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教案

时间:2025-01-11 23:04:42 教案 我要投稿

【优】中班音乐教案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音乐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优】中班音乐教案10篇

中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名称:音乐

  活动内容:歌曲——扮家家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充分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启发幼儿表现出当爸爸妈妈烧菜的高兴、快乐的情感。

  3、引导幼儿探索尝试运用对唱和齐唱的.方法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和不同的角色。

  活动准备:各种蔬菜的图片、娃娃的哭声

  活动过程:

  1、在“扮家家”音乐伴奏下,玩《买菜》的游戏,导入活动内容。

  2、语言节奏练习:按节奏说菜名。

  3、教师完整范唱歌曲,幼儿欣赏。

  4、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幼儿跟老师一起完整学唱歌曲。

  (2)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情感逐句艺术处理歌曲。“娃娃家里的爸爸样子可神气了,应该怎样这句?”———自豪、有力“妈妈都很温柔,应该怎样唱妈妈?”———温柔、优美,唱足二拍子“炒小菜时,怎样炒得?(动作)你觉得高兴吗?带劲吗?应该怎么念这句?”———高兴、跳跃“宝宝肚子饿了,有没有力气?应该怎么唱?”——轻轻唱“宝宝肚子饿了,爸爸妈妈来喂宝宝、照顾宝宝,感到很自豪,应该怎样唱?——响亮

  (3)幼儿随音乐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5、结合图谱,引导幼儿探索学习对唱和接唱的方法。

  6、启发幼儿续编歌词,编出不同的菜名唱出。

中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用肢体律动和道具感应拍子与乐句。

  2、练习和模仿各种口技,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3、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CD、挂图P3、铃鼓、布娃娃

  活动过程:

  一、律动暖身

  游戏:连体人

  二、故事引导及模仿口技练习

  1、讲述故事

  2、“富尼古拉富尼古拉”的发音练习

  (1)“富尼古拉富尼古拉”的意思

  (2)口技发音练习

  (3)跟朋友打招呼、问好

  三、感应曲式(通过创设“登山”情境引导)

  1、初步感应全曲的拍子

  (1)听音乐,做登山前的热身运动,"出自:大;考。吧"如耸一耸肩、扭一扭腰等。

  (2)听音乐,跟着音乐行进,并念读语词。

  2、听音乐,创编“加油”动作

  3、听全曲做律动感应全曲式

  四、道具感应曲式(布娃娃)

  背娃娃全曲感应。

中班音乐教案 篇3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

  节奏小屋

  音乐活动:

  节奏小屋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及分辨节奏型的能力。

  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自制节奏小屋四个

  活动流程:

  一、音乐游戏:找朋友(幼儿边律动边歌曲)

  听乐曲前奏找朋友,会听音乐。

  二、出示各小屋

  1、小动物们也邀请我们去做客,做朋友,我们去它们家做客去吧。

  2、它们出来没有?,原来它们家都有门铃,你们按了门铃,它们才会开门。(幼儿自由选择动物家门拍打节奏)

  3、老师带幼儿一一去小动物家按门铃,按对了小动物出来开门欢迎大家。

  4、幼儿分散练习。

  5、出示一小动物家没门铃,大家为它装个门铃。(幼儿创编)

  三、音乐游戏:

  火车钻山洞(幼儿会听着音乐变换动作)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中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准备:

  CD、挂图P3、铃鼓、布娃娃

  活动过程:

  一、律动暖身

  游戏:连体人

  二、故事引导及模仿口技练习

  1、讲述故事

  2、“富尼古拉富尼古拉”的发音练习

  (1)“富尼古拉富尼古拉”的意思

  (2)口技发音练习

  (3)跟朋友打招呼、问好

  三、感应曲式(通过创设“登山”情境引导)

  1、初步感应全曲的拍子

  (1)听音乐,做登山前的热身运动,如耸一耸肩、扭一扭腰等。

  (2)听音乐,跟着音乐行进,并念读语词。

  2、听音乐,创编“加油”动作

  3、听全曲做律动感应全曲式

  四、道具感应曲式(布娃娃)

  背娃娃全曲感应。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中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学唱歌曲,体验旋律的优美,能有节奏的做出相应的动作。

  2、对改编歌词感兴趣,产生边唱边表演的创作。

  3、在礼貌、友好的对话中享受愉快、亲切的情感交流。

  【活动准备】

  1、学唱过歌曲《我学小马跑》。

  2、小鸭、小鸟、小兔头饰、《春天》音乐,双响筒。

  3、课前请一位大班小朋友参加情境表演排练。

  4、场地布置:小鸭、小鸟、小兔的.家,森林。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春天》的音乐跟着老师做动作进活动室。

  “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森林里游玩吧。”

  二、复习歌曲《我学小马跑》。

  1、“听!谁跑来了?(另一教师用双响筒发出马蹄声)是小马跑来了。”

  2、“我们一起唱《我学小马跑》这首歌来欢迎小马。要用好听的声音唱。”

  3、“小朋友唱得真好听,这一次我们边唱边拍手为歌曲打节奏。”

  4、“这次唱得更好听了,小马有跑得快和远的本领,我们一起来学小马跑,注意跟着音乐的节奏。”(鼓励幼儿自由大胆的发挥。)

  5、“这位小朋友的动作做的很漂亮,我们一起来学学。”

  “小朋友们真棒,学会了小马跑的动作。”

  三、创编动作。

  1、大森林里还住着许多小动物,它们都有各自的本领,你们愿意向它们一学本领吗?(愿意)

  (1)师生一同来到小鸭的家门前,做轻轻敲门状。教师鼓励幼儿有礼貌的问话:“请问小鸭在家吗?”(在)“你在干什么?”(我在练习走)

  (2)你们愿意跟小鸭学习走的本领吗?(愿意)

  (3)在小鸭的带领下,师生共同随着音乐仿编“我学小鸭走、走、走。”的歌词。

  (4)讲解动作:两只小手放在身体的两侧做翅膀,跟着音乐一摇一摆地向前走。同时自由创编、表演“小鸭走”的动作。

  (5)“看,这制小鸭走得真漂亮,我们一起来学学。”

  (6)唱唱、玩玩、演演1至2遍后,和小鸭再见。

  2、“我们一边学小鸭走,一边再去找其它小动物学本领。”方法同1。

  3、“我们一边学小鸟飞,一边再去找其它小动物学本领。”方法同1。

  三、今天,我们学了那些本领?(小鸭走、小鸟飞、小兔跳、小马跑)你最喜欢哪种本领?(幼儿自由说说)

  四、“时间不早了,小朋友,学你最喜欢的小动物的本领回家吧!”

中班音乐教案 篇6

  【课程介绍】

一、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3、在为乐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轻响。

  二、活动准备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flash。

  2、录音带: 大鼓和小鼓音乐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三瓶软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

  三、指导要点

  1、鼓励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听听、玩玩、尝尝中感受声音,激发幼儿对探索声音轻响的兴趣。

  四、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声音

  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

  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

  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种办法让它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

  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

  4、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

  (三)、幼儿通过尝一尝,咬一咬,区别糖果的软硬不同,知道装硬糖果的瓶子摇起来会发出大鼓的声音,装软糖果的会发出小鼓的声音。

  (四)、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配乐曲边唱歌。

  五、活动延伸

  出示装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与软糖发出的声音,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请幼儿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一步一步走啊走

  【专辑介绍】

  ★活动目标

  1、欣赏画面,了解各小动物的`走路特点,感受绘本的情趣。

  2、在绘本的情景中尝试有序地排列,积累相应的数经验。

  ★活动准备:

  1、绘本PPT。

  2、小动物图片和蓝色卡纸制作的“小路”。

  活动目标: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1.在观察画面、动作模仿的过程中了解不同角色走路的特点。

  2.在情景中初步感知4以内的数量,尝试有序地排列。

  活动准备:

  1.PPT、音乐

  2.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以“羊村”吸引幼儿注意,导入活动。

  1.感知数量1,模仿小弟弟神气地走路。

  (1)看谁来了?小弟弟是怎么去的?

  (2)模仿小弟弟走路神气的样子

  2.感知数量2,模仿小鸭子走路的动作。

  (1)现在去羊村的路上有几个朋友?

  (2)模仿小鸭子走路的动作

  3.模仿小兔子走路的动作,感知数量3。

  (1)(观察画面)这个朋友是谁?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子?

  【观摩体会】

  应彩云老师的新课程主题背景下的小班绘本活动《一步一步走啊走》。

  应彩云老师抓住了小班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转移的特点,安排了适宜的教学内容,创设了课程需要的教学情境,运用了以游戏为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幼儿始终沉浸在所设计的情境中。

  尝试了以儿歌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小动物走路特点,使幼儿充分体验了活动的快乐,并使得幼儿从中积累了相应的数经验,理解了所学数“1~5”的实际意义,且初步尝试了有序排列。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获得了预期的效果,且真正做到了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

  指导策略:在结尾时用老虎的吼声吸引孩子,但为了消除小班恐惧心理,马上用“好老虎”下定义,并充分调动幼儿从想说到会说,并模仿动作。

  我的思考:对于小班孩子来说,能够说出“虎年吉祥”“虎虎生威”这样的成语很不容易,应老师还在现场让孩子们模仿“虎年吉祥”的动作和笑容,应景,又自然推向高潮。

中班音乐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有趣的特性,学习演唱歌曲《哆来咪》。

  2.体会轮唱此起彼伏、连续不断的音乐效果。

  3.能以积极、愉悦的情绪,参与音乐歌唱活动。

  活动准备:

  1. 音符挂牌每人1个。

  2. 图片:数字1——7。

  3.音乐FLASH

  活动过程:

  1.直接出示图片1——7,激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认识它们吗?

  幼:它们是数字1、2、3、4、5、6、7

  师:对!看看它们像是在做什么呢?

  幼:像在爬楼梯,一个比一个高。

  师:在音乐里,1、2、3、4、5、6、7又是简谱的音符,他们都有自己的音乐名字哦:1是哆,2是来,3是咪,4是发,5是索,6是拉,7是西。(教师引导幼儿跟唱)

  师:我们来学学这些小音符是怎样爬楼梯的。

  2、听音乐看图片,理解歌词内容。

  师:老师已经学会了,我来唱给你们听,小耳朵这回可要听仔细哦。

  (教师清唱一遍,速度稍慢,突出歌词)

  师:好,有谁知道音符们都说了些什么?

  (教师帮助幼儿逐句理解记忆歌词,先学会打节奏念歌词,再跟音乐唱歌词、创编动作。)

  哆,唱歌儿快乐多;来,你不要掉眼泪;咪,你真是太甜蜜;发,我有个好办法;索,你不要太啰嗦;拉,让烦恼全没啦;西,我对你笑嘻嘻。唱起歌儿快乐多。

  幼儿学会歌词后,边唱边随意做动作。

  3、引导幼儿清楚知道自己是哪个小音符,学习轮唱。

  师:今天老师还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小音符,快把他们请出来,挂在脖子上,看看你是谁。

  幼:我是哆,我是来,我是咪……(幼儿争先恐后地说)

  师:哦,这一组小音符全是哆,哆怎么唱的?

  幼:哆,唱歌儿快乐多。

  教师引导幼儿再次说出自己是哪个音符,应该唱哪一句。

  师:小音符真聪明,唱得又对又好。下面我们来玩一个轮唱的`游戏,小耳朵可要听好哦,轮到你唱时,你要赶紧接上来,轮不到你,你要认真地听别人演唱,自己做动作配合,比一比哪组小音符的反应最灵敏!准备好了吗?

  幼:准备好了!

  幼儿跟着音乐,学习轮唱。一组唱一句,最后一句齐唱。(这种方式激起了幼儿极大的歌唱兴趣和表演欲。)

  师:我们小朋友真是太有才了!配合得真好,轮唱得非常棒!

  请带有一组小音符的幼儿到前面来表演。

  师:今天我们小朋友学会了这首好听的歌曲,还学会了轮唱,大家喜欢轮唱吗?

  幼:喜欢,很有趣,唱起来很开心……

  4、听音乐结束活动

  “小朋友,这首歌好听吗?我们把它教给其他的小朋友去听吧!”

中班音乐教案 篇8

  欣赏活动一直是音乐领域中最难把握的音乐形式。如果把音乐和故事游戏相结合,孩子就能比较轻松地感受了。许卓娅老师写的《欣赏活动》一书中有许多适合幼儿欣赏的乐曲,我选择了一首柴可夫斯基的《进行曲》——小熊运西瓜进行尝试,下面是我上完课的反思。

  活动流程:

  一、出示小熊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小熊的'特征,学习小熊走。

  “小朋友,有一只小动物来我们班级做客,看看它是谁呢?小熊有什么特征啊?你能学学小熊是怎么走路的吗?(请个别幼儿示范)它走起路来是慢慢的,很笨重的样子。我们一起来学学看。”

  二、讲述故事《小熊运西瓜》

  “今天小熊要去西瓜地,他准备干嘛呢?我们一起来听听看”(放录音)

  提问:“小熊是怎么去西瓜地的呀?”“它到了西瓜地里先干嘛?”“它是怎么摘的?有没有不一样的摘法,他摘了几个西瓜?”(教师哼唱摘西瓜的乐句带领幼儿做动作,教师唱时突出每小节的第一个音,提示幼儿摘四个)“摘完西瓜发生了什么事?西瓜滚走了小熊是怎么做的?追到西瓜小熊又是怎么做的?谁来做做小熊捡西瓜的动作?我们一起来做做看(教师哼唱幼儿做动作)

  三、欣赏乐曲,教师画图谱

  “小熊运西瓜还有一段好听的音乐,小朋友听听看,说说这几段音乐都是小熊在干什么?”(教师放音乐,并在黑板上画出图谱,A段用短竖线表示,B段用螺旋线表示)“你能说说这几段说的是小熊在干嘛吗?”(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相应的图谱后贴上小熊的图片,如小熊走,小熊摘西瓜等等)

  四、再次欣赏乐曲

  “我们再来听一遍,看看是不是这样的。”

  五、练习西瓜滚的动作

  “如果你就是一个大西瓜你会怎么滚?”(启发幼儿表现不一样的滚的方式)

  六、教师用语言提示幼儿带领幼儿表现完整的音乐

  七、将幼儿分组,一组是小熊,一组是西瓜,分别表现音乐。

  教师交待幼儿在西瓜滚的时候小熊不动,小熊追西瓜的时候西瓜不动 。最后一个音小熊要和西瓜摆一个造型。

中班音乐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节奏游戏,逐步掌握× 0 × 0 × 0 × 0 、×××× 、 ×× 、× 0的节奏,学会演唱歌曲小青蛙学唱歌”.

  2、尝试创编部分歌词,体验演唱不同的象声词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节奏图谱(嘴巴)X为张开的嘴巴,0合拢的嘴巴。

  活动过程:

  1、听音乐模仿小动物进教室。

  今天的天气真好,小动物们都出来玩了,快听听有谁来啦?”

  2、玩节奏游戏。(根据各班情况调整学习节奏的方法)

  (1)出示节奏图谱,幼儿看图用不同身体动作演示节奏图谱。(幼儿自己创编拍身势)

  小动物们走累了,先休息一会,我们一起来玩好玩的`游戏吧。看看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嘴巴)这些嘴巴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你会用身体动作拍出图谱节奏吗?”(可先学习休止,十六分音符可以最后学)

  (2)尝试用嘴巴发出不同的声音演唱节奏图谱。

  小朋友真厉害,能用身体的不同动作演示节奏图谱了。你们能用嘴巴发出的声音来演唱图谱吗?我们试一试吧?”

  3、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出示青蛙图片。

  这幅节奏图谱真有趣,能拍身体动作还能唱歌,小动物也想来和我们一起学本领了,快看看谁想学唱歌呀?(小青蛙)。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小青蛙是怎么学唱歌的?”

  (2)幼儿念歌词。小青蛙学唱歌,嘴巴是怎么样?它喜欢在那里唱歌呀?怎么唱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3)幼儿学唱歌曲小青蛙学唱歌”。

  4、启发幼儿创编歌词,体验演唱不同的象声词所带来的快乐。

  小青蛙学得真快,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想学唱歌呀?想一想还有什么小动物会在什么地方唱?怎么唱的?”

  引导幼儿大胆创编歌词,重点唱好象声词。

  5、听音乐表演,再次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我们和小动物们一起唱歌游戏吧。”

中班音乐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运用肢体动作,感受并表现歌曲中休止符和间奏。

  3.感受拉拉勾做好朋友的情境。

  活动准备:图谱、指偶、钢琴伴奏过程:

  一、游戏《拉勾勾》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来和大家做朋友,你们愿意吗?那我们来拉勾勾做朋友吧。

  师:请你跟着我一起做(教师边念边做动作两遍)

  师:那我们现在来做好朋友拉拉勾吧!(教师边唱歌边与小朋友拉勾勾)

  二、欣赏歌曲《拉勾勾》,理解歌曲第一段

  1、教师有表情的清唱歌曲一遍

  师:能跟你们成为好朋友真开心,你们开心吗?可是有两个小朋友好像不开心我们听听看发生了什么!

  提问:

  师:刚才两个小朋友怎么了?他们开心吗?(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谱)歌曲里面是怎么表现出不开心的呢?我们再来听一遍。

  2、欣赏第二遍,边唱边画休止符。

  师:它是怎么表现不开心的? 这是什么意思?

  师:是的,生气了就不说话了,就会做这个动作。你也可以一起生气

  3、教师唱歌,幼儿做生气的动作师:哈哈,在你们的帮助下,我也很生气,我的.歌唱得更好了,你们要不要来试一试?

  4、大家一起边做动作边唱

  三、理解歌曲第二段

  1、师:两个小朋友生气了,不理对方了,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他们重新变成好朋友吗?(补充提问:刚才我们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出示图谱)

  师:谁来跟我拉拉勾(教师与一名幼儿拉钩)师:我们一起跟你旁边的小朋友拉拉勾吧!

  师:咦,这中间的四条线什么意思?它们在两段的中间,是让我们休息一下。

  师:这首歌真有意思,一会儿生气,一会儿又是好朋友,我们再来唱一唱吧!

  2、出示指偶,师:这两个小动物生气了,我们一起用歌声来帮助他们成为好朋友吧!

  三、结束活动师:今天我们学的这首儿歌名字叫《拉勾勾》,以后我们好朋友生气了,也可以用这个方法重新变成好朋友。

【中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音乐教案07-08

中班音乐教案10-21

[热]中班音乐教案07-25

(实用)中班音乐教案11-29

【热门】中班音乐教案08-12

【推荐】中班音乐教案09-16

中班音乐教案【精】10-25

中班音乐教案【荐】11-17

中班音乐教案【推荐】12-02

中班音乐教案【热门】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