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一年级数学教案:《废品回收》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废品回收》,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内容:
课本第30—31页以及练习1—4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从小渗透环保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投影仪、电脑课件。
教学重点:
能正确列式并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
学具准备:
小棒。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电脑课件出示图:公园里各个角落都有许多各式各样的塑料袋和塑料瓶。
师:这是教师今天特意去公园拍摄下的,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谈话,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到塑料袋和塑料瓶。
师:这都是人们留下的,如果再这样下去我们美丽的公园将变成了什么样呀?学生想象,并发表简短的感受。
师:是呀,有三个小朋友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们决定一起来收集这些塑料袋和塑料瓶。
二、新课教学
1、出示挂图: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一起来认识这三个小朋友。生说出三个人的名字:小林、小红和小青。
师:他们好像正在讨论着什么事情,谁知道?请学生读出三人的对话。
2、提出问题:
师:根据他们的对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1)学生摆小棒,小组交流讨论。(2)集体交流反馈。
师:这个问题谁能解决?生:23+6=29(个)
师: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加法呢?生1:我是通过摆小棒知道的,小林有23个,我就先摆23根小棒,小红多了6个,我就再增加6。23增加6可以用加法算式23+6来表示。
生2:小红说我收集的塑料袋比小林多6个,也就是说在小林23个的基础上再多加6。
师小结:原来要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就是用加法的,多了多少就加上多少。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真好,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生:我可以提出,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袋?
师:你能摆一摆小青收集的塑料袋的个数吗?
3、学生动手摆,然后表示。
教师对着学生摆的小棒提问:你会列式计算吗?学生列出算式:36—4=
教师提问:你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生:因为小林收集的塑料袋是26个,小青收集的比他少4个,就要从26个里减去4个。
师小结:哦,小红比小林多,我们就是在26的基础上加,现在小青比小林少,我们也就在26的基础上减。
师:通过他们三人的努力,公园漂亮了许多,而且环境也得到了保护。
4、出示智慧老人的话,全班齐读。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的第1题。
投影出示图。
(1)观察图,找出已知条件。
(2)学生同桌摆小棒。
(3)独立列式。
师:你是怎样列式的?生:42+6=48(只)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笑笑比淘气多6,也就是比42多6,所以就是42+6
2、练一练第2题。
(1)观察图,弄清题意。
师:“我们班再捐12本书,就和你们班捐的一样多”这句话怎样理解?
生1:也就是说笑笑班没有淘气班捐的多。生2:应该比淘气班少12本。
(2)独立列式计算。
3、比比谁算得快(练一练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看图提教学问题。投影出示图。师:图上告诉我们哪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小组交流。
(2)集体反馈。
四、课堂总结。师: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种应用题,说说这种应用题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
五、作业。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案:《废品回收》】相关文章:
回收废品的宣传标语12-26
节约用纸回收废纸建议书09-04
一年级数学教案06-22
一年级数学教案11-10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08
小学一年级复习数学教案04-11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03-01
一年级数学教案:分类06-02
一年级数学教案:《左右》06-03
一年级数学教案:《找规律》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