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

时间:2021-10-26 17:46:0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1

  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科学知识课文,而且本文的语言生动、简洁、优美,处处透着童趣,显着童真,又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对孩子们充满着无穷的吸引力。要让孩子们真正地走进文本,体会星空的美,感受张衡勤于观察,乐于思考的品质,需要教师引导下的深入阅读,让孩子们自读、自悟、自得。在读中获得愉悦地享受,在读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教学本课时,我和孩子们一起对着“明朗的夜空”数数“天上的星星”,再到课文里找“星星”(生字),这样,会感到教学是多么的富有情趣,孩子们也会感到学习是多么的轻松!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作以下几点反思:

  一、 识字教学与阅读结合,充满情趣,体现识字效率。

  新课程背景下,一年级的孩子的识字量已有一千多字,他们有自己的识字方法,识字教学是重点,但已不是难点。因此在课堂上要提高识字的效率,讲究方式,力求扎实有效。在初步感知课文时,要求读准字音与读通课文相结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二、采用多种阅读的方法,体会阅读的乐趣,培养阅读的能力。

  1.图文结合,多元感悟,感受星空的美。

  “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夜空。”我让学生自读自悟,在句子教学时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训练。我先让学生读读,谈谈你感受了什么?让学生理解“珍珠”是怎样的?星星像珍珠,星星怎样?让学生体会夜空的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星空的美,星星的多,星星的亮。孩子们在朗读中体验,又将体验融入朗读中,将这句话读美了,读出感情了。

  2.自读、自悟、自得,在角色体验中感受张衡数星星的决心和对星空的认识。

  在进行二、三两个自然段的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己去读,分角色读、表演读,从中他们体会到了张衡对星星的喜爱及数星星认真、自信、有耐心的态度。

  整堂课中,我运用了精美的,将孩子们带入到了真实的情境中,所以孩子们看到了,感受了,也投入了,整堂课中,他们的精神是饱满的,情感是愉悦的。他们跟着张衡,学着张衡,感悟着张衡,相信他们对于认真观察,善于思考,一定会有更新的认识。正如课堂总结时那样,也许,真有一个孩子因为认识了张衡,数了星星,学会了思考,研究,而成为一个天文学家呢!

  张衡 耐心 天文学家

  信心

  认真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2

  《数星星的孩子》是长春版小语二上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名人小时候的故事”为主题。本文介绍的是张衡小时候数星星的故事。故事引人入胜,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而言,会对课文更感兴趣,所以本次年组教研课选讲此文。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时间3课时,本次授课是第一课时,根据“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和学情,先学后教环节分四步完成,结合实际教学简述教学情况:

  全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朝”,会写“苦”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比较简洁的话叙述课文的主要内容。3、提高学生快速识字能力。教学重点及学习方法为多种方法快速识字。教学过程中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在时间和识字方法的把握上也充分体现这一点。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教学重点放在识字上,如何让二年级学生“自主、快速、多种方法”识字,也是目前我们应关注的问题,基于自身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把“把多种方法快速识字”作为本节教学重点,把如何更好地把“课文读通读顺”作为本节教学难点。教学时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比谁说得准。将让学生的初读课文设计为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内容,这样设计一是因为本节识字量大,任务重,二是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读文能力,无需在此环节上浪费时间。通过实际教学发现效果较好,学生能认真听,能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叙述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步比谁认得快。此环节学生在自学时有的自己认字,有的同桌互学,有的小组利用卡片互相识字,学生学得认真,也较有兴趣。在检测环节既有单字组词认读,又有生字回文认读;既有词语的再现认读,又有生字的区别运用。利用课件加以呈现,形式多样、新颖,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就连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表现也很出色,课堂上学生参与面广,回答积极踊跃,既出人意料,又令人高兴。

  第三步比谁读得顺。从被提问的学生来看学生的读文效果有所提高,但这并非代表全班水平,今后还应加强学困生的朗读提高工作。

  第四步比谁写得棒。通过检测发现全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能将字写得规范,写得较美观。

  不足之处:

  识字检测环节预设时间约10分钟左右,但实际检测时间略长,导致写字和课堂目标检测略显匆忙,有应付了事之嫌,在今后教学中不但要注重课堂的预设,更应关注课堂的生成,已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3

  《数星星的孩子》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的一篇文章。这—单元的课文一般都是介绍一些自然科学常识的。《数星星的孩子》虽然也提到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但我认为更确切地说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而且又是写小孩子的,对学生来说确确实实是一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我们知道,写人的文章一般通过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品质。这篇文章也不例外。第—节写张衡怎样数星星,通过对张衡数星星的样子及具体如何去数来反映张衡的认真态度。第二节通过奶奶认为张衡“傻”从侧面来反映张衡的刻苦。第三节通过张衡说:“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来反映张衡观察的仔细及决心。第四节通过爷爷的话来告诉张衡北斗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这跟第五节张衡几次起来看星星又有直接的关系,第六节是对全文的概括,由此可以看出,全文实际上都是通过言行来表现张衡刻苦钻研、认真思考的品质的。

  值得一提的是,教材中有许多值得深究的地方。如“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撤在碧玉盘里。”许多人习惯地认为这句话写出了星星的美,引起小张衡极大的兴趣,这当然不错。但我认为仅仅这样理解还不够,还没有真正体会作者的意图,还没有真正理解作者写这句话的匠心所在。那就是通过“无数、满天、撤”等词从另一个角度反映星星之多,星星的一闪一闪,星星分布的不规则。这给张衡数星星带来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这为表现人物形象埋下了很好的伏笔。凭着对教材的理解,再从低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考虑,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生字,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张衡小时候如何喜欢、认真、刻苦地观察星星,难点是比喻句的理解。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思路时,我从概括到具体,从最后一段着手,先展示结果,再推导原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课堂教学有起有伏。

  根据大纲的要求及本年级教材、学生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1.学会7个生字,理解有关词语;2.读懂1、6两节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的,在教学时,我就紧紧围绕着“以识字为基础,训练为主线,培养能力为目标”而步步展开。

  一、以识字为基础,采用三步识字法,设计第一课时的识字教学。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是识字的基本途径”。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依据《大纲》制定的识字教学原则,在这节课中,我从识字着手,随识字一步一步地理解课文,把识字教学与理解内容、领会感情三者融为一体。第一步,读准字音与读通课文相结合。让学生借助拼音据词读音,然后在检查预习时,根据这篇课文生字在读音上的特点,分成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后鼻音等几组,这样,为突破字音的难点,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起到积极作用,然后,通过指名认读、男女分读、开火车读、分组读、自由读等方式加以检查、正音及巩固。第二步,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语言环境进行字义教学。利用近义词来理解新词,利用插图帮助理解,通过造句学会运用,从模仿表演中识字,让学生通过做一做体会字义:再是利用字形来理解字义,如“研”字的教学。第三步是在总结课文以后,设立一个突破字形的环节解决字形上的问题,以强化对字形的记忆。二下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定的识记字形的能力,我就利用学生学过的偏旁部首、熟字、猜字谜、做游戏、分辨书写的正误等来分析生字的字形。这样,使音、义、形有机结合,形成整体,达到会读、会讲、会写、会用、事半功倍的目的。

  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设计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因为知识在训练中巩固。能力在训练中形成,思维在训练中发展,习惯在训练中培养,情感在训练中陶冶。在教学时,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组织课堂教学。如教学张衡怎样数星星这几个动词时,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坐、*、仰、指、数”等几个动词后,没有“纸上谈兵”讲意思,而是让学生自己读读、自己做做、自己数数。这样,有动有静,动静搭配,既使学生学得快乐,又通过训练代替了教师的千言万语。

  老师们,我始终认为,教书不是教知识的本身,而是教获得知识的方法,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的指导,重视学生思维过程的引导。所以,我在句子的教学时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训练。如教学“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这个句子时,我先让学生读读,谈谈你知道了什么?然后从喻体着手,让学生理解“珍珠”是怎样的?星星像珍珠,星星怎样?“碧玉盘”是怎样的,在文中“碧玉盘”指什么?然后通过教师生动的描述,让学生体会夜空的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样,通过抓住比喻句的喻体去理解本体,使学生具体地感受到天空景色的美。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避免打破整体美,突出星空的美,在教这个比喻句时,我没有安排“撒”字的教学,为什么?这里暂且不提。

  再如在教“一颗,两颗,一直数到几百颗”这个句子时,我从朗读着手,引发学生思考张衡数星星的艰难。怎样使学生有这种感受?我联系课文第一句,让学生明白星星的多,星星的一闪一闪给张衡数星星带来困难。更主要的是,在这里我精心设计“撒”字的教学。通过“撒”字形象、直观的演示,使学生知道星星分布的不均匀,又给张衡数星星带来了更大的困难,然后通过学生亲身感受,从感性上体会到数星星的难,从而对张衡刻苦、认真的态度产生敬佩之情。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读好句子,进一步体会句子蕴含的情感。

  三、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我精选媒体,系统设计,寓教于乐,乐中求学。

  这节课,幻灯成了我的好帮手,利用幻灯,检查自学;利用幻灯,品读句子;利用幻灯,再现生活;利用幻灯,复述课文;利用幻灯;学会概括;在第二课时的安排中,我还想用幻灯来解决“北斗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的这个难点。这样,通过媒体化抽象为形象,既突破了,重难点,又使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我还利用音乐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感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了电化教学的经济、必要、准确。

  四、文以载道、文道结台,体现低年级语思合科的特点,发挥其德育功能。

  《数星星的孩子》是——篇思想教育较浓的文章。新人纲指出,要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中,注意思想内容与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正确地进行思想教育。所以,在教学时,我随时随处都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去体会张衡的刻苦、认真、仔细,同时,在游戏过程中,针对学生实际,渗透了思想教育,这样,文以载“道”.文“道”结合,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更何况,在第二课时、第三课时,我还要作进—步的渗透。

  老师们,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这节课的目标明确、难。易适度、内容具体、方法得当、思路清晰、组织严格、过程完整、密度合理、手段多样、负担合理、效果显著。在规定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本课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且不同程序的学生都能受到训练,有所收获。当然,这节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果内有限的时间与课文内容丰富之间的矛盾,上好课必须要吃透教材、吃透学生,但由于时间短,学生情况不熟悉,或许我还没有充分地发挥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读的训练中,我则按照“自读课文,感知内容;导读课文,加深理解;仿读课文,体会感情;读读课文、激发兴趣”的程序进行,使这几个环节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由此构成了讲读课文第一课时的宏观整体。这节课,我还通过范读、齐读、朗读、分段读、小声自由读、听录音读、指名读、分组读、重点句段反复读、男女同学对比读等十多种读的形式,使学生参与读书的机会在十五次以上,真正收到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助讲、以读悟情的效果。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4

  《数星星的孩子》是一篇融描写人物、科学知识、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优秀教材。课文通过对小张衡与爷爷、奶奶一同观察天上星星这一故事的记叙,突出表现了张衡从小就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课文语言生动、简洁、优美,处处透着童趣,显着童真,又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对孩子们充满着无穷的吸引力。所以,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让孩子们真正走进文本,体会星空的美,感受张衡勤于观察,乐于思考的品质,尽情地让他们自读、自悟、自得。具体表现在:

  一、注重识字、写字教学的有效性和扎实性。

  这篇课文有九个生字,我没有一个字一个字平均用力,而是用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先是学习句子“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中的两个生字“撒”、“玉”,我让学生用动作,加上语言“用手轻轻一撒,珍珠四处散落”记住“撒”字,当学生学完之后,再进行集中识字。学生会读后,要求记住字形,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觉得最难记的生字,一起想办法记。学生都认为“楚、傻、衡”比较难记,经过学生们自己动脑,也想出了几个很有效的方法,既形象,又记忆深刻,还让人忍俊不禁。最后安排了写“钻研”两个字,我先让学生给“钻”换偏旁,利用熟字记住新字,在临写完“钻”字后,为了避免学生把“研”的右边写成“并”,我一边写,一边说“钻呀钻,钻呀钻,钻得石头开了花。”就这样,学生在笑声中记住了这两个生字。

  二、用多种途径感受文本的美。

  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直观,我利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受语言的魅力。如“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我让学生自读自悟,并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首先让学生读读这个句子,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再让学生理解“珍珠”是指什么?“碧玉盘”指什么?然后通过生动的描述,让学生体会夜空的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星空的美,星星的多,星星的亮。孩子们在朗读中体验,又将体验融入朗读中,都将这些词语读出来了,将这一句也读美、读出感情了。

  又如“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这句话,在教学时,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验为主线”的原则,组织课堂教学。如教学张衡怎样数星星这几个动词时,没有“纸上谈兵”讲意思,而是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自己做一做、自己数一数,在情境中体验。这样,有动有静,动静搭配,既使学生学得快乐,又通过情境体验代替了教师的千言万语。学生们表演读,数完星星之后对张衡数星星体会得更深刻了,他们不仅从“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中体会到了张衡的认真,耐心,甚至于还体会到了他对星星的喜欢,他数星星时的困难,星星不停地在动,眼都看花了,手都酸了……

  三、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我精选媒体,系统设计,寓教于乐,乐中求学。

  这篇课文渗透着科学知识,有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如:一组一组的星星、北斗七星和北极星,我用课件让学生欣赏美丽的星星。为了更形象地知道“北斗七星绕着北极星转”,我根据文本内容“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七星。勺口对着的一颗星,就是北极星。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用简单的剪纸,先贴在黑板上观察位置,再移动北斗七星,让学生真真切切地看到北斗七星是如何绕着北极星转动的。通过媒体化抽象为形象,既突破了重难点,又使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但本节课还有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地方:

  这节课教学的内容安排,我没有逐句逐段地分析课文,也没有参照许多优秀教案,先教学最后一段,再学习第一段,而是直入中心,由“数星星”,再到“发现规律”再研究“证实规律”,看起来一气呵成,但也觉内容过多,故此朗读得还不够充分,语文学习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并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充分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但我感觉读得还是少了些。这些都是今后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5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情趣和蕴含的道理。

  3.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张衡的好品质。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学习“数”字。

  1、播放儿歌《小星星》。

  2、板书课题,重点教学“数”字。(老师在田字格里边范写边讲述写“数”的要领,学生跟着书空。)

  3、指名读课题。区别多音字“数”的两个读音,并分别组词。(板书出来)

  4、齐读课题。

  (教学意图:识字、写字是低段教学的重头戏,“数”的音、形易错,在揭示课题时“一举拿下”,减轻学生负担。)

  二、检测学情,初识张衡。

  1、导语:预习了课文,我们知道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名叫——(生答:张衡),老师板书。

  2、读准:张衡,提醒后鼻音。识记“衡”字,并组词。

  3、学生介绍自己对张衡的了解。

  4、老师出示课件适当补充。(板书:汉朝人天文学家)区别:汉——汗。

  张衡是我国汉朝人,他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张衡的文章写得也很好,他还是个杰出的文学家呢!

  5、课文讲的就是张衡小时候的故事。

  (教学意图:对学生而言,张衡是陌生的。教学中补充适当的材料,来拉近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张衡之间的距离。“衡”和“汉”是文中要求会认的生字,随文识认,化识字教学于灵动之中。)

  三、初读课文,识字读句。

  (一)识字

  1、自由读文,自主识字。

  2、出示“我会认”的字,同桌互读互教。

  3、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再隐去拼音开火车读。

  4、摘生字星星游戏。

  (教学意图:给学生自主学习与共同学习的空间,从“零距离”开始,拓宽学生的思域,并以学生喜爱的游戏巩固识字,有效地缓解了集中识字的疲劳。)

  (二)指导读句,练习说话。

  1、出示三个句子,自己练读。

  2、指名读,评价。

  第一句: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可是看起来它们之间的距离好像是不变的。

  指导读好长句,请距离近的和距离远的同学分别读“距离”一词,在读中理解“距离”。

  第二句: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

  指导读准“清楚”,这里的“楚”字读轻声,但在“清清楚楚”中不读轻声。弄清多音字“斗”。

  第三句: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指导读准“数”和“撒”。演“撒”星星的动作,出示繁星图,描述自己见过的星空。有感情地朗读句子。练习用“像”说句子。

  (教学意图:崔峦:“课程改革不论进行多少年,我们都要坚守住语文的核心任务,那就是学习语言,那就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特别是运用的能力。这就是语文学科独当其任的‘任’。”三个句子的呈现,看起来是为扫清生字障碍而设,其实它紧紧围绕了课后“我会填”的三个句子训练,即巩固生字、读通句子,并于无形之中理解词语、训练句子,看似简单,却扎实有效。)

  (三)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距离”一词。

  (教学意图:新课标指出,写字教学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新课标还明确规定了书写时间:“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当然,指导要突出重点,以一带多。“距离”一词笔顺易错,指导书写极有必要。)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教学意图:只有扎扎实实地进行识字、写字教学,才能更好地为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张衡数星星的句子。

  1、(出示文中插图),在湛蓝的夜空下,张衡是怎样数星星的呢?默读课文,划出相关句子。

  2、指名答,出示两个句子。

  第一处: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①、学生表演数星星,谈感受。

  ②、配乐,情境朗读。

  第二处: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

  ①、齐读句子。

  ②、创设情境读,练习对话朗读。老师演奶奶,学生演张衡,进行对话,然后,学生当爷爷,老师当张衡,再次对话练习。

  (教学意图:抛开繁琐的讲解,聚焦问题,还学生一个安静而又明晰的课堂,换位体验,读中体会,演中感受。)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睡”。

  (教学意图:虽然“垂”字学过,但仍是难点,“集中火力”,重点指导。)

  五、推荐阅读《吉莉娅数星星》。

  (教学意图: 引领低段孩子走进阅读的圣殿,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顺学推荐,正迎合学生的需求。)

  《数星星的孩子》教后反思

  《数星星的孩子》是人教版第四册第八组中的课文,翻开书,精美的插图早已吸引住了我们的眼球,再美美地读着课文,恍惚间自己仿佛回到了儿时,也像文中的张衡一样,偎依在老人的怀里,与天上的星星一齐眨着眼睛,聆听着星星和星星的对话……

  似乎一切都本该这么美,但怎样让学生感悟出这种美,又很自然的被情绪带入文本呢?一件孩童都做过的游戏,又怎样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出,张衡与之不同的耐心、恒心、细心呢?

  这就需要我更深的研究文本,找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捷径来。还记得这样的格言:“听到的,过眼烟云;看见的,铭记在心;做过的,刻骨铭心。”这就是有效性的课堂,这就是我本课努力实现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效统一。

  一、营造氛围,从语言的组织到课件的运用,整节课都始终“美”在课堂里

  文美,自然课堂也该是美的,我精心营造课堂氛围,让孩子们忘却了这本是课堂,而牵引着他们不由自主的走进了故事中,切身的感受着张衡数星星时,不一样的心态,真正实现了心灵与心灵的共鸣。课初始,我就在大屏幕上出示了一大幅满天星空图,在孩子们被一闪一闪的星星吸引的时候,提问“晴朗的夜空凉风习习,星星眨着眼睛,你想说什么?”孩子们闻言,个个举起了小手。课堂立刻就充满了一种活力,也让气氛变得和谐了许多,然后,我再根据孩子们的回答,巧妙的引入了文中的一句话“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提问:“这句话,美吗?美在哪?”大家畅所欲言,气氛更热烈了。这样的设计,不仅烘托了气氛,更自然的导入了文本。为后面的教学也做好了铺垫。

  二、以“读”为主线,落实了“读-品-悟”的语言实践过程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它在语文课堂里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是体现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互动中,我将“读”的练习贯穿于整个过程,通过读课文、说感受、议体会、再读课文等环节,扎扎实实地在这样边读边思,边思边悟的学习流程中,孩子们亲近了人物,喜欢上了张衡,喜欢上了奶奶,更喜欢上了博学的爷爷,也使主人公张衡那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植根于孩子的心中。

  三、让生字的教学和课堂一样充满灵性

  本课中的生字比较复杂,学起来有点难度怎样让孩子们记得清楚,又能学着运用呢,在“撒”字的教学中,我先让他们说说这个字该怎么样记,当有人说出,用加一加的方法记时,我又借势引领他们看这个字的组成,是由“提手”加一个“散”,也就是说,用手将某样东西散开。随后提问:“撒用在句子里有什么好处呢?”孩子们马上就联想到了,写出了星星很多。

  教学距离时,为了让大家理解什么叫“距离”,我采用了黑板上绘图的方式,更直观的解释了“距离”的意思,大家在理解了的基础上,还能说句子呢。

  四、通过“数星星”“课本剧”等环节,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扬灵性的阵地。

  “数星星”“演课本剧”都是为了做过的,能更刻骨铭心。孩子们将自己当作了张衡,学着数星星,数着数着,累了,放下了胳膊,这样的细节当然是我所期待的,我抓住这一现象,采访,解惑,在孩子们自己的话语中,轻而地达到了教学的难点,体会了张衡的耐心。“演课本剧”是课中缓和气氛的一个小插曲,在自扮自演的游戏中,孩子们更能深刻的体会人物的心态,感悟人物的个性特点。

  五、了解张衡的卓越成就,激励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决心。

  这是最后的升华部分,在成功的观看了“北斗七星”是如何绕“北极星”转动的科学知识后,再进一步了解张衡的成就,孩子们对张衡的佩服之情油然而生,纷纷说出了,也要像张衡一样爱好科学知识,学习科学知识。

  但在这节课的设计中,还是有史料不及的状况发生,比如,缺少有张有弛的课堂张力,不能灵活地应变突发事件等,这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多揣摩,多多锻炼。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6

  这—单元的课文一般都是介绍一些自然科学常识的。《数星星的孩子》虽然也提到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但我认为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而且又是写小孩子的,对学生来说确确实实是一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写人的文章一般通过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品质。这篇文章也不例外。第—节写张衡怎样数星星,通过对张衡数星星的样子及具体如何去数来反映张衡的认真态度。第二节通过奶奶认为张衡“傻”从侧面来反映张衡的刻苦。第三节通过张衡说:“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来反映张衡观察的仔细及决心。第四节通过爷爷的话来告诉张衡北斗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这跟第五节张衡几次起来看星星又有直接的关系,第六节是对全文的概括,由此可以看出,全文实际上都是通过言行来表现张衡刻苦钻研、认真思考的品质的。

  特别是第一句话:“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撤在碧玉盘里。”许多人习惯地认为这句话写出了星星的美,这当然不错。但我认为仅仅这样理解还不够,还没有真正体会作者的意图,通过“无数、满天”等词从另一个角度反映星星之多,星星的一闪一闪,星星分布的不规则。这给张衡数星星带来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这为表现人物形象埋下了很好的伏笔。因此,我把教学重点定为: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张衡小时候如何喜欢、认真、刻苦地观察星星,难点是比喻句的理解。在设计思路时,我从最后一段着手,先展示结果,再推导原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课堂教学有起有伏。

  在教学张衡怎样数星星这几个动词时,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坐、靠、仰、指、数”等几个动词后,,让学生自己读读、自己做做、自己数数。这样,有动有静,动静搭配,学生学得快乐。在教学“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这个句子时,我先让学生读读,谈谈你知道了什么?然后从喻体着手,让学生理解“珍珠”是怎样的?星星像珍珠,星星怎样?“碧玉盘”是怎样的,在文中“碧玉盘”指什么?然后通过教师生动的描述,让学生体会夜空的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样,通过抓住比喻句的喻体去理解本体,使学生具体地感受到天空景色的美。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避免打破整体美,突出星空的美,在教这个比喻句时,我没有安排“撒”字的教学,在教“一颗,两颗,一直数到几百颗”这个句子时,我从朗读着手,引发学生思考张衡数星星的艰难。怎样使学生有这种感受?我联系课文第一句,让学生明白星星的多,星星的一闪一闪给张衡数星星带来困难。更主要的是,在这里我精心设计“撒”字的教学。通过“撒”字形象、直观的演示,使学生知道星星分布的不均匀,又给张衡数星星带来了更大的困难,然后通过学生亲身感受,从感性上体会到数星星的难,从而对张衡刻苦、认真的态度产生敬佩之情。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读好句子,进一步体会句子蕴含的情感。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7

  本课教学采用变序法进行教学。先学习课文的最后一段,让学生了解张衡由于刻苦钻研,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那么,他小时侯是怎样数星星的呢?再学习前面的课文,抓住张衡认真耐心的词句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课件,演示星空图,让学生直观感知星空的美丽,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有助于学生的感情朗读。

  1、主导线索清晰明了

  整个课堂教学用两个问题进行贯穿:数星星的孩子是谁?小时候的他是怎样一个人?所有教学活动紧紧围绕主线索展开,一气呵成。

  2、寓教于乐,注重语文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从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采用表演法、游戏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快乐识字,主动探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发展其想象能力,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合作意识。

  3、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设计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因为知识在训练中巩固。能力在训练中形成,思维在训练中发展,习惯在训练中培养,情感在训练中陶冶。在教学时,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组织课堂教学。如教学张衡怎样数星星这几个动词时,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坐、*、仰、指、数”等几个动词后,没有“纸上谈兵”讲意思,而是让学生自己读读、自己做做、自己数数。这样,有动有静,动静搭配,既使学生学得快乐,又通过训练代替了教师的千言万语。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8

  在本篇文章的教学中,由于我在挖掘教材时,考虑得过于简单,没有深入分析。比如:教学“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时,我就把教学目标单一地定位在感受星星之美上,忽略了“满天、无数、撒”等词,这些词都充分说明了星星之多,特别是“撒”这个词形象地说明星星之多之杂,充分体验了这些,既能感受用词的准确,也能更深刻地体会张衡数星星之不易,领会仔细认真的品行。在处理“我知道”时,我只是让他们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也即为资料而资料,没有充分挖掘资料的价值。比如,在介绍地动仪的资料时,我可以出示图片,介绍相关知识,突现它的价值,让学生从张衡的功绩中感受他的伟大,产生自豪之情,激发课外探究的欲望,这样就提高了资料的价值,实现思想感染的功效。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9

  推荐《数星星的孩子》这篇课文,学习本课我采用变序法进行教学。先学习课文的最后一段,让学生了解张衡由于刻苦钻研,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那么,他小时侯是怎样数星星的呢?再学习前面的课文,抓住张衡认真耐心的词句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课件,演示星空图,让学生直观感知星空的美丽,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有助于学生的感情朗读。

  1、主导线索清晰明了

  整个课堂教学用两个问题进行贯穿:数星星的孩子是谁?小时候的他是怎样一个人?所有教学活动紧紧围绕主线索展开,一气呵成。

  2、寓教于乐,注重语文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从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采用表演法、游戏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快乐识字,主动探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发展其想象能力,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合作意识。

  3、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设计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因为知识在训练中巩固。能力在训练中形成,思维在训练中发展,习惯在训练中培养,情感在训练中陶冶。在教学时,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组织课堂教学。如教学张衡怎样数星星这几个动词时,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坐、靠、仰、指、数”等几个动词后,没有“纸上谈兵”讲意思,而是让学生自己读读、自己做做、自己数数。这样,有动有静,动静搭配,既使学生学得快乐,又通过训练代替了教师的千言万语。

  4、扣词,训练表达

  最后一个段的生字比较集中,出现了“张衡”“汉朝”“天文学家”等几个比较陌生的词语,如何让这几个词语成为孩子脑中深刻的记忆,我是这样教学的:先让他们自由读,“你能从中知道些什么?”激起孩子的求知欲,读完之后他们会说“张衡是汉朝人”“他是著名的天文学家”等。然后通过老师的简单介绍了解汉朝年代的久远,从字面猜想“天文学家”的含义,理解“著名”的意思,并且用“著名”一词练习说话。让学生对这些词语的印象有了一个清晰之后,我就出示张衡的画像,请学生用多种方式把这几个词语连起来介绍张衡,从而使抽象的词语变成自己能熟练操作的语言,同时促进了孩子的对信息的组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让他们明白原来同一种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多好!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10

  读着本文,仿佛回到了儿时,也像张衡一样,偎依在老人的怀里,与天上的星星一齐眨眼睛:那是牛郎星,那是织女星,那是启明星,那是勺子星……它们怎么总能挂在天空?一共有多少颗?数也数不清。当年,我们懵然;今天,我们都知道,那是儿童的好奇,是孩子们探求未知世界的天性。张衡也在数星星,他偎依着奶奶,一直数到了几百颗。为什么他能数得清?因为他善于观察,发现了星星不是像奶奶说的乱动,而是在有规律地动。也许是爷爷的启发,也许是发现的成就感的驱使,长大以后的张衡刻苦钻研天文学,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教学本课,我和孩子们一起对着“明朗的夜空”数数“天上的星星”,再到课文里找“星星”(生字),如,“撒”字叫金星,“楚”字是火星,“衡”字为水星……哪个孩子找到并认识了一个,就奖他一颗“星星”;哪个孩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就奖给他一个“星级奖章”。这样,会感到教学是多么的富有情趣,孩子们也会感到学习是多么的轻松!针对我教学设计我有如下几点反思。

  一、主导线索清晰明了

  整个课堂教学用两个问题进行贯穿:数星星的孩子是谁?小时候的他是怎样一个人?所有教学活动紧紧围绕主线索展开,一气呵成。

  二、师生关系平等和谐

  从歌曲导入开始,我始终保持着亲切的笑容,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也是非常的轻松和谐,因此为学生创设了安全的心理环境,使他们敢说、乐说,相对地课堂气氛就活跃了。

  三、目标达成自然有效

  在本课中共运用了合作学习、游戏识字、动作表演、分角色朗读、自主识字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掌握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充分思考,受到思想教育。

  整堂课相对以前的教学有了些许进步,但仍有许多不足需要不断改进。

  如:在用“如果然”说话这一环节,应该把它上成亮点,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说话,如“除了下雨,吃东西”等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说,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进一步得到拓展,他们的回答会更精彩,同样也会为整堂课增添光彩。

  又如:在让学生模仿张衡数星星这一环节,问学生有什么感受?教师心目中是希望学生说累,但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他*着奶奶,应该是不累的!”在此处,我只是草草带过,处理不够恰当,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做自己喜欢的事,再苦再累也不会觉得。

  因此,我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的教育机智,学会机智地处理课堂上的问题,让自己的课活起来、亮起来!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11

  《数星星的孩子》是一篇融描写人物、科学知识、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优秀教材。课文语言生动、简洁、优美,处处透着童趣,显着童真,又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对孩子们充满着无穷的吸引力。要让孩子们真正地走进文本,体会星空的美,感受张衡勤于观察,乐于思考的品质,需要教师引导下的深入地阅读,让孩子们自读、自悟、自得。

  在教学时,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验为主线”的原则,组织课堂教学。如教学张衡怎样数星星这几个动词时,没有“纸上谈兵”讲意思,而是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自己做一做、自己数一数,在情境中体验。这样,有动有静,动静搭配,既使学生学得快乐,又通过情境体验代替了教师的千言万语。还通过学生表演读、师领读、分男女生读等朗读方式体会到了张衡的认真,耐心,甚至于还体会到了他对星星的喜欢。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12

  本节课我采用变序法进行教学。先学习课文的最后一段,让学生了解张衡由于刻苦钻研,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那么,他小时侯是怎样数星星的呢?再学习前面的课文,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课件,演示星空图,让学生直观感知星空的美丽,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有助于学生的感情朗读。

  一、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乐学,并积极投入其中

  于永正老师的格言里有这么一句话: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本节课我力争创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乐学,并积极投入其中。整个课堂教学从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主动探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积累语言,通过学生分角色朗读,发展其想象能力,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二、以“读”为主线,落实“读—品—悟”的语言实践过程。

  如:教学“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洒在碧玉盘里。”时,我先请孩子们看图感受星空的美,融入孩子们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观察、说话,扎扎实实进行句子训练。接着让学生读读,谈谈你感受了什么?让学生理解“珍珠”是怎样的?星星像珍珠,星星怎样?“碧玉盘”是怎样的,在文中“碧玉盘”指什么?然后通过生动的描述,让学生体会夜空的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星空的美,星星的多,星星的亮。孩子们在朗读中体验,又将体验融入朗读中,将这句读美了,读出感情了。

  三、让课堂充满人文性,激励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决心。

  这是最后的升华部分,学完课文,进一步了解张衡的成就,学生们对张衡的佩服之情油然而生,纷纷说出了,也要像张衡一样爱好科学知识,学习科学知识。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缺少有张有弛的课堂张力,不能灵活处理课堂上生成的问题等,这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多揣摩,多多锻炼。

  加载中,请稍候。。。。。。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13

  6月中旬,大新教办组织听课组来我校听课,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认真备课,我安排的是二年级语文第29课《数星星的孩子》,上完这一课后我有许多感想,周校长也给我做了详细的点评。下面是我个人的反思:

  本课教学我采用变序法进行教学。先学习课文的最后一段,让学生了解张衡由于刻苦钻研,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那么,他小时侯是怎样数星星的呢?再学习前面的课文,抓住张衡认真耐心的词句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课件,演示星空图,让学生直观感知星空的美丽,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有助于学生的感情朗读。本节课教学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主导线索清晰明了

  整个课堂教学用两个问题进行贯穿:数星星的孩子是谁?小时候的他是怎样一个人?所有教学活动紧紧围绕主线索展开,一气呵成。

  2、寓教于乐,注重语文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从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采用表演法、游戏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快乐识字,主动探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发展其想象能力,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合作意识。

  3、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因为知识在训练中巩固。能力在训练中形成,思维在训练中发展,习惯在训练中培养,情感在训练中陶冶。在教学时,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组织课堂教学。如教学张衡怎样数星星这几个动词时,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坐、仰、指、数”等几个动词后,没有“纸上谈兵”讲意思,而是让学生自己读读、自己做做、自己数数。这样,有动有静,动静搭配,既使学生学得快乐,又通过训练代替了教师的千言万语。

  还有设计了一个小练笔环节,你想对张衡说点什么,写下来。学生都把自己的观点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本课不足之处:

  1、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读的次数太少,应给让学生反复的读,抓住关键词,让学生体会张衡对星星的感兴趣。

  2、课件运用上没有做到及时,在一个环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北极星是什么?北斗七星又是什么样子的?它怎么样绕着北极星转的,为什么我们的祖先把它分成一组一组的。我没有用课件给学生讲解,这是本节课最大的失误。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感兴趣还是不够明显。

  总之,教学有得有失,记住成功,今后力争完美。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14

  《数星星的孩子》是一篇融描写人物、科学知识、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优秀教材。课文通过对小张衡与爷爷、奶奶一同观察天上星星这一故事的记叙,表现了张衡从小就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课文语言生动、简洁、优美,处处透着童趣,显着童真,又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对孩子们充满着无穷的吸引力。所以,这次家长开放日活动,我选择了教学这篇课文,我以读为主,借助媒体课件,让孩子们真正走进文本,在体会星空的美同时,感受张衡勤于观察,乐于思考的品质。

  一、注重识字、写字教学的有效性和扎实性。

  “课堂上没有书声是语文教学的悲哀,课堂上只有书声则是语文教学的倒退。”《燕子专列》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课文,但是整个事件的每一个情节都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本节课教师把指导读书作为教学的一条主线,以读为本,创设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励学生去感悟,体味文本蕴含的深义,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

  二、入情入境,以境激情

  “情生于境,境能移情”。在学生理解燕子遇到的麻烦时,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播放一段大风大雪的录像片,狂风暴雪的震撼力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其次,过渡语设计都很煽情,很符合这一课的感情基调,在放风雪录像片时,老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这样说:“风猛烈地刮着,雪纷纷扬扬地下着,真是狂风暴雪,天寒地冻,小燕子觉得冷,也觉得饿”。在观察课文插图时老师又饱含深情地说:“成千上万的人都在到处寻找冻僵的燕子。有大人,有老人,还有和你们一样大小的孩子。其中有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你们想认识她吗?”。结束时老师煽情的声音又再次响起:“正是有了千千万万有爱心的瑞士人民,燕子得救了,它们坐上漂亮舒适的专列,离开了瑞士,到了温暖的地方。活泼可爱的燕子,热情善良的人们,在大自然里幸福地生活。生命是这样美好,人与自然是这样的和谐。来,我们为幸运的小燕子放声歌唱。”(课件:儿歌《小燕子》)。充满视觉冲击力的录像片和煽情的导语不仅很好的渲染了课堂气氛,而且为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了解人们不畏严寒到处寻找燕子是多么的不容易提供了帮助,同时也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了情感铺垫。

  三、自主探究,“读”占鳌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读是关键,是“问”和“悟”的基础,读既是实践,又是训练;既是感悟,又是熏陶;既有理解,又有体验;既有语感的培养,又有情感的陶冶。好书不读不知其妙,读是学习语言的根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而老师就恰恰抓住了这一点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用自己质疑提问,“同学们都读过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一定有许多问题萦绕在你的脑海中。谁来说一说?”这一做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学情,把读书的权利、选择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同时在学习小贝蒂一段时,“哪些语句使你感动,画出来,读一读,想一想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这个开放性的自学要求涵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之一,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经历“感悟――提炼”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学生汇报、交流过程中,教师恰倒好处的引读、指导读,更提升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体会。整节课首先是自由质疑,初读感知,接着,品读感悟,深入情境,同时又在研读中感受浓浓的爱心。清亮的童声始终响彻课堂,琅琅的读书声成了课堂最美的语言。

  四、朗读指导,大雪无痕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同学的朗读做出明确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朗读。“这位同学读得认真,同学们听得投入。我们来评一评,到底读得怎样?热情地指出优点,真诚地指出不足!”这一环节,激起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使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取了进取的力量,分享了合作与和谐,与人为善,共同进步,将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用自己的语言朗读表达出来了。老师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的自读、自问、自悟,营造了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阅读中发现学习语文的乐趣,体会一种乐趣。当然教师必须首先体会作品中的感情,在教学中以情激情,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拨动她们的心弦,让情满课堂。

  有遗憾,也有收获,我喜欢这样粗糙而又真实的课堂。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15

  在讲完《数星星的孩子》这篇课文之后,我作了以下的反思:

  1、用多种途径感受文本的美,小学语文—杜翠玉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

  课文语言优美,我利用精美的课件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感受星空的美丽。如感悟“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我先借助图片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星空的美,在此背景下,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比喻句的美。

  又如“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这两句话,在教学时,我创设情境,让学生以体验为主,如讲解张衡怎样数星星这几个动词时,不是枯燥地讲解它们的意思,而是让学生自己找一找,让学生表演读,数完星星之后对张衡数星星感受得更深刻了,他们不仅更容易把握这两句话的感情,也从中体会到了张衡的认真,耐心。

  2、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我精选媒体,恰当地运用视频、音频和flash动画,增加课堂趣味性,教学反思《小学语文—杜翠玉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

  如在讲解这篇课文的科学知识时,我多运用动画加强学生的印象。如:在投影“满天的星星”图片时,我在图片上添加了一些五颜六色且会动会闪的星星,让学生在动静结合的情况下欣赏美丽的星星。为了更形象地知道北斗七星和北极星的分布和运转情况,根据文本内容“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七星。勺口对着的一颗星,就是北极星。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我设计了一个动画幻灯片,让学生真真切切地看到北斗七星像勺子的形状,以及如何绕着北极星转动的。通过媒体化抽象为形象,既突破了重难点,又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但同时还是存在不足的地方:第一,是自己的声音不够抑扬顿挫,不够响亮;第二,是因多次修改教案和课件,导致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段与段之间的衔接不够自然,教学与PPT的转换不同步,甚至出现漏讲内容的情况;第三,在表演“数星星”和给“那么多星星,一闪一闪地乱动,眼都看花了,你能数得清吗?”这句话换种说法这两个环节高潮不够,导致课堂气氛有点沉闷。第四,是讲解的内容过多,导致让学生朗读感悟的时间较少。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2.《数的整除》教学反思

3.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4.数高楼教学反思

5.鲜花和星星教学反思

6.《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7.《雪孩子》教学反思

8.11——20数的认识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