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反思

时间:2021-10-11 15:31:3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教师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师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教师教学反思

教师教学反思1

  本学期我担任小学三、四年级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三年级教授的是计算机入门知识,。根据三、四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学习特点,我现将本学期以来的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一、打好扎实基础,养成良好习惯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本学期刚开始系统的学习计算机知识,(大部分学生接触过电脑但没有系统的学习)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觉得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开展教学工作。

  对于刚开始接触计算机的学生来说,他们一般都有较浓厚的兴趣,积极性较高,但较迷茫,不知从何处学习。此时,我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计算机的发明、发展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然后,我以打比方的方式介绍计算机的组成原理,用我们人身体的各个部分来类比计算机的组成部件,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接下来,我用玩游戏的方式介入键盘的操作知识的讲授。对于刚学习计算机的学生来说,练习键盘本来是一件单调枯燥乏味的事情,如何保持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我选择了金山打字通软件,该软件里面有打字练习游戏。从此入手,学习变得轻松有趣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键盘操作。

  二、合作探究学习,体验学习乐趣

  四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在本学期的幻灯片制作课程教学中,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各自的主题制作项目。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主题制作项目,自己搜集制作所需的图片、声音、动画等素材,完成各自的创意设计,然后制作完成各自的主题项目。在此过程中,我主要是讲解关键的制作技术,同时辅助各小组,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根据各小组的完成情况,学生基本上能制作图文并茂的作品。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能掌握各种幻灯片制作技术,而且提高了大家互相协作的意识,增强了团队精神。当然,项目完成的质量还不算太高,诸如创意设计还有待提高,我相信经过进一步努力学习,学生会有长足的进步。

  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如何进一步组织好学生、组织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我长期值得研究的课题,我将一如既往的扎实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高标准的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

教师教学反思2

  反思本课的教学,我认为自己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激发出了学生更大的探究热情,培养了他们敢于质疑权威的品质。

  课堂上时我设计了一个“猜暗盒”的活动,事先,我在一个盒子中放进了沙子、塑料袋密封的白醋、贝壳。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吗?”学生都摇头说不知道,我又让学生说说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推测盒子里的东西,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发言,有的说掂轻重,有的说听声音、有的说闻味道,都非常有科学道理,我让学生代表用他们的方法来探究。我觉得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是科学课的最大教育价值,作为教师必须呵护学生对科学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乐于参与,积极参与,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从中体会到什么是科学。 我让学生通过肉眼观察,误导他们,以为塑料袋里装的透明液体是水,通过听声音,误以为装固体的铁盒里是石块,以此设下伏笔。在本课的结尾,让学生打开盖子,闻闻袋子里的透明液体,亲眼看到铁盒里的固体其实是贝壳,由此引申到地球的内部至今还没有人能够真正深入,让学生谈谈想法,学生马上就想到科学家们对于地球内部结构的猜测有可能是错误的,表达出他们想探究真理的愿望,培养了他们敢于质疑权威的品质。 其次本课教学我用图片介绍的书上的内容,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猜测火山、地震、温泉反应出的现象,以科学家的角度来通过对地球外在现象的观察来推测它的内部。把谁都没法看清的地球内部构造剖开让学生观察、研究。

  最后,通过观察切开的鸡蛋和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动手用橡皮泥做出一个地球内部的模型,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记住了地球内部各部分的厚度比例。

  本课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 导入部分拖沓,时间过长。

  二、 准备图片不够多。

  三、 在小组和做制作橡皮泥地球内部结构模型的时候,小组合作不够紧密,部分小组长没有起到协调和组织成员团结协作的作用。

  今后打算:

  一、 精炼课堂语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节省时间。

  二、 加强课前准备,丰富课件内容。

  三、 加强小组合作,在平时的课堂实验活动中,明确任务和分工,让学生带着团

  结协作的目的去完成任务,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

教师教学反思3

  我教初中数学二十多年,初中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痛苦,苦得不知学习的乐趣在哪里。以致于许多学生厌学。我认为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一线教师,有些问题是我们无法改变的,而教师本身素质和能力问题,是能够改变的。下面我就从有效教学理念出发,结合数学教学的实际来谈几个问题。

  一、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由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展开的。二是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知道学了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去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为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所谓有效,主要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二、实现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

  要实现有效教学,教师要对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有准确的把握和深刻的理解,数学是做出来的,讲得再多最后还是要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才能逐步的理解。总而言之,这些老生常谈的教学常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去摸索和感悟,才能在教学实际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才能最大可能地实现有效教学。因此,要做一名优秀教师光有热情和奉献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要实现有效、高效的教学,还要有足够的智慧,和需要教师的自觉学习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三、指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方法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

  教学活动之前,每位教师不仅要认真备好课堂教学的内容,更要充分备好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学习去掌握知识的手段和方法,备好如何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环境不同,情景不同,学生接受知识的情绪不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也不同。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具有教育机智。只有当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我们的教学才可能实现有效乃至高效的目标。要让学生学习有效,教师在备课中首先要确保有效,只有有效的教学方案,才能保证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四、合理布置作业和及时批改作业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

  完成作业是学生主要的课余自修活动。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是不是一定要按部就班地认真去完成。我们知道,完成作业的目的不外乎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查漏补缺,深化提高。当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作业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当然,教师一定要做到认真地批改作业,从批改作业中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批改作业中走进学生的思维,在作业中检验我们的教学效果,这对于我们实现有效教学大有益处。

  五、有效教学的评估应该建立在学生有效学习的基础上

  当我们把教学活动的重点从教师传递知识转到学生有效学习以后,我认为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就应该是:教师的教学能否使学习者在课堂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课就是好课;能让大多数甚至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相当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的课是最好的课。以往听课我们只专注老师的表现,实际上听课更多是看老师设计的教学过程在学生中所形成的广度、深度、自觉度如何,学生学的成效如何。

  六、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是全面实现有效教学的基本任务

  要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关注学困生是极其必要也是极其艰巨的教育任务。在教学实际工作中,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无端的指责学生不努力是不合适的。只有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做到持之以恒,并及时给予他们切实的帮助,考虑他们的需要,给予必要的小灶式指导,这些都是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措施,然而,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热情鼓励他们不断进取,使他们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就会有努力方向,然后才会有他们的自觉行动。学困生是最需要老师帮助的群体,在帮助学困生工作方面,教师一定要有计划,要讲策略,对于学生存在的学习困难问题,教师心目中要有足够的认识,对于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应采取紧逼顶人的方法,通过与家长联系配合一定要让他完成,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对他们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老师要及时给予个别辅导,扫除学习上的障碍,以便使他能顺利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有效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的基础上。所以说,对学困生有效帮助是实现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面对有效学习这个话题,广大教师也会有各自的妙法,但有一点肯定是一致的,即是每个教师面对自己的学生,一定要树立坚定的信念:天下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关键是看我们教师怎样教,是不是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有没有管用的教学的良策和方法。教师应该有追求卓越的美好愿望,但在追求卓越的同时,却不能丢下一个人,因为,这才是我们教师有效教学的终极追求。

  总之,要达到有效数学教学,作为一名一线教师,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不但自己要深入钻研,而且要与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争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教师教学反思4

  文章很长,课时却有限,这样的时候,倘若贪求面面俱到,教学将又冗长又乏味,学生收益甚少。因而,在《凡卡》一文的教学,我这样设计并实施教学:

  1、初读课文伊始,就抛出问题:“用一个词语表达你初读本文的最大感触。”学生很快纷纷表达:震惊、伤感、同情、悲痛……由此,迅速导向学生集中关注文本的情感,并将自己的情感世界融入其中。

  2、然后,就“从什么地方感受到‘震惊、伤感、同情、悲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这一问题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以点带面找出凡卡给爷爷写信的内容,并反复研读相关的语句,既紧扣情感,又明晰文章主线;既读懂内容,又感染情绪。

  3、接着,再让学生就自己最有“震惊、伤感、同情、悲痛……”感触的语句通过朗读表现自己的情感体验,学生自然地喷发感情。

  回顾这一课的教学,倘若面面俱到,或逐段讲析,自然枯燥乏味,毫无特色,弱化文本自身的感染力,以上处理,则较好地突破文章篇幅较长、内容纵横交错、时间、空间关系复杂的难点,实现了长文短教、化难为易。因而,教师深入涵咏文本,正确地处理、把握教材非常重要。

教师教学反思5

  电影导演张艺谋在拍完《千里走单骑》后说,高仓健(日本名演员)是“惟一一个能用“背身”演戏的人”,即高仓健的背影都极具表演力和震撼力,《背影》教学反思。而他的表演又非常内敛,即使是“哭戏”,在高仓健那里,都变成了不掉眼泪的“心在哭泣”,震撼人心。朱自清和他的父亲分别用“哭泣”和“背身”演绎了人间至情,这不是演戏,但更感人。

  本课聚焦“背影”和“背影的背后”,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理解和反思,基本做到了理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经验和体验的美妙和谐,知识、价值、情感的高度统一。

  《背影》是文学名篇,也是百教不厌的老课文;《背影》的教例丰富多彩,可以说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教学本文最大的难点在于学生。由于本文是作者在当了父亲以后,对八年前情景的回忆,感情变化复杂,但学生年龄尚小,社会阅历太浅,大多也没经历大喜大悲之类的家庭变故,文章所呈现的情形离学生很遥远,因而,学生不易进入角色,教学反思《《背影》教学反思》。如何在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学生的心灵情感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使他们作出自己的体验与评价?这是摆在教者面前的难题。本课基本解决了这个难题。

  本课的最大特点是紧抓“情感”主线,环节设计精巧。简练而深情的导入,用“吟读”来体验“低回婉转、情抑于中”的情感基调,然后以“怎样的背影”和“背影的背后”为抓手,深度体验和理解作者落泪的表层和深层原因,中间适时地介入背景,一步步将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情感引向高潮,直至最后“发短信”,让学生积蓄已久的情感得以宣泄,真是水到渠来。可谓是步步铺设,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教师教学反思6

  一、事件缘起

  去年上半学年,在我的班级有一个爱美的女生。她经常整理自己的衣装,打理自己的长长的秀发。我们学校严格要求穿校服,爱美的她还是经常脱下校服,展示她自己的漂亮衣服。开始她的成绩一直处在班级中上游位置,加之她擅长文艺表演,因此,在其他学生眼里可以说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但我做为班主任,开始却不这样认为,对她的打扮也一直很是不满。

  二、情境描述

  一天,是我的课,这个女同学从抽屉里面取出化妆镜,开始一本正经地打理头发,她的这一举动被我看到,几分钟后:

  “某某,请问我刚才讲了什么问题?”

  “某某”,我的声音提高。她竟然还在一门心思地打扮,在同桌的示意下她慌慌张张地站了起来,此时,全班同学都盯着不知所措的她和愤怒的我。

  “你以为你很美丽,是吗?”

  “老师我……”她要说什么,但被我制止住了。

  “你怎么?你臭美!要臭美回家去臭美吧……”当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一气急就胡乱骂人了。

  被我骂得不知所措的她也非常懊恼。一向要面子的她,被我在同学们面前骂得如此这般,她感到非常痛苦,哭着跑出了教室。

  这个事情结束以后,我发现,这个女同学从此开始不喜欢我和这个班级,对同学也变得非常冷淡。而且她将更多的时间用在打扮上,成绩也由中上游慢慢滑落到了下游。

  三、反思和总结

  我和她为什么会产生矛盾?其实,在现代高中学校里老师和打扮过分的学生心理有冲突,这是个很普遍的问题了。这个矛盾的产生双方都有原因。

  其实高中学生的第二性征基本已明显发育,当然高中学生也开始比较关心自己的外貌特征,使得他们非常注意自己外表的形象的修饰,他们也关注自己的发型、服饰等,追求同龄人的时髦。想以引起同学的注意而害怕在大家尤其是异性面前丢面子。我们班级的这个女生就是这样的典型。

  那么,我们的老师呢?大部分的老师都认为学生应该有学生的样子,朴素和单纯,这样的学生就是我们所喜欢的。再加之教师职业的特点,和整个社会的流行时尚交流的比较少,所以,老师和学生在审美上形成了代沟。学生的打扮属于个人的私事,又没有相关的法律或者文件具体说明中学生应该怎样打扮才算得体,老师认为不得体的,可能学生认为没什么不合适。所以,这个矛盾,实际上起源于师生之间审美心理的代沟。

  这件事情使我明白在以后做心理辅导时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了解中学生心理规律。在当代素质教育下的老师不是一个单纯的教书匠,必须要了解你所教的孩子有怎样的心理特点,他们的成长处于一个怎么样阶段?他们的认知、情感、个性发展等的规律又是如何?如果我们不了解,以我们自己的认知等规律来要求高中生,那估计只能是适得其反,严重的话我们连传授知识的任务也难以完成。我作为班主任,做法当中有很多的错误,归其原因主要就是不了解学生的心理规律,以至于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影响了她的学习动机,使她走向相反的方向。不了解学生心里规律的老师是不合格的老师。

  第二,理解和尊重高中生心理强度最大的五种需求之一就是被理解和被信任。高中生强烈地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能够得到他人的理解、认可、尊重、信任。理解信任的需要在高中生的需要结构中居优势地位,对高中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学阶段身心的迅速发育,容易导致高中生一系列心理的矛盾和冲突,他们迫切需要别人理解,并给予恰当的心理指导。如果这种心里得到满足,会使他们产生不小的温暖 和对老师的信赖感,也可以使他们从矛盾和冲突、烦躁与不安等不好的情绪中慢慢解脱出来,愉快和顺利地度过他们的青春期。所以,对待这样的学生,一定要对他们爱美的行为表示理解和尊重,后面的教育工作才可能展开。我的开场就显示出了对学生的不理解、不尊重,师生之间的矛盾不可能消除。

  第三,在我们表示出理解尊重的基础上,多单独与高中生展开交流,努力促进他们审美心理缓慢成熟。沟通的内容可以包括:外在美与内在美哪个是更重要的美;中学生如果因为过于追求外在美而影响了学习是否应该;中学生怎样打扮才会与自己的身份相符合等问题。让学生们懂得美不仅是注重外表,更重要的是拥有内在的美,让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真正的美是多么重要,不符合的穿着更是会丑化原本青春活力的外表。师生之间只有在这种交流中,学生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及审美心理的不成熟。基于此学生才能改正一些与自己身份不符合的打扮,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学会要用爱心寻找春天与美丽,要用沟通编织秋天和收获。

教师教学反思7

  课改向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树立新的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每个班都有不爱动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遗传因素导致缺乏运动细胞的学生较多,在技能要求比较高的项目练习时,常受到同学嘲笑,因而这些学生虽喜欢上体育课但又怕遭到同学的嘲笑,久而久之,便疏远了体育活动,成了体育课上受冷落的旁观者,特别是体育课改的今天,此类问题更加突出。那么如何使这些同学象其他学生一样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并获得乐趣,是我们每个体育教师的职责和追求目标,也是课改的今天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我感悟到只要教师努力去关爱这些特殊学生,这个目标是一定能够实现的。现在有的班级中都有一位或是多位同学比较胖,有的不但胖个子又高,跑起步来挺费力的,别说跟随队伍跑步了。所以这样的学生在分组练习时经常受到小组同学的批评及责骂,甚至遭到嘲笑。我所教的初一年级有几位不爱动的同学,不太爱和同学们一块活动,做练习时总是往后溜,摸底测验成绩也比较差。课后我找到他,问他为什么上课不积极活动?开始他不说,在我的启发下,他才说:“其实我很喜欢体育活动的,可我做不好,做起动作来感到吃力,又不好看,同学们会笑话我,所以就不想动了”。根据他的想法,我诱导说:“不管谁在学习新动作时,都不可能做得很好,再说对于你,重要的是参与、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练习的次数多了,动作也就好看了。老师相信你,你一定会战胜自我,找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在后来的活动中我仔细寻找该生的闪光点。不久在练习耐久跑时他总是坚持到底,不管和其他同学

  有多大的差异,始终坚持到底。久而久之,在他的自信、坚强下完成了和其他一样的练习内容。在体育课上,我及时表扬了他们,并要求其他同学多向他学习。同学们也报之以热烈的掌声,纷纷向他询问起来。老师的表扬,同学的鼓励给这位同学装上了自信、坚强的翅膀。自此以来的体育课他上课很投入,与同学合作的也很愉快,体育成绩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在上课时每个人一定要克服内心的自卑心理,融入到集体的大家庭之中,不懂不会的主动请教,反复练习,同时常于同学合作、交流。总之,“在课堂上只要主动参与、积极练习,就一定能获得快乐,获得成功”。

  怎样抓好体育课的组织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 我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一、根据体育课的特点组织教学;二、根据教材特点组织教学;三、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四、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五、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六、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探索和工作实践,教学效果和工作经验都得到了提升,为以后更好地教育教学打好了基础。

教师教学反思8

  本月主要学习了几篇第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课文,有《翠鸟》、《燕子专列》、《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和《路旁的橡树》这几篇课文,3月教学反思。

  在《翠鸟》一文的教学中我带着学生仔细品读分析了文中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的段落,引导学生学习有顺序抓特点地描写事物的写作方法以及抓住重点语句和关键词品读翠鸟动作的迅速敏捷。

  在继《荷花》一课小练笔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种花之后,我让学生写了第二次小练笔,写写自己喜欢的一种鸟。

  我提醒他们仿照课文我顺序地进行外形描写,也写写这种鸟动作身体,再表达你的情感。

  大部分同学完成得较好,能相对规范地写成一篇三段式小作文。

  这让我又一次感受到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模仿学习能力是很强的,同时也使我意识到这样的小练笔容易着手,学生没有什么为难情绪,也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

  小练笔在解放老师中让学生轻松模仿学习写作!

  接下来的三篇课文都是以串讲为主。

  《燕子专列》首先让学生质疑课题导入新课,引出第一段并顺势介绍瑞士,接着问“燕子到底遇到了什么困难?”,品读体会燕子困境。

  “那么人们又是怎么做的呢?”学习第三四段。

  在学到小贝蒂的段落让学生拓展说话,感受小贝蒂不怕困难、寻找燕子的爱心,教学反思《3月教学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围绕“小村庄原来怎样”“最后变得怎样”“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几个问题展开。

  这篇文章有个难点就是体会意思深刻的句子,“日子过得还都算不错”“大雨没喘气儿”这些比较容易理解。

  比如“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在这个难点的突破上我们班没有达到良好效果。

  在我的课件中前面有出示各种人们靠斧头创造的一切,也对什么都没有了做过解释,我问“没有了什么”学生根据课件基本能说出。

  当我讲课后习题时就没人吭声了……看来大家还是没深刻体会。

  不过也有同学说出,什么都没有了包括村民的生命。

  对于“锋利的斧头”看来还是引导不够,读得太少。

  《路旁的橡树》是自读课文,以自学为主,主要围绕橡树的样子,为什么工人停下了,怎么办,最后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来展开教学。

  课文比较浅显易懂,学生也都能体会人物的心理和品质。

  不过我发现孩子们在表达上总是不能清楚、明白、相对准确的说出自己体会到的。

  看来规范说话,引导说完整,表达清楚还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最近这段时间的教学,通过说或者写下来,我也在有意识让他们积累词语以让自己能更准确到位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对于这个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了解家乡的环境)的开展我还是有些苦难。

  我让学生搜集了相关环境(比如空气和水污染,人们做了什么,绿化怎么样,让他们去查找一些现象、原因和措施等)的资料,也告诉他们可以小组合作(不过我没给他们具体分工),可以去观察、访问、查资料,可以是文字资料、图片、音像或表格等。

  但我发现效果不好,学生比较迷茫,不知道怎么做好,只是简单搜集了些相关资料。

  该怎么引导开展和具体布置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呢?

教师教学反思9

  作为一名高中英语老师,随着近年来新教材的变化,曾有一定的迷茫感,但同时也促使我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研究新题型和高考,以便能够更好地教授学生。下面粗略谈谈教学总结及反思:

  1、夯实基础,发展能力。

  带完几届高中毕业班,我深深认识到高中英语的学习,不是通过题海战术再现知识的简单过程,而是教师通过教学和辅导的每个环节帮助全体学生分层次提高整体能力和水平的过程。总结近几年高考题型特点,可简单归纳为:知识覆盖面广,试题综合性和灵活性强,情景会话及交际英语比例逐年加大,强化语言运用及能力要求。细察其测试目的,历年高考题无不围绕知识与能力两大主题。然而,不少教师采用单一的复习模式,从初一到高二课本一册一册、甚至一课一课“过”。这种复习方式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依然孤立地存在下去,无法建立起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造成明显的知识断层现象,知识的再现率极低。这样就不可能顺利地将所学知识融汇贯通,更不可能顺利地转化为能力。

  2、降低难度,回归基础,强化专题训练。

  近年来高考英语逐渐侧重于语言能力的考查,对语言知识的直接考查相对地减少了。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首先组织学生巩固各项基础知识,同时通过不断的语言练习,掌握一定的技巧。特别是进入高三后半学期,高考临近,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握中档、低档题,这对学生取得高分是非常有利的。学生普遍都有这样的感觉:很多题目“一看就会,一做就错”。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这时,复习的重点要放在查漏补缺上。将做过的试卷整理后,建立错题档案,弥补知识漏洞,进行强化记忆和训练。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发展能力,将会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狠抓教学环节,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备考。

  注意复习课的针对性。我们要把复习重点放在学生的难点、弱点上以及常易出错或失误的内容方面上,努力做到有的放矢。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改变以语法为中心的学习方式,逐步形成以语篇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因为以语法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误导学生死记规则,只重视机械推导,从而忽视语境判断和语篇分析,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以语篇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认识掌握英语语言的特点和习惯,把学生接受、理解、运用语言知识的全过程始终与学习掌握语篇内容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教师才能帮助学生做到学得生动活泼,运用准确自如,学生听、说、读和写的能力就一定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复习课上我们注意加强学生的操练活动,让学生多动脑筋思考问题,让他们尽可能多地举些例句,使他们能训练掌握语法的用法。

  总之,英语教学和复习的全过程应该是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四个环节培养正确思维习惯,准确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

教师教学反思10

  1、数学应是现实的,是生活化的,是儿童乐于做的。

  角是一种最基本的几何图形,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认识角,有助于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自主构建角的概念,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认识平面图形的一般方法。

  鉴于二年级学生仍然喜欢听故事,我设计了故事《小明的一个星期天》,通过小明把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渗透到故事情节中,创设轻松有趣的课堂气氛。把数学知识趣味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角,用学具做角,再通过学生做出来的角进行比一比从而认识比较角大小的方法。学生也能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重视合作学习,提供学生的交流空间,增强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做一做、折一折环节,让学生在小组内动手活动。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课堂上,一些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受到别人的启发,打开了自己的思路,同样获得学习成功的满足。

  不足之处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1、教学过程中,语言艺术不够精炼,表达技巧有待加强。

  2、教学过程中遇到突然停电(课前没有预想),虽能转换讲解方式,但却没能很好地捕捉学生提供的教学资源并加以利用,所以此环节的教学有些不足,学生的理解也受到局限。

教师教学反思11

  在《认识桌面》一课的教学中,沙老师在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从学生的学习用品入手导入课题,孩子们是那么自然的投入,他们没有了对于这门课陌生的压力,变得轻松自然,脸上充面学习的热爱,目光中展现了求知的激动。

  在教学中沙老师始终贯彻了“自主学习”的教育思想,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是受教育者,更是实践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和实践是教师无法代替的。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一名引导者、组织者。于是我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每一个人都积极地、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沙老师设计了通过观察与发现,了解计算机“桌面”的内容。而观察与发现是有指导性的。从共同观察大屏幕中的同一桌面到学生各自计算机的桌面,归纳出桌面应该有的共有特征。每个桌面都有图标、状态栏、开始菜单、鼠标指针。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提高。沙老师通过三个小层次的设计(1)自学尝试(2)示范演示(3)集体尝试。让学生从书本上获取信息,理解方法,学会技能的过程。采用大家试一试,尝试启动,“开始”菜单里的“画图”的程序,使学生真正掌握方法和技能。最后通过练一练再次巩固了技能。使学生尝到自主学习的乐趣。逐步转变学生的思维,培养能力,发挥了团队的协作精神。在分层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三个阶段的好方法的运用。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信息科技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于孩子们来说才刚刚起步,在他们的脑海中只有游戏、玩。然而,沙老师在课上所要留给学生的是一种思想上的认识,在启发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认识到这是一门探索信息科技的课程,它会引领着我们展开对现代信息技术领域的探索,探索学习方法、掌握学科知识,提高自身能力,整个学习过程中体验有探索的乐趣。

  整堂课,沙老师带着这样的思想开展教学,教学中她和学生们一样是充满自信和快乐的,感受这门课给与的思想。

教师教学反思12

  一、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水平的提升

  我从1998年至今一向从事初三历史教学,之所以能有一点点的经验,那是因为我对教材熟悉罢了,教学时光长了,自然就有一点体会和感受,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基本上能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致于在课堂上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

  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教师明白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列地传授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用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必须要抓住课堂上的40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三、抓好学生的知识点的过关检查,及时反馈,做到功在平时

  上好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教师就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状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温故而知新”。

  四、加强中招、新课程改革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关注中招命题趋势,在平时的课堂渗透中招意识

  初三的教学工作是直接应对中招考试。做为初三教师不能只顾眼下,闭门造车,不去学习来了解新信息。所以,教师要多浏览时下最新的教学参考、杂志,多留意中招考试方面的信息,便于更好的把握中招命题的趋势,力争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中招意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题的方法。平时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综合潜力的培养,做到功在平时,构成习惯。

  五、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平时的教学中,在传授知识时,也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决定等诸方面的综合潜力,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做为毕业生必备的技能。教师平时训练的好,不致于在考试中顾此失彼。

  最终,我用荷兰著名的绘画大师梵高的名言作结:“相信我吧,在艺术问题上,下方这句话吧,实实在在的,老老实实是最好的办法,宁肯不厌其烦地严肃钻研,而不是投机取巧,哗众取宠。”

  我上了一节课是《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二)――光耀千古的文学艺术》。此课按照备课中的教学设计进行,透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课学习主题,然后透过启发与探究完成学习目标,最终是思维拓展、达标检测。反思此课,我感觉最大的遗憾是学生学习的情绪由高涨走向平静最终陷于低落。

  一开始,我透过一段影音资料引出了本课的主题。在讲第一个问题“诗歌的黄金时代”时,我提出问题“你明白的唐代诗人有哪些?”同学们兴致很高,争先恐后地回答:“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然后我又分别让他们欣赏了三位重点诗人的图片,介绍,并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背诗和画中寻诗的活动。同学们十分用心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踊跃举手。当讲到第二个问题“光彩夺目的散文”时,我就让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学生立刻开始平静的看书,用书上的话来回答问题,没有了兴高采烈的神情,没有了争论、没有了问题、没有了质疑,空气好像凝固了一样。

  静静地思考,我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我组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出现了偏差:只思考了“我就应怎样教”,而忽略了“学生想怎样学”,课堂上完全按照备课时预设的进行,虽然备课时也思考了学生的因素,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给学生留出自主活动的空间,只是把学生当成了我事先编好的程序中的对讲器,师生像“打乒乓球”一样,你来我往,我问你答,虽然答出了所有的问题,但实际上学生只是掌握了教师安排好的知识。当我和教研组长及其他教师交流时,他们提醒我,你没有在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候让他们沿着自我的思路继续前行,即没有让学生自我从身边的、熟知的知识谈起到引出未知知识,也没有给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质疑的时光,所以学生的情绪才一落千丈大家的话使我更加明确了本课失败点所在。

  课堂教学中就应为学生的活动留下空间,并且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时刻把握着“学生想怎样学”。不能用自我的问题牵着学生的思维走,学生根本没有自我思考活动的空间。教师能够透过创设问题情境后把“发球权”交给学生,透过学生的自学、提问、争辩来完成学习目标,学生在此种开放、宽松的环境中思维也很活跃,思考也很深刻,提出一些教学设计外的问题,这样才能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这节不太成功的历史课,让我体会到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时,要真正做到教师、学生的主角换位:如果我是学生我想怎样去学,我想明白哪些问题而非按教师的预设只思考自我怎样教、怎样问、学生能答出教师的问题就是完成了学习任务。我认为之所以出现这一次的偏差,还是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际相脱离,教学设计中虽然思考了学生的因素,但在实际教学中又不知不觉地陷于“老一套”的以教师为主的做法中,这也是今后我就应十分注意改正的地方,即把新课程的理念切实地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而不是只挂在口头上。

  透过这节课,我悟出一个道理:在课堂上教师仅有停止了告诉,学生才能真正地思考,教学中仅有给学生一片空间,学生才能自我往前走,才能自我去发现。

教师教学反思13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实际情境,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通过教材提供的情境图,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计算出广场和花坛的面积,再进一步讨论如何计算出地砖的面积,探索0.3*0.2的结果。小组交流了课前小研究,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把小数乘小数转化成小数乘整数进行,还有根据前面学习的,积不变的规律,一个乘数扩大10倍,另一个乘数缩小10倍的方法也可以转化成小数乘整数来解答,或者把0.3米化成3分米,0.2米也化成2分米来计算面积,然后再化成平方米。而通过比较广场、花坛、地砖的长和宽探索得到0.3*0.2的结果。那么什么方法是最好的呢,这时候小组交流了课堂小研究,把两个乘数和积的小数位数填在表内,从而发现积的小数位数和两个乘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学生都发现了小数乘小数的方法。

  在巩固练习的设计上,出示了学生最喜欢的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图片,以知识竞赛的形式,有选答题,有抢答题,掀起学生头脑风暴,用他们最积极的状态投入课堂当中。考虑到课堂的动态生成,我采用加分、扣分的生本评价机制,激扬生命,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巩固知识。尽量达到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以生动为本,以生长为本,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原本担心学生无法发现算式中所隐藏的规律,并完整地叙述出来。但一堂课下来,学生的表现非常的好,课后作业正确率很不错。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体会到:精心设计课前小研究,让学生带着思索性,带着成就感,充分的让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相信学生的能力,相信学生能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所要学习的内容,并能够将疑问转化为所要学的知识,灵活运用。

教师教学反思14

  刚开始给学生上音乐课,不仅把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体裁等介绍一遍,还特别对作品的一些“要害之处”——曲式结构、反复记号等进行详之又详的讲解,有时还极其负责的列出了几道题目考核大家,可学生不是思想不集中就是交头接耳说闲话,认真听讲者寥寥无几,四分之三的学生昏昏欲睡……

  我们在大学时期的音乐课都是这样上的:老师在把和作品相关的知识介绍完之后,会对一些“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就像在显微镜下看细胞的结构那样细致入微,分析透彻。这种讲解法确实使我们受益匪浅。因此,在我们脑海中已形成定式,音乐课理应这样上,但看着学生对自己精心准备的内容如此不感兴趣,不由不静下心来仔细分析一下,能如此简单地套用吗?第一,培养方向不同:音乐院校是培养专门音乐人才的,高中音乐课是培养学生音乐的能力,提高其音乐文化修养。第二,基础不同:音乐院校的学生都接受过专业的音乐教育,高中生们几乎没接触过专业音乐知识。认清这些就不难发现,把高中音乐课上成音乐院校纯粹的作品分析课,显然是教学上的一种误区,是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的罪魁祸首!难以想象,当学生们面对着一堆从来没见过音乐专业符号、术语的时候该是多么的痛苦!又怎么会有兴趣听课呢?长此以往,高中音乐课恐怕要失去其价值了吧?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那么,高中的音乐课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高中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知识面(包括文学、历史、地理等),对于事物也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在教学时,如果还照搬照抄原来的老方法,把音乐课上成枯燥的“解剖课”,是绝对行不通的,应在音乐的内容和含意上作更宽泛一些的探索,站在音乐文化的高度上欣赏作品,融入人文色彩,使音乐更贴近学生已有的历史、地理、文学知识,可能更容易被广大的学生接受,也较容易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主动参与对作品的感受体验、分析、理解,即“人文式”取代“显微镜”式。

  要想采用“人文式”教学,“学科综合”是至关重要的,也可以说,只有把几个学科的知识综合起来,才能实现教学内容的“人文式”。两者的关系犹如繁花与绿叶,是相辅相成的。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具体做法:

  一、音乐与历史、地理学科的综合

  不同的历史时期,会产生风格各异的音乐,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很大的联系。我在教学中注意把历史知识贯穿到音乐教学中,让学生既复习了历史知识,又掌握了音乐知识。如在欣赏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时让学生自己讨论并分析一下我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然后再听《黄河怨》《河边对口唱》等作品,学生内心所受到触动、所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绝对不是普通说教能比拟的。

  欣赏“中国民歌”时,结合各地的地理特点讲解各地民歌的不同特点,比如:南方地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景观秀丽,到处都是杨柳垂岸,小桥流水,连人都长的小巧玲珑,使得音乐风格也委婉秀丽;北方地区石山峥嵘,蓝天下一望无垠的土地,气候寒冷,人长的高大彪捍,所以民歌的音调也高亢、嘹亮,质朴。学生听了之后,回想起自己到南方旅游时的见闻,都认可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二、音乐与文学的综合

  文学与音乐是姐妹艺术。在音乐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文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音乐作品。如我在上欣赏课《十面埋伏》时,为了把这场战争讲得更精彩一些,我引用了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把项羽在这场战斗中面临失败的焦虑及儿女情长很好地表现出来。如欣赏“音乐与诗歌”中《阳关三叠》时,我让学生在了解了诗中伤感绝望的离乡之愁后,从已学过的古诗中寻找和这首诗情绪相反的诗句,这种做法很新鲜,学生们的参与热情也就很高,连许多平时上课不很积极的学生都在搜肠刮肚的思考,当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被找到后,学生的成就感和兴趣陡然提升。

  三、音乐与美术的综合

  音乐与美术也是姊妹艺术。人们常常把音乐称作“流动的画面”,把美术称为“凝固的音乐”在音乐课中,加入一些美术作品,对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是有很大帮助的。在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我把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展示出来,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这幅世界著名的油画。学生通过听音乐、看油画,更深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意义。

  “人文式”教学使我们的课更生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使音乐课真正达到了“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目标,当今科学技术和经济迅猛发展,音乐在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高中音乐课的“人文式”教学必将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教师教学反思15

  美术活动《月光下》我把它设计成一个美工综合活动,采用折纸、剪贴、绘画相结合的美工形式完成整幅作品。让幼儿先在黄色纸上画一个圆形月亮,剪贴到纸上,然后用正方形的纸折出房子,贴到纸上,再用广告纸剪贴画、动物,最后用蜡笔画出星星。活动前我做好充分的准备:胶水、剪刀、油画棒,黑色底版纸、折纸材料、黄色小卡纸整整齐齐地放在桌上。老师讲解以后小朋友开始动手,刹那间整齐的桌面乱了起来,这边蜡笔撒了,那边胶水倒翻了,有的小朋友还把剪下来的东西贴到旁边小朋友的纸上了……,老师忙得晕头转向。

  活动的设想是让幼儿采用多种材料、运用多种方法表现月光下的情景,每个步骤分开来看挺简单的,但是结合起来却是意想不到的杂乱,特别是对刚进入中班的幼儿来说,缺乏操作的条理性,顾左不顾右,桌面上这么多操作材料,影响了孩子的操作思维和空间,最后导致活动混乱。

  看来,教师在活动设想中考虑欠周到,应该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根据操作常规建立情况逐步增加操作材料,而不能一下子提供这么多材料和工具,弄得孩子们手忙脚乱。可以在绘画的基础上增加折纸粘贴,房子用折叠的方式,其余的内容则采用绘画的方式,这样既利于幼儿操作,又把两种美工技能结合起来,这样的调整可以使活动更有秩序。

【教师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认识教学教师反思

2.教师个人教学反思

3.中学教师教学反思

4.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

5.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6.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

7.幼儿教师教学反思随笔

8.小学教师教学教育随笔反思

9.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