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中秋的教案

时间:2024-06-29 11:43:43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中秋的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中秋的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中秋的教案

  中班中秋的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体验民族节日的欢乐。

  2、喜爱民族节日,了解简洁的节日风俗和有关的民间传奇。

  3、知道吃月饼的意义,体会共享的开心。

  4、通过参与节日环境创设,感受参加中秋节庆祝活动的乐趣。

  5、阅读故事,能细致的观看画面,大胆的表述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预备:

  1、每一个孩子预备一块月饼,并请家长告知孩子月饼的品名。

  2、民间故事《嫦娥奔月》

  活动过程:

  一、通过争论月亮的变化,让孩子们知道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民间节日。

  二、介绍中秋节的'来历,让孩子们知道中秋节又叫团聚节。

  三、了解人们在中秋节的活动。问:你是怎么过中秋节的?你喜爱过中秋节吗?为什么?

  四、观看月饼,通过共享月饼体验节日的欢乐。

  1、月饼有许多种,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月饼?——引导孩子们从外形、颜色、味道来介绍。

  2、月饼为什么是圆的呢?

  3、教师小结。

  五、共享月饼。

  活动反思:

  “熟悉中秋节”这堂课对于小班的小朋友来说有肯定的难度,嫦娥奔月这个故事小朋友也根本上听不太明白,但是大局部都知道要过节该吃月饼了,代表家人的团聚

  中班中秋的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漂亮的月饼盒,体验中秋节的快乐

  2、玩月饼盒,有发现探索的欲望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月饼盒

  活动过程:

  1、展示月饼盒

  (1)请幼儿说一说,我的`月饼盒是怎么样的?是哪儿来的? (2)说一说我的月饼盒和别人的有什么不同?

  2、讲述月饼盒

  (1)我的月饼盒象什么?

  (2)我要让我的月饼盒变成什么样的?

  (3)我和谁一起玩月饼盒,我和谁的月饼盒做朋友?变成了什么?

  3、玩月饼盒引导幼儿用各种各样月饼盒进行搭建,玩月饼盒

  中班中秋的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动力系统:感受散文优美的意境和语句,体验愉快的节日气氛。

  能力系统: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知识系统:学习词组“又大又亮又圆”,理解字词“钻”、“挤”、“团圆”、“欢乐”。

  活动准备:

  1.图片《中秋节的月亮》(PPT)

  2.字卡(中秋节月亮镜子团圆欢乐钻挤月饼)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谈话:什么时候是中秋节?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你和谁一起过中秋节?都做什么?

  二、进行:

  (一)出示PPT,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提问:

  (1)图片上有什么?(月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朋友、房子)

  (2)月亮是什么样的?(教师根据幼儿回答,用“又……又……”的方式总结) (3)大家都在做什么?(吃月饼、喝饮料、做游戏)

  (4)每个人心情怎么样?(开心、高兴、快乐)

  (5)图片上说的是什么节日?(字卡:中秋节)

  (二)教师借助PPT图片朗诵散文,幼儿欣赏,初步了解散文内容。

  提问:

  (1)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用“又……又……”的方式回答)

  (2)中秋节的月亮像什么?(字卡:镜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用歌曲《八月十五月儿圆》导入活动主题

  二、倾听《嫦娥奔月》的录音故事

  三、引导幼儿说说中秋节的习俗,大人,小孩怎样过中秋节。 四、说说课本里的小动物怎样过中秋节?并着重认识“中秋节、团圆”这两个词。

  五、老师讲解中秋节的象征意义:中秋节是一个美好、团圆的节曰。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六、结束:老师,幼儿一起唱歌曲《八月十五月儿圆》

  中班中秋的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体验分享、团结祥和的欢乐。

  2、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3、运用物品特征与谐音学说祝福语,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4、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月饼,各种水果。

  活动过程

  1、环境创设。和幼儿一起布置中秋的大型壁画,其中有月亮的变化、宫灯,月亮的传说故事。

  2、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强调中秋节是丰收节,团圆节。

  3、“团团圆圆过中秋”。摆上月饼和水果,师生一起品尝。

  4、请幼儿晚上与家人一起观赏中秋的月亮,并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

  5、谈话:“我家怎样过中秋”。把父母讲的故事或诗歌告诉大家。还可开展想象性谈话:“神密的月亮”等。

  6、表演游戏:“到嫦娥姑姑家做客”。幼儿自愿分组,商讨怎样表演,分配角色(嫦娥、白兔、太空人、宇航员等)。制作道具,进行表演。其余幼儿当观众。互相轮换。

  活动建议

  1、此活动可结合自然领域的活动进行。如在节前节后安排观察月亮、绘制“月亮变化册”等。

  2、此活动为系列活动,分多次进行。小班可只进行前几个活动。各班也可增加部分美工和数学活动,如用泥土或橡皮泥制做月饼、水果等。

  3、有条件的幼儿园,最好在月亮升起的时候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月亮或是月光下举世闻名行“中秋月光联欢会”,教师配乐为幼儿讲月亮的传说,讲太空人登月球,大家品尝月饼、水果,赏月,举办化装舞会(小朋友扮演嫦娥、小白兔)。

  活动反思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以中秋节为主题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助于帮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相关文化,感受花好月圆和合家团圆的美好氛围。

  中班中秋的教案 篇5

  活动背景

  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家家庆团圆,祭月、赏月、吃月饼,孩子们倍感快乐,对他们影响很大。为了让我班的孩子更加了解这个传统节日,我们以中秋节为契机,开展了“快乐的中秋节”主题活动。目的在于综合幼儿已有的经验,利用环境中的教育因素,引导幼儿在了解中秋节内涵风俗的基础上,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有关风俗习惯。

  2、能在调查、访问、欣赏等活动中获得中秋节的相关经验,并大胆地进行表达与交流。

  3、了解《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本课在中秋节后进行,小长假归来和孩子们聊天,有意问问有关中秋节的事情,在集体交流中丰富相关经验。聊到赏月时,李文博辰说“月亮里有嫦娥”,朱馨语说 “还有一个可爱的小兔子”,高蕴杰抢着说“嫦娥吃了不死药”……看孩子们这么感兴趣,于是借助视频给他们讲了《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通过故事与交流,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到了中秋节的时间和有关风俗习惯。

  活动二:学唱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并且能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 和表现力。

  3、加深幼儿对我国民族节日的理解,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

  本课借助中四班的教学资源,利用图片展示歌词,形象生动,孩子们在朗朗上口的歌词和节奏欢快的音乐中,很快学会了这首歌曲。

  活动三:手指游戏《月亮谣》

  活动目标:

  1、借助助手指游戏学习歌谣。

  2、了解月圆月缺的变化。

  本课通过和孩子们连玩手指游戏边念歌谣,明朗的节奏和形象的手指动作让孩子们不但很快学会了歌谣,而且知道了月圆月缺的变化。

  活动四:古诗《静夜思》

  活动目标:

  1、理解并学习古诗,能较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2、通过观察、交流和讨论,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静夜思》大多孩子都会背诵了,这首诗,语句朴实,没有奇谲的想象,没有华丽的辞藻,可是却敲开了每个思乡游子的心扉,所以体会诗句里流露的情感成了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通过有感情的朗诵和欣赏歌曲,来体验孤独悲伤的思念之情,歌曲的渲染更充分体现出了这种氛围。我希望我们的孩子,是一个有根有故乡的人。

  活动五:美术活动《月饼圆圆》

  1、学会画折线、波浪线、螺旋线三种曲线。

  2、在小组合作中,进一步提高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3、鼓励幼儿大胆创新。

  中秋前一天,幼儿园的点心就是香香的月饼,假期回来时又和孩子们聊起了月饼,他们能说出月饼的各种形状和味道,已经知道月饼是中秋节必吃的`食品,今天我就组织了美术活动《月饼圆圆》,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心中的美味月饼。设计过程中,有意引导孩子以各种曲线为月饼画上花纹,然后根据自己的口味设计自己喜欢吃的月饼,对设计不作限制与要求,鼓励大胆创造。在活动结束拼合月饼时,孩子们别提多高兴了,他们在合作、互助中尝试到了成功,体会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六:泥工《做月饼》

  活动目标:

  1、知道中秋节的由来,体验节日欢乐气氛,知道中秋节要吃月饼的传统习俗。

  2、了解月饼的制作过程,发展团、压 、切、揉等技能,能借助辅助工具刻花纹。

  3、积极参与活动,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发现。

  在孩子们了解月饼,品尝月饼后,我组织他们通过团、压、切、揉等技能,借助像皮泥做一做月饼。我鼓励孩子利用辅助材料大胆设计,让他们自由发挥,他们特别好奇,表现的非常兴奋,积极动手,每人都制作了一个漂亮的月饼,互相介绍、欣赏。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掌握了技能,体验劳动带来的乐趣。很多幼儿还制作了正方形、三角形环形的月饼,孩子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活动反思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以中秋节为主题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助于帮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相关文化,感受花好月圆和合家团圆的美好氛围。活动中,主要丰富了幼儿的以下相关经验:①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中秋节是团圆的日子。②中秋节有许多美妙的传说、故事、儿歌、诗词。③中秋节有赏月、吃月饼等习俗。④月饼有不同的种类和味道。

  从本次活动的整个开展情况来看,对孩子进行节日文化教育,孩子的直接体验是非常重要,只有直接体验到的,感受才会更加深刻,教育目标的达成度才会更好,当然这对于教师和家长的要求就会高些,但是只要对孩子是好的,老师就应该用心去做好的,相信也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儿童

  中班中秋的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对中秋节的活动产生兴趣。

  2、在集体前大胆表述,愿意和同伴共享自己的发觉。

  3、通过参与节日环境创设,感受参加节日庆祝活动的乐趣。

  4、了解节日中应留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加自我爱护的意识。

  5、培育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活动难点难点:

  难点:

  中秋节的传奇和民俗

  难点:

  中班第一学期幼儿,刚刚摆脱稚嫩的小班弟弟妹妹角色,对于社会传统节日关注不多,缺乏相关阅历,对于中秋节的传奇和民俗认知少。

  幼儿预期表现:

  1、活动前先由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中秋节相关的信息,幼儿有了阅历铺垫,活动就更有参加性。

  2、自主阅读,供应阅读空间。

  活动过程:

  一、关于中秋传奇的沟通和共享

  幼儿自由叙述自己所了解到的中秋节相关信息。

  二、教师叙述《嫦娥奔月》

  提问:

  1、嫦娥怎么会飞到月亮上去的?这是哪一天?

  2、后羿听到这个消息后,做了什么?

  3、从这以后,后羿是怎么寄予对嫦娥的思念的?

  4、中秋节是怎么来的?

  三、幼儿阅读小图书第17—22页

  四、边听故事录音,边阅读完整故事。

  中秋节训练方案

  中班中秋的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2、知道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幼儿在家收集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图片。

  2、教师收集的.有关中秋节的电子图片及网络资料。

  活动过程:

  1、中秋节的由来请幼儿讨论中秋节的习俗。教师讲述中秋节的来历。

  2、结合录音磁带讲述请幼儿观看图片进行讲述。

  3、活动结束,收集有关的资料

  教学反思

  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幼儿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更让幼儿学会了分享,提高了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中班中秋的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⒈学习用橡皮泥制作月饼。

  ⒉喜欢参与泥工活动,初步建立玩橡皮泥的常规。

  活动准备:

  ⒈人手一份橡皮泥、泥工板、稍大的圆形瓶盖若干。

  ⒉收集各种月饼盒。

  活动过程:

  ㈠月饼店开张

  ⒈小朋友知道中秋节吗?中秋节要吃什么(月饼),我们来做月饼送给爸爸、妈妈和你喜欢的人好吗?我们一起来制作月饼吧!

  ⒉出示“月饼”礼盒,师幼一同观察月饼。

  ⒊中秋节,月亮圆圆,月饼也是圆圆的,上面会有一些美丽的花纹,有的还有漂亮的图案。

  ㈡做月饼

  ⒈介绍橡皮泥以及泥工板。

  ⒉引导幼儿探索做月饼的方法:想一想、试一试,怎样把橡皮泥变圆。

  ⒊个别幼儿示范探索的方法,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团泥,按压等方法。

  ⒋允许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制作月饼:用手掌压或用工具压,然后用圆形瓶盖扣在泥饼上,按压成圆形;把泥直接填充到圆形瓶盖或者模具里并用手指按压,然后用手指在圆形泥饼上压出各种花纹。

  ⒌个别指导,鼓励不愿动手的幼儿大胆尝试,指导幼儿想办法把月饼尽量做得圆一些。

  中班中秋的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基本的文化习俗。

  2、通过观察、记录月亮的变化,知道节日与月亮的关系,引起幼儿对天文现象的兴趣。

  3、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晚上观察月亮的变化

  活动过程:

  1、从阴历的八月初一开始,要求孩子在家和家长一起观察记录月亮,孩子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讲述自己的发现,家长用文字记录下来。第二天早上来园后,互相讲述自己的观察发现。

  2、十五过后,将自己的记录带到幼儿园,挂到指定的地方,互相看,寻找月亮变化的规律。

  3、从十六开始,晚上观察后,早上来园后将自己的观察记录下来,互相讲述。

  4、坚持记录一个月后,引导幼儿总结、表述月亮的变化规律,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反思:

  家长的配合意识有待提高,只有唐沁等几个孩子记录的很完整,很仔细,其他孩子的记录有些只有大人的`文字,孩子只是讲述,参与的感官太少;还有一部分家长可能觉得这件事对孩子的发展无关紧要,所以孩子要求后,并不主动配合,没有和孩子一起观察月亮,所以当老师让他讲述发现的时候,孩子无可奈何。家长的教育观念有待改变。

  中班中秋的教案 篇10

  设计意图: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佳节,作为传统节日的中秋有其浑厚的人文底蕴,中秋蕴含着"阖家欢乐共赏月"的欢聚景象。在祖辈眼里,中秋节就是"共享天伦"的代名词,2、知道八月十五是中秋节。

  师:你们知道是哪一天吗?对!是农历八月十五(出示字卡)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

  (二)知道中秋节是全家团圆的日子。

  1、幼儿自由参观调查表展板,与同伴交流分享。

  师:前几天我们小朋友也都调查了中秋节想和谁过,怎么过,现在请你去和好朋友看一看、说一说吧!

  2、集中交流。

  师:现在请你说一说,中秋节你和谁一起过?

  师:哦中秋节你会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过(出示相应的图片,并排成圆形)一大家子围坐在一起(将桌子图片摆在中间)感觉怎么样呀?

  师小结:哦!原来中秋节呀是一个团圆的日子,全家人在一起团团圆圆,快快乐乐。

  (三)了解中秋节的有关习俗。

  1、了解本地中秋节的风俗。

  (1)了解吃月饼的风俗。

  师:那你们想怎样过中秋节呢?你吃过什么月饼呢?你还知道月饼的馅是什么做的,还有什么馅的月饼呢?谁吃过和他们不一样的月饼?师小结:原来月饼的馅不同,那月饼的味道也(不一样)。

  师:你吃过什么味道的月饼呢?甜甜的月饼表示什么呀?还吃过什么味道的月饼?

  师小结:恩!现在呀!还有各种各样口味的月饼呢!那月饼是什么样子的呢?为什么月饼做成圆圆的呢?

  师幼:表示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的在一起)。

  (2)了解苏式月饼的特点。

  师:我们看,这两个月饼有什么不一样?(出示广式月饼与苏式月饼的图片)还有呀它们的名字也不一样,这个呀叫广式月饼,这个叫(苏式月饼)。

  师小结:很早以前呀就在我们这里有了苏式月饼,后来慢慢流传到了全国各地。

  (3)做月饼、送月饼。

  师:那月饼哪里来的呢?发的月饼和买的月饼是哪里来的呢?那我们也来跟着音乐一起做月饼好吗?(播放《爷爷为我打月饼》音乐,边做边用语言提示)月饼出炉喽,好吃的月饼送给谁呀?

  师:想对爷爷奶奶说句什么祝福的话呢?

  师:哦你是个有礼貌的孩子!我们小朋友都是孝敬老人、懂礼貌的好孩子。

  (4)了解吃糖水芋头、红菱、藕的习俗。

  师:那中秋节除了吃月饼,还会吃什么呢?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吃糖水芋头吗?糖水芋头是什么味道的呀?(出示实物芋头)我也带来了一个芋头,看看,我们平时吃的芋头和这个芋头有什么不一样呢?

  师小结:我们平时吃芋头时要把外面一层黑黑的皮去掉,是希望我们今后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师:除了吃糖水芋头,还会吃什么呢?为什么要吃红菱呢?藕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要吃藕呢?

  师小结:中秋节真是个喜庆的节日,有那么多美味的食物。

  (5)了解赏月、猜灯谜活动。

  师:中秋节还会干什么呢?中秋的月亮看上去怎么样呀?还有什么活动呢?

  师小结:中秋的月亮呀特别圆,特别亮,全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欣赏月亮,真幸福呀!中秋节还有有趣的猜灯谜活动呢!

  师小结:原来中秋节会这样过,(会吃月饼、吃红菱、吃糖水芋头、吃藕),晚上还会(赏月),还有有趣的(猜灯谜活动),中秋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中国人非常重视它。

  反思:

  中班孩子已经有了许多关于节日的经验,例如孩子们说“喜欢过年,因为过年能放烟火,很开心”“喜欢过儿童节,因为儿童节可以吃冰激凌,可以收到礼物”“喜欢过解放军的节日,因为解放军很神气的”“喜欢过中秋节,因为可以吃月饼,还可以和月亮姐姐做游戏”“喜欢过母亲节,因为妈妈那天会很开心”“喜欢过老师的节日,可以给老师送卡片”。虽然几乎没有孩子听说过“老人节”,但是,孩子们真的很聪明,从老人节的名字中,他们猜测到这是一个给老人过的节日。

  在为老人挑选礼物的过程中,孩子的主动性相当高。拐杖、老花眼镜、棒棒糖、靠垫、鲜花、山核桃、洋娃娃、绒线帽,那么多物品,孩子们一一分析判断,哪个合适,为什么,哪个不合适,又为什么。在分析的过程中,孩子们说到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身体的特点,如走路摇摇摆摆,牙齿掉了,头发脱落了,怕冷等。每个孩子说的`可能是自己身边老人的情况,也可能是大家一起交流之后形成的对老人的整体认识。而最有趣的是在判断“洋娃娃”适不适合送给老人时,孩子们出现了分歧。我随机让孩子们问问听课的奶奶老师喜不喜欢洋娃娃,奶奶老师给予肯定的回答后,孩子这样解释道:“哦,奶奶大概抱着洋娃娃睡觉的。”我及时把答案提升:“原来老人也会喜欢洋娃娃,因为洋娃娃软绵绵的,抱着很舒服。有了娃娃陪伴,也不觉得孤单寂寞了。”

  当讨论为自己身边的老人准备礼物时,很多孩子能够跳出超市海报内容的限制,真实贴切地考虑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需要,这是让我吃惊和满意的地方。例如,有的孩子“想送一支笔给爷爷,因为爷爷喜欢写字”;有的孩子“打算送围巾给外婆,因为冬天来了,外婆怕冷”。写(画)信是孩子们十分喜爱的情感表达方式,在信中,孩子们自由自在地表达他们对身边老人的祝福和关爱。

  中班中秋的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聚节。

  2、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欢乐。

  活动预备:发动幼儿自带水果和月饼

  活动形式:班级集体活动

  活动流程:介绍节日——观赏故事——谈话品尝

  活动过程:

  一、介绍节日

  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来历,让幼儿知道农历8月15日是中秋节。

  二、观赏故事

  听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争论: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总是穿不下。

  三、谈话品尝:

  1、中秋节吃什么?

  2、共享:

  共同品尝自带的月饼和水果。

  说说自己所带的食品。

  附: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凉风吹得她有点冷,她就撕了一块云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 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五天以后来取。过了五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儿好象弯弯的镰刀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美丽,惋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

  裁缝师傅打算给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让她再过五天来取。五天又过去了,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象只小船。她来取衣裳,衣裳做得更美丽了,惋惜月亮姑娘连套也套不上。

  裁缝师傅涨红了脸,说:“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过去了,月亮姑娘来取衣裳,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变得圆圆的,象一只圆盘那样,吃了一惊:“啊你又长胖了!”裁缝师傅叹了一口气,对月亮姑娘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没法给你做衣裳了。”

  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她到现在还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她不好意思出来,只有在晚上才静静地露面。

  中班中秋的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2、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活动准备:场地布置制作材料的准备表演节目的准备

  活动形式:全园集体活动

  活动流程:介绍节日——园长致辞——欣赏故事——制作月饼——师生节目表演(分享石榴)——亲子分享月饼。

  活动过程:

  (一)介绍节日

  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来历,让幼儿知道农历8月15日是中秋节。

  (二)园长致辞

  (三)欣赏故事

  听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讨论: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总是穿不下。

  (四)制作月饼

  1、中秋节吃什么?

  2、老师示范做月饼。

  3、幼儿动手做月饼。

  师生表演

  学前班——大班——中班——蒙式班

  亲子分享

  人员安排:根据情况自行拟定

  教学反思:

  中秋佳节是我们中国一个传统的重大节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是孩子们观赏月亮,品尝月饼,学习分享的大好时机。

  中班中秋节科学领域的教案活动准备:

  1、有关月亮的电子图片、动画、故事传说。

  2、活动前与幼儿一起布置活动室,悬挂月亮变化图。

  3、幼儿与老师一起准备:月饼、水果、贺卡等。

  4、知道中秋节是几月几号。

  5、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活动过程:

  1、猜谜:“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请你猜猜是什么?

  出示图:月球讲讲月亮的变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古时人们将一年分四个季节,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个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叫中秋节。这天晚上,月亮最圆最亮,人们吃果实赏月,也希望生活像月亮一样圆圆满满。

  师:中秋节还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和故事,请小朋友讲一讲。

  3、人们怎样过中秋。

  (1)请小朋友说说你们在家里是怎样和爸爸妈妈一起过中秋节的?

  (2)那你们还知道其他地方的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4、吃月饼,共同分享快乐。

  (1)师:你们知道人们用什么方式庆祝中秋节?我还知道,小朋友最爱吃月饼,今天大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月饼,那就请你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月饼吧。

  (2)教师简单小结,月饼的分类

  (3)幼儿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乐曲《春江花月夜》(或看VCD),边听音乐边分享月饼,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5、互送贺卡,学说祝愿的话。

  中班中秋的教案 篇13

  设计意图:

  中秋节对中班的幼儿来说还是比较陌生,本次活动设计主要是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渊源的喜爱与认识。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所以本次活动通过听故事,吃月饼和欣赏音乐,使孩子对中秋节有一些认识。

  活动目标:

  1、初步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对中秋节的活动产生兴趣。

  2、愿意在集体前大胆表述,乐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挂图15号;

  2、活动前幼儿向家长了解有关中秋节的传说和习俗。

  活动过程:

  1、关于中秋传说的交流与分享。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

  引导幼儿讲述、分享。

  2、教师出示挂图,讲述故事《嫦娥奔月》。

  提问:

  嫦娥怎么会飞到月亮上去的?这是哪一天?

  后羿听到这个消息后,做了什么?

  从这以后,后羿是怎么寄托对嫦娥的思念的?

  中秋节是怎么来的?

  3、阅读《小朋友的书我的家》第17~22页“嫦娥奔月”。

  4、幼儿边听故事录音,边阅读故事。

  5、关于中秋习俗的交流与分享。

  活动结束:

  说一说人们为什么要过中秋节,人们一般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活动反思:

  《中秋节的来历》是一个语言和社会领域的的故事活动。在课后我觉得我们学到的知识还是在社会领域的内容比较多,整体感觉幼儿对故事的内容并不是很感兴趣,但还是算接近目标了吧。

  在上课时我借助了多媒体以及挂图等教具来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其实对于中班小朋友的知识面来说大家都知道中秋节,但不知道中秋节的时期是八月十五,经过这次的学习,很多小朋友都认知了这一知识点,中秋节要吃月饼等。但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嫦娥奔月》,幼儿却还是没怎么搞懂,我先请小朋友们欣赏一遍,来听出里面的人物,接着我指着挂图讲了第二遍故事。最后,我又讲了第三遍故事。

  最后,在时间的紧迫下我结束了这节课,总体来说幼儿对中秋节还是有点了解的但幼儿对这个故事的内容还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会利用平时的`时间多讲两遍这个故事来提问幼儿使幼儿加深对这个故事的了解。

  中班中秋节科学领域的教案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2、能力目标了解人们过中秋节的各种方式。

  3、参与节日游戏。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重点

  了解人们过中秋节的各种方式,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活动难点

  画月饼活动准备白纸、彩笔若干,关于中秋节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

  1、说说自己家的中秋节是怎样度过的。

  2、听一听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二、中秋节的风俗

  1、欣赏图片了解中秋节。(与家人团圆,吃月饼等)

  2、朗读儿歌知道中秋节。

  八月十五赏月节,摆上果饼来拜月。

  八月十五团圆节,亲人团聚像过年。

  八月十五丰收节,敲锣打鼓庆丰年。

  八月十五中秋节,传统节日记心间。

  三、中秋节有关的歌曲。

  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知道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是个团圆的日子。

  四、中秋节绘画每个幼儿画出自己心目中最喜欢的月饼形状,并装饰。

  活动小结1、复习学习的儿歌,加深对中秋节的印象。

  2、欣赏歌曲《中秋大团圆》。

  教学反思:

  从本次活动的整个开展情况来看,对幼儿对传统节日文化中秋很感兴趣,了解了中秋要团圆,并能够教育幼儿在节日时献给爸爸妈妈自己制作的礼物。

  中班中秋的教案 篇14

  数月饼(中班)

  活动目标:

  1、了解月饼是中秋节最主要的食品,知道月饼的特征

  2、会对月饼进行分类数数,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3、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各种月饼实物、图片

  活动过程:

  1、看月饼请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我拿来的月饼是怎么样的,要求幼儿能按照形状、大小和里面包的'内容来说

  2、数月饼分组看一看、数一数大的月饼有几个?小的有几个?分形状的有几个?不同类型的各有几个?

  3、放月饼(1)分组放月饼,我是按什么规律来放月饼的(2)我可以和哪个组一起放月饼,是怎么放的(3)自由组合放月饼

  教学反思:

  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幼儿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更让幼儿学会了分享,提高了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小百科: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班中秋的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的教案03-30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经典)04-24

中班教案【经典】10-05

中班教案[精选]09-14

中班教案【精选】04-02

中班的教案06-10

【精选】中班教案09-20

(精选)中班教案11-19

(经典)中班教案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