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1-10 10:01:40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科学教案10篇(经典)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的科学教案10篇(经典)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水蒸发”以及“水蒸气液化”等一些科学现象。

  过程与方法

  发现自然界的小规律,尝试用实验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和分析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体验生活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水变成水蒸气,再从水蒸气变为水的原理。

  教学难点:

  掌握蒸发和液化。

  教学准备:

  1.课件

  2.电热水壶

  3.镜子若干

  4.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讨论话题,引出活动内容

  1.师:小朋友,你们看,裴老师手里抓着的是什么呀?(冰),你们再观察一下,冰有怎样的变化了呢?(水滴)

  2.师:哦,冰变成了小水滴了呀,你们在哪儿见过小水滴了呢?(幼儿讲述)

  师:那你们知道小水滴有什么用呢?(幼儿讲述)

  3.教师小结:小水滴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我们离不开水。裴老师还要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小水滴还会变哦。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杯子、镜子,你们用镜子的这一面盖在杯子上面,玩一玩,看一看镜子上面有什么呢?

  (提前在杯子里倒上热水,把镜子盖在杯子上面)

  【设计意图】将幼儿难以理解的'科学实验转化成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增强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实验游戏,观察现象

  1.小朋友玩游戏。教师走到小朋友中间指导,引导幼儿观察镜子上面有什么变化。

  2.师:小朋友,你看到你的镜子上面有什么呢?

  3.教师小结:小水滴蒸发变成了水蒸气,那个白色的烟呀,就是水蒸气。水蒸气越积越多,遇到冷的镜子就变成小水滴。

  三、视频欣赏,探索知识

  1.师:小水滴很高兴认识大家,它有句悄悄话想和小朋友们说。

  (播放录音,小水滴“小朋友,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旅行吗?)

  师:小朋友,你们愿意吗?

  (播放《小水滴旅行记》的视频,以帮助幼儿更好的认识小水滴变化的过程。)

  【设计意图】根据视频内容,让幼儿进一步探索水变化的秘密。

  2.师:小水滴都带着小朋友们去过什么地方了?

  3.带着小朋友们分析,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片(小水滴→水蒸气→云→雨)。

  4.教师小结:画箭头,小水滴蒸发成了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变成雨落下来,又变成了小水滴,就这么循环着,就是这么旅行的。

  四、念儿歌,巩固知识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一首关于小水滴的儿歌吗?让大家一起站起来念一念,可以加上可爱的小动作哦。

  小水滴旅行记(自编)

  小水滴,滴滴响,我们快乐去旅行。

  遇见太阳,点点头,飘到蓝蓝的云朵里,

  遇见风儿,弯弯腰,飞向清澈的小溪里。

  小水滴,真神奇,

  会蒸发,会结冰,还会变成小雨滴,

  我们保护小水滴,做个环保的小朋友。

  【设计意图】把整节课的内容融化在儿歌里,让科学知识也插上美妙的声音。

  2.小朋友,我们排好队,一起到我们美丽的校园里找一找小水滴吧。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蔬菜,感受蔬菜的长短、大小、粗细等形状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排序。

  2、学会关爱他人,乐意和别人分享快乐。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新鲜蔬菜若干:各种萝卜5只,长短不一的黄瓜4根,大小不一的番茄3只,粗细长短不一的茄子2根,青椒1只,蔬菜分别放在小布袋里;相应的蔬菜图片,数字卡片:1-5。

  2、用硬纸做一个青菜老人。

  活动过程:

  一、青菜奶奶的客人。

  1、青菜奶奶要过生日。

  (1)出示纸制青菜。

  (2)师:这是什么?(青菜)这是青菜奶奶还是青菜宝宝?(青菜奶奶)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戴着老花眼镜、有皱纹)(3)小结:是啊。青菜奶奶今天要过生日了。她要请客,客人在小布袋里,你摸摸,闻闻,猜猜青菜奶奶请了哪些客人?

  (4)引导幼儿闻一闻、摸一摸、猜一猜。

  (5)师:请你把布袋里的小客人请出来,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

  (6)小结:今天,青菜奶奶请的客人有萝卜宝宝、番茄宝宝、黄瓜宝宝、茄子宝宝。(边说边出示相对应的蔬菜图片)这些宝宝有的是长长的,有的是圆圆的,有的是红的,有的是绿的,有的是紫的,还有的是白白的,有的摸上去很光滑,有的有点粗糙。这些宝宝和青菜奶奶合在一起,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蔬菜,蔬菜的营养可多啦。

  2、"小客人"来排队。

  (1)师:现在请这些小客人来排好队,整整齐齐的到青菜奶奶家去好吗?你觉得该谁排在第一个呢?为什么?

  (2)师:我们来数数,有几只番茄宝宝?这里有一些数字卡片,它们都是谁?谁会把它们送给蔬菜宝宝?

  (3)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排队。

  师:现在谁来动一动脑筋,把这些宝宝从最少的开始排队,谁应该排在第一位?如果最多的排在第一位该怎么排呢?谁来试一试?

  二、去青菜奶奶家

  1、师:小客人排好队真神气!我们一起去青菜奶奶家,可是门关着,青菜奶奶的眼睛不好,她看不清你是谁,怎么办?青菜奶奶的耳朵也不好,听不清,怎么办?

  2、师:好,我们去青菜奶奶家了。

  3、师:青菜奶奶家到了,谁先去敲敲门?

  (教师扮青菜奶奶:谁呀?你是什么样的黄瓜宝宝?好,请进请进。)

  三、和青菜奶奶过生日

  1、为青菜奶奶唱生日歌。

  师:青菜奶奶请我们吃蛋糕啦,我们为青菜奶奶唱生日歌。(在青菜奶奶家坐下,孩子唱《生日歌》)

  2、分生日蛋糕。

  师:青菜奶奶的蛋糕谁想吃?一个蛋糕给谁吃?老师来分蛋糕,我们这里有15个宝宝,加上老师和青菜奶奶一共是17个人,那我们应该把蛋糕分成几块?(17块)

  3、吃蛋糕。

  (1)师:第一块蛋糕给谁吃?

  (2)提醒幼儿关注他人:看看你的朋友有蛋糕了吗?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以青菜奶奶过生日为主要情节,引出整个活动。一开始是请出青菜奶奶的客人,通过摸一摸、闻一闻、猜一猜,认识几种常见蔬菜,接下来是是排队,引导幼儿学会按照数量的多少排序,最后是通过为青菜奶奶过生日、唱生日快乐歌、分吃生日蛋糕,让孩子学会关爱他人,乐意和别人分享快乐。

  活动的难度是感受蔬菜的形状、颜色等特征并按数量的多少排序。活动第一环节,让幼儿通过猜一猜的方式请出青菜奶奶的客人,由于要把所有的蔬菜(20多个)都摸出来,所以这一环节的时间没有掌握好,用时太多;第二环节是小客人排队去青菜奶奶家,主要是让幼儿根据各种蔬菜的多少来排序,这一环节通过上课时幼儿的表现,发现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难度有点高;下面一环节是通过敲门到青菜奶奶请你进去,只要是让幼儿说出各种蔬菜的特征,这一环节幼儿表现的都不错,都能说出蔬菜的一些主要特征;最后一环节唱生日歌、分蛋糕和吃蛋糕,在这里我稍稍做了改动,问幼儿生日时除了唱生日歌以外,还要做什么,幼儿回答吃蛋糕,因为没有蛋糕,所以让幼儿吃蛋糕要怎么分时,幼儿的回答是各抒己见,但是没有幼儿能回答出要每人一份,这里对幼儿来说难度也很大;总之,整个活动下来,觉得自己准备的很不充分。由于要上的是科学课,很多老教师听下来觉得很乱,不像科学课,所以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于是我对这一节课进行了修改。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蔬菜,感受蔬菜的长短、大小、粗细等形状特征,并能根据蔬菜的特征进行分类。

  2、学会关爱他人,乐意和别人分享快乐。

  活动准备:

  1、新鲜蔬菜若干:各种萝卜5只,长短不一的黄瓜5根,大小不一的番茄5只,粗细长短不一的茄子5根,青椒5个;各种蔬菜一样放在小布袋里;幼儿人手一个蔬菜;相应的蔬菜图片。

  2、用硬纸做一个青菜奶奶。

  3、用蔬菜做的食品。

  活动过程:

  一、青菜奶奶的客人。

  1、青菜奶奶要过生日。

  (1)(出示纸制青菜)师问:这是谁?(青菜)

  (2)师:对,她是青菜奶奶。青菜奶奶今天要过生日了,她要请客,客人在小布袋里,你摸摸,闻闻,猜猜青菜奶奶请了哪些客人?

  (3)师:请你把小布袋里的小客人请出来,看看它是谁?(萝卜、黄瓜、番茄、茄子、青椒)

  二、介绍青菜奶奶的客人

  (1)师:这些小客人呢,老师们都不熟悉,想请小朋友来给我介绍一下?(后面的桌子上也有青菜奶奶请的小客人,等会儿请小朋友自己挑选一个,仔细的看看、摸摸、闻闻,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然后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

  (2)幼儿人手一份蔬菜,通过看看、摸摸、闻闻,探索蔬菜的一些特征。

  (3)幼儿讲述各种蔬菜的特征。(我的茄子宝宝是紫色的,摸上去滑滑的;我的黄瓜宝宝是绿色的,长长的,毛毛的;我的番茄宝宝是红红的,圆圆的,滑滑的;我的萝卜宝宝是白色的;我的萝卜宝宝是橘色的';我的青椒宝宝是绿色的等等)

  (4)小结:今天,青菜奶奶请的客人有萝卜宝宝、番茄宝宝、黄瓜宝宝、茄子宝宝。(边说边出示相对应的蔬菜图片)这些宝宝有的是长长的,有的是圆圆的,有的是红的,有的是绿的,有的是紫的,还有的是白白的,有的摸上去很光滑,有的有点粗糙。这些宝宝和青菜奶奶合在一起,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蔬菜,蔬菜的营养可多啦。

  三、送"小客人"回家。

  (1)师:蔬菜宝宝出来很久了,要回家了。小朋友,你们愿意送它们回家吗?

  (2)送蔬菜宝宝回家:小朋友有自己的家,蔬菜宝宝也有自己的家,根据老师描述的特征,幼儿对各种蔬菜进行分类。

  四、拓展师:除了这些蔬菜宝宝,你还知道其它的蔬菜宝宝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五、蔬菜品尝会

  (1)师:小朋友喜欢吃蔬菜吗?(蔬菜里的营养可多啦)

  (2)师:蔬菜奶奶过生日,她把这些蔬菜做成了一道道美味可口的菜,想请小朋友来品尝一下。

  (3)师:你吃的是什么呀?是什么味道的啊?

  (4)师:我们把剩下的让班里其他的小朋友去品尝一下,好吗?(幼儿排好队伍回教室)

  活动反思:

  活动一开始,出示青菜奶奶图片,通过猜一猜的方式引出各种蔬菜,有了第一课时的经验,这里没有把所有的蔬菜放在大布袋里,每种蔬菜只选了一样,所以这里节省了不少时间,这一环节主要让孩子认识各种蔬菜,并能说出它们的名字,这些常见的蔬菜幼儿都认识,都能说出名字;第二环节介绍小客人,是让幼儿通过看看、摸摸、闻闻等方式,让孩子通过各种感官感知认识各种蔬菜,感受蔬菜的长短、大小、粗细等形状特征,并能说出蔬菜的这些特征,对于蔬菜的颜色特征,幼儿都能说出来,长长的、粗粗的、细细的、滑滑的幼儿也都会形容,粗糙的,幼儿只会用毛毛的来形容;第三环节送小客人回家,主要是巩固幼儿对蔬菜特征的认识,这一环出现的问题是,幼儿不知道胡萝卜和白萝卜是不是"住在一起"的,于是我跟他们说,虽然它们颜色不一样,但是它们都是萝卜;下面是拓展环节,拓展幼儿对其它一些蔬菜的认识;最后一环节是蔬菜品尝会,我特意把黄瓜、萝卜、番茄做成了酸的、咸的和甜的,通过品尝,让幼儿说说自己吃的是什么,是什么味道的,还有就是通过品尝,让幼儿学会关爱他人,乐意和别人分享快乐。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形状,颜色,触感,学习将物体按某一特征来进行排列。

  2.学习按物点数,知道茄子西红柿黄瓜萝卜等是属于蔬菜。

  3.体验活动的快乐,懂得与同伴分享。

  活动准备:

  1.新鲜蔬菜若干:各种萝卜6只,长短不一的黄瓜5根,大小不一的番茄4只,粗细长短不一的茄子3根,青菜1棵,蔬菜分别放在小布袋里;相应的蔬菜图片。

  2.用硬纸做一个青菜老人。

  3.一个生日蛋糕。

  活动过程:

  一、引题:出示青菜奶奶的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提出活动要求:桌上呀有个小布袋,等会请你挑个位置坐下来,坐下来以后先不能动小布袋,耳朵听到了吗?小朋友的耳朵真灵,耳朵一灵宝宝就聪明了。

  1.现在,张老师给你们看看,这是什么?

  2.你们看这是青菜奶奶还是青菜宝宝?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额头)都有皱纹,所以你认为是青菜奶奶。

  3.还有从哪里看出来?(眼镜)

  二、摸一摸今天青菜奶奶要过生日了,她请了许多小客人。小客人就在小布袋,我们摸一摸,闻一闻,猜一猜青菜奶奶请了哪些小客人。

  1.先摸一摸,闻一闻,猜一猜是什么?

  2.我们打开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小客人?

  3.摸上去有什么感觉?还有摸上去什么感觉?

  三、排排队这些小客人呀,我们都要带到青菜奶奶家去。他们去的时候让他们排排队好吗?这样显得更有礼貌对吧。

  1.西红柿先来排排队。你们想怎么排?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

  2.黄瓜来排,你想怎么排?

  四、点点数原来青菜奶奶想请西红柿宝宝,茄子宝宝参加她的生日。

  1.我们一起数数西红柿宝宝有几个?(6个)我们用数字把它记录下来。

  2.我们再一起数数黄瓜有几根?(5根)我们用数字把它记录下来,故意写错5,是不是这样写的呀?

  3.萝卜有几个呀,一起数一数(4个)我们用数字把它记录下来。

  4.茄子有几个,一起数一数(3个)我们用数字把它记录下来。

  5.青菜有几棵呀?(1棵)1你们会些吗?我们一起写一写(徒手)教师小结:青菜,西红柿……把他们合起来(用勾线比圈起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蔬菜"(出示字卡)一起读读。

  五、敲敲门青菜奶奶呀,年纪大了,她的眼睛看不清,耳朵也不太好了。所以你跑到青菜奶奶家门口,一定要先敲敲门,然后响亮的告诉她你是谁,否则她不开门的。

  1.现在带上你的蔬菜宝宝准备去青菜奶奶家过生日。

  2.谁先想去?好你先来,敲敲门,老师把青菜奶奶遮住自己的脸,你是什么蔬菜宝宝呀?你是什么形状的呀?哦,请进请进。

  3.还有谁也要去的?敲敲门,你是什么蔬菜宝宝呀?你是什么形状的呀?哦,请进请进4.还有谁想来呀?敲敲门,请蔬菜宝宝一起来吧。你们是谁呀?我是XXX,xxx宝宝……请进请进。

  六、过生日青菜奶奶要过生日啦,过生日要吃什么的?(教师去蛋糕)时真的还是假的呀,请幼儿猜测一下。

  1.吃蛋糕之前要唱什么的《生日歌》那我们一起唱吧:祝你生日快乐……

  2.张老师唱的歌和你们不一样,我是特意唱给蔬菜奶奶听的,听听哪里不一样?

  3.吃蛋糕了,这一个蛋糕谁想吃?(我)一个蛋糕给你吃了,他们都没得吃,怎么办?(切)一切变成几块了(2块)给谁吃?(给我)给你给你,我们都没得吃了,怎么办(再切)一切变几块了(4块)还是不够吃,怎么办?

  教师小结:

  对,继续切,切到每个小朋友都有的吃才行,对不对?好的东西要大家分享。我们还是回教室切吧,让教室里的小朋友也来分享我们的快乐。

  活动延伸:

  蛋糕分享。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以青菜奶奶过生日为主要情节,引出整个活动。一开始是请出青菜奶奶的客人,通过摸一摸、闻一闻、猜一猜,认识几种常见蔬菜,接下来是是排队,引导幼儿学会按照数量的多少排序,最后是通过为青菜奶奶过生日、唱生日快乐歌、分吃生日蛋糕,让孩子学会关爱他人,乐意和别人分享快乐。

科学教案 篇3

  设计背景

  这节科学与数学《水的几种状态》,主要是从我们身边的科学现象活动中得到的启发。生活中有很多不可思议的现象,物质存在着好多种状态,水到底有那些状态呢?对于学前班幼儿来说,不仅可以从语言表达、思维想象上获得重大突破,还可以动手去探究这些东西。我们就以一杯清水做实验、观察现象学习新知。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实际造作观察水,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2、通过观察去探究未知世界。

  3、通过总结,实际操作去了解水世界。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水的几种状态。

  教学难点:水的几种状态的相互转化。

  活动准备

  师:一个可移动式的小车载小冰箱,一杯水,一个小铁盆,一个小锤子 ,酒精灯,火柴、温度计。

  生:纸、笔,一个小烧杯。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小马过河的故事(根据范画创编故事)。

  (2)小马夏天过河,发现河水很深,它怕会淹死在河里不敢过河,低沉着脑袋就回家了,妈妈告诉他河水很浅,它再一次尝试就过去了;小马第二次过河,它选择冬天,可是冰很薄,它差点淹死,回家都就冻感冒了,从这则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什么?(启发幼儿观察想象,能大胆说出内心所想)。

  分析:教师用一个美妙的故事,把一幅简单的画用生动的语言形象地讲述出来,生动的故事情节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给幼儿创设了思维、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实际操作,引发学生再学习

  先让同学们用手指试一试水,滑滑的,是液体状态,然后教师将水倒入铁盆里面,将铁盆放入车载冰箱中经行10分钟制冷。经过10分钟的制冷后,我们发现,以前的水不是水了,它变成冰块了。然后让学生用手再摸摸,发现冰冰的。

  问:水摸上去为什么滑滑的',温差不大,而冰摸上去问什么会感觉很冷呀?

  老师叫同学们用温度计分别测水和冰的温度。

  水的温度>10度。

  冰的温度>0度。

  3、将冰化成水

  我们将冻好的冰再在酒精灯上加热,发现不一会的功夫冰就化了,发现冰还冒气很快变成了水。

  4、总结

  水的液态、水的固态。水还有几种状态:雾、雪。

  教学反思

  1、学生通过本节对已知世界的科学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

  2、本节课教师使用了最简单的车载冰箱制冷技术将一杯水先冻成了冰,然后又加热化成了水。

  3、认识已知事物要通过观察,实际操作去了解它。

  4、通过本节课我们更多的对已知世界的科学现象去不断探索,增强了我们的好奇心。

  5、在试验中我们还要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去记录一些数据和现象。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过程与方法

  ● 利用分布图整理信息,展示研究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具有合作意识和成果共享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教学难点】会利用分布图整理信息,展示研究成果

  【教学准备】为全班学生准备:两张大白纸、记号笔。

  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A4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各小组调查的结果怎样?现在来交流和汇集我们的调查资料

  二、整理分析调查信息:

  1、各小组整理上节课调查的动植物,(注意:整理时按树木、花草或其他标准将植物和动物分类,最后统计出共发现了多少种动物、多少种植物。)

  2、各组汇报交流:学生边汇报,师边记录,把各小组的调查汇集成一个全班的调查表。

  3、总结:在校园里搜索到哪些动植物?一共有多少种植物和动物?它们各自生活在什么地方?(意图:在通过数据让学生体会到生物的多样性,了解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4、思考:我们校园里的生物是不是校园生物的全部?为什么?(不同时期生物种类不同)

  三、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1、师:校园里的动植物种类很多,生活的环境也各不相同,我们共同来制作一幅校园生物分布图,展现校园生物大家庭。

  2、小组研究制定校园分布图方案,在制定中师点拔:

  思考:在制作过程中有可能遇到什么困难?可以用什么办法解决?生物分布是立体的,而生物分布图是平面的,如何区分地下、地面、地上分布的生物?(预设:可用不同的颜色表示,生物种类较多,分布图面积有限,如何最大限度的将校园生物种类记录上去可用编号的方法 ;可以将画的生物图剪贴在分布图旁,用箭头指出它的位置;要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制作生物分布图。制作中可借鉴校园平面图)

  3、分组制定校园生物分布图

  4、各组汇报制定的校园分布图,对制定好的组加星

  5、分析与讨论:观察校园生物分布图,我们发现校园哪些地方的.生物种类较多?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生物种类会有所不同?如果我们调查的范围扩大,生物种类会有多少? 生物分布会有什么特点?

  四、拓展性活动:

  1、认识这些珍稀的动植物吗?他们各自生活在我国的什么地方?并把它们填在相应的图上

  2、你还知道我国哪些珍稀的动植物?它们生活在哪?目前数量怎样?(认识我国的珍稀生物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危机。)

  五、课外延伸:

  查阅资料,了解世界珍稀动植物和它们的分布的地方,制作世界珍稀动植物分布图 (意图:一方面可以了解珍贵动植物资源,另一方面进一步体会制作生物分布图的结构。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背景

  在活动中,几乎每个孩子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不但经常把自己的玩具拆得零零乱乱,还会把家里的一些日常用品,如电筒、闹钟、相架、笔等拆开来,但由于孩子的能力和经验不足,拆开东西后他们往往不能按原来的样子装好。为此,我们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实践、交流,获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生活经验,提高动手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探索欲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拆笔、装笔、换笔芯的过程中能一边拆一边仔细地观察研究。

  2.鼓励幼儿在拆拆装装的过程中大胆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1.提供拆装难易程度不同、配件不同的三种笔及与之相匹配的笔芯若干。

  2.操作盘人手一只。

  3.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通过尝试给最简单的水笔换笔芯,引导幼儿边拆边动脑

  1.请幼儿给水笔换新笔芯。

  师:这些水笔的笔芯已经用完了,请小朋友给水笔换上新笔芯,你们愿意试一试吗?

  2.幼儿开始操作,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

  (1)观察幼儿如何把笔拆开。

  (2)询问个别幼儿采用某种方法的理由。

  3.引导幼儿较完整地讲述自己是怎样换笔芯的,并说出理由。

  师:你从笔的什么地方打开的?你是怎么发现的?

  幼A:我发现笔头的地方有一圈一圈的,我转啊转就转开来了,换好了新笔芯。

  幼B:我想从笔盖的地方拆开,可是很紧,打不开。后来,我再从笔头试试,就打开了,换好了笔芯。

  幼C:我学了阳阳的办法,换好了笔芯。

  (评:水笔的结构比较简单,在活动中,大部分孩子很快能发现笔头处的螺旋线,可以转开来,换上新笔芯,露出满意的表情。有四五个孩子先从笔盖处试着打开,但笔盖比较紧,无法打开,教师就鼓励他们从笔的其他地方试试。教师没有把正确的方法告诉幼儿,而是让他们自己尝试,充分探索,一方面帮助孩子积累经验,另一方面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

  二、通过给圆珠笔换笔芯,鼓励幼儿在拆拆装装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试着通过自己和同伴解决问题

  1.请幼儿给圆珠笔换笔芯。

  师:我们还有一支圆珠笔也要换笔芯了,但这支笔很奇怪,看看它的笔头会怎样?(引导幼儿观察圆珠笔的笔头会伸缩)给这支笔换笔芯可能会很难,你们敢不敢试试呢?

  2.观察幼儿在换笔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

  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关注以下问题:

  (1)幼儿会把圆珠笔拆成什么样子?

  (2)幼儿如何选择笔芯?

  (3)重点观察幼儿在装笔过程中,会碰到什么困难。

  3.师幼共同探讨。

  (1)引导幼儿提出自己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师: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幼A:我把笔拆开了,东西太多,装不好了。

  幼B:我换好了笔芯,但笔头不会伸缩。

  幼C:我的圆珠笔笔头看不见了。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拆开了的圆珠笔里有些什么东西。(引导幼儿认识弹簧、笔芯套――“幼儿称大帽子、小帽子”等配件,为接下来的讨论做好准备。)

  (2)鼓励幼儿带着问题再拆一支圆珠笔,并能一边拆一边仔细地观察研究。

  师:装笔时碰到困难的孩子可以再拆一支笔,边拆边仔细看看,研究研究,圆珠笔里的弹簧、大帽子、小帽子是怎么装的。

  (3)集体讨论:解决装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师: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吗?谁能帮助我们解决刚才碰到的困难?

  幼A:我发现小帽子要装在大帽子里面。(幼儿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并讲述)

  幼B:笔头不会伸缩可能是忘了装弹簧。

  幼C:刚才我选错了笔芯,所以笔头看不见了。

  4.幼儿再次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评:教师提供的`圆珠笔内部结构比水笔稍复杂一点,里面有弹簧、大小不同的两个笔芯套――“幼儿称大帽子、小帽子”,外部有笔头、笔盖。教师还为幼儿提供了不同的笔芯,让幼儿自己在与这些材料的相互作用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带着自己的问题再拆一支圆珠笔,这样,不仅能使幼儿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而且拆装的过程是一次真正的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三、鼓励成功的幼儿尝试给较复杂的笔换笔芯,没有成功的幼儿继续努力完成任务

  1.幼儿自由选择,进行操作。

  2.鼓励没有成功的幼儿说出自己的困难,并请同伴帮助解决。

  (评:幼儿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教师提供配件较复杂的笔,鼓励成功的幼儿继续探索,没有成功的幼儿可以请教同伴和老师坚持完成任务。教师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让能力不同的孩子在活动中都得到发展。)

  活动延伸

  请尝试给比较复杂的笔换笔芯的幼儿说说自己的新发现或遇到的问题,鼓励幼儿把问题带到科学角去研究。

  总评

  这是一次典型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让幼儿主动学习的教育理念。

  首先,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创设了一个富有探究性的学习环境。水笔、圆珠笔等材料,对幼儿来说,既熟悉又新鲜。其中,带有笔芯套、弹簧的圆珠笔,操作性强,变化大,这为幼儿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供了极好的契机。

  其次,在整个活动中,教师紧紧把握材料、探索、问题这三者间的双向流动,以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幼儿围绕“换笔芯”不断地探索、操作、观察、研究,鼓励幼儿多角度地提出问题,交流发现,并通过向同伴学习的途径获取和积累经验,大大满足了幼儿不断探索的欲望。

科学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积极动手操作,体验探索发现事物规律的成就感。

  2、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发现两个部分数的互补规律,并尝试运用规律进行7的分合。

  3、通过动手操作,发现7有六种分法。

  二、活动准备

  花朵图片7个,花瓶两个。

  三、活动过程

  1、插花,引导幼儿感知7的组成与分解。

  (1)幼儿将花分别插在花瓶里,探索7的分解、组成。

  指导语:春天来了,花儿都开了,看看我们花园里一共开了几朵花?让我们把花儿分给分别插在花瓶里,可以有几种分法。

  (2)集体交流、讨论7的'分合分法。

  并请他们分别说说自己的分法,并请幼儿比较、讨论,哪种分法最好,为什么?

  (3)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最简便的方法中的实物递增、递减关系,找出分成的两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2、引导幼儿小结:一个总数分成的两个部分数,其中一个部分数逐次增加1,另一部分数则逐次减少1,但每次分成的两个数合起来总数都一样。用这个方法能将数分得又快又正确,也不会漏掉任何一组分法。

  3、幼儿操作,巩固练习7的分解组成。

  游戏“分花”

  游戏规则:两人拿7朵雪花片,一人将7朵雪花片分放在两只手中,请对方看一只手里的雪花片,猜另外一只手的雪花片数,直到猜完6种分法。换一人拿7朵雪花片,用相同的方法请对方猜一猜。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中尖尖的物品,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2、知道尖尖的物体能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又有一定的危险,生活中会避开尖尖物品。

  3、愿意接受成人的安全提示,尽量让自己不受伤害。

  4、能根据需要自由地选择绘画材料进行作画,体验快乐的情感。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寻找生活中尖尖的物体,并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带到幼儿园。

  2、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尖头剪刀、大头针、牙签、竹签、树枝等每桌一份。

  3、红色即时贴贴小圆点若干。

  4、图片4幅:图1:小兔用尖尖的笔尖在小鸭子身上画画;图2:小猴在挥舞树枝;图3:小狗正确使用剪刀剪纸;图4:小兔拿着筷子在专心地吃饭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看一看、再轻轻摸一摸桌上的物品,初步感知尖尖的物品。

  提问:桌子都有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二、组织幼儿与同伴分享交流收集到得各种尖尖物体的照片,认识生活中常见、常用的尖尖的物体。

  说一说这些尖尖的物体有很多,牙签、大头针、剪刀、竹签、针、刀子、削好的铅笔、树枝等都属于尖尖的物体。

  三、引导幼儿观看图片,了解尖尖物体存在的危害。

  1、提问:它们谁做的对?为什么?怎样才能不受尖尖物品的伤害?

  2、小结:尖尖的东西戳在身上会很痛,使用不正确会戳伤我们的身体,导致流血;戳到眼睛上,会使眼睛失明。所以在使用尖尖物体时一定要小心,不要手持尖尖的东西和同伴追逐、打闹;不能将尖尖的东西对着别人或自己;当看到别人拿着尖尖的东西时要尽量远离,不要让自己收到伤害。

  四、玩游戏"找尖尖",让幼儿找出教室里尖尖的物品。

  1、出示即时贴,请幼儿找出教室内尖尖的物品并贴上标志。

  2、请幼儿说出:"我找到的尖尖是……"提醒同伴注意安全。

  五、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讨论:生活中还会有哪些危险?怎样避开这些危险?

  小结:除了尖尖的`东西不能随便乱动外,还不能乱动电源、电器和热、烫的物体等。小朋友年龄小,生活中还有很多危险是我们想不到的,但只要小朋友记住爸爸、妈妈、老师给我们的安全提示并尽量照做,就会避开很多危险!

  活动反思:

  来自生活中常见的叶子成了孩子们探寻的主角,“叶子是由什么组成的?”“叶子可以吃吗?”在活动中,通过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叶子让幼儿去感知、去探索,从而发现了叶子的秘密,因为它是孩子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自然而然成为了孩子们最乐意探寻的目标,活动中多媒体的运用使科学活动增色不少,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拓展幼儿思维,通过图片、视频的展示,孩子们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了各种各样的叶子,他们对整个活动充满了兴趣。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时间:

  6.14

  活动名称:

  科学:夏天真热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夏季自然变化的特点,以及人们活动的情况。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讲述能力。

  活动准备:投影设备、图片

  活动过程:

  1、室外观察夏日景色,且稍活动,让幼儿感觉夏天天气的特点,自由讨论:小朋友,刚才在室外活动感觉怎样?摸摸自己的头上、身上有什么东西出来了?

  2、幼儿学习讲述夏季的`天气特点。

  3、指导幼儿观察图片,提出要求。

  师:夏天天气炎热,树上的知了会怎样呢?小狗会怎样让自己凉快呢?水牛有什么凉快的好办法?

  4、指导幼儿讲述人们在夏天的活动。

  师:夏天天气炎热,人们穿什么衣服?人们喜欢吃什么东西?到哪儿去玩?

  5、小结夏季特征,教育幼儿在夏季要注意休息,保持身体健康。

  教学后记夏天真热,幼儿如何而知?相信孩子自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活动之前,我利用晨间时段鼓励幼儿观察夏季的景色、人们的穿着、气候的特征,当幼儿有了充分的感受,他们在活动中就有话可说。活动中我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让幼儿在与同伴的语言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科学教案 篇9

  背景分析:

  秋天是一个绚丽多彩的季节,正是在这样风轻云淡的季节里,教室的门前飘落着一些梧桐树的落叶,它们总是喜欢在孩子们玩耍的时候,不经意间一片,一片地飘落下来,掉在孩子们的头发上、衣服上,还有的飘在半空中,孩子们就伸出双手,追逐着落叶,等待着他们的飘落,忙得不可开交,接着的时候,孩子们就乐成一团,开心得不得了。配班老师担心孩子们在这样的跑来跑去中容易发生危险,屡屡试着去阻止。

  我想:

  《纲要》要求我们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发现游戏和易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后现代教育课程观主张将幼儿的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为什么不利用秋天这鲜明的季节特征和可供研究的资源,让幼儿在多彩的季节中感受落体——梧桐树叶掉下来的有趣现象呢?因此,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我设计了本次科学活动——掉下来了,旨在通过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探索树叶等物体下落方式的变化,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初步的探索欲望。

  活动目标:

  1、引起幼儿对物体掉下来了这一现象感兴趣,激发幼儿初步的探索欲望。

  2、学习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达自己的发现。

  3、引导幼儿初步尝试记录。

  活动准备:

  1、树叶、羽毛、花瓣、纸条、包装带、沙包、塑料积木、飞镖等落体,筐子若干。

  2、贴有相应物体的记录表,笔。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秋天到了,一片片树叶落下来了,树叶掉下来是怎样的?(幼儿自由讲述)

  2、老师玩“掉下来了”的游戏,提问:树叶怎么了?(幼儿自由讲述)

  3、引导幼儿观察筐子里的东西,并介绍材料。(“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掉下来的东西,你们拿出来看看,看看是哪些东西呢?”)(幼儿自由讲述,出现物体名称不认识的或名称不全时,教师适当做些强调)

  二、幼儿摆弄物体,进行感性探索。

  (一)第一次探索

  1、幼儿猜想并尝试:你筐子里东西落下来时怎样的?鼓励幼儿将筐子里的每一样东西都试一试。

  2、引导幼儿和同伴交流,观察发现物体掉下来的情景。

  老师提出探索要求:我们要把手举得高高的,然后一松,看一看,它们是怎样掉下来的?并找一个好朋友说一说,你的手里的东西是怎样掉下来的?

  3、进行探讨,小结。

  (1)提问:刚才你玩的东西,是怎样掉下来的?(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能不能把它掉下来的样子说出来呢?(引导幼儿用语言进行描述)

  (2)观看多媒体课件。

  师:树叶、羽毛、花瓣、纸条、包装带掉下来的样子真有趣,我们还拍成录像,你们看!

  师:羽毛是怎样掉下来的?

  师:花瓣呢?纸条呢?包装带呢?

  4、小结:树叶、羽毛、花瓣、纸条、包装带都是摇摇晃晃、飘呀飘、飞呀飞——地掉下来的(具体描述语言看上课情形)。

  (二)第二次探索

  1、幼儿猜想并尝试:玩玩你桌上的东西,看看东西是怎样掉下来的?每一样东西都试一试。

  2、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流,观察东西掉下来的.情景。

  老师提出探究要求:我们把手举高,然后一松,看一看,它们是怎样掉下来的?请你和旁边的小伙伴说一说,他们是怎样掉下来的?

  3、进行讨论、小结。

  (1)提问:刚才你玩得东西,是怎样掉下来的?(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能不能把它们掉下来的样子说出来呢?(引导幼儿进行语言描述)

  (2)比较落体的不同方式。

  幼儿通过操作后发现塑料积木、飞镖、沙包等是直直的、块块的掉下来的;而树叶、羽毛、花瓣、纸条、包装袋等是飘呀飘、飞呀飞、摇摇晃晃的掉下来的。

  (三)游戏:变变变

  师:我做魔术师,变变变,变出什么,你们就说一说,做一做。

  三、尝试用“画”的方法记录。

  (1)请个别的幼儿选择一种材料,尝试用画画的方法记录。

  师:树叶、羽毛、花瓣、纸条、包装带掉下来的样子我们都会说,也会做,那你们能不能把它们掉下来的样子画出来呢?

  师:我们先画树叶掉下来的样子(看幼儿的选择具体定),谁来试一试?

  请所有的幼儿尝试用画画的方法记录所有的落体下落的样子。(即在贴有相应物体的记录表,引导幼儿选择相应的物体尝试后把该物体掉下来的样子画下来。)

  四、总结:

  在我们的教室里,我们的幼儿园里,还有许许多多的东西,他们掉下来的样子也非常有趣,我们一起去找一找,玩一玩吧!

  延伸活动:

  玩落体游戏,如“托汽球、吹羽毛”等,启发幼儿观察更多的落体现象,并想办法使其掉不下来。

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幼儿对“溶解”和“饱和”现象产生兴趣,有探究的欲望。

  2、幼儿能够大胆动手实验并会记录实验中的发现。

  3、让幼儿在实验中观察、记录,理解“溶解”和“饱和”现象。

  活动重点:理解溶解和饱和现象

  活动难点:幼儿亲手做实验和做记录

  活动准备:

  1、实验用品:白砂糖、记号笔、搅棒(一次性筷子)、教师用记录纸、一次性透明杯若干。

  2、幼儿对溶解现象有初步的接触。

  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桌面上都有什么东西。

  幼儿:有杯子、白砂糖。(让幼儿猜白砂糖)

  师:对,我们的桌面上有水杯、白砂糖和筷子。那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要当小小科学家来做一个实验游戏。一会小朋友们拿到杯子后排队接水,接水的时候接这么多就可以了(老师示范接水的过程),接完水后轻轻地晃一晃,注意晃动的时候不要把水洒在地上了,然后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1、幼儿操作并充分感受溶解的现象

  师:小朋友们看到了什么?

  幼儿:糖化了

  师:对,这些一粒一粒的'白砂糖都化到水里了,白砂糖被水吃掉了。就像小朋友吃掉米粒一样, 水也把白砂糖吃掉了。

  2、幼儿继续操作并感受饱和

  师:如果我们继续往水里加糖,小朋友们看会怎样呢?

  幼儿:会化掉。

  师:老师继续往杯子里放白砂糖,小朋友们又会看到什么呢?(老师继续往孩子里的被子里放白砂糖,并让幼儿继续操作)

  幼儿:化掉了。

  师:白砂糖都化到水里了吗?

  幼儿:还剩下一点点。

  师:大家觉得白砂糖还能够完全化到水里吗?请小朋友们继续晃动,亲手试一试。我们可以用小棒搅拌一下,搅拌可以让白砂糖化得更快。(请另一位老师帮忙发搅棒)

  幼儿:白砂糖无法继续化在水里了

  师:为什么化不了了呢?请小朋友举手回答

  幼儿:糖太多了

  师:就像小朋友的胃吃饱了以后就再也吃不下东西了,所以,水吃饱以后就再也无法吃下更多的白砂糖了。

  小结:白砂糖放到水里化掉,水把白砂糖吃掉的现象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溶解,小朋友们跟着老师说一遍,“溶解”。

  3.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

  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做了一个关于溶解的实验,老师感到非常高兴,知道了白砂糖会溶解到水里,如果继续往水里加白砂糖的话,水呢就会饱和。但是,科学家做实验的时候对于实验的结果需要记录下来,以便让其他人也知道这个实验结果,所以老师想把我们的发现白砂糖会溶解的现象记录下来。谁能够帮助老师想个办法,用一个符号表示白砂糖呢?

  幼儿:用点点,用圆圈,用方块

  师:谢谢你们的想法,老师觉得白砂糖是白色的,所以用小白圆圈来表示白砂糖。(老师在白板上画小的圆圈)当然,小朋友们可以用其他方式记录。

  师:老师还有一个困难需要小朋友们帮忙,那就是,老师用什么符号表示溶解呢

  幼儿:用对号、用笑脸……

  师:老师用一个简单的对号来表示吧。(老师在黑板上演示记录过程)

  4.小游戏

  师:在生活当中还有什么东西会溶解在水里呢

  幼儿:糖、药粉、果维

  师:石头和沙子会溶解吗

  幼儿:不会。

  师:小朋友们的知识真丰富,那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吧。当老师说道一个溶解的东西时,例如老师说道白砂糖的时候,小朋友们回答“溶解”并趴到自己的椅子上装作化掉了。当老师说到一个不溶解在水里的东西时,例如沙子,小朋友们说“不溶解”,然后端坐在自己的椅子上。

  5.结束

  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做了溶解和饱和的科学实验,颗粒跑到水里不见了的现象叫做什么呢?(幼儿回答)当继续往水里加东西,水吃不掉更多的东西,这些东西跑到水外面去的现象叫什么呢?(幼儿回到)请小朋友们回家告诉爸爸妈妈我们今天学到的溶解和饱和的知识。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1

科学教案【经典】07-28

【经典】科学教案10-10

[经典]科学教案10-15

科学教案(精选)10-20

科学教案(荐)09-29

(优)科学教案08-17

[合集]科学教案08-18

(精)科学教案08-18

【必备】科学教案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