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教案

时间:2024-04-25 17:29:06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的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的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的教案

小学的教案1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 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 能判断给出的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能说出现由

  (二)能力训练要求

  1 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感受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培养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 通过回顾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能正确地进行推理和判断,识别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训练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大家学习数学的热情

  2 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与钻研精神

  3 了解有关无理数发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 让学生经历无理数发现的过程 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同于有理数的数

  2 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难点

  1 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

  2 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讨论法

  教师引导,主要由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果

  ●教具准备

  有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剪刀

  投影片两张:

  第一张:做一做(记作§2 1 1A);

  第二张:补充练习(记作§2 1 1B)

  ●教学过程

  Ⅰ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上了好多年的学,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

  [生]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

  [生]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

  [师]对,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就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Ⅱ 讲授新课

  1 问题的提出

  [师]请大家四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好吗?

  [生]好 (学生非常高兴地投入活动中)

  [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请同学们把自己拼的图展示一下

  同学们非常踊跃地呈现自己的作品给老师

  [师]现在我们一齐把大家的做法总结一下:

  下面再请大家共同思考一个问题,假设拼成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a应满足什么条件呢?

  [生甲]a是正方形的边长,所以a肯定是正数

  [生乙]因为两个小正方形面积之和等于大正方形面积,所以根据正方形面积公式可知a2=2

  [生丙]由a2=2可判断a应是1点几

  [师]大家说得都有道理,前面我们已经总结了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a是整数吗?a是分数吗?请大家分组讨论后回答

  [生甲]我们组的结论是:因为12=1,22=4,32=9,…整数的平方越来越大,所以a应在1和2之间,故a不可能是整数

  [生乙]因为,…两个相同因数的乘积都为分数,所以a不可能是分数

  [师]经过大家的讨论可知,在等式a2=2中,a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所以a不是有理数,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像a这样的数,由此看来,数又不够用了

  2 做一做

  投影片§2 1 1A

  (1)在下图中,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设该正方形的边长为b,则b应满足什么条件?

  (3)b是有理数吗?

  [师]请大家先回忆一下勾股定理的内容

  [生]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两条直角边长为a,b,斜边为c,则有a2+b2=c2

  [师]在这个题中,两条直角边分别为1和2,斜边为b,根据勾股定理得b2=12+22,即b2=5,则b是有理数吗?请举手回答

  [生甲]因为22=4,32=9,4<5<9,所以b不可能是整数

  [生乙]没有两个相同的分数相乘得5,故b不可能是分数

  [生丙]因为没有一个整数或分数的平方为5,所以5不是有理数

  [师]大家分析得很准确,像上面讨论的数a,b都不是有理数,而是另一类数——无理数 关于无理数的发现是发现者付出了昂贵的代价的早在公元前,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皆“数”,即“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能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也就是一切现象都可用有理数去描述 后来,这个学派中的一个叫希伯索斯的成员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不能用整数或整数之比来表示,这个发现动摇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信条,据说为此希伯索斯被投进了大海,他为真理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真理是不可战胜的,后来古希腊人终于正视了希伯索斯的发现 也就是我们前面谈过的a2=2中的a不是有理数

  我们现在所学的知识都是前人给我们总结出来的,我们一方面应积极地学习这些经验,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死搬教条,要大胆质疑,如不这样科学就会永远停留在某处而不前进,要向古希腊的希伯索斯学习,学习他为捍卫真理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Ⅲ 课堂练习

  (一)课本P25随堂练习

  如图,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高为h,h可能是整数吗?可能是分数吗?

  解:由正三角形的性质可知BD=1,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得h2=3 h不可能是整数,也不可能是分数

  (二)补充练习

  投影片(§2 1 1B)

  为了加固一个高2米、宽1米的大门,需要在对角线位置加固一条木板,设木板长为a米,则由勾股定理得a2=12+22,即a2=5,a的值大约是多少?这个值可能是分数吗?

  解:a的值大约是2 2,这个值不可能是分数

  Ⅳ 课时小结

  1 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有理数又不够用了,经历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 能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Ⅴ 课后作业

  (一)课本P49习题2 1

  解:设长、宽分别为3、2的长方形的对角线长为a,得a2=32+22,a2=13

  a不可能是整数,也不可能是分数

  (二)预习内容:P49~P51

  预习提纲:

  (1)借助计算器,采用估算的方法探索a2=2中的a的大小

  (2)无理数的概念

  (3)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或无理数

  Ⅵ 活动与探究

  下图是由16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任意连结这些小正方形的若干个顶点,可得到一些线段,试分别找出两条长度是有理数的线段和三条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

  解:如图,AB=2,BE=1,AB、BE是有理数

  AD2=AB2+BD2=22+32=13,AC2=1+1=2

  AE2=AB2+BE2=22+12=5

  AC、AD、AE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所以不是有理数

  ●板书设计

小学的教案2

  《小小的船》中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有感情描述):一个晴朗的夜晚,我们坐在院子里抬头看蓝蓝的天空,蓝天上无数颗小星星一闪一闪,还有弯弯的月儿,象一只可爱的小船,我们看着,想着,好像飞上蓝天,坐到月亮上了。

  (优美的音乐也适时响起,生伴着优美的音乐,听着老师深情并茂的描述,都入了神,有的还不自觉地闭上了眼睛,露出甜美、陶醉的神情。)

  师:哪些小朋友觉得自己好像飞上了月亮?

  生:我飞上去了。

  生:我好像插上翅膀飞了。

  生:老师,我觉得我飘上去了。

  生:老师,我已经坐在月亮上,在荡秋千哪!

  (教师里气氛活跃,学生一个个兴致勃勃,畅所欲言,老师也禁不住开始兴奋起来。这时,师投影出示美丽的星空图,上有蓝天、星星、弯月、小朋友等。并伴随悦耳的音乐《小小的船》)

  师:那好,我们已经飞上蓝天,坐月亮上,睁大双眼看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美丽的星星。

  生:我看到一颗流星,我马上许愿了。

  生:我看到一颗人造卫星,他还和我打招呼呢!

  生:我看到星星一闪一闪的,他在向我眨眼睛。

  师:星星一闪一闪的,向我们眨眼睛,这叫怎么样的星星?

  生(齐):闪闪的星星。

  师:除了看到星星,还看到什么?

  生:我还看到一片天空。

  生:我还看到一片蓝蓝的天空。

  生:我还看到一只宇宙飞船。

  生:我是光荣的宇航员,在驾驶宇宙飞船呢!

  师:小朋友的想像真丰富,说得真好啊!那你们能把想到的美景用朗读表现出来吗?

  (师生用多种形式读好这首诗:引读,表演读等)

  师:你坐在月亮上,弯弯的月儿你觉得像小船,那蓝蓝的天空你觉得像什么?星星又像什么?

  生:我坐在月亮上,看到蓝蓝的天就象蓝蓝的大海。

  生:星星就像灯。

  生:老师,应该说是大海上的航标灯。

  生(激动地站起来):老师,我觉得弯弯的月儿还想摇篮,我坐在摇篮上,蓝蓝的天空就像妈妈的怀抱,星星就是妈妈看我的眼睛。

  生:我觉得弯弯的月儿还像秋千,我在荡秋千。蓝蓝的天就象我们的乐园,星星就是小朋友的一张张笑脸。

  师(兴奋地):小朋友说得多好啊,我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写一写美丽的星空图。

  (生写诗,师巡视指导,交流)

  评析:

  我飞上去了、我好像插上翅膀飞了、我已经坐在月亮上,我在荡秋千呢!听着学生梦幻般的话语,你会暗暗赞叹小朋友那神奇的想象。学生的心沉浸在多么美妙的境界中!在这种美妙境界中生成的语言又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

  幼童时期是一个充满想象和梦幻的时期。形象而充满情感的文学作品,最容易为这种想象和梦幻插上美丽而有力的翅膀。教师的精心设计,都为学生插上和展开梦幻的翅膀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一、用形象而又动情的言语带进诗境

  一个晴朗的夜晚,我们坐在院子里,抬头看蓝蓝的天空,蓝天上无数颗小星星一闪一闪,还有弯弯的月儿,象一只可爱的小船这种富有磁性的言语,带学生一步步走进了诗中,这为后面的想象打下了感性的基础。

  二、用生动的画面和音乐的渲染引发学生想象的欲望

  老师在活跃的气氛中及时打开美丽的星空图,美妙的音乐伴随着这种诱发性的画面响起,学生一个个入了神。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巧妙引发学生想象的欲望:我们已经飞上蓝天坐在月亮上,睁开双眼看一下,你看到了什么?谁不想淋漓尽致地说一说呢?

  三、用言语的诱导展开学生梦想的翅膀。

  学生一个个仿佛插上翅膀飞上蓝天,坐到月亮上。这种羽化登月的感觉,使学生感到极大的精神目标和愉悦,他们是那么陶醉,脸上是那么甜美。这里,使学生羽化登月的导向因素是教师的形象性和诱导性极强的言语,帮助学生振翅飞翔的推动因素是优美的乐曲,而这些的主要凭借是课文中的诗句。

  学生在身心完全放松、精神高度自由和愉悦的状态下,富有灵性的语言就会自然而快捷地产生。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进行表达训练就会受到事半功倍的神效。老师顺着学生的想象进行了有递度的两次语言训练。在学生有了登上月亮的感觉后,她让学生用我看到说话。接着在学生有了丰富的语言内容后,引导学生说:弯弯的月亮像什么?蓝蓝的天空像什么?星星像什么?学生的表达水平越来越高:弯弯的月亮像舒适的摇篮,蓝蓝的天空就象妈妈温暖的怀抱,闪闪的星星就象妈妈看我的眼睛这种诗一样的语言不能不令人赞叹。这语言是在学生大胆的想象中产生的,她的产生又为学生想象的进一步丰富化和清晰化增添了羽翼。

  让我们的语文课充满梦幻和想象。

  延伸阅读

  《小小的船》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读12个生字,初步接触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3、体会诗歌的意境,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1、认读12个生字,初步认识多音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认识船、弯、尖、闪、坐,蓝

  教学构想:根据学生的差异,将本课的12个生字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学生都认识的字,头、里、看等,由学生教读,体现自主性。二是教师重点指导船、弯等6个字,采用小组学习,教识字方法,游戏等方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以趣识字。三是对第一次出现的多音字只,则采取让学生说出两种读音和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方法,加深认识。

  课文的教学,以初读、品读、赏读带动学生自主读书,以情激趣,以读促解,在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圈生字。

  2、生字花片、课题(弯月形)、课件

  一、导课。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请大家来听一听。(放音乐《小小的船》)哪个小朋友知道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也叫《小小的船》。

  2、齐读课题。

  二、识字

  1、课前老师让小朋友们预习了课文,并且把这课的生字圈了出来。老师还了解了一下,好多的生字小朋友们都已经认识了。(贴生字:头、里、看、见、星)下面,哪位小朋友愿意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读生字。(2~3名,奖励星星)。

  2、(贴生字:船、弯、尖、坐、闪、蓝)小朋友们看,这课还有一些生字。打开书翻到47页。小组同学之间教教这些生字,读一读,记住它。

  3、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些生字了吗?放下书,看黑板(指生字)让我们来读一读。(组词、造句、说记忆方法,奖励星星)咱们再来读一遍吧!

  4、你们记住这些生字了吗?(放音乐)咦,大家看,这些生字高兴地跳到我们中间,来和大家交朋友了!你想和谁交朋友,你就把它请出来读一读。(小朋友带着生字卡片来到台前。请其他的小朋友来认识这些生字,并把它们介绍给在坐的小朋友。)

  5、小朋友们和生字交上了朋友。下面,我们再来认识一个特殊的朋友。(贴生字:只)谁会读?(板贴:zhi、zhi)对,这个字有两种读音,我们把这样的字叫多音字。请大家跟老师读。

  6、小朋友们看大屏幕,(点击鼠标,出示:1、我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2、一只小鸟飞来了。)谁来读第一个句子?齐读。谁来读第二个句子?齐读。

  7、(出示所有的生字,指读)这课的生字小朋友们都认识了,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8、大家和生字成了好朋友。为了增进友谊,他们让小鸽子来给你们送信了。(戴头饰,放音乐,教师发信)请收到信的小朋友到台上来,请你们读读信的内容。

  三、看图

  小朋友们表现得真好!为了奖励大家,小鸽子又给你们送来一幅美丽的图画。看,图画上有什么?(1~2名,奖励月亮)四、学课文

  1、丁丁划着月亮船来到了天上,看见了满天的星星。课文是怎样写的呢?打开书,小组同学之间读一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

  2、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一起来读一读课文?(2~3组)

  3、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课文,你们想听吗?放下书,看大屏幕(点击鼠标,教师范读课文)

  4、丁丁坐着月亮船划进了蓝蓝的夜空,周围静悄悄的,只有星星一闪一闪地眨着眼睛。多美啊!谁能模仿老师来读一读课文,其它的小朋友认真听,听听他读得怎么样?(3~4名,奖励月亮)

  5、大家想和丁丁一起遨游夜空,去欣赏美丽的夜色蓝天吗?请大家小声跟着音乐朗读课文。(点击鼠标)

  6、太美了!让我们加上动作再来一遍吧!

  7、静静的夜晚,美丽的夜空。请大家闭上眼睛,现在你就是丁丁,划着月亮船来到了蓝蓝的夜空。(齐背课文)

  五、拓展

  1、现在,你们知道小小的船指的是什么?(板书:弯弯的月儿)月亮除了像小船,还像什么?(奖励月亮)

  2、要想知道月亮究竟什么样?等小朋友们长大以后,自己驾驶着宇宙飞船到月亮上去看一看。

  六、机动

  下面,请小朋友下位找自己的好朋友或老师把这两首诗读一读,背一背。

  七、家庭活动

  回家后,请爸爸妈妈帮你们找一找有关月亮的诗歌、谜语读一读,记住它。

  教案《小小的船》

  教学目标:

  1、认识九个生字。会写四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抒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课文。

  信息资料:。

  1、课件、歌曲《闪烁的小星》伴奏带、歌曲《小小的船》磁带。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坐的真端正,精神真饱满,江老师想奖励你们一首歌,想听吗?

  播放歌曲(小小的船)

  师讲述:喜欢这首歌吗?这首歌真美!晴朗的夜晚,蓝蓝的天空,可爱的月亮,闪闪的星星,美丽的小姑娘,这是一幅多美的画面啊!有位老爷爷把它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就是《小小的船》。板书课题:小小的船

  看图:

  师:小朋友们,喜欢画面中这个可爱的小姑娘吗?(喜欢)她也喜欢你们,还给你们带来了礼物,看,是一颗颗闪亮星星!想要这些礼物吗?(想)只要你能正确读出星星上的生字,就能得到它了,谁来试试?

  课件出示生字!(个别读)我要提醒大家注意!请跟我读!

  只:是一个多音字,它有两种读音:桌上只有一本书。树上有一只小鸟!(课件)

  师:这几个小老师教的太好了,送他们每人一个小星星,现在我们来开动小火车好吗?(开火车读)

  师:看,你们已经和小姑娘带来的星星宝宝交朋友了!想知道小姑娘划着小船来到蓝天都看到了些什么吗?让我们来听听这首小诗是怎么写的`!

  师:你们也想和他读得一样好吗?那就带着刚认识的生字宝宝一起走进课文,去读读吧!

  二、初读课文,读中整体感知

  1.让学生放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把课文读给同位听。然后说一说你最喜欢诗中的什么,在图上指给大家看一看。

  三、品读课文,想象中创新

  1.指名读一、二行: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师:弯弯的月儿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画个弯弯的月儿。(师生一起画)然后评一评画出了“弯弯”的样子吗?思考:弯弯的月儿像什么?学生的答案可能很多,最后引到书上“小小的船”,

  师:生活中你看到过那些弯弯的事物?(弯弯的小路、弯弯的小河、弯弯的桥洞、弯弯的香蕉、弯弯的眼睛……)

  再读第一行,师:谁能上来指指看图上“两头尖”指的是什么?

  课件:弯的月儿小的船,小的船儿两头尖。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比一比:有什么不不同,你更喜欢那一句?为什么?因为第二句让我们觉得月儿很弯,小小的很可爱!

  师:看爷爷用了两个弯,两个小,把月儿写的多可爱,读起来也特别的美!让我们美美的读一读吧!

  三、谁接着读这几句?“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师:从这几句里,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坐上了小船,看到了蓝天和星星!

  师:画面中的这个小姑娘就是文中的我,她真的坐上了小船了吗?(不是)这是一种想象!

  师:想象让诗歌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我们也展开想象的翅膀,看,小姑娘坐在月亮上看到了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请小朋友小组讨论一下“闪闪的星星像什么?”“蓝蓝的天空像什么?”

  “像。”(课件展示)

  师:你想说哪一句就说哪一句。

  生1:我想说闪闪的星星像妈妈的眼睛。

  生2:我想说蓝蓝的天空像海洋。

  生3:我想说蓝蓝的天空像蓝色的布幕。

  生4:我想说闪闪的星星像露珠。因为露珠在阳光的照射下一闪一闪的和星星很像。(学生各抒己见。)

  师:小朋友都说得非常好!蓝天和星星多美啊,你们的想象,让他们更加充满了魅力,能读出它们的美吗?读读看!

  读“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个别读,学生点评!

  齐读!

  师:大家读的真好,让我们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再把课文美美的读一读吧!(伴乐读)

  四、教学生字!

  蓝天,星星,可爱的小姑娘,你们读得太好了,看,生字宝宝们也为你们高兴开怀呢。今天我们,先来和其中的一个生字宝宝牵手吧……

  学生自己书写!

  五、结束语:

  下节课,我们将和更多的生字宝宝亲密的接触,这节课就上到这,孩子们回去后,可以把这首优美的小诗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和你们一起共享这美丽的蓝天与星辰!

小学的教案3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学习滚动玩具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滚动玩具的制作方法。

  2、设计动物的形状。

  教具学具:卡纸、彩笔、剪刀、胶水、沙子,瓶子或罐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出示范作进行滚动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2)说一说这些玩具是怎样制成的。(让学生自学书上的制作示意图)

  2、发展阶段:

  学生制作滚动玩具

  (1)设计一只熊猫形象,并注意要突出其前肢的画法。

  (2)把熊猫的形象剪下。

  (3)把熊猫的形象贴在圆柱上。(腿部贴住,头部竖起)

  (4)往盒子里灌进一些沙子,滚动时可以听到"沙沙"的响声。(注意沙子不要灌满,否则听不到响声。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启发学生制作其它滚动玩具

  1、回顾滚动玩具的制作方法。

  2、学生设计其它形象(人物或动物)制作滚动玩具。

  四、作业评析。评析标准:滚动玩具的制作方法正确,形象设计生动。

  五、收拾与整理

  六、课后拓展:回家后进一步提高“会滚动玩具”的设计创意。

  第十八课动物王国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欣赏自然界及艺术作品中的.动物,感受动物的形体美、色彩美、动态美,从内心产生喜爱之情

  2、让学生在电脑的游戏中发散思维,表现自己眼中可爱的动物。

  3、感受动物的形体美、色彩美、动态美,从内心产生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操作电脑,利用电脑画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教具学具:电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老师手上有一封“邀请涵”你们想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吗?

  同学:我们动物王国的明星正进行时装表演。想邀请——班同学一起欣赏。

  (2)欣赏动物世界的录像

  (3)讨论:

  A、想想你最喜欢哪位动物明星的表演,你能模仿出来让其他小朋友去猜一猜吗?

  B、你觉得哪位动物明星的服装最美,请你描绘一下它的美丽所在(从形体、颜色、花纹等方面展开。)

  小结:动物世界真的很奇妙,威武的狮子,温顺的小羊,可爱的蚂蚁……形形色色,说也说不过来。动物的形象各异,服装更是千奇百怪。瞧,它们的服装每个都各具特色。

  2、发展阶段:

  (1)赏析艺术家表现动物的美术作品。

  引导思考:你觉得这些动物漂亮吗?你喜欢吗?为什么?

  (2)揭示课题及学习内容:除了用画画、剪纸之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动物们的可爱形象呢?(今天我们来用电脑表现动物)

  (3)利用WINDOWS画图程序中的各种工具设计制作一幅有趣的电脑绘画作品。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大胆自由的创意和绘制

  四、收拾整理:

  五、课后拓展:

  继续探索电脑绘画的神奇世界。

小学的教案4

  教学目标:

  美术知识:本课为色彩构成知识。

  1。让学生知道色彩构成的意义。

  2。理解色相及其推移变化

  3。色相推移作业的画法要求。

  美术能力:学会观察分析色相的顺序,并按照色相的有规律的变化来完成一幅色相推移练习作业。

  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现代审美意识和设计意识,以及耐心有序的工作习惯。

  教学重点:做色彩明度推移学习。

  教学难点:明度深浅对比的变化层次。让学生初步掌握调色的方法和技能及掌握涂色的方法。

  学法指导: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种颜色逐渐加黑,会逐渐变深,逐渐加白会逐渐变浅的效果。

  2、初步学会使用水粉颜色,并初步掌握调色的比例和方法,能均匀整洁的涂好颜色。

  3、运用明度推移的方法画出一幅具有推移效果的图案。

  色彩三要素是色相、明度、纯度。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通常以色彩的名称来表现,比如:红、黄、兰。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当一个基本色加黑就会变深,降低这个基本色的明度,相反,加白色就会变浅,提高这个基本色的明度。纯度是指颜色纯粹的程度,当一个颜色的色素达到极限强度时,正好发挥其色彩的固有特性,这块颜色就达到了饱和程度。

  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师用具:范画,电脑演示文稿、文字说明等

  学生用具:16开图画纸,水彩颜料、毛笔、调色碟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导入新课

  电脑演示一组图片,提出问题:图中色彩有什么变化?欣赏图片并思考问题启发学习动机,初步认识明度和推移效果。得出结果:色彩由深到浅,由浅到深。

  小结:色彩逐渐变深或变浅。

  听讲,记忆。

  二、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冰川与晚霞》

  2、反馈提问:哪位同学知道本节课要学习什么?

  3、展出示学习目标。听讲,记忆,表述目标主要内容。明确本课学习目标:理解什么是明度推移?按照明度推移的方法完成一幅作品。

  知道什么是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即明度。

  突出本课重点:

  1、提问:

  什么是明度?

  什么是明度推移?

  2、组织讨论

  3、电视演示推移的过程。观看录像,课本参考,小组讨论思考,表述明度推移的概念以及推移过程。

  直观演示1、提问:如何绘制《冰川与晚霞》?

  2、解决学生预习中遇到的困难。

  3、播放录像:明度推移的绘画过程。

  思考问题:本课的.作业要求,根据什么内容画?注意什么?画面怎么样?

  4、绘画重点是调色的方法。思考,表述明度推移的方法。

  提出预习当中的疑问

  作业要求:按照明度推移完成作业,注意调色的方法,画面干净整洁。解决本课难点:逐渐加白色变浅,逐渐加黑色变深。启发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1、展示教师作品

  2、比较学生作品

  欣赏、阐述自己的观点

  课上练习出示作业要求

  按照色相的有规律的变化来完成一幅色相推移练习作业。开始绘画

  利用明度推移的方法进行绘画练习艺术实践

  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展示作品1、组织学生讨论

  2、归纳小结

  3、欣赏电视中的作品评析作品反馈本课所学知识,肯定成绩,培养成功。

  第二节

  一、同学们,在讲新课之前,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并思考一个问题:图中的色彩有什么变化?(放映录像)

  学生:色彩逐渐变浅或变深

  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冰川与晚霞的第二课时(明度推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1、粘贴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A、理解什么是明度推移,B、运用色相推移画一幅推移效果的图画。

  3、请看本节课将要完成的学习目标,哪位同学为大家读一遍:

  三、听一组有节奏感的音乐,注意音乐节拍的强弱关系。

  (出示电视问题)什么是明度推移?书中已经做了解释,请翻开课本,我们分组讨论一下,看看哪一组讨论得最快。

  教师:色彩逐渐变深,深的地方即暗,浅的地方则很明亮,这是色彩的明暗程度叫做明度。(电视出示文字)

  学生:一种颜色加白,逐渐变浅,一种颜色加黑,逐渐变深

  教师:请看一组色彩变化的图,(电视演示"心"分解图。)色彩逐渐变深变浅的有序排列叫~

  四、我们完成了第一个目标,再看第二个:如何表现在纸上呢?

  (出示范画)这是老师的作品,好看吗?想知道老师是怎么样画的吗?

  (出示轮廓)和同学们一样老师也做了预习,着色时先涂上色相,再少量加白,按顺序上色,注意看老师的调色板。

  老师只演示了"加白",一会儿,我想请同学帮助我完成"加黑"的任务。

  五、(出示学生作业)比较这两张作品哪张好?为什么?

  学生:(涂色乱,排序不正确,)

  那么同学在绘画时应当注意那些呢?

  六、请看作业要求(出示电视画面)

  七、学生绘画开始

  展示作业,讲评

  教学反思:学生在调色技法上掌握不够。不是太干就是太稀讲课时应也要侧重讲一讲。

小学的教案5

  教学内容

  1、两头翘;2、仰卧起坐传递球;3、投掷。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俯卧挺身的动作概念和投掷垒球时的出手角度;

  2、技能目标:

  A、学会俯卧挺身技术,力争有90%左右的学生能独立完成,发展学

  生腰背腹 弹性和力量;

  B、通过“投掷过关”等投掷游戏,复习巩固原地正面、侧向投掷垒

  球技术,提高学生投掷能力:

  3、情感目标:

  A、初步具有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并通过游戏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爱

  国主义精神;

  B、通过学生的分组自练、自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促

  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本课重点:

  A、俯卧挺身时两腿配合上体协调上举;

  B、投掷垒球时的出手时机;

  本课难点:

  A、俯卧挺身时两腿夹紧并充分伸展;

  B、投掷垒球时转体和挥臂的连贯性

  程序

  教学内容

  时间

  组织

  教法与要求

  导入

  1、常规教学

  1-2分

  四列横队

  教法:

  1)学生跑进场地,师生问好;

  2)队列练习,配以《运动员进行曲》

  要求:精神饱满,节拍准确。

  2、模仿练习

  3、自编游戏“大鲨鱼”

  2-3分

  4-5分

  四列横队--一路纵队绕垫子行进。

  教法:

  1)教师讲解、示范“摇橹”动作;

  2)学生跟随教师原地和行进间模仿“摇橹”动作;

  3)学生跟随教师模仿渔船出海动作;

  4)教师提示并模仿各种鱼类游动的动作;

  5)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各种鱼游动模仿;

  6)教师扮演大鲨鱼,共同参与游戏。

  要求:模仿逼真,反应灵敏。

  展开

  1、两头翘:俯卧垫上,两臂前举,头、肩用力上抬,背部用力后弓,同时两腿用力(并腿)后举。

  10-11分

  两人一组一块子垫

  教法:

  1)教师示范,学生尝试性练习;

  2)手持轻物或两腿夹物做“一头起”练习,并触及上方的标志物;

  3)在同伴帮助下(同时托腿托胸)完成动作;

  4)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自评;

  5)优生表演,相互对比,集体研讨;

  6)分组比赛。

  要求:两臂与两腿协调配合,同伴之间相互帮助。

  2、仰卧起坐传递轻物

  3-4分

  四人一组二块垫子同时练习

  教法:

  1)教师讲解、示范;

  2)学生在教师统一口令下练习;

  3)每组连续做十次,比哪一组先完成;

  要求:交换轻物时膝不屈,脚跟不离垫,轻物不能抛接。

  3、投掷:每人持一轻物,面对有彩色汽球的横绳进行投掷过关和投准目标练习。

  8-9分

  四列横队---散点练习

  教法:

  1)教师讲解示范正面或侧向投掷;

  2)在统一口令下练习;

  3)带着问题,进行投球过关游戏;

  4)面对汽球进行投准比赛,并结合生活实践进行创造性练习;

  5)教师巡视指导;

  6)教学情况反馈。

  要求:出手有一定角度,挥臂速度快,转体要正。

  4、中国奥运金牌榜:

  分成八个小组,每位同学依次将自己的小地毯上写的金牌项目与折返处小黑板上的.金牌运动员相对应,看哪一组又快又正确。

  3-4分

  按小地毯的序号,排成八路纵队

  教法:

  1)教师提示,并示范;

  2)学生跨过垫子到折返处,将小地毯贴在黑板上直线跑回;

  3)学生绕过垫子到折返处,将小地毯取回,直线跑回;

  要求:奔跑迅速,对应正确。

  延伸

  1、小地毯拼字游戏:

  2、自编舞蹈《歌声与微笑》

  3、课堂小结讲评,收回器材,师生道别。

  5-6分

  同上

  教法:

  1)每组六人将小地毯拼成一个字,看哪一组最快;

  2)教师巡视指导;

  3)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舞蹈。

  要求:1)拼字游戏时,动作迅速。

  2)舞蹈时,动作放松,表情丰富。

  场地器材

  在一块篮球场的中间摆放三排小垫子(共24块、前后间隔为3米、左右间隔为2米)、两只篮圈间拉一根挂有彩色气球的横绳、自制小地垫49块、小黑板8块、录音机1台。

  1、心理状况预测:根据本课特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学生学习的情绪高涨,并能在练习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和情感交流;

  2、生理状况预测:练习密度在45%左右;平均心率在125--135次/分左右;最高心率为175次/分左右。

  3、心率曲线(略)

小学的教案6

  教学目标:

  1、结合个生活中的情景和课堂上的操作活动来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比较角的大小。

  2、在生活中学会辨认角

  教学重点:

  认识角的部分名称、角的画法、辨认角

  教学难点:

  1、会用尺子画角的图形。

  2、能在图中找出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通过学生原有的认知来加深对角的认知,让学生去感受角就在生活中,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师:出示三角板问:“知道这个叫什么吗”?

  生:三角板

  师:“那为什么我们叫三角板”?而不叫一角板、两角板、四角板呢?

  生:因为它有三个角。

  师:谁能指出角在哪里?(学生来指)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见到过角?比如我们的教室。

  生:门(四个角)、黑板(四个角)只要合理都是可以的。

  师:对于“角”你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实际上在“角”的身上藏着很多的我们不知道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角”的那些我们不知道的故事。(补充完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感觉现实中的角(直观感知现实中的角)

  师:打开课件

  师:观察课本38页图,他们都在干些什么?

  引导一个如老伯伯剪树

  师:还有......

  生:老师、踢球的同学、做操的同学

  师:那我们找一找这里面的角。

  生:球场的边角线、老师的手里三角板上的角、老伯伯手里的剪刀··如果说出很多角来,还是主要引出几个关键的角。

  如果没有足球门的话,老师进行引导:还有足球门。

  师:同学们你们观察的很仔细,很认真,准确的将叫找到。

  老师将找到的角标记出来。

  师: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角的存在。那我们在观察一下,这几个图都是什么?

  生:剪刀、吸管、水管

  师:那你们能不能找到他们身上的角?试一试

  生:剪刀口、吸管弯弯的那里、水管玩玩的那里(只要合理就可以,不要过于要求)

  2、折一折(培养同学们的动手和观察能力)

  师:同学们你们太优秀了,太棒了。我们能把生活中的角找到,现在我们一起来折一个角,老师先示范给大家看,先折一下,在折一下。看看这个是不是角了?

  生:是

  师:老师已经折出来自己喜欢的角了,大家动手试一试。老师会找同学们展示。

  师:大家都折好了吗?

  通过老师的示范折角,让同学们自己动手纸片,折出角。展示两名同学折的角。

  师:他们折的是角吗?

  生:是

  师:好,请同学们出示自己折的角

  1、老师先示范感觉的路线,去感觉角,看能达到效果

  2、如果同学没有感觉出来的话,见如下:

  老师与学生一同用手去感觉这折出的这个角的边、角有什么特点?

  师:二(1)班,我们一起用手感觉这个顶点,有什么感觉

  生:有扎手的感觉即可

  师:那扎手是不是说明,这里是尖尖的的啊

  师:那边的这里有什么的感觉

  生:滑滑、平平等词即可

  师:那平平的是不是说明这里直直的啊

  生:是

  师:我们把这个尖尖的叫角的顶点。那这两个平平、直直的叫角的边。

  师:顶点的感觉是

  生:尖尖的

  生:师一起,直直的

  师:那我们一起看刚才从这几个刚才从图里面找的那几个角的顶点和边?

  师:老师找同学到前面来指出

  生:尖尖处为顶点,直直处为边

  师:他回答的对吗?

  继续在找两个同学指出。

  师:刚才的那个找出来了,老师在给你们三个角,哪位同学来指出?

  生:尖尖处为顶点,直直处为边

  师:她回答的对吗?

  生:对

  师:好的请回

  师:剩下的老师指你们判断对错

  师:......

  生:对或错,根据老师当时指出的情况

  师:那我们看一看一个角有有几条边、几个顶点?

  生:对或错,老师都要引导

  师: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展示课件的信息

  一起读两遍

  师:小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以后我们见到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图形就可以认定这个图形是角。那边是弯弯的可以吗?

  生:不可以

  师:我们会找角了,知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那么我们一起来判断这些是不是角。

  看课件:判断角后,在次找顶点和边,强化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尖尖处为顶点,直直处为边。

  三、画角(从抽象到具体,从具体又到抽象,培养孩子们的空间思维)

  师:我们认识角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顶点的感觉是尖尖,边的感觉是直直的。

  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画角。老师先示范话。

  二(1)班,仔细听,认真看,画角这里很关键的。

  师:首先画一个顶点,从这个顶点起用尺子画一条直直的线,在从这个顶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在画一条直直的线。这样就画出角了。边说边演示。画完后将角的顶点和边边标出来。

  师:你们听懂了吗?老师在说一遍:首先画一个顶点,从这个顶点起用尺子画一条直直的`线,在从这个顶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在画一条直直的线。这样就画出角了。画完后将角的顶点和边边标出来。

  师:我们有没有发现刚才老师说的是不是有些长,我们翻开书,看看书上的话是怎么说的,一起读一遍

  师:那大家拿出笔、尺子、本子。动手画一个角

  画好后展示两名同学画的角,如果有画的不一样,马上到黑板指出。老师呢,将画角和角的构成编成了一个小口诀,大家读一遍。

  四、比较角的大小(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深化,同时也突破教学难点)

  师:我们认识角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顶点的感觉是尖尖,边的感觉是直直的。

  又知道画角的方法:首先画一个顶点,从这个顶点起用尺子画一条直直的线,在从这个顶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在画一条直直的线。这样就画出角了。画完后将角的顶点和边边标出来。

  老师现在制作一个角,活动角

  师:看看老师手里的黄色角和紫色角(重合),发现了什么?

  生:角相等

  师:那这两个角的边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长、一个短

  师:那是不是说明: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板书),那与什么有关呢?

  生:是

  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那与什么有关呢?

  师:我们看一个角,(慢慢张开两条边)角有什么变化?张开的越大角越?

  学:越大

  师:老师慢慢的合拢角的两条边,发现怎么了?

  生:变小

  师:也就是说: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张开的越大角越大,张开的越小角越小(板书)

  以上过程如果同学们不能理解,老师必须引导。

  师: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的越大角越大,张开的越小角越小

  师:跟着老师读一遍

  生:我们在声音洪亮的读一遍。

  拓展:看课件“大雁”。

  四、疏理总结

  通过本节课同学们交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朋友?你对他有多少的了解?

  我们认识角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顶点的感觉是尖尖,边的感觉是直直的。

  两条边,顶点的感觉是尖尖,边的感觉是直直的。

  又知道画角的方法:首先画一个顶点,从这个顶点起用尺子画一条直直的线,在从这个顶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在画一条直直的线。这样就画出角了。画完后将角的顶点和边边标出来。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的越大角越大,张开的越小角越小

  五、巩固练习

  40页做一做1、2题

  练习八1、2、3题

小学的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初步学会物体分类,知道什么是同类物体,并能按不同的分类标准把同类物体分在一起。

  能力训练点

  1、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分类,提高学生观察、比较能力。

  2、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达和交流分类标准和分类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会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4、通过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分类的必要性,体会分类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5、通过课后留置作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父母每天的辛劳,在日常生活中自己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情感教育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爱劳动,爱整洁的习惯。

  教具准备:

  1、分类实物。(各科作业本、各种交通工具玩具)

  2、下载并加工制作的课件软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故事导入,创设情境

  教师一边讲故事,一边按顺序展示动画:小新在活动室里玩(弄得很乱)超市小新整理后的活动室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你们讲一个蜡笔小新之活动室的故事,你们想听吗?(边讲边放动画)星期天,小新在活动室里玩耍,把活动室弄得非常乱,他怕妈妈责怪他,就想整理一下,可忙了半天,却怎么也整理不好,就只好去请教妈妈。妈妈说:别着急,妈妈带你到一个地方去学习学习。小新嘟嘟哝哝很不高兴的跟妈妈出去了。(他在想:还要去学习,太麻烦了。)妈妈把小新带到超市,小新一看,就来精神了。他惊呆了:哇,这里的商品真多啊,排放的还非常整齐,美观!同学们,你们也跟老师一起来看看好吗?(师指导学生跟老师一块观察,边看边说看到了什么?)看完后,老是问学生:超市里的东西这么多,为什么看起来一点也不乱呢?引导学生讨论回答并给予肯定和鼓励。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小新学到了什么?妈妈问了同样的问题,小新眨眨眼睛,对妈妈说:我懂了,是因为售货员阿姨把相同的物品都放在一起,摆得整整齐齐的,看起来就很美了。妈妈赞许的笑了,她告诉小新:像这样把相同或同类的物体放在一起的方法,就叫分类。用分类的方法,就可以把房间整理好。小新高兴极了,回到家,很快就把房间整理好了。(画面小新边整理边自言自语,我把球类放在一起,小汽车放在一起)

  师小结:小新真聪明,这么快就学会了分类。同学们,你们知道小新是怎么分的吗?你们想不想学分类的本领?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看的.动画入手,使学生容易产生好奇和新鲜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抓住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调动他们的情绪,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过渡到新授知识的学习中。

  活动二:动手操作,尝试分类

  1、分组整理作业本。

  学生6人一小组,整理作业本。(老师事先把每一小组几人的各种作业本放在一起弄乱,让他们来整理。师可以适当指导。)学生自主活动,通过观察、合作、交流,把不同学科和不同姓名的作业本按一定的标准分开。

  学生汇报小组活动结果,并让一组学生到讲台上边演示边叙述分类过程。通过汇报,想到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相同学科的放在一起。

  (2)同一个人的作业本放在一起。

  (3)写得好的放在一起,质量较差的放在一起。

  (4)男同学的放在一起,女同学的放在一起。

  师小结: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好。通过你们共同的努力,我们把作业本弄整齐了,而且想出了不同的方法,这就是分类。你们都成了老师的小帮手了。那么,在这些方法中,你们讨论一下哪些方法你觉得最好,为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最喜欢干的就是能帮老师收发作业本,为了证明自己很能干,能积极、主动参与其中。这个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实物投影出示19页例题(妈妈的小帮手),分组讨论完成。

  师:通过刚才的分类,老师觉得你们很聪明,都成老师的小帮手了。那在家里,你是不是妈妈的好孩子、好帮手呢?在这里,我要先考考你们!出示例题图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可以怎样帮妈妈整理衣服。然后,让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结果,并说说理由。

  3、实物投影出示自主练习第1、2题,分组讨论完成。

  (1)第1题,学生讨论哪些是鸟类,用O圈出来,并说明理由。

  (2)第2题,小组讨论。完成后小组派代表说一说自己小组分类的方法,并说明理由。(此题分的方法多种,要对合理的方法给予肯定的评价。)

  设计意图:这两个环节的设计先肯定学生的成绩,使学生成就感得以满足,学习兴趣得以进一步提高。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之间形成了互助、互补、共同发展的学习氛围,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活动三:合作学习,体验分类

  1、设置操作情景:给事先准备好的各种车、飞机、船的玩具进行分类,引导学生探索总结出不同的分类方法。

  (1)可以先引导学生熟悉、了解一下各种玩具。

  (2)让小组内学生仔细观察、自由讨论、思考交流,寻找出各种方法进行分类。

  (3)学生汇报成果,并演示分类结果,用语言来表述分类标准和过程,体现分类标准的多样性:a、按天上飞的、陆地上行驶的、水里航行的分;b、按照功能用途分;c、按照颜色分等。交流时,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分类的标准。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说说天上飞的、陆地上行驶的、水里航行的还有哪一些,以此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要及时表扬或补充、引导。)

  设计意图:以学生最感兴趣的玩具来设置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巩固练习所学知识;因为分类标准不同,所以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可以了解更多的有关分类的知识。

  2、设置活动情景,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类的方法,那么你们想一下,在我们身边,我们还可以把什么进行分类,也就是还可以整理什么?回答可能很多,如a.整理桌椅;b.整理铅笔盒;c.把同学们分类;d.整理书包

  师:你们的想法可真多,我都没想起来,我真佩服你们。这样吧:我们整天都背一个小书包,学了分类,你能把自己的小书包分类整理一下吗?(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现成的教具来进行巩固练习。)同桌可以先讨论一下怎样分,再动手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找到分类整理书包的方法。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不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活动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

  你能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时候能够用到分类的知识吗?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时间虽短,但能使学生的认识升华一步,同时做到前后呼应,使整堂课结构严谨、层次清楚。

  活动五:课外活动

  回家帮助家人分类整理物品,并和家人说一说自己分类的方法,请家人给你评价。并写出自己帮家人整理物品的过程和体会。

  设计意图:以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通过自己劳动体会到父母每天的辛劳,教会他们学会体谅父母,关心家人,热爱劳动,学会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小学的教案8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 借助计算器探索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并从中体会无限逼近的思想

  2 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二)能力训练要求

  1 借助计算器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2 探索无理数的定义,以及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能辨别出一个数是无理数还是有理数,训练大家的思维判断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 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

  2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辨识能力

  ●教学重点

  1 无理数概念的探索过程

  2 用计算器进行无理数的估算

  3 了解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能正确地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1 无理数概念的建立及估算

  2 用所学定义正确判断所给数的属性

  ●教学方法

  老师指导学生探索法

  ●教具准备

  计算器

  投影片三张:

  第一张:补充练习(记作§2 1 2A);

  第二张:补充练习(记作§2 1 2B);

  第三张:补充练习(记作§2 1 2C)

  ●教学过程

  Ⅰ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在上节课了解到有理数又不够用了,并且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数,如a2=2,b2=5中的a,b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那么它们究竟是什么数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揭示它的真面目

  Ⅱ 讲授新课

  1 导入

  [师]请看图

  大家判断一下3个正方形的边长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3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1,2,4,而面积又等于边长的平方,所以面积大的正方形边长就大

  [师]大家能不能判断一下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a的大致范围呢?

  [生]因为a2大于1且a2小于4,所以a大致为1点几

  [师]很好 a肯定比1大而比2小,可以表示为1<a<2 那么a究竟是1点几呢?请大家用计算器进行探索,首先确定十分位,十分位究竟是几呢?如1 12=1 21,1 22=1 44,1 32=1 69,1 42=1 96,1 52=2 25,而a2=2,故a应比1 4大且比1 5小,可以写成1 4<a<1 5,所以a是1点4几,即十分位上是4,请大家用同样的方法确定百分位、千分位上的数字

  [生]因为1 412=1 9881,1 422=2 0164,所以a应比1 41大且比1 42小,所以百分位上数字为1

  [生]因为1 4112=1 990921,1 4122=1 993744,1 4132=1 996569,1 4142=1 999396,1 4152=2 002225,所以a应比1 414大而比1 415小,即千分位上的数字为4

  [生]因为1 41422=1 99996164,1 41432=2 00024449,所以a应比1 4142大且比1 4143小,即万分位上的数字为2

  [师]大家非常聪明,请一位同学把自己的探索过程整理一下,用表格的形式反映出来

  [生]我的探索过程如下

  边长a面积S

  1<a<21<S<4

  1 4<a<1 51 96<S<2 25

  1 41<a<1 421 9881<S<2 0164

  1 414<a<1 4151 999396<S<2 002225

  1 4142<a<1 41431 99996164<S<2 00024449

  [师]还可以继续下去吗?

  [生]可以

  [师]请大家继续探索,并判断a是有限小数吗?

  [生]a=1 41421356…,还可以再继续进行,且a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师]请大家用上面的方法估计面积为5的正方形的边长b的值 边长b会不会算到某一位时,它的平方恰好等于5?请大家分组合作后回答 (约4分钟)

  [生]b=2 236067978…,还可以再继续进行,b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生]边长b不会算到某一位时,它的平方恰好等于5,但我不知道为什么

  [师]好 这位同学很坦诚,不会就要大胆地提出来,而不要冒充会,这样才能把知识学扎实,学透,大家应该向这位同学学习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如果b算到某一位时,它的平方恰好等于5,即b是一个有限小数,那么它的平方一定是一个有限小数,而不可能是5,所以b不可能是有限小数

  2 无理数的定义

  请大家把下列各数表示成小数

  3,并看它们是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是循环小数还是不循环小数 大家可以每个小组计算一个数,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生]3=3 0,=0 8,=,[生]3,是有限小数,是无限循环小数

  [师]上面这些数都是有理数,所以有理数总可以用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表示 反过来,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

  像上面研究过的a2=2,b2=5中的a,b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irrationalnumber)

  除上面的a,b外,圆周率π=3 14159265…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0 5858858885…(相邻两个5之间8的个数逐次加1)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们都是无理数

  3 有理数与无理数的.主要区别

  (1)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2)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化为分数的形式,而无理数则不能

  4 例题讲解

  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3 14,-,0 1010010001…(相邻两个1之间0的个数逐次加1)

  解:有理数有3 14,-,

  无理数有0 1010010001…

  Ⅲ 课堂练习

  (一)随堂练习

  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0 4583,-π,-,18

  解:有理数有0 4583,-,18

  无理数有-π

  (二)补充练习

  投影片(§2 1 2A)

  判断题

  (1)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差都是有理数

  (2)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3)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4)两个无理数的和不一定是无理数

  解:(1)错 例π-1是无理数

  (2)错 例是有理数

  (3)对 因为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所以是无限小数

  (4)对 因为两个符号相反的无理数之和是有理数 例π-π=0

  投影片(§2 1 2B)

  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0 351,-,3 14159,-5 2323332…,123456789101112…(由相继的正整数组成)

  解:有理数有0 351,-,3 14159,无理数有-5 2323332…,123456789101112…

  投影片(§2 1 2C)

  在下列每一个圈里,至少填入三个适当的数

  [生]有理数集合填0,-3

  无理数集合填-π,-π,0 323323332…

  Ⅳ 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 用计算器进行无理数的估算

  2 无理数的定义

  3 判断一个数是无理数或有理数

  Ⅴ 课后作业

  1 P30习题2 2

  2 预习内容:平方根

  Ⅵ 探究与活动

  设面积为5π的圆的半径为a

  (1)a是有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

  (2)估计a的值(精确到十分位,并利用计算器验证你的估计)

  (3)如果精确到百分位呢?

  解:∵πa2=5π

  ∴a2=5

  (1)a不是有理数,因为a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而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2)估计a≈2 2

  (3)a≈2 24

  ●板书设计

小学的教案9

  【学习目标】

  1、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理解整数除以分数,总结法则,正确计算。

  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是理解算理,正确总结、应用计算法则。

  2、难点是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已知的乘法算式:5×6=30,写出相关的两个除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

  2、口算下面各题:

  1323843151×3 × × × ×6 × 543839412115

  二、探索新知

  1、认真阅读,仔细观察例1,想一想左右两边的题组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

  右边的题组是怎样得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讨论:右边的两个分数除法算式是怎样求出得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求另个一个因数。(都是乘法的逆运算。)

  3、巩固分数除法意义的练习:P28“做一做”

  4、阅读例2题目,自己拿出一张纸试着折一折,涂一涂,看你能够想到几种不同的折法?

  对照不同的折法,列式计算,注意它们的计算过程以及算理。

  5、比较例2出现的两种计算方法的异同?你觉得哪种算法的适用范围更广?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例2的第二个问题,独立列式计算,并用折纸来验证自己算对了没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自己的折纸实验和算式,说一说分数除以整数要如何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除以整数,等于乘上这个整数的倒数。

  三、知识应用:独立完成下面各题,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6115559÷3 ÷3 ÷20 ÷5 ÷10 ÷6 72168313

  四、层级训练:1、巩固训练:P32练习八第1、2题;2、拓展提高:P32练习八第3题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 a.我很棒,成功了; 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写出你的发现或见解)

小学的教案10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7273页)。

  2、教材编写特点

  长方形与正方形是最基本的平面图形。为此,不论实验教材还是传统教材都是通过学习长方形、正方形而引入(拓展)其他平面图形的学习。但新课标下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在具体安排这块学习内容时,却有如下几点明显的不同:

  ①关注学生认知规律特点:感知整体深入剖析、特征建构分析应用。如分阶段安排:一年级先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二年级再深入长方形正方形特征探索;

  ②关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有机联系,同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强化对比感知。如:本册教材就安排在同一课时学习两种图形特征。二者同时学习,不仅需要解决特征认识问题,其实更主要的是关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整理与建构。这也是符合及时强化的学习心理要求的。

  这种变化及安排蕴含着如下几方面意图:

  ①加强学生知识结构建构的质量。同一堂课学习这两种平面图形特征,能够给学生一种整体印象,同时有助于学生对比分析,及时区分其各异特点,而完善其认知结构。

  ②关注教学思考,教学思想的渗入教育。本节课看似研究两种图形的特征及关系,但如何有效组织学生探索认识,要求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对比分析、概括总结。在这种探索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一定数学学习方法,体验一种实验、解决思考问题的过程。同时,也要十分关注学习方法迁移(策略),加强学生的学习策略(能力)培养。

  3、教材内容的核心数学思想

  (1)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我的思考

  本节课的设计要在充分把握教材设计意图基础上,考虑如下问题:

  (1)、学生的现有学习状态是怎样的?即学生现在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知水平何在?因为,学生已接触并初步认识长、正方形。虽说第一次学习目标定位是辨认两种图形,关注整体把握。但现实学生已把握到什么程度?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边、角关系)了解多少?应该是教师教学设计时,环节安排中考虑要素之一。

  (2)、如何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强化数学学习能力(方法)训练与培养?施用动手实验,合作探索学习方式,是对本课的组织要求之一。要强化实践探索的过程性与实效性,这就对教学设计的策略选择要求颇高。

  (3)、如何突破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认知?有关二者的特征认识,显然是本课的重点及难点内容。如何组织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正确理清二者关系,提升知识结构水平?这应该是本课教学设计中的精心之笔、倾力之作。

  二、学生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学生对主体学习过程的体验,重视学生独立思考、协作学习的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个性化、观察力、探索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学生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喜好动手操作,对于色彩鲜艳、动感强烈的事物易感兴趣。本节课设计了拼一拼、量一量、折一折、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其中既有学生独立学习的过程、又有协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手脑并用,既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又体验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所以本节课我设计学法为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多观察、多讨论、多探究、多协作、多操作,采用了观察法、讨论法、探索协作学习法和操作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另外利用多媒体课件色彩鲜艳、动感强烈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其易于演示的特点化难为易,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在观察图形、总结归纳图形特征的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拉等活动,使学生获得研究图形的体验、过程与方法。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试一试,探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三、练一练,运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四、说一说,总结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1、(课件出示)沙滩上,积木走过留下了一串串脚印,判断它的形状。认一认并进行分类。

  2、寻找教室里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是由长方形或正方形组成的。

  3、教师在黑板上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板书课题。

  1、动手操作,探究边、角的特征。

  (1)用小棒自主探索拼摆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每位学生准备牙签和火柴)

  (2)、学生投影演示所拼图形,说出拼摆之前是怎样想的?选小棒有什么要求?

  在介绍中,通过对话出示对边介绍长、宽、边长。

  总结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电脑出示填空:长方形的对边,正方形的四条边。

  (3)、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角的特征。

  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算一算等方法验证对相同角是什么角的猜测。做好发现记录。

  汇报探究过程及结果。

  电脑出示填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个角,都是角。

  2、感悟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

  ①猜一猜

  信封里装一张彩色长方形纸,露出一部分。请同学们猜信封里装的彩纸是什么形状的?

  ②拉一拉

  请两个同学到前面拉一拉,(拉动要慢)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彩纸露出部分的变化: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

  ③想一想:

  为什么一会儿是长方形,一会儿是正方形,一会儿又变成长方形了呢?(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1、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要求:画得精细,位置摆放适中,设计美观。

  ①按要求画。画一个长12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

  ②剪下来,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③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④试试剩下的部分至少还能折出几个最大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吗?

  2、给小动物排队。

  36个小动物要举行广播操比赛,它们要排一个整齐的队形,给他们一个建议吧。在方格纸中画下来。

  1.评价本节课自己及其他同学的表现。

  2、谈一谈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新认识?是怎样学习的?

  学生已经有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用积木走路留下的'痕迹引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引入新课,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心理放松、自由的环境中进入学习状态。

  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让学生自主进行拼摆活动,调动学生个体学习积极性,去回顾、思考长方形、正方形边的基本知识。

  学生已对长方形长、短边有初步认知。为此,应及时引导学生建立长、宽的概念。

  二年级小朋友进行探究学习,主要是一种探究意识、习惯方法的培养。此时老师不可太放,任由学生去探。为此,我为学生明确指出探究主题及方法揭示。目的是为促成学生探索行为及行为习惯培养。

  生动活泼又简便易行的小游戏,激发学生求知欲,同时组织学生观察、思考、讨论,进一步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感受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对平面图形的直观认识。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审美情趣。

  通过折一折、想一想,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

  通过给小动物排队这个实践活动进一步综合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在动脑、动手中主动运用所发现的知识,体验数学的价值。

  学生可以评价自己对一节课的学习表现和收获,也可以评价他人的学习表现,生生互动评价,学生既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又共同体验成功,促发展。

  点评:

  学习几何图形,对低年级同学来讲是较困难的。为此,鼓励并创设学生参与活动机会,是重要的教学组织策略。李老师在本次预案的设计重点力破学生探究活动绩效性及时间控制问题。主要是从如下几方面努力的:

  1、针对性的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激励学生思考。

  如何让学生直面长方形、正方形新的学习内容?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选择点。一般设计,往往是让学生认图入课。这样,学生第一关注点时,发现所学内容已学习过,便会对后续探索的希望与热情启而不发,动力不足的。为此,让学生在一定学习情境中自然产生或由教师适时引拨新的认识点?会激发学生探求的渴望与激情。预设中,以让学生自主选棒拼长方形、正方形引课。

  此意:

  ①让学生动手,迎合小朋友心理特点,能吸引学生。

  ②学生独立操作,必将促使他调动原有认知,考虑什么样图形才是长方形、正方形?

  ③为后续交流埋下时机伏笔。是后续师生交流的话柄生长点。

  ④过程中势必充分暴露出学生的认知水平现状,是李老师后续组织教学的观察点。

  2、本课设计主要着眼于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关系的整体入手组织教学环节。从最初的摆图形,说基本特征开始,主要引起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四条、四边特点关注,这已渗入了二者的共性认识。其次在内容的主探究中,将二者同时以问题呈现,学生边探索长方形,又探索正方形。无意识中,加强学生对二者关系进行自我对比感知,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探索实践感悟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注重学生在实践中提炼知识的本领,形成整体的能力。

  3、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交流,从而得出结论。这节课李老师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在整个课堂中,动手操作贯穿始终,注重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体验、感悟、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如通过折一折量一量说一说这些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到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且发现了两者的异同;通过变魔术的活动,让学生在推一推、拉一拉的过程中,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小学的教案11

  本课在教学中应突出游戏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玩与交流的探索中,增强自己的想象力表现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情趣化的点、线、面去表现地图的方法。

  2、主动探索、尝试、表现,拓宽思维空间,掌握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的技巧。

  3、认识地图的真正价值,在相互欣赏交流、中提高学生的声没能力、焦急能力和游戏能力。

  重难点:

  培养法学生想象力和表现力,利用点、线、面和手工制作手段等美术语言创作自己满意的地图;学生在表现中如何能够画出地图的标识物;如何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如何拓展学生的表现手段和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范图,道具等。

  学生:制作材料及工具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x游戏导入,激发情趣。

  教师扮演外地游客到南京,想同学打听去中山陵该怎么走?中山陵幽深们好看的景点?请学生回答,学生可做两种表述方法,一种是以语言表述,一种是以地图来表述。地图最明了直接,能激发学生探索画地图的兴趣,从而导入本课学习内容。

  x欣赏地图,理解要意。

  教师出示几幅地图,其中有实录性和情趣化地图,实录性地图和情趣化地图,实录性地图是根据地形、地貌而绘制的平面比例地图,教师可借此讲解一些简单的地图知识。而情趣化地图是根据大概的地形、地貌进行情趣虾、形象化的绘制,对儿童来说,是一种游戏和生活尝试。这里教师对情趣化地图的表现特点作出激发、引导。

  x回忆想象,情趣表现。

  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熟悉的场所进行回忆,请小组同学相互说说有趣的`景物和线路。请几位同学代表到讲台前把这一概况向学生介绍,并能在黑板上作简单的线路绘制。教师引导学生不仅能够把线路画出,还应该把线路旁的重要景物表现出来。可加入个人情趣化内容,使地图有趣、好玩、有个性。提倡学生之间合作,在表现地图的过程中,可边讲边画,边想边画,着色大胆,线路清晰,力求有趣。

  x借图神游,情趣。

  学生把地图画好后,邀请几位学生到讲台前,讲解自己有趣的作品,还可以以一位“导游”的身份带领全班学生进行游玩参观。本环节以集中评点、生生互评、师生互评为主,应把地图的情趣化作为的重点。

  x课后拓展,收集资料。

  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实地观察,看看自己的地图与此有无区别,需要作何更改?要求对这一场景进行认真观察,收集资料和媒材,为下一课作准备。

  第二课时x实录景象,引发感知。

  教师可以在课前收集好地方风景航拍带和小动物生活环境带供学生观看,让学生直观感知,对家乡的地形、地貌、名胜古迹、现代建筑产生热爱之情,对小动物生活环境产生情趣性的探索。

  x欣赏范作,了解方法。

  教师出示范作:一件是趣味性的“沙盘”,一件是想象性的“沙盘”,另一件是情趣化的地图(绘制)。让学生仔细观察欣赏,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地图的制作方法,一些较难处理的地方教师应作讲解示范。

  x想象表述,合作表现。

  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场景、线路作一表述,并加入想象的内容。也可以将梦中、书中感受到的场景或小动物生活场景作一表述。教师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运用合适自己个性的美术语言和制作媒材进行大胆表现,提倡小组合作、探究,力争制作或绘制一件富有情趣化、创造性的地图。

  x展示作品,游戏。

  学生作品制作好,开展“地图评选大赛”活动,学生可把自己地图的制作方法、内容、情趣及自己的想象、愿望向同学表述,生生互评,教师点评,是作品的魅力得到展现,不足之处得到完善。鼓励表现进步的、有个性的、有创造力的作品,学生在欣赏、中得到提高,兴趣倍增。

  x课后拓展,树立理想。

  课后引导学生围绕自己的来写一故事,能够为家乡的发展前景作一构图,树立远大的理想,立志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

小学的教案12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体验和喜爱之情。

  2、体验创作的乐趣和成功感,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3、学会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注意安全。

  活动过程

  一、春天作品展

  1、启发儿童收集、整理春天的图片及动植物的观察记录,并在教室的墙面上布置“我和春天”作品展。

  2、儿童制作春天的花、树和蝴蝶等。

  3、引导儿童互相交流和欣赏春天的作品,感受春天的气息,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装扮春姑娘

  启发儿童用画笔绘或用彩纸、植物、废旧物品等做成各种春天的.景象,来为春姑娘打扮、装饰。

  三、春季游戏坊

  引导儿童分组负责在教师里布置各种游戏角,开展各种与春天有关的游戏。

  四、春天化装舞会

  引导儿童利用假日,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化装,开一个有趣的纯日舞会。

  五、春天说唱会

  儿童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各种有关春天的说唱游戏。

  六、春天小剧场

  1、学习春天的儿歌。

  2、学习用动作模拟春天动植物的变化。

  3、用肢体语言表现植物的生长过程。

  七、春季保健箱

  儿童通过讨论、调查等多种途径了解春天常见的疾病及其原因以及预防的方法。

小学的教案13

  【教学内容】

  1、声音的长短

  2、歌曲《在动物园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进一步熟悉“×-”和“×”使他们感受声音的长短。

  2、通过学唱歌曲《在动物园里》激发孩子们对动物的热爱和关心,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并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多声部节奏练习,培养稳定的节奏感。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

  步骤

  教师活动

  目的

  学生活动

  教学效果

  一、组织学习

  韵律活动

  与学生一起进行律动、带领,他们进教室

  营造上课的愉悦气氛

  听音乐自由做动作进教室

  二、感受音的长短

  1、谈话导入

  师:随着欢快的音乐,我们来到了一片大森林,瞧!多美的森林呀!里面都住着哪些可爱的朋友呢?让我们一起去瞧一瞧。

  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2、①观看动画片《狮子王》

  ①教师播放《狮子王》的动画片断

  寻找动画片中的小动物

  ①学生观看动画片《狮子王》

  学生很有兴趣的观看动画片,并从中找到了许多喜爱的小动物

  ②引导孩子们寻找小动力

  ②师:森林里可热闹了,你们都看见了哪些小动物呀?

  ②学生涌跃回答,狮子、大象、小狗、老虎……

  3、①欣赏《狮子王进行曲》

  ①师:有一位朋友特别想跟大家打打招呼。下面我们来听一段音乐,你能猜猜它是谁吗?教

  师播放《狮子王进行曲》录音。

  通过欣赏感受二分音符的长短

  ①学生听赏并猜出各种动物如:狮子、老虎、熊等。

  通过欣赏、模仿,学生能很快感受二分音符的长短,并掌握它

  ②学生模仿、总结狮子的叫声特点:音长、低沉

  ②师:请学生模仿狮子的叫声,请你说说狮子的声音是怎样的`?

  ②学生模仿狮子的叫声,并讨论得出狮子的声音比较长。

  ③感受二分音符的长短

  ③教师出示节奏卡

  ③一半学生模仿,一半学生拍节拍,然后再互换练习。

  4、模仿其它小动物叫声

  教师依次出现其它动物图片及节奏卡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声音有长、有短

  通过节奏演示,感受四、八分音符的长短

  学生一边模仿动物的叫声,一边按节奏模仿动物动作

  学生能正确掌握各种动物叫声的节奏

  5、多声部节奏练习

  引导学生进行三声部的节奏练习

  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及三声部的和谐

  学生分成三组,分别用代表二、四、八分音符动物的叫声及动作进行三声部节奏练习。

  学生能整齐、统一和谐的完成三声部合奏。

  三、学唱歌曲《在动物园里》

  1、听歌曲、看动画

  师:小动物们非常想和大家做朋友,于是它们一起搬家来到了我们的野生动物园里和我们一起生活、学习。教师播放歌曲范唱。

  通过歌曲学习激发孩子们对动物的热爱,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学生听歌曲范唱

  学生通过看、听、读、唱,很快学会了歌曲,并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表现歌曲。

  2、听音乐按节奏读歌词

  第一遍教师加上动作有感情的范读,再请学生跟着教师边做动作边读。

  学生边听音乐边跟着教师按节奏读歌词

  3、教师范唱

  教师有感情的范唱歌曲

  学生认真聆听

  4、学生演唱歌曲

  发现纠正学生的错误,运用音乐形象进行歌曲处理。

  学生哼一哼,唱一唱,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5、动物知识拓展

  教师将收集到的一些有关动物方面的录相资料介绍给学生。

  学生从中获取新的知识,扩展他们的视野。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动物是我们人类最好的朋友,让我们一起去关心它、爱护它,使它们能够和我们一起快乐幸福的成长。

小学的教案14

  第一课时 认识上下

  学习内容:

  学习教科书第9页,认识上、下。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辩别空间方位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4.使学生掌握方向上、下以及谁在谁上,谁在谁下的方向。

  学习重点:主要让学生判别两个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学习难点:教师要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或改变物体的位置,使学生感受上下方位的相对性。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设计思路:首先对话引出课题,再通过课件体会主题图上下的含义,并理解以谁为准的上下关系。并以练习加以巩固。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小朋友们,这个学期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两位新朋友,他们是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聪聪和明明,你们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吗?(愿意。)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步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聪聪和我门做个小游戏。对话:

  “鼻子下面是什么?”

  学生指并回答:鼻子下面是嘴巴。

  “嘴巴上面有什么”?(可以是鼻子,眼睛等。)

  小朋友们说的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上、下)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观察画面体会上、下含义。

  师: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知道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想不想知道?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南京长江大桥去开开眼界,想去吗?

  师: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请朋友们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你想告诉大家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说:图上有火车、大卡车、轮船、白云等。还可能会说:火车的下面有轮船,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等。只要学生描述的比较清楚都要给予表扬、鼓励。

  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那谁能说出,汽车的下面有什么?? 可以是火车、轮船、江水、桥墩等。

  你们想问什么呢?学生提问题,其余同学解决。

  2.打开书,把第1页空白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通过主题图使学生理解上下含义,并理解谁在谁上面,谁在谁下面的上下含义。

  三、活动

  1.拍手游戏。a.师发口令,上、下拍手。

  b.听反语,师说“上”生在下面拍,师说“下”生在上面拍。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小朋友动手摆,如把语文书放在数学书的上面,把文具盒放在语文书的上面。

  3.画一幅自己最喜欢的能表示上、下关系的画。

  4.举出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

  你能举出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可能会说:课桌上面有什么,黑板上面有什么,我们教室在二楼,楼上面是几班,楼下面是几班,等等。

  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有很多,你们说的都很好。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上下的理解并找出生活中的上下例子,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巩固练习;

  完成“做一做”中的第1题,让学生把数学书、语文书和铅笔盒按教师要求的上下位置关系摆放,加深对上下位置关系的认识。

  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高兴吗?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上、下的知识?

  六、板书:

  第二课时 认识前后

  学习内容:

  学习教科书第9页,认识前、后。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4、使学生掌握前后以及以谁为准前后的方向经验。

  学习重点:

  主要让学生判别两个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

  学习难点:

  教师要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或改变物体的位置,使学生感受前后方位的相对性。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设计思路:通过谈话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以课件形式展示出动画使学生理解生活中的前后顺序的含义,并加以巩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1.今天有这么多听课的老师,谁愿意向老师们介绍一下自己。

  王老师发现这样介绍,老师们一次只能认识你一个,你愿意在介绍你自己的同时,把你的前后桌同学也一起介绍一下么?

  2.我也想介绍一下我自己和我的前后。我的前面是一2班四十个可爱的同学,我的后面是讲台及黑板。今天在这里我们一起上一节数学课。“前后”

  3.写完“前后”这两个字,我发现刚才我向大家介绍错了我前面是黑板,我的'后面才是同学们。这是怎么回事?

  4.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5.什么是前?什么是后?我现在明白前后与我站的方向有关。我面向着你们站,我的前面就是同学;我的背对着的方向是我的后面就是黑板。如果我面向着黑板站?如果我面向窗户站?

  6.你们的前后是什么呢?

  全体起立,面向老师,说一说,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面向听课老师……面向窗户……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引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理解前后的概念,为下一步研究做铺垫。动画展示前后发生变化后的前后顺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谁在谁前面,谁在谁后面。通过练习再加以巩固。

  二、在情境活动在中体验前后

  1、笑笑上课前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今天动物园举行一场动物运动会,她要去现场做采访报道。你们想跟着笑笑一起去看看吗?

  2、到了动物园门口,笑笑首先在做什么?(电脑演示图一)

  3、笑笑排到哪儿?你怎么知道的?她前面有几个人?她后面有几个人?

  4.这时淘气跑来了,他想让笑笑帮他买一张票,你们说行吗?(电脑演示图二)

  5.笑笑开始也是这样说的,可是淘气跟笑笑解释说;他今天是百米赛跑的裁判,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他要赶快进去,要不然来不及了。笑笑听到这里,猜一猜,笑笑是怎样做的呢?(电脑演示图三)笑笑现在排在哪?(排在第几个?前面有几个人?)

  6.你能说一说你在组里的位置吗?(两人)

  7.请每组的最后一名同学站在最前面来,再观察一下,你的位置变了没有?两人说一说。

  (当时有的同学认为淘气和笑笑是好朋友,笑笑可以帮他买一张票;但也有人认为这样做不好,应该自己去排队。当看到笑笑让淘气站到自己的位置,笑笑排到最后一个时,觉得笑笑既解决了淘气的困难,又遵守了公共秩序,这样做好。这个情景既能感知前后位置变化的相对性,又渗透了要遵守公共秩序。)

  ?设计意图:动画展示前后发生变化后的前后顺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谁在谁前面,谁在谁后面。通过练习再加以巩固。

  三、在情境中理解前后变化的相对性。

  1.同学们,紧张的百米赛跑就要开始了。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有哪些运动员参加比赛。预测谁得冠军。

  2.比赛开始,跑了一会,情况怎么样?你看到了什么?(电脑演示图五)两人说一说。

  3.学生反馈,谁跑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谁跑在最后呢?谁在它的前面?

  4.如果跑步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你想一想,猜一猜。

  5.马上要到终点,现在你又看到什么?(电脑演示图六)谁能说一说现在每只动物的位置?四人一组,说一说每只动物现在的位置。

  6.集体交流。

  四、在情境中扩展应用前后

  笑笑想问一问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开心吗?你还了解到什么?你能举一个生活中前后的例子吗?

  五、巩固练习;

  完成“做一做”第2题,通过拟人的小狗游泳比赛图,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前、后及其相对性。

  六、全课总结:

  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高兴吗?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前、后的知识?

小学的教案15

  充满温情的主题活动《亲亲妈妈》已经结束,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孩子们直接或间接的感受到了妈妈爱宝宝、宝宝爱妈妈的永恒亲情,为孩子的情感发展奠定的良好的基础。

  通过社会活动《我的好妈妈》让孩子回忆自己妈妈的好,用摸一摸、亲一亲的亲昵动作来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在美术活动《苹果送妈妈》、美工活动《做颗糖果送妈妈》、《给妈妈做项链》等活动中,孩子通过动手制作,给妈妈制作礼物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与此同时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耐心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语言活动《想妈妈》、《妈妈你吃》、《大口袋》用语言直接学说表述对妈妈的爱,并鼓励幼儿回家抱抱妈妈、亲亲妈妈,并尝试对妈妈说妈妈我爱你、妈妈你辛苦了等话语;科学活动《送礼物》、《找妈妈》等活动让幼儿了解小动和妈妈之间的'联系,他们有着相似的外表,拥有相似的叫声,喜欢吃一样的东西等,并延伸到自己和妈妈之间的外在联系,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音乐活动《世上只有妈妈好》和《我的好妈妈》,孩子通过学唱歌曲,表演歌曲,用歌唱的方式表现对妈妈的爱和对妈妈的关爱。

  此外我们创设相关的区域活动,投入新的材料,在娃娃家里投入厨房玩具,让孩子回忆妈妈烧菜的样子并进行模仿;美工区里投入橡皮泥供幼儿制作礼物送妈妈,画好看的图画送妈妈等,与主题活动想配合以促进孩子爱妈妈的良好情感发展。

  最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请三八妇女节《我和妈妈同欢乐》亲子活动,我们的孩子们为妈妈们表演歌曲,和妈妈一起合作完成了富有挑战性的游戏,最后还制作特殊的项链送妈妈,虽然孩子的表现是稚嫩的,但却充满了真挚。整个活动在浓浓的亲情中温亲落幕,令人回味!

【小学的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教案11-23

小学美术教案11-22

小学教学教案07-04

春小学教案08-19

小学篮球教案03-21

识字小学教案03-06

小学足球教案03-08

小学《村居》教案03-08

小学体育教案02-14

小学教案分数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