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鱼游啊游
小鱼游啊游1
活动目标:
(一)、幼儿继续尝试沿弧线剪圆,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二)引导幼儿运用创造力,通过改变鱼尾巴的不同位置,探索鱼游动时的不同方向,培养幼儿观察和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画有弧线的彩色纸,白纸,固体胶,剪刀,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导入
t: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一位小客人,看看是谁?!
c:小鱼
t:(模仿小鱼)我是黄颜色的,请你们叫我小黄鱼好么?小朋友们好!
c:小黄鱼你好!
t:今天我有些不开心,因为我的鱼缸里只有一条小黄鱼,空荡荡的。我很希望能找到一条和我形状相似的小鱼做好朋友!1、为什么小黄鱼感到不开心呢?2、它想要找一个怎样的小鱼来成为它的好朋友呢?3、小黄鱼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尾巴又是什么样的形状呢?
t:我们一起来帮它做一条形状一样的小鱼做它的好朋友吧!
(二)、教师讲解示范做鱼。
1.教师示范沿弧线剪圆和半圆的方法。
t:纸宝宝来帮忙啦!纸宝宝告诉你,小黄鱼的身体是圆圆的。记得要沿着我的身体弧线剪哦,眼睛要盯着剪刀动作。剪刀轻轻地顺着弧线剪下去,一路上好像在爬小山,咔嚓咔嚓……(剪好之后把小黄鱼贴在纸上固定好)。
t:谁来试试看剪剪小鱼的尾巴!(倪颖雪,请幼儿边剪边念)
2.添画鱼
t:蓝色的小鱼说我怎么什么都看不见啊?
c:还要画眼睛。
t:我们在画板上勾勒出一条柔美的弧线,将小黄鱼的头和身体巧妙地分割开来。接着,我们细心地为小鱼描绘出一双明亮的眼睛。突然,又一条蓝色的小鱼游了过来,它和小黄鱼成了好朋友!
3.引导幼儿发现通过改变鱼尾巴的不同位置,来改变鱼的方向。
t:让我们一起帮助小黄鱼找到几个好朋友吧!一群粉色小鱼正在游过来,它们的眼睛注视着小黄鱼,尾巴紧贴在眼睛后面。这些鱼的游动方向是一致的吗?
t:一只绿色的小鱼游来了,它试图贴上一个尾巴以便能够游到小黄鱼的身边。请问,应该如何将尾巴贴在小鱼身上呢?
c:贴在上面!
t:请小朋友来贴贴看。
t:原来小鱼尾巴贴的方向不一样,小鱼就能往不同的方向游了!
t:我们的小鱼都穿上漂亮的衣服来和小黄鱼做游戏了!
(三)幼儿制作鱼,教师个别指导。
1、t: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小小的`鱼缸,我们也帮自己鱼缸里的小鱼做一个一样形状的好朋友吧!要给我们的小鱼画上漂亮的衣服啊!
2.请幼儿说说自己做的鱼到哪里去,去干什么。
t:我的小鱼游到了花园的小池塘里。它游来游去,寻找着食物。我的小鱼是淡蓝色的,闪闪发光,非常漂亮。
小鱼游啊游2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在自我探索中区分单双数.
2.培养幼儿对数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数字卡片身上印有数字的.鱼卡片
活动过程:
一.小鱼游
1老师扮演鱼妈妈,小朋友做鱼宝宝,一起边游边念找朋友.
2每条鱼都找到了就把自己身上的数字贴在红色圆点上,没有找到朋友的就站在兰色圆点上.(出现单双数)
二小鱼找朋友
1每两个小朋友一组.分到十条鱼和1-10的数字卡片.
2请小朋友给他们找好朋友分类.
3幼儿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4小结:2468的能找到好朋友,是双数,13579没有好朋友的是单数.
三游戏:小鱼听指挥
老师说到奇数时,小鱼睡觉;老师说到偶数时,小鱼游来游去(游戏进行多轮)。
四送鱼宝宝回家
1是单数鱼的送到兰色家,是双数鱼的送到红的家.
2结束活动.
小鱼游啊游3
活动目标:
1.使用手捏、贴画等技法,可以创作出各种多样的鱼形象,并生动地表现出鱼的动态特征。
2.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动画片:《海底总动员》。
2.海底世界场景图。
3.陶泥、操作工具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幼儿观看动画片《海底总动员》片段。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海底的鱼是什么样的?
●这个环节通过给幼儿展示一段视频,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鱼的外部特征和它们在水中的动态特点。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在脑海中形成对各种不同鱼类的具体印象,为后续的创作做好准备。
2.教师交代创作要求。
(l)学习用手捏、贴画等技法表现“小鱼游啊游”的`动态特征。
(2)教师:你准备制作一条什么样的鱼? (幼儿讨论,大胆表述)
3.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作品讲评。
(1)幼儿将作品布置成海底世界,参观、互评。
(2)教师:你最喜欢哪条鱼?为什么?
●组织幼儿将手工作品布置成海底世界,让他们互相评价作品,以此激发幼儿体验自我成功的能力,并更好地分享他人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同时感受到集体创作的力量。教师将重点对那些手捏、贴画以及能够生动地表现鱼的动态特征的作品进行讲评,这样可以良好地启发幼儿在今后的设计制作中有更好的表现。
【小鱼游啊游】相关文章:
小鱼小鱼游教案11-09
小班《小鱼游游》教案03-03
小鱼游音乐教案09-27
游公园教案03-05
游公园日记10-15
上海游日记04-27
游颐和园日记05-13
游桃园日记06-02
中班谁会游教案12-12
游石景山公园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