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教案 篇1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利用学生前面学过的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活动经验,力图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以下两点:
1.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求近似数,学生还是比较陌生的。教学时,可以列举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深入体会近似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明确有些量很难或不必要用准确数表示,常用近似数表示,这样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利用书中的情境图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走进学习活动,调动学生思考交流的积极性与求知欲望。
2.倡导自主探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上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讨论等活动来探究新知,经历运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我国人口总数、世界人口数的数据信息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班有多少名同学?你知道全国有多少人口吗?全世界又有多少人口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出示:
(我们班有40名同学,全国大约有14亿人口,全世界大约有70亿人口)
师:观察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有的数据前面加了“大约”,说明不是准确的数据)
师: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班级、全国和全世界的人口数据,让学生初步体会什么是近似数,什么是准确数,同时对近似数的特点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学生心里构成近似数的概念。
⊙自主探究、总结方法
1.理解准确数、近似数的含义。
(1)介绍准确数和近似数。
师:在人类实践活动中,常遇到各种数据。有的数据与实际完全相符,这样的数叫做准确数。例如,四(1)班有60名同学,60就是准确数。有些数据与实际大体符合,或者说接近实际数据,这样的数叫做近似数。例如,课桌的宽大约是50厘米,50就是近似数。
(2)发现生活中的近似数。
师: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数据通常用近似数表示吗?
(学生纷纷发言,表述自己的看法)
2.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1)课件出示教材13页例7情境图。说一说,你从情境图上能获取哪些信息?
(2)完成课堂活动卡。
(3)理解“四舍五入”法。
师:取近似数时通常用“四舍五入”法,你能根据“四舍五入”这几个字想一想这种方法和什么有关吗?“舍”和“入”又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纷纷进行猜测、交流)
师:(课件出示“四舍五入”法的相关资料)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要根据要求省略这个数的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如果尾数部分的.最高位上的数小于5,就直接把尾数舍去,改写成0;如果尾数部分的最高位上的数等于或大于5,把尾数改写成0后,还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师:通过阅读,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四舍五入”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尾数。如果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是对哪一位进行四舍五入呢?如果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呢?百万位呢?
(4)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①学生试做:省略12756和1389000万位后面的数。
学生完成后汇报取近似数的过程:
12756≈10000
↓
小于5,把它和右面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
1389000≈1390000
↓
大于5,向前一位进1,再把它和右面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
讨论:为什么要用“≈”连接呢?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改变了原数的大小)
《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教案 篇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0页的近似数的概念和“四舍五入法”,以及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准确数、近似数的意义,掌握四舍五入法,能应用四舍五入法正确地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准确数、近似数的意义,能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学难点: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学关键:理解准确数、近似数的意义,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及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揭示课题: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
2、近似数的概念。
(1)谈话。在实际生活中,描述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一定要说出它们的准确数量,只要知道它们大概是多少就可以了,因此不用准确数表示。而只用一个与准确数比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来表示。这样描述起来比较方便、记忆容易、计算简单。
(2)准确数与近似数。
第20页第二自然段实例中的613是准确数。600就是613的近似数;495是准确数,500就是495的近似数。
(3)谁能说出下面每个实例中哪个是准确数,哪个是准确数的近似数,①一头肥猪重210千克,有时说大约200千克。
②一株大树高19米,有时说大约20米。
③一幢楼房高75米,有时说大约80米。
3、教学例9。同学们浇树,浇了206棵松树。浇了284棵杨树。求这两个数的近似数。
(1)出示例9。
(2)读题。指名读题,并说出求什么?
(3)提问:206的近似数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想一想206接近哪个整百数。
(1)再问:如果把206变成216、226、236、246后,怎样求它们的近似数呢?
启发学生思考后,教师告诉学生,要求这些三位数的近似数,就要看它们的十位上的数(也就是尾数的最高位)是不是满5,如果不满5,就把十位和个位上的数舍去。改写成0,这叫“四舍”。就求出了它们的近似数。
教师板书“206≈200”,并告诉学生“≈”叫约等号。
“206≈200”读作206约等于200。
(5)教写约等号“≈”。要求学生跟着老师写几遍。(约等号写法,上坡下坡又上坡。)
(6)再问:284接近哪个整百数?
教师可以这样启发学生。刚才前面举的数都是十位上不满5的数,而284十位上的数满5了吗?284超过了250,更接近300,所以如果十位上的数满5,就把十位和个位的数改写成0。同时要向百位进一,这叫“五入”。这样就求出这个数的近似数。284的近似数是300。教师板书:“284≈300”读作284约等于300。
(7)试比较求206和284的近似数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启发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相同点是把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改写成0。不同点是尾数最高位上的数不满5时,舍去尾数、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满5时,把尾数舍去后,还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
二、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20页“做一做”的题目。
(1)学生独立做完第1、2两题。
(2)指名学生报出结果,集体订正。
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
579288213247450760063998990
3、小结。求万以内数的.近似数的方法。求万以内数的近似数,要根据要求省略这个数的十、百位、或千位后面的尾数。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不满5也就是4或3、2、1,就直接把尾数舍去,改写成0,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满5也就是5或6、7、8、9,把尾数改写成0后,还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检叫做四舍五入法。
三、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0-21页所学的内容。
四、作业。做练习五的1-3题。
【《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教案】相关文章:
求小数的近似数教案08-27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06-11
近似数教案02-27
《求平均数》教案03-06
近似数教学反思04-17
积的近似数教学反思09-08
数的分解教案11-06
《数星星的孩子》的教案02-25
《数星星的孩子》教案03-08
《平均数》 教案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