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教案

时间:2025-06-26 09:12:35 教案

【实用】生命生命教案四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命生命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生命生命教案四篇

生命生命教案 篇1

  《生命生命》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课文列举了三种生命现象,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三件小事,抒发了作者的三种感触,进而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我在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语文对学生精神的熏陶。

  一、注重学生对教材的个性解读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上课开始,我就让学生独立默读课文,找出感触最深的句子,并写出自己的感受。这样既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又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解读的时间。

  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各自交流自己的理解,我通过和学生交流,逐步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

  二、注重学生的朗读,以悟其理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语文教学更要注重学生的体验,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使感悟得到升华,感受得到释放。学生通过朗读,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同时,多种形式的朗读,进一步增强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三、拓展延伸,思想得到升华

  学生结合作者杏林子的人物事迹,以及生活中其他的人物,来感受生命的价值,使对生命的理解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最后以“生命因──而美丽”,体现对生命的理解,学生谈到很多,例如生命因别人服务而美丽、生命因为诚实而美丽、生命因努力学习而美丽、命因珍惜时间而美丽、生命因奉献而美丽。

  ……

  语文学科是个语言积累的学科,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表达语言的规范,以及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进一步培养。

生命生命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作必要的语言积累,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句;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13。

  2.学习本文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思想情感的写作手法。

  3.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生命的价值,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语言积累和语感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故确立第一个教学目标。

  “生命”这个话题相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还很抽象,故作者删繁就简,从具体、细小的生命入手,便于学生认识。故确立了第二个教学目标。

  生命的长河是没有止境的,人应该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珍爱生命。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对作品中的情境作出自己的评价,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故确立目标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由具体现象表达思想情感的写作手法,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生命、生命》教学设计13》。

  教学难点:

  体验作者的生命意识,我们应如何善待自己的生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

  没有条件的地区可准备录音机、磁带(轻音乐)、放像机、录像带(森林大火的场面)、投影仪、投影片。

  [设计思路]

  1. 新课标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的素质、能力,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根据情意原理,只有真正参与才能有审美活动,因此,本文应该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

  2.“生命”是个深奥的话题,要让初一学生真正理解它会有一定难度,可让学生通过朗读,对课文中具体生命现象有一定的印象,再通过“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最能引起他们共鸣的语言,深入课文内涵,感受作者的'生命情怀,或许可领悟生命的可贵。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森林大火的画面,教师讲述:

  在一次森林大火中,一个蚁穴被大火团团围住,里面成千上万的蚂蚁为了活命,紧紧抱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大蚁球,滚向火海,随着劈哩啪啦的声音,外层的蚂蚁纷纷死去,蚁球也越来越小,但它们仍然不屈地、昂然向前滚动,直到变成一个小球,但终于逃出了火海。如果你就在旁边亲眼目睹,你会想些什么?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蚂蚁,你会选择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为了生命的延续,蚂蚁不惜代价,世间万物为了不辜负上苍赋予的生命,都在顽强的生存下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触摸着自己的心跳,走进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感受生

生命生命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动弹、欲望、不屈向上、茁壮、听诊器、震撼、糟蹋、有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下来,积累好词佳句。

  3、能找出课文中有很深含义的句子并能说出自己的体会;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三个事例的内容,深刻理解三个事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的作者对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本文前,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为领悟本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做好准备。

  说教、学方法:

   1、教法:采用整体感知、研讨交流、拓展延伸的教学环节,层层深入,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与感染。

  2、学法:通过品读课文、交流、讨论,感悟生命力的顽强,理解生命的真谛。通过畅谈对生命价值的理解,抒写对生命的感言,提升对生命的认识。教学准备:本课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生命:

  1、师:老师这里就有几个表现生命的画面,我们一起来分享。

  2、动画课件,创设情境:(师配音)嫩芽从土里钻出来,绿叶舒展。五彩缤纷的花儿欣然怒放。花丛中蜜蜂嗡嗡,辛勤采蜜。天真烂漫的孩子,高兴地唱歌跳舞,露出美丽的笑脸。

  3、看到这,你有什么想法?(生命真好!)

  3、师小结:生命真好!正因为有了这多姿多彩的生命,才有了我们这丰富多彩的世界。

  4、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9课,齐读课题。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板书:杏林子)你了解杏林子吗?(出示杏林子头像及简介)就是这样一位全身瘫痪的人,她是怎样感受生命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师提出要求。(出示课件,显示要求)作者围绕“生命”写了哪三个事例,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师引导生概括:飞蛾求生砖缝瓜苗静听心跳

  (三)自读自悟 合作探究

  1、师:这是三件及其细小、极为普通的事情,但作者却通过这三件小事向我们传递了她对生命的感悟。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出示课件,显示要求)自读自悟 合作探究认真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并用铅笔在空白处写出自己的体会。

  2、学生按要求学习,师巡视指导。

  3、研讨交流。飞蛾求生

  1、师:“飞蛾求生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动?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着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3、课件出示: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着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①师:你有什么感受?(强烈的求生欲望)(板书:求生强烈)

  ②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飞蛾那强烈的求生欲望的?(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找出关键词语——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出示课件:表示出重音词语,再指导朗读(指名读)。

  ③动作表演,比较体验:鼓动双翅和极力鼓动双翅有什么不同?师:为什么极力鼓动?学生一下子感悟到:“极力”这个词,生动地刻画了飞蛾求生的强烈渴望。把这种强烈的求生欲望读出来。(指名读)

  ④飞蛾外表那么渺小,那么柔弱,它何必苦苦挣扎呢?如果你是那只飞蛾,你会怎么想?杏林子看着手中的极力挣扎的飞蛾,她又会怎么想?让我们带着对生命的渴望再读读这个句子。(全班齐读)

  4、总结。

  你知道飞蛾寿命有多长吗?

  平均9天,只有9天,它却为了9天挣扎了一分钟,两分钟……甚至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与很多强大的生命相比,飞蛾是渺小的,但它最不愿放弃的就是------生命生命(生读课题)砖缝瓜苗飞蛾求生让我明白了生命是一种抗争,那砖缝中生长的瓜苗又能给我们关于生命什么的思考呢?让我们走进香瓜子。哪些语句让你感动?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1、(出示课件)“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①你体会到什么?(顽强。坚强)

  板书:生命顽强

  ②你怎么体会到的?(抓住重点词体会)

  ③(课件出示香瓜子与砖缝中的瓜苗)师:这就是生长在砖缝中的瓜苗,面对这棵小瓜苗,你有什么话想说?(生说)把你想说的读出来。

  2、(出示课件,教师讲解)看看这棵小芽要经过多少磨难才能长成大树,这朵小花要历经多少风雨才能绽放美丽,这只小鸡要冲破多少阻碍才能看见阳光,这匹小马驹要跌倒多少次才能驰骋奔跑,看到这些情景,他们让你感动了吗,你想说什么呢?

  3、总结;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顽强,带着勇敢,带着对生命的敬意来读--------生命生命。

生命生命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内容,感悟中心,揣摩词语。

  2.培养学生当众发表意见的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畅谈对人生的感悟。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内容。

  2.揣摩词语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内涵。

  2.畅谈对人生的理解。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这样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在别人看来,她是个很不幸的人,她不能像常人那样生活走动,她的很多时光是坐在轮椅上度过的,她的肉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却声称“活得十分富有”,为什么呢?因为她拥有一个丰繁博大的精神天地,而构成这个天地的,是她对自然、对生命的感悟。她并未因为身体的残疾而放弃生命,相反的,她有对生命更强烈的呼唤。她曾经在一篇文中写道“不论你处在怎样一个多变的世界,经历怎样的人生,生命中还是有一些极其可贵的珍宝,需要我们终身护守、珍惜,不容它轻易失去。”她就是杏林子。她的文章《生命,生命》就表现了她对生命的态度。

  二、初步感知课文: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课文朗读,学生初步感知全文。

  2.学生一起朗读课文。

  3.指读文下注释。

  三、读、赏析:

  1.导读:下面我们就对文章的一些精彩内容进行研读,对文章所表刻内涵加以深入地理解。

  2.自读、讨论:

  1)本文共写了几个事例?作者从中分别感悟出什么?

  2)作者对生命有着怎样的理解?

  3)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事例,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4)划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精彩、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理解。

  3.归纳总结:

  1)三个事例。

  事例一 飞蛾求生 那翅膀在我手中挣扎的生之欲望,令我震惊,使我忍不住放了它!

  事例二 瓜子抗争 那一股足以惊天憾地的生命力,却令我有种肃然起敬的感动。

  事例三 聆听心跳 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随文评点“对自己负责”的含义。)

  2)三点。

  思考一: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思考二: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思考三: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

  3)略。

  4)略(可讨论自己所熟知的'名人名言)。

  四、总结全文:

  一节课结束了,但我们的生命依然漫长,此时此刻,我想起了冰心老人的一句话,她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总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冰心老人的话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和真谛,愿每一位同学都珍爱生命,珍惜时间,让人生更有意义。

  五、拓展训练:

  1.写一则读后感,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2.自找有关研读生命的文章,更深层次上理解生命的意义。并写出体会文章。

【生命生命教案】相关文章:

《生命》教案12-22

生命生命教案汇编6篇06-17

生命生命教案汇编七篇01-13

生命教育教案06-27

生命教育的教案07-18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10-21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01-01

《生命生命》 教学反思08-26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01-31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