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江雪》教案

时间:2024-10-10 06:59:2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古诗《江雪》教案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古诗《江雪》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古诗《江雪》教案

小学古诗《江雪》教案1

  【教学内容】

  《江雪》 【教学年级】

  四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江雪》是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首诗,是唐代柳宗元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古诗塑造了一个在漫天大雪中孤舟垂钓的老渔翁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坚韧不拔的性格,流露出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诗中描写了一个超脱世俗的老渔翁形象,正是柳宗元此时此地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这首诗看似写景,实际在写人,这样做使环境描写既有象征意义,又有衬托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4、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一首诗往往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唐代柳宗元写的——《江雪》。(板书课题)《江雪》顾名思义就是江上雪景。这首诗中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中的画。

  师:请大家自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要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读出诗的韵律美。

  二、新授

  1、想象诗景——寒冷凄清

  师:刚才大家读了这一首诗,现在我们先来看看这几个生字。谁会读?(指名读、齐读、纠错)

  师:大家一定要注意“蓑、翁”的写法。(带写生字)

  师:读了这首诗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一幅江上雪景吗?(出示:寒江钓雪图)(指名答)

  师:如果用一个词来说说看了这幅江上雪景图后的感受,你会用哪个词?

  生:(指名答)凄清、凄凉。

  师:我们一起来看诗中是怎样描写的?“绝”和“灭”描写的是什么?

  生:凄凉的程度(引导回答)

  师: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了,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没有声音,除了渔翁,再也没有别的生命!一切是如此荒凉。(出示幻灯片)

  诗人写得多么巧妙呀,诗句中没有出现一个雪字,但我们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经感觉到了滴水成冰的寒气。

  师:诗中的“千山、万径”难道是指一千座山,一万条路吗?

  生:不是??(指名答)

  师:对,这里的“千山、万径”并非确数,乃是概述连绵不断的群山和许许多多的路,更突出了冰天雪地,天寒地冻。师:诗中还有哪些词体现了“凄凉”?

  师:对,在茫茫雪山,只有一只小船,一个渔翁在垂钓。更显得凄冷。而“寒”是造成凄凉的根本原因。(板书:寒冷凄清)

  2、体会诗情——孤独悲愤

  师:诗人柳宗元当时到底想要抒发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来看一段资料。(出示幻灯片:柳宗元生平介绍)

  师:谁能说说,这个时候的'柳宗元,应该会有怎样的心情?

  生:孤独、悲愤(指名答)师:从哪些字眼可以看出?

  生:“绝”“灭”“孤”“寒”“独”

  师:诗人是怎样的心情才会写出这样的字眼和诗句啊?诗人的心情就藏在诗中,请你把每句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一读。(出示幻灯片)

  师:这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在一身”啊!谁来读一读?试着把柳宗元内心这千般孤独,万般悲愤读出来。(指名读、齐读)(板书:孤独悲愤)

  3、感悟诗意——顽强不屈

  师:面对寒冷,渔翁动摇了吗?他——(引读)独钓寒江雪。他屈服了吗?他——(引读)独钓寒江雪。师:从渔翁身上你看到了一种什么精神?

  生:坚忍不拔、顽强不屈(指名答)(板书:顽强不屈)

  师:这也是一个极具个性的,孤傲的柳宗元。虽然朝廷把他一贬再贬,他却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不愿屈服。

  三、总结

  师:同学们,诗人是借雪景来抒发自己的感情的,这种手法叫借景抒情。这就是《江雪》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成为古诗中的瑰宝的原因所在。诗中渔翁的心情是他孤独寂寞的心情的自然流露,渔翁的精神是他身处逆境而顽强不屈的精神的再现。全体起立,咱们齐读古诗,再次感受诗人的感情。(齐读)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3遍。

  2、找一找柳宗元的诗,读一读。

  3、背诵、默写课文。

  【板书设计】

  江雪

  诗景——寒冷凄清诗情——孤独悲愤诗意——顽强不屈

小学古诗《江雪》教案2

  《江雪》是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首诗,是唐代柳宗元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古诗塑造了一个在漫天大雪中孤舟垂钓的老渔翁形象,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坚韧不拔的性格,流露出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诗中前两句“千山”形容山虽然很多,可是连一只鸟也没有都飞走了,“万径”形容路多,可是再多的路,连一个脚印也没有,山和路都被雪封盖起来,整个世界显得十分寒冷寂静,这是老渔翁垂钓的背景,后两句写老渔翁垂钓的情景,这是画面的主体,“孤舟”是说江上只有一只船,“独钓”表明船上只有一个人,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独自垂钓,这个超脱世俗的老渔翁形象,正是柳宗元此时此地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这首诗看似写景,实际写人,这样做使环境描写既有象征意义,又有衬托作用。

  1.学生通过学习诗文,理解诗句,熟读古诗;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初步了解古诗的语言特色。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

  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读诗想画面,入境悟情感。

  一、揭题.

  依次出示《春晓》、《小池》、《山行》三首诗的插图。

  看到这幅图让你想到了哪首古诗?(依次出示《春晓》、《小池》、《山行》这三首诗的内容,并进行吟诵。

  2观察一下这三首诗分别是写哪些季节的?(春、夏、秋三个季节)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柳宗元写下的一首诗(板书课题:江雪)

  指导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出示古诗布置要求。要学习古诗首先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放声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3.再指名读,评价节奏。

  4.齐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三、读古诗,想象画面,读出诗中之画。

  1.出示古诗。

  画中有诗,诗中也有画,你能从这首诗中读到怎样的画面?(板书:画)

  a.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描绘了那些景物?默读课文自由练说,b.指名读师点拨,相机理解“千山万径”的意思,连绵起伏的群山,纵横交错的山路,了解夸张是古诗常用的一种方法。

  (“独钓寒江雪”,“蓑笠翁”可以看出雪很大。)

  (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也可以看到当时是雪天,因为鸟都不飞了,人都不出来了,说明雪很大,鸟儿找不到食物,人也害怕寒冷不出来了。)

  你是从哪两个字中看出漫山遍野全是飞雪。随文点红绝:绝迹。灭:消失。

  板书:漫天飞雪

  原来这两句虽没有直接写雪,但“绝”“灭”仍告诉我们鸟儿绝迹,人迹消失。

  谁能读好这两句,读出这漫天的飞雪。

  d.出示课件“蓑笠翁”:你看,他身上穿的是——蓑,头上戴的是——笠,整个词的意思是——一个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老翁。

  2.(出示:寒江钓雪图)生口述画面内容,意译全诗(语言训练)。

  3.绝唱,雪景如在目前。——顾璘齐读,再次感受漫天飞雪。

  四、抓住文眼,读出诗中之情

  a.“凄凉”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消失。“绝”和“灭”: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没有了飞鸟,没有了行人,没有声音,除了鱼翁,再也没有别的生命。

  如果没有“绝”和“灭”两个字,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热闹繁华,生机勃勃。可是诗人笔锋一转,“绝”、“灭”两个字使这一切刹那间无影无踪,多么空旷凄凉啊!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指名读。

  这么寒冷的天气,鸟无处觅食,躲在巢中避寒;这么寒冷的天气,人们无法劳作,呆在家中取暖。千山万径多么荒凉!齐读。

  b.“孤独”你从哪里感受到,——其实这份孤独就藏在诗中,能找到吗?把四句诗中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读看,你们新的发现?(点红“千万孤独)鱼翁可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于一身啊!请你用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份孤独。板书:千万孤独)

  2.一首诗一份情,如果说这漫天飞雪是这首诗的基调,那么这万千孤独是这首诗的诗情。齐读:板书“情”。

  五、意境探寻,读出诗中之志

  1.同学们,学到这大家对渔翁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要提吗?(鼓励学生提问,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指名质疑:那么冷的天,那个鱼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难道他不怕冷吗?

  2.请大家设想一下原因,也可以和同桌讨论一下。

  师板书学生猜想的原因,如捕鱼为生,独享清净,排解忧伤,喜爱钓鱼等。

  3.看来大家的理解都不相同,那么,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作者的心境呢?

  刚才有同学说了解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对理解古诗是很有用的,还记得老师上课时的介绍吗?让我们看一看柳宗元的简介。课件出示柳宗元生平简介:柳宗元21岁中进士,当时国家政治腐败黑暗,柳宗元和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立志改革腐败的政治,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却遭到皇帝和权臣的反对和迫害,被贬到永州,当时的永州非常偏远,极度贫穷,柳宗元无职无权,无能为力,他想到自己报国的崇高理想不能实现,而又无人理解,心里非常难过,非常悲愤。《江雪》这首诗就是在这个时候,是这种情况下写的。

  现在,你比较赞同哪一种理解,或者有什么新的看法?

  5.这首诗是他所处的寒冷凄凉境界的真实写照,是他孤独寂寞心情的自然流露,是他所处逆境而顽强不屈的精神再现。《江雪》正是他志向的表达。观赏《江雪》视频朗读。(板书:志)

  6.情境朗读。

  课件展示动画与音乐。画外音:此时,群山覆盖着白雪,江面飘洒着雪花,蓑笠翁好象也成了白雪世界里的一尊雕塑,雪花一朵一朵,轻轻飘下来,好象怕惊扰了这位钓鱼的老翁。

  你看,他身披蓑衣,头戴斗笠,天气是多么寒冷,男生读;

  你看,他形单影只,是多么的孤独寂寞,女生读,你看,他眉头紧锁,似乎满腔幽怨无处诉说,男生再读。

  你看,他目光坚毅,浑身上下透着不屈不挠,女生再读。

  你看,他寒江独自垂钓,一身傲气,你们会背了吗?

  全体起立,咱们齐背古诗,再次感受诗人柳宗元面对重重困难而顽强不屈的精神。(板书:顽强不屈)

  四、拓展延伸,学习《题秋江独钓图》

  1.江上垂钓系列的古诗有不少,清朝王士祯也写了一首关于江上独钓的古诗,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应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希望你运用上一首诗学到的方法,自己来学懂这首诗,如果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的,可以提出来。

  题秋江独钓图

  清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根据学生要求提供王士祯的生平简介。

  3.现在,我相信每一位学生心中都有一幅图,谁来用语言为大家勾画这一幅《题

  秋江独钓图》?指名两个学生说。

  4。老师课件出示简图,这符合你心中的那一幅图吗?

  小结:每一个的理解不同,心中画出的图景也不一样,所以想象也是体会诗意的一种好办法。

  5.那么这一首与江雪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我们四人小组来研究一下,看看一共可以列出多少条?讨论以后,请小组派代表发言。

  学生代表(相同点:都在江上,都是一个人,都是一个披蓑戴笠的老翁,都在钓鱼,不同点:一个是江雪独钓,一个是秋江独钓。

  地点相同,人物相同,事件也相同,但是时间不一样,还有补充吗?(一个是天寒地冻,一个是秋意正浓,心情更不一样,一个是苦闷的,一个是怡然自得的。)

  小结:这两首诗虽然描写的都是钓鱼的景象,但是心境不同,一个是借钓鱼表现高傲的骨气;一个是借钓鱼欣赏优美的秋景,这真是各有所得。

  6.学生带着不同的感受读自己喜爱的诗,7.我国古代描写钓鱼的诗词还有很多,你们看,老师从网上下载了那么多的资料。

  这些诗人除了钓鱼,还收获了一些什么样的心情?请同学们到他们的诗中去寻找答案。

  画漫天飞雪

  江雪情千万孤独

  志顽强不屈

小学古诗《江雪》教案3

  古诗在中华文明灿烂的历史长卷中是绝妙的华章,也是人类文化瑰宝。(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绝句诗,诗人李白运用夸张的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这首诗用字十分精彩,“生”字描写了烟云冉冉上升;“挂”字化动为静,赞颂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飞”字生动写出瀑布喷涌的景象:“落”字则描画出巨流倾调的气势。“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此诗的精髓之句,比喻奇特、夸张。教师在活动中可通过课件、视频等手段,让幼儿感知“银河”与“瀑布”的壮美之处,充分理解“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的新奇比喻,进一步感受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活动目标】

  1.了解古诗大意,理解“银河从天上泄落到人间”的比响,体会诗文意境的美好。

  2.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并有感情地朗通古诗。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活动建议】

  1.播放庐山瀑布视频,引导幼儿认识瀑布,感受庐山的美。

  提问:你觉得布像什么?来到这么美的地方,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小结:庐山是我国的名山,是一个风景秀丽、令人向往的'地方。

  2.教师完整朗通古诗《望庐山瀑布》,引导幼儿欣赏、理解诗意。

  (2)结合课件,引导幼儿理解古诗含义,重点理解关键词语:“生看”、“挂”、“飞流直下”。

  (3)播放银河与瀑布的课件,引导幼儿感受银河的壮美,理解“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的精能。

  3.幼儿尝试随着音乐欣赏图片并朗通古诗。

  (1)教师结合图片朗通古诗,幼儿小声跟念。(请幼儿说说诗人李白当时的心情。)

  (2)请幼儿阅读《我爱你中国》第32页,指读古诗《望声山瀑布》。

  (3)请幼儿配乐朗诵古诗。

  4.请幼儿玩游戏“诗画配对”,感受中国古诗的魅力。

  附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教学反思

  当我上完这节课时,我觉得有些不足之处,在孩子们提起对古诗的朗读兴趣时,没有很好的反复朗读练习。在使用贴图画时,有些局限了孩子的想法,应该大胆的让孩子自由的发挥,开拓他们的思维、想象力、创造力。

  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让孩子们自由的发挥,让他们有无限的空间去开拓思维,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图。让他们对古诗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小学古诗《江雪》教案4

  教学目标:

  1、理解整首诗的意思,认识冬日江雪的壮丽,感悟诗人孤傲不屈和不愿同流合污的个性。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感受到诗歌美的意境。

  3、会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整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懂得古诗的`写法,理解江雪的意境。

  课前交流:

  1、之前没见到老师前,有没有想过老师是什么样子?现在看到了,有什么印象?

  2、现在是什么季节?说到冬季哪些词语跳到你的面前?喜欢冬天吗?说说喜欢它的原因。

  课堂流程:

  一、激趣导入,初读诗句

  1、(课前聊“钓鱼”)刚才,我们聊到了钓鱼。谈到钓鱼,我想起了一本书,想到了一个人,这本书就是——《封神演义》。书中有一个特别聪明,特别令人敬重的人,他就是姜太公。有这样一句话: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根据这个故事还创作了一首诗《渭上偶钓》:昔日白头人,亦钓此渭阳。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

  2、简介《渭上偶钓》

  3、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中也有一个老渔翁,他又在钓什么呢?

  4、板书:江雪。自读诗歌。

  5、指名读诗,相机讲解“蓑、笠”。

  6、指导读出诗的节奏。

  7、学生齐读。

  二、想象画面,解读诗意想象画面:

  1、板书:诗中有画(一首诗就是一幅精巧的画)

  2、结合插图和自己的生活,发挥想象,将诗读成一幅画!

  3、指明全班交流。

  4、想象画面,齐读。体会环境寒冷凄凉:

  1、说说看,这幅画面让你产生了什么感受?

  2、诗里什么地方让我们感受到寒冷和凄凉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聚焦一、二两句。

  3、引导理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引导理解“绝”“灭”的表达效果。

  4、通过朗读读出理解。

  三、知人论诗,体会情感

  1、诗读到现在,有什么问题想问问这位孤独的老人吗?

  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并联系生活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

  2、老师还有个问题,是真的有这样一个老渔翁独自一人在这样寒冷的江面上钓鱼吗?如果有,他是谁?他又在钓什么?我们来看看柳宗元的生平,相信大家有新的见解。

  3、老师讲柳宗元的生平,然后引导学生交流刚才的问题。

  4、师小结,揭示“诗言志”,引导学生感受柳宗元坚韧不拔的精神。

  四、品析诗句,领悟表达了解藏头诗的形式

  1、你觉得诗中什么地方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诗人内心无限的孤独?

  2、把这首诗每句第一个字连起来读,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

  3、读出诗人的孤独。体会入声的表达效果

  1、再看看句尾,这里我要告诉大家一个知识——“绝”“灭”“雪”这三个字在古音中读“入声”,这首诗押的入声韵。诗中三句的结尾用入声,正是要表达诗人孤独、悲愤的感情。

  2、三次引读《江雪》。欣赏吟诵

  播放《江雪》吟诵调。

  五、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1、齐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

  2、了解诗的大意。

  3、小结: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当我们身处逆境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希望柳宗元和李白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4、齐背《江雪》,再次感受柳宗元内心的孤独寂寞。

  六、作业(略)

【小学古诗《江雪》教案】相关文章:

《江雪》教案08-23

雪的古诗05-29

雪古诗07-18

写雪的古诗07-07

【精华】雪的古诗06-05

关于雪的古诗11-20

描写雪的古诗09-27

小学古诗教案07-10

古诗两首《夜雪》《梅花》教案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