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桦林的低语教案优秀

时间:2024-10-22 15:50:53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白桦林的低语教案优秀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桦林的低语教案优秀,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白桦林的低语教案优秀

白桦林的低语教案优秀1

  教材分析

  《白桦林的低语》是一篇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以第二人称口吻,表达对一名无名看林工人无限思念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白桦林,茫茫林海的缩影,白桦林,是守林人的象征。什么是平凡而伟大,什么是淳朴而可爱,白桦林可以做证。

  所以,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感受白桦林的美丽与感人;其次,运用反复朗读,让学生从文中知道,守林人为了森林,强忍烟瘾,为了森林,瞪圆双眼;为了森林,拒听歌曲;为了森林,守林人只剩一颗纯洁的心。让学生感受到守林人耐住寂寞,苛求自己,心系大地。缄言无语的高尚,从而凸出单元立影。

  学生分析:我们的学生地处山区,对守林人的重要与辛苦有所了解,但对茫茫林海缺乏感性认识。大多数学生家庭,父母没有多少文化,孩子的学习,主要是靠老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加之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所以预习时需要查找的资料,只能靠老师或少部分同学去做,资源共享。

  教学设想与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理解一些重要的词语。

  2、反复诵读,通过朗读,带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体会人物平凡中的伟大。

  3、诵读时,要注意感情的抒发,特别是那些整齐的句式,要读出感情。

  4、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摘抄在自己的积累本上。

  教学准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体会看林人平凡的伟大,理解高尚的内涵。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观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你有什么感受?出示大兴安岭图像资料,激发学生感受。

  2、板书课题、揭题

  读了课题后,你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走进大兴安岭茫茫林海,感受一下白桦林的美丽,倾听一下白桦林的低语。请同学们打开书,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词画出来先自己想办法解决。

  1、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

  2、通过刚才的.读,白桦林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大意。

  [从整体感受入手,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后面学习奠定基础]

  三、品课文,体会景美

  1、白桦林到底美在哪?你从哪些句中感受到的,请自画出有关句子,想想自己是怎么从中感受到美的。

  2、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白桦林的美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若学生谈到“我的思念越过蜿蜒曲折的小溪……”一句时,可相机点拨,“蜿蜒曲折,高高的冈峦,塔亭般的望楼,倚窗外望”的意思与样子,感受它的幽静、自然之美。

  指导朗读,然后,接往下仿写几句。

  若学生谈到“窗下是茫茫林海,随山峦……”引导学生边看多媒体课件,增加感性认识,边谈感受到的白桦林的美丽,让学生想象拟人句所描写的动作神态。反复朗读,然后说一说省略号的作用。

  3、作者从大兴安岭回来后,一直怀念着白桦林的美丽与感人,让我们再轻轻地读,感受白桦林的美丽,引导学生整体感受、朗读。

  [从学生的感悟入手,通过抓住重点词语切入朗读体会,想象情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

  四、自主阅读,感受人美

  1、作者从大兴安岭回来后,一直怀念着你。这个“你”是谁?为什么一直怀念着?

  引导学生细读5.6.7自然段,然后用圈圈点点的方法,概括这几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看林人平凡中的伟大?多读读。

  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空白处,然后与大家交流。

  [作批注,抓住重点句子谈感受,这是做读书笔记最好的方式,更是让学生学习作者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的最佳途经]

  3、让出时间,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感受。

  在学生谈感受时,教师可跟着学生思路,相机点拨,看林人为了森林,强忍烟瘾,严控酒量,为了森林,瞪圆双眼;为了森林,拒听歌曲;为了森林,守林人只剩下一颗纯洁的心,这是怎样的奉献啊,这需要怎样的胸怀,更为可贵的是长年累月,默默无闻,甘作牺牲,这就是平凡中的伟大,这就是难能可贵的高尚,这深深地打动着作者的心,使作者难以忘怀。

  [用谈感受和相机点拨,使学生理解高尚的内涵,突破本文的重难点]

  4、齐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理解“絮絮低语”、“倾诉衷肠”的意思,并说说自己从这些词语中所体会的深情。

  5、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写出了自己已忘怀的人。因为他的淳朴,因为他的高尚,因为他的平凡中的伟大,令作者在心中深情呼唤,现在让我们也用自己的深情,走进看林人的生活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清作者的思路,欣赏课文中所描写的情景,感染学生。反复诵读,从读促情,久读促情]

  五、指导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词句。

  学了这课后,你有什么收获?

  从文中的内容上谈,相机指导学生学习作者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的方法。

  从表达上谈,相机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用第二人称来叙述,这样感觉更为亲切,学习作者在文中运用的一些修辞方法。

  从语言的美来谈,相机指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段。摘抄在积累本上,然后反复朗读,背诵下来。

  [小学段第三学段的学习,不光是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美丽,更要能揣摩作者的表达手法,学会运用。]

  六、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七、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写一个自己身边高尚的人。

  我在设计教学时,首先以读为主,在阅读中,使学生经历阅读的过程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和体验,从而加深对主要文字的使用把握,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得以实现;其次,抓住重点段落,理解人物的伟大,走进作者的心灵,更深地体会感情,同时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为己所用,凸观小学语文高学段的特点。

白桦林的低语教案优秀2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感

  1、“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哪位同学见过,能介绍以下吗?

  同学们讲得好。生长着一片茂密的森林,其中就有茂密的白桦。(出示课件:白桦林)看后,你有怎样的感受?(学生交流)

  2、揭示课题、审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质疑)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那么,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桦林吗?请同学们轻轻地把书打开,去读读吧!

  二、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

  (1)查字典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低吟浅唱、絮絮低语、倾诉衷肠。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守林人的默默奉献?

  (4)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2、教师检查自学效果。

  三、学生质疑问难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的

  第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作者来到大兴安岭,认识了淳朴的看林人,并被他们感动的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看林人的高尚品质,是什么样的人或事使白桦林低语吟唱呢?这正是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从大兴安岭回来以后,我一直怀念着你。”这里的“你”指的是谁?“我”为什么深深怀念着你?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林业工人的奉献精神?你是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自读课文2-7段,画出体会深刻的语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1、“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你的口袋里绝对没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

  通过这句话,你体会到了看林人怎样的品质?“绝没有”写出了什么?看林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绝没有烟草和火柴棒?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文章中还有类似的语句吗?指名读读,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指导学生体会“绝不违章”、“不是……而是”、“哪怕……也”、“但……甚至”等词在文章中的含义。

  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林业工人为了守护森林,在岗位上绝不抽烟、限控酒量,不看书报,不听音乐,不怕寂寞的情景。)此时,你想对这些淳朴的林业工人说些什么?(学生交流)

  指导朗读本段,读出自己对看林人的敬佩。

  2、作者为什么深深思念着看林人,并渴望自己再到大森林中去,通过这些语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在默默的思念中,我激励自己,要有你那样的胸怀、你那样的目光……

  我还要到大兴安岭去,如一滴雨,如一片雪,充满渴望地投向森林和你们的胸膛!

  指导朗读6-8段,读出自己对林业工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三、总结课文,升华中心,体会表达

  1、叻题是《白桦林的低语》,其实是谁在低语?他在低语什么?

  2、总结启发想象。

  3、本课语言具体生动,感人至深,在表达方面,你又得到了什么启示呢?(学生交流)

白桦林的低语教案优秀3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阅读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由于学生在理解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时有一定难度,因此宜鼓励学生感悟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促进学生情感的自我发展,从而发表个性化见解。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看林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2、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看林人的无限崇敬与热爱。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理解重点词句,细细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思考:“从大兴安岭回来以后,我一直怀念着你。”这里的“你”指的是谁?我为什么深深怀念着你?

  二、学习课文第四——六自然段。

  1、问题导入: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看林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你是通过那些词句体会到的?

  2、自读课文第四——六自然段,[]划出含义深刻的语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3、汇报交流学习收获:

  (1)理解“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你的口袋里绝没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

  通过这句话,你体会到了看林人怎样的品质?“绝没有”写出了什么?看林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绝没有烟草和火柴棒?由此你想到了什么?(说明了守林人为了保护森林,强忍烟瘾。)

  文章中还有类似的语句吗?读一读,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2)理解“不错,你怀里揣着一小瓶酒,但你给自己规定:每两小时喝一口,绝不违章。”

  指导学生体会词语“绝不违章”,让学生说从这一句话体会到什么?

  (说明了守林人为了森林,严控酒量,苛求自己。)

  (3)理解“你不带书报,不是你不爱看,而是你的双眼必须随时注意四周的情况——哪怕是一缕缕淡淡的细烟,也不能忽略轻放!”

  体会词语“不是……而是”、“哪怕……也”,这些词语说明什么?

  (说明了守林人为了森林,瞪圆双眼,心系大地。)

  (4)“你带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但除了收听天气预报,你甚至不去收听最喜爱的歌曲,因为你的双耳必须随时捕捉远近异常的声响——哪怕有人偷伐一棵小树,你也不能将他原谅!”

  体会“但……甚至”等词在文章中的含义。

  (说明了守林人为了森林,拒绝歌曲,耐住寂寞。)

  5、体会感情,思考: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感受到林业工人为了守护森林,在岗位上绝不抽烟、控制酒量,不看书报,不听音乐,不怕寂寞的情景;为了保护森林,守林人只剩下一颗纯洁的心;领悟默默无闻中的平凡中的伟大。)

  6、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此时,你想对这些纯朴的林业工人说些什么?指名说。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四——六自然段,读出自己对看林人的`敬佩、赞美之情。

  三、老师小结:

  正是有这些默默无闻的看林人,我们才能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色,教师引读“窗外是茫茫林海……”

  四、学习课文第七、八自然段,体会感情,产生共鸣。

  1、默读、思考:作者为什么深深思念着看林人,并渴望自己再到大森林中去,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因为那里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林木工人。作者知道有守林人的奉献,才会有大森林的安静,作者怀念守林人,他们是平凡的,而精神是伟大的。在默默的思念中,作者激励自己,要有看林人那样的胸怀,那样的目光……

  (作者要学习看林人那种牺牲个人利益、无私奉献的纯洁、广阔的胸怀,为了人类,为了下一代更好地生存的远大理想。)

  2、细细体味词语“絮絮低语”和“倾诉衷肠”所饱含的深情。

  3、情感升华,理解句子:“在白桦林的低语中,愿你听到我的声音——我还要到大兴安岭去,如一滴雨,如一片雪,充满渴望地投向森林和你们的胸膛!”

  (什么是平凡而伟大,什么是淳朴而可爱,白桦林可以作证,白桦林的低语即是回答。这是怎样的品质呀!表达了作者对看林人的无限感激和赞美之情。)

  4、指导朗读7、8自然段,读出自己对看林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读出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再次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1、把你想对看林人说的话写下来。

  2、查找诗人郭小川的一首赞美森林工人的诗歌,与本课进行比较阅读。

  六、板书设计:

  坚守岗位默默奉献

  看林人(敬佩、赞美)

  热爱工作以苦为乐

《白桦林的低语教案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白桦林的低语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白桦林的低语教学反思12-24

卫星比武优秀教案 优秀教案04-13

吆喝优秀教案优秀08-16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优秀01-22

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优秀02-14

《母亲的恩情》优秀教案优秀11-22

大班教案[优秀]02-22

树叶教案优秀01-20

课后的教案优秀03-14

白桦林的低语教案优秀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桦林的低语教案优秀,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白桦林的低语教案优秀

白桦林的低语教案优秀1

  教材分析

  《白桦林的低语》是一篇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以第二人称口吻,表达对一名无名看林工人无限思念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白桦林,茫茫林海的缩影,白桦林,是守林人的象征。什么是平凡而伟大,什么是淳朴而可爱,白桦林可以做证。

  所以,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感受白桦林的美丽与感人;其次,运用反复朗读,让学生从文中知道,守林人为了森林,强忍烟瘾,为了森林,瞪圆双眼;为了森林,拒听歌曲;为了森林,守林人只剩一颗纯洁的心。让学生感受到守林人耐住寂寞,苛求自己,心系大地。缄言无语的高尚,从而凸出单元立影。

  学生分析:我们的学生地处山区,对守林人的重要与辛苦有所了解,但对茫茫林海缺乏感性认识。大多数学生家庭,父母没有多少文化,孩子的学习,主要是靠老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加之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所以预习时需要查找的资料,只能靠老师或少部分同学去做,资源共享。

  教学设想与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理解一些重要的词语。

  2、反复诵读,通过朗读,带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体会人物平凡中的伟大。

  3、诵读时,要注意感情的抒发,特别是那些整齐的句式,要读出感情。

  4、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摘抄在自己的积累本上。

  教学准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体会看林人平凡的伟大,理解高尚的内涵。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观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你有什么感受?出示大兴安岭图像资料,激发学生感受。

  2、板书课题、揭题

  读了课题后,你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走进大兴安岭茫茫林海,感受一下白桦林的美丽,倾听一下白桦林的低语。请同学们打开书,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词画出来先自己想办法解决。

  1、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

  2、通过刚才的.读,白桦林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大意。

  [从整体感受入手,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后面学习奠定基础]

  三、品课文,体会景美

  1、白桦林到底美在哪?你从哪些句中感受到的,请自画出有关句子,想想自己是怎么从中感受到美的。

  2、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白桦林的美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若学生谈到“我的思念越过蜿蜒曲折的小溪……”一句时,可相机点拨,“蜿蜒曲折,高高的冈峦,塔亭般的望楼,倚窗外望”的意思与样子,感受它的幽静、自然之美。

  指导朗读,然后,接往下仿写几句。

  若学生谈到“窗下是茫茫林海,随山峦……”引导学生边看多媒体课件,增加感性认识,边谈感受到的白桦林的美丽,让学生想象拟人句所描写的动作神态。反复朗读,然后说一说省略号的作用。

  3、作者从大兴安岭回来后,一直怀念着白桦林的美丽与感人,让我们再轻轻地读,感受白桦林的美丽,引导学生整体感受、朗读。

  [从学生的感悟入手,通过抓住重点词语切入朗读体会,想象情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

  四、自主阅读,感受人美

  1、作者从大兴安岭回来后,一直怀念着你。这个“你”是谁?为什么一直怀念着?

  引导学生细读5.6.7自然段,然后用圈圈点点的方法,概括这几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看林人平凡中的伟大?多读读。

  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空白处,然后与大家交流。

  [作批注,抓住重点句子谈感受,这是做读书笔记最好的方式,更是让学生学习作者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的最佳途经]

  3、让出时间,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感受。

  在学生谈感受时,教师可跟着学生思路,相机点拨,看林人为了森林,强忍烟瘾,严控酒量,为了森林,瞪圆双眼;为了森林,拒听歌曲;为了森林,守林人只剩下一颗纯洁的心,这是怎样的奉献啊,这需要怎样的胸怀,更为可贵的是长年累月,默默无闻,甘作牺牲,这就是平凡中的伟大,这就是难能可贵的高尚,这深深地打动着作者的心,使作者难以忘怀。

  [用谈感受和相机点拨,使学生理解高尚的内涵,突破本文的重难点]

  4、齐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理解“絮絮低语”、“倾诉衷肠”的意思,并说说自己从这些词语中所体会的深情。

  5、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写出了自己已忘怀的人。因为他的淳朴,因为他的高尚,因为他的平凡中的伟大,令作者在心中深情呼唤,现在让我们也用自己的深情,走进看林人的生活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清作者的思路,欣赏课文中所描写的情景,感染学生。反复诵读,从读促情,久读促情]

  五、指导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词句。

  学了这课后,你有什么收获?

  从文中的内容上谈,相机指导学生学习作者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的方法。

  从表达上谈,相机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用第二人称来叙述,这样感觉更为亲切,学习作者在文中运用的一些修辞方法。

  从语言的美来谈,相机指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段。摘抄在积累本上,然后反复朗读,背诵下来。

  [小学段第三学段的学习,不光是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美丽,更要能揣摩作者的表达手法,学会运用。]

  六、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七、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写一个自己身边高尚的人。

  我在设计教学时,首先以读为主,在阅读中,使学生经历阅读的过程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和体验,从而加深对主要文字的使用把握,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得以实现;其次,抓住重点段落,理解人物的伟大,走进作者的心灵,更深地体会感情,同时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为己所用,凸观小学语文高学段的特点。

白桦林的低语教案优秀2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感

  1、“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哪位同学见过,能介绍以下吗?

  同学们讲得好。生长着一片茂密的森林,其中就有茂密的白桦。(出示课件:白桦林)看后,你有怎样的感受?(学生交流)

  2、揭示课题、审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质疑)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那么,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桦林吗?请同学们轻轻地把书打开,去读读吧!

  二、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

  (1)查字典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低吟浅唱、絮絮低语、倾诉衷肠。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守林人的默默奉献?

  (4)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2、教师检查自学效果。

  三、学生质疑问难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的

  第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作者来到大兴安岭,认识了淳朴的看林人,并被他们感动的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看林人的高尚品质,是什么样的人或事使白桦林低语吟唱呢?这正是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从大兴安岭回来以后,我一直怀念着你。”这里的“你”指的是谁?“我”为什么深深怀念着你?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林业工人的奉献精神?你是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自读课文2-7段,画出体会深刻的语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1、“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你的口袋里绝对没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

  通过这句话,你体会到了看林人怎样的品质?“绝没有”写出了什么?看林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绝没有烟草和火柴棒?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文章中还有类似的语句吗?指名读读,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指导学生体会“绝不违章”、“不是……而是”、“哪怕……也”、“但……甚至”等词在文章中的含义。

  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林业工人为了守护森林,在岗位上绝不抽烟、限控酒量,不看书报,不听音乐,不怕寂寞的情景。)此时,你想对这些淳朴的林业工人说些什么?(学生交流)

  指导朗读本段,读出自己对看林人的敬佩。

  2、作者为什么深深思念着看林人,并渴望自己再到大森林中去,通过这些语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在默默的思念中,我激励自己,要有你那样的胸怀、你那样的目光……

  我还要到大兴安岭去,如一滴雨,如一片雪,充满渴望地投向森林和你们的胸膛!

  指导朗读6-8段,读出自己对林业工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三、总结课文,升华中心,体会表达

  1、叻题是《白桦林的低语》,其实是谁在低语?他在低语什么?

  2、总结启发想象。

  3、本课语言具体生动,感人至深,在表达方面,你又得到了什么启示呢?(学生交流)

白桦林的低语教案优秀3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阅读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由于学生在理解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时有一定难度,因此宜鼓励学生感悟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促进学生情感的自我发展,从而发表个性化见解。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看林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2、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看林人的无限崇敬与热爱。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理解重点词句,细细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思考:“从大兴安岭回来以后,我一直怀念着你。”这里的“你”指的是谁?我为什么深深怀念着你?

  二、学习课文第四——六自然段。

  1、问题导入: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看林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你是通过那些词句体会到的?

  2、自读课文第四——六自然段,[]划出含义深刻的语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3、汇报交流学习收获:

  (1)理解“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你的口袋里绝没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

  通过这句话,你体会到了看林人怎样的品质?“绝没有”写出了什么?看林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绝没有烟草和火柴棒?由此你想到了什么?(说明了守林人为了保护森林,强忍烟瘾。)

  文章中还有类似的语句吗?读一读,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2)理解“不错,你怀里揣着一小瓶酒,但你给自己规定:每两小时喝一口,绝不违章。”

  指导学生体会词语“绝不违章”,让学生说从这一句话体会到什么?

  (说明了守林人为了森林,严控酒量,苛求自己。)

  (3)理解“你不带书报,不是你不爱看,而是你的双眼必须随时注意四周的情况——哪怕是一缕缕淡淡的细烟,也不能忽略轻放!”

  体会词语“不是……而是”、“哪怕……也”,这些词语说明什么?

  (说明了守林人为了森林,瞪圆双眼,心系大地。)

  (4)“你带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但除了收听天气预报,你甚至不去收听最喜爱的歌曲,因为你的双耳必须随时捕捉远近异常的声响——哪怕有人偷伐一棵小树,你也不能将他原谅!”

  体会“但……甚至”等词在文章中的含义。

  (说明了守林人为了森林,拒绝歌曲,耐住寂寞。)

  5、体会感情,思考: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感受到林业工人为了守护森林,在岗位上绝不抽烟、控制酒量,不看书报,不听音乐,不怕寂寞的情景;为了保护森林,守林人只剩下一颗纯洁的心;领悟默默无闻中的平凡中的伟大。)

  6、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此时,你想对这些纯朴的林业工人说些什么?指名说。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四——六自然段,读出自己对看林人的`敬佩、赞美之情。

  三、老师小结:

  正是有这些默默无闻的看林人,我们才能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色,教师引读“窗外是茫茫林海……”

  四、学习课文第七、八自然段,体会感情,产生共鸣。

  1、默读、思考:作者为什么深深思念着看林人,并渴望自己再到大森林中去,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因为那里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林木工人。作者知道有守林人的奉献,才会有大森林的安静,作者怀念守林人,他们是平凡的,而精神是伟大的。在默默的思念中,作者激励自己,要有看林人那样的胸怀,那样的目光……

  (作者要学习看林人那种牺牲个人利益、无私奉献的纯洁、广阔的胸怀,为了人类,为了下一代更好地生存的远大理想。)

  2、细细体味词语“絮絮低语”和“倾诉衷肠”所饱含的深情。

  3、情感升华,理解句子:“在白桦林的低语中,愿你听到我的声音——我还要到大兴安岭去,如一滴雨,如一片雪,充满渴望地投向森林和你们的胸膛!”

  (什么是平凡而伟大,什么是淳朴而可爱,白桦林可以作证,白桦林的低语即是回答。这是怎样的品质呀!表达了作者对看林人的无限感激和赞美之情。)

  4、指导朗读7、8自然段,读出自己对看林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读出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再次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1、把你想对看林人说的话写下来。

  2、查找诗人郭小川的一首赞美森林工人的诗歌,与本课进行比较阅读。

  六、板书设计:

  坚守岗位默默奉献

  看林人(敬佩、赞美)

  热爱工作以苦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