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教案

时间:2023-11-23 16:12:54 教案 我要投稿

外国诗二首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外国诗二首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外国诗二首教案

外国诗二首教案1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析诗歌语言,发挥想象,充分联想诗歌创设的意境。

  3.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一、导入新课

  “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生活的路,总有一些不平事,请你不必在意,洒脱一些过得好……”(歌词)这首歌是写给在逆境中的人们的。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不顺心的事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这样的叮咛和嘱咐。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把握内容

  读:指读题目,读作者,读创作背景。弄清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1.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的女儿的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正开展得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2.在了解背景的前提下,朗读诗歌。具体朗读步骤如下:

  ①听录音,划分节奏,把握语气。

  ②师范读,生听读,把握读音。

  ③自由诵读,组内齐读。

  3.朗读后思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明确: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这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会到来。(劝告)

  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处逆境,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希望)

  目标导学二:再读诗歌,体会哲理

  品:品味、揣摩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蕴含的哲理和表现的手法。

  1.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明确:要联系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来理解。表明正义被沙皇专制所扼杀。

  2.面对逆境,我们就只有耐心等待,不予抗争吗?

  明确:当时沙皇专制统治相当严酷,革命势力一时还不足以与之抗争,只能等待。

  3.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明确:一方面,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逆境也是一笔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正确对待挫折,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表达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5.与一般诗歌相比,这首诗有什么不同?

  明确:没有具体形象,只是以劝告的口吻说明哲理。而一般的诗歌艺术形象都比较生动鲜明。

  目标导学三:联系实际,体验反思

  1.请学生齐读诗歌,注意诗的节奏,分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并背诵诗歌。

  2.教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学习体会,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生活,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板书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面对挫折勿悲伤:劝告永远向往美好未来:希望正确面对挫折坚信未来光明

  第2课时?《未选择的路》

  1.理解诗歌大意,认识慎重地选择人生之路的意义。

  2.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体会哲理对生活的现实意义。

  3.比较两首诗歌,感受两首诗歌写法上的异同。

  一、导入新课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同学们是否记得一些?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鲁迅: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也是写“路”的诗。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研讨诗义

  1.背景资料。

  1912年弗罗斯特做了一个重要的选择,要么是继续留在家乡(新英格兰),要么去英国。是当一名农场主,还是当诗人?他面临着两种选择,“不能同时去涉足”。况且当时诗人的待遇并不好,“穷就穷吧”(弗罗斯特语),他毅然选择了诗歌。这首诗就是有感于人生选择而作。

  2.全诗共四小节,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明确:第一节,写诗人站在道路岔口,遭遇道路选择的尴尬与无奈,陷入沉思。(伫立、思索)

  第二节,写诗人选择了一条极富挑战的道路,这条道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决定、选择)

  第三节,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但他却留恋着那条未经选择的路,担心踏上一条错误的路而难以返回。(选择之后的怅惘)

  第四节,写诗人对未来的遥想。将来回顾往事,那条未选择的路是不是比已选的路更好些呢?但是现实已经不能回头了。 (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3.请同学们谈谈最令自己感动的诗句或词,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目标导学二:分析学习象征手法

  1.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表面说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实际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这是一种象征手法。

  2.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明确: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3.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明确:这首诗是写人生之路的。人生之路有很多,但却只能选择一条。当踏上这条道路以后,可能会发现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于是就对未选择的.路产生向往,也是对美好人生的向往,这便是诗人表达的意思。他告诉我们:人生的选择很无奈,既要勇于选择,更要慎重对待。

  目标导学三:对比分析,获得启发

  1.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有什么不同?

  明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得积极乐观,而《未选择的路》则表现得有些忧郁。

  2.这两首诗可能对人产生怎样的影响?

  明确:两首诗都富有哲理,且都富有人情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人以鼓舞,使人笑对人生;而《未选择的路》对于人生选择的思索,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鸣。

  教师小结:同学们,学了这两首诗,我们或许对于人生会有更多的思考。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何面对人生的艰难困苦,的确是个决定命运的重大问题。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只有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坚定活泼的性格,进而正确地选择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愿大家都能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三、板书设计

  未选择的路

  伫立 —— 决定 —— 怅惘 —— 回顾、叹息

  可取之处

  1.能紧扣诗歌的文体特点,通过朗读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体会诗歌意义。

  2.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通过小组探究、分节朗读、对比分析等形式,理解诗歌的主旨及写法,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不足之处

  1.诗歌语句的分析方面,对学生不同的理解没有及时肯定,挫伤了学生畅所欲言的积极性。

  2.新知识的介绍及了解方面,最好在课堂上能够给学生拓展空间,由于时间关系,象征这个手法没有拓展。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外国诗二首教案2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外国诗二首》中的第一首。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选读课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一首篇幅简短、语言浅近的哲理诗,告诉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当现实生活与想象的不相符合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像诗人所说的“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领悟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敢的面对生活,追求自己的理想。让生活充满阳光的正确的人生观,这既是审美的教育,又是品德的教育,可获得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双重功效。

  学情分析: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一外国哲理诗,篇幅简短、语言浅近,宜引导学生进行层层深入地体验性学习。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体系来看,七年级下期的学生对初中的学习生活已初步适应,心理和学习方法已得到初步调整。他们对事理性作品已经较为了解,容易感知作品的内容,但是大部分学生理解能力有限,理解问题不能深入文字内分析其内涵。因此,在本文教学中,应着力进行对学生思维方法的练习,给予学生适当引导,把问题一步步深入,教学生用理性思维去判断,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要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

  教学目标:

  1、了解普希金的生平及创作情况。

  2、通过反复诵读,交流合作,理解诗的内容。

  3、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的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在品读诗歌的基础上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和哲理。

  2、感悟作者在困境中追求理想的信念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有的时候真的不能随人愿。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将如何面对?今天我们来学习普希金的一首小诗,看看他是怎么面对人生的。

  二、作者简介

  亚历山大·普希金,俄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

  近代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等,诗歌《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

  他出生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三、写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邻居的女儿的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四、新课讲授

  (一)、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并划分朗读节拍(,PPT展示节拍划分)。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3、学生集体朗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shùn)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

  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5、当生活欺骗了你时:诗人提出了怎样的叮咛和嘱咐?

  不要悲伤

  不要心急

  须要镇静

  相信未来

  6、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

  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二)、品读诗歌,合作探究

  1、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一方面,诗人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即使是痛苦的,所以没有必要消极悲观。

  2、既然“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为什么“现在却常是忧郁”?

  对待生活我们应该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但是生活中,常有挫折与失意、痛苦与悲伤,这是不可避免的。

  3、作者通过展示他的生活态度,要告诫我们的是:

  要积极乐观面对困难,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便会变得美好起来。

  五、课堂小结

  本诗以劝慰的口吻告诉人们要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要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和对未来的信念。

  六、布置作业

  1、仿写这首小诗的第一节(课堂练习)。

  2、预习《未选择的路》。

  七、板书设计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如何面对乐观追求人

  假如生活沉着镇静,相信未来生

  欺骗了你一切都将会过去真

  交代原因永向未来谛

  过去成为亲切怀念

外国诗二首教案3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歌内容。

  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对比两首诗写法的异同。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内容。

  品析诗歌的语言,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

  1.品析诗歌的语言,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工具:教案,ppt

  新课导入

  说到路,我们很自然想到人生之路。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鲁迅有“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感触。

  路,往往寄托了人们无限遐想,今天我们一起赏析美国诗人笔下那《未选择之路》。

  作者简介

  弗罗斯特: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

  11岁父亲去世,随母亲到英格兰马萨诸塞州定居。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曾前后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他的诗歌往往以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开始,渐渐进入哲理的境界,诗风质朴无华,细致含蓄耐人寻味,著名诗集《山间》《白桦树》《西去的溪流》等。

  写作背景

  本诗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 年版)。顾子欣译。略有改动。这首诗的内容与诗人的经历有关。1912年,38岁的弗罗斯特做出了一个重要选择:放弃本来平静安稳的教书生活,投身于不可预知的诗歌创作中。这首诗便暗示了诗人这次重要的人生选择。作为一个现代诗人,在诗歌的创作上,弗罗斯特也像《未选择的路》中写的那样,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并形成了与20世纪多数诗人迥然不同的创作风格。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找同学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

  2.请同学们自读诗歌,要求:读出节奏、语气。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用低沉,深婉,略带点惆怅的语调朗读。

  指名学生朗读诗歌,其他同学点评。

  全班齐读。

  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第一小节:诗人面对两条路伫立思索,不能选择。

  第二小节:写诗人勇敢地选择了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

  第三小节: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却留恋着另一条路,担心选择错误而难以回头。

  第四小节:写诗人遥想未来:未选择的路或许更好……但现实无法回头。

  五、品读诗歌,合作探究

  1.诗歌第1节中,“我”站在歧路口,为什么“久久伫立”?

  这主要是为了表现出人生道路的选择对每个人的人生而言都是很重要的,因此要慎重选择,因为一旦选定,就不能回头。

  2.学习象征手法: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为的是借甲事物暗示乙事物。它往往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也就是表达某种特殊的意义)。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写作手法,一般要统摄全篇。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示例:“黄河”象征“中华民族”

  “松柏”象征“坚强勇敢”

  “康乃馨”象征“母爱”

  3.诗中的“荒草”、“足迹”、“落叶”等又象征什么呢?

  “荒草”——探索人生,路途中所遇到的困难、艰苦、曲折、坎坷。

  “足迹”——探索人生之路的不懈追求、不懈奋斗。

  “落叶”——在探索和奋斗过程中所遭受的失败、挫折、坎坷 ……

  诗歌第2节中,“我”为什么选了一条“更幽寂”“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的道路?

  这主要是为了表现“我”希望“我”所选择的人生道路更有挑战性,更不平庸。

  全诗写“我”选择了一条路,为什么题目又叫做“未选择的路”呢?

  从诗歌内容看,诗中虽写到已选择的路,但重点强调的是那条“未选择的路”。

  从诗人感情看,诗人要抒发的不是对自己所选择的这条路的欢欣与庆幸,而是对未选择的路的留恋。

  从诗歌主旨看,诗人的写作意图是引起人们对“未选择的路”的重视,从而促使人们对最初的选择进行反思,进而告诫人们对人生道路的选择要慎重。

  6.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7.《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这两首诗的写法有什么大的差异?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直抒胸臆,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未选择的路》则用了许多具体形象来阐释人生哲理。

  六、课堂总结

  在电影《剪刀手爱德华》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如果我没有刀,我就不能保护你。如果我有刀,我就不能拥抱你。”人生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有一段优美风景的旅程,每个人都在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有的路林荫匝道,有的路落英缤纷,有的路表面阴云密布却转角柳暗花明,有的路看去阳光明媚却暗藏埋伏重重,而只有选择一条自己的路,才是最好的路。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做出正确理智的选择,奋斗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外国诗二首教案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内容。

  2、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3、对比两首诗写法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外国诗二首,看看诗人会给你带来怎样的人生启示?(板书课题)

  首先明确学习目标,齐读。(出示学习目标)

  [过渡语: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会怎么做?想必学习了俄国诗人普希金的这首诗,你一定会找到答案。请同学们按照要求朗读诗歌。]

  二、研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一读——知内容。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划分节奏、把握语气。(基本要求)

  朗读方式:

  (1)自由练习读

  (2)个别展示读

  (3)齐读

  (听完学生读后,教师要及时赏识和指导朗读。)

  启发学生: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朗读?

  点拨:本诗是作者用劝说的口吻、和缓的语气鼓励人们相信生活,相信未来。所以应该用平等、娓娓而谈的语气,亲密和婉、热诚坦率的语调朗读。再次齐读把握语气。

  (多媒体出示)红色字体强调字形。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shùn)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过渡语:对于诗歌的学习除了要反复朗读,还需要我们细细品读。]

  2、二读——悟哲理。

  (教学方式:师生交流对话式)

  课题中作者为什么要选用“欺骗”一词呢?

  出示背景助学:这首诗歌写于作者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正义被沙皇专制所扼杀,生活遭遇着不幸,这是生活对热爱她的人的一种“欺骗”。这里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而身处逆境。

  (1)你遇到“生活中的'欺骗”时会怎么做呢?

  (2)诗中作者告诉我们怎么做呢?

  (3)这首诗蕴含怎样的哲理?

  [过渡语:让我们再来朗读诗歌,注意看老师的要求提高了,相信大家一定会读得很好。]

  3、三读——析情感。

  朗读要求:把握重音,读出感情。(高要求)

  朗读指导:“镇静”“相信吧”“来临”“未来”“一切”等重读,怀着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和对生活的热爱来读。

  朗读方式:男女生分读,齐读。

  [过渡语:面对人生的逆境,普希金选择了坚强乐观,相信未来,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美国诗人弗罗斯特面对选择这一人生命题的时候,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出示的学法提示和赏析导引自学第二首诗歌。]

  三、自学《未选择的路》

  学法提示:

  1、诗歌学习方法推荐——反复朗读;品读内容;感悟哲理。

  2、根据出示问题进行思考探究,学会自己做批注。

  3、采用先自读自悟再小组交流的学习方式。

  学生参照白板划分节奏:

  (多媒体出示)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背景资料

  1912年弗罗斯特做了一个重要的选择,要么是继续留在家乡(新英格兰),要么去英国。是当一名农场主,还是当诗人?他面临着两种选择,“不能同时去涉足”。况且当时诗人的待遇并不好,“穷就穷吧”(弗罗斯特语),他毅然选择了诗歌。这首诗就是有感于人生选择而作。

  赏析导引:

  1、请同学们谈谈最令自己感动的诗句或词,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作者笔下的“路”有什么深刻含义?

  (助学卡:借用某一景物或形象的某些特征,来表现另一事物或形象的艺术手段叫做象征手法。)

  明确:表面说的是自然界的路,而实际上是借自然界的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如果仅仅是两条路的选择,诗人也无须踌躇再三,“路”有更深的含义,它象征着人生的旅途,诗人面临的是人生的选择。

  (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补充介绍了象征手法。)

  3、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明确: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4、诗人的“路”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例如:自然之路可以选择回头,而人生却没有回头路可走;选择要慎重,但一旦做出自己的选择就要坚持走下去;选择不同的道路,人生也将不同……(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过渡语:教材的编者把这两首诗放到一块让大家学习,是否有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呢?你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了吗?]

  四、素养提升

  1、对比分析这两首诗有哪些异同点?(从内容和写法上来看)

  相同点:写的都是对人生的思考,有哲理意味。

  不同点:前者直抒胸臆,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用劝说的口吻、和缓的语气,娓娓道来;后者则运用了许多具体的形象(比如树林、路、荒草、落叶等)和象征手法来阐释哲理,风格含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得积极乐观,而《未选择的路》则表现得有些忧郁。

  2、学完这一课,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箴言呢?请写下来。

  [过渡语:刚刚看到咱们班有的同学写的人生箴言还真是经典呀,你也可以试着创作诗歌了。老师还想到了一首现代诗,大声读出来。]

  五、以诗相赠,与君共勉

  1、推荐阅读——汪国真《热爱生命》(齐读)

  热爱生命

  汪国真

  我不去想

  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

  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

  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

  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过渡语:老师也从这些优秀的诗歌中汲取了灵感,写了一首小诗想送给同学们。]

外国诗二首教案5

  教学目标

  1.自读诗歌,感受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蕴含的哲理。

  2.比较两首诗歌写法的不同,理解诗歌中“路”的象征含义。

  3.实践通过提问带动对诗歌的理解和思考的自读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引导:关于座右铭,有这样一个故事:东汉崔瑗杀了仇人,只身逃亡。后来,遇朝廷赦免,才回到家乡。崔瑗知道自己犯了错,就作“铭”,放在座位的右边,用以自戒。这就是原始的座右铭。后来人们用座右铭来指能激励、警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历史上,许多中外名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铭。

  今天,我们自读的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名诗里面,很多句子曾是很多人的座右铭。

  设计意图

  充分利用“阅读提示”中的要求,由座右铭导入,引导学生进行自读活动。

  2.展示“阅读提示”片段: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劝说的口吻、和缓的语气鼓励人们相信生活,相信未来。这首诗自问世后被广为传诵,其中的诗句还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

  3.过渡:我们这节课,就是要在本诗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座右铭。

  二、寻找座右铭

  1.学生先自读一遍诗歌,要求读得通顺。再按照示例,完成“寻找座右铭”学习活动。

  提问:假如让你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中找一句座右铭,你想找哪一句?为什么?

  寻找属于自己的座右铭

  我找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诗表达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之所以把这句诗当作自己的'座右铭,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寻找属于自己的座右铭

  我找到的诗句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这句诗表达上的特点是:用假设的对话的口吻,显得亲切自然;连用两个“不要”,强调了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没必要灰心丧气。

  我之所以把这句诗当做自己的座右铭,是因为这句诗给了我直面挫折的信心。

  2.过渡: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诗歌,完成学习活动。可先与同桌分享,再在全班分享。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旨在整体考量和设计整堂误的自读活动,避免项碎答问。本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并给出示例,方便学生参照。

  寻找属于自己的座右铭

  我找到的诗句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这句诗表达上的特点是:用假设的对话的口吻,显得亲切自然;连用两个“不要”,强调了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没必要灰心丧气。

  我之所以把这句诗当做自己的座右铭,是因为这句诗给了我直面挫折的信心。

  2.过渡: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诗歌,完成学习活动。可先与同桌分享,再在全班分享。

  三、分享座右铭

  学生分享,师点评、点拨。

  预设

  (1)我找到的诗句是: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这句诗表达上的特点是:“忧郁的日子”和“快乐的日子”相对应,“相信吧”用确凿无疑的口吻坚定了读者对于“快乐的日子”的期待。

  我之所以把这句诗当做自己的座右铭,是因为这句诗告诉我,无论处身何等境地,都要相信“相信的力量”。

  (2)我找到的诗句是: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这句诗表达上的特点是:本句中,贯穿过去、现在、未来的是心儿永远向往未来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告诉人们,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便会变得美好起来。

  我之所以把这句诗当做自己的座右铭,是因为这句诗告诉我,人生的挫折和失败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小结:通过同学们的分享活动,我们似乎与普希金面对面地进行了一次交流,感受到了诗人以平等的语气传达的坚强乐观的思想,这种思想对我们而言是生活中的一笔可贵的财富。

  设计意图

  在学生的阅读心得分享的教学环节,要体现教师的引领作用。这种引领可能是一句中肯的点评,或是几句要言不烦的总结,总之要体现出一种智慧的碰撞。自读课文,要高度重视教师的在场而不缺位,在润物细无声中展现教师的智慧。

  四、创读座右铭

  师引导:最后,我们将通过小组创读的活动来向普希金的不朽经典致敬。

  创读要求:结合你们对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阅读心得,自选朗读形式,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朗读全诗。

  创读建议:可以采用新颖的朗读形式,如可以创设情景,可以尝试用方言来读等。

  创读示范:

  师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生合: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男合: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女合:现在却常是忧郁:

  生合: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创读活动,师相机点拨。

  设计意图

  创读是一个很开放的教学活动。本节课设计创读活动,旨在整合同学们对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阅读心得以及迁移到新情境的学习能力。有了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创读的形式定然是多样的、丰富多彩的。

外国诗二首教案6

  课题:外国通俗音乐

  一、教学目标

  1、能随音乐哼唱《山鹰之歌》、《雪绒花》的旋律,体验乡村音乐的风格韵味。

  2、能简述乡村音乐、摇滚音乐的内涵,并能判断其音乐风格和特点。

  3、探究通俗音乐与民间音乐、古典音乐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

  (一)乡村音乐

  1、介绍作品

  2、欣赏歌曲《山鹰之歌》

  3、问题:①你能听出几种伴奏乐器?音乐有什么特点?

  主要有吉他、提琴曲调简单、节奏平稳、分节歌形式

  ②这首歌曲的风格属于哪种音乐形式?

  A、摇滚乐B、乡村音乐√C、布鲁斯

  4、简介乡村音乐

  5、用节奏练习哼唱《山鹰之歌》片段。

  《山鹰之歌》的节奏平稳有规律,4/4拍子,以四拍为单位编配新的节奏型。

  老师示范:歌曲当中的固定节奏是X X X X|,老师换一种节奏XXXXX|(教师边哼唱旋律边打节奏)。同学编配新的节奏型.......最后用XXXXX|节奏型随音乐打节奏(提示学生:弱起小节、4/4拍的强弱变化)

  6、齐唱《雪绒花》,再次感受乡村音乐的韵味。

  (二)通俗音乐简介

  问:请同学们根据这两首歌的特点来说说什么是通俗音乐?通俗音乐,就是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也叫流行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民间音乐和古典音乐。

  三)摇滚

  1、带问题欣赏《Hey Jude》

  问:你知道这支乐队吗?他们的音乐风格是怎样的?

  2、简介摇滚、披头士乐队

  (四)练习(连线题)让学生了解其他通俗音乐形式及其特点。

  1、乡村音乐

  2、爵士乐(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新奥尔良发展起来的一种流行音乐,在产生之初受布鲁斯的影响。特点是突出即兴演奏,比较喧闹、强调节奏)

  3、摇滚

  4、轻音乐(是相对古典音乐而言的,古典音乐最主要的特征是严肃、凝重。轻音乐则相反,结构小巧简单,节奏明快舒展,旋律优美动听。它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只给人们轻松优美的享受。)

  5、迪斯科(强调节奏,而且是固定节奏,不是很注重旋律。大家到迪厅去蹦迪的时候听到的大部分都是迪斯科音乐,给人以兴奋、跳动的感觉)

  6、音乐剧(通常指美国的从纽约百老汇发展起来的音乐表演。它传承了歌剧艺术而形成的`现代歌舞剧。音乐剧以其时尚、大众、流行等现代特性受到人们的喜爱。)

  7、探戈(音乐主要由哪些乐器演奏的?探戈音乐起源于哪个国家?答:六角手风琴、钢琴、大提琴是探戈乐队的主要乐器,阿根廷除了足球之外,还有探戈闻名于世。)

  (五)探究

  1、欣赏音乐片段《绿袖子》《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2、思考问题:你怎样看待通俗音乐与民间音乐、古典音乐的关系?

  通俗音乐与民间音乐有着很深的渊源,比如乡村音乐、布鲁斯本身就是从民间音乐发展起来的。很多通俗歌曲的创作经常采用富有地方色彩的音阶和调式,比如恩雅的歌曲就融入了很多爱尔兰民间音乐元素。

  通俗音乐与古典音乐是一种借鉴、融合发展的关系。通俗音乐是娱乐性的,可以把一些严肃的作品使用轻松的手法来描述,这样更符合现代人的欣赏口味。比如刚才指挥《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的法国音乐家保罗·莫里埃就把大量的古典音乐改编成轻音乐,深受人们欢迎;莎拉·布莱曼的歌曲跨越了流行与古典两个领域。

  (六)小结

  所以说,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每种艺术形式都不是孤立存在、独立发展的,尤其是通俗音乐大都是此时此地创作出来的音乐,其中鱼龙混杂,有待历史的检验,不象民间音乐、古典音乐那样保留下来的都是精华,因此希望同学们在欣赏通俗音乐时要有所选择,让健康优秀的作品伴你成长。最后我们用莎拉·布莱曼的歌曲《Timetosaygoodbay》作为本课的结束。

外国诗二首教案7

  祖国

  课文简析

  莱蒙托夫的《祖国》,从独特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抒发了对祖国的“爱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对祖国执著的“爱情”。在对“爱情”的阐释里,诗人没有选择什么惊心动魄的事件或是不同寻常的场面,只描写了自己在祖国土地上看到的最平常的景色,最普通的农家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真,在平淡描述的背后,是诗人对祖国俄罗斯的真挚感情。诗中原野的景色,是最代表俄罗斯的山川之美的景色,知道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诗人会对诗中的草原、森林、河流、乡间小路的灯光,甚至暮色中的两棵白桦树涌起情思。

  创意说明

  比照诗歌阅读教学法:作为自读课文,其与精读课文相比,教师重点分析的内容可以少些,重要的是拓展学生对此单元学习内容的认识,打开学诗、读诗的思路。因而,此篇课文的重点放在比较读诗上,包括两首诗情感的对比;包括描述同一主题诗歌的比较,包括译诗不同风格的比较。以此来增加对诗歌多样表现手法的认识。

  教学预设

  一、师生共读,分析诗情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诗作的感情基调,并校正读音,标识停顿。

  2、说说这首诗的大意以及表现的主题。

  3、学生自由读诗,整体感悟诗歌,画出印象深刻的句子,要求提出一个你认为值得探讨的问题。(寻找诗歌的张力)

  设想:

  (1)我爱祖国,但为什么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2)为什么诗人没有选择什么惊心动魄的事件或是不同寻常的场面,只描写了自己在祖国土地上看到的最平常的景色,最普通的农家生活。

  二、对比学习,体会诗情

  1、与不同的译文进行对比。通过修饰语的比较,把握诗歌的感情。

  祖国

  我爱祖国,是一种奇异的爱!

  连我的理智也无法把它战胜。

  无论是那用鲜血换来的光荣,无论是那满怀虔信后的宁静,无论是那远古的珍贵传说,都唤不起我心中欢快的憧憬。

  但是我爱(自己也不知为什么):

  她那冷漠不语的茫茫草原,她那迎风摇曳的无边森林,她那宛如大海的春潮漫江……

  我爱驾马车沿乡间小道飞奔,用迟疑不决的目光把夜幕刺穿,见路旁凄凉村落中明灭的灯火,不禁要为宿夜的地方频频嗟叹;

  我爱那谷茬焚烧后的袅袅轻烟,我爱那草原上过夜的车队成串,我爱那两棵泛着银光的白桦

  在苍黄田野间的小丘上呈现。

  我怀着许多人陌生的欢欣,望见那禾堆如山的打谷场,望见盖着谷草的田家茅屋,望见镶着雕花护板的小窗;

  我愿在节日露重的夜晚,伴着醉醺醺的农夫的闲谈,把那跺脚又吹哨的欢舞,尽情地饱看到更深夜半。

  2、与郭沫若的《炉中媒》进行对比。从创作的艺术表现手法来说说两者的异同。

  三、朗读表演,展现诗情。

【外国诗教案】相关文章:

《外国诗两首》教案02-24

《外国诗三首》教案03-08

《献给妈妈的诗》教案11-17

大班语言教案:毕业诗07-02

外国邀请函01-16

写景诗大全11-08

闺怨诗大全11-09

哲理诗大全11-09

外国人的邀请函11-14

《木兰诗》教学反思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