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大班科学教案8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制作各种吹泡泡工具,探索吹泡泡的多种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
2、在实验中,培养孩子细心工作和认真观察的习惯以及探究问题的能力。
3、学会简单的记录。
活动准备:
大果冻盒每人1个,各装半杯洗洁精水;15cm长的电话线每人4根、记录表每人一张、笔每人一支;25cm长的电话线每人1根、纸片每人2-3片、吸管及塑料小玩具若干;教师用的大记录表一张。
教师用的记录表:小实验《有趣的泡泡》记录表形
大班科学:吹泡泡的方法
幼儿用的记录表:小实验《有趣的泡泡》记录表形
活动过程:
引入课题:老师要和小朋友玩更多的泡泡游戏
实验一:
1、出示材料,介绍材料、记录表及操作方法。
2、猜一猜:用ⅩⅩ形的工具吹泡泡,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幼儿大胆猜测,教师在记录表上记录幼儿的猜测结果)
3、要求:
①先记录折出的工具形状,再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看一看,与猜测的一样吗?
②吹泡泡时,嘴巴不要碰到工具,不要对准同伴的脸吹泡泡,如果不小心泡泡水喷到脸上,要用纸巾擦干净。
4、幼儿实验,教师全面观察,及时给予支持与帮助。重点指导幼儿先记录、猜测,后实验验证,鼓励孩子多折几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试试看。
5、交流:
A、同伴间相互交流自己的实验发现
B、集中交流:
①刚才你折出什么形状的工具来吹泡泡?吹出什么样的泡泡?和你实验前猜想的一样吗?(请个别幼儿带上记录表向全班小朋友讲述他的实验发现,教师根据幼儿所说进行记录)
②引导幼儿发现与质疑:做完了实验、看了记录表,你有什么发现或者有什么问题想问吗?(教师根据幼儿所问进行解答与设疑)
师幼共同小结:用各种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这是因为泡泡水的表面张力在起作用;说明猜想的.东西不一定是正确的,必须亲自去做一做。
实验二:
1、激趣:吹泡泡的方法有很多……
2、出示新材料(长的电话线、纸片等),介绍材料及操作方法
3、建议:可以多制作几种工具试试看,小朋友可以两个人合作,也可以三个人合作,看谁想的办法越多,就会吹出越多种的泡泡。
4、幼儿实验,教师鼓励幼儿自制出更多种的工具,想出更多吹泡泡的方法。
5、幼儿到操场上玩吹泡泡的游戏,自由结束。
教学反思:
活动组织成功与否,与活动中各环节的设计,活动语言的组织,以及对小朋友的反馈的预测等要素有关。因此,老师要准确把握好活动过程,需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尽管如此,即使有了足够充分的准备,也不会一次就把活动组织的完美无缺。事实上,组织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实验的过程,挖掘、发现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小朋友和老师都受益,使活动迈向更成熟的一步。我在第一次试上《有趣的泡泡画》一活动时,发现有几个能力较差的幼儿在吹泡泡时有倒吸的现象,这就告诉我们在备课时对幼儿可能要发生的现象都要考虑进去,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同时也告戒我们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幼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因此,我们要把握好一个活动,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我想,它需要我们不停的去推敲、去揣摩、去实验,也许每次的结果并不是如你所愿,但就在一次次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总结了经验,获得了提高,这便是最大的收获!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大班科学教案《动物保护色》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幼儿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习惯,让幼儿了解动物为了生存利用保护色来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感受"保护色"的神奇,萌发探索动物保护色的愿望,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动物保护色》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名称:《动物保护色》
讲课人《动物保护色》选自大班上册主题三多彩的秋天,是一节科学活动。
教学理论依据:
《纲要》中科学领域提出: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发现问题。追随幼儿园大班孩子的特点,喜欢小动物,亲近自然,乐于动手动脑发现问题并能通过简单的判断你推理,了解事物的一些简单的本质特点。所以我让孩子围绕"动物与生活环境的简单关系"生成一系列的探索动物保护色奥秘的活动,让幼儿感受自然,培养幼儿观察思考的习惯。
实施策略:
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应采取恰当的方法让幼儿自主愉快的发现问题。《纲要》中指出"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加尝试。"为满足幼儿对动物充满好奇的天性,本次活动我采取以下策略:
1、情景导入法:通过设置情景集中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
2、发现法:通过为幼儿提供进行发现活动的图片材料,是他们自己尝试探索,发现知识,充分体现幼儿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
3、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本次活动我以游戏"我来帮帮你"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既能更好的达到活动目的,又能很好的巩固所了解的知识。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动物为了生存利用保护色来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
2、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幼儿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习惯。
3、感受"保护色"的神奇,萌发探索动物保护色的愿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重难点:
1、重点:让幼儿了解有些动物是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的,萌发探索动物保护色的愿望
2、难点:理解什么是动物保护色。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竹节虫,蜥蜴,北极熊,蜜蜂等动物图片;3、小动物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情境导入,集中幼儿注意力,激发兴趣。
(森林里要开一场盛大的舞会,动物们邀请我们一起去参加,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咦,怎么这么安静?动物们都去了哪里?我去打听打听,做听的动作。原来,动物们开舞会的时候,飞来了一只老鹰,老鹰饿的肚子咕咕叫,想要抓小动物吃掉来填饱肚子,动物们害怕极了,都藏了起来,藏在哪里了呢?我们一起去找一找。)
( 二)、基本部分:
1、播放课件,进行提问,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动物保护色。
(1)、青蛙图片:
提问:这是谁?它藏在了哪里?
青蛙和草丛的颜色怎么样?
它为什么要藏在这里呢?
小结:青蛙藏在草丛里,青蛙和草丛的颜色很相似,老鹰不容易发现它。
(2)、枯叶蝶图片:
提问:这张图片里藏着一只小动物,你发现了吗?
它藏在了哪里?你认识它吗?
枯叶蝶的颜色和大树的颜色怎么样?
它为什么藏在大树上?
小结:枯叶蝶藏在了大树上,它身体的颜色和大树的颜色很像,老鹰来了没有发现它。
(3)、花螳螂图片:
提问:它是谁?
它藏在哪里?为什么藏在这?
小结: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花螳螂,它藏在和自己身体颜色和相似的花朵上,老鹰来了发现不了它。
过渡语:青蛙,枯叶蝶,花螳螂,它们可真聪明,都藏在与自己身体颜色很相似的地方来保护自己,老鹰来了都没有发现它们。那森林里还有哪些动物也藏好了?
2、出示图片材料,请幼儿自己观察交流,感知发现动物保护色,萌发幼儿探索动物保护色的愿望,培养幼儿观察思考习惯。
指导语:还有那些动 物藏好了?请大家自己找一找,和小伙伴说一说。
个别提问:你找到了谁?它藏在了哪里?
你觉得它为什么会藏在这里呢?
小结:大自然中的动物们可真神奇,它们身体的颜色和生活的环境特别相似,遇到危险时,它们会用身体的颜色来保护自己,不被敌人发现,我们把动物身体的这种颜色叫做动物保护色。
4、游戏"我来帮帮你"指导语:你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小眼睛,可是,还有一些小动物没有找到安全的地方,它们需要大家的帮助,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我们一起看看小动物们都藏好了吗? 小蚂蚁藏在了哪里?小青蛙藏在了哪里?
小结:小动物们都藏得很好,都能用自己的保护色保护自己,它们说谢谢大家。
5、播放PPT课件,了解动物保护自己的其他方法。
指导语:小朋友们知道吗?动物们除了用保护色保护自己,还有其他的办法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小结:壁虎遇到危险时断掉自己的尾巴来救自己,刺猬会蜷成一个球,敌人不敢靠近,狐狸放臭屁,它们办法可真多。
活动反思:
有个别孩子参与不是很积极,原因可能孩子对动物的保护色,了解不多,使他们在活动中兴趣不高。但教师要注意到这些孩子,主动发问,积极互动,效果会好些。
小百科:动物是生物的一个种类。它们一般以有机物为食,能感觉,可运动,能够自主运动。活动或能够活动之物。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我们都知道蔬菜是幼儿每天都直接接触的事物,在这个季节,各种各样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蔬菜在菜场各地随处可见,且取材方便。然而幼儿虽然知道蔬菜,但这种认识大多是一种浅认识,一种模糊的混乱的知觉,特别是外形接近的蔬菜,比如菠菜和荠菜等。因而,有必要引导幼儿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引领幼儿从无组织、未分化的知觉转变为有意义、有结构的知觉重组。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本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正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燕尾服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幼儿从外形特征上区别菠菜和荠菜,了解它们营养价值。
2、在实践操作中初步教会幼儿拣菜和包饺子,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教学准备:
实物菠菜、荠菜、饺子皮、肉馅、菜筐、电炉、铁锅、餐具等。
教学过程:
一、拣菜活动。(每张桌子放着一筐混乱的菠菜、荠菜)
师:小朋友,筐里是什么东西?你们会拣菜吗?
(教师介绍菜名:菠菜、荠菜。要求幼儿拣菜时注意从菜的根部着手,把黄叶、杂物去掉分成两堆,让幼儿学习拣菜,教师巡回指导,并启发幼儿仔细观察、比较两种菜的异同点)
二、认识比较,区分异同点。
1、教师说出其中一种菜的名称,小朋友就要迅速地拿起这种菜。(教师检查幼儿是否拿对)
2、教师出示其中一种菜,让幼儿迅速地说出这种菜的名称。(从个别、小组、集体等不同形式来进行回答)
3、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你们是怎样将这两种菜区分开的?根据幼儿的回答,从菜的颜色、形状、根、茎、叶的不同方面有次序地观察、讲述。
4、这两种菜之间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是青菜,都有根、茎、叶,颜色都是绿色的都可以吃。
5、师生共同讨论菠菜、荠菜的营养价值和吃的方法。(可炒着吃,烧汤吃,荠菜和肉可以做馅心包饺子吃……)
6、请值日生擦桌子,幼儿洗手准备包饺子。
三、实践操作:包饺子
1、全班幼儿分成四小组,把准备好的饺子皮和荠菜肉馅分组放好。
2、教幼儿学习包饺子的方法,并示范全过程:夹上一点肉馅放在饺子皮中间,将饺子皮对折粘在一起捏紧,即成一只饺子。
3、幼儿自己动手包饺子,教师提醒幼儿饺子的`两角连接处要粘牢。
4、煮饺子,幼儿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将煮熟的饺子放入菠菜汤中,大家品尝荠菜肉馅的饺子鲜味。
教学反思:
幼儿期的学习动机更多地直接受兴趣的影响,拣菜、包饺子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能极大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认知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可见,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新颖性,教育目标的明确性、合理性,能使幼儿感到精神上的满足,当然也要避免形式主义。该活动的特点是学习的整体性。能从儿童的主体性观念出发,注意了学习中的认知、情感、意志的有机结合。其次是它的实践性,让幼儿通过“拣”、“包”等实践活动,通过自己的感官去获取知识,并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直接感知和操作。我认为此次活动很受孩子们的喜欢,教学效果显著。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名称:《顽皮的影子》
活动目标:
1、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及求知欲望。
2、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实践操作活动,并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即: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光线就产生了影子。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合作、判断能力。
准备活动:知识准备:
1、知道镜子会反光,了解平面镜的特征。
2、知道产生影子所需要的条件。
物质部分:
1、白志、手电筒、固体胶若干。
2、乌龟、小鸟、牙孜、风车,电扇、蝴蝶等各种形象若干。
3、教师范例一份。
组织形式:集体教学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打开应集灯,照在墙上同幼儿一起玩手影,并教幼儿几种手影,如:孔雀、小鸟、小狗等手影,以故事《小孔雀的一天》使幼儿知道在不同方位的光性照射出不同长短的影子。
教师关掉灯,提问:“为什么会产生影子呢?”
二、 了解影子是怎样产生的
出示小兔并对幼儿说:“今天优质调皮的'小兔子想和自己的影子做游戏,可他找不到自己的影子,小朋友帮小兔找到他的影子,并看看有什么变化。”
让幼儿用手电照在小兔身上,观察光线角度不同,影子有什么变化,幼儿自由发表意见,师选一幼儿代表进一步强化“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只有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了光线才能产生影子。
三、 跳舞的影子
1、 游戏:蝴蝶跳舞
教师操作游戏材料表演,幼儿观察蝴蝶飞起来跳舞,但不结实操作过程。
2、 为幼儿提供材料:手电、纸、蝴蝶、固体胶等材料,通过实验操作启发幼儿想办法
让蝴蝶跳舞。
3、请个别幼儿把自己探索结果告诉大家,并掩饰过程。
4、讨论:为什么有的蝴蝶会跳舞?而有的蝴蝶不会跳舞?
5、小结:要升蝴蝶跳舞,他的翅膀与纸之间必须有距离,也就是只把蝴蝶的身上粘住即可,翅膀不必粘上。
四、
进一步探索“影子”跳舞的奥秘
1、提供各种形象,请幼儿任选一种或几种材料,想想这些物体的那些部分适于活动,然后设法让他们动起来。
2、幼儿探索根据情况指导,如当幼儿未能让风车转起来,可以启发幼儿思考,“风车”的角度折叠得是否合适?手电移动的角度方向是否与“风车”的活动有关。
3、
幼儿讲述方法并交流,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物体是怎样活动的?
4、你们发现什么秘密?(手电上下移动时,影子也上下移动,手电左右移动时,影子也左右移动)
5、教师小结:当手电移动时,光线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是影子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这样它们就跳起舞来了。
五、活动延伸
1、到户外去寻找各种物体和自己的影子,并玩踩影子游戏,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本次活动。
2、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光和影子”的有趣现象。
3、组织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有关内容,以保持幼儿浓厚的探索兴趣。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秋天丰富的色彩,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2、通过观察秋天的田野、果园,知道秋天许多农作物和果实都成熟了。
3、产生喜欢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联系参观秋天的农田和果园。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进行参观前的谈话。
教师告诉幼儿参观的地点,并讨论外出参观的注意点,使每一个幼儿都能遵守集体的规则,与同伴一起关注秋天植物的生长变化。
2、带领幼儿参观农田,认识几种常见的果树和农作物。
(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果园里果树,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出各种果树的`名称,外形特征。
(2)引导幼儿观察秋天的农田,说说:农田里的农作物是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3)、教师进行简单的小结,并向幼儿做简单地介绍:秋天到了,除了各种各样的水果成熟了,许多农作物也成熟了,有金黄色的玉米、沉甸甸的稻谷,还有一朵朵可爱的棉花、圆圆的大南瓜。
(4)、丰富幼儿关于农作物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3、了解秋天农民的工作,知道要爱惜粮食。
人们在果园里或农田里做什么?水果从果树上摘下来后,怎么办?人们是怎样从农田里收割农作物的?然后又是怎样加工的?
4、音乐活动《逛公园》并尝试进行仿编。
重点:感知秋天丰富的色彩,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难点:通过观察秋天的田野、果园,知道秋天许多农作物和果实都成熟了。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平衡"是一种常见的科学现象,在幼儿园平时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如"走走平衡木,玩玩跷跷板,自转几圈不让自己摔倒"等等都是平衡现象的体现。但是,孩子对此类现象的认识多为无意识的,为了激起孩子对身边科学现象的关注,特设计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1.通过尝试探索,了解两边重量相等能使物体保持平衡。
2.鼓励幼儿运用习得的科学经验制作玩具。
3.体验尝试过程的快乐,感受活动成功的愉悦情绪。
活动准备:
1..学具:人手一份操作器材(将一根长约30cm的钢丝分别绑在两根筷子上连接成斜线,筷子的一头插入在装有沙子的罐子里,制作成一个架子)、人形纸卡、橡皮泥。
2.教具:利用平衡原理制作的玩具 (一块方形胡萝卜、三根牙签、一些橡皮泥制作而成)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课题。
1.小朋友见过杂技表演"走钢丝"吗?他们是怎样的?
2.(出示人形纸卡)瞧,有一位冒险小子,它也想来学走钢丝,它想先学着让自己跨在钢丝上不摔下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鼓励孩子运用以往的经验进行发散思维、联想回答)(二)教师介绍材料,探索"冒险小子"跨钢丝的方法。
1.用教师准备的一种材料--橡皮泥,帮助冒险小子跨走钢丝。
2.操作后交流:你是怎样使"冒险小子"跨在钢丝上不摔下来的?(绑、粘等固定的方法)
(三)探索"冒险小子"跨走钢丝的方法及奥秘。
1.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冒险小子跨在钢丝上平衡地滑动呢?
2.幼儿尝试后演示:
(1)请将冒险小子固定在钢丝上的幼儿上台演示交流;
(2)请将橡皮泥包裹在冒险小子两只脚上,两边重量相等的幼儿上台演示交流;
(3)请将橡皮泥包裹在冒险小子两只脚上,两边重量不等的幼儿上台演示交流。
3.讨论交流:为什么用同样方法(都是将橡皮泥包裹在冒险小子两只脚上),有的成功了,有的却没有成功呢?(让幼儿了解两边重量相等能使冒险小子保持平衡的道理!)
(四)幼儿第三次尝试,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延伸:
为幼儿在区域中投放材料,制作平衡小玩具继续探索科学奥秘。
活动建议:活动结束不是结束,而是探索的开始,建议教师在探索区为幼儿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制平衡玩具继续探索平衡的奥秘,逐步养成幼儿爱探索、爱操作的.习惯和不成功不罢休的精神。
活动反思:
此活动借助橡皮泥这一材料,让孩子通过多次尝试、交流,在操作摆弄、做做玩玩中使一些本来含糊的、处于半意识状态的东西慢慢变得明晰起来,不知不觉就习得了平衡的经验。而活动中反复不断的探索和尝试让幼儿最终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无形中培养了一种不成功不罢休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与精神。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科学就在眼前,只要自己善于尝试,敢于实践,成功就会属于自己!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不同动物爱吃地食物。
2、有喜爱小动物地情感。
活动准备:
在活动室内布置小兔家的场景,青菜、萝卜、蘑菇、青草、小鱼、小虫等小动物吃的食物玩具,小熊、小鸡、小猫、小猴等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今天小兔家请客,看看小兔请了哪个小动物到它家去做客?”“你们能不能帮每一个小动物挑选一份礼物送给小兔?”
2、选购礼物:
(1)、幼儿到“超市”为小动物选择小兔喜欢吃的食物。
(2)、互相说说自己选了什么礼物:
——“现在你们能到超市去为小兔选一些招待小动物的.食物吗?”
3、到小兔家做客:
小动物到小兔家,将礼物送给小兔时,会说什么话?
——“想一想,小兔会拿什么东西招待小动物们呢?”
延伸活动:
小白兔吃青菜(体育游戏)
玩法:请一位幼儿扮老狼,其余幼儿扮小白兔,当小兔念完儿歌最后一句时,老狼出来追吃小兔,小兔快速逃到家里;如果小兔被老狼抓住,小兔就停一次游戏。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实验、观察的技巧。
2.培养关心植物的行为。
活动准备:
*剪刀、红蓝墨水、杯子、橡皮筋、水。
*芹菜、白色花朵(玫瑰或康乃馨。)
活动过程:
*做小实验,请幼儿仔细观察植物是怎么喝水的.。
1.芹菜实验:
——将芹菜的茎剪短一些,叶子摘掉一些。
——把橡皮筋套在杯子上,再装进一些水,并滴进一些红墨水。
——将芹菜插*杯子里,并调整橡皮筋到水面位置做记号。
——过一段时间,让幼儿看看水面和橡皮筋的位置是否一样(水面低于橡皮筋),芹菜的茎有什么变化(变红)。
2.两色花实验:
——请大人将花朵的茎剪开。
——两个杯子各装进一些水,分别滴进红色、蓝色墨水。
——将花朵剪开的茎分别插*不同的杯子里。
——经过一天以后,看看或多有什么变化(植物的茎将两种颜色的墨水往上吸)。白花是不是变成红花或蓝花了。
*问幼儿:如果植物没水会怎样呢?请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讲解为植物浇水的方法:
——土壤干燥十需要水,而且要将水浇在土上。看到有水从花盘底下漏出来时,应停止浇水。
——早上或傍晚是最好的浇水时间。
——每隔10天左右帮植物洗洗澡,这样可以冲掉叶子上的灰尘和虫子。
*提醒幼儿回家帮植物浇水。
活动评价:
*能参与实验的过程。
*能注意植物需要水。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9-23
大班科学教案01-21
大班科学教案02-23
[精品]大班科学教案09-02
大班科学教案【实用】09-03
大班科学教案(精品)09-04
大班科学教案[优选]07-04
(荐)大班科学教案09-14
(精品)大班科学教案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