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9-02 08:35:55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合集(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合集(7篇)

中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场情景模拟,让小朋友身临其境的描述和表达这个场景。

  2、培养小朋友的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以后作文和讲说课打基础。

  教学准备:

  书本、课桌、凳子、话筒、杯子等。

  教学流程:

  1、根据全班人数把小朋友分成几个小组;

  2、各组由一个组长指导排练一个小的场景,排练时间在30分钟左右;

  3、先由一组小朋友进行表演,表演完之后,该组成员,在大家面前讲出场景意思;

  4、一个小组结束后换成其他小组表演、演讲;

  5、全部结束后,老师根据小朋友的表演进行实际指导,指导小朋友该如何进行良好的语言表达。

  小精灵温馨提示:

  孩子的表达能力是要十分注重的一个教学部分,老师要根据孩子的实际表达水平进行指导,这样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场景训练,是模拟实际情况进行的,通过表演,可以看出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如何看待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的,有助于今后的幼儿教育。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2、初步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混合节奏型。

  3、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节奏的乐趣,培养幼儿反应敏捷及注意力集中。

  活动准备: 十六宫格、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教具各一样、日历簿一个,磁铁若干、小棍棒、音乐磁带、录音机、铃鼓、口哨、水果卡片、水瓶一个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兔子舞》将幼儿带入场:

  1、请幼儿歌唱《小天使之歌》,问幼儿是否喜欢音乐? 讲述音乐来源于生活,也是美的体现!

  2、介绍节奏,告诉幼儿节奏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例如:拍手、拍黑板、踩地板、口哨、铃鼓所打出的节奏、妈妈炒菜的声音及洗衣服的`节奏。

  二、出示十六宫格:

  1、介绍十六宫格,让幼儿猜猜十六宫格是用来干什么?

  2、出示水果卡片,让幼儿将水果卡片放入十六宫格中,然后让幼儿在装有磁铁的格子里拍一下手,并给只有一个水果卡片的格子的取名,边拍边念。音乐起-----

  3、从十六宫格里拿出部份磁铁,问幼儿没有磁铁的格子里要不要拍手?然后给没有磁铁的格子取名。再请幼儿随音乐边拍过念。

  4、请幼儿给水果卡片找朋友,再给有两个磁铁的格子取名,然后请小朋友跟着音乐边拍边念。

  5、问幼儿一个磁铁、二个磁铁、没有磁铁的格子各叫什么名字?

  三、教师小结、出示日历薄:

  1、告诉幼儿一个水果、两个水果及没有水果的名字有两个,出示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休止符,并向幼儿介绍。再作出总结。

  四、游戏《节奏舞蹈》 轻音乐开始后,请家长同幼儿一起在场中自由舞动,并引导幼儿踩着节奏跳舞。

  音乐起----

  五、播放《兔子舞》,带领幼儿及家长离开课室并结束。

中班教案 篇3

  一、设计意图

  为了克服幼儿过去单一地、机械地模仿教师动作进行练习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因此创设情景游戏,幼儿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不仅学习锻炼身体的.基本动作技能,也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自己探索、尝试,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二、目标与任务

  1、练习走、跑、钻、跳等相结合的动作;

  2、对幼儿进行保护动物、保护森林、保护环境教育;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精神。

  4、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5、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三、游戏器械

  轮胎、竹梯、钢圈、体操垫、橡皮筋、动物模具、红丝带。

  四、游戏玩法

  1、角色分配:教师——"消防队长";幼儿――"消防员"

  2、某消防训练基地,消防员正在进行训练……,突然,接到火警119指挥中心命令,市郊森林发生大火,全体官兵赴失火现场进行灭火,抢救被大火围困的动物,经过激烈的战斗,终于把火扑灭,救出了被围困的小动物。

  3、规则:

  A、严格按照游戏路线进行游戏;

  B、注意安全。

  五、教学反思:

  由于活动准备时,没有考虑到中班的孩子年龄过小,活动难度过大,在练习火警逃生时有几个不孩子摔倒,还有一个胆小怕事的小女孩不敢参加。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进一步了解月亮的变化过程,知道月亮每天都有变化。

  2、学习故事中优美的语言,并根据故事展开丰富的想象。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图片,月亮变化图(4张:眉毛、镰刀、小船、圆盘),衣裳图,裁缝师傅图片,皱纸、剪刀、糨糊等,故事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月亮做衣裳的课题。

  1、你们见过月亮吗?你见过的`月亮是怎么样的?它们像什么?

  2、你们见过的月亮它怎么不一样呢,有的弯弯的,细细的像眉毛,有的像小船,还有的像圆盘,如果有一天月亮姑娘想做衣裳了,那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月亮姑娘做衣裳》的故事。

  二、结合裁缝师傅,月亮变化图和衣裳变化图,分段欣赏故事。

  1、月亮姑娘长得怎么样?为什么要做衣裳?能穿上衣裳吗?为什么?

  2、看来裁缝师傅得给她重做一件,让我们接着听……这次她能穿上吗?为什么?

  3、如果裁缝师傅再给她做,你们猜会成功吗?为什么?那让我们接着听……有成功吗?

  三、结合图片,完整欣赏故事。

  师:小朋友们,月亮姑娘做成新衣裳了吗?为什么会这样?让我们仔细来听听这个故事吧!

  提问: 为什么月亮姑娘做不成新衣裳?

  四、活动延伸――月亮姑娘做衣裳

  师: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穿不上合身的衣裳,可是她不穿衣裳晚上出来会冷呀,你们想个办法帮她做件衣裳好吗?(幼儿用提供的材料做衣裳)

  活动反思:

  从表象到本质,去引发幼儿思考故事的内涵,幼儿在反复的感受、理解、学习、表现中受到启发,并能根据自己的一定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幼儿的回答是零散的、不到位的,教师又根据有的回答进行提升,让幼儿从中明白:“世上的万物都是变化着的”,这一科学道理。

  延伸活动,是本活动的补充和再思考,让幼儿对“变化的事物”保持探究的欲望和主动学习的精神, 提高了幼儿问题意识。

中班教案 篇5

  一、活动目的:

  1、走进自然,拥抱春天,让孩子们热爱自然,体验野炊活动的快乐;

  2、为家长、孩子提供亲子交流的平台,增进父母与孩子间的情感;

  3、丰富孩子们的生活体验,锻炼孩子的合作交往和动手能力。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野炊地点:

  幼儿园操场

  三、时间:

  4月27日(星期二)(如天公不作美时则推迟,时间另行通知)

  四、活动内容:

  烧野米饭

  五、活动人员:

  全体中班孩子和老师,并邀请各班五位家委会家长参加。

  六、活动准备:

  1、幼儿园准备:米1袋、小碗大碗若干、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调羹若干、油1桶、盐2包、酱油1瓶、醋1瓶、鸡精1包、咸肉若干。

  2、家长野炊准备:柴火若干、蚕豆若干、春笋若干、土豆若干,大锅每班一个。

  七、活动程序:

  1、8:20开始准备搭灶、拾柴。

  2、8:50准时开始,全体师生到户外,幼儿剥蚕豆、剥春笋,家长老师洗菜、切菜、淘米、煮饭、烧火等,分工进行工作。

  3、11:00左右,大家尽情享用野米饭。

  八、活动要求:

  1、要注意用火安全,做到人走火灭,还要注意活动安全,小心烫伤刀伤。

  2、遇事多商量,提倡环保,人人从我做起,并要教育孩子做到。

  3、女性家长不要穿高跟鞋和裙子,提议大家穿运动装。

  4、要做到互相帮助,要有集体荣誉感。

  活动反思:

  1.活动中基本上都是以听、说为主,如果有操作,能动静交替,更显合理。

  2.在第三环节中,经验迁移稍嫌不够,怎样设计让孩子愿意分享的情绪能得到更深刻的体验,需要进一步思考。

  3.小结语还不够精炼,最好以儿歌式的语言来进行小结,更易于幼儿理解和掌握。

中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根据大纲要求,中班的幼儿要学会自己穿衣服。穿衣服的关键就是认识衣服的领子,找到领子后穿衣就方便了。对于4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各式各样的衣服已经使他们眼花缭乱了,五花八门的领子更是会使他们头疼。特别是有一种夹克衫,它们的领口、袖口、下摆都是用氨纶编织的,而且是一样宽窄的,孩子们实在是分不清。为了让孩子们快速掌握各种领子的特征,尽快地学会穿衣服,我们特意设计安排了一次“认识领子”的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让幼儿知道穿衣服首先要找领子,而领子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

  认识一些常用的,普通的领子,并能叫出它们的名字。

  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各种漂亮的衣服领子。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动准备:

  教具:各种领子的衣服(小朋友平时穿的衣服和衣服图片)。

  学具:各种领子的衣服图片、图画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引出主题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漂亮的衣服,你们看看是谁的?(分别讲出是谁的)请这位小朋友上来穿穿这些衣服,其余小朋友仔细观察,并从观察中得出结论:穿衣服首先要找到领子。

  这些小朋友的衣服不仅颜色漂亮,而且它们的领子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是要让小朋友来认识这些领子的。

  教师讲解教师分别出示一些常用的、普通的领子,如:方领、圆领、尖领、西装领等,让幼儿讲讲是什么领子?并教给幼儿正确地称呼这些领子,从而对领子形成一定的概念。

  教师出示图片,讲讲一些不常见的领子名称,如:燕尾领、青果领、蟹钳领、驳壳领、中装领等等,特别让幼儿认识一种氨纶编织的领子,虽然它与下摆一样宽窄很难分辨,但是只要掌握领子短、下摆长就行了。这样能让幼儿知道更多的`领子种类,加深对领子的印象和认识。

  幼儿练习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观察幼儿穿的衣服各是什么领子?分别讲出名称。

  玩一个小游戏: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桌子边走边念儿歌:“找找找,找领子,找出xx的领子来。”分别拿出桌上摆放的领子的图片,这样巩固对领子概念的掌握。

  鼓励幼儿设计创造各种自己喜欢的、认为是最漂亮的领子(在纸上作画),并讲讲自己设计的领子叫什么名字?然后把领子介绍给大家。

  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认识了这么多的领子,并叫出了它们各种各样的名称,今后你们一拿到衣服,双手一提起领子,穿衣服就省事了,穿衣也就学会了。

  今天小朋友真能干,设计了许多漂亮的领子,你们都是小小设计师。希望你们长大以后为人们设计出更多更新型的领子,成为一名大设计师。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引导幼儿观察某些物质的溶化过程。

  2、比较能溶于水和不能溶于水的物体特性。

  活动准备 大水盆、水杯、小勺、固体饮料,各种能溶于水和不能溶于水的物品,如面粉、白砂糖、盐、粉笔、纸片、糖纸、塑料插片、玻璃球等。

  活动过程

  1、出示三杯白开水

  (1)在其中的一个杯子里放进一勺白糖搅拌至糖化在水中。

  (2)另一个杯子中放进一勺盐,搅拌一会至盐完全化在水中。

  (3)让幼儿品尝三杯水的'味道。

  讨论:三杯水的味道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糖和盐哪儿去了?

  2、让幼儿将几种不同的东西投入水盆中,注意观察它们的变化。

  教师鼓励幼儿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讨论:什么东西在水中能化?什么东西在水中不能化?

  3、让幼儿用准备好的固体饮料自制桔子水、橙汁、山楂汁等。

  鼓励幼儿仔细观察杯子中的变化。

  4、比较怎样化的快。

  带领幼儿比较不同条件下的溶解情况。

  (1)两块同样多的肥皂分别放进热水和冷水中,看看哪块肥皂化的快。

  (2)同样多的一块肥皂和一些肥皂粉,放进一种水(热或冷)中,它们化的一样快吗?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各种溶化现象,并积极动手操作。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中班教案01-13

[精选]中班教案08-30

【精选】中班教案09-20

[经典]中班教案12-16

中班教案08-08

中班教案(经典)04-24

中班教案[经典]05-13

中班教案【经典】10-05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精选]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