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增广贤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增广贤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背景情况:
在学校开设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有利于学生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七年级开设《增广贤文》,进一步丰富校本课程内容。同时大力开展《增广贤文》诵读活动,以学习践行《增广贤文》,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情操、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二、教学目的:
1、通过诵读《增广贤文》,让学生能够弘扬中国文化,传承祖国文化精髓,与经典为友,形成健康的人格,构建良好的校风。
2、通过诵读《增广贤文》,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识字量、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形成文章——文化——文明的校园环境。
3、通过诵读《增广贤文》,让学生了解中国灿烂的文明,增长见识、增加涵养、吸取智慧,培养学生优雅性情和敦厚人格。
4、通过诵读《增广贤文》,用祖国文化的精神,对校园、家庭、社会产生潜移默化、净化心灵、熏陶品质的作用。
三、教学理念:
1、诵读化。即诵读为主,理解为辅。《增广贤文》应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记忆的黄金年龄,在这一时期让学生诵读记忆《增广贤文》的精华内容,他们将会终生受益。因此,应让学生诵读中直面经典,与课文真心接触,自己读解,自己感悟,自己体会,教师巧设台阶,引导学生逐步领悟,有效发挥诵读的功能。读法要多样:齐读、个别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对读等等。
2、情境化。情境化就是用优美的古典音乐,富有情趣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喜闻乐见的表演活动,从而创设氛围把学生引入经典文学的情境,使学生身处经典文化的情境与韵律中,诵诗歌,学诗歌,身心受到陶冶,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让学生在书声、音乐与表演中,入其境悟其理,享受诵读的快乐。
3、生活化。是指《增广贤文》的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处事,学会思考运用。为了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教学中可以设计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的环节,把学经典诗歌与学做人联系起来。弘扬人文个性,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四、具体措施:
(一)营造读经氛围
1、校园中悬挂《增广贤文》字画,教室有专题布置,使校园具有浓郁的读经气氛,书香气息。
2、搭建展示平台,面向全体开展诵读、知识、书法、手抄报、征文、演讲、讲故事等竞赛。
(二)提升教师素养
1、教师自我进修,研学《增广贤文》,阅读相关书籍、音像,给自己先装满“一桶水”。
2、上诵读研讨课,发现不足,总结优点,推广经验。
(三)课堂教学操作
1、遵循“三化”教学理念:诵读化、情境化、生活化。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精心设计好教案,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诵读。
2、以“读”为主,将“诵读”作为教与学的第一手段。
3、以“讲”为辅,意思的疏通是必要的。
4、重视对学生进行阶段评价,开展评比活动,设计《增广贤文》诵读攻关表等形式多样的评价表,促进学生诵读。
五、教学内容:《重订增广》前半部分。
20xx年9月
第1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读——熟练朗读原文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齐读,指名学生个别朗读,纠正字音。
二、知——知晓文章本意
1、学生看注释,了解原文大意。
2、理解句意:容易的由学生自讲,难句由教师讲解。
分配任务,小组讨论,理解句意;讨论后组长展示;教师补充订正。
第一组:
1、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
【解释】前人的道德文章,对你起到谆谆教诲的作用,能提高你的品味,为你添加风采,使你的知识和见识都有增长,(值得)多看多听多记。
2、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解释】观察现在的一些问题,宜以过去经验教训作为借鉴;没有过去的经验教训,就没有今天的成就。
3、贤乃国之宝,儒为席上珍。
【解释】圣贤是国家的瑰宝,大儒是座上珍品。
意思就是圣贤跟儒家文化都很高尚,对国家对个人都很有益处。
第二组:
4、农工与商贾,皆宜敦五伦。
【解释】从事耕种、技艺、行贩、坐贩等各色人等都应该笃信和遵循“五伦”。
5、孝弟为先务,本立而道生。
【解释】做人要尊敬长辈,敬爱兄长。只有懂得和做到了孝悌,才能明白做人的道理。
6、尊师以重道,爱众而亲仁。
【解释】要尊敬老师长辈,重视道德修养,要有爱心,要亲近仁德之人。
第三组
7、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解释】钱财相对于仁义来说是不值得看重的,如粪土一般,仁义才是珍贵的。
8、作事须循天理,出言要顺人心。
【解释】一个人做任何事情都要符合自然规律和社会法则,说话要顺应他人的情感和愿望。
9、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解释】要存善良之心,不能心术不正,居心不良,否则会得罪天地,违背规律,受到惩罚。父母长辈者,要注意谨言慎行,在言行上给儿孙留个好榜样。
第四组:
10、处富贵地,要矜怜贫贱的痛痒;当少壮时,须体念衰老的酸辛。
【解释】身处富贵的人,要同情关心贫贱人的痛苦艰难;年轻人要体谅老年人的酸甜苦辣。
11、孝当竭力,非徒养身。
【解释】应当竭尽全力行孝,不只是在物质上供养老人,还要给老人精神慰藉。
第五组:
12、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
【解释】比喻词,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13、岂无远道思亲泪,不及高堂念子心。
【解释】没有一个远离家乡的子女是不思念父母的,没有一个父母是不思念远离膝下的子女的,但是,子女的思亲之泪哪里比得上父母的挂念之情啊!
第六组:
14、爱日以承欢,莫待丁兰刻木祀;椎牛而祭墓,不如鸡豚逮亲存。
【解释】子女侍奉父母,膝下承欢要珍惜时日,不要像丁兰那样,到父母死后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来祭祀就为时已晚。杀牛来祭奠死去的父母,还不如在生之时照顾好父母的日常生活。
15、兄弟相害,不如友生;外御其侮,莫如弟兄。
【解释】兄弟之间如果反目成仇,相互陷害,那么兄弟还不如朋友。在抵挡、防御外敌的时间,兄弟就会精诚团结,力量巨大,无人可比。
第七组:
16、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解释】当我们家庭富裕,有酒肉招待别人的时候,称兄道弟的人就很多。当遇到灾难,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却见不到一人,都避之不及。
17、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
【解释】弟兄尤其是老年弟兄之间见一次少一次,见一次老一次,今后还能有多长的时间做弟兄呢?
第八组:
18、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
【解释】父子和家庭就不会败落;兄弟和家庭就不会分裂;乡党和矛盾纠纷就会平息,夫妇和家道就会兴旺。
19、只缘花底莺声巧,遂使天边雁影分。
【解释】只因为听信妻妾的花言巧语,于是兄弟反目成仇,骨肉分离。
三、思——深入思考理解
1、你最赞同文中哪句话,为什么?
2、思考与讨论:当今有人父母健在时不行孝道,父母死后大办丧事、大修墓碑,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四、背——背诵本课原文
1、齐读一遍。
2、个人自读背诵。
3、全班齐背(背不了的看课本读)。
【《增广贤文》教案】相关文章:
增广贤文读后感04-30
增广贤文读后感范文09-09
五年级语文《古今贤文真理篇》教案06-18
创文宣传标语02-04
长春文旅形象口号12-26
群文阅读的教学反思05-17
成语故事文言文07-28
文言文读书笔记06-22
2023英文商务邀请函02-20
2023年文艺伤感句子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