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看图讲述幼儿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看图讲述幼儿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看图讲述幼儿教案1
活动目标:
1、能细致的观察人物动作、神态、表情特征,大胆想象讲述画面内容。
2、体验作品中父亲对儿子默默的爱。
活动准备:
1、让家长帮助幼儿回忆与父亲在一起的趣事。
2、父亲、儿子的图片各一幅。
3、教学挂图。
活动建议:
1、分别出示图片“父亲”与“儿子”,鼓励幼儿大胆猜想父与子之间发生的事情。
2、教师分别出示挂图,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根据需要进行提问:哪里看出来的?
(1)图2、爸爸和叔叔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2)图3、画面上都有谁?儿子、爸爸、警察的表情、动作是什么样的'?
(3)图4、
?设置悬念,出示没有背景的第四幅,请幼儿谈谈:如果自己是故事中的儿子,醒来后会有什么感觉?鼓励幼儿将自己“惊奇、大胆、浪漫“的情景讲给同伴听。
?出示有背景的挂图,请幼儿讲述:这是什么地方,景色怎样?儿子心里怎样想?爸爸为什么躲在树后面?
3、教师看图完整地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轻手轻脚”,并用动作模仿。知道假期到森林里玩儿,正是儿子的心愿。这幅漫画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可以鼓励幼儿做个相亲相爱的动作。
4、结合自己生活经验,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与爸爸之间的趣事,感受父亲对自己的关爱。
活动延伸
生活中鼓励幼儿为自己身边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看图讲述幼儿教案2
活动目标:鼓励幼儿跟着教师和同伴一起说说玩玩,引导幼儿区分小鸭和小鸡的显著特征。
活动准备:自制玩具小鸡和小鸭
活动过程:
1、看故事表演:教师手拿小鸡和小鸭的自治玩具,表演出小鸡和小鸭的动作和特征(动作尽量简单,如小鸡小鸭分别从两边上,在中间碰头,小鸭叫叫、小鸡叫叫,小鸭和小鸡抱一抱)鼓励幼儿根据音乐拍拍小手,并和小鸭小鸡一起叫嘎嘎嘎、叽叽叽。
2、辨别小鸡和小鸭的特征:教师出示玩教具小鸡和小鸭,让幼儿观察扁嘴巴小鸭和尖嘴巴小鸡的不同,并鼓励幼儿向小动物表示问候。如:扁嘴巴小鸭你好,尖嘴巴小鸡你好。(用教具奖励问候声音响亮的`幼儿)
3、游戏:谁不见了,教师轮流将小鸡和小鸭藏在背后,让幼儿说说谁不见了,鼓励幼儿从尖嘴扁嘴区分两者的不同。
4、游戏:小鸡小鸭做朋友,让喜欢小鸡和小鸭的幼儿分别站在两边,跟着教师手里的玩具一起玩,小鸡小鸭碰头后,叫着拥抱一下。(游戏可反复进行)
5、活动结束
看图讲述幼儿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教育幼儿在外出时要跟好大人,不要随便乱跑。
2、能够在教师帮助下简单讲出图上的部分内容。
3、练习说比较完整的句子。
活动准备:
图片三幅。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教师用鸡妈妈的口吻引入主题,出示图片。
2、尝试讲述:利用提问,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讲述。
(1)完整观察图片,了解图片的'主要内容。
(2)逐一出示图片,进行提问:
图片一:图片上有谁?它们在干什么?小黄鸡在干什么?
图片二:小黄鸡离开妈妈在干什么?正在这时,谁来了?
图片三:谁来救它了?
(3)教师完整讲述示范。
3、幼儿练习: 幼儿讲述练习。
4、讨论:我和妈妈出去要怎么办?
附图片内容:
图片一:画着鸡妈妈带着小鸡在草地上玩,小黄鸡离开了大家。
图片二:小黄鸡一个人在草地上走,正在这时,一只大野猫朝小黄鸡扑了过来。
图片三:小黄鸡害怕极了,这是鸡妈妈来了,打败了大野猫,留下了小黄鸡,告诉小黄鸡离开妈妈很危险。
看图讲述幼儿教案4
活动前评析:
本故事《没牙的老虎》选自“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该故事线索明了,图片内容丰富,幽默诙谐,画面信息远远超过了文字所传达的信息,同时在图片中还蕴含着许多可供幼儿生成的内容。因此结合前段时间幼儿体检中发现的问题——龋齿率较高,开展了本次看图讲述活动。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阅读过程,感受故事情节的趣味性。
2、能观察到老虎表情的变化,从而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转折。
3、懂得要保护牙齿,要天天刷牙,糖不能吃得太多。
活动准备材料准备:教学图片6幅,其中第四幅图片中的老虎被遮盖。第五幅图片中的狐狸及拔牙的工具被遮盖。
经验准备:班级内幼儿有牙疼的感受、对龋齿有初步的感知。
活动过程实录
一、引导谈话,切入主题。
提问:
“你见过老虎吗?”(见过)“在哪里见过它?”(动物园、电视里、图书里、照片上……)“你认为老虎哪里最厉害?”(牙齿、爪子、眼睛、耳朵……) “接下来我们看看小动物们认为老虎哪里最厉害,是不是和我们认为的一样?”
(教师在组织中班幼儿阅读前的准备时,除了必要的经验准备外,还从故事中所涉及到的内容等方面适当的提问,尤其是教师最后制造的一个疑问,使幼儿对接下来的活动充满期待,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活动积极性,从幼儿投入的表情中可以感受到幼儿对活动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共同逐幅读图,猜想并表述画面内容
1、引导幼儿观察图一提问:
“看看小动物们认为老虎哪里最厉害?”(牙齿)“从哪里看出来的?”(老虎张着大大的'嘴、老虎露出尖尖的牙齿、小动物们都吓跑了)“谁是最聪明的动物,能想出好办法,把老虎的牙齿弄掉呢?”(狐狸、狮子、大象……)“如果你是它,你会想出一个什么样的办法呢?” (等老虎睡着了去拔它的牙、把它送到医院去…… )“看看图片和我们想的是不是一样?”
(本环节通过移情,使幼儿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融入故事情境之中,相互交流互相学习。猜想与验证的过程使活动充满了情趣,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2提问:
“谁想出了好办法?”(狐狸)“这是一个什么办法?”(给老虎送来了好多糖,给老虎拿来一盒糖......)“为什么把糖送给老虎呢?”(老虎爱吃糖、想让老虎把牙齿吃坏了)“老虎会说什么?”(谢谢、太好了.......)“它会怎样吃糖呢?”(老虎会赶快吃糖、它把一盒糖都吃了、会一颗接一颗的吃)(幼儿的思维被教师有层次的提问所激活,猜想的形式激发了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孩子们个个踊跃发言,将自己的猜想告诉老师和同伴。孩子们在老师创设的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环境中得到学习。)
3、引导幼儿观察图片3、4、5,侧重引导幼儿观察老虎表情的变化
提问图片3:“老虎是怎样吃糖的?”(躺在床上吃糖、吃好多好多糖、一颗又一颗的吃……)“老虎的表情怎么样?”(高兴、开心、特别美)“你是怎样知道的?”(老虎笑眯眯的、老虎笑得的牙都露出来了、老虎笑得眼睛都眯上了)谈话:看看接下来会发生哪些事情呢?
部分遮挡的图片4:(遮挡老虎)提问:
“这是什么地方?”(医院)“发生了什么事?“(牛医生跑了)“为什么?”(老虎来了,牛医生害怕了)“猜一猜老虎会是什么样的表情?为什么”(难过、伤心、痛苦,因为它总是吃糖,最后牙都坏了……)露出遮挡部分,“请你们仔细看看老虎的表情,和我们猜想的一样吗?如果你是他,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呢?” (幼儿大胆模仿出老虎痛苦的表情及语言) 谈话:接下来看一看谁来给老虎看病了部分遮挡的图片5:(遮挡狐狸及使用的拔牙工具)提问:
看图讲述幼儿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仔细观察图片,了解乌龟是怎样机智地躲过大熊追捕的。
2、通过小嘴巴图标的帮助,学习讲述乌龟和狗熊的心理活动及对话。
3、通过讲述活动,学习小乌龟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准备:
图片4张,小嘴巴的标记4个教学过程:
一、感知理解讲述对象,运用已有经验讲述1、今天,老师带来了四幅图,这四幅图连起来就是一个好听的故事,现在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来看看想想说说这个故事。
2、逐幅出示图片:1、2(1)在什么地方?有谁?突然,大熊发现了什么?它想要干什么?
(2)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3)你觉得大熊长得怎么样?两只乌龟发现大熊了吗?
(4)谁也会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
(5)过渡语:两只乌龟有没有被大熊吃掉呢?看看图就知道了?(出示第3、4幅图)a大熊向乌龟扑了过去,两只乌龟想了个什么办法没有被熊抓住呢?
b乌龟们滚时头怎样?身体怎样?象个什么一样?(头缩在乌龟壳里,身体紧紧抱在一起,象个轮子一样)c我们也一起来学一学乌龟想的办法,两个两个一起边做边说(6)乌龟顺着山坡往下滚,骨碌骨碌滚到哪里去了?
(7)乌龟想的办法好不好?为什么说这个办法好?
(8)让我们一起来讲一讲这个故事吧。
(二)引进新的'讲述经验1.出示标记:这是什么?知道它表示什么吗?今天看哪些小朋友能在这个故事里用到它。(小嘴巴标记)1)大熊躲在树后看到两只慢慢爬的乌龟心想什么?(贴出标记)2)两只乌龟看见大熊又肥又高,张着大大的嘴巴,伸出尖尖的爪子很凶猛,这时候乌龟们心里怎么想?怎么说的?(贴出标记)3)一只乌龟飞快的抱起另一只乌龟时,他会说什么?(贴出标记)4)最后乌龟滚到河里后,大熊吃不到它们了,胜利了的乌龟心情怎样?对着熊喊什么?(贴上标记)。
(三)运用新经验讲述1、我们不但要会把故事连起来说,而且要把大熊看见乌龟后怎么想的、怎么说的,乌龟看见熊怎么想、怎么商量的,最后乌龟们胜利了心情怎样?对着熊喊什么?这些内容都讲到故事里去,那么,这个故事就更有趣了。
2、教师示范讲述3、幼儿看图标两两讲述(四)迁移新经验1、听了故事,也讲了故事,你们认为这两只乌龟是什么样的乌龟呢?为什么这样说呢?
2、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都会碰到一些困难,但只要我们学习小乌龟,遇到事情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困难一定会被我们打败的!
看图讲述幼儿教案6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用普通话正确讲述画面上的动物名称以及数量,初步理了解动物的某些特征。
2、通过留空等待以及给动物妈妈记录宝宝数量的方式,让幼儿感知数量的变化,进一步学习“xx有xx”的句型讲述。
3、迁移数学经验,愿意参与讲述和记录5以内的数量。
活动准备:
动物图片若干活动过程:
一、通过语言,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几位客人,你们知道是谁吗?
分别出示动物图片师:看看它们师是谁?
(以动物妈妈的口吻)小朋友你是谁呀?你是谁的宝宝?请你猜猜我有几个宝宝?
二、幼儿观察记录画面内容。
1、请个别幼儿说说,你现在看到了谁?他们有几个宝宝?
三、引导幼儿讲述画面(逐一观察画面)师:象妈妈有……请小朋友一起说有几个小象宝宝?
师:狗妈妈有……(教师放慢速度等待幼儿一起说接着在讲述第三幅图师:猪妈妈要生宝宝了,请你猜猜猪妈妈会生几个宝宝呢?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鼓励幼儿数一数猪妈妈生了几个猪宝宝)四、探索生宝宝的数量,尝试用xx妈妈有x个宝宝的`句型续编故事。
1、启发幼儿想一想,象妈妈有几个象宝宝?我们用圆点来记录它的数量。
请个别幼儿在黑板上大象妈妈的图片下方画一个·边说“大象妈妈有一个小象宝宝“2、带领幼儿数一数动物宝宝的数量“1、2、3、4、5噢,你发现了什么?画面上少了几个宝宝?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动物妈妈会生四个宝宝呢?
五、音乐活动《我爱我的小动物》
师:小朋友你们真能干!现在你们都知道我有几个小宝宝了吧,我们可爱的小宝宝,你们爱我们吗?
看图讲述幼儿教案7
活动目标:
1、能细致地观察人物动作、神态、表情特征,大胆想象讲述画面内容。
2、体验作品中父亲对儿子默默的爱。
活动准备:
1、让家长帮助幼儿回忆与父亲在一起的趣事。
2、父亲、儿子的图片各一副
3、教学挂图、幼儿用书第3册的第29页。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分别出示图片“父亲”与“儿子”,鼓励幼儿大胆猜想父与子之间发生的事情。
二、基本部分:
教师分别出示挂图或幼儿用书,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根据需要进行提问:
(1)图1假日的第一天早晨,儿子在做什么?爸爸和叔叔在干嘛?你从哪看出来的?
(2)图2爸爸和叔叔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3)图3画面上都有谁?儿子、爸爸、警察的表情、动作时什么样的?代表什么意思?爸爸究竟要把儿子抬到哪儿呢?
(4)图4设置悬念
a、出示没有背景的第四幅画,请幼儿说说;如果自己是故事中的儿子,醒来后会有什么感觉?鼓励幼儿将自己“惊奇、大胆、浪漫”的情景讲给同伴听。
b、出示有背景的挂图,请幼儿讲述:这是什么地方,景色怎么样?儿子心里怎么想?爸爸为什么躲到树后面?
c、教师看图完整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轻手轻脚”,并用动作模仿。知道假期到森林里玩正是儿子的心愿,这幅漫画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深地爱,可以鼓励幼儿做个相亲相爱的动作。
三、结束部分:
结合自己生活经验,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与爸爸之间的趣事,感受父亲对自己的关爱。
活动延伸:
怎样对父亲表达自己的爱?
活动反思:
本次主题活动是自编“我国少数民族”之《祖国大家庭》的第一阶段——主题确定。重在通过参加本次活动让学生关注到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的人们,是以一种“中华大家庭”的概念在这个大家庭中共同生活,共同推进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让孩子体会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是我国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就这堂课的教学谈谈个人的'得失:
1.本节课我根据社会实际情况和学生兴趣爱好进行设计的,由于学生对民族知识有一些浅显的了解与认识,在生活中有所接触,所以在本节课教学当中我主要采用了学生自主交流,教师启发引导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看、说、唱、猜、学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感受我国多姿多彩民族文化。
2.由于我们居住的地区环境所限制了对少数民族知识了解的很少,为了拉近少数民族知识和学生的距离,我利用信息技术,收集了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并自制了多媒体课件,使用多媒体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集声、光、色一体,绚烂多彩,容易点燃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宋祖英的“爱我中华”、傣族的泼水节、各民族的服饰等,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直观的展示出来使学生掌握了枯燥陌生的知识,激发了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看图讲述幼儿教案8
【教材分析】
排图讲述试泡泡变成包共4幅图片,描绘了男孩边吹泡泡边走路、走到池塘里、撞翻阿姨的菜篮子额头上鼓起一个包等一系列情景,塑造了走路不专心的小男孩的形象,情节有趣、画面生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本活动以泡泡为主线,引导幼儿观察、分析、排图、讲述,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讲述“泡泡变成包”的过程,提醒幼儿走路要专心,引导幼儿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能结合已有经验看懂图片内容。丰富词汇:东张西望。
2.尝试分析、推理“泡泡变成包”的过程,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图片排序并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创造性地讲述图片中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活动。
3.懂得外出活动时、走路时要专心,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自制图片4幅(详见教案后的附图),“幼儿学习材料”一《我长大了》
【活动建议】
1.以游戏“找泡泡”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出示图2(只露出额头上的包,其他部分遮住),提问:这是什么?幼儿猜想后揭开谜底,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尝试分析、推理“泡泡变成包”的过程。
(1)出示4幅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泡泡。提问:这个泡泡分别出现在哪几幅图片中?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的其他情节。提问:小男孩吹泡泡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3)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图2,鼓励幼儿进行讲述。
提问:这幅图也有“泡泡”,这个泡泡是什么?泡泡怎么会变成包呢?
3.提出讲述故事的要求,引导幼儿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创造性地讲述图片中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活动。
(1)结合《我长大了)第8页,引导幼儿以泡泡为线索进行观察,学习给图片排序的方法。
教师:这4幅图描述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想一想小男孩吹泡泡时发生了哪些事情,给图片排排顺序并讲一讲这个故事。
(2)交代讲故事的几个要素:名称、时间、地点、人物、发生的事情。
(3)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的细节,丰富故事的情节及内容。例如:图中的小鸟会说些什么?其他角色会说些什么?
4.鼓励幼儿自由讲述,请个别幼儿按照自己排列的顺序进行讲述。
(1)指导幼儿评价同伴的讲述内容:哪里讲得好?怎样讲就更好了?
(2)引导幼儿用生动、好听的词汇讲述故事。丰富词汇:东张西望。
5.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泡泡会变成包?怎样做泡泡就不会变成包?帮助幼儿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看图讲述幼儿教案9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画面内容,用较完整的句子,较恰当的语言讲述完整的故事。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1、四幅大图片,小图片10套。投影仪。
2、教师熟悉图片,准备示范讲
3、事先将一幅图片挂在活动室一角,给予幼儿充足的想象的时间与空间。
活动过程:
1、通过交谈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发现在我们的教师里挂了一幅新图片?
2、观察图片,提出问题,幼儿充分的`自由想象。
(1)天气怎样?小老鼠为什么带着小花伞?
(2)它要去做什么,小老鼠会用小花伞去做什么事情呢?教师注意及时肯定幼儿的想象。
3、操作、讨论小图片,启发幼儿根据图片内容自由设计、创编小故事。
说明:可小组创编,也可个人创编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在图片的顺序上可自由安排,要大胆想象,尽量促进讲述内容生动丰富。
4、幼儿自由讲述时,教师要倾听幼儿的讲述,随时纠正幼儿出现的用词不当和语法错误,也可以为幼儿提示一些恰当的词语和句式为下一步的完整讲述做好基础。
5、请一组或一名幼儿结合投影仪讲述自编的故事。
说明:小组讲述时,要启发幼儿分工合作。在此,为照顾到个体差异,辐射最近发展区,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要有不同的要求。并不要求所有幼儿达到同一目标。能力低的幼儿也可选一张图片进行讲述。
6、在每个幼儿讲述结束时,教师小结,重点肯定幼儿良好的想象力,让幼儿明白这是自己肯动脑筋的结果。
7、出示所有大挂图,教师示范讲述,以利于提高幼儿的讲述水平。
8、师生共同为图片起名字,再次充分发散幼儿的想象力。
9、请小朋友拿一张自己最喜欢的图片,或者是再找上一个新朋友编出一个新的故事,去将给后面的老师听。
说明:此处为给每个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与条件,克服集体讲述活动中因时间关系不能面向全体的缺憾,请后面在座的老师对幼儿的讲述进行积极的指导与评价,以充分利用与发挥身边的教师资源。
教学自评:本次活动幼儿在兴趣中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与交流进行了自由的想象与创编,使每一个孩子都在活动中得到了平等的不同程度的提高,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看图讲述幼儿教案10
活动目标:
1、学习观察图片细节能按照图片顺序进行讲述,丰富形容词:“飞快”“满头大汗”“慢吞吞”等。
2、能按照图片提供线索大胆想象并且讲述。
3、感受作品幽默诙谐的意境,喜欢看图讲述活动。
活动准备:
大图片四幅,插入式小图片若干
活动流程:
(1)老故事导入,重新回顾
以老故事《龟兔赛跑》为引子引题
“你们听过《龟兔赛跑》吗?”“兔子是怎样输掉的呢?”两个提问带领幼儿回顾老故事,重温主题。
(2)点出头尾,激发兴趣
出示图一,教师引导讲述:森林里的“动物之家”造成了,兔子和乌龟都搬进了新楼房,兔子家住在二楼,乌龟家住在三十六楼。一天,兔子遇见了乌龟,想起上次比赛的事情,心里很不服气,他决定再和乌龟举行一次比赛。
出示图四,教师边出示图片边示范讲述:“猜一猜这一次谁会赢?”这一提问引导幼儿预测事件结局,帮助幼儿理解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
讲述图四内容:乌龟说:“这回我又赢啦!”兔子难为情地低下了头。
(3)仔细观察,深入主题
在提问设计上教师重在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细节,提问设计如下:
a、这次乌龟与兔子举行了什么比赛,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b、兔子是怎样走楼梯的'?(丰富词语飞快)
c、小兔子怎么啦?为什么它会趴在楼梯上?它在看什么?它看到了什么?
d、小兔子到了哪里?她已经怎么样了?(丰富词语满头大汗)
e、兔子到了楼顶,没有看到乌龟,它会想些什么?……
f、乌龟呢?乌龟上哪儿去了?它用什么办法上楼的?
g、小兔子坐在谁身上?它把小乌龟当成了什么?
h、小乌龟会有什么反应?(丰富词语慢吞吞)
两两结伴讲述:你会把兔子与乌龟的第二次比赛讲一讲吗?
(4)引进经验,有序排图
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按照教师讲述顺序进行重新排图。
(5)迁移经验,创造讲述
如果乌龟换了另外一种方法上楼,你会讲吗?
请你讲给客人老师听。
看图讲述幼儿教案11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动物的名称,并学习用一句完整的话描述动物尾巴的特征。
2、学习词汇:“长长的”“短短的”“宽宽的”等。
3、愿意与同伴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图书、动物图片、自制尾巴
活动过程:
1、老师和幼儿一起阅读大图书。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关于小动物的书,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好吗?
·出示图一:宝宝看,这是谁啊?小老鼠真顽皮,和我们捉迷藏,我们来找找它把身上的什么藏起来了。
·观察老鼠的尾巴,提问:老鼠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说一句话:“老鼠的尾巴长长的”)
·图二:老鼠的尾巴长长的,那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小熊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讲述“小熊的尾巴短短的”)
·咦,这又是谁啊?(小松鼠)请幼儿猜猜看,松鼠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说“松鼠的尾巴宽宽的”)
·今天天气真好,谁来到草地上玩了?小猪的尾巴什么样子的呢?(引导幼儿说“小猪的.尾巴卷卷的”)
·小猪的好朋友是小兔,长长的耳朵,毛毛的身体,它的尾巴和身体一样,猜猜看它的尾巴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兔子的尾巴毛毛的”)
·“呱呱呱,呱呱呱”,什么小动物也来了呢?小青蛙的尾巴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引导幼儿讲述“青蛙没有尾巴”)
2、和幼儿一起再看一遍大图书
3、游戏:找小动物
·今天这些小动物来到了小四班要和宝宝们一起游戏。
·请每个幼儿找一个小动物,然后说说找到的动物尾巴的特征。
4、游戏:抓尾巴
·小动物们的尾巴真有趣,有的长长的,有的短短的,它们的尾巴都不一样的,今天小动物看到宝宝这么能干想和你们来玩抓尾巴的游戏呢。
·幼儿游戏
5、结束部分
小动物们玩累了,要回家了,我们下次再和它们一起玩吧,幼儿和小动物再见。
看图讲述幼儿教案12
教材分析
《送小鸟回家》这个故事由三幅图构成,图片内容以三只小鸟从鸟窝里掉下来为线索,小动物想办法帮小鸟回家的故事情节简单,角色鲜明。图片内容符合中班幼儿开始思考问题并能大胆讲述的特点。因此选择此图片作为看图讲述的内容,希望通过认真仔细的观察图片,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积极大胆的交流自己所思、所想。不仅仅获得语言经验的积累,同时激发了幼儿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的美好情感。
活动目标:
1、较连贯的讲述送小鸟回家的故事情节。和对话。
2、能尝试用“可是”、“接着”等连接词和伤心、开心、高兴、快乐等形容词讲述角色心理活动
3、喜欢参与看图讲述活动,体验乐于助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讲述图片、PPT,幼儿每人一份图片。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并思考,引出活动主题。
提问:图片上的小鸟怎么了?小鸟为什么哭了?猜猜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二、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并用“可是”、“接着”等连接词和伤心、
开心、高兴、快乐等形容词讲述角色心理活动。
1、出示图一,引导幼儿观察理解图片内容。
提问:三只小鸟怎么了?它们为什么哭呀、小鸟回不了家我们可以怎样帮助它们?
2、出示图二、图三,观察画面内容。
提问;谁来帮助小鸟?它们把小鸟送回家了吗?长颈鹿是怎样帮小鸟回家的?儿观察画面内容。
3、幼儿分组讲述,引导幼儿按图片顺序观察、连贯的讲述三张图片的主要内容
(1)幼儿两人一组,自由讲述。
提问:谁来帮助小鸟?它们是怎么帮助小鸟的?请幼儿两人一组按图片顺序用完整语句连贯讲述三张图片内容。引导幼儿运用:可是、接着等连接词和伤心、开心、高兴、快乐等形容词,描述故事。
(2)每组派代表讲述,引导幼儿初步学会倾听同伴讲述,并挑选出好的句子和词语让幼儿学习,丰富幼儿讲述经验。
(3)引导幼儿学习运用“可是”、“接着”等连接词比较连贯的讲述图片内容。
老师也有一个好听的故事,请小朋友注意听老师用了哪些好听的词语把故事连接起来的。
三、引进新经验,感受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快乐。
1、分析幼儿和教师讲述的'内容,引出新经验。
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建立新经验将输出角色的心理活动和对话。
出示图一,感知小鸟的心理活动
提问:小鸟从树上掉下来它们心里是怎样想的呢?出示图二,幼儿表演小动物之间的对话。
提问:小羊、小兔看到小鸟伤心的哭了,它们会对小鸟说什么呢?小鸟会怎么说?(师幼共同表演对话)
出示图三,感受小动物心理活动和对话。
提问:长颈鹿会对小鸟说什么?小鸟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会对小动物们说些什么?小鸟回家了小动物们是怎样的心情?
2、鼓励幼儿新的经验进行讲述,并提出新的讲述要求。
3、请个别幼儿讲述、表演。
请小朋友把自己编好的故事边表演边讲给小朋友听,听听他们的故事里,你最喜欢他们说的那句完整的句子和词语。
四、给图片起名字
图片还没有名字呢,动动你们的小脑筋来给他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吧。
活动延伸:
把图片投放在语言区让幼儿大胆的发挥想象去创编新的故事。
附:
送小鸟回家
一天早上,三只小鸟不小心从鸟窝里掉了下来。小鸟们很伤心,它们想回家可是回不去。
接着,小兔和小羊走了过来。它们抱起小鸟,想把小鸟送回家,小鸟们很开心。可是,小兔和小羊太矮了,不能把小鸟送回家。
接着,长颈鹿来了。长颈鹿脖子一伸,轻轻松松地把小鸟送回了家。小兔、小羊和小鸟们高兴地说:"谢谢你,长颈鹿!"小鸟们回家了,小动物们快乐地在草地上唱歌、跳舞。
看图讲述幼儿教案13
类型:
音乐活动
内容:
学唱歌曲,感受歌曲中小鸡小鸭活泼愉快的情绪
材料:
鸡、鸭胸饰,教学挂图《小鸡小鸭》、歌曲录音
方法:
教师播放歌曲录音1―2遍,告诉幼儿歌曲的名称。
教师用稍慢的速度演唱歌曲。
出示鸡、鸭的胸饰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自己挑选喜欢的胸饰。
幼儿戴胸饰扮演鸡和鸭,跟老师学唱歌曲。
幼儿学唱歌曲,教师表演动物角色的`动作,激起幼儿学唱和模仿的兴趣。
告诉幼儿下次再学习表演。
提示:
本活动后,教师可将歌曲磁带经常播放,加深幼儿的印象。
考虑到幼儿戴头饰表演不方便,建议教师用胸饰。
活动以小组形式为宜。
当幼儿熟悉歌曲内容后,还可以进行唱歌表演的学习。
为配合此活动,教师可在活动后提供幼儿给小鸡小鸭涂色练习,详见幼儿美术用书
《小鸡小鸭》。
附:歌表演
570) h=570;" border=undefined>
歌表演动作步骤:
(1)~(2)小节,小鸭和小鸡结对友好地打招呼。
(3)~(4)小节,小鸭和小鸡分别做“叶”的动作。
(5)~(6)小节,小鸭和小鸡互换位置做游水和游戏的动作。
(7)~(8)小节,小鸭和小鸡手拉手,点头微笑表示友好。
小鸭、小鸡的基本动作:
小鸭――腿微屈,双脚成外八字,双手放在身体的两侧,手腕跷起,走路时身体左右摇摆。
小鸡――双手的食指、拇指相碰,做小鸡的尖嘴,同时走碎步。
看图讲述幼儿教案14
一、活动目标
(一)学习用完整句讲述图片的主要内容,学习运用搬、扛、抱、抬、滚等常用动词。
(二)学习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的方法。
(三)初步体验讲述活动的乐趣,学习安静倾听他人和同伴的讲话。
二、活动准备
(一)老鼠手偶、大鸡蛋
(二)讲述图片PPT
(三)讲述图片、手偶操作材料及头饰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手偶,引出活动主题。
指导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玩"魔法魔法变变变"的游戏,看变出了几只老鼠?几个鸡蛋?今天我们要看图学习讲述一个关于小老鼠和鸡蛋的故事。
(二)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学习观察并简单讲述图片的基本内容。
提问:图片上有谁?在什么地方?
指导重点:提醒幼儿要使用完整句讲述。如完整句:(草地上有两只小老鼠。草地上还有一个鸡蛋。)
(三)幼儿分组讲述,引导幼儿学习用完整句讲述图片的主要内容。
1.幼儿两人一组按要求自由讲述图片。
指导语:小老鼠和鸡蛋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小朋友用完整的话来编好听的故事。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来编故事。
2.请每组派代表讲述故事指导语:请小朋友仔细听故事,一会儿告诉老师:"你最喜欢小朋友说的哪一句完整的话"。
指导重点:提醒幼儿安静地倾听同伴讲述,并挑选出好的句子和词语让幼儿学习,丰富幼儿讲述经验。
(四)教师示范讲述,引导幼儿学习用完整句讲述及学习"搬"等基本动词。
指导语:你最喜欢老师故事里说的那一句完整的话?故事里两只小老鼠是怎么样把鸡蛋运回家的?你能帮小老鼠想其他的办法把鸡蛋运回家吗?
指导重点:提醒幼儿用完整的话把故事说出来,并启发幼儿想出更多运鸡蛋的方法。
(五)幼儿分组讲述、表演,引导幼儿学习运用常用动词。
1. 幼儿两人一组,操作手偶自由讲述。
指导语:请小朋友带上手偶,用完整的话编出一个好听的故事,再帮小老鼠想一个办法把鸡蛋运回家。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操作手偶,学习常用动词,边表演边用完整的话讲述图片内容。
2.每组派代表分角色表演新的.搬鸡蛋故事。
指导语:请每组小朋友把自己编的好听故事边表演边讲给小朋友听,听听他们的故事里,你最喜欢他们说的哪句完整的话和词语?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同伴讲述,学习新的句子和词语,丰富幼儿新的讲述经验。
四、活动延伸把活动操作手偶、头饰、图片等投放到语言区中,供幼儿自由讲述。
附图片:
附故事:
小老鼠运鸡蛋一天,两只小老鼠来到草地上。它们发现一个圆圆的大鸡蛋。小老鼠想把鸡蛋运回家。怎么办呢?它们决定把鸡蛋搬回去。嗨哟,嗨哟!两只小老鼠一起把鸡蛋搬回了家。
看图讲述幼儿教案15
幼儿园中班看图讲述:好朋友
一、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和独创性。
2.培养幼儿大胆讲述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二、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1.小图片及识字卡若干,5幅与童话有关的图片及童话一篇。
2.实物投影机一台,实物图片若干。
(二)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已认识相当的宇,知道许多相关联的事物。
三、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朋友”。部分幼儿拿图片,部分幼儿拿字卡,听音乐做动作找朋友。
(二)将若干图片贴在黑板上,引导幼儿讨论可将哪些图片组合。说说为什么它们是好朋友,还有什么可以做它的朋友。(如:树叶和蚂蚁是好朋友,下雨了,蚂蚁可以躲在树叶下。树叶还可以是毛毛虫、小鸟、花儿等的好朋友)
(三)出示图片,幼儿欣赏诗歌。
1.一边观看图片,一边欣赏诗歌。
2.出示诗歌,请幼儿找出诗歌里面出现的几对好朋友,并将图片贴。在诗歌相应的'字下面。
3.引导幼儿说说小鸟和鸟笼不是好朋友的原因。
(四)幼儿创编诗歌。(鼓励幼儿说出不一样的组合,如:星星和月亮是好朋友,马路和汽车是好朋友等等)
(五)律动“好朋友”结束。
四、备领域修造
科学:鼓励幼儿去发现、探索周围事物的相关性,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艺术:歌曲《我们都是好朋友》,水粉画《我的好朋友》。
五、生活中渗透
在一日活动中有意识引导幼儿去发现周围事物的差异性,培养幼儿从多个角度去分析事物的能力。
六、环境中渗透
用幼儿画的《我的好朋友》布置美工区。
七、家庭中渗透
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寻找事物间的联系与差异。
【看图讲述幼儿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教案:看图讲述小军照相10-13
《讲述》教案03-01
蔬菜造型讲述大班艺术教案09-15
语言教育讲述活动教案02-02
看图写话教案08-01
《看图写话》教案10-25
(热)看图写话教案08-01
(精)《看图写话》教案15篇06-09
看图写话教案15篇(优选)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