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贫》教案

时间:2024-01-04 12:45:5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清贫》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清贫》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清贫》教案

《清贫》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流利、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用对话、动作、神态刻画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性格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

  2、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感受方志敏甘于清贫、矜持不苟、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生,有的人庸庸碌碌,有的人充实幸福。为什么?因为他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不同,无私奉献、珍爱生命、恪尽职守、自尊自信,这些都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亮点。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悟一下革命烈士方志敏的精彩人生。

  二、 交流资料:

  师:课前我们搜集了许多关于关于方志敏的资料以及小故事,谁先来把你搜集到的和大家分享一下?从中你体会到方志敏是一个怎样的人?

  清廉 刚正不阿 一身正气 热爱革命事业 ……

  师:方志敏是一个真正奉献于革命事业的共产党人, 1935年1月被捕入狱后,在狱中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记实》等篇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清贫》(板书课题)谁先来谈一谈:你认为“清贫”是什么意思?

  贫穷 清苦 贫苦 清廉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清贫》,相信读完文章之后,大家会对“清贫”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三、 初读课文 解决疑难

  1、小组内交流预习中的疑难字词,解决不了的记录下来

  2、全班交流,解决疑难

  奢侈:花费大量钱财追求过分享受。

  矜持不苟:庄重谨严,丝毫也不马虎。

  企望:期盼,希望。

  3。指名朗读,检查预习。

  四、 再读课文 理清脉络

  师: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接龙读课文,说一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 自由读课文 初谈体会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一说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 交流感想

  出示中心问题

  你从文章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高尚情操?结合具体的字、词、句以及手中的资料说说自己的感受。

  要求:

  1。边读边画,品读词句,并在旁边作批注。

  2。读完后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预设点一:第1段“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

  生1:作为共产党的一个高级将领,方志敏“十余年”“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难能可贵,值得敬仰。

  生2:而且他“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他依然能克己奉公,甘于清贫,令人敬佩,可以说“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是他一生的写照他的清贫关键在清。

  “这在国民党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已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引导学生通过这一对比深入理解甘于清贫其实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革命操守,学生谈不到的老师要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

  师:这一对比说明了什么呢,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说明了不仅是方志敏一个人这样,甘于清贫,舍己为公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所具备的美德。

  生2:每个共产党员都能做到的事在国民党的伟人们看来却“颇似奇迹”,“认为夸张”足以说明当时国民党的军队极力追求个人利益,而共产党员是真正奉献于革命事业的人。

  预设点二:第2段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那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

  (这一部分是了解感受方志敏高尚的革命情操的一个关键点,方志敏被捕时身上仅有的两样东西都是革命工作所需,除此之外一无所有,可见方志敏所想所虑的都是革命事业,克己奉公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老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手中的资料进行品读,学生谈不到的,老师要适时点拨。)

  师:从方志敏被捕时的情景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满肚子热望”说明国民党兵认为从方志敏身上一定能得到一笔可观的意外之财,因为方志敏当时是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在他们看来方志敏应该和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一样十分有钱。但是事实是方志敏清贫一生,清廉一生。

  生2:“从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这传神的动作描写把国民党士兵贪婪丑恶的嘴脸刻画的淋漓尽致,并且把这当作一件趣事来谈可以看出方志敏面对被捕毫不畏惧,这恰恰是对敌人强烈的嘲讽与蔑视。这种胸襟和气度着实令人敬佩。

  生3:敌人搜遍全身之后只发现了一块表和一支笔,作为共产党的高级将领方志敏身上居然一个铜板都没有。这一看似“有趣”的事实恰恰证明了方志敏清贫廉正的高尚情操。

  师追问:方志敏被捕时身上仅有的这两样东西说明了什么?

  生:“表”和“笔”都是方志敏进行革命工作所必需的,说明方志敏心里想的只有革命事业。

  预设三:方志敏与“士兵”的对话内容以及国民党士兵的情绪变化。

  (学习这一部分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最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语言、神态、动作进行品读体会。同时要不着痕迹的渗透写作方法,体会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品质所起到的作用。)

  生1:面对凶恶贪婪的国民党士兵的要挟、威吓,方志敏微笑面对、从容应答,共产党员淡定伟岸的气度令人钦佩。

  生2:敌人从“摸、捏”到“威吓”再到“弓着背细细地捏一遍”,这些动作描写形象的再现了国民党士兵的贪婪本性,也说明当时的国民党军队从上到下都以发财为目的。从中我也理解了方志敏所说的“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的,个个都有钱”的深意。

  师:是啊!传神生动的语言、动作描写把人物的性格、品质刻画的淋漓尽致。那么国民党士兵从“满肚子热望”到“猜疑、不相信”,从“企望有新的发现”到“失望”直至“怀疑而惊异”这一系列情绪上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呢?

  生:国民党士兵情绪上的变化进一步从侧面印证了方志敏清贫的人生信念和矜持不苟的革命情操。当最后确定方志敏这位共产党高级将领确实没有钱的时候所流露出来的惊讶,恰恰说明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

  (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内心,入情入境)

  预设四:第九段补叙内容

  师:故事到第八自然段看似已经结束了,作者为什么还要补叙第九段内容呢?

  (谈到这一部分时老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手中的资料故事以及生活实际去品读体会。)

  生:交待方志敏的全部家当只有“汗褂裤”和“带底的丝袜”,进一步说明方志敏的清贫。

  生:这几件“汗褂裤”和“带底的丝袜”被保藏着,而且被方志敏是为“传家宝”。这就是我们清贫一生,可敬可爱的共产党员啊!

  二、再谈清贫 升华情感

  师:孩子们学习完这篇文章,此时此刻你对“清贫”又有了怎样的理解呢?

  生1:清贫关键在清,这是一种人生信念。

  生2:清贫是一种价值观念,一种品德修养。

  生3:清贫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传统。

  ……

  三、拓展阅读 提升认识

  师:孩子们,方志敏之所以能够一生清贫、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就是因为他有坚定的革命信念,他深爱着我们可爱的祖国。(出示拓展文章:《可爱的中国》片段节选)

  师:读完这篇文章相信大家对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有时候,“清贫”和“富有”是可以结伴而行的,你觉得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员的“富有” 又是什么呢?

  四、结束语

  这篇文章反映的不仅仅是革命先烈为了革命事业而甘于过清贫、朴素的生活,更体现了方志敏将清贫做为自己财富的高尚革命气节。这种革命气节,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需要它,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同样需要它。君不见,腐败高官纷纷落马,究其原因,哪一个不是因为生活腐化堕落而造成的;哪一个不是因为丢掉了甘于清贫的气节而走向自我毁灭的?古今概莫如此,将来这一规律也不会改变的。

  五、作业

  方志敏——这个名字更多地是与一种精神连在一起的,成为历史的一个闪光坐标点。直到今天,我们想起他,想起他的“清贫”,仍能感受出一份历史的厚重,为一种纯粹和高尚而震撼。因为他的高尚情操和革命信仰是无数革命先驱所具备和追求的。课下请同学们继续搜集其他革命者的精彩人生故事。

《清贫》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同志的崇高品质。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教学重点:

  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了解作者。

  1、师:“清贫”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清苦 清白 清正 清明 清廉 贫穷)

  2、出示语句:“这位80岁的老人,一辈子过着清贫的生活。”“这位80岁的老人,一辈子过着贫穷的生活。”让学生读一读。

  3、师:这两句话的意思一样吗?他们给你的感受一样吗?

  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清贫”不仅仅是“贫穷”,更包括一股气节。)

  4、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清贫的文章,相信大家会对“清贫”有更深的理解。这篇文章是革命烈士方志敏所写的有关自己的一段经历。关于方志敏,大家了解多少?

  学生交流有关方志敏的资料。

  5、介绍写作背景:1935年1月24日,在北上抗日途中,由于叛徒的出卖,方志敏被捕。入狱后,坚贞不屈,拒绝投降。在敌人的监狱里,方志敏用敌人让他写 “供词”的纸笔,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写下了传世之作《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记实》等,并秘密托人通过鲁迅先生等关系转给了党组织,表现出了一个革命者的爱国情操和浩然正气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清贫》。

  二、初读课文,解决疑难。

  1、学生自读课文,疏通字词,勾画疑难。

  2、小组内交流预习中的疑难字词,解决不了的记录下来。全班交流,解决疑难。

  3、全班交流词语。重点指导下列词语:

  奢侈 颇似 筹集 矜持不苟 被俘 裤裆 热望 瞎忙 抛掷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

  (1) 请同学分段朗读,并完成以下内容:

  1、找出第一段中的关键句,说说它们的含义。

  关键句的找法。

  看位置:开头结尾和中间

  抓特征:点题议论加抒情

  2、复述文中记叙的一件趣事,并拟定一个小标题。

  3、我的财产是什么?根据文章结尾部分的内容回答。

  4、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中心。(本文叙述了自己被俘后国民党士兵搜身刮而无所得的故事,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地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的革命情操,)

  (2)检查完成情况。

  四、小结: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面对即将逝去的生命,他没有更多的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即将永别的`亲人,他没有更多的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愈来愈近的死亡,他没有一丝的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自己及家人的清贫,他没有丝毫的________________

  面对自己忠于的事业,他没有丝毫的__________________

  这就是一个共产党人的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品读课文。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章《清贫》。大家知道方志敏是谁?

  他是我们早期党和军队的领导人之一,二万五千里长征开始了,方志敏根据党的统一安排,留在江西,坚持游击战。在一次转移中,由于叛徒的出卖,他被捕了。这篇短小的文章就是叙述他被捕的那一天发生的一件事情。因为我们已经读过了,我有一个问题想和大家讨论一下,“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一个最不幸的日子” 却发生了一件“趣事”,这件趣事“趣”在哪里?

  生:读文。

  生1:我认为这篇文章趣在:他是一个大官却没有钱,在被捕的时候却拿不出钱来给这两个人。

  生2:我认为这个“趣”不在方志敏身上,而在搜他的那两个兵士身上,能突出这个共产党员清贫的品质,两个士兵一遍一遍过细地搜,我觉得很可笑。

  师:两个同学所讲是一致的,"趣"不在方志敏身上,而"趣"在两个兵士身上。他“搜”,第一个动词用的是“搜”,第二个动词“摸”,第三个是“捏”,接下来当发现一无所获是,就对“一只时表和一枝自来水笔”进行“抢夺”。从这几个动词中可以看出很有趣。从“搜”到“摸”到“捏”到“抢”,这几个动作之间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让方志敏觉得很可笑。再看看这两个国民党士兵,一开始是“满肚子热望”,搜不出来又摸、捏,还“期望”,到最后完全“失望”了。在这个过程里,方志敏觉得实在太可笑了。这是我们觉得“趣事”好笑的第一个方面。

  师:大家发现还有其他的发现吗?

  生:还有方志敏所谓的财产不过就是“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上底的线袜”,与国民党的那些富翁极为不同,这也是一件极为有趣的事情。

  师:很好,这是他第二个发现,还有发现的吗?

  如果你是导演,由你来主持这出独幕剧的演出的话,方志敏一定是堂堂正正的,那两个国民党士兵你们认为他们身上还隐含着哪些“趣”呢?

  生:动作很好笑。第二自然段的描写(拉木柄榴弹)

  师:这是一个士兵的动作,另一个呢?

  生:另一个“一面说一面弓着背重来一次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地捏”。

  师:你没觉得这两个士兵有差别吗?猜猜这两个人的年龄哪一个轻,哪一个大?

  生:拉手榴弹的年轻,弓着背的年龄大。

  师:年轻的那个脾气怎么样?

  生:不好

  师:说起话来“吼道”。那个年老的呢?他说了一句什么话?

  “决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你骗不了我。”这个人怎么样?

  生:有经验,有点老奸巨滑。

  这场闹剧有趣就有趣在两个国民党兵士在这场戏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既然不一样,那么我们现在来看看这两个国民党兵士语言?谁来读一下那个年轻士兵的话:“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要读出这个兵士的粗鲁还有野蛮,别忘了文中“威吓地吼道”,哪个男同学起来读读看。

  生:读

  师:可以稍微再慢一点,你的气势是够的,一字一字的把它读清楚。

  师:那个年老的,老奸巨滑的要怎样读?一个是蛮,一个是刁,读得刁一点。

  生:(女生)

  师:稍微温柔了些。

  师:范读。

  师:方志敏面对着国民党两个士兵的以死来威吓,他的表现是怎样的呢?“哼!你不要作出……”这段话大家仔仔细细的揣摩揣摩。作为我们党和军队的领导人之一,方志敏也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读过书的,有学问的。面对两个国民党的兵匪,他是怎么说的?“我微笑着淡淡地说”这个“哼”字怎么读?第二个也是叹号,这个叹号怎么读?下边自己读读看。(做坏人容易,做好人难)

  生:读

  师:你读的也不错,就是稍微善良了一点。

  师:一个人要有一些表现力。先来说这个“哼”字比较难,不是吵嘴,方志敏根本就没有必要跟他们吵嘴,他知道他们无非是想从我这个身上得到一些横财。他们真的敢在这里把握处死?量他们也没有这种胆量。他们在这里捉到了我,将我送到国民党兵部领赏,他们敢动我一根毫毛,他们回去的时候不要活了?他们有几个脑袋?所以方志敏根本没有必要“来吧!共产党员是不怕死的,往这打!”这不是方志敏。方志敏一眼就看穿了,所以这个“哼”字要读的……尽管是个叹号,是对他们的一种蔑视、看不起。“哼!你不要作出那难堪的样子来吧!……”(教师范读)这才是方志敏的临危不惧,到这样的场合,他还是这样的幽默。接下来两个人,一个 “你骗谁!”一个“决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你骗不了我。”。方志敏接下来有一段话,刚才我读得不好,只是模仿了一下,你们肯定比我读得好,看看方志敏怎样把它表现出来。每个同学在下面读读看。

  生:读“你们要相信我的话……”

  师:这里,大家最难把握的是节奏。节奏就是哪些快,哪些慢;哪些响,哪些轻。这个节奏要靠你们长期的生活的体验。(范读)“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就是这样的一种心态。

  师:那么现在我们细腻一点,好吗?联系这三段,那个年轻的、粗鲁的、野蛮的也有一个“钱”字:“像你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那个老奸巨滑的兵匪也有一个“钱”字:“绝不会没有钱”,而方志敏也有一个“钱”字,你看这三个“钱”字读法上有什么不同?(读出来)

  第一个“钱”字要体现出贪婪;第二个稍微有点“卷舌”,方志敏“个个都有钱”(重音)

  “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两句话里都有,重音要在哪里?放在“板”字上,体现一个人的高傲气质。绝对不能放在“一”字上,“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老总呀,饶命吧!”

  师:三个人在这里的对话,显示了方志敏革命的气质,革命的理想。两个国民党绑匪在方志敏高大形象的对比下,就是一个小丑,这就构成“一件趣事”。

  师: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看开头一段。方志敏真的没有钱吗?他有钱,但这些钱是怎么来的?用于什么地方?我们齐声把第一段朗读一遍。注意其中有两个成语,一个大家熟悉的“舍己为公”,还有一个什么?对了“矜持不苟”看看矜持不苟什么意思?因此读到这里的时候,两个成语节奏要稍微慢一点。这两个成语之间,声断气不要断。

  “我从事”而没用“搞”,下面经手的“钱”用“经手的款项”,可见,方志敏的慎重,对革命的虔诚,用词比较重。这是第一段方志敏的理想。

  生:齐读

  生:单个读。

  师:老师要向你学习,你这一段读得很传情,很到位。

  告诉你一桩趣事,这桩趣事记叙了以后,方志敏有一段独白,如果是电影,就是一种画外音,我们可以想象:在江西,这种丛林中被俘,两个士兵想得到些什么,结果呢什么都没得到。垂头丧气,“走吧,走吧,走吧”,这时候一阵西北风吹来,两个兵匪把领子拉上去,而方志敏却抬起了头,缕缕头上的乱发,有一段独白,(教师范读“是不是……”)轻轻的、静静的、慢慢的。请同学们自由读。

  最后需要我们齐声读,是方志敏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一个革命的道理,人生的哲学。这个读得不同,要有气势。

  二、再谈清贫升华情感

  1、孩子们学习完这篇文章,此时此刻你对“清贫”又有了怎样的理解呢?(清贫是最伟大的财富,清贫是一种信念,清贫是一种品德修养,清贫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传统,清贫是实现自我的根本保证。)

  2、师:读完这篇文章相信大家对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有时候,“清贫”和“富有”是可以结伴而行的,你觉得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员的“富有”又是什么呢?

  四、结束语

  这篇文章反映的不仅仅是革命先烈为了革命事业而甘于过清贫、朴素的生活,更体现了方志敏将清贫做为自己财富的高尚革命气节。这种革命气节,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需要它,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同样需要它。君不见,腐败高官纷纷落马,究其原因,哪一个不是因为生活腐化堕落而造成的;哪一个不是因为丢掉了甘于清贫的气节而走向自我毁灭的?古今概莫如此,将来这一规律也不会改变的。

  《清贫》教学反思

  今天上《清贫》一课。发觉上课时的思路没有整理清楚,在处理一些环节的时候,过于简单,生硬,导致上课情绪紧张,阵脚自乱。静下心来,想想原因——看来还是对文本理解不够,一些问题,在自己走入课堂之前,其实没有很好地解决。比如,分析国民党的士兵和方的对话时候,分析的目的没有考虑清楚,抓住人物形象之后应该做什么,怎么和“清贫”的内涵联系起来。

  另外,讲课的方法也没有把握好,特别是用朗读法还是圈画法,造成上课的时候部分学生较为茫然。我想,这堂课虽然是一节组内交流课,范围较小,但却逼着我去深入问题,考虑问题,勇敢地尝试教学。

《清贫》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筹、矜、俘”等9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吓”。

  2.能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能理解题目意思。

  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随文认识9个生字,重点指导学生“矜、镯、坞”这三个字的读音。特别是“坞”,它读“wù”,不读“wū”。强调多音字“吓”的读音,在课文中读“hè”。

  2.阅读理解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分角色朗读、圈画人物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

  3.语言运用

  这篇文章虽然写的是方志敏清正廉洁,但对两个国方兵士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更多,引导学生感悟侧面描写的写法,也就是反衬法,用国方兵士的贪婪、腐败,反衬共产党员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美德。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诗歌导入,激发兴趣

  1.我国现代诗人郭沫若给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写了一首诗。

  课件出示

  千秋青史永留红,百代难忘正学功。

  纵使血痕终化碧,弋阳依旧万株枫。

  这首诗高度赞扬了为革命事业付出艰苦努力的方志敏,也写出了方志敏精神对后人的影响。那么方志敏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又有哪些值得后人称道的品质呢?对于方志敏,大家了解多少呢?(先让学生自由谈对方志敏的了解,再课件出示方志敏的资料)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有的人庸庸碌碌,有的人充实幸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不同。无私奉献、舍己为公、恪尽职守,这些都是生命中最闪光的亮点,也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品质。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感受一下革命烈士方志敏的人生观,一起来学习第12课《清贫》。板书并齐读课文题目。(板书:清贫)

  3.题目“清贫”是什么意思?(“清贫”出自唐代姚崇《冰壶诫》中的“与其浊富,宁比清贫”。这句话是对高尚品德的一种追求。“清贫”是清寒贫苦的意思)

  【设计意图】诗歌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了解方志敏的人生经历,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初步理解课文题目,为深入理解课题做好铺垫。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

  2.《清贫》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大家根据阅读提示中的问题自学这篇文章。

  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说说你从方志敏的自述和他同两个兵士的对话中,体会到他怎样的品质。和同学交流你对“清贫”的理解。

  3.四人小组交流讨论阅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

  4.文章读完了,谁能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本文主要写了方志敏一生甘于清贫,被俘时身无分文的故事)

  5.这篇文章有哪些主要人物?(方志敏和两个国方兵士)我们既要找出描写方志敏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还要找出描写两个国方兵士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

  6.全班汇报交流阅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

  生交流,师相机点拨:从第2自然段对两个国方士兵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中,我们体会到两个国方士兵对钱财十分贪婪。

  (1)第2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是对两个国方兵士的什么描写?(心理活动描写)你从文中的哪个词中发现的?(热望)“热望”是什么意思?(热切希望)

  (2)第2自然段的第二句话是对两个国方兵士的什么描写?(动作描写)请同学们把这句话中的动词圈出来。(摸、捏、搜)两个国方兵士搜遍了方志敏的全身,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只搜出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这说明什么?(说明方志敏十分清贫)这句话明明是对两个国方兵士的动作描写,却体现出方志敏的清贫,这是什么手法?(反衬)

  7.根据学生自由交流的内容,老师相机出示课件。

  (1)圈出这些句子中的动词,指名学生回答。(拿、拉、抛掷、盯、威吓、吼、说、弓、捏、搜、低头、注目、搜寻、塞、转、抢夺、望、命令)

  (2)把两个国方兵士说的话画上横线。

  (3)圈出描写他们神态的词语,指名学生回答。(激怒、凶恶、企望、失望、怀疑而又惊异)

  (4)找出对他们的心理活动描写,指名学生回答。(猜疑我是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

  (5)从对两个兵士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两个兵士当时是怎么想的?(他们想:方志敏是共产党里当大官的人,肯定有很多钱,他一定是把钱藏起来了,不肯拿出来。我们用炸弹威胁他,看他是要钱还是要命。)

  (6)你觉得这两个国方兵士是什么样的人?(贪婪、卑鄙无耻之徒)

  (7)作者是怎样来表现他们的贪婪的?(作者通过对两个国方兵士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他们的贪婪。)

  8.教师小结: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培养学生提前预习课文的习惯。引导学生利用课前的阅读提示自学课文,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板块三品读重点,感悟精神

  1.我们从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四个方面分析了这两个国方兵士,在整个搜身的过程中,方志敏有怎样的表现?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方志敏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方志敏的心理活动。

  2.根据学生自由交流的内容,老师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我再次向他们解释。

  (1)从对方志敏的语言和神态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体会到方志敏的从容不迫和清贫,以及他为了革命付出一切的高尚品质)

  (2)方志敏是一个怎样的人?(廉洁奉公,被俘时表现得正义凛然)

  3.本文主要写方志敏的清贫,可是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国民党兵士,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呢?(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衬托方志敏的清贫。在对比中突出方志敏的大义凛然、清贫守节)

  4.我们只学习了课文中的一桩趣事,课文中还写了其他的内容来体现方志敏的清贫。请大家朗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自由交流感受)

  5.教师小结:“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了开篇点题的作用。“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共产党和国民党进行比较,突出共产党员矜持不苟和舍己为公的品德。“所以,如果有人问我身边有没有一些积蓄,那我可以告诉你一桩趣事。”这句话在文中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语句,抓住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了解文章特殊的表达方法。

  板块四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1.快速阅读第9自然段,说一说“传世宝”指什么。(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

  (1)这一段描写中作者用了怎样的语气?(讽刺)

  (2)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

  (3)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我感受到方志敏的清贫、朴素)

  2.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点明主题和中心)

  3.学完课文后,和同学交流你对“清贫”的理解。(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汇报。

  预设:

  (1)清贫是节俭朴素、高洁朴实、克己奉公、秉公无私,更是为革命奉献自己的信念和浩然正气。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需要代代相传的品质。

  (2)我们现代社会也需要这种清贫的美德,现代的人奢侈浪费太严重,我们要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优秀品质。

  (3)清贫的人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学了这篇课文,我也要努力做一个朴素的人,一个有骨气的人。

  5.教师小结:斗转星移,半个世纪过去了,《清贫》成了人们反复诵读的名篇,其中极富哲理的话语成了许多人的座右铭。我们在《清贫》中体会方志敏的革命精神,结合当今社会实际加以运用,成长为有骨气的新一代的中国人。

  6.读完这篇文章,相信大家对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有时候,“清贫”和“富有”是可以结伴而行的,你觉得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员的“富有”是指什么呢?(他们有着崇高的精神品质)

  7.教师总结:这篇文章反映的不仅仅是革命先烈为了革命事业而甘于过清贫、朴素的生活,更体现了方志敏舍己为公的高尚革命气节。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我们不用像革命先烈那样过着清贫的生活,但我们也要学习方志敏同志追求精神上的富足。

  【设计意图】总结全文,学习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解,深入理解题目的意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做一个朴素的人。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重情趣。

  所谓的“情”,就是感情。语文课讲得动情,学生动情其中,形成一种积极的互动。导入部分就简要介绍方志敏。了解故事主人公和故事背景,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走进文本的有效途径与手段。“趣”就是尽量将课上得富有趣味,比如让学生表演读国方兵士与方志敏的对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的探究热情。

  2.重感悟。

  引导学生自己通过重点词句去体味、感悟。比如理解国方兵士的贪得无厌,理解方志敏甘于清贫的精神,老师只用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去朗读和感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领会。

  3.重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表达方法,学生找到了很多描写人物的方法,通过读、品、议、思,明白到将人物写具体的方法是运用恰当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学习完课文,使学生受到革命精神的洗礼,更学到写作的方法,实现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清贫》教学反思

  《清贫》这课是方志敏同志于1935年狱中写就,堪称是革命的正气歌。文章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叙述了自己被捕后国民党士兵搜身的情景,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革命情操。

  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很难真正理解革命年代革命志士的壮志情怀,因此在教学时我从方志敏生活的贫入手,接着讲方志敏贫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明白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先从“趣事”中让学生感受一个真正革命者的高尚情怀,经手的款项有数百万元的共产党人身边却“连一个铜板都没有”,接着在方志敏的“传家宝”一事进一步重申,再通过和国民党士兵丑恶嘴脸的对比,让学生深入理解共产党人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美德。并通过对文本的勾画、默读、分角色读、范读、齐读等形式多样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深入地挖掘语言文字,品析重点词句,从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以此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更加深入地体会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

《清贫》教案4

  1、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拆分清贫。在读中感“贫”,在读中悟“清”。理解清贫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共产党人胜利的法宝。

  2、教学目标

  流利、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了解如何用语言、动作、神态刻画人物形象,体悟内心,感受人物性格品质

  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

  3、教学重点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了解课文用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方志敏甘于清贫、矜持不苟、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

  4、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用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导入,走进清贫

  师:20xx年啊,是我们建党的100周年。在这100年期间,有无数共产党员,为了我们民族的独立,为了我们祖国的繁荣富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今天,我们就要走进其中的一位,这位党员就是方志敏。

  板块二:语言为梯,感知贫穷

  一、寻找清贫的近义词,贫穷。请生快速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方志敏“贫穷”的依据。

  师: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清贫,如果让你给清贫找一个近义词,你首先想到什么词?

  生:贫穷。

  师:非常好,贫穷。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快速地默读课文,思考,你从哪些细节中发现方志敏特别的贫穷。

  引导生从方志敏的语言、神态等描写中,揣摩方志敏的心情,感受方志敏的品质。

  生自由谈论,师总结。

  师:是呀,同学们。方志敏的字里行间,他的语言、动作、神态当中都透露着一种共产党人的沉着、坚定和自豪。刚开始我们读这两段话,或许我们只是读到了贫穷。可是,随着我们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他的语言他的神态,我们发现,他的一言一语并不只是透露着他的贫穷,还展现着他清贫的高尚品质。

  板块三:细微知著,初品清贫

  课文换题,对比“清贫”和“贫穷”,进一步感受清贫的含义。

  师:亲爱的同学们,既然大家都同意贫穷是清贫的近义词,为什么课文标题不取名叫“贫穷”呢?思考一下,给出你的理由。

  生讨论,师总结。

  师总结:说得多好呀。是呀,清贫,是方志敏的一种选择,更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清贫彰显出他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的`赤子之心,更是他对党对人民最真挚热烈的爱。

  板块四:对比阅读,理解清贫

  师:其实啊,课文中写到的方志敏,他是一位特别伟大的共产党员,在网上或者在一些书籍上,有很多关于方志敏的资料。相信同学们课下已经搜集过了,那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请大家一起来看看。

  出示资料,对比文中国民党兵士的语言,感受贪婪和清贫的对比,感受方志敏高尚的品质。

  生讨论,师总结。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是呀,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革命事业的最终胜利,正是因为有着这些一心为党、清贫高尚的党员同志们呀。有了他们,才有了这样一个一心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这正如方志敏自己说的那样,“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5、观看视频,了解一个真实的方志敏

  6、作业设计

  为方志敏同志写下几句赞颂语,赞颂他的清廉朴素,一心为党,立场坚定。字数100字左右。

《清贫》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的崇高精神。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角色朗读、圈划等学习运用语言、神态和动作表达人物身份特征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2、展开小组讨论,说一说方志敏是个怎样的人?

  3、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

  重难点分析:

  1、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

  2、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于方志敏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人物,讲述故事,新课导入。

  1、讲述方志敏的故事。(注重他在狱中的.经历,强调他的为人品质。)

  课件展示

  2、方志敏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题:何谓“清贫”?

  出示课件

  学生先尝试解释,然后通过查阅工具书和讨论,确定“清贫”的意思。

  课件展示

  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指名读课文,教师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相机进行矫正。

  (2)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

  课文的主体是“一桩趣事”,是详细介绍的。

  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是总体介绍自己的观点和情况。

  三、品读“趣事”部分,朗读对话,品味语言,加深理解。

  1、自读课文第2—8自然段。简要说出这部分写了一件什么事?

  2、找出“我”与“士兵”的对话内容,同桌分角色朗读。

  课件展示

  3、点评:读得怎样?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教师要指导学生体会国民党士兵的凶恶、贪婪,体会方志敏的从容、淡定和对国民党士兵的蔑视。

  4、圈划最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心理的语句,说说它们的作用。

  课件展示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和体会重点词句。可以从以下角度来体会:

  (1)体现国民党士兵贪婪的;

  (2)体现国民党士兵凶狠的;

  (3)体现方志敏从容镇定的;

  (4)体现方志敏清廉为公的;

  (5)体现方志敏对敌人蔑视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认读重点生字新词。

  2、复述一件“趣事”。

  教师了解学生对第一课时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注意指导学生复述故事时人称的变化。

  二、品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品读课文第1自然段。让学生谈谈感受。

  课件展示学习提示:

  从课文的第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联系有关的语句来谈一谈。

  学生谈感受时可以从方志敏的角度来谈,也可以从革命者的角度来谈,还可以从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对比的角度来谈。

  2、品读课文的第9自然段,思考:

  对方志敏“家底”的补充叙述有什么表达作用?。

  课件展示

  3、品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练习前面的内容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

  教师注意让学生关注这样几个点:

  (1)方志敏的“清贫”与“洁白朴素”,体现在哪些地方?

  (2)“战胜困难”又体现在什么地方?

  三、升华认识,拓展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

  1、方志敏为什么要坚持一种“清贫”的生活态度?

  课件展示

  2、“清贫”的生活对于革命者到底有什么意义?课件展示

  3、有人说方志敏烈士“清”而不“贫”,你同意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课件展示

  四、拓展延伸。

  1、阅读郭沫若盛赞方志敏烈士的话。

  课件展示

  2、小话题。

  思与辩:在提倡全面小康的时代,“清贫”精神还需要吗?

  课件展示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清贫》教案】相关文章:

关于教案模板 教案模板案例02-03

大班健康教案极限爬行教案06-09

大班健康教案小心危险教案06-09

小班游戏教案推小车教案06-10

大班美术教案飞向太空教案06-09

精品大班健康教案健康的大班教案11-18

幼儿园教案中班健康教案01-13

英语的教案05-17

《项链》教案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