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实用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猜测--验证”的科学研究流程。发现事物的规律。
2、乐意参与问题的争议和讨论。
活动重点:知道橘子的瓣数是不固定的,但基本在8瓣至12瓣之间。
活动准备:橘子、碟子、篮子、记录表、陈皮
过程:
1、摸宝
--教师出示盒子,问:你们猜老师的盒子里装的是什么?
--请幼儿摸一摸,问:你感觉是什么东西呀?
--验证盒子里到底是不是橘子
2、猜一猜,数一数(教师手上的.橘子)
--教师手中拿着橘子,问:你知道我手上的橘子把皮剥了里面的橘瓤有多少瓣呢?我要请你来猜一猜!
--出示记录表将幼儿猜的数字记录下来
--教师将橘子剥开和幼儿一起数一数手上的橘子里面橘瓤有几瓣
--把所数的数字记录在表上
--师问:是不是 所有的橘子都只有刚才我们数的这几瓣?
--教师在出示一个大一点的橘子,问:这个橘子这么大,那它里面的橘瓤是不是会多一点呢?我要请小朋友来猜一猜!
--将幼儿猜的数记录在表上
--教师将橘子剥开和幼儿一起数一数手上的橘子里面橘瓤有几瓣
--把所数的数字记录在表上
--师问:是不是 所有的橘子都只有刚才我们数的这几瓣?还有瓣数不同的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别的橘子看还有瓣数不同的吗!
3、数一数(幼儿手上的橘子)
--请幼儿剥开橘子数一数自己的橘瓤有几瓣
--把幼儿所数的数字记录在表上
4、说一说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橘子分别有几瓣,知道橘子的瓣数是不固定的,但基本在8瓣至12瓣之间。
5、出示陈皮
--教师出示陈皮问:你们猜猜这个是用什么东西做的?
--请幼儿观察陈皮,在说说猜测的理由。
--请幼儿先闻一闻再尝一尝,再次说说猜测的理由。
--教师确认陈皮是橘皮做的。
--教师通过讲述法告诉幼儿橘子有那些作用
结束部分:尝一尝
--请幼儿将橘子和陈皮端到桌子上去品尝。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也来剥剥橘子,数数橘子有几瓣。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在了解一次性纸杯常规用途后,让儿童懂得纸杯的多种用途,为以后生活增加 小常识。
儿手工制作能力,培养幼儿创新思维,也让幼儿体验到集体活动以及互帮互助的乐趣。
使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增强手工制作能力,例如裁剪、粘贴、涂抹。
【活动准备】
一包一次性纸杯,剪刀若干,蜡笔若干,胶棒若干。
【活动重难点】
用剪刀剪出规则的图形,蜡笔均匀涂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方式:
1.以游戏互动的方式导入,用制作的道具引出主题并抓住儿童兴趣。
(二)展示制作好的教具,让幼儿自己观察。最后教师予以指导,帮助幼儿清楚制做所用到的东西:
1.向幼儿展示已经做好的杯子玩具,小熊、小兔子、小熊。以此来吸引孩子注意力,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
2.让幼儿各自观察教师已经做好的杯子玩具,说出自己所看到得用到的的材料。小朋友们可以相互补充。
3.教师向幼儿说明所做杯子玩具的步骤,以及所用材料,让幼儿了解制的准备以及过程,方便之后的制作。
(三)手工制作,予以孩子引导,并鼓励他们相互帮助:
1.将幼儿分好小组,分发工具,并告知幼儿注意安全,尤其小心使用剪刀,不要弄伤自己以及他人。还要注意 不要浪费纸张、胶棒。
2.在制作过程中,可以让做的快的幼儿去帮助比较慢的幼儿,让他们学会去主动寻求帮助或者主动帮助别人。
3.在活动中,教师要主动观察幼儿的活动,及时给予帮助。
(四)展示成果,并做好收尾工作:
1.让幼儿自己展示自己所做的杯子玩具,说出自己的想法自己做玩具的步骤并说出对于自己来说比较困难的地方。
2.让幼儿自己收拾自己的手工垃圾,把工具放到工具栏,维护好教室卫生。
【活动延伸】
拿出以准备好的教具,向幼儿展示,告知她们这是废物利用,并让幼儿发现自己教室内废物利用的物品,也可以让他们自己在家里制作一些小东西。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感知水会流动的特征。
2.探索用不同的方法帮水搬家。
二、活动准备:
水盆、水桶、杯子、空矿泉水瓶、海绵、塑料注射器(无针头)塑料袋、抹布、小筐、小勺、漏勺等。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帮水搬家。
难点: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水的特性。
四、活动过程:
1.请幼儿听水流的声音,引起幼儿兴趣。
(事先录好的水声)
师:这是什么声音?
幼儿:水声
师:对,是水妈妈。
2.自由选择材料,帮水宝宝搬家。
(1)师:今天水妈妈要请小朋友帮忙运水,请你们把水从一个盆子运到另一个盆子里,你们想帮忙吗?那应该用什么方法运水呢? (请幼儿自由说)
(2)咱们先来看一下老师都给你准备了哪些材料?(观察教师在前面准备的工具)师:你看到了什么工具?你用什么工具?
(3)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分组运水。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那么多材料,你们想不想帮水宝宝搬家?不过在搬家之前水妈妈有几个要求:
一是不能将水宝宝丢到地上,否则它会迷路的;
二是不能将水宝宝弄到衣服上;
三是在搬水时不要碰到小朋友,你们能做到吗?
那现在我们6人一组开始行动吧!
(4)幼儿分享经验。
请你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工具来运水的?(重点请幼儿讲海绵、针管等是怎样运水的)。—在前面演示
出示漏斗,它能运水吗?为什么?你有什么办法让它也能运水?
3、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办法运水。
(1)教师再添加有漏洞的'工具,请幼儿探索如何用这些工具运水。
(2)幼儿分享经验,你是用什么方法运水的?
(2)好了,孩子们我们帮水宝宝搬完家了,你们太棒了,现在请小朋友把刚才用的工具分别放到两个盆里(能盛水的工具)、(不能盛水的工具)。
小朋友,为什么这些工具是不能盛水的?
教师小结:水是会流动的,因为这些工具有缝隙,所以不能盛水。像漏斗这样的工具虽然不能运水,但如果动脑筋,也是有办法的。
4.了解水的用途,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
水妈妈告诉我们,水的用处可大了,那水都有什么用处呢?(浇花、做饭、洗车)
延伸活动:使用过的水可以干什么?不能浪费,所以我们将用过的水浇花。
活动结束后,将用过的水到开心农场浇花。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一些常见恐龙的名称以及生活习性,并学习认识草食恐龙和肉食恐龙。
2、知道恐龙曾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它的灭绝至今是科学上的一个谜。
3、激发幼儿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活动准备
1.ppt课件-食草恐龙和食肉恐龙
2.操作活动业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恐龙化石,请幼儿说这是什么?教师总结:这是一个恐龙蛋化石,当时的恐龙蛋被掩埋,经过几百万年地地质挤压而形成的恐龙蛋化石。
2、说起恐龙,它有很多种类,主要分为肉食恐龙和素食恐龙两大类。你们都知道那些恐龙?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恐龙照片,能帮我确认一下这些都是什么恐龙?
二、引导幼儿一起讨论图片
图片1霸王龙又名暴龙,是肉食性恐龙,它们是肉食恐龙中出现最晚、也是最大型、最强的食肉动物。身长约13米,肩高约5米,平均体重约9吨。
图片2梁龙 属于食草恐龙,个体最长可超过25米,是最长的恐龙。体重约10吨左右。鼻孔位于眼睛之上。当陆上敌害攻击时,它就逃入水中躲藏,头顶上的鼻孔不会被水淹没,便于呼吸。
图片3偷蛋龙 身长2m 宽0.2m 高1m 重24~34公斤既吃植物也吃肉,比如其它动物的蛋,种子,昆虫等。主要特征:手上有三个长手指,鼻子上长小角。
图片4异特龙 属于食肉恐龙,出现时间更晚,身长最大的有15米长,身高大约5米高,体重3吨图片5镰刀龙是一种杂食恐龙,它最显着的特征就是前肢上极长的指爪--长达75厘米,可以用于驱赶天敌,或者得到食物。镰刀龙可能长有羽毛,但是显然不会飞。
图片6腕龙体重约在70-80吨之间,是最重的恐龙。体长: 长23米,高12米恐龙(五六层楼),食物: 草食动物,它吃树梢处的叶子,尾巴短粗,头部能抬得很高图片7鸭冠龙它与霸王龙一样都是生活在6850万年以前,鸭冠龙的生活与鸭子相似,是在水中游泳,并且以水中植物为生。
图片8剑龙它最大的特征就是背部耸起的两排骨板,以及尾巴上生着尖棘。剑龙是草食性的'恐龙,行动缓慢,它身上的骨板和尾巴上的尖棘,便成了躲避肉食性恐龙最好的防卫了。
图片9雷龙体重约在35公吨到50吨之间(7到10只成年大象),粗壮的腿,有如树干一样雷龙的身体虽然大得惊人,性情却很温和,平时以植物为食,有时会走入沼泽里,由于水具有浮力,可以减轻它身体的沉重负担,同时也能躲避像异特龙般凶暴的肉食性恐龙的攻击。
图片10慈母龙 身长9米(三到四层楼) 体重4吨 ,主要食物: 吃树叶,浆果,和种子 ,杂食恐龙,长着和鸟一样的脚,性格温顺图片11巨齿龙最早的大型、二足、肉食性恐龙,体长:7-9米长,约3.5米高(尽两层楼高),锯齿龙的大脑是最大的且,它的感觉器官非常发达,因而被认为是最聪明的恐龙图片12翼龙就是会飞的恐龙,其实翼龙不是恐龙,它是生存在恐龙时代的一种动物,是一种会飞的爬行动物,当时恐龙控制着整个陆地,翼龙就控制着整个空中,是当时的空中霸主。
三、探索恐龙外形与食性关系
1.食肉恐龙和食草恐龙看上去有哪些不一样的特征呢?
2.引导幼儿观察肉食恐龙、草食恐龙的牙齿、脖子、体型的不同,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启发幼儿思考食性和外形的关系,比如为什么肉食恐龙的牙齿很锋利,为什么草食恐龙的脖子很长。
3.根据初步了解的肉食恐龙和草食恐龙典型特征,给挂图中的恐龙分类4.小朋友知道肉食恐龙与草食恐龙生活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吗?
小结;几亿年前的地球上拥有一个完整的大陆,恐龙可以自在地四处漫游。按照四、食性给恐龙分类按照恐龙的食性对自己熟悉的恐龙进行分类恐龙喜欢吃什么呢?
那哪些恐龙喜欢吃肉哪些恐龙喜欢吃草呢?
(引导幼儿按照食性分类进行连线。)五、恐龙是怎么灭绝的?——可是,这样的庞然大物在地球上称霸了一亿七千万年以后却一齐消失了,它究竟是怎么消失的呢?请你想一想、猜一猜、说一说。——幼儿自由讨论、猜测并交流。——教师小结:就象你们的猜测一样,我们的科学家也作了各种猜测,但却都没有根据,所以恐龙的灭绝,至今为止,仍然是一个没有解开的谜。小朋友,你们觉得恐龙神秘吗?希望我们小朋友努力学习,不断地去探索、研究恐龙,早日找到答案。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准备
电教设备:投影仪、电脑。
制作树叶标本过程的录像和做好的树叶标本若干。
到户外观赏落叶,并捡回自己喜欢的各种落叶,要求树叶完整、平整。
制作标本的前期准备工作所需要的工具与材料:抹布、较厚的旧书(幼儿自带)、皱纹纸。
活动目标
了解制作树叶标本的基本方法与主要工具、材料。
感受树叶的多样与美丽,对植物产生探究的兴趣。
知道制作树叶标本的前期准备过程:采集、清洁与干燥,初步了解树叶标本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观赏树叶标本的兴趣。
1.教师和幼儿一起唱歌曲《小树叶》。
2.教师:小朋友都喜欢各种各样的树叶,还捡回了许多自己喜欢的'树叶。老师也很喜欢各种美丽的小树叶,你们看这些都是老师喜欢的落叶,它们好看吗?你们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二、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并欣赏树叶标本,了解制作标本的意义。
1.引导幼儿观察树叶标本与落叶的区别。
教师:这些树叶和小朋友刚捡回来的树叶一样吗?这些树叶还有什么好听的名字?(树叶标本)
2.幼儿观赏树叶标本。
(1)教师引导幼儿认识树叶标本:你们见过树叶标本吗?在哪里见过?
(2)教师:为什么有人要采集树叶做标本?标本有什么用?
3.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标本就像照片一样,它能让大家更清楚地认识许多不同的植物,非常方便。树叶标本不会枯掉、也不会腐烂,因此可以存放很长时间。
三、播放录像,让幼儿了解制作树叶标本的简单方法。
1.让幼儿猜猜、说说制作树叶标本的方法。
2.观看录像,教师肯定幼儿的已有经验。
3.重点讨论制作树叶标本需要做哪些前期准备工作。
四、教师和幼儿一起整理树叶,为制作树叶标本做准备。
引导幼儿按照以下程序完成制作树叶标本的初步工作:选择完整、平整的树叶—用抹布清洁树叶—用皱纹纸干燥树叶—用较厚的旧书夹压树叶。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科学活动区提供各种树叶标本,供幼儿认识。
日常渗透:带领幼儿定期为树叶换皱纹纸,待观察若干天树叶完全干燥后,就可进行标本制作。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猫的外形特征及相应的生活习性。
2、感受猫的各种趣事、,激发幼儿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图片:各种形态动作的猫。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引起兴趣
教师:今天有一只小动物要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2.出示小猫
(提醒小猫怕生,怕噪音,小朋友别发出很大的声音)
二、展开
1、观察小猫脚部特征
(1)小猫的爪子是什么样的?
观察小猫的爪子,尖尖的、弯弯的。
(鼓励幼儿用好听的词说说)
(2)你知道小猫尖尖的爪子有什么作用呀?
(幼儿学学爪子抓老鼠的样子。)
(3)尖尖的爪子长在哪里呀?(脚上)小猫有几只脚?
(4)小猫的脚上除了爪子还有什么?说说那块肉垫
(5)小猫为什么走路要静悄悄。
2、观察小猫脸部特征
(1)看看小猫的嘴巴有什么特别吗?(三瓣嘴)
(2)小猫的嘴边长着什么呀?(胡子)
怎样的`胡子?(细细长长)
(3)小猫的胡子有什么本领你知道吗?
(4)这些都长在小猫的哪里啊?(脸上)
3、感受猫的生活习性
(1)教师:小猫主人给小猫拍了些照片,看看小猫在家都干什么呢?
(2)欣赏图片
调皮的小猫
睡觉的猫
爱干净的猫
它为什么老舔自己的毛呢?说明小猫怎么样?
三、结束
小猫可以做我们的小伙伴,我们都要保护爱护它们,不要伤害它们,只有你去伤害它它才会攻击你。
小猫还有很多品种,让我们来看看其他种类的小猫是怎么样的?
(看照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气球吃什么》
幼儿园中班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气球与充气玩具变鼓是因为充入了空气。
2.探索充气的多种方法。
3.体会与同伴合作才能扎住“气球嘴”的必要性。
活动准备
1.没充气的气球人手一份。
2.脚踩式打气筒,各种充气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气球吃什么
1.出示充好气的气球和未充气的气球。
这个气球圆鼓鼓,胖乎乎,这个气球呢,瘪着肚子,好像没吃过饭。
2.教师手拿未充气的气球,引出《气球爱吃什么》。
提问:气球喜欢吃饼干、馒头、糖果吗?
讨论:气球吃什么,才能鼓起来,变的胖胖的呢?
二、我帮气球吃空气。
1.教师:空气有个怪脾气,很喜欢从气球的肚子里溜出来。
怎么样让气球吃的饱饱的,又不让空气溜掉?
2.教师示范吹气球,用嘴给气球充气,以及如何扎住“气球嘴”,不让空气溜走。
3.幼儿每人一只气球,用嘴给气球充气,让气球很快“胖”起来。
4.告诉幼儿为了不让空气溜走,他们可以主动寻找合作伙伴,扎住“气球嘴”。
三、充气玩具吃空气
1.出示充气玩具。
气球还有很多朋友,也和气球一样喜欢吃空气。我们也来帮帮他们,让他们也吃得圆鼓鼓、胖乎乎的。
2.幼儿自由结伴给充气玩具吹气,摸一摸充满空气后胖乎乎的“身体状态”。
3.幼儿玩一玩这些充气玩具。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一、设计意图
花生对幼儿来说是十分熟悉的,它通常是我们自然角中的常客。有时,“馋嘴”的孩子会忍不住偷偷地剥开它。同时,《纲要》中也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中班科学《花生》酝酿而成,通过“观察比较—猜测验证—拓展延伸”的过程,帮助幼儿从外到里的认识花生,鼓励幼儿自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记录。
二、活动目标
1、观察花生的主要特征,感知花生壳内花生米数量的异同。
2、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花生米的数量,检验自己的猜想。
三、活动准备
1、带壳生花生若干,记录纸人手一份(附)
2、小碟子、小篮子每桌一个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初步感知花生的主要特征。
1、小朋友看,在你们桌子上有什么呀?这些花生是怎么样的呢?
2、那现在请你们用小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我们一起来摸摸,看看上面有什么呀?
原来花生壳上有许多小洞洞,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
3、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比一比,你们的花生有什么不同?
(评析:活动开始,调动幼儿的触觉和视觉神经参与活动,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花生的形状、颜色等基本特征,并通过与旁边小朋友花生的对比,了解花生有长短、大小的异同,让幼儿对花生有一个初浅的认知。)
(二)记录花生壳中花生米的数量,检验自己的猜测
1、猜测活动
1) 那花生壳里面是什么呢?猜一猜,你拿的花生里面有多少颗花生米? 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 请你们把猜的记录在这张表上吧,应该记录在哪个格子里呢?
3) 幼儿记录自己猜测的结果。
4) 你猜了几颗?你是怎么记录的?
2、验证活动
1) 那怎样知道自己猜的`对不对呢?
2) 你来说说怎么剥? (幼儿说到的动作,教师学一学)
3) 小朋友刚才说的方法都很不错,可以捏、拧……那就用你们的方法去试一试吧,看看到底有几颗花生米,并把它记录下来。
4) 幼儿记录数到的花生米的数量。
(评析: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环节,请幼儿先后进行两次记录。教师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让他们自由猜测花生壳内花生米的数量,但相信有经验的幼儿便会发现花生壳上凸起的地方能帮助我们进行猜测,无意中幼儿自己解决了困难,这时再引导全班幼儿用此方法有目的有根据的进行猜测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猜测结果。随后再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剥开花生,验证猜测的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
(三)幼儿展示、介绍自己的记录
1、你们猜的和数到的花生米一样多吗? 这样吧,请你们把记录表给旁边的小朋友看看。
2、谁是不一样多的?
猜了几颗?数到的是几颗?那你问什么要猜x颗呢?
3、师幼共同小结:你们都知道,猜的和剥出来数到的有的是“一样多的”,可有的是“不一样多的”,但是只有剥开来数到的才是最准确的哦。
(评析:在这里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幼儿介绍自己前后两次记录的异同,幼儿可以尽情表达,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幼儿发现只有剥开来数到的数量才是最准确的。)
(四)拓展经验
1、那花生米有什么用呢?
2、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知道的还真不少,花生米不但用处多,而且营养还很丰富,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呢,叫长生果。
(评析:引导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说说花生米的用处,不但再次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丰富了幼儿的知识经验。最后再此基础上让幼儿了解花生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长生果。)
五、反思
活动的选材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孩子们对花生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因此,在活动中花生本身就吸引着幼儿的眼球,使幼儿全神贯注的投入于活动中。并通过幼儿自由的观察比较,无形中了解了花生的主要特征;通过幼儿的探索操作,了解了花生米与花生壳的关系;通过两次猜测与验证的记录,强化了记录的方式方法。可以说,活动是按照逐层递进、逐步深入的原则开展的,孩子们在自由的探索与操作中,渐渐的掌握了新的知识内容。但整个活动给人感觉一切都在教师高度控制的状态完成,活动的提问可以更开放些,教师的指导语与肢体语言可以更夸张些,让活动的气氛更活跃,幼儿的情绪更高涨。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12-21
中班科学教案11-03
中班科学教案07-22
中班科学教案11-05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10-25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11-10
(精华)中班科学教案08-23
中班科学教案【集合】11-15
中班科学教案[必备]12-25
中班科学教案(荐)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