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5-06-25 09:12:41 教案

大班教案范文五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教案范文五篇

大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汉字笔画“撇”和“捺”,知道“撇”和“捺”的笔顺和规则。

  2、学会正确的写字姿势,对汉字书写产生兴趣。

  3、培养幼儿做事认真、不马虎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1、老爷爷画像。

  2、没画胡子的小猫图片,小兔子图片。

  3、有虚线型汉字的练习卡。

  4、彩笔、铅笔。

  教学过程:

  1、老师出示老爷爷画像,引出活动。

  2、老师示范撇和捺的正确书写方法。幼儿交流讨论:论撇和捺的书写顺序。

  撇:从上往左下方斜出;捺:从上往右下方斜出,先写撇,后写捺等。

  3、幼儿练习写撇和捺,老师对姿势和书写拿笔不正确的幼儿,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

  4、幼儿大胆尝试书写。

  把自己想到的`带有撇和捺的汉字书写下来。

  5、小结:老师及时对书写认真、姿势正确的幼儿给予肯定和表扬。

  6、教学延伸:寻找带“撇”和“捺”的汉字。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学习汉字“右”

  学习汉字“工”

  记住汉字“出”

  学习汉字“巨”

  学习汉字“朋”

  快速记住汉字“力”

  记住汉字“又”

  学习汉字“刀”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谈话等方式了解有关电池的一些小知识,认识电池的特征,了解正确安装电池的基本常识。

  2、发展动手、发现能力,并记录自己的探究过程人们生活带来的益处和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不同型号的电池若干。

  2、钟表、手电、电动玩具、录音机、手机等。

  3、记录单、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讨论认识电池

  1、利用玩具吸引幼儿,并且拨动开关,提出问题:玩具为什么不动?

  2、证实幼儿的猜测,引出活动的主题——电池。

  3、幼儿观察电池。

  师:电池是怎样的呢?旁边桌上有很多电池,请小朋友去玩一玩,看看电池上有什么小秘密?(自由观察、操作)

  4、电池上有什么标记符号?知道电池上有“+”正极、“—”负极。

  电池的两端一样吗?知道鼓出来的一端是正极,平的一端是负极。

  电池都是一样大小的吗?知道电池的大小不同,型号也不同。常用电池有1号、2号、5号、7号电池等。

  5、教师小结电池的`特征:知道电池上有“+”正极、“—”负极。知道鼓出来的一端是正极,平的一端是负极。电池的大小不同,型号也不同。常用电池有1号、2号、5号、7号电池等。

  二、操作实践,掌握电池的安装方法。

  1、你们知道电池有什么用吗?(幼儿自由说)

  2、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去操作。

  介绍记录单,鼓励幼儿把操作结果记录下来。(试过了你就在操作纸上记录,如果成功地让钟表走起来了或让手电筒亮起来、玩具动起来了,就在操作纸上的相对应的物体下打√,如果失败了就打X(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幼儿活动情况)

  3、引导、归纳安装电池的方法。

  (1)请小朋友讲述操作过程及结果:你是怎样安装电池的?成功了没有?找一找看安装电池有没有小窍门,好办法。

  (2)小钟表、手电筒、电动玩具等在安装电池的地方有什么标记?有没有和电池一样的标记?引导幼儿归纳安装电池槽中的弹簧和电池安装时的关系。知道把电池平的一端(负极)放在弹簧上,鼓的一端(正极)放在没有弹簧的一端。

  引导幼儿归纳双向电池排列方法。知道虽然是两排,但仍然是电池平的一端(负极)放在弹簧上,鼓的一端(正极)放在没有弹簧的一端。

  归纳单向两节电池的安装方向。知道电池是正级负级、正级负级相连。引导幼儿发现说出:电池上正负极的标记,和电池槽中正负极标记的关系和作用。知道这些标记是告诉人们安装电池的方法。

  4、幼儿再次操作

  三、看课件,了解电池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益处和危害,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1、电池的用处大不大?你还知道什么东西也要用到电池的?

  2、看课件,教育幼儿不要乱扔废电池,用过的电池要进行回收再利用,尽量减少污染。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围绕汽车主题,大胆地讲述汽车的外形特征及用途。

  2、能积极参与想象,构思出奇特造型、特殊功能和用途的汽车,并愿意向别人介绍。

  3、学会耐心倾听别人谈话,积极参与谈话活动,体验谈话活动的快乐。

  4、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5、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关于汽车的图片资料,以及汽车玩具和汽车模型,布置"汽车博览会"。

  2、幼儿对各种汽车有一定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参观"汽车博览会",引起幼儿对汽车的兴趣。

  教师将幼儿带至"汽车博览会"一角,幼儿玩、看各种汽车,幼儿通过摸、看加深对汽车结构的了解。

  二、引导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

  让幼儿自由结伴或分成小组交谈,引导幼儿谈论:你认识哪些汽车?你喜欢哪种汽车?为什么?教师轮流参与幼儿谈话,提醒幼儿注意听同伴说,并按一定顺序谈话。

  三、教师带领幼儿谈论汽车的外形、性能等特征。

  四、激发幼儿的想象和创造性,谈论奇特的汽车。

  1、假如你是一名设计师,你想设计一辆什么样的汽车呢?或者你想设计一辆怎样奇特的汽车呢?这种汽车有什么用途?哪些地方很奇特?

  2、教师采用平等的方式参与谈话,例如教师说:我想设计一辆水陆空三用车,它的'车身的颜色会变化。当他在陆地行使的时候,它是红色的汽车……

  3、教师通过自己的谈话启发幼儿的思路。

  4、幼儿谈话时,教师可针对幼儿谈话中出现的问题作适当的修补和调整,鼓励幼儿大胆创新。

  活动反思:

  《神奇汽车》是一篇科幻童话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讲一名叫乐乐的小朋友在生日的时候收到了爷爷做的一辆神奇的小轿车,这辆黑色的小轿车的神奇之处它不仅仅是个模型,它可以变成一辆真正的小汽车开在马路上,在遇到突发情况之下念出不一样的口令,黑色的小汽车便会变成船和飞机。乐乐可喜欢这辆神奇的小汽车了,他晚上做梦小汽车又变成了宇宙飞船!活动的目标是理解故事内容,知道交通工具的不同类型和功能;能够大胆想象,并用完整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根据目标的设定,活动中我的重点放在了各种交通工具的功能上,通过图片的出示和故事的讲述,幼儿不断地想象神奇汽车可能会变成什么交通工具。

  《纲要》中指出“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应如何创造一个轻松自然的环境,让孩子们学会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呢?因此我除了运用图片让幼儿想象讲述外,还设计了情境游戏环节,我带着幼儿一起开着神奇汽车出去游玩,在游玩的过程中遇到可出情况,请幼儿再次大胆想象并讲述,这样达成了目标。

  我想在活动结束后,还可以进行活动的延伸,让幼儿去画汽车、谈一谈可能会存在的神奇汽车,让幼儿再次想象和巩固知识。

大班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二期课改中提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及热点。在前期的“小小面塑会”的交流活动中,幼儿对面塑能不能吃的问题产生激烈的讨论。有的小朋友说面塑不能吃,有的小朋友说:妈妈说面塑能吃的。最后他们达到一致的想法,如果加了颜料的面塑不能吃,而没有加颜料是可以吃的。

  从活动中分析出他们对面塑的性质还没了解,为了鼓励幼儿进一步探索,扩展孩子们的认识经验,设计本次活动。活动前组织幼儿到自己生活的周边环境去寻找生活中的面塑,本次活动围绕寻找结果开展的一次交流活动。在关注孩子成长特点和新课程的理念下,努力让孩子在整合的活动中学习,在这个活动中就蕴涵着整合的因素。首先在孩子的'兴趣中整合多种教学的内容。活动中孩子不仅对面塑有一定的了解,还要结合面塑不同性质,把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整合,在活动中得到体现。同时在操作手段上进行整合,让孩子运用多途径的表现手段进行表现。操作材料的探索性,使活动内容丰富、生动、有趣。最后,让孩子把自己做的面塑作为点心让所有小朋友分享。

  活动目标

  1、在说说、看看的活动中,知道面塑的含义及两种不同性质。(重点)

  2、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面塑经验,尝试制作食用的面塑。(难点)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填写过“寻找到的面塑调查表”

  2、活动前幼儿和爸爸、妈妈到周边的环境中寻找生活中的面塑。

  3、幼儿收集有关面塑成分与性质的资料。

  活动过程

  一、交流讨论对面塑的认识。

  1、小组幼儿讨论对面塑的认识。

  引:“请能干的小小发明家来说一说,在这几天里你找到了什么样的面塑?”

  2、请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幼儿来说“什么是面塑?

  3、思考:为什么有的面塑能吃,有的不能吃?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二、验证想法。

  1、观看录像,引导幼儿从录像中找出答案。

  2、提升幼儿经验,启发幼儿思考:

  (1)看了马老师的录像,小朋友知道什么是面塑了吗?

  (2)为什么有的面塑能吃,有的不能吃?能吃的面塑里放了什么?不能吃的面塑放了什么?

  :面塑里的成分不一样,有一种面塑不能吃因为里面放了颜料,还有防腐剂,这些成分都是有毒的物质。

  能吃的面塑里放的都是面粉,虽然有的也有颜色,但是这是一种食用色素。

  三、实践巩固。

  过渡:今天我们又知道了好多面塑的知识,真开心!老师还为小朋友准备了材料,等会请小朋友也来做能吃的面塑。

  1、活动前请幼儿选择操作材料。巩固他们对面塑成分的认识。

  2、幼儿分组操作,师观察指导

  (1)引导幼儿探索食用色素的加法

  (2)鼓励幼儿根据所获得的经验,塑造成各种能吃的面塑造型。

  活动延伸:把做好的面塑作为点心,在集体中分享。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愿意和同伴分享自己对春天的印象和感受。

  2、能结合春天的景物特点用拟人化的语句尝试说话。

  3、感知诗歌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活动重点:和同伴分享自己对春天的印象和感受

  活动难点:能结合春天的景物特点用拟人化的语句尝试说话,并能简单画出熟悉的景物。

  活动准备:春天景物图片,白纸、彩色笔、主题墙纸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发现的?

  2、导入:我也发现春天来了,想和春天做朋友,请小朋友听一下我是怎样找到春天朋友的。

  我想和春天做朋友,笑着问:春天在哪儿呢?

  迎春花仰着黄黄的小脸,高兴地说:春天在我这儿。

  柳树摆动着长长的身体,愉快地小声说:春天在我这儿。

  小蝌蚪摇摇尾巴点点头,兴奋地一起大声说:春天在我们这儿。

  二、理解诗歌

  1、谁告诉了我春天在哪儿?

  2、理解拟人词汇:“仰着”、“摆动”、“摇摇尾巴点点头”是表现什么的词语?“高兴、愉快、兴奋”都可以从哪里看出来?(它们是描写表情的词语。)

  3、师幼一起带着感情说诗歌。

  4、理解拟人手法:你们听见过动物、植物们像人一样说过话吗?(我很喜欢春天朋友,所以把它们描述的像人一样会思考和说话,这样的表现手法叫拟人手法)

  5、分角色请幼儿起立再次带着感情说诗歌内容:请你们把自己想象成迎春花、柳树、小蝌蚪,边做动作边说诗歌。

  三、迁移拟人表达的经验,拓展练习说话

  1、你们还发现哪些春天的事物想和他们做朋友?他们长什么样子?四人一组说一说、画一画,然后小组跟大家分享。陈老师也一起陪着大家画一画。当春天的音乐响起的时候,大家停下笔开始分享。

  2、幼儿小组边说边画,教师安静陪着画。观察幼儿的创作情况之后,播放音乐,组织幼儿停笔坐好。

  3、教师拿起自己的画,按照拟人的`语气创编诗歌后,请幼儿把自己小组画的春天的事物当成人一样的描述,有动作、有表情,能告诉你春天在它那儿。(幼儿四人一起上前面对大家,一人陈述,个别补充。小组轮流。)

  四、结束:春天景色优美,植物和动物们尽情的生长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春天爱我们,我们爱春天。有空的时候邀请爸爸妈妈和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走进春天,和春天说说话,但是要记得: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大自然才会美好的陪伴我们。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安全教案大班《安全》教案10-23

大班教案08-08

大班教案(经典)11-26

大班教案[经典]12-07

大班教案(经典)12-20

大班教案[精选]03-05

(精选)大班教案12-07

大班教案11-05

(经典)大班教案04-23

(精选)大班教案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