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3-12-08 08:44:29 教案 我要投稿

美术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教案优秀【6篇】

美术教案 篇1

  爸爸和妈妈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肖像画爸爸和妈妈。(了解、练习)

  (二)进一提高观察、概括、表现爸爸和妈妈能力。(练习)

  (三)通过画爸爸、妈妈,激发学生的爱心。(初步肯有)

  二、课时安排爸爸和妈妈

  一课时

  三、课前准备爸爸和妈妈

  仔细观察爸爸、妈妈头型和五官的特征,并画出简易草图。

  爸爸、妈妈的照片。

  四、教学步骤

  (1)揭示课题,(2)引入谈话。

  教师问:怎样把人画好?

  教师小结:如何表现人的'面貌特征,抓住其特点。

  本课,将进一步学习怎样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及表现内心情感的人物画。

  (2)让学生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爸爸、妈妈的头型和五官的特征,(3)并出示照片。

  (三)让学生画画自己的爸爸或妈妈的头像或胸像。

  (四)课堂练习。

  (五)教师巡视指导。注意鼓励学生大胆地画。

  (六)作业讲评。

  先对能抓住人物特征、表现人物性格、感情的作业进行讲评。讲评可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教师指出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课后录:培养学生爱爸爸、妈妈的感情)

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让幼儿体验参与美工拓印活动中的乐趣

  让幼儿敢于学会说一句话**我喂你吃**

  活动准备:一个动物的家各种动物宝宝各种动物宝宝中间(肚子是空的.图片)土豆莲藕西红柿芹菜红、黄、蓝、绿、紫颜色抹布围兜

  活动过程:1.今天和老师一起去动物宝宝家去做客!(事先布置类似娃娃家的区角,让宝宝和动物们近距离接触)老师提出,嘘!听我怎么听到咕噜咕噜的声音!原来是小兔子的肚子饿了。

  2.怎么办呢?老师呀,早就想好了,你们看我带了什么?一一出示,帮助幼儿重新认识这些水果和蔬菜.可以随机考考他们.那我们就喂给它们吃,可是动物宝宝的嘴巴太小了,我们的好吃的太大了怎么办呢?我们要帮助它们把水果切开.出示真的刀把食物切开.

  3.现在我们就可以喂小动物吃好吃了,我们还要请颜色宝宝来帮忙,出示颜色。老师示范拓印方法,我先长袖边短袖,用苹果在红颜色宝宝里面轻轻的蘸一蘸。然后在小兔子的肚子里一敲。喂了小兔子要告诉它的哦!不然,兔子宝宝不知道她自己吃的什么!老师示范,“小兔子我喂你吃苹果”。

  4.请宝宝们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老师在旁边指导。(拓印的手法、和要学会的一句话)

  5.动物宝宝吃饱了,老师请小朋友说说,你的好朋友是谁?你喂它吃了什么呢?(步骤五,看情况进行,要先洗手。)

美术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

  笔对于学生,是最常见的学习用品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上也不断涌现出各式各样的笔,这些笔无论在外形和功能都十分受学生喜爱。本课《笔的世界》正是以此为切入点,带领学生走进“设计·应用”的天地,让学生接触生活中的设计,并设计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而在第10册《杯子的设计》一课中,学生对于设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课的宗旨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艺术设计与生活用品的紧密联系,学习掌握设计的基本方法,认识到设计要以人为本的原则,创作出更有创意的作品,进而培养创新精神,养成善于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 了解笔基本结构和功能,学会观察和分析笔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

  2、技能目标: 学习简单的设计方法,能够设计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笔。

  3、情感目标: 养成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了解设计要以人为本。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笔设计的两大原则—实用和美观,学会画简单设计图设计笔。

  2、教学难点 :了解形象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从美术的角度对笔的外形进行设计,

  结合实用性原则设计出造型新颖独特的笔。

  3、注意点:在引导的过程中,不要单方面强调笔的功能如何现代化、科技化,

  而是要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考虑,思考笔需要进行哪些改良,在保证基本实用功能的基础之上对笔的外形进行美观设计。

  教学设计:

  一、导入激趣——发现笔的变化美

  1、猜一猜 :“笔”字的构成:竹字头和毛组成,既是我中国古代的毛笔。

  2、看一看 :展示收集的各类笔:毛笔、鹅毛笔、钢笔、铅笔、圆珠笔、水笔等,

  展示一个笔的发展历史。

  3、小结揭题:从最古老的毛笔到现在的笔,笔的外形和功能也在发生着各种改

  变。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笔的世界,和笔来一次亲密接触吧。

  二、探究分析——感受笔的'造型美

  1、寻找笔的内在美,既笔的基本造型及最重要的功能

  ① 拆一拆:在实物投影仪上拆一支笔,以此让学生了解笔的基本构造。 ② 智力闯关::

  问题一:除去外壳之后笔剩下了什么?说明什么?——笔芯,基本用途:书写问题二:笔盖、按钮有什么用途?——出笔芯

  问题三:橡胶、笔杆上的凹凸变化是为了什么?——防滑,书写的舒适 ③ 小结、不管什么笔,去掉外壳,你会发现书写是笔最主要的功能,而一切外在的形状和功能设计都是为这一点服务的。

  2、探究笔的造型美,尝试笔不同外形的变化

  ① 加外形:笔外形的创意设计(给上一环节拆出的笔芯增加外形)

  (根据摸到的物品进行笔外形的设计)

  如:针筒、口红——他们形状上有什么共性?怎么设计?(图示)

  水果(苹果、香蕉、小西红柿)香蕉可以,小西红柿不可以,苹果太圆怎么

  办?切成瓣就可以了。(苹果可以现场切开,进行展示)

  ② 小结论:笔的造型美是遵循一定得原则,也就是设计建立在笔实用性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设计。色彩要和谐、整体。

  三、探究笔的功能美

  1、加功能:设计计算题:(为上一环节的笔增加功能)

  ① 加法:了解笔的基本结构之后,通过功能相加对笔进行多功能的设计。 (播放图片算式)

  铅笔+橡皮=?

  圆珠笔+日历=?

  (播放几张多功能笔作品)

  ② 减法:纠错示范

  说一说这支笔设计的好吗?为什么?

  小结:笔的功能主要是书写,增加的一些功能主要目的也是为此所服务的。

  四、综合探索——造型美与功能美的结合

  1、看一看:欣赏优秀笔的设计:分别从大师、老师、学生的作品切入,拉近学

  生与设计的距离感。

  2、说一说:说一说这些设计好在哪。为上面的知识做一小结,为学生整理下设

  计思路。

  五、实践探究——“不走寻常路”笔的设计

  1、创设情境:宁波北仑贝发笔业有限公司征集“不走寻常路”笔的设计方案。

  2、创作:(反对盗版,支持原创!)

  ① 创意:独立设计一款外观新颖、功能独特的笔。

  ② 绘制:作品的大小用厘米图示表示出来,并写上设计说明

  3、评价:

  ① 展示:把自己画好的笔剪出来,挂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笔架上,进行展示 ② 评价:挑一挑:挑选你最喜欢的一支,说一说为什么?

  改一改:说说哪一支笔你认为需要改良的?为什么?怎么改?

  教师总结:设计的魅力就在于创新,服务于社会,提高人们生活的品质。

  要设计出优秀的作品,要学会观察,勇于尝试,这样每一位同学都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者。

  板书设计:

  笔的世界 实用:写

  方 便:合适的长、宽、重 舒 适科学的凹凸、纹路

  美观:

  造型——意——符合笔的基本结构

  多功能

  以书写:

  主,以人为本 笔芯按钮

  笔夹 防滑、 防疲惫 笔芯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通过对各地民居的欣赏,让学生在对自己生存的空间的感受中扩大文化视野,了解人类居住环境的演变过程,对祖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不同地域的居住形式有所认识。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对自己生存的空间的感受中扩大文化视野,了解人类居住环境的演变过程,对祖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不同地域的居住形式有所认识。

  教具准备:

  1、中国民居系列图像资料。

  2、不同民居相关的音乐、舞蹈作品的.VCD光盘及音乐磁带。

  学具准备:

  收集不同的民居图片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复备学生活动复备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

  2、出示课题:《你的房,我的房,他的房》。

  3、看一看:

  让学生出示自己收集不同的民居图片的资料。

  4、说一说:

  提问:你收集到的图片是什么地方的房子?他们有什么特征?

  5、看一看:

  观察老师收集的各地民居的图片,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地域的民居风格特点。

  6、议一议:

  大胆想象、按自己的理解说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白天风格的房屋建筑形式?如:蒙古包为什么是圆尖顶?窑洞为什么到现在还得到陕北人民的喜爱?傣族的竹楼为什么架得那么高?江南水乡得民居为什么是黑瓦白墙……?

  7、老师课堂小结。

  1、放好工具、静息。

  2、听老师讲课题。

  3、学生出示自己收集不同的民居图片的资料。

  4、学生说出自己收集的房子特点等。

  5、学生观察老师收集的各地民居的图片。

  6、学生分组讨论老师提出各种问题。

  7、认真听老师小结。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喜欢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的乐趣。

  2、知道鲨鱼、章鱼、小丑鱼的结构特点,并用绘画表现出来。

  3、运用不同的方式创作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海底世界的照片、油画棒、各种颜色的手工纸、皱纹纸、胶水、剪刀。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小朋友,你们去过海底世界吗?上个星期老师也去了海底世界,看到海洋里的鱼漂亮极了,我把它们的'照片拍了下来,你们想看吗?" 教师带着孩子一起参观已经布置好的墙面。 教师介绍鱼的形状、颜色及海洋里的景色。

  二、基本部分:

  1、播放《海底总动员》的光盘

  教师:老师一放这个光盘小朋友们就都笑了,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画片吗?

  幼儿:海底总动员

  教师:谁知道《海底总动员》里,有什么鱼?

  幼儿:有小丑鱼、鲨鱼、章鱼、还有海龟……

  2、它们长的什么样? 教师分析鱼的结构,介绍鱼的画法。

  ①小丑鱼。先画一个不封口的椭圆,画出鱼头,再画鱼的眼睛,开口处画鱼的嘴巴,然后画鱼鳍,有背鳍、胸鳍、腹鳍,最后给小丑鱼画上美丽的花纹,可以是长条、三角,也可以是圆圈。

  ②章鱼。先画一个不封口的圆,在圆上画章鱼的眼睛、嘴巴,最后画章鱼的触手,是长长的椭圆,弯弯曲曲的,可以多画几个。

  ③鲨鱼。先画一个长长的椭圆,后面不封口,再画鱼鳍、鱼尾,最后画鲨鱼的眼睛、嘴巴、鳃裂。

  3、交待作业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老师给小朋友提供了很多材料有油画棒、各种颜色的手工纸、皱纹纸、胶水和剪刀,小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拿。鱼的颜色可以涂得鲜艳些,还可以画些水草、珊瑚、贝壳,这样画面就丰富了。幼儿作画,教师适当指导能力差的幼儿画鲨鱼、章鱼,并安排好画面;鼓励其他幼儿均匀涂色,大胆的想象。

  三、结束部分:

  将幼儿作品和海底世界的照片贴在一起,形成一幅大的"海底世界"墙饰,引导 幼儿欣赏,并说说哪些鱼画得好,为什么。

美术教案 篇6

  教学

  目标1.观察秋天,欣赏各种表现秋天的美术作品,了解美术形式的多样性。

  2.综合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形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3.通过观察、表现秋天的事物,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学生对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感受和表现秋天之美。

  难点:综合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形式语言,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

  课前准备(学生)水粉画颜料、画笔、调色盘、水桶、抹布等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秋景挂图,课件,示范用工具材料等。

  教学过程设计共案

  感受与想象

  (1)听:从秋风秋雨的录音中听出了什么声音?想到了什么场景?

  (2)忆:谈谈你印象中的秋天情景,说说描写秋天的诗句。

  (3)看:欣赏秋景挂图,说说秋天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

  (4)想:你还见到过哪些美丽的秋景?你心中最美的秋景是怎样的?

  思考与探究

  (1)秋天的自然景物具有哪些特征?

  (2)秋天的色彩有哪些?

  (3)尝试表现:用自己喜爱的色彩表现秋天的`美丽。

  (4)课件展示各种表现秋天的艺术作品,请学生欣赏、分析不同材料和不同的表现方法。

  表现与体验

  (1)作业要求:画画秋天的景色。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辅导要点:能否大胆地表现秋天的景色?是否表现出自己对秋天的理解?

  展示与评价

  (1)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相观赏。

  (2)请学生选出最美的秋景图,并请作者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

  (3)教师小结。

  课后延伸:收集有关秋天的图片、诗句等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吹塑纸、圆珠笔、牙签、水粉画颜料、画笔、调色盘、水桶、抹布等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色轮挂图,课件,示范用工具材料等。

  教学过程

  1.欣赏评述。

  (1)欣赏教科书中的图片,找出秋天的色彩特点。

  (2)教师出示色轮图:请学生寻找能表现秋天的色彩。

  (3)教师介绍画家李焕民,课件展示其作品《初踏黄金路》,学生分小组欣赏、评价。

  (4)学生代表汇报交流对作品《初踏黄金路》

  的欣赏体会。教师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分析表现形式。

  2.探究感受。

  (1)欣赏其他两幅版画作品《秋水》和《打麦场上》,分析其作品主题和表现技法。

  (2)思考:在秋天,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课件展示版画的基本制作过程,学生感受版画的独特魅力。

  (4)教师适当示范,提醒学生使用各种版画工具的方法和注意点。

  3.尝试创作。

  (1)作业要求:用版画的形式创作一幅《收获的季节》的记忆画。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辅导要点:提醒学生注意块面和线之间的关系,注意色彩的运用。

  4.展示评价。

  (1)学生作品展示,介绍自己创作思路。

  (2)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5.课后延伸。

  收集各种秋天的树叶、树皮、种子等材料。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形状的落叶10—12片、草根、树皮及各种植物的种子等。

  (教师)课件,示范用工具材料等。

  教学过程

  1.交流欣赏。

  (1)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收集的创作材料,互相观赏它们的形与色。

  (2)学生代表介绍收集的材料,师生共同观赏。

  (3)教师展示自己的材料,启发学生讨论该材料最适合表现的形象。

  2.思考研究。

  (1)教师课件展示各种用综合材料拼贴的作品,学生欣赏。

  (2)学生思考: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方式来表现秋天的?

  (3)师生共同探究这些拼贴作品的制作方法。

  3.启发创作。

  (1)拼摆游戏:请学生拿出自己的材料,拼贴出反映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的画面。

  (2)学生展示,教师进行点评。

  4.合作表现。

  (1)作业要求:小组合作完成《收获的季节》的拼贴画。

  (2)学生合作表现,教师进行巡视辅导。

  5.展示评价。

  (1)学生小组之间交流作品。

  (2)全班作品布置成一个画展。

  6.教师小结。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07-20

美术教案【经典】08-14

美术教案【精选】08-15

【经典】美术教案11-30

美术教案[精选]09-03

(精选)美术教案09-27

美术教案(经典)09-13

(经典)美术教案11-01

中班美术教案11-06

小班美术教案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