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10 09:31:13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6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镜子的特征以及会反射的道理。

  2.观察理解随着两面镜子之间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数就越多。

  趣味练习

  准备活动

  [自由选择活动-科学领域]- 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镜子分身术(镜子里有几个小朋友呢?)

  活动内容

  【导入】

  1.观看多媒体资料【镜子分身术】,推测两个镜子对照可以看见很多个物体的原因。

  - 照镜子的时候你看到过好多个自己吗?

  - 在哪儿看到的?

  - 同时用两个镜子照的话,为什么能看到那么多个物体呢?

  【展开】

  2.观看实验视频【镜子分身术】,说说实验目标,实验顺序和备品。

  -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什么?

  - 做实验的时候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 利用镜子的特征,观察在镜子的折射下能看到多少个物体。

  - 看一看实验顺序 。

  1)把两面镜子的背面用胶带粘起来。

  2)在镜子中间放一个球。

  3)观察一下镜子折射出的球的数量。

  【活动1:把两面镜子的距离拉远】

  3. 观察两面镜子之间的距离变远的话,球的个数有什么变化。

  - 把两面镜子粘在一起,中间放一个彩球。

  - 镜子折射出来的球有几个?

  - 镜子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的话,镜子里的'球的数量有什么变化?

  【活动2:把两面镜子的距离拉近】

  4.观察两面镜子之间的距离变近的话,球的个数有什么变化。

  - 两面镜子之间距离拉近。

  - 镜子里有几个球呢?

  5. 说说镜子之间距离的变化,球的个数有什么变化。

  - 镜子之间变远和变近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呢?

  - 为什么球的数量会不同呢?

  【结束】

  6. 实验结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镜子分身术(球越来越多)写一写实验结果。

  活动评价

  - 对于镜子特征的理解以及观察的积极度进行评价。(jy46.com)

  教师活动相关信息

  镜子有反射的特征。利用两面镜子看物体的时候,随着两面镜子之间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数就越多,所以就会看到更多的物体。利用同样的原理,用两面镜子制作一个潜望镜,看一看不能直接看到的事物。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螃蟹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课题名称:球儿转转转

  活动目标:

  1、 运用多种感官在动动、玩玩中感知发现圆形与球体的不同。

  2、 尝试用球进行多种滚动游戏,并体验其乐趣。

  活动准备:皮球、乒乓球、弹力球、玻璃球、硬币、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若干、球操的录像片

  活动过程:

  1、 让幼儿欣赏球操,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 出示装球体、硬币、圆形卡片的篮子:

  教师提问:这些玩具滚动时一样吗?每人选两样不同的玩具,两人一组,一起玩一玩,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幼儿:皮球能到处滚来滚去

  幼儿:硬币、圆形卡片可以朝着一个方向滚动。

  教师:请将到处滚动的放在圆形的篮子里,只朝一个方向滚动的放在方形的.篮子里。

  教师小结:只朝着一个方向滚动的是圆形。

  3、 看一看,说一说

  让幼儿说出:皮球、硬币、圆形卡片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教师小结:从每个方向看都是圆形的,并且能向每个方向滚动的物体,我们叫它球体。

  4、 找一找,说一说:

  请幼儿说出生活中哪些物品像圆形,哪些物品像球体。

  5、请幼儿自由玩球,进一步探索球的特性。

  (1)请幼儿在室内探索球的玩法

  (2)、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的玩法。

  6、活动延伸:户外区玩球,继续探索球的玩法。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2、发现转动的有趣现象,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份操作材料:筷子、轮子、塑料玩具、伞、圆纸片、牙签、木片、盖子。

  2、学具:陀螺、电风扇、法条玩具、录音机、磁带、钟表。

  3、视屏展示仪、电视机

  活动过程:

  一、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获得转动的经验。

  1、幼儿猜谜:说它是辆车,可它不是车,风儿一吹来,脑袋随风转。猜猜什么?(风车)出示风车,请幼儿讲讲是怎么猜出来的?

  2、师幼小结:有了风,风车就转动。

  二、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转动是运动的方式。

  1、是:你能让自己的身体转动起来吗?试一试,看看自己的身体哪些部位能转动。

  2、幼儿探索绳梯部位的转动。

  3、幼儿交流:

  (1)幼儿交流;你让身体的哪一部位转动起来了,请你试一试。

  (2)师:如果我们身体的一些部位不能转动,行不行?

  4、师幼小结:我们的身体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转动,让我们做事、运动更灵活.

  三、探索使物体转动的方法。

  1、师:你能够想办法让桌上的东西转动起来吗?玩的时候动脑筋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2、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的告诉同伴,并请想法奇特的幼儿在视屏仪上演示.

  3、小结: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许多的办法让篮子里的东西转动起来,而且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

  四、拓展生活经验

  1、请小朋友到周围找一找那些东西能转动?转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幼儿在活动室里寻找幼儿交流:哪些东西能转动,转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

  2、在我们的周围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能转动?转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夏天来到了,各种各样的小虫子经常出现在角角落落、树林、草丛里,这些地方也是孩子愿意去的地方,所以他们经常把发现的小虫子带回来,于是我们组织了一系列关于小虫子的活动。

  活动一:

  寻找虫子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探索虫子的家,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

  2、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与同伴交流。

  3、引导幼儿了解虫子的居住地与其生活习性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归类。

  活动准备:

  1、记录纸、笔、

  2、透明的小瓶子、塑料带、篓空塑料筐、纸袋等。

  3、蔬菜叶、面包、飞虫、瓜皮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幼儿到户外操场、种植园、小花园寻找小虫子。对虫子的生活环境进行记录。

  二、引导幼儿讨论虫子的家在哪里?(你在哪里发现的虫子?)

  1、幼儿之间相互介绍自己发现和记录的虫子的家。

  2、集体讨论虫子的家在哪里?

  3、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总结:(蚯蚓生活在土壤里、蝴蝶生活在花丛中……)

  4、开阔幼儿思维,“除了今天发现的小虫子,你在哪里还见过虫子?”幼儿之间相互交流,个别幼儿讲给大家听。

  三、给虫子安新家

  1、鼓励幼儿自由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物品养虫子。

  2、选择食物放入虫子的新家里。

  3、鼓励幼儿进行细致观察并做好记录。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对自己饲养的小虫子进行细心观察,教师引导幼儿在观察中发现新的问题。一段时间后,看看会有什么变化。

  效果评析:

  此次活动幼儿很感兴趣,充分享受到大自然带来的乐趣,我把认识虫子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虫子的时候,有个孩子捉了一只蝈蝈,但是关于放在什么里面?怎么不让蝈蝈跑出来?小朋友怎么又看的清楚?的问题,孩子们争论起来,这时有个孩子提出用两个镂空塑料筐对着扣起来,这个方法得到大家的一致同意,有个孩子还找来胶带把接口粘住。当发现孩子们能主动的解决一些问题时,我由衷的高兴,即便是我本来预设的效果没达到,但我欣慰这份意外的惊喜。

  活动二:虫子的特殊本领

  活动目标:

  1、引发幼儿对虫子特殊本领的关注。

  2、引导幼儿了解虫子的保护色、预测天气、再生的本领。

  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虫子特殊本领的资料,在饲养区中饲养断体的蚯蚓,观察蚯蚓的再生。

  2、进行表演游戏的材料若干。

  3、关于动物保护色的挂图。

  活动过程:

  一、幼儿欣赏故事《蚯蚓再生》,了解虫子再生的本领。

  1、故事结尾蚯蚓妈妈的话可先不讲,留下悬念,幼儿讨论、了解蚯蚓再生的特殊本领。

  2、看蚯蚓再生的录象资料,进一步了解蚯蚓再生的过程和原因。

  3、讨论其他虫子的再生:如壁虎等。

  二、幼儿讨论并向同伴介绍虫子的其他特殊本领如预报天气等。

  三、教师出示挂图,让幼儿寻找隐藏的虫子,发现虫子保护色的秘密。如:蝴蝶、蚱蜢等。

  活动延伸:

  幼儿分组表演游戏《侦察兵》,为幼儿提供不同的材料、工具和场景。如:树枝、树叶、皱纹纸、牛皮纸、颜料、绘画用具等。幼儿根据游戏情节的需要扮演侦察兵,进行自我伪装。

  效果评析:幼儿的好奇心很强,总喜欢问个为什么,正是这份好奇才使孩子的知识越来越丰富,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其知识经验也会有一定的增长。作为教师应该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做好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孩子的好奇心重,喜欢探索身边事物的奥秘,我们根据孩子的这一特点,设计了这个活动,取材于身边常见事物,让孩子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简单的科学道理。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践,发现不同物体掉落过程的不同,进而得出结论:轻的东西掉下来时比较慢,重的东西掉下来时比较快。

  2、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记录、表达能力及交流、沟通、合作能力。

  3、培养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纸条、积木、树叶、沙包、布、鸡毛若干。

  2、可供幼儿记录操作结果的'纸、笔若干。

  3、黑板一块、有关识字卡。

  活动过程:

  1、逐一出示六种物品,交代游戏名称及规则。

  2、请幼儿玩游戏“掉下来了”,教师参与引导,要求幼儿观察物体掉落时的状态。

  3、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来表达观察到的结果,并得出结论:轻的东西掉下来时比较慢,重的东西掉下来时比较快。

  4、请幼儿再次游戏,要求幼儿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并把记录情况讲给同伴、客人们听。

  5、请个别幼儿在集体中讲述他们的记录情况,小结活动过程,引出活动延伸。

  活动延伸:

  1、让幼儿实验相同质量、相同材料在不同形状时掉落情况的不同。

  2、引导幼儿理解物体掉落时受外力影响造成的结果的不同。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区分生命物和非生命物,初步理解生命的概念。

  2、教育幼儿要珍惜生命、爱惜生命。

  3、培养幼儿探索生命现象的兴趣。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动物植物图片,人生长过程图片。小蝌蚪变青蛙课件,植物生长课件。大转盘。大耳朵图图动画片段。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师生观看大耳朵图图片段。

  2、提问:小朋友你们是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你们是从那儿来的。

  小结;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

  二、探索有生命的物体:

  1、了解人的生长过程:

  提问:我们是怎样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出示人的成长图片。

  小结:每个小朋友都是从小慢慢长到大,在长大的过程中经历了不同阶段。

  2、了解动物的的生长过程:

  提问:小动物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呢,我一来看看这只小动物是怎样长大的。

  出示小蝌蚪变青蛙视频:

  小结:小动物和我们人一样也是从小慢慢长到大。

  3、了解植物生长过程:

  观看植物生长课件,了解植物生长过程。

  小结;植物也是从小慢慢长到大。

  4、解释有生命的物体:

  提问:看了视频和图片后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人、动物、植物。都能生长,都是经历从小慢慢长到大,一直到死亡。所以它们都是有生命物体。

  三、探索无生命的物体:

  提问:世界上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是有生命的。如:石头,文具盒等。为什么。

  小结:世界上的物体有的是有生命的。有的不是。像石头等都不能生长,不会死亡,所以像他们一样是无生命的。

  四、区分有生命与无生命物体:

  1、游戏大转盘;幼儿转动大转盘,当转盘停止时,指针所指的物体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请幼儿说出。

  2、出示有生命物体与物体图片幼儿进行分类。

  五、有生命无生命的舞蹈。听音乐幼儿表演:

  结束活动:寻找生活中的有生命无生命物体。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有二十五名幼儿参与,大部分幼儿表现很好,课堂气氛活跃,目标完成很好。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1-21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9-23

大班科学教案02-23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模板6篇(优秀大班科学教案大全)06-09

《恐龙》大班科学教案12-13

《磁铁》大班科学教案11-18

[必备]大班科学教案10-04

【优】大班科学教案10-07

(通用)大班科学教案09-24

【优选】大班科学教案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