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

时间:2024-06-30 16:47:2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

  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 篇1

  教学目标: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学生选定习作内容,并围绕主题,进行习作。

  在习作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自评与师生互评。

  教学过程:

  一、确定习作内容

  师:上节课我们围绕“‘打扫’森林”进行了说话训练,同学们说得都比较到位。紧接着同学门分别从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收集发明的事例,从动植物身上受到的启发等方面进行了口语交际。

  我们知道,在进行介绍的时候要按一定的顺序。比如:介绍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先说一种大自然现象,再说人类在大自然中的活动并得到的启示;发明的事例,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发明的过程,并谈了自己的'感想;动植物的启示,同学们从动植物的外形或功能上受到启发有了自己的发明设计。

  小结:本次习作可以写自己本单元学习中的发现,或者活动经过,心得体会。把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或者是最有话说的方面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注意不要大量地抄录资料。

  二、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巡视时,对少部分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习作指导,可以是内容选定上,可以是写作顺序上,还可以是语句斟酌或标点符号等方面。

  四、修改习作完成初稿

  写完后,自己先默读习作,看看句子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内容是否具体。

  再是读给同桌听,互相提问补充、在初稿上修改。

  如果课堂上还有时间,可以当堂点评一、二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较为突出的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 篇2

  【教材分析】

  本次“语文园地三”主要内容是交流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认识几个古代文人;学习生字;了解描写颜色的短语;学会仿写新诗;积累理解几句名言。重点是练习写诗歌片段,理解并积累名言。

  “语文园地三”中的“交流平台”主要培养学生赏析现代诗歌句子所表达的情感的能力,从例句的感知到方法的指导,层层深入:“识字加油站”从大家熟知的古代文人入手,对汉字进行识记:“词句段运用”中主要对描写颜色的句子进行积累,难点是仿写小诗,指导学生赏析例句特点并进行总结练习:最后在“口积月累”中对关于“诗”的名句的认知和积累,这些都体现了对认知能力和积累能力的考察,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多发现,多积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

  1.与同学交流学习现代诗歌的感受。

  2.能在了解古代文人的过程中,认识“屈、渊”等10个生字。

  3.朗读并与同学交流描写颜色的句子,感悟写法。

  4.诵读诗句,了解特点,并尝试仿写。

  5.积累名言。

  【教学重难点】

  朗读并与同学交流描写颜色的句子,感悟写法;诵读诗句,了解特点,并尝试仿写。

  【教学策略】

  1.教学“交流平台”时,结合本单元诗歌,交流学习诗歌时的感受,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2.“识字加油站”列举了8位古代文人,主要让学生在了解这些古代文人的同时会认10个字。

  3.对于“词句段运用”第一题,让学生与同学交流,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其作用。第二题指导学生在读熟诗句的基础上,注意诗句中加点部分的语言特点,再尝试仿写。

  4.“日积月累”中,让学生读熟有关诗歌的名言,进一步了解诗歌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与同学交流学习现代诗的感受。

  2.能在了解古代文人的过程中,认识“屈、渊”等10个字。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交流平台

  1.导入新课。

  (1)师导入:我们为什么要学诗?因为“人本来就是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了真善美的熏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有什么收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栏目看看吧!

  (2)板书课题。(课件出示:语文园地“交流平台”)

  2.引导生读对话,适时提问。

  (1)生自由、轻声地读教材中几位小朋友的对话。

  (2)交流第一句。

  ①师引导:第一位小朋友告诉我们诗歌有什么特点呢?

  ②预设: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很有节奏感。

  ③出示课件。

  我很喜欢本单元的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很有节奏感。

  ④师引导:哪些诗句让你感觉朗朗上口、悦耳动听,有节奏感?能为大家读读吗?

  ⑤生读诗句后交流。

  (3)交流第二句。

  ①师引导:第二位小朋友解锁了诗歌的什么“密码”呢?

  ②预设:诗歌表达诗人的感受,有丰富的想象,语言表达独特。

  ③出示课件。

  诗歌常常表达诗人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因此,语言表达也很独特,如,阳光是“绿的”,寂静是“朦胧的”,小草“炫耀”着新绿。

  ④师: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吗?

  ⑤生交流。

  (4)交流第三句。

  ①师引导:第三位小朋友有什么收获呢?

  ②预设:诗歌往往饱含着真挚的情感。

  ③出示课件。

  诗歌往往饱含着真挚的情感,如,“永不漫灭的回忆”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让我体会到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依恋。

  ④你还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到诗人真挚的情感?

  预设1:“赤着脚,携着手,踏着新泥……”中,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预设2:“在灿灿的金晖里,闪着晶亮的雪花”中,体会到诗人对白桦的赞美与崇敬。

  3.延伸拓展。

  (1)出示课件《太阳喝醉了》。

  (2)生自由读诗后与同桌互相交流,运用学到的方法说说感受。

  (3)全班交流,适时评价。

  示例1:运用拟人的手法,极具想象,把太阳想象成喝醉的人。

  示例2:读起来特别有味道,难怪有人说:现代诗,是语言的音乐,读着这样的诗,觉得很放松。

  【设计意图】

  “交流平台”栏目是对本单元内容的回顾,教学时重点从感官描写这个点出发,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联系课文内容加以运用。适当拓展,出示一首小诗让学生诵读体会,以加深学生对现代诗特点的理解。

  板块二

  识字加油站

  1.认识加拼音的字。(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1)生自由认读。

  (2)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重点检查“渊、仲、禹、孟、甫”)

  (3)指导书写“韩、禹”2个字。(课件出示笔顺书写视频)

  (4)生在田字格中练写。

  2.了解古代文人。

  (1)师引导:你了解这些古代文人吗?

  (2)生交流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

  (3)课件出示文人资料。

  3.了解文人的代表诗句。

  (1)师引导:你读过他们的诗句吗?

  (2)师指名交流。(课件出示诗句)

  【设计意图】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贵有疑,所以在识字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生字,适时指导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并与同学交流描写颜色的句子,感悟写法。

  2.诵读诗句,并尝试仿写。

  3.积累有关诗的名言。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词句段运用

  1.导入新课。

  师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组古代文人,这节课我们在“词句段运用”中去学习一组描写颜色的句子吧!

  2.交流描写颜色的句子,感悟写法。(出示课件)

  (1)师指名读句子,相机强调带点的'词句读重些。

  (2)师:读带点的词句时,你有什么发现?(预设:这些词句都是描写颜色的)

  (3)师:你还有什么发现?(生自由读句子,交流讨论)

  示例1:第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白桦的高洁。(相机出示:拟人高洁)

  示例2:第二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不仅写出了雾的颜色,还突出了它的轻、薄。(相机出示:夸张轻、薄)

  示例3:第三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绿得娇嫩、黄得蓬勃、蓝得醉人”不仅写出颜色的程度深,还让人感觉那草滩、菜花、湖水是多么富有生机啊!(相机出示:排比富有生机)

  示例4:这样描写颜色,不但使句子生动优美,而且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我也要学习这种写法。

  (4)拓展延伸。师:你还读过哪些描写颜色的句子?(生与同桌讨论、交流)

  示例1:《白桦》第2节: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示例2:《绿》第1节: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3.朗读诗句,仿写句子。(课件出示诗句)

  (1)师引导:你认为诗中加点的部分有什么特点?

  (2)预设:是作者意象的罗列,不是简单的重复。

  (3)师:你欣赏哪首诗?为什么?

  (4)示例:我喜欢第一首诗。因为这首诗描写的是生活中的画面,表达的是作者的真实情感:对母亲、对童年的美好回忆。读着这首诗,脑海中不禁浮现作者童年在园中、在月下玩耍嬉戏的情景,浮现她坐在母亲的膝上撒娇、听故事的画面。

  (5)仿写诗句。

  ①师引导:读着读着,我们发现原来写诗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事,你也可以学着写,就是写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事,只要我们有一颗童心,能够大胆想象,锤炼语言,就可以写出有趣的诗。

  ②生仿写,师巡视指导。

  ③全班交流。(课件出示仿写范例)

  这些事——

  爷爷的年龄,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写在脸上的皱纹里;

  冰冷的雨中,

  马儿的年龄,

  温暖的双手,

  嚼在嘴里的牙齿里;

  父亲的怀抱。

  树木的年龄,

  藏在肚子的年轮里。

  【设计意图】

  此板块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句子的特点,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运用,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板块二

  日积月累

  1.师引导:读着我们自己创作的小诗,才发现原来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学习诗歌,不但丰富了我们的知识,还愉悦了我们的心情。诗歌不但能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还教会我们许多。让我们一起走进“日积月累”,读读关于“诗”的名言吧。

  2.课件出示课本中的名言。

  3.朗读名言。生自由练读;师指名读后全班齐读。

  4.引导理解名言。

  (1)师引导:读了这些名言,你对“诗”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2)生交流。

  示例1:诗是鼓励人们奋发向上的。

  示例2:诗是有节奏的,是语言的音乐。

  5.背诵名言。

  6.拓展延伸。

  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诗”的名言?(相机出示课件)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苏轼

  诗品出于人品。

  ——刘熙载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张舜民

  诗人是描绘心灵的画家。

  ——迪斯雷利

  诗必兼才、学、识三者。

  ——方东树

  诗以神韵为心得之秘。

  ——翁方纲

  诗歌是艺术的女王。

  ——托·斯普拉特

  诗是成熟的理性。

  ——歌德

  7.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在“识字加油站”中认识了许多古代文人,了解了他们的代表诗句,还通过“词句段运用”学到了描写颜色的方法,尝试着写诗,积累了许多有关诗歌的名言。希望通过学习,同学们能在诗歌的海洋中尽情徜徉,读更多的诗,了解更多有关诗歌的知识。

  【设计意图】

  此板块通过收集、交流关于“诗”的名言,运用反复诵读、讨论探究等方法进一步了解现代诗,达到了积累的目的。

  【教学反思】

  充分利用“交流平台”中的对话,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阅读实践活动,充分地了解诗歌,学会发现诗歌的更多魅力,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一幅幅美的画卷。当诗歌中的这些美触动他们敏感的心弦时,他们会欣然产生写诗的念头,在词句段仿写时,一首首充满童趣的小诗悄然流淌在他们的笔尖。

  在“词句段运用”的教学中,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进入“词语的感性世界”。通过色彩丰富的词语教学,用色彩装扮语文课堂,我们看到了另一道靓丽的风景。

  教学“日积月累”不是单纯地要求学生背诵,而是让学生透过这些有关“诗”的名言,对诗歌有更多的了解,再让学生谈体会,体会诗“美”在哪里,“情”在何处。

  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感受童话故事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2、激发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并养成边读边想的阅读习惯。

  3、会抓住童话的特点编、写童话。

  4、发挥自己的想象才能,展示自己在童话故事方面的收获。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童话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在听、说、读、写活动中,进一步体验童话的魅力,感受童话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导入

  最近,我们在课内外阅读了一些童话故事,学习童话的兴趣越来越浓了。现在让我们自己讲讲童话吧!

  二、交流步骤

  1、自己准备故事内容。

  2、小组内讲童话故事,选出最佳故事大王。

  3、请每组的故事大王上台讲,集体评议,选出班级的故事大王和最佳自编童话。交际例文:

  朱文佳:我要给同学们讲的是俄国作家普希金写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有这样一对贫穷的夫妇,他们虽然靠捕鱼为生,但也过得很快乐。忽然有一天,一条能满足他们任何愿望的金鱼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破盆变成了木盆、破房子变成了木房子、木房子变成了宫殿,渔妇变成了女皇。信守承诺的金鱼一次又一次地满足了老太婆的要求。就在老太婆痴心妄想地要做海上女霸王的时候,她的愿望不但没有被满足,反而失去了她曾经得到的一切。

  孙高奕:今天我要讲的是《格林童话》中的《老祖父和孙子》的故事。从前,有位老人,他的儿子、媳妇嫌他又老又脏,每天让他用破碗在房间的角落里吃饭。忽然有一天,夫妻俩发现他们四岁大的儿子在为他们准备和老人一样的破碗时,才猛然醒悟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从此以后,他们改变了对老人的态度,日子过得很快乐。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孝敬老人,从现在做起。

  4、自由组合,演优秀的童话。组内排练,上台表演,评出最佳演员。

  5、制作小组的童话故事集,展示。

  三、布置作业

  1、写出自己所看过的童话故事书。

  2、办童话故事的墙报。

  【第二课时】

  (习作)

  一、导入

  本次写作训练是编写童话,可以续编《小木偶的故事》,也可以自编童话。选择续编童话的同学,一定要多读几遍《小木偶的故事》,展开合理的想象,再进行续编。选择自编童话的同学,可选择几种动物,或者几件物品,以它们为主人公,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一些什么事,编成一个故事写下来。

  二、写作指导

  1、写童话和写作文是一样的,就是要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本次习作有两项内容,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任选一个:

  (1)编写童话:根据《小木偶的故事》结尾,续编童话。

  (2)编写童话:自己构思一个童话故事,按照童话的写法,编写一篇童话。

  2、续编童话指导。

  (1)出示《小木偶的故事》最后两段话:

  现在,小木偶会哭、会笑、会生气、会着急,也会向别人表示同情和关心了。老木匠说得没错,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2)展开想象:在小木偶身上,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和课文中的遭遇相比,出现了哪些变化?请联系这个童话的内容,从最后两句话展开想象。注意童话故事的特点:内容生动、神奇;想象奇特、夸张;包含做人的道理。题目自定,要吸引人。

  (3)学生练习说话。教师提示:想象要丰富,也要合理。想象奇特,夸张。

  3、编写童话指导。

  (1)选择自己最喜爱并熟悉的几种动物或者几件物品。

  (2)展开想象,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一些什么事,编成一个故事。

  (3)编写童话故事,可以自己一个人编写,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编写。在写之前,最好同桌或小组之间先交流一下,试编一个,互相启发,确定写作内容。

  (4)同桌或小组交流,提示:编童话故事与记事作文一样,要说清楚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习作交流与评定

  1、修改评价。

  (1)明确修改文章的重要性,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2)复习童话写作的要求:内容生动、神奇;想象奇特、夸张;拟人手法;包含做人的道理。

  2、合作评改。

  (1)出示一至两篇例文,师生合作评改。

  (2)对照上述要求,阅读例文逐项评改,指出写得好的地方,在需要修改的地方做上记号。

  (3)师生合作,边议边改,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修改童话。

  (4)同桌交流,互相评议。

  (5)自我评议,在需要修改的地方做上记号。

  (6)修改习作,誊写成文。

  四、习作例文

  蝴蝶选美从前,有一个蝴蝶谷,里面住着许多美丽的蝴蝶。他们相亲相爱,幸福地生活着。

  一次,蝴蝶们决定举行一次选美比赛,每只蝴蝶都出去打扮自己。十天后,谁最美,谁就当蝴蝶王。

  蝴蝶们高兴地飞了出去,去打扮自己。一只蝴蝶飞到凤凰身上,翅膀印上了凤凰的花纹,成了一只美丽的凤凰蝶;一只蝴蝶飞到了孔雀身上,翅膀印上了孔雀的花纹,成了一只漂亮的孔雀蝶;还有一只蝴蝶飞到梅花鹿的身上,翅膀印上了梅花鹿花纹,成了一只俊俏的梅花蝶……

  一只小蝴蝶飞出去,刚来到一个出口,突然一位妇女的尖叫声传到了他的耳朵里。他急忙过去一看,呀!一只金钱豹正叼着一个小男孩狂奔着,那男孩的妈妈哭着,喊着:“孩子,我的孩子……”小蝴蝶一惊,看到旁边有一丛刺玫瑰,便等金钱豹冲过来时,猛地把刺玫瑰一摇,一下子,金钱豹的眼睛被刺瞎了。他大吼一声,扔下男孩,逃跑了。

  男孩得救了,但他的伤势很重,必须用鱼鹰岩上的灵芝草才能治好。小蝴蝶二话没说,向鱼鹰岩飞去。他飞了三天三夜终于衔来了灵芝草,治好了男孩儿的伤,又帮助男孩的妈妈精心照料孩子。就这样,十天很快就过去了。

  到了选蝴蝶王的那天,小蝴蝶一点儿也没有打扮,身着旧衣来参加选美。男孩赶去把前因后果告诉了大家,最后大家一致选小蝴蝶为王。

  评析:小作者写了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它告诉我们:心灵的美比外表的`美更重要。只有心灵美的人,才能赢得大家的尊敬和爱戴。全篇文笔优美,内容丰满,小蝴蝶豹口救人的情节,设计得合情合理,令人信服。

  【第三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展示台)

  一、我的发现

  1、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明确:童话具有想象丰富、故事有趣、含有深刻的道理、事物拟人化的特点,在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2、结合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谈谈对童话的认识和感受。

  3、根据学生的讨论,揭示要点:

  (1)童话中的主人公,大多是神仙精灵、妖魔鬼怪、鸟兽虫鱼。(引导学生举例说明)

  (2)它们都有神奇的魔力,还能像人一样说话。

  明确:这些生物本身是不会说话的,童话使它们能说话,实际上表现的是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3)童话想象丰富,故事有趣。

  明确:这是童话的鲜明特点,也是童话最吸引人的地方。

  (4)童话既引人入胜,又给我们有益的启示。明确:说明童话不是没有目的乱编的,好的童话实际上在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举例说一说)

  4、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很多关于童话的资料,谁来将你最喜欢的童话讲给大家听一听?(学生可自由发言)

  5、学生讲童话故事。同学听后评一评,怎样的童话最能吸引人?

  明确:想象夸张却合理,情节曲折却有意义,描写生动传神的童话最吸引人。

  二、日积月累

  1、幻想、夸张、拟人构成了有趣的童话故事,读着它,心也会随之飞扬。童话故事的形式有好多种,除了课文中的一些童话故事外,还有许多用诗歌形式写的童话,叫童话诗。

  2、教师示范朗读或配乐朗诵《雨中的森林》。

  3、说说你听了这首诗的感觉。

  4、练习朗读:指名朗读,点评,再读。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三、展示台

  1、这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先请同学们看看教材中几位同学的学习成果展示。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比他们更多,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展示展示。

  2、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3、组织参加学习成果展。

  4、教师评价。

  四、课堂小结

  童话世界可真有趣!正如《雨中的树林》说的那样,童话是小精灵,童话是滚动的雨珠,是串串项链,是又软又香的落花,是青蛙击鼓跳舞,是酸甜可口的浆果,是会变魔术的小雨点儿。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让多彩新奇的童话永驻人间。

  教后反思:

  本次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展示台”几个栏目。课上我带领学生重点学习体会了《雨中的树林》这篇优美的诗歌。这篇诗歌是结合本单元的童话这个特色展开的。这种诗歌,我觉得不适合提太多的问题,不能把这样美的诗歌肢解开来学习,而是应该重在感悟。学习这篇诗歌就应该品味“雨中树林”的神奇,让学生自己找神奇,并读出神奇、有趣的味道来。课外让同学们多阅读一些童话,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精心准备,练习讲一讲,或演一演;结合课堂学习,了解童话特点,为续编童话和自编童话做好准备。

  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 篇4

  教学目标 :

  1、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展示事例,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或讲述下列事例,引入新课。

  20xx多年前埃及人迈克雷在尼罗河边散步时,踢到了干乌龟壳,从中受到启发,

  发明了木制四弦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

  (课件出示乌龟壳、小提琴、播放小提琴优美的旋律)

  (音乐转换为沉重的曲调,教师语气沉重地讲述)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只有袋鼠、鸵鸟等少数动物种类。1859年英国移民带去20多

  只家兔到达澳大利亚。那里没有虎、豹、狼、狐等食肉动物,兔子没有天敌,只生不死,不到三年时间,就多得挤满了牧场草地。到了19世纪末,兔子经过的地方,牧草、麦苗荡然无存,仿佛刮了一场龙卷风,或像洪水刚刚冲过一样,丰美的草场变成了荒漠,确确实实发生了一场兔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兔子的逞凶束手无策。后来,科学家找到一种针对兔子的粘液瘤病毒,它通过蚊子传播给兔子,大批兔子接连死去,这样澳大利亚的农业和畜牧业才得以恢复。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自然界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都是协调统一的关系,哪个环节上发生失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列方面任选一项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发现;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自己的发明设想;自己尝试实验或设计发明的情况。

  自主选择交流的伙伴交流内容相同的组成一个或若干个小组。

  自主推荐在全班汇报的代表教师适当引导激励上台少的同学,善于发现突出典型并积极向组员推荐。

  三、全班汇报,互动交流

  1.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话清楚、大方、语言顺畅连贯,通过过渡评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评议两三名同学来激励学生;听的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或听完之后举手向汇报的人请教,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学生不能解答的教师可做解答或引导课外去查阅资料、实践探究。

  2.评选最佳创意奖查阅资料能手超越自我奖等,进行精神奖励:全班鼓掌、打节奏为获奖同学唱一支歌曲。

  四、同桌互说,强化提高

  请向获奖的同学或你认为最出色的同学学习,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再同桌两人一组,一人讲,对方听一听、问一问、夸一夸。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习 作

  一、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1.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什么。

  2.小结:本次习作,是写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者活动经过,或者心得体会。你哪方面感受最深,最有话可说就写哪些方面,注意不要大量地抄录资料。

  二、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点评一、二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四、誊写作文底稿。

  第三课时 习作评讲

  一、个性展示台

  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2.学生自主上台展示本次习作中的亮点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段落。

  词语:上台在黑板上写。

  句子、段落、篇章:上台宣读,自己谈谈向大家宣读的理由,适当引导评议。对于有特色的习作,教师可推荐发表或参赛。

  二、教师做小结

  1.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2.提出有共性的问题(如语句、层次、标点等)引导全班评议集体修改。

  三、个人再修改

  各人放声朗读自己的习作,用修改符号再次修改明显错误或有毛病的地方,错别字词订正写在习作眉批空处,每个写三遍。

  对习作不合格的同学,教师指导重新写作或当面指导修改完善。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读一读,自己悟一悟。

  2.说一说,读一读,分组感悟。

  第一组:终于说明了科学家揭开蝙蝠探路的秘密是很不容易的,是反复试验的结果。

  第二组:根本强调了如果不是我们自作聪明,这些海龟是完全不会受到伤害的。

  第三组:居然进一步强调了这的确是令人难以相信。

  在朗读时,注意这三个词语语气稍重一点儿。

  3.小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基本意思是相同的,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举一举例子: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一组例句来吗?

  二、日积月累

  1.自由读,想一想意思。

  2.自主说,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理解的气象谚语,教师适当点拨。

  3.多种形式积累:自主背、相互背、齐背、指名背。

  4.拓展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注意引导学生背一背当地常说的气象谚语。

  三、布置思考作业

  你想做的展示台内容。

  第五课时 展 示 台

  一、课前准备

  1. 讨论,确定展示形式。

  在充分发言的基础上,个人或分组确定一种或两、三种展示方式,如:

  a)主办认识大自然手抄或黑板报。

  b)仿生学课外读物介绍会或建立仿生学图书借阅角。

  c)仿生学发明创意赛。(可结合口语交际、习作进行)

  d)大自然的启示图片展。

  e)布置小发明、小制作实物展台。

  f)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收获优秀习作栏目。

  2. 行动,筹备展示活动。

  筹备时,时间上可有一定的弹性,要充分发挥各小组小组长的作用。

  二、展示评比

  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展示筹备的成果,评比小小发明家课外资料搜集能手办报大王采访能手等,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或者精神奖励。

  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 篇5

  一、图片导入。

  (出示小儿“卧剥莲蓬”的图片。)

  同学们,看看这张小儿“卧剥莲蓬”的图片,小儿的快乐感染着画外人,可见作者对乡下生活——(十分喜爱)。

  二、交流平台。

  1、谈话导入:在文章中有些句子特别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想法。

  2、体会范例:出示“交流平台”中的句子,各自说说体会到了什么情感。

  (1)我从《乡下人家》的最后一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的、迷人的风景”,理解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想法。

  (2)学习《天窗》这课时,我从“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这句话中,体会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3、迁移练习!各自找一找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

  4、教师点拨:我们对文中重点句子的感悟,通过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的、迷人的风景”“独特、迷人”指的是非常的与众不同,只有乡下才会遇上的非常吸引人的风景。是乡下那种淳朴风格,优美而不华丽夸张的那种氛围。这样的风景又怎能不让作者喜欢和赞美呢!

  “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这句话在文章中出现两次,分别是在下雨时和在夜晚,孩子们被迫回到屋子后,因为小小的天窗寄托着孩子们的梦想,让孩子们枯燥闭塞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奥秘的向往与追求。

  三、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选两三个词语,说说你体会到的乡下和城市生活的不同。

  繁华璀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大街小巷

  肥沃麦浪炊烟袅袅依山傍水鸡犬相闻

  名师指导:第一排的词语都是描写城市生活的,第二排的词语都是描写乡下生活的。

  繁华:(城镇、街市)繁荣热闹。如:王府井是北京繁华的商业街。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如:这座古塔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高楼林立:高高的房子,像树林一样密集地树立着。如:站在国贸大厦上,举目四望,街道纵横,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一般。形容热闹繁华的景象。造句:上海市街,整日车水马龙的,交通繁忙。

  大街小巷:城镇里的街道里弄,概指都市里的各处地方。造句:国庆节到了,大街小巷彩旗飞扬,一派喜庆气氛。

  肥沃:(土地)含有较多的适合植物生长的养分、水分。造句:山谷缓缓地斜向一处肥沃的平原。

  麦浪:指田地里大片麦子被风吹得起伏像波浪的样子。造句:那一朵朵盛开的牡丹花似麦浪;似朝霞;似海洋。

  炊烟袅袅:是指古时人们做饭时徐徐轻烟回旋上升,随风而逝的景象,也指摇曳貌,飘动貌,也形容香气散发。造句:傍晚,小山村家家户户炊烟袅袅。

  依山傍水: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造句:我的家乡依山傍水,四季如春,是一个宁静不被打扰的地方。

  鸡犬相闻:指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能听到,指人烟稠密。造句:他厌倦了喧嚣的都市,宁愿在鸡犬相闻的小山村,颐养天年。

  2、读一读,选一幅图画照样子写一写。

  (1)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2)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带着泡沫的浪花,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

  教师点拨:这两句话中,前一句选自《乡下人家》,为我们描绘的是傍晚的红霞、微风、归巢的鸟儿和乡下人家绘成的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充分展示了乡下人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好画面。第二句话描绘的是海边的景色:海鸥、沙滩、浪花、海岸线,无疑让人们沉浸在一幅静谧又宽阔的环境中,心情也会平静下来。

  四、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卜算子·咏梅》

  2、师范读。

  3、学生模仿读。

  4、同桌比赛读。

  5、尝试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6、师小结。

  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 篇6

  教学目标

  1、在亲身经历中,感受童话带来的乐趣,激发学习童话的兴趣。

  2、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过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习作

  一、引言

  浓浓的童话情让我们经历了一段段美好时光,重新拾起它,你会觉得它是那么美好。这节课让我们在写童话的.、讲童话、演童话的过程中,再一次尽情体验童话给我们的快乐吧!

  二、走进“大看台”

  过渡: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编童话、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走进今天的“大看台”,同学们一定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想一试身手。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开始吧!

  三、学生准备

  1、一进“大看台”:

  ⑴ 读自编故事,忠实的听众发表建议。要求:通顺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⑵ 讲童话,悉心的听众品评哪个最好。要求:大胆、大方、大声;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听众要认真听,评价要说出理由。

  ⑶ 演童话,热情的观众谈谈观后感。要求:有合作意识,表演大方,抓住童话的主要情节。

  ⑷ 总结经验,听取建议,再次准备,教师指导。

  2、二近大看台:

  ⑴ 创设情景:同学们,“童话大看台”现在开始了,请你用最热烈的掌声请出第一位表演者。

  ⑵ 有感情的读自编故事。

  ⑶ 用情的讲童话故事。

  ⑷ 出色的演童话故事。

  3、交流收获。

  四、学生作文

  【学法指导】鼓励学生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过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 篇7

  教学目标

  我的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一、激趣导入

  1、《神笔马良》、《哈利波特》、《指环王》的片段。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都是些什么电影吗?

  3、是的,这些精彩的电影都是根据童话故事改编而成的.。其实,童话故事一直陪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童话天地,一起去感受他的美妙神奇、绚丽多姿吧。

  二、八面来风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很多关于童话的资料,现在能相互交流一下吗?

  2、交流。

  3、老师也从网上下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学法指导】鼓励同学们收集关于童话的资料,并和小伙伴相互交流。

  三、我的发现

  1、师:这么多美妙的童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其实呀,童话故事的编写是有一定规律的,小林和小东就发现了一些,我们来看看吧。

  2、男女生分读书上的“我的发现”。

  3、说说小林和小东经过本组童话故事的学习后发现了什么?

  4、回顾读过的童话书,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5、全班交流。

  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编小诗集和举办诗歌朗诵会。

  2、了解诗人及其风格,并认识“屈、渊”等10个生字。

  3、正确区分词语意思,积累有关冬天的句子。

  4、了解关于颜色的句子,并仿写。

  5、积累关于诗的句子。

  教学重点

  1、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2、正确区分词语意思,积累有关冬天的句子。

  3、了解关于颜色的句子,并仿写。

  4、积累关于诗的句子。

  教学难点

  1、合作编小诗集。

  2、了解诗人及其风格。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让我们一起轻叩诗歌的大门,去品读吧!

  1、回忆学过的古代诗歌,了解其内容,感受其情感。

  2、朗读本单元现代诗歌,体会其与古诗的不同,感受他们的魅力所在。

  二、合作编诗。

  1、教师出示不同句子,学生分小组,每组选择一组句子,组内每人仿写一句。

  如:妈妈是一片沃土,我是一棵小苗,沃土把我滋养,让我一天天长高。

  妈妈是________,我是________,________我________,让我________。

  小组交流,组长收集整理组员仿写的句子,并汇报。

  小组合作,将组员仿写的句子连在一起,加上开头和结尾并稍作修改,起名字,形成一首小诗。

  2、小组合作把编写好的诗歌用更加形象的方法展示:配图、书法,加封面。

  3、讨论如何编写一首小诗?

  确定编写的内容:确定小诗要描绘的事物,确定主题。

  编排角度:可从诗人、内容、形式等考虑。

  小诗形成:起名字,配图或书法等让诗歌更形象。

  三、诗歌朗诵比赛。

  1、把小诗收集,集体讨论朗诵过程:

  选定主持人——确定小诗顺序——汇报朗诵形式

  2、朗诵诗歌。

  第二课时

  一、交流平台。

  回顾本单元诗歌,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

  1.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很有节奏感。

  2.诗歌常常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因此,语言表达也很独特,如“阳光”是“绿的”,“寂静”是“朦胧的”,小草“炫耀”着新绿。

  3.很多诗歌包含着真挚的.情感。

  教师小结: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二、识字加油站。

  1.小组合作:

  (1)借助工具书,识字,认识诗人的名字。

  (2)介绍诗人:小组内集体讨论对于诗人的了解,互相补充,并记录。

  (3)把不了解的诗人记录汇报。

  2.汇报:

  (1)学生认读生字。

  (2)小组汇报诗人情况,教师补充。

  三、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找一找其他描写颜色的句子,和同学交流。

  (1)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2)白雾与远天晴空连在一起,晶白中透着淡蓝、青苍,一碧万顷。

  (3)那草滩的绿,绿得娇嫩;那菜花的黄,黄得蓬勃;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

  教师小结:这几句话都是描写事物颜色的句子。

  第一句话是描写白桦树的颜色的。银霜指的是白桦树白的像涂了银霜。

  第二句话是写白雾的白中透着天空的淡蓝和青苍的颜色。

  第三句话是写草滩的绿、菜花的黄及湖水的蓝的。

  其他描写颜色的句子:

  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晖里闪着晶亮的雪花。

  2.读一读,注意加点部分,再仿照着写一写。

  (1)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加点的词语的好处。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罗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春天的早晨,

  怎样的可爱呢!

  融冶的风,

  飘扬的衣袖,

  静悄的心情。

  这些词使描述的物体更加形象、具体。

  (2)仿写诗歌。注意让诗歌更加形象、具体。

  学生仿写汇报:

  夏天的花,

  多么的绚丽啊!

  红的似火,

  粉的如霞,

  白的如雪。

  四、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

  (1)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艾青

  (2)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朱光潜

  (3)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英】华兹华斯

  2.学生体会上述诗句,教师引导。

  3.拓展:你还知道其他描述诗歌的句子吗?

  诗人是描绘心灵的画家。——迪斯雷利

  只有美,对诗来说是不够的,诗应该打动人心,引导听者灵魂到诗的意境。——〔古罗马〕贺拉

  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 篇9

  教学目标

  日积月累:

  积累诗中优美的诗句,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为学生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展示台:

  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教学过程

  日积月累,展示台

  一、日积月累

  幻想、夸张、拟人凑成了可爱的童话故事,读起它,心也会随它飞扬。正如在诗中漫步一般!你听──

  1、配乐朗诵《雨中的树林》。

  2、喜欢这首。

  3、用心、用情的朗读。

  4、指名朗读──点评──再读。

  5、教师小结:

  童话世界可真有趣!正如《雨中的树林》所说,童话是小精灵,童话市滚动的雨珠,是串串项链,是青蛙击鼓跳舞,是又软又香的落花,是酸甜可口的浆果,是会变魔术的雨点儿。让我们再一次用情的朗读这首诗,用多彩新奇的童话用驻人间。

  6、感情朗读。

  7、教师总结:

  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以想象为船,夸张为桨,拟人为帆,让你们的“童话号”驶向幸福的`彼岸。

  【学法指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感悟童话的语言之美。

  二、展示台

  1、过渡:

  这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先请同学们看看教材中几位同学的学习成果展示。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比他们更多,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展示、展示。

  2、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3、组织参观学习成果展。

  4、评价,然后把评价情况装入“成长记录袋”。

  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 篇10

  【教学目标】

  1、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有关“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的图文资料、小发明、小创意等。

  2、教师准备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现与发明事例的资料或课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展示事例,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或讲述下列事例,引入新课。

  2000多年前埃及人迈克雷在尼罗河边散步时,踢到了干乌龟壳,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木制四弦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

  (课件出示乌龟壳、小提琴,播放小提琴优美的旋律)

  (音乐转换为沉重的曲调,教师语气沉重地讲述)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只有袋鼠、驼鸟等少数动物种类。1859年英国移民带去20多只家兔到达澳大利亚。那里没有虎、豹、豺、狼、狐等食肉动物,兔子没有天敌,只生不死,不到三年时间,就多得挤满了牧场草地。到了19世纪末,兔子经过的地方,牧草、麦苗荡然无存,仿佛刮了一场龙卷风,或像洪水刚刚冲过一样,丰美的草场变成了荒漠,确确实实发生了一场“兔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兔子的逞凶束手无策。后来,科学家找到一种针对兔子的粘液瘤病毒,它通过蚊子传播给兔子,大批兔子接连死去,这样澳大利亚的农业和畜牧业才得以恢复。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自然界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都是协调统一的关系,哪个环节上发生失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列方面任选一项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发现;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自己的发明设想;自己尝试实验或设计发明的情况。

  自主选择交流的伙伴──交流内容相同的组成一个或若干个小组。

  自主推荐在全班汇报的代表──教师适当引导激励上台少的同学,善于发现突出典型并积极向组员推荐。

  三、全班汇报,互动交流

  1、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话清楚、大方、语言顺畅连贯,通过过渡语评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评议两三名同学来激励学生;听的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或听完之后举手向汇报的人请教,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学生不能解答的教师可做解答或引导课外去查阅资料、实践探究。

  2、评选“最佳创意奖”“查阅资料能手”“超越自我奖”等,进行精神奖励:全班鼓掌、打节奏为获奖同学唱一支歌曲。

  四、同桌互说,强化提高

  请向获奖的同学或你认为最出色的同学学习,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再同桌两人一组,一人讲,对方听一听、问一问、夸一夸。教师巡回指导。

  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 篇11

  教学要求

  1、在交流中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了解8位古代文人,会认“屈、渊”等10个字。

  3、积累本单元描写颜色的句子,能够仿照例句写诗歌。

  4、理解并积累关于诗歌的名人名言。

  重点难点

  1、积累描写颜色的句子,仿照例句写诗歌。

  2、理解并积累关于诗歌的名人名言。

  教学课时2课时

  1、在交流中,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了解8位古代文人,会认“屈、渊”等10个字。

  多媒体。

  一、激趣导入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诗歌,我们在这一单元里感受到了诗歌的美丽,大家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是不是很享受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单元的“语文园地”,走进诗歌的乐园吧!

  二、交流平台

  1、本单元学习的课文都是现代诗,读读下面几位同学的交流,想想现代诗有什么特点。(出示多媒体)

  学生1:我很喜欢本单元的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很有节奏感。

  学生2:诗歌常常表达诗人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因此,语言表达也很独特,如,阳光是“绿的”,寂静是“朦胧的”,小草“炫耀”着新绿。

  学生3:诗歌往往饱含着真挚的情感,如,“永不漫灭的回忆”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让我体会到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依恋。

  2、请同学们把“交流平台”中表示现代诗特点的词句用“ ”画出来。

  3、学生反馈,教师评价、指导。

  4、教师总结。

  (1)现代诗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很有节奏感。

  (2)现代诗表达诗人的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丰富的想象,语言表达也很独特。

  (3)现代诗饱含着真挚的情感。

  (板书:现代诗的特点——有节奏感、想象丰富、感受独特、情感真挚)

  5、小练习:请同学们从本单元的几首诗中,找出最能表达诗人情感的句子,看看这些句子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学生1:在《绿》这首诗中,“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对“绿”的独特感受,表达了诗人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生2:从《白桦》的“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白桦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识字加油站

  你了解下面这些古代文人吗?和同学交流。(板书:古代文人)(出示多媒体)

  屈原陶渊明孟浩然杜甫韩愈

  刘禹锡范仲淹龚自珍

  1、认一认。

  (1)指名拼读生字,齐读生字,指名领读。

  (2)小组同学对比读,互相交流,纠正易错生字的读音,组长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注意读准前鼻音“韩”,后鼻音“孟、仲、龚”。

  2、学生小组讨论,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说说对这些古代文人的了解。(板书:认识古代文人)

  3、教师小结。(出示多媒体)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所作《离骚》自述身世、志趣,指斥统治集团昏庸腐朽,感叹抱负不申;《九章》亦多揭露现实的黑暗与混乱,并抒发怀归之情。两者均突出表现了他对楚国国事的深切忧念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其传世作品,都保存在刘向辑集的《楚辞》中。

  陶渊明(约365—427),东晋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每写及对人生短暂的焦虑和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人生观念,有较多哲理成分。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散文《桃花源记》,辞赋《归去来辞》《闲情赋》都很有名。有《陶渊明集》。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市襄州区)人。早年隐居鹿门山。诗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其诗清淡幽远,长于写景,多反映隐逸生活。有《孟浩然集》。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市襄州区),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宋以后被尊为“诗圣”,对历代诗歌创作产生巨大影响。《兵车行》《春望》《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皆为人传诵。有《杜工部集》。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其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有《昌黎先生集》。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州)。世称刘宾客。和柳宗元友谊很深,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为文长于说理。又通医学。有《刘梦得文集》。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工于诗词散文,所作文章富于政治内容,词传世仅五首,风格较为明健。有《范文正公集》。

  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一名巩祚,字璱(sè)人,号定盦(ān),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主张道、学、治三者不可分割,开知识界“慷慨论天下事”之风。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图”,批评清王朝腐朽,洋溢爱国热情。对后来思想界有相当影响。为文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诗词瑰丽奇肆,称为“龚派”。代表作有《病梅馆记》《己亥杂诗》等。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现代诗的特点,认识了8位古代文人和10个生字,请同学们课下好好复习这些知识。

  1、积累本单元描写颜色的句子,仿照例句写诗歌。

  2、理解并积累关于诗歌的名人名言。

  多媒体。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语文园地”,积累一些描写颜色的句子。

  二、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你还知道其他描写颜色的句子吗?和同学交流。(板书:描写颜色的句子)(出示多媒体)

  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白雾与远天晴空连在一起,晶白中透着淡蓝、青苍,一碧万顷。

  那草滩的绿,绿得娇嫩;那菜花的黄,黄得蓬勃;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

  (1)读一读这些加点的部分,说说这些部分分别描写了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指导。

  ①这些描写颜色的句子有什么共同点?(把颜色描写得非常细致、具体、生动)

  ②你还知道其他描写颜色的句子吗?(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晖里闪着晶亮的雪花)

  2、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仿照着写一写。(出示多媒体)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春天的早晨,

  怎样的可爱呢!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1)指名说这两个片段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点。

  (2)小组交流,讨论,派代表班内展示。

  (3)教师总结:加点的部分是结构相同的“的”字短语。(板书:仿写现代诗“的”字短语)

  (4)仿照加点的部分写一写。(出示多媒体)

  这些事——

  是永不忘记的画面:

  阳光下的花园里,

  浓浓的树荫下,

  奶奶的故事中。

  三、日积月累

  1、出示名言,学生尝试读。(出示多媒体)

  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朱光潜

  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艾青

  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英国]华兹华斯

  2、小组交流对这三句名言的理解。

  3、选代表展示自己对这三句名言的理解。

  (1)朱光潜说的是诗歌的特点——“节奏”感很强。

  (2)艾青说的是诗歌的作用——能“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3)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的是诗歌能够表达强烈的感情。

  (板书:诗歌的作用、特点、表达感情)

  4、再来读一读这三句名言,相互交流,看谁读得最好。

  5、练习背一背,再抄写一遍,积累下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描写颜色的句子,学会了仿写现代诗,理解并积累了三句名言。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希望同学们可以正确运用这些词句。

【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相关文章:

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园地04-09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01-24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十二》06-03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语文教案05-27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语文教案06-01

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10-30

《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10-30

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08-19

语文园地七的教学反思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