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燕子教案合集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燕子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燕子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习2,3自然段,运用“单元提示”中的方法读懂长句。
2.指导感情朗读这两段。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朗读词语
俊俏吹拂舒展
聚拢伶俐偶尔
光彩夺目百花争艳波光粼粼
2、齐读第一段,说说这段讲了什么。
3、回顾学法。
4、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这一段,想想这一段主要讲什么?数一数有几个长句子?(3句)
(2)挑选你喜爱的一句,多读几遍,并按“单元提示”上的方法自己学。
(3)反馈自学情况,相机点拨。
①指名读自己喜爱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②说说自己是怎么学的。
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
“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这些词有什么作用?(说明数量多、颜色美、新芽的可爱。)
(4)指导学生带着喜爱、赞美的情感去读句子。
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①按“学法”学习句子。
草、叶、花形成了春天。
“春”、“绿”、“各种鲜艳”(颜色)“光彩夺目”(整体的特点)
“赶集似的聚拢来”(多)
②指导感情朗读,并按上述方法同桌一起学。
伶俐可爱的小燕了从南方赶来了,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5)感情朗读第2然段。
5、学习第3自然段。
(1)小组交流自学。
(2)汇报自学情况。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带着它剪刀似的`尾巴,斜着身子在天空里掠过,卿的一声,已经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下。
①燕子飞到高柳下。
②其余的一些词写出了燕子飞行的环境及动作轻快敏捷。(与课后题2联系回答。)还有几只横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一下水面,那小圆晕就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③燕子的剪尾或翼尖沾一下水,小圆晕荡漾开去。
④掠过(飞行时的美姿),“波光粼粼”、“一圈一圈”(湖面美),“偶尔”(动作的轻巧)。
(3)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4)用自己的话说说燕子飞行是轻快敏捷的动作。
指名范说——自由准备——指名说
6、朗读2、3自然段。
(1)课文2、3自然段讲了什么?我们是怎么来学习的?(小结主要内容及学法)
(2)用赞美、快乐的语气来读这两段。
7.课堂作业:
(1)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2)缩句练习。
燕子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通过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百花争艳;体会比喻、拟人在课文中的作用。
三、让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
四、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课前准备]:一张剪纸。一张燕子的剪影。一张挂图。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范读课文。自学课文。讲读课文一、二两节。
第二课时:复习生字。讲读课文三、四节。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小朋友,春天来了,有一种美丽小鸟从南方飞来了。你们知道那是什么鸟儿?(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并提示学生写“燕”。)
你们看见过燕子吗?燕子是一种非常可爱的鸟,它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可美啦!《燕子》这篇课文,就把这种美的情景写出来了。
怎么美呢?听老师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
三、读后学生主动谈感受。
四、自学课文。
老师看得出,小朋友很喜欢读这篇课文,现在就请你们自读课文,看你们能读懂多少。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先看看插图,看了插图还不懂就做上记号。(复习自学符号之一,表示疑问的:“_____?”
五、指导看图。
小燕子在空中飞着,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我们不大容易看清楚,现在就请小朋友先看一看燕子的模样。(出示燕子的剪纸,学生观察。深蓝的底色,黑色的燕子,犹如燕子在蓝天飞翔。如右图)教师提示:注意一下,你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
观察后口述。
(结合学生回答,教学“剪尾”“双翼”“两翼”“翼尖”,并根据学生回答,点明观察顺序。)
六、讲读课文。
第一节.
1.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上是怎么来写燕子的模样的。请一个小朋友读一读。
2.指名朗读第一节。
3.课文上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也就是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羽毛翅膀尾巴)
4.教师指点:也就是从全身写到局部。
5.那么小燕子的全身以及各个部分长得怎么样呢?我们大家一起轻轻地读课文。
6.你们觉得燕子长得怎么样?从哪些词语里可以看出为,把有关词语画下来。(复习自学符号之二,表示重点词句的ooooooo)
7.“俊俏”是什么意思?“俊俏”即“样子好看”。
8.指导朗读:同学们已经看出来了,从“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写出了小燕子外形的美,所以语调柔和一些,声音轻些。(示范)
学生各自练习,然后再指名读。
9.现在我们来体会体会,这一小节最后一句话在小节中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凑”成了?
教师指点: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又是美的,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的形象。这一句在小节中起了一个概括的作用,朗读时,音调可提高些,不过那“小燕子”的“小”要轻些,突出“小”,以突出它的可爱。
10.另外,这一节三个量词用得很准,哪三个?(“一身”“一对”“一个”)
11.现在我们轻声齐读这一小节,注意这些量词的用法。
第二节
1.这么活泼可爱的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看图。(出示放大插图)
2.指导看图。
提示观察顺序:观察图画,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由近远;由上下)
3.现在请同学们当小燕子,这时候,你们从南方飞来了。啊,春天是这样的.美,你们得仔细地欣赏一下。(让学生担任角色,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这样,学生的观察伴随着情感,同时对教材产生亲切感。)
4.谁能把你们观察的美景说出来。(教师提供导语:“春天来了,我们从南方飞来了,_________。”进行语言训练。)
5.学生口述。
6.现在我们再来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你们看课文,再对照图,看课文上写春天的美景,写了哪些景物。把主要的词语画下来。
7.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雨风柳草叶花
8.请小朋友再读课文,这些景物,我们用最简单的说法,怎么把它们联成句子。
(学生回答后出示小黑板:三月,下过雨。风吹拂着柳、草、叶、花,都聚拢来,形成了春天。)
我请一位同学念念是,并说说感觉。
9.你们觉得这样写很干巴,没有美感,那么课文上怎么写的呢,请同学们自学,读一读,再比一比。课文上写的和黑板上的这一段意思相同,但又有怎样的不同呢?
△“三月”,“阳春三月”,“阳春”即明亮的充满阳光的春天。这是春天最好的一段时间。
△“下过雨”下过什么样的雨呢?(“细雨”“蒙蒙的细雨”)加上一个“细”,一个”蒙蒙的”我们就觉得怎么样呢?
(这就写出了春雨的特点,学生可能联系到学过的古诗和散文来回答:如烟如雾;春雨润物细无声;沾衣欲湿杏花雨;像牛毛、像细针)
△“风吹拂着柳”,(通过逐步递加附加成分,引导学生了解这一长句的含义。)
①怎样的风,怎样的柳,在前面加上一个字。“微风吹拂着柔柳”加上一个字,就觉得柳枝儿在微风中飘动起来了。课文上它写出柔柳的色彩、姿态、数量,非常生动形象,谁能说说。
②微风吹拂着什么样儿的柔柳?(“微风吹拂着才舒展开眉眼的柔柳”,什么颜色的眉眼?“黄绿”的色彩,使我们感到柔柳是那样青嫩。)这里运用了什么的法,这样写给我们什么感觉?(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柔柳也有眉有眼,这样一定就把柔柳写活了,而且好像是才睡醒了一般,舒展开眉眼。)
③不是一条、两条,而是千万条,真是美极了。(板画:春风杨柳)
④朗读全句,指导节奏:“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
⑤这一句描写的情景和学过的哪首古诗意境是很相似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阳春三月,细雨蒙蒙,微风轻轻,柳枝飘荡。课文接着写了草、叶、花,你能在这些景物的前面加上适当的词语吗?可以是表示色彩的,也可以是表示姿态的,也可以是既表示色彩又表示姿态的,甚至数量的,各种鲜艳的花,你也可以具体说说什么花怎么样:
( )草______________
( )叶______________
( )花_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
△现在你们想,我可以用一个什么词儿来形容这春天的花儿草儿色彩?(“光彩夺目”,明亮的色彩非常耀眼。)
△这么多美丽的花儿一起开了,好像在比谁最美,我们又可以用一个什么词儿来形容?("百花争艳""艳":色彩鲜明而好看;“争”:比。)
△小草儿,绿叶儿,各种美的花儿,都一起赶到春天里来了,课文上用了一个什么比喻?(_____ ______ ______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释:“赶集”,本来是指农民们带着各种农副产品,从四面八方集中到一个小镇上来卖,这叫“赶集”。这里的“集”主是指“集市”。是“赶集”,注意这个“赶”字,有一种唯恐落后的意思。
你们看这一句运用了几种修辞手法?说“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我们觉得怎样?教师小结:这样一比喻、一拟人,好像我们也看到了花儿、草儿,一下子都赶到春天里来了。这就写了春天树木的茂盛,花草的繁多,充满了生气,一下子赶到春天里来了。
△指导朗读这几个句子。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这些词语和修辞手法在句子中的作用,读时要突出些。不过突出并不是等于用重音,要根据描写的事物状态的不同,决定轻读还是重读。如“蒙蒙的”“细雨”“微风”“柔柳”是轻柔的状态,应该怎么读呢?而“像赶集似的”“百花争艳”,又应该怎么读呢?(结合示范)
△学生练习
10.你们这些小燕子看到这样的美景,心里想说什么?(“赶”)
△“赶来做什么”?赶来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注意是“盛会”,盛大的集会:什么的盛会?百花争艳的盛会。“百花争艳的盛会”这一组词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启发学生回忆在春天里观察的景象,进行想象,然后加以表达。教师提供导语:我仿佛看到___________。)
△这百花争艳的盛会,小燕子也赶来参加了,为什么说“为春天增添了生趣”呢?
释:生趣,很有生气,很有情趣。
指点:注意这儿是“增添生趣”。因为春天本身已经很有生趣了,所以说是“增添生趣”。
11.指导朗读。这一段描写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的图画,我们怎么来朗读呢?欣赏读,把好词佳句画下来(复习自学符号之三,表示好词佳句的:~~~~~~~~~~)
12.现在我们大家再看看图,再体会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请一个小朋友朗读。
13.指导背诵。
△理清层次,一共四句,第一句,写季节、细雨;第二句,写微风吹拂着柔柳;第三句,写了草、叶、花;第四句,写燕子。
练习背诵。
七、练习。
扮演角色口述。(通过表演,在情境中对话,以巩固新课。)
同座二人,一人扮燕子妈妈;一人扮小燕子。
要求从春天来到说起,说到小燕子在春天里所看到美景。注意学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最后说到春天这么美,我们也赶着去参加这盛会。
燕子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不分昼夜”、“疲倦”、“崇敬”、“沉重”等词意。
②住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艰难。
③句式:初步掌握三句话合成一句话练习。
④能正确找出一句话中的三对反义词。
⑤知道文中第三节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抓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理解课文,感受课文及说话、朗读能力。
③培养学生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文章、说话的能力。
④培养学生准确用词,说话得体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爱护小燕子等幼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文中描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的句子。
三、教学准备:
投影片(练习)、小黑板、录像机、彩电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燕子过海》,上课前老师先带大家看看海。
(录像,感受大海)
2.引读
海有多大?(天连水,水连天,望也望不到边(通过录像感受)
过渡设疑:
同学们,我们来试相一下,燕子要过这茫茫大海会遇到什么困难?
(……)
导:可见燕子过海十分不容易,所以作者在最后说——
(二)教学第四节
1.齐读
2.(小黑板出示)本段,标点教学
3.“目的地”指哪里?
句式:“因为……所以……”说说为什么别伤害它们?(自由说→抽说→
同桌互说)
4.有感情地读文
过渡:文中哪几节具体写出了小燕子的辛苦和艰难呢?
(三)教学二、三自然段
指句读2—3节。
A.第二节
1.燕子过海,“海”指哪里?从哪一节知道的?
2.小组读第2节,用“”划出燕子过海的句子。
3.投影出示:
它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北方去,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①从哪些词中看出过海非常辛苦、艰难?
(南方→北方不分昼夜)
α.“昼”理解“不分昼夜”
ь.为什么要不分昼夜飞?(体会过海艰辛)
②找出句中3对反义词(完成作业)
()——()()——( )
( )——( )
③对比读 体会该句应读慢还是快。
过渡:燕子没日没夜地飞呀飞,这群勇士最后怎样了呢?
B.第三节
1.默读第三节
思考:①标出文中有几句话,每句分别写了什么?
②这节按什么顺序写的?(找标记)
2.回答上述思考题
3.选词填空(投影出示)
①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
非常
②燕子像雨点一样飞到我们的船上。
落
③燕子伏在甲板上休息
落(动作:伏)
а.选词说说理由(更能说明疲倦)
ь.②句中,把( )比作( )。(多快)
с.齐读①、②、③句
这3个句子讲谁?(燕子)
谁能把3句话合成一句话,意思不变,怎样连?
d.讨论→指名说(注意标点的变化)
е.完成作业
f.对比读
男生读3句,女生读合并后的.句子,体会异同。
4.休息后,燕子又怎样了呢?
①句式:“有的……有的……”(展翅停止呼吸)
②在文中用“···”找出描写水手心情的词。
(水手为什么心里会感致电崇敬,又为何沉重?)
③从哪里还可看出水手对燕子的爱。
(四)整体感知
1.随录音读文
2.学了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想法?假如你是水手,对远飞的燕子有什么话
要说?
3.小结。
对,正因为这些燕子是那么勇敢、坚强,它们横穿大海是那样辛苦、艰难;
燕子又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所以面对燕子——请不要伤害它们吧!
五、板书设计:
17小燕子过海
北请
辛苦艰难不
要
展翅起飞伤
不分昼夜(崇敬)害
太疲倦它
南(落、伏)停止呼吸(沉重)们吧
六、教后感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语言的理解,要在指导学生理解词句上下功夫。离开具体语言环境,而空讲思想内容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只有引导学生通过解词析句、读读议议,既理解了语言文字的深刻含义,又受到了文章感情的陶治,同时也提高了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这种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方法,既优化了过程,又提高效率。
燕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和理解故事。
2、知道做事不要急于求成,要实现大的目标,要先从小事做起。
教学重点、难点
1、小燕子为什么险些从空中摔下来?
2、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 燕妈妈和小燕子的头饰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
2、讨论: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后来怎么样了?
3、 教师再次讲述故事。
4、讨论:燕妈妈对小燕子说了什么?小燕子心里是怎样想的?第二天,燕妈妈带小燕子干什么?小燕子终于明白了什么?
二、讨论:小燕子为什么险些从空中摔下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三、 你觉得小燕子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四、 总结。
五、 绘画:小燕子看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一、整节课幼儿很开心。
二、 教师与幼儿互动很成功。
三、 幼儿能自述故事。
燕子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语文课标实验教材(S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文章写的是小燕子在**的指导下,通过三次仔细观察,发现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之处。整篇课文充满童趣,语言浅显易懂,是一篇深受儿童喜爱的课文。
设计理念
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景,贴近儿童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在诵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燕、躺、茄、挂、能、错、仔、细、皮、刺”10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演一演。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小燕子三次观察冬瓜和茄子所发现的不同之处及心理的变化。
教具运用
多媒体课件、字卡、头饰、冬瓜和茄子实物。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出现两条谜语:
A、紫色树,开紫花,紫色果里有芝麻。(猜一蔬菜名)
B、身穿绿衣裳,身胖地里躺,生的籽儿多,个个白脸膛。(猜一蔬菜名)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两条谜语,看谁猜得又对又快。
2.引出课题,板书后齐读课题。
二、认识生字,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圈出生字宝宝与同桌同学互相认读。
3.出示生字宝宝卡片(带拼音),指名读、带读、齐读。
4.生字宝宝会认了吗?去掉拼音,个别读,开火车读。
5.这些生字宝宝真调皮,一眨眼它们又藏到课文里去了,你们还认识吗?
6.点读课文,要求读课文时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
7.想想:小燕子到菜园里去了几次?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第一次小燕子发现了什么?自读课文找出小燕子和**的对话,划上自己喜欢的记号,再和同桌同学分角色读一读。
2.谁来读?
点评,看谁读出小燕子和妈妈不同的语气来。
3.冬瓜大,茄子小,大家用动作表演一下吧。
4.师生分角色读,边读边做动作。
5.师总结:小燕子真聪明,第一次就发现了冬瓜和茄子大小不一样。
(板书:冬瓜是大的,茄子是小的)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燕子第二次又发现了什么?它和妈妈又说了些什么呢?
自己自由读一读课文。
2.谁来读?把小燕子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点读、互评,男、女生分角色读。
3.师总结:第二次去小燕子又有新的收获,它又发现了冬瓜和茄子颜色不相同。(板书:冬瓜是青的,茄子是紫的)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出示课件(课件显示小燕子飞到菜园里认真观察的.情景。)
师:这一次小燕子听了**的话,它又飞到菜园里,睁大眼睛,仔细地看呀!认真地找呀!终于它又有了新的发现,它高兴地——叫了起来!
师:高兴地叫起来,谁来读一读小燕子的话?
点读、点评、再点读、点评,配乐全班齐读这一自然段。
2.师总结:呀!小燕子第三次来到菜园里,它又有新的发现。(板书:冬瓜皮上有细毛,茄子柄上有小刺)
看看小燕子妈妈,她满意地笑了。
3.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议一议,燕子妈妈为什么会满意地笑了?
4.全班交流讨论。
四、配乐分角色读课文
五、分角色演一演
六、拓展延伸
1.出示课件(燕子妈妈和菜园图片)
师:前几天燕子妈妈邀请我到它的菜园里去做客呢!看,我还拍了几张照片,临走时燕子妈妈还让我给小朋友们带回些礼物,大家看!(老师拿出冬瓜和茄子实物,分到各个小组。)
2.学生分组活动。通过看,动手摸,切开观察,说说发现冬瓜和茄子还有什么不同之处?
3.全班交流。根据下面句式,练习说话。
我发现冬瓜,茄子。
附板书:
17
燕子妈妈笑了
冬瓜是大的
茄子是小的
冬瓜是青的
茄子是紫的
冬瓜皮上有细毛
茄子柄上有小刺
燕子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课文插图的挂图或投影片。
3搜集有关燕子春来秋去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喜欢小燕子吗?能背一背描写燕子的古诗吗?
2板书课题,根据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专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为燕子开专列?……
二、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分组讨论。
三、全班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朗读。
2指名认读生字,注意“殊”不要读成chū;“骤”不要读成zòu;“濒”不要读成pín。
3交流。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通过交流,学生要对课文内容做到全面把握。可从两方面想:一是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吁人们、燕子专列);二是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3)交流自己的体会。重点体会人对燕子的关爱。
(4)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把人们对燕子的关爱写具体的。
①政府的呼吁;
②概括地写居民们是怎么做的;
③具体写一位小姑娘是怎么做的。
四、指导朗读
1人们帮助燕子也好,救助燕子也好,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我们要怎样读才能体会这种爱呢?
2重点指导读好第3、4自然段。
(1)第3段,应读出居民纷纷走出家门,不顾天气恶劣、路途艰难去寻找燕子的`意思。
(2)第4段,要读出小姑娘贝蒂和父母一起,不怕危险,不怕寒冷寻找燕子的经过。突出险(“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救助燕子多(“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丝毫不想自己(“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3看图,引导想象,对课文作思维上的补充,丰富课文内容。小贝蒂在哪儿发现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什么?
(1)自己练习讲一讲。
(2)指名说一说。
4总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人们用爱、用情,编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人与动物之间这美好的感情!
五、抄写生字
燕子教案 篇7
设计理念
教学的本质是“复杂的会话”,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与文本、老师、同学及环境的对话过程。本设计试图变传统语文教学片面强调教师、课文的单因素为强调教师、学生、课本、环境四因素的整合,使语文教学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使课文的教育性、审美性在学生完全自觉的情形下产生。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0个生字的音、形,并能正确朗读课文。
2感悟燕子过海的辛苦和艰难,对燕子产生喜爱、敬佩之情。
课前准备
1用powerpoint制成的.有关燕子的各种图片、文学作品、生活习性介绍等内容的多媒体课件一。
2用Authorware制成的有关大海及表现燕子过海辛苦、艰难的多媒体课件二。
教学过程
课前
播放课件一。
评点课前休息时间内播放课件一,让学生在轻松、随意的浏览过程中,捕捉有关燕子的背景知识,酝酿对燕子的喜爱之情,为下面的学习做认识、态度、情感上的铺垫。
一、谈话揭题(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词语。
2把你认为最难记住的一个词语在本子上写二遍。
3练习。(选自学生预习作业)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练习,并由出题者批改。
4读课文。(学生自由选择段落朗读)
评点有效的预习过程应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因此预习应具有开放性,学生预习时设计的字词练习,既是对学生自主预习能力的充分肯定,更是体现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互动的过程。
三、整体感知课文
听课文录音,交流:你觉得燕子过海____________。(辛苦、艰难)(板书)
四、学习第一、二段
(一)理解燕子过海的艰辛。
1燕子过海为什么那样辛苦、艰难呢读课文的第一、二段,找原因。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学生自由发言,集体交流。
板块一:诵读“海有多大,天边水,水边天,望也望不到边。”
(1)体会并读出海的大。
(2)领悟通过对大海的描写,
反映燕子过海的艰辛。
板块二:诵读“他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1)领悟并读出句中蕴涵着的燕子过海时气候之复杂、路程之遥远、时间之漫长的艰辛。
(2)借助个人经验及课件二,想像燕子过海可能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带着想像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困难继续诵读句子。
评点诵读是达成“对话”的一种途径。因此,这里安排了板块式而非线性教学,同时十分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课文上有的,引导学生读深读透,读出自己的理解;课文上没有的,鼓励学生调动原有经验大胆想像,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感知“燕子过海是那样辛苦、艰难”。
(二)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
1你愿意自己也成为一只坚强、勇敢的小燕子,在海上不停地飞呀飞吗
师:秋天来了,天气凉了,小燕子依依不舍地向我们告别,勇敢地起飞了。(学生表演)(演示课件二)2表演中,师生对话,老师追问燕子飞越海上时的感受,并及时鼓励。
如:“啊,海上所有的小燕子,请你们来告诉老师:海上没有休息的地方,你们害怕吗”
3表演后,交流体会:现在你们对小燕子除了喜爱,还多了些什么呢
4让我们怀着敬佩之情,一起来读课文第一、二段。
评点在特定情境中表演,在表演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本环节通过教师动情的语言,学生真实的表演,感人的音乐、画面等情境的创设,把课本上的平面、一维的语言变成一种“立体的交响”,从而使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其中隐含的生命价值。
燕子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偶尔、活泼造句。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4、通过朗读、观察和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观察和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
教学准备:燕子图、小黑板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语,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同学们,春天来了,有一种美丽小鸟从南方飞来了。你们知道那是什么鸟儿?(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并提示学生写燕的一短横不能丢。)
你们看见过燕子吗?燕子是一种非常可爱的鸟,它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可美啦!《燕子》这篇课文,就把这种美的情景写出来了。怎么美呢?听老师读课文。
二、 范读课文。
三、 读后学生主动谈感受。
四、 自学课文。
老师看得出,同学们很喜欢读这篇课文,现在就请你们自读课文,看你们能读懂多少。
出示自学要求: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课文中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先看看插图,看了插图还不懂就做上记号。(复习自学符号之一,表示疑问的:_____?)
五、检查自学:
1、 分段指名读课文,看谁读得又准确又流利。相机用小黑板出示易读错的字词。采用自由读--指名纠正读--齐读 的方式。如圆晕 、翼尖、横掠、似的等。
2、读了课文,你觉得哪些自然段留给你深刻的印象?
学生交流:燕子的外形、飞行、休息。并板书:外形、飞行、休息
3、课文主要讲了燕子的哪些方面?
六、 讲读课文。
第一节.
1、小燕子在空中飞着,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我们不大容易看清楚,现在就请小朋友先看一看燕子的模样。(出示燕子的剪纸,学生观察。深蓝的底色,黑色的燕子,犹如燕子在蓝天飞翔)教师提示:注意一下,你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观察后学生口述。
2、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上是怎么来写燕子的.模样的。请一个学生读一读。
3、指名朗读第一节。
4、课文上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也就是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羽毛 翅膀 尾巴)
5、教师指点:也就是从全身写到局部。
6、那么小燕子的全身以及各个部分长得怎么样呢?我们大家一起轻轻地读课文。
7、你们觉得燕子长得怎么样?从哪些词语里可以看出为,把有关词语画下来。(复习自学符号之二,表示重点词句的ooooooo)
8、 俊俏是什么意思?俊俏即样子好看。
9、指导朗读:同学们已经看出来了,从乌黑光亮俊俏剪刀似的写出了小燕子外形的美,所以语调柔和一些,声音轻些。(示范)
学生各自练习,然后再指名读。
10、现在我们来体会体会,这一小节最后一句话在小节中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教师指点: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又是美的,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的形象。这一句在小节中起了一个概括的作用,朗读时,音调可提高些,不过那小燕子的小要轻些,突出小,以突出它的可爱。
11、另外,这一节两个量词用得很准,哪两个?(一身一对)
12、 现在我们轻声齐读这一小节,注意这些量词的用法。
13、指导背诵
(1)、思路:课文是怎样写燕子的外形的?(指板书:羽毛--翅膀--尾巴、指图)
(2)、请学生自己试着把这一段背给同桌听。(提示:可看板书或看图)
(3)、看板书,分一二排、三四排背。
(4)、齐背。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观察一种小动物的外形
燕子教案 篇9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要词语的意思。
3、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会归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初学课文,了解大意;体会燕子的可爱,春天的美丽。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燕子的资料;预习生字新词;读熟课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儿歌导入、揭题。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儿歌,课件出示《春天多美好》: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谁愿意来读读看。
2、请学生朗读。
3、同学们,美丽的春天来了,可爱的小燕子也飞来了,你喜欢春天和小燕子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文章《燕子》。(简介郑振铎)
4、板书课题,齐读。
5、今天我们的学习形式和以往不同,采用比赛的方式。老师把同学们分成A、 B、C、D四组。看看哪组能够在比赛中胜出。准备好了吗?
二、新授:
1、首先让我们进入第一回合的大比拼:“课外知识大比拼”。
多媒体大屏幕出现要求:(你对燕子了解多少?)请你来发表关于燕子的高论吧!
(每轮比拼结束,教师做相应简单的评价。)
过渡:作者郑振铎也非常喜欢春天和燕子,看看他是怎样写燕子的。(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新词)
2、第二回合大比拼:“推荐好词大比拼”
要求:通过预习,你喜欢文中的那些好词语?它们是什么意思?赶快推荐给大家!
(学生推荐完以后,大屏幕出现本课生字,学习生字)
3、第三回合大比拼:“朗读课文大比拼”
【燕子教案】相关文章:
《燕子》教案09-20
关于燕子教案11-10
(优)《燕子》教案04-12
关于《燕子》的教案09-28
燕子小学教案01-20
燕子教案4篇09-16
精选燕子教案4篇11-26
燕子教案四篇11-26
【精品】燕子小学教案01-27
【实用】燕子教案四篇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