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4-01-20 10:01:43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美术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备)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篇1

  课题:大家都来做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造型与表现相结合的课程,学生通过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进行排列、组合来表现具象与抽象事物,也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石子、沙子,瓶盖、罐子或一些体育用具,集体排列立体图形。

  2、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表现具象与抽象物体的造型。体验材料的美感。

  3、强调在排列创作过程中,发扬集体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教学难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可乐罐、沙、石、瓶盖、体育用品等排列材料。

  二、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交流所准备的物品,及所带材料可排列成哪些物体和造型。

  三、讲授新课:

  1、思考与讨论阶段

  分组展示自己所具备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座谈、开展积极想像,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分小组集体一起排列出新颖的'立体造型。

  2、发展阶段

  人人参与,把瓶罐重叠或向四周扩展加上碎石、沙土排列成一种抽象或具象的图案与造型。通过组与组参观,相互补充,拓宽思路,了解自己小组所设计排列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修改。

  3、收拾与整理

  作品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整理好工具与材料,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四、课后拓展

  1、运用所学到的排列方法,在课后回家利用各种物品进行排列组合各种图形的练习。

  2、在排列时,要大胆想像。造型的内容,材料的运用应更丰富更广泛。

美术教案 篇2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彩泥表现具有动态的人物造型。

  2、鼓励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一些泥工的制作方法。

  2、对运动中的人物造型进行大胆的想象

  教具学具:垫板,尺、铅笔、剪刀、牙签、彩泥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小朋友们都比较喜欢上体育课,在运动场上你喜欢干什么?

  2、新授:

  师:你知道哪些体育项目?你可以来模仿他们的动作吗?

  讨论:怎么制作跑步的人?鼓励学生尝试着制作一个跑步的人。

  展示尝试的'作品:

  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利用彩泥制作出更多不同造型的人物造型(可以从色彩搭配、立体造型、半立体造型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3、学生把自己收集的运动中的人的图片展示给其他同学。

  欣赏图例并思考:

  (1)你学到了哪些方法?

  (2)你准备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今天我们要来开一个别开生面的"小小运动会"请小朋友尽情的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五、课后拓展

  1、运用所学到的制作方法制作不同的人物

  2、用其他材料如:陶土、纸张、布等制作运动上的人物。

  五、教学反思:

  用橡皮泥涅运动员,重心一直难以把握,学生捏的人物,重心不稳,容易跌倒,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作品的低下加个底座固定一下。最好分组练习,让一个小组创作一个运动场景。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初步了解抽象画,感受抽象画。

  2、能够运用点、线、面及色彩表现方法绘制新奇的视觉形象。

  3、能够运用抽象绘画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

  教学重点:同学们对抽象绘画中线性造型要素的运用;音乐感受与美术表现。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线性造型要素,结合色彩语言比较准确地表达音乐的旋律。

  学具准备:图画纸,色彩颜料,色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上一课认识了抽象画。你们想不想再尝试一下画一幅抽象画呢?引入课题——学画抽象画。

  二、师生探讨、表现创新:

  1、出示波洛克作画图片及简介波洛克:波洛克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是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他后期的绘画是把画布钉在地板上,用棍棒浇上油漆,随着自己的走动,任其在画布上滴流成混乱的点、线、画面,因此也被称为“行动派绘画”。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此大师作品《秋的节奏》,同学们看到什么?(提问个别同学)

  2、抽象绘画是以直觉和想象力为创作的出发点,排斥任何具有象征性、文学性、说明性的表现手法,仅将造型和色彩加以综合组织在画面上。因此抽象绘画现出来的纯粹形色,有类似于音乐之处。

  3、大师作品欣赏:

  (1)康丁斯基作品赏析,世界美术史上的第一幅抽象画作者是俄国的康定斯基(1910年),被誉为抽象表现艺术之父。

  (2)蒙德里安作品赏析,几何抽象派代表画家,在平面上把横线和竖线加以结合,形成直角或长方形,并在其中安排红、黄、蓝三原色,但有时也用灰色,是荷兰风格派的主将。对比热抽象风格,体会秩序美。

  (3)克利作品,二十世纪变化最多、最难以理解和才华横溢的杰出艺术家之一,德裔瑞士画家。运用色彩调和及抽象的手法,创作了许多含有哲理性和富稚拙趣味的作品。(同学们尝试感受作品,畅所欲言)

  三、艺术实践:

  欣赏音乐听的音乐,感受旋律,渲染心情。用色彩创作抽象画,可以同桌两人合作。注意色调及点,线,面,色的巧妙运用

  四、课堂小结:

  选出优秀作品同学代表展示本组创意,给予同学们自评,互评的平台。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向日葵的形状、色彩、大小等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并能进行艺术再创造。

  3、激发学生热爱花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能养成认真、仔细地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抓住向日葵的特点(形色),画一幅有关向日葵的作品。

  教学难点:

  能根据向日葵的特征进行艺术再创造。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认识结构。

  (1)教师出示向日葵,并结合图片,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形象描述出来。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3)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欣赏范作,共同评价。

  (1)教师出示向日葵,并结合范作以及书本中凡高和伍必端的作品,提出诸如:看了这些画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幅画,请讲出原因;如果你是画家,你准备怎么画向日葵等问题。

  (2)师生共同结合图片与作品谈谈美术创作与现实的区别。

  三、创作作品,提供建议。

  (1)提出主题:好大的向日葵。

  (2)创作建议:要求突出向日葵的特点,并结合图片、范作等对向日葵进行适当的想象,合理地创造出新形象;表达自己的观察感受,可以运用拟人、夸张、想象等方法进行创作。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四、实践:做心中作品。

  (1)学生创作,用绘画或拼贴的形式均可。根据字母的外形特点,大胆想象,四周可以添上合适的内容,也可以编写字母故事等。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美术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由于自然条件、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人类历史上的古老文明所孕育出的艺术作品表现出的多样化。

  2、过程与方法:欣赏不同艺术流派和现代艺术作品,感受各自的艺术特点

  3、尊重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审美情趣,促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完善和情感与道德认识的不断提升

  课堂学习过程与方法设计

  学习过程

  方法设计

  收集有关艺术方面的资料

  交流收集的资料

  1、课件展示不同形式流派的美术作品、现代产品

  播放课件

  出示问题:不同艺术流派的美术作品有何不同?

  思考、讨论

  1、承认艺术多元化的事实。

  2、肯定自我的审美感受。

  3、尊重他人的审美选择和个性。

  多种形式创作

  补充小结

  2、总结现代艺术的特点

  3、就艺术多元化的问题开展讨论

  为你校的校园艺术节的活动设计一份海报

  学习本课的感受

  对古代多元艺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认识多元化的艺术

  体会艺术创作的`不同特点

  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学生通过辩论,得出的结论不止一个,这实际上正是艺术多与阿华影射的现状。

  体会艺术创作的多样性

  加深对艺术多元化学习的体会。

  教后反思

  体会艺术创作的多样性

  加深对艺术多元化学习的体会

美术教案 篇6

  美丽的花丛;(撕纸点画);活动目标;1.感受春天的气息,喜欢亲近大自然;2.学习运用撕贴表现绿草,手指点画花瓣;3.养成良好的水粉操作习惯;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会使用废旧纸条、固体胶棒进行撕贴;了解花、草的外;2.材料准备;①教师用材料:示范画纸一张、绿色卡纸一张;音乐《;②幼儿用材料:《情景创意美术.绘画篇》第1~2页;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打扮

  美丽的花丛

  (撕纸点画)

  活动目标

  1. 感受春天的气息,喜欢亲近大自然。

  2. 学习运用撕贴表现绿草,手指点画花瓣。

  3. 养成良好的水粉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

  会使用废旧纸条、固体胶棒进行撕贴;了解花、草的外形。

  2. 材料准备

  ①教师用材料:示范画纸一张、绿色卡纸一张;音乐《春天在哪里》。

  ②幼儿用材料:《情景创意美术.绘画篇》第1~2页;水粉颜料、绿色卡纸、固体胶棒、材料筐、抹布。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打扮成“春姐姐”,引导幼儿回忆春天的变化,引出花的主题。

  指导语:“春姐姐”来了,我们幼儿园里什么地方发生了变化?草丛里有花吗?你看到的花儿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呢?

  小结:草丛里有五颜六色的小花儿,在绿绿的草丛里随风舞蹈呢,太美丽了!

  二、探索发现

  1. 引导幼儿讨论表现花丛的方法。

  指导语:“春姐姐”想把美丽的花丛带到我们幼儿园的花丛里,我们来帮助她实现这个想法吧!用什么方法来变现花丛呢?

  2. 翻开《情景创意美术.绘画篇》第一页,引导幼儿欣赏“艺术角”中的作品,学习撕贴草丛、点画花朵的方法。

  指导语:猜一猜,画面中的草丛是用什么做的?上面的花是用什么画的'?

  3. 出示绘画材料,引导幼儿用撕贴、点画的方法变现花丛。

  指导要点:先将绿色卡纸撕成条状或块状,再用固体胶棒将其粘贴在示范画纸上表现草丛,最后用手指蘸上颜料点出美丽的花朵。

  三、创作表现

  1. 请幼儿翻开《情景创意美术.绘画篇》第2页,鼓励幼儿在“创意墙” 进行自由创作。 指导语:把你心中美丽的花丛用撕出的纸片和手指点画的方法变现出来吧!

  2. 提醒幼儿将碎纸片放入指定的材料筐里,点画时注意水粉操作的常规。

  3. 播放欢快的音乐《春天在哪里》,幼儿自由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欣赏评议

  1. 幼儿互相欣赏作品,并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2. 集中展示幼儿作品,重点从作品构图及色彩搭配两方面引导幼儿欣赏作品。

  五、结束活动

  引导幼儿收拾整理自己的材料,并保持环境的整洁。

美术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及表现美的能力;

  2、向幼儿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教育;

  3、学习用线条的形状疏密排列变化装饰各种各样的鱼。

  活动重点

  重点: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美的能力。

  难点:学习用线条的变化画各种各样的鱼。

  活动准备

  1.环境布置:布置“海底世界”墙饰;

  2.各种线描画鱼范例(突出形态的不同和黑、白、灰效果)若干;

  3.“海底世界”影碟、彩笔、白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播放《海底世界》影碟,激发幼儿认识海底世界的兴趣,解海底各种各样的形态及花纹的鱼。

  1.提出问题:海底有什么鱼?(幼儿自由交流回答)

  2.提出要求:观察鱼的`形状,回答鱼身上的花纹有什么不同?(幼儿自由交流回答)

  (二)情景导入

  1.讲述故事:大海妈妈和鱼宝宝。

  小朋友都知道海底世界非常美,今天,大海妈妈带着它的鱼宝宝到我们班。

  2.在海洋背景图上出示范例,欣赏讨论。

  讨论:

  (1)鱼宝宝的身体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幼儿讨论交流)

  (2)鱼宝宝穿什么衣服,它和我们刚才在电视里看到的鱼有什么不一样?(自由讨论)

  小结:鱼宝宝都有头、身体、尾、鳍,它和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是一样的,但电视里的鱼色彩鲜艳而这些鱼宝宝身上穿的衣服是单色的,有许多线条、图案,有疏有密地排列着。

  3.提出要求,续编故事

  (1)师:有一天,许多船开来,船上的人用网把鱼宝宝网走(收起范例),还留下

  许多垃圾、汽油等。大海妈妈都喘不过气,没有美丽可爱的鱼宝宝,大海妈妈伤心极,我们该怎样帮助大海妈妈呢?

  (2)启发幼儿画个漂亮的鱼宝宝送给大海妈妈。

  (二)幼儿创造性地画线描画:各种各样的鱼。

  (1)教师提出要求

  大海妈妈说:她最喜欢个子大大的穿单色花纹衣服的鱼宝宝,如果是她从没见过的鱼宝宝就会更喜欢。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启发引导

  a、启发幼儿先画出自己喜欢的鱼的形状,要画满整张画纸,然后再给它穿上单色花纹衣服。

  b、鼓励幼儿发挥想像力、创造力,画出与别人不一样的鱼的花纹。

  重点提醒:画出线描的黑、白、灰效果。

  c、帮助能力弱的幼儿用不同花纹进行装饰。

  d、启发能力强的幼儿多画几条不同的鱼。

  (3)幼儿把画好的鱼剪下贴到“海底世界”墙饰上,展示并互相评价作品。

  (四)结束部分:

  做“小鱼游”律动,结束活动。

美术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由于自然条件、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人类历史上的古老文明所孕育出的艺术作品表现出的多元化。

  2、了解艺术作品随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的巨大变化。

  3、欣赏不同艺术流派的现代艺术作品,感受各自的艺术特点。

  4、学会尊重他人的审美选择。

  重点:对艺术多元化的认识。

  难点:如何对待艺术的多元化。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教师利用媒体展示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若干,并设疑:说说这些作品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学生欣赏并谈己的感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出课题:艺术的多元化

  2、教师媒体展示各大洲相同时期风格各异的古代文明的美术作品若干。设疑:这些作品传递了哪些方面的信息?为什么在同一时期,人类的艺术会有着这么大的差异?学生欣赏、讨论。教师帮助学生分析。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了解由于自然条件、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人类历史上的古老文明所孕育出的艺术作品表现出的多元化。

  3、媒体展示现代不同国家不同地域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若干,教师设疑:由于自然条件、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人类历史上的古老文明所孕育出的艺术作品表现出的多元化,那现代艺术又呈现什么样的`面貌呢?学生欣赏作品、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各个艺术流派的风格特征和不同的表现手段。学生发表自己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的见解。教师学生回答:艺术作品随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的巨大变化更加多元,艺术家的个性和也是艺术多元化的重要原因。。

  4、提问: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多元化的现状?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1)艺术的多元花是必然的。

  (2)肯定自我的审美感受,尊重他人的审美选择和个性。

  美术作品是时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反映,也是艺术家自己哲学观和人生观及情感的反映。不同时的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有着不同变革,各个艺术家在各个方面也迥异,因此艺术必是多元化的。

美术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 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充分认识“生活中处处存在美、关键要靠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罗丹语)。

  2、 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指导学生运用绘画知识表现校园环境。

  3、 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发现美、创造美。

  活动过程:

  1、 风景画欣赏导入。(复习构图、透视知识)

  2、 分组活动写生、师生共同活动。

  3、 课堂小结,学生自我评价、教师适当点评总结。

  引课:

  1、课堂内。

  老师:同学们好,老师近日画了一张风景画,大家想不想看一看?

  学生(齐声):想。 (老师展示风景画。) (学生惊叹,产生浓厚兴趣。)

  老师:请用你自己学过的美术知识对这幅画进行评析。 (学生发言踊跃,通过发言复习了透视、构图知识。) (老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肯定。)

  老师:自然界处处存在美,要靠我们自己去发现和表现。 (老师继续展示自己在校园内写生的美术作品。)

  学生(边议论边发言):原来我们经常生活的校园画出来也这么美呀!我也要画一画我们的校园。(此时,学生探索美的兴趣被激发了出来)

  2、课堂外 学生分组开始校园写生,师生共同活动。(教师循环指导)

  3、课堂内 课堂小结——学生自我评析——老师点评总结。

  课后简析:

  通过对校园环境、人物以及校园内各种活动的绘画表现,加深对校园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的体验以及自己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和谐关系,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并了解对相关环境、人物活动的最基本的造型语言和表现方法。校园写生课符合新课程理念,导入课题生动自然,学生兴趣高涨,分组写生活动中师生关系融洽,绘画积极性高,课堂小结中,学生发言积极、气氛热烈,使我感到初一新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强,对于学生的发言,我一个个给予肯定,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力等方面全面发展。 通过这节课我感到课堂教学,课课都会有不同的情况发生,这就要求老师具有应变能力,使课堂教学收放自如,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成长需求,体验需求和选择的需求。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精选]09-03

美术教案【经典】08-14

美术教案【精选】08-15

美术教案(经典)09-13

美术教案07-20

(精选)美术教案09-27

(经典)美术教案11-01

【经典】美术教案11-30

美术教案模板08-09

儿童美术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