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1
[教学目标]
1.借助公园导览图认读6个词语,会认10个生字;有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意识,注重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
2.能根据提示,写好左上包围和左下包围的字,注意不同部分的伸展。
3.能根据语境补充合适的词语,仿照例句说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和感受;能根据提问正确读出句子的重音。
4.能背诵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5.自主阅读《笋芽儿》,能发挥想象理解内容,了解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教学重难点]
1.树立在生活中识字的意识,掌握两组半包围结构的字。
2.能根据提问正确读出句子的重音;能背诵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是小导游
我们今天去中心公园玩儿。公园可真大!(出示导览图)老师这儿有一幅地图,你们能发现上面有什么吗?
1.同学自由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同桌检查读词语,互相评价校音。
2.读句子,巩固认字。
星期天,我和妈妈来到湖心亭公园游玩。妈妈带着我,先到管理处买票,然后到咨询处问路线。我们还登上了宝塔,满园的景色尽收眼底。下了宝塔之后,我们去了露天剧场,从露天剧场出来,已经十二点了,我们就来到公园的餐厅吃午餐。
3.“我来当小导游”游戏,再次复习词语。
4.小结:这张图就是我们在公园里经常见到的导览图,以后我们去公园就能明白公园各处的功能和位置了,游玩就会更方便了。
二、读读写写
1.出示有关春天的图片,说说从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观察春天的景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2.课件出示春天的田野图,请学生观察图片,根据图片中事物的特点填空。
的天空的阳光的田野的微风的柳条的草坪
3.拓展语言:你能用几组短语,说一段赞美春天的话吗?
示例:我看到了碧绿的田野、细长的柳条。/暖暖的阳光让我感到春天来了。
4.出示句子“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指名根据教师的提问读句。(根据提问的侧重点不同,读的过程中,重读的地方也不一样,在读的过程中,注意提问所问的要点)
5.合作实践: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句子,其他同学认真听,说说同学想强调的内容。
6.出示生字课件,请学生观察字形特点并分类。
7.课件出示书写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半包围部分的书写特点。
“底”“原”是左上包围的字,写的时候注意撇画要写得伸展;“处”“递”是左下包围的字,捺画要写得伸展。
8.教师范写,学生在书上描红、书写。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如何看公园的导览图。这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增加自己的识字量。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进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1.导入:同学们,学习了这一单元的课文后,我们发现了许多春天的景象,如:小草从地下钻出头来。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小草的古诗。
2.自由朗读古诗,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再读古诗,画出朗读节奏,了解大致的意思。
(1)出示课本插图,学生观察:“离离原上草”,辽阔的大地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
看到插图后,你的感受是怎样的?(惊讶,舒服,心旷神怡)
(2)(出示春、夏、秋、冬小草图)让学生讲这几幅图的不同,从而理解诗句“一岁一枯荣”。
(3)看春、秋小草图,理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读到此句诗时,大家心中有了什么感觉?说一说。(野火无情地摧残着小草,小草枯萎衰败;春天一到,小草又恢复了生机。小草的生命力真顽强啊!)
(4)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应该怎样来读?
(体会到了作者对小草的赞美、喜爱之情。第三句“野火烧不尽”语调上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小草的顽强,“烧不尽”读重音;第四句“春风吹又生”语调平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吹又生”读重音。)
二、我爱阅读
1.播放短文录音,请学生仔细听录音,把自己读不准的字圈画出来,不理解的句子画上波浪线。标注自然段。
2.指名分段读,边听边想,短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3.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评总结。
4.思考:笋芽是怎样成长为一棵健壮的竹子的?在笋芽儿的生长过程中,春雨姑娘、雷公公、妈妈和太阳公公发挥了什么作用?你感受到了什么?
5.指名回答,教师点评。(分角色再读课文)
6.小结:笋芽儿在大家的帮助下长成了健壮的竹子。
[教学反思]
在第一课时,我创设导游的情境,让学生练习说话;在第二课时,我要求学生充分地抓住文本特点,通过朗读的形式,边读边想象来理解文本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合作交流的精神以及创新意识。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熟读生词,了解常见职业名称。
2、根据情境,练习写话。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
4、了解谚语这种语言形式,培养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
5、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味。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生字词,能在句子中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习根据情境写话。
难点:了解谚语这种语言形式,懂得助人为乐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我会认读
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吗?能不能简单的给我们介绍一下。(指名说,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1、出示课本上的生字。老师领读生字,学生跟读,开火车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出示生词,学生自由读生词,同桌之间相互检查生词认读情况,相互纠错正音。
3、请“小老师”带读词语。
4、解释词语意思。结合图片,看图理解词语的意思。
5、全班一起齐读词语,每个词读三遍。
二、我会写话
(一)照样子写一写
1、出示课本短文景物:田野、云、大树
示例:天上的云
雪白雪白的
好像一群小绵羊
2、你喜欢哪些景物?为什么喜欢它?请同学来说一说。
景物:风景,花草树木,山峰,河流,建筑等都属于景物。
3、指名同学说自己喜欢的景物,引导学生说“…像…”的句子。
提示:鲜花——蝴蝶
小河——飘带
月亮——白玉盘
……
4、写一写。拿出练习本,把自己最喜欢的风景,用上“…像…”的句式,写一写,写一句即可。
5、作品展示。
挑选优秀的作品放到投影下进行展示。
(二)介绍我的好朋友
1、说说你的好朋友是谁。
小组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的好朋友是谁?长什么样子?你们经常在一起做什么?
2、指名学生起来说一说自己的好朋友。
引导学生以“他是谁?长什么样子?你们经常在一起做什么?”这个思路组织语言。
3、出示课本示例。
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按照出示的例子,自己也介绍一下自己的好朋友吧!
4、作品展示。
三、我的发现
1、出示句子,学生自由读句子。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分别圈出两组句子中的“特别”“经过”。
这两句话带点的词语的意思相同吗?分别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句子,边读边思考问题。
3、指名说说自己的答案,教师讲解。
特别:第一句中特别强调“很、十分、非常”;第二句中的特别强调“与众不同”。
经过:第一个经过是“花费、集结”的意思;第二个经过是“路过、走过”的意思。
4、小结
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尽相同,理解词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进语言环境里,才能理解得更准确。
第二课时
一、我会积累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句子,这种句子在民间流传,用简单易懂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我们把这样的话称为谚语。(出示3句谚语)
1、互相读一读,并说说你读懂了哪句。
2、读了这些句子,你明白了什么?(要为身边的人伸出热情的手)
3、交流句意。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告诉大家,你给别人带来快乐,你自己也会很高兴。
“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平时你乐于帮助他人,那么当你遇到危急情况时,也会有人来帮助你。
“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与其在别人好的时候去祝贺,不如别人艰难的时候去帮助他。
4、小结。
通过民间谚语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到谚语这种语言形式,学习谚语,让我们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无私的.帮助他人,这也会给自己带来快乐。
二、我爱阅读
1、播放短文音频,学生欣赏。
2、学生自由读诗歌,把不会的地方圈点勾画,读完小组交流。
3、老师范读,学生仔细听,特别是自己勾画的地方。
4、分五个小结,指名分小节朗读。教师指导校音。
5、理解诗歌内容。
出示“踮疲倦、挂牵”,理解两个词的意思。放到句子中理解。
“踮”:一个动作,表现出孩子的小心翼翼,生怕打扰到老师
“消除疲倦”:消除疲劳,让老师放松心情。
“牵挂”:时刻的想着我们。
6、复述诗歌内容。
这首诗歌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你能说一说吗?指名复述诗歌内容。
学生把一株紫丁香种在老师的窗前,让老师消除疲倦,表现出孩子对老师的关心和喜爱。
7、师生合作朗读诗歌。
8、尝试背诵诗歌。
三、课堂小结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还有很多有趣的语言形式等着我我们去探索。这些都是古人的智慧的结晶,我们要好好的继承和发展。
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二
田野——绿毯我的朋友
天空——棉花糖、小绵羊他是谁?
小河——飘带长什么样子?
月亮——白玉盘你们经常一起做什么?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使学生获取探究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自己从知识的阐述者变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上去设计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自己的朗读、思考和感情,了解和认识到谚语和诗歌的内容与表达的情感。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3
时间 3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帚、抹”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扫”。
2.能认读有关清洁工具和清洁活动的词语。
3.用多种方法猜字的读音和意思,并查字典验证。
4.学习含有“好像”“像……似的”“像……一样”的比喻句。
5.能写清楚自己想养小动物的理由。
6.能发现“又、土”等字做偏旁时的笔画变化,发现“车、牛”等字做偏旁时的笔画及笔顺变化,写好“劝、转”等字。
7.能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8.阅读《月亮姑娘做衣裳》,能发挥想象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有趣。
教学重点:
1.在生活中识字,规范书写汉字。
2.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综合运用,并根据语境,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
3.学习写话。
教学难点根据语境,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1.认识“帚、抹”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扫”。
2.能认读有关清洁工具和清洁活动的词语。
3.用多种方法猜字的读音和意思,并查字典验证。
4.学习含有“好像”“像……似的”“像……一样”的比喻句。
5.能写清楚自己想养小动物的理由。
6.能发现“又、土”等字做偏旁时的笔画变化,发现“车、牛”等字做偏旁时的笔画及笔顺变化,写好“劝、转”等字。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星期天,小明决定和妈妈一起进行大扫除,想一想,他们在大扫除的时候做了些什么?用到了哪些清扫工具?(课件出示2)
新课教学
二、识字加油站。(课件出示3)
sào zhǒu mā bù tuō bǎ bò ji bō li lā jī
扫帚抹布拖把簸箕玻璃垃圾
1.学生齐读词语。
2.开火车读词语。
3.去掉拼音读词。
4.读句子,巩固认字。(课件出示4)
星期天,我和妈妈在家里打扫卫生,我先用扫帚把地扫了一遍,用簸箕把垃圾弄干净。妈妈先把拖把在水桶里洗了一下,然后拖地,在她拖地的时候,我用抹布把桌子擦了一遍。很快,我们打扫完了,哇,真干净!
5.测试。用线将拼音和汉字连起来。(课件出示5)
zhǒu mā tuō bō lā jī
抹帚拖玻圾垃
参考答案:
zhǒu mā tuō bō lā jī
抹帚拖玻圾垃
三、字词句运用。
1.猜一猜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就需要我们边读句子边试着来做加点词所表示的动作,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想一想他的读音可能是什么,意思应该是什么,最后通过查字典进行验证。查字典的时候用到的是部首查字法。
汇报交流。(课件出示6)
提示:摸,扌,读音是mō,意思是用手接触或轻轻抚摩。
读,讠,读音是dú,意思是依照文字念。
揭,扌,读音是jiē,意思是把盖在上面的东西拿起或把黏合着的东西分开。
2.读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师:同学们,大家认真读一下这三句话,边读边想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学生读句子,思考。
同桌交流句子的意思。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三句话中“好像一把绿色太阳伞”“像扇子似的”“像战士一样”各是把什么比做什么?
(课件出示7)①把大枫树比作一把绿色太阳伞。
②把大耳朵比作扇子。
③把小柏树比作战士。
师:同学们这样写出来的句子多么生动呀。你能试着仿写一句吗?试试吧。(课件出示8)
四、写话。
(1)教师解读本次写话主题:同学们,我们很喜欢小动物,如果你可以养一只小动物,你打算养什么?写写你的理由。
(2)写话构思:我们写小动物的时候,首先要抓住小动物的.样子,写出其外貌特点,然后再介绍它的生活习性,语言要生动活泼。还要注意理由要合情合理。(课件出示9)
(3)同学之间针对自己的写话内容进行讨论交流
(4)将自己讨论交流的内容写成习作。
五、书写提示。(课件出示10)
劝堆转特
(1)教师进行书写提示:
这几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有些字做了偏旁,某些笔画的大小和形态就要发生变化。如,劝中的“又”的捺笔要变成点;蛙的“虫”要把横变成提,而且要写得短些;堆的“土”的底横变提;转中“车”的横笔要写成提;特中“牛”下横变成提。
(2)学生练习,描红。
识字环节的设置,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这是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同时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
这一环节设置,检查了学生自学的情况,提高学生自学意识,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表示“笑”的各个词语的理解。
设置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师的适时总结,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爱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及表达能力,增加学生写作成功后的成就感,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具体的写法指导,有助于让学生加强对生字的记忆,扩大积累,提高学习生字的兴趣,提高自学能力。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识字、认识了表示“笑”的好多词语,还知道了形声字的造字方法,更学会了写话,这节课我们的收获一定很多吧!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想一想,连一连。
扫帚收垃圾
簸箕擦玻璃
抹布拖地
拖把扫地
2.积累关于笑的词语,并选择两个造句。
3.你喜欢什么小动物?为什么?
答案:
1.扫帚收垃圾
簸箕擦玻璃
抹布拖地
拖把扫地
2.微笑、傻笑、憨笑、苦笑、讥笑、暗笑、偷笑、奸笑、假笑、笑哈哈、喜笑颜开,哈哈大笑。造句:①不论什么时候,她总是面带微笑。②郭德纲的相声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3.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能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2.阅读《月亮姑娘做衣裳》,能发挥想象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有趣。
教具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新课
教学
日积月累。
1.讲解二十四节气。
节气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由于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加入二十四节气能较好的反映出太阳运行的周期。
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2.十二生肖是怎么来的?
4.出示二十四节气歌。(课件出示12)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师:大家朗读一遍。
生朗读。
纠正读错的音。
指名读。
师:“春雨”指的是哪两个节气?
生:立春雨水
“惊春”呢?
生:惊蛰春分
师:“夏满芒夏暑相连”中的两个“夏”分别指的什么节气?
立夏夏至
师:“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中的两处“秋”和两个“雪”分别指的是什么节气?
生:立秋秋分小雪大雪
请大家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学生背诵。
师抽测。
二、阅读《月亮姑娘做衣裳》
同学们,你们注意过月亮的变化吗?它有时像眉毛、有时像镰刀、有时像核桃、有时像圆盘。月亮姑娘想做衣裳,裁缝师傅应该怎么办?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文章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13)
1.默读第1、2自然段。
这个时候,月亮姑娘长得怎么样?为什么要做衣裳?能穿上衣裳吗?为什么?
看来裁缝师傅得重新给她做一件,让我们接着看下面的故事,这次她能穿上吗?
2.大声朗读第3、4自然段。
(课件出示14)师:裁缝师傅又给月亮姑娘做了件衣裳,月亮姑娘穿上了吗?为什么?
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在读的过程中抓住关键词,并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这样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这次有没有成功呢?为什么?
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蕴含的自然科学道理非常丰富,怎样让学生既积极一年有二十四个节,又了解一些二十四节气的一般知识,所以对二十四节气的内容进行拓展讲解。为了很好的积累,指导学生认识短文中的生字,并明白其中哪些字一个字对应哪个节气,如“夏满”两个字对应的是“立夏、小满”两个节气,不至于学生会读歌,而不懂其义。
通过设置问题以及课件的展示,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课件出示15)
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名言,还听了月亮姑娘的故事,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听到了有趣的故事。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多积累,去感受语言的魅力。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比一比,写一写,说一说每组左边的字变成偏旁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木村禾秋火灯
虫虹车轻又对
2.填一填。
春雨惊春,暑相连。
秋处寒霜降,冬雪小大寒。
3.读一读,写一写。
(1)月亮姑娘细细的,弯弯的,像。
(2)八月十五的晚上,月亮姑娘变得圆圆的,像。
答案:
1.略。
2.清谷天夏满芒夏露秋雪冬
3.(1)好看的眉毛(2)一个碧玉盘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的内容比较丰富,下面是这堂课的几个特点: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大扫除,同学们都不陌生。我就从这方面进行导入,让同学们想一想在大扫除的时候用到了什么工具,这个问题一出来,大家纷纷发言,课堂气氛很热烈。我抓住时机,把相关的生字呈现给大家,结果,大家认识生字的兴趣非常高,效果也非常好。
二、注重读和交流。
读的方式有很多种,对于本课出现的生字、生词还有句子,我都让同学们用各种方式读,让他们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词语以及句子的意思,从而加深对词语、句子的理解。
汇报是交流的一种方式。在重点词语的教学中,我让同学们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把握词语的意思,然后用汇报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这样让孩子们既能理解词语,又能增加孩子们的成就感,让他们有愉悦的感受。
三、重视对写话的引导。
写话对同学们来说是难点,不好把握。这次写话是针对小动物的,因此,我就引导大家要想写小动物,就得首先抓住动物的特点,然后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同时也要求学生们描写的时候语言一定要生动,要善于运用修辞方法,要让自己的文章吸引人。这样指导下来,大部分同学能写得很好。
不足之处在于,对于日积月累的讲解过于死板,我讲得过多,大多数同学没有兴趣,效果不太好。今后,我在类似的教学中要改变自己的这种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参与,让他们自己完成,我想效果会好一些。
备课素材
月相盈亏
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
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月相不是由于地球遮住太阳所造成的(这是月食),而是由于我们只能看到月球上被太阳照到发光的那一部分所造成的,其阴影部分是月球自己的阴暗面。盈为圆,亏为扁,形象的指月球的圆缺变化。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钩、铲、梅”等10个生字。
2.由词到句的综合运用,会用词语造句并仿写句子。
3.会用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
4.积累古诗。
5.阅读《李时珍》,学习快乐读书法。
【教学重点】
1.认识“钩、铲、梅”等10个生字。
2.由词到句的综合运用,会用词语造句并仿写句子。
3.会用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
【教学难点】
由词到句的综合运用,会用词语造句并仿写句子。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金、木、水、火、土是五中偏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五中偏旁组成的新字。
二、认字写字。(出示课件)
gōuchǎnméishìyuánzhǎng
钩子铲子梅花柿子源头涨潮
jùcànkuǎfén
火炬灿烂垮掉坟墓
1.学生齐读词语。
2.开火车读词语。
3.去掉拼音读词语。
4.读句子,巩固认字。(出示课件)
今天,涨潮过后,我们拿着钩子、铲子来到海边。灿烂的晚霞挂在西边,天渐渐暗下来,我们拿着火炬照着亮,用铲子去挖一个个凸起的小“坟墓”,很快,一只只大螃蟹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5.测试。用线将拼音和汉字连起来。(出示课件)
chǎngōuyuánshìméijù
钩铲梅柿源炬
三、字词句运用。
1.小组读这些词语,画出不认识的生字,查工具书或向别人请教。然后小组同学互读。在读的过程中,发现这些词语的规律,每两个一组,每组都是一组近义词。在读的过程中,弄懂每组词语的意思,师再要求同学们自读、开火车读。读完以后,再让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句子。
(1)汇报交流
(2)(出示课件)教师提示:“突然“和“忽然“都用在没想到,出乎意料的情况下。但两者词性不同,“突然”是形容词,“忽然”是副词。
造句:我正要出去,忽然下起了一阵大雨。
我的自行车刚才还在这儿,怎么突然不见了。
“立刻”和“马上”都是常用表示时间接近的副词。它们的意思非常接近,互换时,整句的意思不变。“马上”要比“立刻”表示的时间更短一些。
造句:听到命令,战士们立刻投入了战斗。
你告诉我她在哪里,我马上去找她。
“一瞬间”和“一眨眼”都表示时间很短的意思。“一瞬间”经常用作书面语,而“一眨眼”经常用作口语。
造句:刚才他还在这儿呢,怎么一眨眼的功夫就不见人影了?
事情的发生就在一瞬间。
“逐渐”和“渐渐”都能表示缓慢地变化。“逐渐”还能表示阶段性的变化(一步一步)。
造句:他逐渐从噩梦中清醒过来。
太阳渐渐升高了,天热了起来。
“慢慢”和“徐徐”都指进行的速度慢。“慢慢”有时不一定有状态的变化,“徐徐”强调动态的变化,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
造句:老师慢慢向他走来。
气球徐徐上升,越飞越高,直到看不到踪迹。
“慢吞吞”和“慢悠悠”都有缓慢的意思,都指动作非常慢。“慢吞吞”常指动作慢,“慢悠悠”有时还指悠闲的样子。
造句:他走路慢吞吞的,真让人着急。
他慢悠悠地走在林间小路上,欣赏着沿途的风景。
2.根据提示,先阅读句子,然后想象一下画面:最后一个太阳害怕的样子是怎样的,躲进大海时又是怎样的。小组同学讨论一下,然后互相表演一下“害怕极了”和“慌慌张张”。
每个小组选出一位表演的好的同学向大家进行表演,然后评选出表演最精彩的一组。
示例:李明杰害怕极了,慌慌张张地跑进了教室。
四、我的发现。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每一组字,你就会发现:每组字的偏旁都相同,都和同一件事物有关。(出示课件)
神祖礼福都有“礻”,带这个偏旁的字一般与神(包括对神的崇拜活动和心理)有关
冰、冷、冻、凉都有“冫”,带有这个偏旁的字都与“温度”有关。
补、袜、衫、被都有“衤”,带有这个偏旁的字都与“衣服”有关。
海、流、洒、滴都有“氵”,带这个偏旁的字都与“水”有关。
认识了这些字以后,同学们还可以用这些偏旁写出一些别的字和同学交流,看谁写得多。(出示课件)
示例:礻:祁祠祝
冫:决冯冲
衤:初衬裤
氵:湖江池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识字、用词语造句、还知道了偏旁的意思,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练习巩固。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首先学习一首诗,诗的名字是《舟夜书所见》。(出示课件)
昼夜书所见
(清)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1.借助拼音读古诗。
2.简介作者。(出示课件)
查慎行:清代诗人,其族叔查继佐为清初文字狱案庄廷鑨明史案首告者之一,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浙江海宁袁花人。著有《他山诗钞》。
(3)说说诗句的意思。(出示课件)
夜黑了,见不到一点月光渔船上孤零零的灯光好像微弱的萤火虫的光芒,微风吹起了细细的波浪,由于水波动荡,映在水面上的灯光好像化成了许多闪耀的星星
(4)学生读读背背。
(5)测试学生背诵情况。
二、阅读《李时珍》
同学们,当你得病吃药治好了病的时候,你知道吗?许多药方是记载在《本草纲目》这本巨蓍上。这本书是谁写的'?他用多长时间写成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时珍》这篇文章。
1.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李时珍为什么立下了行医的志愿?(出示课件)
小议理解:世代行医救死扶伤
自由读,议: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李时珍立下行医的志愿。)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李时珍为什么要写一部完整的药物书?(出示课件)
讨论(读句子,抓重点词语,谈体会的方法)
点拨:李时珍发现了药物书的缺点,他想,病人吃错药,那多危险啊,于是决定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从“他想,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你看出了什么?这段主要讲了什么?(出示课件)
(李时珍是一个非常负责的人。)
这段主要讲了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药物书。
3.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李时珍是怎样收集材料的?从这些句子中,体现了李时珍怎样的品质?(出示课件)
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体现了他不怕环境艰难,不怕气候恶劣,勇于吃苦的精神。)
他还冒着生命危险尝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体现他不顾个人安危,勇于实践的精神。)
口头填空,并说说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出示课件)
李时珍走了()里路,拜访了()个医生、农民、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上没有的知识。
(说明他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学到了知识,积累了经验,为写书做了充分的准备。)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说说这段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
(为写书,李时珍做了大量的工作。)
4.阅读最后一段,说说“二十七年”这个数字说明了什么?(出示课件)
(说明编写时间长,字数多,内容丰富,包含的药物多,比较完善。)
齐读说说主要内容。
(李时珍终于写出了《本草纲目》。)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李时珍的伟大的精神。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积累了古诗《昼夜书所见》这首诗,还认识了一位名人李时珍。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感受到了李时珍优秀的品质,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多积累,不断地充实自己。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相关文章: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1篇)06-09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01-17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01-24
《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07-21
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10-30
二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01-11
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园地04-09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20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部编版12-21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教案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