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小斗士教案

时间:2024-06-12 13:36:4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艾滋病小斗士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艾滋病小斗士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艾滋病小斗士教案

艾滋病小斗士教案1

  一、 教材分析:

  《艾滋病小斗士》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的动人事迹。课题“艾滋病小斗士”以“小斗士”突出题旨。艾滋病,是一种蔓延迅速,死亡率高的传染病,是全人类面对的一种天灾。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面对天灾?正如课文最后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所言:“恩科西就是榜样。”人们应该热爱生活,关爱社会,用科学的态度认识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这就是本文的中心思想。全文共9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段。作者采用倒叙的方法,围绕“斗士”二字展开,体现了恩科西的可贵品质。

  二、 学情分析:

  此篇课文针对的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对艾滋病的了解比较少,在生活中很少接触,所以我在课前先让学生去查找有关艾滋病的资料,先有个总体认识,这对课文的学习有很大帮助。我还注意树立学生正确认识,学到知识的同时又提高觉悟。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好。

  三、教学目标:

  围绕课文内容和题目,我确定了如下几个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了解艾滋病的可怕。2、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深刻感受这位小男孩是怎样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成为名副其实的小斗士,了解人物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艾滋病小斗士”是如何与艾滋病斗争的。

  难点:理解小斗士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

  五、处理思路:

  确定以上目标后,我首先通过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话,引出中心问题:“他究竟是如何同艾滋病顽强抗争的呢?”在这里,我采用了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自己寻找答案。赋予了学生读、思、动手实践的思维过程。这里的朗读我设计的时间相对长些,目的让学生充分读后找出关键句“不是、而是”“一边、一边”后,为了完成第二个问题,我又设计了以下小问题“艾滋病的可怕之处在哪儿?”“他在重病之下将面对的是怎样的生活?”通过对文中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感悟,学生心中的情感就会油然而生,小恩科西是如此的坚强。

  以上是文章的一个重点,那如何让学生感受恩科西成为小斗士还有一个原因是他还能在重病下去关心他人,更了不起。在此设计了两个问题:他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关心他人?(一、大会上呼吁全世界人们一起关爱艾滋病人。二、是想通过自身成为一名艾滋病问题专家去帮助艾滋病人。)在指导朗读的基础上,此时,学生的情感比刚才会更深。更有敬佩之意。结局用曼德拉的话总结全文,又呼应了前文,点明了题意。

  六、教学过程:

  1、(出示图)同学们,2001年6月1日,正当全世界儿童欢庆自己节日的时刻,图中这位12岁的南非儿童去世了。他名叫?可一名普通的12岁男孩的死,却引起了世界上许多人的关注,特别是引起了哪两位知名人物的关注呢?他们分别说了什么?

  2、指名交流。(图留着,并出示两句话)

  3、请你大声地把这两句话读通、读准。想想你从中知道了什么?(生交流)大家读得很用心,相信在我们学完整篇课文后,再读这两句话时你一定会读得更好,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4、同学们,恩科西究竟是如何面对如天灾般的艾滋病,如何顽强地与艾滋病抗争的,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艾滋病小斗士的呢?这就是我们本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二)出示南非总统的话。(突出“天灾”)

  师:南非总统痛切地说,恩科西是我们面对天灾的榜样,什么是天灾?文中的天灾指的是什么?

  生:指的是艾滋病。

  师:同学们,把艾滋病说成是可怕的“天灾”?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你仔细读读课文的2—8小节。可以用书上的话,也可以用你搜集到的资料简要地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

  生:文中的恩科西一出生就有艾滋病,多么可怕。

  师:你是从第2小节中知道的。是的,这和他妈妈有关。因为他妈妈也有艾滋病。

  生:艾滋病的死亡率高,携有艾滋病……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

  师:你读书读得很认真。是从第3小节中看出来的。

  生:艾滋病人很受人歧视,被人认为是瘟神,得了艾滋病的孩子不让他们上学。

  师:你找得很仔细。你是从第4小节中了解到的。

  生;很可怕,随时都会死亡,象恩科西到死时才不足10千克。

  ……

  师:的确,艾滋病的死亡率很高,而且随时都会死亡,被人当成是瘟神与恶魔,被人另眼相看,这无疑是十分可怕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样一段录象。(学生观看)

  师:而年仅12岁的儿童恩科西在婴儿时早已患上了此病,对于别的孩子有的连第二个生日也过不到,恩科西却着这样的病过了12年,比别人多活了6倍的时间,他又是如何面对这可怕的艾滋病的呢?

  师:请你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5-7节,并用笔画出有关的句子。

  生:“他得知自己的病情后,……面对可怕的艾滋病。”(出示句子)

  师:这是怎样的病情?

  生:身体十分虚弱,随时可能死去。

  师:对于一个才上小学的儿童,他要面对的是随时死亡,普通小孩或是你会怎样呢?

  生:……

  师:用文中的词叫“悲观消沉”。

  师:可恩科西却是儿童中的特例,他并没有因此而悲观消沉,而是开骀……

  师:“坦然”一词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

  师:恩科西平静而又安然地面对每一天的生活,这一路是怎么过来的,你能用文中的一个字来告诉我吗?

  生:“挺”。

  师:是呀,平静地面对每一天的生活,需要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又能平静地面对可怕的艾滋病,更需要的是顽强的斗志。恩科西也才挺过了这12年。

  师:你能读好这句话?

  生:自己读、指名读。

  师:(朗读评价)你从他们的朗读中,你听出了什么?

  生:我听出了他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与信心。

  生:……

  师:齐读。

  (三)师:还还找到了哪句话呢?

  生:“他一边顽强地……”(出示句子)

  师:恩科西用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顽强地与病魔斗争着,同时还关心和他一样有病的人。一个年仅12岁的儿童,面对随时死去的生命,面对可怕的病魔,又是什么原因驱使他去关心他人呢?

  生:他已经饱尝了一出生就携艾滋病的痛苦,他要呼吁社会,保护孕妇和儿童……

  生:他不希望其他孩子和他一样受人另眼相看,没法上学。

  生:我认为他还受那位收养的他的白人妇女有关,……

  ……

  师:你有独特的见解,老师为你高兴。

  师:此时,同学们也一定感受到了恩科西那一颗挚诚的心,关爱他人的心。

  师:请你自己读读这几句话。

  (出示恩科西的话,他说……他还说……)

  师: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读这两句话,想想恩科西分别向谁提出了什么希望?为的是他自己吗?

  生:交流。

  师:这样的呼吁、这样的希望,间断过吗?

  生:没有,因为文中说他是“不断”呼吁的。

  师:同学们,恩科西正是用他那勇敢的声音不断去呼吁政府重视儿童和妇女,希望人们关爱艾滋病人,更希望人们能同艾滋病勇敢地斗争,他用他那勇敢的声音震憾了每一个人的心灵。多么可贵呀!自己惨遭病痛的折磨,却浑然不顾,一心还想着别人,此时,你最想送他一句什么话?

  生:交流。

  师: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让老师也有这样的感受吗?

  师:指名读并齐读。

  师:年仅9岁的恩科西面对天灾,不但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勇敢与对生活的乐观,还不忘关爱和他一样的儿童,同时又不失自己的梦想,他说:(师引读)它真不愧为是我们的榜样啊!

  师:难怪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会说,(引读)(再次出示安南和前总统的两句话。)

  师:同学们,这里说是一个勇敢的声音,而文中还有两处分别是(出示句子)请你仔细读一读,想想他们放在文中矛盾吗?

  “(人类与艾滋病斗争失去了一个勇敢的声音……

  (他曾经用 ……     纤弱的声音……

  (穿着一身临其境……   尚显稚气的声音……

  生:交流。

  师:是呀,他是勇敢的,了不起的,也成为了我们面对天灾的榜样,在我们的生命中,有着各种令人意想不到的天灾,我们该怎么做呢?

  生:交流并板书:

  正视现实

  敢于拼搏

  关心他人

  师总结:是呀,我们只要遇到灾难时能勇于面对,勇敢前进,就一定能胜利的。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关心遇到灾难和失败的人。如同我们文中这位艾滋病小斗士一样。他也不愧为一个与病魔顽强抗争的“艾滋病小斗士”。

  师:最后,让我们有感情地再来读读这两位知名人物的话。

  师: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或令你想到此什么?

  生:交流。

  (六)作业:以“恩科西,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

  (七)板书:同上。

  七:自我评析:

  评析之一:教师如何运用多种形式突出重点?

  《艾滋病小斗士》一文中,恩科西的遭遇固然不幸,但他的抗争精神,尤为难能可贵,值得“放大”、赞扬、倡导。就这个教学片断而言,我通过“坦然”这个关键词来达到目的。一是运用对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与恩科西的所作所为对比。二是启发想象。让学生大胆想象恩科西学习、生活、吃药等方面的情况,还想象他的心理世界。三是善于“引读”。表现出恩科西的不幸、可怜,激发学生的同情之心。在这三点上,这节课的收获是比较大的。

  评析之二:能否放手让学生说得多?

  这节课上下来,总的感受是还是我说得比较多。因此我在想,“课标”中

  对高年段提出了这样的教学要求:1、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2、能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针对这样的教学要求,我想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只有学会大胆放手,让学生畅所欲言。其次学会倾听学生的回答,紧抓学生回答中的要点结合课文的语言文字展开,这样既放手了学生,又紧扣了文章的语言文字,以本为本。同时也锻炼了老师的教育机智。我以后应该朝这个目标努力。

  评析之三:能否让学生读得多?

  这里的“读”不是指朗读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而是能否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多读些与此类文章相类似的作品。《艾滋病小斗士》这篇课文是突出人物

  精神的,作为我们老师能否让学生再读读〈狼牙山五壮士〉,看看文中的“斗士”与此文章中的“壮士”有何不同?重点理解好“斗”与“壮”的区别。通过这样的阅读比较,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为深刻。再可结合课本中教过的课文来阅读,这样学生会学得更多。结合本堂课,我也让学生去大量的课外阅读,收效较好。

艾滋病小斗士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4、通过学习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的可敬,培植战胜“灾难”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恩科西为什么被人们称作“艾滋病小斗士”?

  2、通过学习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的可敬,培植战胜“灾难”的信心。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出“斗”

  1、同学们,你们知道6月1日是什么节日吗?(国际儿童节)

  2、可是就在2001年的这一天,有一位12岁的南非少年去世了。他的死,引起了世界上许多人的关注,其中有两位伟人分别是这样说的,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声音!

  3、出示句子:

  (1)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感叹:人类与艾滋病斗争失去了一个勇敢的声音,世界失去了一位同艾滋病顽强抗争的小斗士。

  (2)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痛切地说:“又一条年轻的生命离我们去了,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面对天灾,恩科西就是榜样。”

  ——“痛切”能换成“悲痛”吗?(悲痛而深切)

  4、指导朗读,第一句读出“感叹”,第二句读出“痛切”。

  5、引导质疑:看到这两句话,你迫切地想知道什么呢?

  (勇敢的声音?小斗士?天灾?为什么恩科西就是榜样?)

  6、过渡: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艾滋病小斗士》。(板书)

  二、初读:

  1、通过预习,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小恩科西。

  (南非黑人小男孩2001年6月1日去世)

  2、检查字词的预习:

  携带艾滋病仁慈遭到轩然大波虚弱病魔呼吁孕妇

  3、围绕他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指名读课文,说一说。

  (主要讲述了一位南非男孩恩科西身患艾滋病,坦然地面对生活,顽强与病魔做斗争,并且关心其他艾滋病患者的故事。)

  三、进行新课

  (一)感悟“和疾病抗争”

  1、面对不幸,恩科西顽强抗争,那么恩科西遭遇了怎样的不幸呢?打开课本,自己读读2——4节,找出有关的语句,体会一下恩科西不幸的命运。

  2、生自读课文

  3、讨论交流:

  ①“一出生就携带艾滋病病毒,不久母亲又被艾滋病夺去了生命。”

  简介艾滋病:(艾滋病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被艾滋病病毒破坏,使人体对威胁生命的各种疾病丧失了抵抗能力,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病人因体力消耗而极度虚弱、衰竭,最终死亡。艾滋病传染性强,目前无法根治,但完全可以预防。)(投影)

  ——我们来看几张艾滋病儿童的照片,你看到了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在南非,每天都有近200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婴儿降生,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

  ②“小恩科西的生命力也许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最强的,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

  ——再读读这句话,要特别注意哪些词呢?并说说从中你悟出了什么?

  ——“竟然”:一方面说明恩科西生命力顽强、毅志坚定。另一方面说明他能活这么长时间出乎大家的意料。

  ——“挺”是什么意思?用“坚持”,“撑着”这些词换它好吗?为什么?——从这个词你能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好这句话。

  4、其实,艾滋病给他带来的痛苦又何止这些?还有没有其它方面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那么恩科西还在和哪些作斗争呢?)

  5、“9岁那年,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报名上学时,遭到了全校大多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反对,还在当地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投影)

  (1)理解上下文说说“轩然大波”在这儿指什么?

  (2)想象说话:

  ——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报名上学时,全校的大多数老师是什么反应?

  ——当恩科西好不容易走进课堂,准备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时候,大多数的学生是什么反应?

  ——当恩科西第二天准备继续上学的时候,得知恩科西是一名艾滋病患者,他们又是什么态度?

  (3)他们怕什么?所以他们愿意接受恩科西吗?

  (4)是呀!身患艾滋病的恩科西被他们拒之门外。此时,此刻如果你是恩科西,你最想得到什么?(得到别人的关爱像正常儿童一样上学)

  4、恩科西就是遭遇了这么多的天灾,年幼的生命是那么无辜地面临种种不幸。

  那么他是如何与之抗争,以他孱弱的身体和渺小的生命让世界为之震撼的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2、恩科西遇到哪些不幸?

  二、学习5——7,感悟“抗争”

  1、面对巨大的不幸,恩科西是如何抗争的呢?5,6,7三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他所做的三件事,你能把它们分别概括出来吗?

  讨论交流。

  2、学生交流,板书:

  出席艾滋病研讨会,不断呼吁

  出席2000年的艾滋病大会。

  对未来充满希望。

  3、出示第五自然段。

  (1)读读这段话,课文哪些地方反映出恩科西的顽强抗争?

  (2)交流句子一:

  他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不是悲观消沉,而是开始学习怎样坦然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

  ——理解“悲观”,反义词——乐观

  ——读出恩科西的坦然

  (3)他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

  ——根据“纤弱”发问:从中你知道了什么?(身体虚弱。已经不行了。)

  ——在这种情况下,小恩科西他想到的是什么?他又是如何做的呢?

  ——什么叫“呼吁”:号召,向大家发出申述,请求支援和帮助。

  ——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

  (4)小结:面对疾病,小恩科西顽强与病魔作斗争。

  5、此时已到艾滋病晚期的恩科西,还在做些什么,在和艾滋病抗争呢?指名读第六——七节。课文中写到了小恩科西的几次声音,把你听到的找出来,细读、品味。

  (1)出示句子一:

  他曾经应邀到美国出席艾滋病研讨会,用纤弱的声音不断向世界呼吁:要接受和爱护艾滋病人,尤其要关心患病的妇女和儿童。

  ——理解“呼吁”

  ——理解“纤弱”

  (2)他说:“我希望政府向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艾滋病药物,使她们不再把病毒传染给自己的孩子。”

  (3)他还说:“人们不应该对艾滋病人另眼相看,我们需要关爱,拥抱艾滋病儿童是不会被传染的。”

  ——理解“另眼相看”——歧视

  (4)他说:等我长大了,我要成为一名艾滋病问题专家,周游世界,到各国演讲,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

  6、请生读,思考:这几次声音,让你觉得小恩科西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板书:顽强生活的孩子

  为别人着想的孩子

  关爱别人的孩子

  充满梦想的孩子等)

  学生自由交流,交流到哪里就指导朗读相应的句子

  7、这是一个12岁的南非少年发出的纤弱的稚气的声音,但也是一个充满爱心,充满梦想的声音,让我们装着我们的爱心,再来演绎一下小恩科西的声音!齐读。

  8、的确,小恩科西是令人敬佩的,发言是感人肺腑的,他道出了所有艾滋病人的心声。所以,“震撼了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的心灵。”

  9、当所有与会代表看到骨瘦如柴,已到生命最后一息的恩科西站在的面前的时候,当他们听到他那感人肺腑的发言后,各国代表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10、是啊,小恩科西顽强地与病魔抗争,令人感动。从他的发言中,我们还能感受到,他代表所有艾滋病患者,在与社会抗争。这抗争其实在唤醒人们,应给予艾滋病患者足够的尊重与帮助。

  三、介绍“红丝带”

  过渡:人类面临的天灾越来越多,像禽流感、非典、肿瘤,恩科西的顽强不屈,给所有的患者做出榜样。今天,英雄的恩科西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那震撼人心的呼喊,时刻响在人们的耳边,留在人们心中。联合国确定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这一天,红丝带将会飘扬在全世界的各个角落。

  1、简介“红丝带”(投影)。

  大家想想,红丝带有什么含义?(投影)

  2、同时,各国人们都在身体力行,关心着艾滋病人。(投影)

  a、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国家总理等一些领导人,都到医院看望艾滋病人,并与他们亲切握手、拥抱,并与病人共进午餐。

  ——听老师这么一说,你们有没有什么疑问?(正常的交往是不会被传染的)

  b、许多青少年学生也纷纷加入了关心艾滋病人的行列。

  四、总结全文:

  1、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认识了与艾滋病顽强抗争,不断呼吁人们关心、爱护艾滋病病人的小斗士――恩科西。最后,让我们记住恩科西,记住红丝带,记住12月1日!

  2、那么,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生,我们也会面临挫折和失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请用“不是……而是……”练说。

  (例:面对挫折,我们不是悲观消沉,而是要坦然面对,乐观自信。要有爱心,去帮助其他遇到“天灾”的人)

  板书:

  15艾滋病小斗士

  不幸

  小恩科西小斗士

  抗争(顽强不屈、有爱心)

艾滋病小斗士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了解艾滋病的一些知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揭题解题,推知大意。

  二、初读课文 ,感知大意。

  三、指导书写

  1、揭示课题,指名读题,说说自己对题目的理解。

  2、师简要的介绍一下艾滋病的知识。

  1、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自学课文。,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随时正音。

  (2)读后说说“小斗士”是谁?文章通过几件事,表现了“小斗士”的勇敢坚强?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3)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学生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讨论分段。

  (2)交流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一节)写恩科西去世,引起世界许多人的关注。

  第二段:(第二--四节)写恩科西的遭遇。

  第三段;(第五--七节)写恩科西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并关心着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

  第四段:(第八--九节)写该怎样面对天灾,恩科西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1.出示生字

  2.重点讲解

  3.教师巡视

  读课题

  交流

  按要求读课文

  交流

  概括主要内容

  讨论分段

  齐读

  学生书空

  完成《写字册》

  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分段,理清课文脉络,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作业设计: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书写课后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教学重难点

  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检查

  二、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三、联系实际,培植信心。

  指名读课文,说说“小斗士”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细读课文2、3、4节,感悟“不幸”。

  1、读悟课文第2节。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从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

  (2)让学生抓住相关的词语,朗读体会这一段中所包含的情感。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2、读悟第三、四节。

  (1)让学生默读第三、四节,体会艾滋病的可怕。

  (2)指名读课文,体会恩科西遭遇的不幸,命运的无辜、不幸、可怜。

  (二)细读课文5、6、7、节。

  1、自由读第5、6节,恩科西知道自己的病情后是怎样做的呢?

  2、自由读第7节,同位说说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6、7节。

  (三)细读课文8、9节,感悟“关注”。

  1、自由读课文第8、9节,说说恩科西是哪一天离开人世的'?

  2、出示:第九节的内容。

  (1)指名读。

  (2)体会曼德拉的话的含义。(就是激励人们在天灾面前要像恩科西那样正视现实,敢于拼搏,做顽强抗争的斗士。)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2、人生不如意的事常有,遇到挫折、失败、伤残、疾病等“灾难”,我们该怎么办?

  (1)号召学生遇到“灾难”要顽强抗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对自己、对生活从满信心。

  (2)同情、帮助、尊重遇到“灾难”的人,培植他们战胜“灾难”的信心。

  自由交流

  自由读

  自由交流

  指名读

  自由读

  齐读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讨论、交流

  通过关键词语,体会恩科西的悲惨命运是无法避免的。

  着重理解曼德拉说的话,体会其含义,体现本课的宗旨。

  作业设计: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也会面临挫折与失败、天灾与人祸,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请结合课文写一写自己的认识。

  板书设计

  顽强抗争

  15、艾滋病小斗士(恩科西)珍爱生命

  关爱他人

艾滋病小斗士教案4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二、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了解艾滋病的一些知识。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揭题导入

  揭示课题,指名朗读。

  课题质疑:课文中有没有介绍什么是“艾滋病”,“小斗士”是谁是哪个国家的文章通过哪件工哪些事情,表现了“小斗士”的勇敢顽强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好长句。)

  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指导读好长句。

  生再读课文,思考相关问题。

  思考质疑的问题。

  全文的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依据是什么

  请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你觉得本篇课文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自读后互相交流。

  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生自读。

  通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思考“为什么一位12岁的名叫恩科西的南非儿童去世了会引起世界上许多人的关注”(指导学生结合重点词语理解。)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写生字词。

  学生说说这一课的大致内容。

  精读课文,感悟内容。

  细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感悟“不幸”。

  读悟课文第2段。生自读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读悟课文第三,四段。

  感悟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词语,体会艾滋病的疯狂可怕,体会恩科西不幸中的侥幸。(如第三段中抓住“每天,都有,近200名,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也许是,最强的,竟然,一直,挺到”体会出得了艾滋病的'不幸。)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细读课文第五,六,七段,感悟“抗争”

  结合第一段,细读课文第八,九段,感悟“关注”

  ——指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用学习三,四段的方法去继续理解和感悟课文。

  联系实际,培植信心。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人生不如意之事常有,遇到挫折,失败,伤残,疾病等“灾难”,我们应该怎么办

  五、教学总结

  不管我们遇到什么困难和灾难,都要顽强抗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对自己对生活充满信心。我们还要同情,帮助遇到“灾难”的人,培植他们战胜“灾难”的信心。

  六、作业设计

  略

艾滋病小斗士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4、通过学习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的可敬,培植战胜“灾难”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恩科西为什么被人们称作“艾滋病小斗士”?

  2、通过学习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的可敬,培植战胜“灾难”的信心。

  三、教具准备

  1媒体课件2病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什么叫斗士?

  2、生:勇敢面对困难的勇士。

  3、师:他们是值得称赞的,是令人敬佩的。那么,小斗士呢?就更伟大了。

  4、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5课——(学生齐读《艾滋病小斗士》),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5、学生自由回答。

  6、师:好,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出示生词,读一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并思考:根据所给的词语提示,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恩科西”、“艾滋病”、“不是……而是……”,“一边……一边……”)

  2、学生自由发言。(主要讲述了一位南非男孩恩科西身患艾滋病,坦然地面对生活,顽强与病魔做斗争,并且关心其他艾滋病患者的故事。)

  〈四〉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一)细读第2,3,4自然段,感悟“不幸”

  1、出示图片:请大家看一组有关艾滋病儿童的图片。这些患病的儿童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你简要地描绘一下。

  2、师:你们了解艾滋病吗?谁来说一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通俗地讲,艾滋病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被艾滋病病毒破坏,使人体对威胁生命的各种病原体丧失了抵抗能力,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病人因体力消耗而极度虚弱、衰竭,呈恶病质状态,从而导致死亡。)

  3、所以说,艾滋病患者是痛苦的,是不幸的。小恩科西就是其中的一位。那么,他遭遇到怎样的不幸呢?自读课文的2,3,4自然段,划出有关的语句。并说一说你的'感受。

  4、学生自读并思考。

  5、讨论交流:

  (1)“不久母亲又被艾滋病夺去了生命”

  (2)“在南非,每天都有近200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婴儿降生,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

  (3)“小恩科西的生命力也许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最强的,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

  (当学生找到此句时,教师出示这句,并发问:再读读这句话,要特别注意哪些词呢?并说说从中你悟出了什么?“竟然”:一方面说明恩科西生命力顽强、毅志坚定。另一方面说明他能活这么长时间出乎大家的意料。“挺”是什么意思?用“坚持”,“撑着”这些词换它好吗?为什么?从这个词你能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4)“9岁那年,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报名上学时,遭到全校大多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反对,还在当地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教师导问:“轩然大波”是什么意思?比喻大纠纷。)

  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报名上学时,全校的大多数老师是什么反应?(学生想象一下,说一说)

  当恩科西好不容易走进课堂,准备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时候,大多数的学生是什么反应?(学生想象一下,说一说)

  当恩科西第二天准备继续上学的时候,得知恩科西是一名艾滋病患者的家长,他们又是什么态度?(学生想象一下,说一说)

  备注:如果学生找不到这句话,教师则提示说:“其实,艾滋病给他带来的痛苦又何止这些?还有没有其它方面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二)细读第5,6,7自然段,感悟“抗争”

  1、过渡:面对巨大的不幸,恩科西是如何抗争的呢?5,6,7三个自然段分别讲了它所做的三件事,你能把它们分别概括出来吗?

  讨论交流。

  1、出席艾滋病研讨会,不断呼吁。

  出示第五自然段。读读这段话,想一想应该抓住哪些关键的词语?并说一说从中你悟出了什么?

  教师抓住“纤弱”这个词语,深入发问:从中你知道了什么?身体虚弱。已经不行了。教师追问:在这种情况下,小恩科西他想到的是什么?他又是如何做的呢?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

  2、那么,第二件事是什么?(出席20xx年的艾滋病大会。)

  师:那么,此时已到艾滋病晚期的恩科西,已经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图片,联系全文,大家描绘一下。

  师:当所有与会代表看到骨瘦如柴,已到生命最后一息的恩科西站在的面前的时候,当他们听到他那感人肺腑的发言后,各国代表们的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是啊,小恩科西顽强地与病魔抗争,令人感动。从他的发言中,我们还能感受到,他代表所有艾滋病患者,在与社会抗争。这抗争其实在唤醒人们,应给予艾滋病患者足够的尊重与帮助。

  3、师:从中你可以悟出什么?(1、小恩科西对未来充满希望。2、他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帮助更多的艾滋病患者)

  过渡语:恩科西如此热爱生活。顽强斗争,令人感动。可是艾滋病冷酷无情。恩科西的病情开始——(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

  (三)学习第8,9自然段,感悟“关注”

  1、教师导读第8自然段:20xx年初,恩科西的病情——(学生读)6月1日那天,被艾滋病——(学生读)

  2、读了这段话,你的体会是什么?

  3、他的死,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是怎么说的?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呢?请大家抓住有感情地读一读。

  〈五〉、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同学们,恩科西面对着巨大的不幸,他不仅顽强抗争、自强不息,而且关心和他一样不幸的患者。为所有人做出了榜样。是一名真正的斗士。

  2、那么,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生,我们也会面临过挫折和失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请用“不是……而是……”练说。

  不幸母婴传播

  艾滋孤儿

  艾滋病小斗士小恩科西

  抗争消除歧视

艾滋病小斗士教案6

  一、导入

  1.齐读课题。

  2.“斗士”是什么意思?文中的小斗士是谁?

  3.这篇课文围绕小斗士写了哪两个要点:

  板书:顽强抗争勇敢声音

  二、感悟“顽强抗争”

  1.找找思科西与病魔抗争的语句,读一读,体会体会,圈点出重点词语。

  2.交流划出的句子,指导朗读,点拨理解。

  ①出示句子:恩科西的身体非常虚弱,随时可能死去。他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不是悲观消沉,而是开始学习怎样坦然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

  通过圈点理解“不是……而是……”“坦然”等词语来体会恩科西积极的人生态度。

  师过渡:恩科西没有因为“随时可能死去面而悲观消沉,他心情平静,毫无顾虑地面对身患绝症的现实,坦然地面对着生活。那么他面对的是怎样的生活呢?

  ②自读第3——4自然段,思考:恩科西面对的是怎样的生活?

  在交流中引导

  理解:9岁那年,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报名上学时,遭到全校大多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反对,还在当地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从“遭到……反对”“引起……轩然大波”体会当恩科西报名上学时,非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同情和关爱,反而遭到歧视和打击。

  教师引导:当他站在校门口时,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理解:小恩科西的生命力也许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最强的,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

  哪些词让你感觉特别深?

  通过“竟然”“挺到”“上学的年龄”体会在许多携带病毒的孩子“活不到第二个生日”的残酷的现实面前,恩科西却显现了自己富有最强的生命力。

  “挺”你能换个什么词?从“挺”字你体会到什么?

  师小结:一个小小的“挺”字,就可以让我们体会到恩科西的斗志面对这一切,透过这个“挺”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煎熬、忍耐、脸色苍白、咬紧牙关……)

  面对这一切,他是如此坦然。再指名读第五小节第一二句话。

  评价:老师觉得你这个“随时”读得特别好。

  三、聆听“勇敢的声音”

  1.自读课文,圈画恩科西说的话。

  2.交流,点拨。

  出示恩科西说的三段话,再想想他面对的生活,你感受到了什么?

  “要接受和爱护艾滋病人,尤其要关心患病的妇女和儿童。”

  “我希望政府向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艾滋病药物,使她们不再把病毒传染给自己的孩子。”

  “人们不应该对艾滋病人另眼相看,我们需要关爱,拥抱艾滋病儿童是不会被传染的。”

  ①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②师:我沉痛地告诉大家,在南非,每9个人中就有一个艾滋病患者,想想他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怎样读。(纤弱而有力)

  你选一句来读读,指名读,评价。

  3.尽管他的生命随时都有危险,但他仍然有美好的梦想。

  出示句子:

  他说:等我长大了,我要成为一名艾滋病问题专家,周游世界,到各国演讲,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

  从他的梦想中,你读到了什么?

  师评价点拨:

  面对世俗的冷漠,他……

  面对……

  面对渺茫的希望,他憧憬着未来。他是一位真正的艾滋病小斗士。

  4.文中“顽强的抗争”和“勇敢的声音”这两个要点是怎么连在一起的?

  “一边……一边……”

  用“一边……一边……”把这两个要点连起来说一说。

  四、学习第8、9自然段,体会小斗士的精神。

  1.过渡:2001年6月1日,正当你们还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的时候,恩科西悄然离我们而去了。

  2.配乐范读第8自然段。

  3.哪些词语你感受深刻?

  “体重不到10千克”,体会恩科西被病魔折磨得不成人样。

  “静静地”,体会他与病魔斗争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师:在恩科西临死的前一天,有不少人去看望他,他想对他们微笑,可是他连笑的力气也没有了。

  4.齐读第9节,“天灾”怎么理解,恩科西面对的天灾是什么?(一生下来就患了可怕的艾滋病)

  “榜样”怎么理解,面对天灾我们究竟该怎么做?(坦然、勇敢面对,顽强抗争……)

  5.总结:只要生命存在,就有无限可能,恩科西的名字已经镌刻在你的心里。在书上认真地写一遍他的名字,把他写到你的心里去。

【艾滋病小斗士教案】相关文章:

读《艾滋病小斗士》有感05-25

小闹钟教案09-20

《小青蛙》教案03-12

《小蜗牛》教案03-18

小钮扣教案03-20

春天小使者教案10-02

《小青蛙找家》教案11-27

小茶壶教案及反思09-22

《别说我小》教案01-11

小蜗牛美术教案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