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锦集[3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准备
工具组:组装玩具汽车,冒钉的小椅子,螺丝刀,锤子;
修补组:破旧图书,订书器,剪刀,胶带,固体胶;
装饰组:白裙,印章,彩纸,水彩笔,油画棒;
课件,与幼儿人数相等的火车车箱,螺丝,绳子,夹子等。
活动目标
了解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日常用品,知道这些日常用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通过发现、讨论、验证,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过程
1.教师情境表演,引出工具
(1)师扮演“小工人”出场,引起幼儿兴趣
师拎着工具箱边走边唱:我们苗苗爱心队,最爱帮人忙,如果你呀有困难,我们来帮忙。(拿起一张椅子,师表演钉子轧了手,掏锤子,钉;拿出一个掉了螺丝的玩具,用工具拧紧。)
(2)出示工具,帮助幼儿认识
师:哎,你们谁家有困难需要帮忙吗?(指箱)我这里有许多宝贝,一准能帮上你的忙。你们想不想知道我箱子里藏的是什么宝贝?(想)
师:箱子上有铅丝拧着打不开,怎么办?可以请什么来帮忙?(启发幼儿说出请钳子来帮忙,同时师操作钳子拧开铅丝,打开箱子。)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形象的情境表演,并通过与幼儿的互动,很自然地演示锤子、螺丝刀、铂子这些帮手的作用,.让幼儿产生跃跃欲试的情感态度。
2.参观“动物新村”
幼儿寻找、发现动物们遇到的困难
(1)师生乘坐小火车边唱边去动物新村参观
师:听说动物新村的一些动物遇到了困难,你们愿不愿意去帮助它们?好,坐上我们的小火车出发!
设计意图:本环节所提供的小火车的车身是用一只只纸盒通过螺丝连接而成的,车轮是用螺丝将陵弃光盘固定在纸盒下方,既暗喻工具的作用,又为接下来的活动埋下伏笔。
(2)通过创设的场景,引导幼儿发现动物遇到的困难
场景一:这是小狗的家,小狗遇到什么困难? (凳子冒出钉子,玩具上的螺丝掉了。)
场景二:熊猫家里图书怎么了?(图书破了。)
场景三:小鸭碰到了什么难题呢?(小鸭的白裙子不漂亮。)
设计意图:将动物的家布置成相关问题场景,让幼儿自己去观察并发现小动物遇到的困难,调动他们的动手操作热情。
3.引导幼儿讨论
帮助动物所需的工具,并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操作
(1)利用课件,讨论动物遇到的困难及帮忙所需的工具
师:小狗家汽车坏了、凳子上的钉子冒出来了,我们怎么帮助它?
师:熊猫遇到什么困难了?怎么帮助它?
师:小鸭碰到什么难题了?用什么来帮它?
设计意图:将帮助小狗、熊猫、小鸭所需的工具通过flasn课件一一呈现在屏幕下方,让幼儿进行选择。幼儿在选择相应“帮手”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形成工具组、修补组、装饰组,帮助幼儿建立了分类概念。
(2)幼儿分组,根据动物所遇困难选择相匹配的工具操作
师:刚才大家说的这些工具都在这三只盒子中呢,待会请大家用这些去帮帮小动物,你想帮助谁就选谁的照片贴在身上,贴好之后,到这边选上你认为合适的工具去帮忙!
设计意图:由于中班幼儿的年龄原因,不会自由分组,采用选贴动物照片的形式能帮助幼儿自由、快速地分组。
4.借助课件
幼儿交流、总结自己的好办法
师:请你们告诉大家,你们用了哪些工具帮助小动物的?
借助课件画面配音小结:小朋友们,你们用锤子、螺丝刀、订书机、彩笔、印章这些宝贝当帮手,帮我们修好了汽车、图书,还让白裙子变成了彩色的漂亮裙子。你们的这些好帮手真是太神奇了,谢谢你们!
设计意图:通过小明友的实际操作及讲述,帮助幼儿巩固“帮手”与物品的匹配经验。
5.合作修理火车,拓展经验,体验成功快乐
(1)检修火车,引导幼儿讨论修理的办法
师:我们苗苗爱心队今天又帮助了别人,真开心! (看表)工作了一天,该下班了,苗苗爱心队的队员们,坐上我们的火车!
师:哎呀,我们的火车怎么了?(好几节车箱都掉了,还少了几个轮子。)
师:好险哪,怎么办?用什么来修呢? (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提供幼儿所需的“帮手”,鼓励幼儿合作修理火车
师:这边有你们需要的夹子、螺丝、绳子、胶带,我们大家一起动手赶紧修好。
火车修好后,师生坐上小火车返回。
齐唱:我们苗苗爱心队,最爱帮人忙,如果你呀有困难,我们来帮忙。
设计意图:中班幼儿需要不断的情境刺激,孩子们在老师创设的特定的修理情境中完或了操作,看着自己修理好的长长的一列火车,孩子们欢呼雀跃,再次体验勤了成功的快乐。
数学延伸
在活动过后将一部分工具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进一步尝试,并继续鼓励孩子关注身边的许许多多的其他好帮手,比如清洁工具、交通工具、劳动工具等等。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对作品教学价值的分析:
叶子随处可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幼儿来说,这样的活动是他们熟悉的,也是感兴趣的,并能激发幼儿对科学课的兴趣,挖掘想象力,活跃思维,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这节课主要以感知不同树叶的特点为主,并进行分类,借以多种手段培养幼儿细心观察、积极想象、大胆表现的能力。
对幼儿经验能力的分析:
幼儿对树叶并不陌生,中班的孩子已经开始关注自己身边的周围事物,能够善于观察,还能产生一些与别人不一样的想法。因此,注重他们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很重要的。活动中以树叶的特征为主线,激发孩子的兴趣,符合了中班孩子喜欢表现自己,能说出自己想法的特点。
对幼儿学习方式的分析:
让孩子主动参与观察,积极探索,通过体验过程,交流经验,尝试用多种办法来解决问题,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在探索过程中,孩子们能充分展示自己,充分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树叶的基本特征,并用准确的语言表述。
2、学习按物体特征给树叶分类。
3、喜欢在大自然中观察树叶。
重点
难点
1、感知事物的`基本特征。
2、学习按特征进行分类。
设计理念:秋天到了,一片片树叶从树上落下来。孩子们看到了各种不同形状、颜色的树叶。眼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欲望。听到他们饶有兴致的在讨论着与树叶的相关的各个问题。看着他们热烈的讨论着,突然想起了一位教育家说过:为了儿童的健康,我们必须让幼儿接触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力量。为了儿童的精神生命,也必须让儿童的心灵与自然界的包罗万象接触。是的,大自然让孩子陶醉,让孩子充满好奇,这是个多好的素材啊!让孩子自由探索,寻求所要的答案。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让孩子领略自然的过程发现大自然中的植物美。为此,我们围绕着对树叶的探究活动,设计了“树叶的秘密”这一活动。
设计思路:从生活中提炼素材——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初步学习自由探索——在自由探索中寻求答案——通过就留,拓展思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幼儿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活动,扩展幼儿已有经验的积累。
师:你们看在老师的篓子里有些什么?
预设:
幼儿:树叶。
师:大家都认识它,那你知道树叶有哪些秘密吗?
预设:
幼儿甲:秋天来了树叶就从树上落下来了。
幼儿乙:有的树叶是红颜色的,有的是黄颜色的。
幼儿丙:有的树叶大,有的树叶小
二、幼儿探索、发现叶子的特征。
设计意图:引导幼儿运用视觉、触觉、嗅觉探索树叶的基本特征。学习用“我发现了xxxx”与同伴进行交流。
师:除了小朋友刚才说的那些秘密之外,小树叶还有一些其他的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做个小小科学家,找一找树叶的秘密好吗?
1、幼儿自由结伴去观察、探索、发现。
2、交流发现。(引导幼儿用:我发现了xxxxxx进行交流。)
师:你在叶子身上发现了什么秘密?用什么方法发现的?
预设:
幼儿甲:我发现了树叶的边有刺。
幼儿乙:我发现了树叶的是软软的。
幼儿丙:我发现了树叶的样子像把伞。
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感知叶子的特征。
三、给叶子分分类。
设计意图:教师鼓励幼儿通过观察找到树叶与树叶之间的相同点,根据他们的相同点进行分类。
1、按特征进行分类。
每个叶子都有自己的秘密,它们有不同的地方,也有相同的地方。现在叶子想请小朋友帮它们分分类,你们觉得怎么分它们才不会打架呢?
(分类标准要强调,要以叶子的个特征、相同点为标准进行分类。)
预设:
幼儿甲:我的树叶是大的,那就把大的分在一起。
幼儿乙:我的树叶边是刺刺的,有刺刺边的树叶分在一起。
2、幼儿进行分类,幼儿分类时,教师指导。
3、检查分类情况。先请幼儿互相介绍自己是怎么分的,再请个别幼儿讲讲自己的分法。
四、结束活动。
小结:今天我们用自己的方法了解了树叶的许多秘密,这些秘密也是你们学来的本领哦,要把它们记在脑子里,告诉你的朋友,爸爸妈妈。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多东西它们也有秘密,只要用你的好办法认真观察,你一定能发现很多秘密,学到很多本领。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分析:
本次活动是幼儿在玩水过程中了解物质沉浮现象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探索,因此活动的重点定位在能动手尝试使用多种辅助材料让玻璃球浮起来,难点是:学习合作真实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目标:
1、幼儿动手尝试使用多种辅助材料让玻璃球浮起来,进一步感知沉浮。
2、初步尝试小组合作记录实验结果。
3、激发幼儿对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玻璃球、一次性盘子、一次性杯子、牛奶盒、篮子、小方砖、一次性碗、套筒、鲍鱼壳、橡皮擦,它们有的.会浮在水面,有的会下沉。
2、大脸盆、钢化玻璃缸、干毛巾、笔。
3、幼儿记录表(小)、教师记录表范例(大)。
活动过程:
1、出示玻璃球引入,提出问题激发幼儿思考、设想。
师(出示玻璃球):“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把这个玻璃球放进水缸里,它会怎么样?是沉下去呢?还是会浮上来?”
(幼儿讨论)
师:有人说浮起来,有人说沉下去,到底是怎么样呢?请一个小朋友来将它放下去,大家来看一看。
师:你知道它为什么会沉下去吗?
2、抛出问题,引发讨论。
师:小朋友看到,玻璃球一下就沉下去了,请你想想办法,怎样才能让它浮起来呢?(鼓励孩子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并给予他们时间和机会)
3、幼儿进行实验
第一次操作,初步感知
⑴师: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大家可以试一试,在试之前,老师有提几点要求:
①同一张桌子的小朋友为一组,轻声说话,材料轮着试一试。
② 玩的时候,小心别把水洒到地上。
③ 多用几种材料试试看,记住哪些方法可以使玻璃球浮起来。
⑵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与指导
放手让幼儿进行尝试。发现好的方法的给予肯定,实验失败的幼儿适时进行干预引导。
第二次操作,尝试记录
①出示记录表,并讲解记录表的记录方法)
师:刚才老师看到小朋友用了很多种方法让玻璃球浮起来了,用什么方法记录呢。
老师设计了一张记录表,小朋友一起看看里面有哪些?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11-05
中班科学教案11-03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9-10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11-10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9-07
中班科学教案07-22
(优秀)中班科学教案11-02
(精华)中班科学教案08-23
中班科学教案【集合】11-15
中班科学教案(优选)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