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2-16 07:10:55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必备[4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必备[4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内容: 圈出特别的一个我

  重点领域: 语言

  相关领域 :科学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在集体面前说己的发现,并学习用语言××和××不一样进行讲述。

  2、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辨别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能较好的分辨事物之间的不同。

  难点:引导幼儿用合适的语言讲述什么东西和什么东西不一样。

  活动准备

  1、相关卡片、图书

  2、幼儿操作纸、笔

  活动过程:

  一、 观察操作卡片,发现不同。

  1、教师:“你看到了什么?”(请幼儿大胆说说)。

  “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吗?”

  二、 逐步引导幼儿观察发现。

  教师:“每一样的东西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引导幼儿用合适的语言表述出来:××和××不一样)

  三、 请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1、请幼儿用“××和××”不一样的句式来表述自己的.发现。

  2、老师帮助幼儿用正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所观察到的不同。

  四、 观察同伴,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

  1、教师:“你和你边上的小朋友长的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2、幼儿仔细观察,说说自己和别人的不同之处。

  五、 幼儿操作:

  1、请幼儿把图片中不一样的东西圈出来。

  2、并把自己的发现和同伴进行讲述。

中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进入中班,幼儿阅读兴趣明显提高,因此,简单的故事绘本既适合幼儿阅读,也能吸引小朋友的眼睛。故事《变色的蜗牛》主要描述了吃了不同颜色食物会变色的过程,内容简单有趣,语句具有典型的反复性,适合中班幼儿进行复述。在阅读过程中,使幼儿能根据内容情节进行大胆想象,并初步学习按时间去翻阅图书,并在此过程中体验故事所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画面上实物及蜗牛的颜色,猜测想象故事情节。

  2、能关注画面中“第X天”的提示,大概讲述故事内容。

  3、能注意倾听他人讲述,并在讲述过程中体验蜗牛变色带来的乐趣。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重点:

  能根据画面上实物及蜗牛的颜色,猜测想象故事情节。

  活动难点:

  能关注画面中“第X天”的提示,大概讲述故事内容。

  活动准备:

  1、《变色的蜗牛》图书。

  2、白色蜗牛一只。

  3、各色蜗牛各一张。

  4、树叶、桔子、喇叭花等图片。

  5、ppt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蜗牛图片,导入活动。

  1、出示彩色蜗牛图片。

  教师:窸窣、窸窣、窸窣、请小朋友仔细听听,是谁来了?

  2、引导幼儿边学边说。

  教师:窸窣、窸窣、窸窣、一只小蜗牛慢慢吞吞的爬来了。

  二、引导幼儿根据实物图片提示,猜测小蜗牛颜色的变化,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出示彩色小蜗牛。

  教师:这只小蜗牛每天要吃许多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蜗牛吃了东西后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2、出示大图书《变色的蜗牛》。

  3、引导幼儿观察大图书,并根据图书画面进行简单回忆,了解图书内容。

  教师:我们一起去看看小蜗牛是吃些什么东西?它又变成了什么颜色?

  4、教师翻阅图书,并提醒幼儿故事情节。

  三、播放ppt幻灯片,巩固幼儿对故事的记忆。

  教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和小蜗牛一样神奇,变出漂亮的颜色?我们一起再去看看小蜗牛是怎么变的?

  四、活动延伸

  教师:小蜗牛每天吃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可开心了。如果让你给小蜗牛的宝宝送好吃的东西,你会送什么给它吃?它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鼓励幼儿用“第七天,它吃了变成了一只X色的蜗牛。”

  活动反思:

  本活动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将幼儿带入了小蜗牛的动物世界。幼儿在教师生动的语气语调的猜谜语的引导下,进入了活动,而且注意力集中,具有良好的倾听习惯。整个活动幼儿的参与性很高,始终处于“乐学”的状态,表达积极,思维活跃。在语言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感官,脑、眼、耳、手、口并用,使幼儿通过视觉、听觉、言语等器官的相互联合,掌握运用语言交际的基本能力。活动中,教师制作的课件具有可操作性,根据故事的进展播放,幼儿从听到看,幼儿的情绪、注意力、思维等都随之而变化。教师的提问具有开放性、拓展性,给了幼儿很大的想象空间,巧妙的提问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幼儿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无限的想象。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及鼓声强与弱的力度变化。

  2、会听随鼓声的大小做相应动作,表现鼓声的强与弱。

  3、培养与同伴交流合作的能力,并体验两人一起合作造型的愉快。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关于鼓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入场:随伴奏带开火车进入课室。

  1、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做动作。

  2、引导小朋友辨听和模仿火车开来(由弱变强)和火车开走(由强变弱)的声音。

  3、扩散练习:鼓励幼儿大胆模仿各种小动物来了和走了的声音(如小鸡、小鸭、小猫、小狗等),注意声音的'由弱变强和由强变弱。

  (二)主体部分:欣赏歌曲

  1、用动作感受歌曲第一段

  (1)指导语:你们觉得刚刚的音乐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开心,快乐)这首好听的音乐还可以用来跳舞呢。

  (2)播放歌曲第一段,教师随乐舞蹈。

  (3)引导幼儿随第一段舞蹈,用动作感受歌曲。

  2、欣赏第二段,用身体动作表现鼓声。

  (1)感受鼓声强弱。

  指导语:来了好多小鼓手,请小朋友闭上眼睛仔细听,他们是怎么敲鼓的?

  引导幼儿认真倾听,感受鼓声强弱。

  引导幼儿用拍手和嘴巴发出的声音表示鼓声强弱。

  (2)欣赏歌曲完整欣赏歌曲一遍,找出歌曲中的鼓声特点。

  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鼓声由弱到强。

  鼓励幼儿创编舞蹈动作表现鼓声的最强音,鼓励幼儿相互学习、模仿,并进一步创编。

  3、随乐完整表演。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活泼欢快的歌曲,可前已经听赏多次,对歌曲的旋律、节奏已经比较熟悉了,所以小朋友在学习歌曲的时候是很顺利的。在进行舞蹈动作探索的时候,小朋友也能根据已有经验积极进行尝试。在活动中,很多小朋友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前奏结束,朋友还没有找好,慢了哪怕是一小会儿就影响了下面的整套动作,因为音乐很快,除非跳掉动作才能赶上。但是小朋友都只会按部就班地一个一个动作进行下去。所以活动中最主要的还是听辩前奏,因为前奏部分是小朋友找朋友的部分,前奏结束,小朋友必须已经找到朋友。歌曲开始就已经要开始邀请了。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练习平衡、钻爬和推拉的基本技能,发展幼儿上肢动作和力量。

  2.享受玩轮胎游戏的乐趣,发展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活动准备:轮胎若干音乐

  活动重点:练习平衡,钻爬和推拉的基本技能,发展上肢动作和力量。

  活动难点:上肢动作和力量的训练。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小朋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好玩的?(轮胎),你们以前玩过轮胎吗?(玩过)下面请小朋友自由玩轮胎,可以拿起来玩,一定要注意安全。

  2、准备活动

  师:停,现在请小朋友们一人站在一个轮胎里,和老师一样,眼睛看着老师,站好,手掐腰,跟着老师一起做。

  在音乐节奏下带领幼儿活动肩膀,头部,胳膊等部位。

  3、平衡练习

  (1)用轮胎摆桥

  师:小朋友,老师用轮胎给你们摆了一座小桥,现在我们来过小桥,过桥时小朋友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推,不要扯别的小朋友的衣服,完成后回到原来的地方。

  (2)把一个轮胎立着放在其中一个轮胎上,让幼儿爬着过去。

  幼儿过小桥时,老师在旁边辅助

  4、滚动练习

  师:过完了小桥,老师想请小朋友们用最简单,最省力的方法把轮胎运动老师身边来。

  师:刚才小朋友是怎样拿轮胎的呢?(拖,滚,抱着,抬着)那什么方法是最省力的呢?(滚轮胎)对了,滚轮胎是最省力的方法,那我们来比赛,看谁的轮胎滚得快,比赛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砸到其他的小朋友。

  5、翻滚练习

  教师示范让轮胎翻跟头,幼儿一起让手中的轮胎翻跟头,从场地的一头翻到场地的另一头。

  6、搬运练习及翻越练习

  师:刚才轮胎宝宝告诉我,他累了,想让小朋友抱抱他,小朋友和老师一人抱一个轮胎,放到对面去,看谁最快,谁是大力士。

  师:接下来我们来玩爬轮胎山的游戏,小朋友从这边爬上去,从另一边下来,不要推,不要挤。完成后回到老师身边。

  7、活动结束

  轮胎在幼儿园中很普遍,把轮胎作为发展孩子身体,锻炼孩子体魄等等,这样的手段。发展的目标和孩子的需要平衡的问题,在这个活动中小孩子的兴趣停留在玩上面,老师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发展孩子的上肢,兼顾到孩子的兴趣爱好,从头到尾整个活动全部都是游戏贯穿下来的'。

  所以小朋友从头玩到尾的,乐在其中。李老师对孩子是很有吸引力的,很有亲和力,一直是在跟孩子玩的,没有上课的感觉.

  只有心中装着孩子才能设计出这么出色的课,才能上得这么精彩!通过这次观摩交流活动相信对她们今后的专业化成长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也许就是名师带给我们的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