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猪小弟活动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1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能唱准切分音,初步学会演唱歌曲。
2、能唱出歌曲中“快别摇树”的焦急和“快来浇水”的迫切心情。
3、增进爱护小树苗的情感。
活动准备:
在日常活动中欣赏过《爱护小树苗》的.歌曲。
活动建议:
1、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发声练习。
2、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1)教师可根据需要进行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分别在做什么?树宝宝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谁做的对?为什么?
(2)教师利用歌曲内容以讲述故事的形式,帮助幼儿熟悉歌词。
3、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随音乐完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幼儿跟随歌曲的旋律跟教师小声哼唱歌曲。
(3)伴随歌曲旋律轻声演唱歌曲,有重点地练习歌曲中的切分音和不同的呼唤语气等。
(4)分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名教师提醒幼儿在唱第三乐句时,第一段因“快别摇树”焦急,所以速度稍微加快;第二段“快来浇水”的快乐和迫切心情时速度稍微加快。
4、组织幼儿分角色表演歌曲。组织幼儿2人(或2人以上)一组,分角色扮演小树苗和小朋友,并鼓励幼儿创编动作即兴表演、演唱歌曲,进一步懂得要爱护小树苗,关心小树苗。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
2.能够根据歌曲的内容进行对唱。
3.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4.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重点难点:
理解歌曲内容。
环境与材料:
1.晚上和家长到户外看星星、数星星。
2.音乐录音带
重点指导:
能够根据歌曲的内容进行对唱。
活动过程:
一次备课
复习儿歌
--请幼儿一起朗诵儿歌《我和星星打电话》。
欣赏歌曲
--播放歌曲录音,幼儿欣赏。
--教师弹唱,幼儿跟唱。
学一学
--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扮星星,一组扮小朋友,在教师的提示下试着学一学小
朋友和小星星的对话。然后互换角色。
--教师播放歌曲。幼儿在音乐的引领下。跟唱歌曲。
演一演
--教师引领幼儿为每一句歌词加上动作,尝试进行表演唱。
--将幼儿分成两组,前两个乐句由两组合唱。从第一个"喂"开始,幼儿分别扮星星和小朋友,分组演唱。
--引导幼儿体验角色的情绪,并用歌声和表情将其表现出来。
活动反思:
精巧的设计,童化的语言,把幼儿带入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幼儿在活动中通过师生之间打电话,生生之间打电话轻松学会了诗歌,同时练习幼儿的口语表达,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锻炼幼儿与人交谈的能力以及打电话的基本礼仪。自制的魔术带、小手机、挂图既规范、实用,又给幼儿带来无穷的快乐。用轻松的音乐、精美的.教室布置,很好的处理了课后延伸环节,使幼儿不仅轻松学会了诗歌,而且了解了许多宇宙方面的知识。整节课思路清晰、趣味浓厚、教具精巧。幼儿学习积极、主动。教师始终是一个玩伴的角色,给幼儿创设了一个想学、争学、会学的宽松氛围,很好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内容。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3
课题生成:
在进行有关“马”的主题活动时,为了进一步促进幼儿加深对马的认识,我结合了二胡独奏曲《赛马》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它是我国著名的民乐乐曲,不失为幼儿音乐欣赏的好教材。
我将一首结构比较复杂的器乐曲诠释成特定的情景表演,让幼儿去了解它、接纳它、表现它,运用多通道参与理论的方式,让幼儿通过欣赏、律动、打击乐演奏活动让幼儿自发的投入到听、说、想、做、演的活动中来,进行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从而生成本课题。
课题名称:
骏马奔驰保边疆(大班音乐活动)
教育目标:
1、通过观看木偶表演,欣赏乐曲《赛马》,根据音乐形象和情绪,用筷子随节拍较投入地进行表演。
2、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和提供的材料,积极探索尝试用筷子不同的敲击方式,并探讨其他乐器如何进行合理的匹配。创造性的表现自身对音乐的感知。
3、培养幼儿对欣赏乐曲的兴趣及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活动准备:
四种颜色(红、黄、白、黑)的木偶马饰,二胡曲《赛马》,共四组幼儿人手两把筷子,串铃,圆舞板,小铃,实物二胡。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老师:在一片美丽的大草原上奔跑着四匹骏马,一匹红马、一匹黄马、一匹白马、还有一匹黑马(相继出现马饰),看----它们来啦!(两位老师手持马饰,随乐进行木偶操作)幼儿边听乐曲,边欣赏木偶表演。
二、分析音乐,将音乐情境化。
<1>师幼讨论:刚才的音乐听了有什么感觉?你们看到它们在干什么?幼儿回忆刚才的情景表演,讨论音乐情节。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对,刚才小朋友看得很仔细,听得很认真。这首音乐听上去很欢快、奔放,表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群马飞奔,你追我该的动人场面。
教师小结:乐曲开始,四匹马一同快速奔跑→慢跑→红马首次领先→黄马又次领先→白马又跑到黄马的前面→黑马又超过了白马→红马、白马两两领先→黄马、黑马又共同领先→一起奔跑冲刺→反复一次→到达终点,拉住缰绳“吁——”
(全曲结束)
三、幼儿根据音乐情节大胆表现音乐。
<1>教师示范随乐用筷子敲奏。
①教师:你应该表演什么颜色的`马?为什么?幼儿:我坐的是红色的椅子,就扮演红色的马。
②教师:
你怎样表演马在奔跑?
幼儿1:我可以象骑马的叔叔那样挥鞭;
幼儿2:我可以喊“驾
活动反思:
在欣赏课《赛马》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培养聆听音乐的兴趣和习惯,感受颇深,有值得保留的教学经验,同时也有一些需要推敲的地方。
一、成功之处:
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一般情况下很难要求他们非常静心的投入地来完整欣赏一首音乐,那么,就需要教师来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被音乐吸引。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从而发展他们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但如何保证学生的学习对象始终是音乐,就需要教师把握一个度,因为任何教学手段都是为音乐服务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让学生充分地感受音乐情境。教学伊始,一段那达慕大会的视频将学生带进辽阔的大草原,带进紧张激烈的比赛现场,为学生感受音乐情绪、联想情境做铺垫,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打开视野。在完整初听音乐中模仿赛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结合乐曲三乐段不同的音乐特点在分段细听时,我根据A乐段的旋律紧凑密集音乐情绪紧张的特点设计了蒙古舞扬马鞭的动作,将学生带进紧张激烈的赛马场。学生们有的小拳头握得紧紧的,有的兴奋地挥动着马鞭,进入到音乐的意境中。在细听B乐段时我以主题的三次变奏用了二胡连弓、顿弓、拨弦三种演奏方法为切入点,让学生视唱音乐主题,聆听主题出现几次,每次音乐情绪的变化。最后我揭示答案:演奏方法的不同。学生在音乐中兴高采烈的模仿二胡三种不同的演奏方法,对音乐知识,音乐情绪理解更为深刻。在细听A1乐段设计了学生模仿赛马冲刺,体验音乐。
当学生脸上洋溢出紧张的神情时,我知道学生已与音乐融为了一体。在模仿马嘶鸣的动作时,学生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现在想到那一匹匹小骏马可爱的模样,我的心就会随着兴奋起来,这说明我的教学是成功的。他们已在律动与模仿中感受到了《赛马》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
二、有待提高之处:
针对学生音乐视野窄,对民族音乐的体验感受不足的弱点。如果教师能现场用二胡演奏一曲赛马,会让学生更为深刻的感受到二胡这种民族乐器的极大艺术魅力。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4
设计意图:
孩子们都非常的爱吃水果,水果不仅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帮助人们增强体质,抵御病毒;同时水果形态各异,形状多样,能够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蜗牛与黄鹂鸟》的旋律多是重复、朗朗上口的,非常适合大班年龄的孩子进行律动。《指南》中要求:“大班幼儿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为了让孩子在快乐的音乐中进行律动游戏,发展想象力与动手能力,特设计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养成爱吃水果的良好习惯。
2、跟随图谱,自信的唱出音乐内容;能够大胆想象,将自己的想法添画在图谱中。
3、能够看懂图谱,知道多吃水果能够抵御病毒、强健身体。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幼儿能够跟随图谱愉快的歌唱。
活动难点:能够大胆将自己的想法画在图谱上并勇敢的上台表演。
活动准备:
机器人、PPT课件、《水果歌》《蜗牛与黄鹂鸟》音频、平板电脑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利用机器人引出活动主题。机器人:小朋友们,我们又见面啦!今天,我要向你们介绍一个新朋友——水果公主。
2、教师伴着音乐,跳着舞蹈出场。师:小朋友我是来自水果王国的公主,今天我们王国有精彩的魔术表演,邀请今天的小朋友一起参加表演。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播放PPT,展示西瓜变魔术的过程。引导幼儿认识图谱。
师:第一个出场的表演嘉宾是西瓜,一起来看看他的`精彩表演。小朋友们想不想学一学魔法?展示图谱,教师范唱。引导幼儿跟随图谱学一学。
2.播放PPT,展示香蕉变魔术过程,引导幼儿跟随图谱唱一唱。
师:香蕉变成了什么?刚才的魔术咒语小朋友都学会了。请小朋友来一起跟随图谱唱一唱。
3、展示下一个变魔术的水果——梨子,引导幼儿猜测梨子变成了小提琴。请幼儿代表上前跟随图谱唱一唱。
师:刚刚西瓜变成了轮胎、香蕉变成了小船,小朋友们猜一猜,梨子会变成什么?请小朋友上来唱一唱。
4、完整演唱、巩固练习。完整出示西瓜、香蕉、梨子的图谱,引导幼儿分组或整体演唱,加强对于演唱的熟悉程度。
5、切西瓜小游戏。西瓜继续进行表演,幼儿进行切水果的游戏,将完整的西瓜变成两半。
师:西瓜还想进行魔术表演,不过这次他想加大难度,请小朋友们帮他变变身,怎么变啊?切西瓜!
6、幼儿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
教师讲解创编的方法,幼儿自行在平板电脑上进行创编。
7、请幼儿代表,跟随音乐演唱自己创作的图谱。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今天和大家度过了快乐的一天,水果王国里还有很多别的会变魔法的水果,他们在教室里等着小朋友们,和小朋友们继续表演更多的魔术。
2、机器人出现:小朋友们,今天的水果魔法秀精彩吗?水果不仅仅能表演精彩的魔法,他还有很多很多的营养,小朋友们要多吃水果,补充维生素,才能更好的抵御病毒,保持身体的健康哦!小朋友们再见!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扮演孙悟空的角色,学习投掷的基本方法。
2、培养幼儿克服困难的品质和合作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3、提高幼儿正确的投掷方法并击中目标物的能力。
活动准备:
纸球若干、纸棒若干、平衡木三条、铁圈三个、树六条、妖怪图画三张。
活动过程:
(1)听口令,做动作:立正!向前看——齐!
(2)准备活动。师:“你们看我是谁”,(孙悟空)“对,我是猴王,你们来做小猴子,好不好?你们知道本大王的秘密武器是什么吗?(金箍棒)我们用金箍棒来活动活动筋骨,好不好?
(3)引导并介绍动作要领。
师:猴儿们你们看,今天大王带来了一样好玩的东西,就是纸球。今天我们用这个纸球学习一个本领,叫投掷。
猴儿们要认真的看大王怎样做:两脚前后开立(左脚在前)面对前方,右手拿东西向后向上放,上体稍向后屈,重心落在右脚上,右脚用力蹬地,同时右臂向前上方挥动,把球扔出去。
(4)练习动作:
师:现在我们来练习投掷,我们分两组进行,比一比看谁投得远!注意:前面一组投出去、捡完纸球回来,下一组听到口令才能投球,一定要听口令、注意安全,不能打到别的猴子。第一排听口令,我数到三就投出去,一、二、三!第二排准备……
(5)师:猴儿们真棒,本领练好了!看,那边来了几只妖怪,我们一起去消灭它们!在消灭它们时我们要走过小桥、钻过山洞、绕过树林,注意了,找到妖怪消灭它。来到距离妖怪五、六米的地方拿起一个纸球站在线外面向妖怪投去,然后从两边跑回来,站到队伍的最后面。
(6)幼儿示范一遍。那只猴子愿意先去探路?注意:路上有一定的危险,过桥时一定不能掉到河里,时同打妖怪时不能离得太近,小心受伤!准备!行动!
(7)教师观察示范的幼儿动作掌握情况,小结示范情况并纠正动作:“走过小桥、钻过山洞、绕过树林,找到妖怪,相隔一定的距离瞄准目标,打过去!”
(8)全班分三组游戏。师:你们想不想去打妖怪呀?(想)好,两队一组,集合,准备!行动!
(9)师小结:刚才,猴儿们打妖怪的时候都非常勇敢。(表扬一下自己。但是本大王发现有的.猴儿打妖怪时,没有站在线外面,差点被妖怪抓去了,还有的猴儿,回来的时候是从中间跑回的,这样对不对呀?(不对)那要从哪里回来呀?)
(10)现在,我们做好准备,这次一定要把妖怪给打死。准备!行动!
(11)鸣哨前师:猴儿们,快看,妖怪被我们打死了,耶!我们胜利了!(小朋友欢呼)
(12)鸣哨,整队(分成六组)
(13)今天,猴儿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真能干,给自己鼓鼓掌!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消灭妖怪的?路上遇到了什么困难?你害怕了吗?鼓励幼儿大胆表达。那我们以后在生活中也是这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面对、一起想办法解决。能做到吗?
(14)师:现在我们都累了,我们一起来放松放松身体吧!
(15)师:我们回家去吧!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6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体验在雪橇上急速飞奔时舒畅的心情。
2、配合打击乐器和简单舞蹈动作,能较好地表现音乐的风格和情绪。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轻松愉快的情绪。
教学难点:
配合打击乐器或简单舞蹈动作,能较好地表现音乐风格和情绪。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与导入
1、提问冬天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2、欣赏雪橇图片。
A、图片上的是什么?
B、什么拉着雪橇?
C、雪橇的用途?(运送货物、交通工具、娱乐工具)
3、导入课题《铃儿响叮当》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与雪橇有关的歌曲,是马拉着雪橇,而且这匹马非常的可爱,它的脖子上还系着铃铛,会发出叮叮当当非常清脆悦耳的声音,这是一首很熟悉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这首歌。
(二)、新歌教学《铃儿响叮当》
1、视频《铃儿响叮当》
A、你们听过这首歌吗?名字叫《铃儿响叮当》,其中有一句旋律我们都会唱,叮叮当······铃儿响叮当。
B、这首歌描写了什么情景?(孩子们在雪橇上唱歌玩得很开心)。
下面,让我们来简单地了解一下这首歌曲。(作品介绍)
2、再听歌曲《铃儿响叮当》。
现在,请大家看着歌谱,再次跟老师一起来欣赏一遍歌曲。同时,请大家思考这样的问题:(A、B两题)
A、歌曲情绪怎样?(欢快活泼)
B、划分段落?
大家能找出反复的地方在哪里吗?
C、找出反复之处。
2、请大家跟着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提醒大家要注意换气与附点节奏哟!)
现在,大家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学习这首歌曲啦?老师已经迫不及待了,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吧!
3、教唱歌曲。
A、跟琴学唱
B、个别乐句反复教唱。
C、跟琴演唱。
4、雪橇从远处滑了过来,又从身边滑走了,你觉得怎样表现由远到近的这种效果呢? 你觉得哪句应该唱的重一些,哪句应该轻一些呢?
(三)、巩固练习
1、请大家跟伴奏一齐演唱这首欢快的歌曲,一定要注意表现由远及近的效果哟。
2、分组演唱。
3、唱得真好,我仿佛听到了那种叮叮当当清脆悦耳的声音,老师有个提议,看看能不能用我们自己的方式来模仿铃声呢?比如说拍拍手、跺跺脚。大家思考一下,我们一起来呈现出来。(给学生讨论几秒钟,然后跟伴奏再唱一遍)
4、不错,不过老师好像还不过瘾,毕竟不是真的乐器,下面拿出乐器(课前准备几样打击乐器),先研究一下能在歌曲衬词“叮叮当”处加上一些什么样的动作或节奏来表现歌曲。(个别起来说)
5、学生创编动作,并随视频一起表演。
6、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的创造”。(出示PPT)
7、让我们再次跟着音乐演唱这首好听的歌曲。
(四)、小结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我们这节课快要结束了,在你们唱唱跳跳中老师看到了你们脸上的的喜悦,你们开心吗?老师希望你们每天都这样开心快乐,并且老师希望你们把这份开心与快乐传递给身边每一人。能做到吗?!(说完后出示最后一张PPT,并安排学生有序走出教室。)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7
活动目标:
1、感知民族乐器琵琶与二胡,了解它们的异同(构造、音色、演奏方法)
2、欣赏琵琶、二胡所演奏的乐曲,对民乐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琵琶、二胡各一把,乐器展示架两个,民乐演奏带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在学乐器?”(钢琴是外国人发明的,是西洋乐器,而古筝、二胡可是我们中国人自己设计、制作出来的,我们叫它民族乐器)
二、感知民族乐器琵琶与二胡,了解它们的构造、音色、演奏方法。
(1)展示琵琶:
1、这是什么乐器?(它是我们中国的民族乐器——琵琶)
2、琵琶它像什么?(像半个切开的梨,上面大,下面小)
3、琵琶的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请幼儿上来摸一摸)
4、介绍琴弦,摸了一下这几根像细绳一样的东西就会发出响声,这是什么?(它叫琴弦,琵琶有几根琴弦)
5、琴弦上面是什么?(琴轴)猜猜琴轴有什么用?
6、介绍琵琶的`音箱(抱琵琶在幼儿耳边拨琴弦,感知音箱的功能)。
7、老师弹琵琶,让幼儿感知琵琶的音色。
8、欣赏VCD(演奏家演奏琵琶名曲“高山流水”)
提问:
1、你们觉得叔叔弹得好不好?为什么会弹得这么好?
2、这首曲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节奏怎么样?好象听到了什么?
(2)展示二胡:
1、你们知道它叫什么乐器?(它也是中国的民族乐器——二胡)
2、它长得什么样?和琵琶有什么一样,有什么不一样?
(也有弦,只有二根;有两个琴轴;有一琴筒即音箱;有琴弓。)
3、二胡是用琴弓在弦上推、拉演奏曲子的。(请幼儿上来尝试)
4、欣赏二胡曲“赛马”,并请幼儿说说二胡的声音及听了曲子后的感觉。
小结:琵琶、二胡都是中国的民族乐器,琵琶用指甲弹叫弹拨乐,二胡用弓拉叫拉弦乐,它们的声音都很优美、动听,能演奏各种曲子。
三、辨听琵琶与二胡的音色。
(老师放几段音乐,幼儿认真倾听后分辨出是琵琶还是二胡的声音。并模仿它们的演奏方法。)
四、延伸活动:
中国的民族乐器还有很多,你们知道吗?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8
一、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能够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说唱。
2.体验演唱儿歌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玩过角色游戏"菜市场",认识一些常见蔬菜。
2.材料准备:篮子、扮演老奶奶的头饰一个,音乐《买菜》。
3.环境创设:用实物或图片布置菜市场的情境。
三、活动过程
(一)以"逛菜市场"的形式导入活动,激发兴趣1.引导语:小朋友,看!太阳升起来了,今天的天气可真好,我们一起去菜市场里逛一逛吧!
引导语:菜市场里的东西可真多啊!这些菜是什么样的呢?(出示图片)
(二)结合图谱,引导幼儿理解歌词1.根据儿歌内容分别依次出示鸡蛋、青菜、母鸡、鱼儿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歌词顺序。
教师通过通过问答与引导,帮助幼儿记住歌词并小结。
(三)欣赏歌曲,学习歌词1.引导语:红红和奶奶今天也来到菜市场买菜了,她还把买菜变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歌曲《买菜》,引导幼儿在音乐中再次熟悉歌词内容。
引导语:歌曲听完了,歌曲中有那些菜我们刚刚没有说到呀?它们是什么?它们在歌曲中的唱法和平常的歌曲一样吗?(不一样)这种说法叫说唱,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说一说。
教师出示节奏卡,帮助幼儿练习歌曲中的说行部分。
(四)多种方式学唱歌曲1.引导幼儿根据图谱尝试着学唱歌曲。
尝试多种形式学唱儿歌(合作接唱、角色扮演演唱)。
四、活动延伸游戏活动:
投放图谱及各种蔬菜图片、头饰若干等供幼儿自由结伴演唱并尝试创编歌曲。
五、课程实施效果
儿歌《买菜》的歌词内容贴近生活浅显易懂,但涉及的蔬菜名称比较多,幼儿记忆歌词的.内容和顺序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我创设了买菜的情境,通过问答的形式、图片的展示等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并记忆巩固歌词内容,即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结合节奏卡的呈现,辅助幼儿重点练习歌曲的说唱部分。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演唱,让幼儿轻松快乐地学唱歌曲,从而达到活动目的。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9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歌曲内容,能够愉快地演唱歌曲,准确地;
2、通过欣赏、随乐意歌词以及看图仿编歌词等活动,;
3、体验森林动物生活的自在和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展示仪一吕;
2、音乐磁带或cd,录音机一台;
3、图片:小松鼠、小白兔、小熊猫、小提琴、喇叭小;4、打击乐器:铃鼓、碰铃、圆舞板及小锣若干;活动过程;1、打击乐活动:小看戏;――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歌曲内容,能够愉快地演唱歌曲,准确地唱出弱起拍。
2、通过欣赏、随乐意歌词以及看图仿编歌词等活动,学习完整正确地演唱歌曲。
3、体验森林动物生活的自在和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展示仪一吕。
2、音乐磁带或cd,录音机一台。
3、图片:小松鼠、小白兔、小熊猫、小提琴、喇叭小鼓。
4、打击乐器:铃鼓、碰铃、圆舞板及小锣若干。
活动过程
1、打击乐活动:小看戏。
――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给《小看戏》伴奏。
――教师:刚才,你们用了哪些乐器演奏《小看戏》的?
2、教师朗诵歌词,感知歌词内容,带领幼儿学习念歌词。
――教师讲述歌词《森林音乐家》第一段歌词。
――教师:在热闹的.森林里有许多音乐家,第一位是谁?他有什么乐器?他是怎样演奏乐器的?
――教师出示小松鼠图片和小提琴乐器图片,带领幼儿有节奏地念歌词。
3、学唱歌曲《森林音乐会》第一段。
――引导幼儿看图片,教师放慢弹奏音乐,带领幼儿随着音乐有节奏地念歌词。
――教师演唱歌曲.鼓励幼儿随着音乐跟唱。。
――教师:小松鼠怎样拉小提琴?
――引导幼儿探索表演小松鼠拉提琴的动作,然后边唱歌边完整地表演第一首歌曲。
4、看图仿编歌词,学习第二段、第三段歌曲。
――教师分别出示小白兔和喇叭图片以及小熊猫图片和小鼓乐器图片。
――教师;在热闹的森林里,第二位音乐家是谁?他在演奏什么乐器?怎样演奏这个乐器呢?
――启发幼儿根据第一段歌词的结构,仿编小白兔吹喇叭的歌词,鼓励幼儿快乐地演唱第二段歌曲。
――采用上述方法,学习表演唱第三段的歌曲。
5、完整地看图表演唱歌曲《森林音乐会》。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10
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归纳整理歌词,并能用体态动作创造性地表现。
2、用欢快活泼的情感演唱歌曲,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并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正确唱法。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活动准备:
1、活动背景图一幅,节奏谱二张,图谱一张.
2、符号标志若干,《郊游》、《欢乐颂》磁带,录音机。
3、幼儿人手一份图谱。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室。
幼儿在《郊游》歌声中欢快的边动作边进入。
二、练声、节奏型练习。
引导幼儿看节奏谱,模仿动物叫声:
① / 吱吱 吱 吱/ 吱 吱吱 吱
② / 游游游游 / 游 游游
三、引出主题,并理解歌词内容。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观察。
① 师清唱,边唱边指图谱。
②提问:a、听了刚才那首歌,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幼儿回答,师指图谱)
b、解释脚印:因为我们大家多么快乐,又唱歌来又舞蹈,所以留下了一些脚印。
2、完整朗读歌词。
四、掌握歌词内容。
1、用各种动作创造表现歌词内容。
①个别幼儿表现。
② 自由组合表现。
2、老师指图谱,幼儿坐下安静完整朗读。
引导幼儿用各种不同的动作边朗诵边打出节奏。
五、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1、完整欣赏乐曲一遍。(放录音磁带)
2、用象声词“啦”唱,熟悉旋律。
3、幼儿自指小图谱,听音乐学唱。
4、师生共同指大图谱唱。
5、出示符号“▼”、“︵”,引导幼儿唱好顿音、连音和强音记号。
6、吿诉幼儿歌曲名称。
7、合唱:
① 幼儿一半唱“啦”,一半唱歌词。
② 幼儿按意愿唱“啦”或唱歌词。
六、结束:
幼儿手持话筒,边唱歌边走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整堂课有两个知识目标,但时间分配的还不够合理。其中在知识目标(1)——体会歌曲情感,正确演绎歌曲中。整堂课的音乐出现的频率还是少了点,时间还不在一半之上。在歌曲演唱、演译方面,情感处理的还不够详细。如果能从贝多芬的生平事迹,人生坎坷引入,在情感方面调动学生的情绪,感受作者内心的`情感,让学生多去演唱或是听老师范唱,让学生的情感随音乐进入平等、互爱的境界。这样可能学生在最后演绎出来的效果会更好的。二是在讲旋律的进行方式乐理知识时,老师讲的稍微多了点,其实这里可以让学生之间以多参与讨论、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去自主学习,这样可以既可以提高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在讲音阶时,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各种例子,如我们可以把音阶中的每个音看成是一级一级的楼梯,形象地向学生介绍音符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能够更容易地掌握和理解。三在歌曲的强弱处理方面,老师也不需要讲得太多,重要的是让学生多听音乐,教师可以吹奏笛子,让学生辨别强弱的地方,这样学生演绎起来更容易点。一堂课下来,我觉得不在乎用了什么方法或手段,重要的是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
小百科:《欢乐颂》,又称《快乐颂》(德语为Ode an die Freude),是在1785年由德国诗人席勒所写的诗歌。贝多芬为之谱曲,成为他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要部分,包含四独立声部、合唱、乐团。而这由贝多芬所谱曲的音乐(不包含文字)成为了现今欧洲联盟的盟歌、欧洲委员会会歌,亦曾被用作罗德西亚1974-1979年国歌《扬起罗德西亚的声音》的旋律。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11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对于动物都很感兴趣,一说起动物,孩子们的脸上就露出灿烂的微笑,还会滔滔不绝地讲个没完。在主题《动物王国》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都很高,在课余时间,孩子们还会围拢过来,问我动物的小问题,看到孩子们对动物的喜爱,我设计了本次大班音乐活动《小动物舞会》,让幼儿能进一步感受动物舞会的快乐气氛。
选择这一活动正如《纲要》中所说的,“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而此活动《小动物舞会》既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而且本教案,从教材的选择到教法的设计,较多的考虑了幼儿的年龄阶段特点和心理特点,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地、潜移默化地掌握乐曲的情绪和曲式结构,通过音乐的节奏和强弱变化创编出不同的动作,体验舞会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轻松愉快、诙谐幽默的情绪,初步理解ABCA的曲式结构。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和强弱变化创编出不同的动作。
3.体验与同伴共同参加舞会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乐曲轻松愉快、诙谐幽默的情绪,理解ABCA的曲式结构。
难点:根据音乐的节奏和强弱变化创编出不同的动作。
活动准备:
1.小动物舞会音乐。
2.图谱。
3.猴子、小鸟、兔子、大灰狼等小动物的图片和头饰。
教学方法:
故事导入法、启发提问法、情境创设法、演示法、师幼互动法等。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今天,陈老师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讲述故事:
美丽的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每天都生活在一起。可是大家除了劳动就没有别的活动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活难免会有些枯燥。有一天,小猴子提议说:“我们来办一场舞会怎么样?肯定很有趣!”小兔连忙拍手叫好:“行啊行啊!我最喜欢跳舞了!”其他的小动物也都欣然地同意了。这天晚上,小动物们的森林舞会开始了……
3.教师提问:你们猜猜看,哪些小动物会来参加舞会呀?
幼儿自由回答,教师把幼儿说到的小动物图片贴在黑板上。(小兔子、小猫、小猴、小蛇等)
4.老师简单小结一下,参加舞会的小动物有哪些。
师:原来……这么多小动物都来参加这个舞会呀,真热闹!
二、分段欣赏音乐,根据音乐创编动作。
1.播放第一段音乐。
师:呀!舞会开始啦!走,我们一起去瞧瞧!
2.提问:
(1)师:在刚才的舞会中,你觉得发生了什么?
幼儿自由讨论:小动物们在跳舞;它们很开心;它们在转圈圈……
(2)师:小动物们在跳舞、转圈……真开心!如果请你来扮演里面的一个小动物,你想表演什么小动物呢?
(3)请个别幼儿做一做小动物的动作。
师:你要表演小蛇你会做什么动作呢?我们跟……来学一学!如果你想表演……你有会做什么动作呢?
(4)播放第一段音乐。
师:小动物们,你们都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跳舞吧!
3.播放第二段音乐。
师:舞会上发生了什么?
幼:有很恐怖的事情发生了;大灰狼来了;小动物们很害怕……师:原来是大灰狼来了呀,小动物们可害怕了,全都躲了起来。你们觉得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演呢?
师:他做得好不好呀?来我们一起跟他学一学!
4.播放第三段音乐。
师:听了这段音乐,你感觉怎么样?
幼:小动物们好像在打大灰狼……师:小动物们齐心协力想赶走大灰狼,想一想你可以怎么表演呢?
(带领全体幼儿一起学习打大灰狼的动作。)三、按音乐节奏完整表演动作。
1.师:现在我们来完整地欣赏一遍音乐,在听的时候可以配上相应的动作,我来看看哪个小朋友的小耳朵最灵了!
2.师:刚才我们一共听到了几段音乐?(4段)哪两段的音乐是一样的'呢?(第1段和第4段)那最后一段音乐你觉得表现了什么呢?(大灰狼被打跑了,小动物们又跳起舞来了)
3.教师引导幼儿做一做赶走大灰狼后欢呼的动作。(手拉手转圈)
4.师生共同完整表演。
四、游戏“小动物舞会”。
1.教师出示小动物的头饰,请个别幼儿上来分角色进行表演。
师:森林里的舞会可好玩了,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跟着音乐一起跳舞呢?
师:谁愿意演小猴子的?谁愿意演大灰狼的?……
2.教师带领全体幼儿表演。
师:嗯,刚才小朋友表演的真好看!老师也想来表演了,我和你们一起参加这个舞会,好吗?
五、结束活动。
师:小动物们舞会结束了,我们高高兴兴回家去吧!
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做放松运动。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目标基本达成,通过故事的形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知道有很多动物会来参加舞会,让幼儿简单说说有哪些动物。在欣赏音乐中,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变化和强弱不同,初步感受ABCA的曲式结构,分段欣赏中,幼儿能根据不同音乐创编动作,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在结束部分,教师通过变化形式,让幼儿完整表演,体验参与舞会的快乐情感。活动的效果较好,幼儿积极性、参与性都很高。
但是,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活动导入中出示动物图片,教师应准备充分,活动中有幼儿说到动物但教师未准备好更多的动物图片。另外,小动物舞会应该是一个热闹的场景,所以教师的语音、语调、动作都应该更为夸张一些,这样能更好的调动幼儿参与的情绪,使活动达到更好的效果。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12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初步学会唱歌。
2.在老师的提示下,探索使用图示理解、记忆歌词。
3.体验通过自己探索学会唱歌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谱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是啊?(春天)
老师带来一首很好听的曲子,叫《歌唱春天》。请小朋友一边听,一边回忆一下,听了这首曲子你好像看到了春天的什么景象。仔细听。
二、学唱歌曲。
1.感受歌曲旋律。
(1) 幼儿听乐曲。
提问:听了这首曲子,你感觉怎么样?你觉得看到了春天的`什么景象?
(2) 观看教师随音乐舞蹈一遍。
师:刚刚老师把小朋友说的东西都编成了一些动作,请你们一边看,一边来猜一猜,这些动作可能是什么意思。
2.学唱歌曲《歌唱春天》
师:刚刚我们听了春天的曲子,也看了老师做的春天的动作,那下面老师来唱一首春天的歌,名字叫《歌唱春天》。
(1)老师范唱歌曲。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师:看来这首歌曲有一定的难度,有什么好办法能尽快学会?大家想想以前用过什么方法学唱歌的。
今天老师教你们一个新的方法,看看是什么方法?
(2)学习使用图谱记忆。
师:看这张纸的最上面,写这什么字。(题目)
这张纸从哪开始看呢?(从图一开始看,一在哪?在下面。)
A.听老师唱,尝试用手指图,记忆歌词。
师:下面听老师唱,请小朋友用手指,我唱第一句,你们就指第一个格子,唱最后一句,就要全部指完。好,我们来试一试。
要边听,边看,边想,看看有什么看不懂的地方?一会可以提问。
师:听完了,来,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幼:有空白的地方)
把空白格子的数字,报上来!(6.7.8.11.12)
师:怎么多空白的地方,那空白的地方,我有没有唱?
看看这张图片,空白的地方在哪里?(下面) 妈.咪.爱.婴.网.幼儿园教案频道
师:还有什么问题吧?好,没问题了,我来问,第一个格子子什么意思?(嘿,啦啦啦)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13
一、活动目标:
1. 在熟悉歌曲《龙船调》的基础上,尝试用合乎情景的动作来创编和表现。
2. 大胆地表现对歌曲的理解,并进行合作表演。
3. 感受湖北民歌的趣味性,体验音乐表演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龙船调音乐、地面点位、幼儿座位摆成“八”字形。
重点: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大胆表演。
难点:创编符合歌曲中人物形象的舞蹈动作。
三、活动过程:
(一)练习歌曲中有趣的对白。
1. 复习歌曲《龙船调》
2. 练习《龙船调》中的对白。
1) 妹娃来到河边看见远处有一个艄公,她会喊什么呢?
艄公是怎么回答的.?
2)妹娃和艄公离得很远,他们怎样喊才能让对方听见呢?
(练习用拖长音喊话、创编动作)
2. 分角色练习
(二)创编前奏及歌曲第一部份妹娃艄公的动作。
创编妹娃动作。
讨论前奏部份妹娃出门前的动作:妹娃出门拜年,真开心!听着音乐想一想,妹娃出门前会做什么准备?
幼儿听音乐,创编动作。
创编歌曲第一部份妹娃走到河边的动作:妹娃是怎样开开心心来到河边的,听着音乐学学妹娃做一做。
教师指导重点:能跟着音乐的节奏创编出不同的动作。
2. 创编艄公动作。
1)妹娃高高兴兴出门的时候,艄公是怎么划船的?
指导重点同前
3. 分角色表演。
(三)创编歌曲第二部份妹娃艄公动作
1. 讨论妹娃上船的情景。
2. 创编妹娃上船、艄公搀扶、推船过河的动作。
3. 集体表演。
4. 个别表演,分享交流
(四)完整表演1-2次,结束。(苏州新区新升幼儿园刘亦华)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14
活动准备
音乐、玫瑰花一只
活动目标
积极参加邀请舞表演,体验新疆舞的魅力。
在邀请舞程中,会调控空间位置,不和朋友碰撞。
在学跳新疆舞基本动作的基础上,初步学会根据音乐的变化跳邀请舞。
活动过程
一、教师示范舞蹈吸引幼儿兴趣。
1、 律动入室(做新疆舞蹈托帽动作进入活动室)
师:小红帽们刚刚老师进入活动室做了什么动作?你知道这个动作来源哪个民族?
刚才音乐的节奏特点是怎么样的?表达了一种什么心情?
2、提问带入活动。
师:小红帽们,我们到奶奶家去玩喽! 幼儿听舞蹈音乐《送你一朵玫瑰花》边做托帽动作走成双圆圈。
二、学习新疆舞的基本动作。
1. 教师示范动作:学习新疆舞基本动作,前后点步、踮步,托帽、摇头等动作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新疆舞的基本动作。
这叫什么步?(踮步)
放在音乐中那个地方呢?(前奏、交换舞伴)
这个舞步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呢?(托帽、摇头、前后点步,可以用在于舞伴跳舞时)
还有哪些新疆舞的动作呢?(幼儿自由创编)
2.幼儿听音乐学跳邀请舞《送你一朵玫瑰花》
(1)师:我们已学了许多新疆舞的动作,现在我们再来听音乐做一做好吗?
自己先想想看音乐做什么动作最好看,最喜欢哪个动作,你觉得你还可用什么比较漂亮的动作来表现?
(2)教师示范邀请舞。
师:看一看你们跳的跟老师跳的一样吗?
想不想一起来学一学?(幼儿学跳)
(3)示范舞伴的交换。
①、教师先与一名幼儿示范后再让全体幼儿练习。
② 、帮助幼儿掌握每到换舞伴这一难点时,教师就用语言提醒外圈幼儿横跨一点。
③、练习较熟练后让内外圈的`幼儿对换。
(4)听音乐尝试交换舞伴。
(5)幼儿听音乐跳邀请舞、教师在旁观察。
(6)教师小结跳舞的不足之处,再一次跳邀请舞。
(7)听音乐不在老师的提醒下完整跳舞。
三、邀请老师一同跳邀请舞。
师:让我们邀请班上的其他老师一同和我们跳舞吧!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15
教学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初步学唱三拍子歌曲《小雨点跳舞》。
2、尝试用绘画的形式创编部分歌词。
3、在创编活动中体验歌唱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
1、自制卡片式图谱, 4个,小雨点4种各2个,︵2个。
2、人手一份绘画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习《老师,您好》。
二、学习副歌部分,探索用象声词表现小雨点跳舞的声音
1、(出示图片︵)教师边指图边范唱,带领幼儿学习彩虹唱歌。
师:这是彩虹,它会唱歌,让我们听一听彩虹是怎么唱歌的。
(教师范唱:4 6 6.6︱4 6 6-︱3 5 5 .5︱3 5 5 -︱)
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师:彩虹是怎么唱歌的呀?(幼儿随乐演唱)。
2、教师引导幼儿探索小雨点跳舞的声音,并在音乐的伴奏下学习演唱歌曲的后半部分。
师:(出示图片小雨点)这是小雨点,它会跳舞,还有几个小朋友和它一起跳舞呢!(依次出示图片小雨点)。
师:小雨点从天上落到地上,它们跳舞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教师范唱:6 4 6 4 6 4︱ 5 3 5 3 5 3 ︱4 2 4 2 4 2 ︱31 - ︱31 - ︱)
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 答 滴 答
3、教师带领幼儿随乐演唱歌曲后半段。
师:这一次我们把彩虹唱歌和小雨点跳舞的音乐连起来唱一唱。
三、完整学唱歌曲
1、教师随伴奏逐一出示歌曲前半段的.图片,并学唱歌曲前半段。
师:我这里还有许多小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
2、幼儿欣赏教师完整范唱歌曲的前半段。
师:那小问号究竟唱了什么?请仔细听!
(教师范唱歌曲前四句)
3、幼儿跟随教师学唱歌曲的前半段。
四、尝试用绘画的形式创编前四句歌词,同时在绘画活动中倾听教师完整范唱。
1、教师提出要求,幼儿作画。
师:小雨点可能会在哪里跳舞呢?请你用勾线笔在纸上画出你的想法。
2、幼儿交流绘画作品,教师选择适合的四幅答案贴在“?”处。
五、看教师指图,完整演唱歌曲
1、师幼问答式合作演唱歌曲。
师:有问号的地方我来唱,贴图片的地方你们唱,好吗?记住在我唱完四句话后你们再唱,行吗?
2、教师更换四幅绘画作品,幼儿完整演唱歌曲。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猪小弟活动01-25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01-14
(精华)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07-06
(精华)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07-07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优秀]07-07
(实用)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07-08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精品]07-09
[精品]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07-09
【荐】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