一段就是陈毅和母亲的对话,直接点出陈毅报答母亲的恩情。最后总结体味,明白要孝敬父母,关心长辈这个道理。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9

  《陈毅探母》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陈毅得知母亲病了,赶回故乡探望,他细心地询问病情,和母亲谈家常,还帮母亲洗衣服,课文通过这些具体事例的描写表现了陈毅对母亲的孝顺、热爱之情。这是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中介绍的继毛泽东、邓小平之后的第三个伟人的故事。这些让我们的爷爷奶奶辈人听起来如雷贯耳的领袖人物的名字,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那么的陌生,大多只是听过名字而已。陌生就会产生距离,确实,学生对此感兴趣的也不多。这也为我们的教学带了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想方设法把学生吸引到课文中来,从而引导学生较好地来感悟课文,理解课文,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课文语言质朴自然,浓浓的母子之情洋溢其中。浓浓的感情是靠文字来传递的。第一自然段中的“赶”、第二自然段中的“细心地询问病情”,“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第三自然段中的“应该”等词句都表现了陈毅对母亲的那份浓浓的情。感悟情感必须凭借对重点词、句的品读。在此基础上,把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重点的品读训练,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充分的对话、互动,使文中浓浓的母子之情得到了很好的传递。

  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给学生补充了这样一段资料:当时,陈毅的母亲因为重病常常小便失禁,陈毅回到老家洗的就是母亲换下的被尿湿的裤子。学生听了正想要笑的时候,我一脸严肃地说:“老师被陈毅的孝心深深地感动了,我想来读读这一段,可以吗?”在我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也被感染了,读得有滋有味。

  本课的语言训练点有以下几处:

  1、联系图画,展开想象,说说陈毅会怎样“细心地询问病情”,

  通过这样的拓展,儿子对母亲的那种关切之情便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再让学生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到陈毅对母亲的那一片孝心。

  2、看图补充句子:“母亲一看到陈毅回来,就___________。”(“一……就……”是本文中出现的句式)当学生说到“高兴地笑了”,我追问:“母亲为什么而笑?”答案当然还是因为陈毅能回来看母亲,母亲是为儿子的孝心而笑。

  3、模仿文中句式“陈毅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让学生用“我的妈妈一边___________,一边___________。”来说话。第一个学生说道:“我的妈妈一边洗碗,一边听我读书。”我说:“你的妈妈多辛苦呀,在做家务的同时还要辅导你的学习。”受我这句话的影响,学生纷纷举手说自己妈妈如何在干活的同时照顾自己的,这样激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受到情感的熏陶。

  4、模仿句式“从小到大,你不知道为我洗了多少次衣服。”说说“从小到大,妈妈不知道为我______了多少次___________。”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充分体会妈妈为自己所付出的辛苦劳动,又一次激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虽然陈毅元帅回乡看望母亲的事情离孩子们生活较远,但是孩子们对母爱的感受及自己对母亲的孝敬之情与陈毅母子之间的情感是相通的。

  总之,我是以品读感悟为途径,以理解迁移敬母之情为目的来组织本课教学的。但愿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牢记伟人,学习伟人的优良品质,从而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10

  《陈毅探母》是一篇情感较为深厚的文章,讲的是陈毅元帅回乡看望生病的母亲的故事,表现了他和母亲之间的亲情。

  在精讲第一自然段时,我出示了小黑板,让学生比较“陈毅知道后,赶回故乡看望”和“陈毅知道后,回到故乡看望”这两句话的不同。学生回答,一句话中有“赶”,一句话中没有,然后我在顺势提问:那句话更好一些呢?学生齐声回答第一句。我又顺势提问,为什么?从“赶”这个字你看出了什么?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能说出陈毅很着急,也能体会出陈毅元帅迫切想见到母亲的心情。这个教学环节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自主感悟隐埋于文字中的情感,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同时对之后的深入、细化地感知文本奠定了情感基础。

  教学第二节时,我让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陈毅为母亲做了几件事?学生通过自读,能归纳出“询问病情”和“洗衣服”两件事。我又让学生比较“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和“回到家后,陈毅来到母亲床前,询问病情”这两句话的不同,有了前一小节的比较,很显然这一环节并不能难倒学生。学生提到“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这一句中,“一……就……”、“拉着”、“细心地询问”表现出了陈毅对母亲的关心。学生说“一……就……”表现出陈毅元帅到了家没吃饭,没休息,而是立即来到母亲床前,我又顺势提问这说明了什么?学生立即体会到了陈毅元帅的那种急切心情,在此基础上,我让孩子以“一……就……”练习说话,学生说的比较精彩。接着我让他们想像一下,陈毅可能会怎么询问病情?不少孩子说的声情并茂:“娘,您的身体好点了吗?”“娘,您哪儿不舒服啊?”“娘,还有没有哪里疼啊?”……深藏于文字中的情感就在反复朗读、练说下,被孩子们一一挖掘出来了,整个教学过程颇为轻松。在“洗衣服”这一件事情上,我抓住了“一边……一边……”引导学生说话。先让他们知道,洗衣服和谈家常是可以同时进行的,联系实际,你的爸爸有没有帮爷爷奶奶洗过衣服,进一步体会陈毅元帅对母亲的那份爱。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11

  这是一篇情感较为深厚的文章,讲的是陈毅元帅回乡看望生病的母亲的故事,表现了他和母亲之间的亲情。但是以现在孩子的情感经验,很难体会到陈毅对母亲的那份孝心,因而在课前我就布置学生回去读熟课文,在读中感悟,先体会体会文章的情与理,这是预习作业。教学中,我首先介绍了陈毅元帅的生平,让学生知道他是一位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十大元帅之一,是个很伟大的人物,然后以范读来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本文充满了陈毅和母亲之间真挚的感情,因此,教学中,我就抓住学生预习的这一有利条件,教学时,还是利用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词语来让学生体会,其次,让学生来观察书上的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并分角色朗读来仔细体会字里行间的母子亲情。课文中有两个关联词:“一……就……、一边……一边……”我在教学的时候也特别注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上这两个词说话,既抓住了关键,又拓展了思维,从而理解了句子的意思。这样指导造句易懂、会用,学生学得较扎实。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12

  《陈毅探母》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讲的是陈毅元帅千里迢迢赶来探望生病的母亲,表现了陈毅元帅孝敬母亲的深厚情意,令人敬佩不已。陈毅元帅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懂得孝敬父长辈的道理。课文内容浅显,不宜讲得太多,所以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抓住关键词句,去感悟语言,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如:“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让一位学生扮演陈毅元帅来演一演,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陈毅元帅对母亲的爱。

  接着,陈毅元帅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我请学生想一想:他们可能回说些什么?陈毅洗衣服,为什么还要和母亲谈家常呢?这个问题让学生知道陈毅元帅是怕母亲孤单,聊聊家常,表现了他从感情上关心老人。然后,指导学生用“一边……一边……”口头造句,引导学生发现:两个“一边”连用,必须是两件事或两个动作同时进行。文章通过一系列的动作表现出母子之间的真情,平凡但真切,对于这一点学生恐怕还不能够很深入地理解,当然在现实生活当中也就不可能很好地做到了。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13

  《陈毅探母》讲的是陈毅元帅回乡看望生病的母亲的故事,表达了他和母亲之间的亲情。这篇课文对生活在蜜罐里的孩子来说是极有教育意义的,同时,课文十分典型,文内有不少关键的字词,不仅可以教会孩子通过分析字词来理解思想感情的方法,同时还培养了孩子的分析能力,这对低年级孩子来说,是一次有效的尝试、重要的过渡。教学中,我首先介绍了陈毅元帅的生平,让学生知道他是一位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十大元帅之一,是个很伟大的人物,然后以范读来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精讲第一自然段时,我在范读时故意漏掉“赶”字,学生立刻产生了质疑,然后我在顺势提问:为什么“赶”这个字不能少?从“赶”这个字你看出了什么?一“字”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能说出陈毅很着急,也能体会出陈毅元帅迫切想见到母亲的心情。这个教学环节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自主感悟隐埋于文字中的情感,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同时对之后的深入、细化地感知文本奠定了情感基础。第二节的教学,我让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陈毅为母亲做了几件事?学生通过自读,能归纳出“询问病情”和“洗衣服”两件事。在接下来的文章讲解过程中,我打破了逐字逐句讲解的固有方式,放手让学生们自主感悟,找出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当老师的教学跟着学生的思维走的时候,孩子们非常兴奋,说的答案很深刻。比如有学生提到“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这一句中,“一……就……”、“拉着”、“细心地询问”表现出了陈毅对母亲的关心。在教学中,我着重抓住这几个关键点:

  (1)让学生先演演“一……就……”,请了几组,最后大家一致推荐动作快的那组,再让学生说说,陈毅元帅到了家没吃饭,没休息,而是立即来到母亲床前,说明了什么?学生立即体会到了陈毅元帅的那种急切心情,在此基础上,我让孩子以“一……就……”练习说话,学生说的比较精彩。

  (2)我让他们想像一下,陈毅可能会怎么询问病情?不少孩子说的声情并茂:“娘,您的身体好点了吗?”“娘,您哪儿不舒服啊?”“娘,还有没有哪里疼啊?”……深藏于文字中的情感就在反复朗读、练说下,被孩子们一一挖掘出来了,整个教学过程颇为轻松。在“洗衣服”这一件事情上,我抓住了“一边……一边……”引导学生说话。先让他们知道,洗衣服和谈家常是可以同时进行的,让学生表演当时的情形,再联系实际,你的爸爸有没有帮爷爷奶奶洗过衣服,进一步体会陈毅元帅对母亲的那份爱。最后再让学生说说还有什么事情也是可以同时做的?学生马上就知道“我一边走路,一边背诵课文”是可以的,而“一边说话,一边唱歌”是不行的。从而让学生练习用“一边……一边……”说话,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上这两个词说话,既抓住了关键,又拓展了思维,这样指导造句易懂、会用,学生学得较扎实。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14

  本文讲的是陈毅元帅回乡看望生病的母亲的故事,表现了他和母亲之间的亲情。我在教学时首先介绍了陈毅元帅的生平,让学生知道他是一位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十大元帅之一,是个很伟大的人物,然后一范读来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本文充满了陈毅和母亲之间真挚的感情,我是利用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词语来让学生体会的,还有让学生来观察书上的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并分角色朗读来仔细体会字里行间的母子亲情,感受陈毅元帅真诚的孝心和博大的情怀。总之,让学生知道感恩是一种美德。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15

  《陈毅探母》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讲的是陈毅元帅千里迢迢赶来探望生病的母亲,表现了陈毅元帅孝敬母亲的深厚情意,令人敬佩不已。陈毅元帅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懂得孝敬父长辈的道理。教学本文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这是一篇情感较为深厚的文章,而且以现在孩子的情感经验,很难体会到陈毅对母亲的那份孝心.因而在课前我就布置学生回去读熟课文,正如古语所说:“书读白遍,其意自现。”从学生上课的表现来看,反复地朗读便于孩子们体会文章的情与理。

  其次,在接下来的文章讲解过程中,我打破了逐字逐句讲解的固有方式,放手让学生们自主感悟,找出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当老师的教学跟着学生的思维走的时候,孩子们非常兴奋,说的答案案很深刻。比如有学生提到“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这一句中,“一------就”、“拉着”、“细心地询问”表现出了陈毅对母亲的关心。深藏于文字中的情感就在反复朗读下,被孩子们一一挖掘出来了,整个教学过程颇为轻松。

  接着,注意抓住文本空白处,发散学生的思维,进行语文知识的训练,如:陈毅元帅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我请学生想一想:他们可能回说些什么?陈毅洗衣服,为什么还要和母亲谈家常呢?这个问题让学生知道陈毅元帅是怕母亲孤单,聊聊家常,表现了他从感情上关心老人。然后,指导学生用“一边……一边……”口头造句,引导学生发现:两个“一边”连用,必须是两件事或两个动作同时进行。

  同时,在表达训练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领孩子关注自己的家庭,尝试着用亲人、用生活中的事情进行表达,在拓宽他们想象空间的同时,也激发他们努力发掘生活中更多的亲情的事例,感悟父母的恩情,进而懂得报恩的重要。从而懂得了我们也要做个像陈毅一样孝敬长辈的人!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5-24

成语教学反思04-02

《风》教学反思08-02

《春游》教学反思08-01

雨后教学反思07-31

《泉城》教学反思07-20

dtnl教学反思07-18

大班教学反思07-17

家教学反思07-13

识字的教学反思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