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教案锦集七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社会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上学的几条路线,知道安全过马路的方法。
2、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过马路》。
活动过程:
1、图片情境导入:
(1)、看图片:
——“这样过马路安全吗?”
(2)、幼儿议论,鼓励幼儿每人发表自己的想法。
2、讨论安全过马路的方法:
——“怎样过马路才安全呢?”
(1)、幼儿例举几种安全过马路的方法:
看清马路两边的车辆、要走斑马线、不在马路上追逐游戏、看懂警察的手势等。
(2)、教师对幼儿的例举进行小结归纳。
3、认识标志:
(1)、各种标志的解读:
——“这标志是什么意思?”
(2)、师生一起解读交通标志。
(3)、小结过马路要注意的事项。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快乐的活动中学会了安全过马路的基本方法,让幼儿接触了更多的实际课外知识,切身体会到了学知识带来的乐趣,从单一的传统知识学习到动学结合的知识学习中反映了在活动中传授知识更能让幼儿快速的理解及掌握的重要性,并且能够让幼儿学会如何更好的合作及更好的交往。
此次活动总体上来说是令人满意的,只是由于前期的'准备不足及场地、教学工具的局限性,此次教学活动仍有些许的遗憾。但是此次的教学经验让我懂得了如何更好的与幼儿交流及教学,在以后的活动中尽量地做好前期的一些准备工作,让活动更好的进行。此次活动也让我感受到了教学的乐趣,我会把这份乐趣分享给每一位我所教的幼儿,让他们在欢乐中学习和成长!
小百科:马路,是指供人或车马出行的宽阔平整的道路、公路。多是由人修建,供人使用,主要目的是方便人类从事诸多的生产活动。
大班社会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通过活动,进一步增进幼儿的安全意识,了解一些预防措施,提高幼儿自救与互救的能力。
2、 发展幼儿的分析、判断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记分牌,金、银、铜牌、五角星,多媒体放映片
重点与难点:预防措施及自救与互救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 激发幼儿参与竞赛的兴趣并交代规则
我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最喜欢看“十万个为什么”擂台赛和“财富大考场”的节目,今天我们也来开展一次安全知识大奖赛,好吗?(好)现在我们以小组为一队,分成红、黄、蓝、绿、紫、粉红队进行比赛,问题出现后等老师说开始才能抢答,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或违反规则要倒扣10分,最后看积分高低产生冠、亚、季军队,(出示金、银、铜牌)并发奖牌。
二、 安全知识大奖赛:
1、 认识安全标志(抢答)
(1) 看屏幕复习巩固认识过的安全标志
(2) 介绍两个新标志
2、 找错游戏(抢答)
看一段影片后抢答错误的.行为,并帮其纠正
3、 临危不乱,了解预防的措施及自救互救的方法
提供的探讨题目有:烫伤、遇见陌生人、触电、煤气中毒、
火灾、出血、玩中危险预防。
由每队选一人来抽题目(必答题),然后把问题出现在大屏
幕上,由该队小朋友来回答,可商讨,也可相互补充,答对可得分,如果答的不完整,其它队可补充,答对同样可得分。
三、 颁奖仪式:
1、 看积分评名次
2、 听音乐颁奖
活动结束:
创建和改制安全标志,使中班、小班的弟弟妹妹能看懂这些标志,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大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集体活动,体验坚持到底获得成功的快乐。
2.知道做一件事情要有始有终,战胜困难,坚持做好。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学习跳绳、运球等经验。
2.材料准备:故事有关的动物图片跳绳、球等。
活动过程:
1.以故事引题,"小猫是怎样学本领的",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儿欣赏故事《小猫学本领》,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猫生病还坚持学本领的可贵精神。
第一次欣赏提问:小猫看见别的小动物是怎么帮助别人的,他是怎么想的?
第二次欣赏提问:小猫怎么对妈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讨论:小猫生病了,为什么不休息还坚持捉老鼠?我们要向他学习什么?
小结:要向小猫学习做事有始有终、不怕困难,最后终于学会了捉老鼠。
3.讨论"你做什么事能坚持",启发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经历,大胆表达。
讨论:在生活中你在做事情时能有始有终吗?是怎样做的`?
小结:生活中做每件事都要有始有终,而且许多事情是需要坚持才能做好的。
4.指出幼儿在坚持方面存在的问题,鼓励幼儿克服困难,坚持做好每件事。
5.开展竞赛游戏:跑步、跳绳、拍球等。在游戏中鼓励幼儿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表扬坚持到最后的孩子。
活动资料:
小猫学本领(故事)小猫一天天地长大了。
一天,小猫看见小马帮马妈妈运粮食、小牛帮牛妈妈耕田、小公鸡打鸣催小朋友早早起、小狗帮助警察叔叔捉坏人、小青蛙捉害虫等,心想:小伙伴们本领可真大,我也要学有用的本领帮助别人。
于是,小猫回家对妈妈说:"妈妈,妈妈,您教我学捉老鼠的本领吧!"妈妈说:"孩子,学本领最重要的是要不怕困难,坚持到底。你要学捉老鼠的本领,这很好,你就先练基本功,学跑步吧。"小猫想这还不简单,它就在院子里跑起来了。可才跑了一会儿,它就眼冒金星头发晕,真想坐下来休息一下。这是,它想到妈妈说的话,要学好本领,就要不怕困难,因此,它坚持跑下去。结果,小猫很快就掌握了跑步的技巧,跑得又快又好。
小猫又对妈妈说:"妈妈,妈妈,现在您能教我捉老鼠的本领吗?"妈妈说:"可以,但是学本领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不怕困难,坚持到底,能做到吗?"小猫说:"能!"在猫妈妈的鼓励下,不论刮风下雨,小猫都跟着妈妈专心、认真地学习捉老鼠的本领。有一天,小猫生病发烧了,妈妈说:"小猫,你今天就休息一下吧!"可小猫说:"妈妈,这一点病难不倒我,我能坚持下去。"妈妈说:"小猫,你真是好样的!"接着,小猫又练习起来了。
在不懈的努力下,小猫很快就掌握了捉老鼠的本领。谁家有老鼠,都请小猫来帮忙,大家都夸小猫是捉老鼠的能手,都非常喜欢它!
大班社会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父亲节快到了,幼儿能自发组成小组并选择某个主题进行商讨。
2、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3、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为幼儿准备各种颜色的彩色纸
2、记号笔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提出活动主题:
教师:父亲节快到了,作为小记者,你有什么打算呢?
2、幼儿分组商讨采访主题
效果分析:
对于父亲节的话题,孩子的想法真是太多了。
他们的打算有:
1、采访爸爸,了解爸爸的有关信息。
2、采访爷爷奶奶,了解爸爸小时侯的信息。
3、采访整个大班的爸爸,统计出爸爸“打呼噜”的有关情况。
4、采访妈妈,了解妈妈眼中的爸爸。
5、采访爸爸的工作,并进行统计。
6、采访小朋友,了解小朋友眼中的爸爸。
7、了解父亲节,孩子想送给爸爸的礼物。
8、收集爸爸的照片,并举行“爸爸照片展”。
9、比帅(把爸爸小时侯的'照片和小朋友比比,看谁帅。)
接着,孩子开始自由组合,分组并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话题,而后,小记者开始行动了。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幼儿园活动,加深了父亲对幼儿园教育的理解,密切了父亲与孩子间的感情.同时,培养了幼儿对父亲的尊敬和亲近感,并使孩子能对父亲保持一种感谢的心情,同时也让当爸爸的男人们体会到了自己的自尊!
大班社会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使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
初步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月饼、各种水果。
关于中秋节的挂图,主要内容包括月亮的变化、宫灯、嫦娥奔月的故事情节。
家长将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
活动过程
讲述一个中秋节的传说。
今天是中秋节。中秋节是丰收节、团圆节。
八月十五这一天,月亮最圆、最亮,人们看到圆月就会联想到一家人的团聚,所以又把中秋节叫做团圆节。过节吃的月饼也被做成圆形的,像月亮一样。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粮食丰收,水果丰收,所以中秋节也叫丰收节。
团团圆圆过中秋,摆上月饼和水果,师生一起品尝。
(1)请个别幼儿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念一首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
(2)讲述活动:神秘的月亮,启发幼儿讲述节前、节后月亮的大小变化情况。
(3)教师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4)大家品尝月饼、水果等食物。
大班社会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养鱼是我们黄桥本地的特色。
2、知道本地鱼塘养鱼的种类、捕鱼工具及作用。
3、感受家乡渔文化的丰富,产生爱家乡的情感。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ppt制作、音乐
2、经验准备:请家长(爷爷奶奶)向幼儿介绍养鱼的有关知识。
3、幼儿有游戏《渔夫捕鱼》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请个别幼儿说说你的爷爷奶奶以前是干什么的.?(养鱼)鱼养在哪里的?(鱼塘)
2、出示图片2,介绍黄桥本地有很多鱼塘,人们以养鱼为生,被称为"鱼米之乡"。
二、了解鱼的成长过程
1、提问:谁知道鱼是怎么养大的?幼儿自由回答。
2、出示图片3,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了解鱼的成长过程。
A、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意思?
B、小结:每年的春天渔民们将鱼苗放入鱼塘,在夏天和秋天的时候渔民就要给鱼喂食,鱼儿慢慢地长大,那在什么季节可以收获了呢?
3、请个别幼儿看着画面讲一讲鱼的成长过程。
三、认识本地鱼塘养鱼的种类
1、看到收获了这么多鱼,渔民的脸上个个都露出了笑脸。还让我们渔民们感到骄傲的是他们一种鱼很有名,知道是什么鱼吗?
2、出示青鱼图片,观察青鱼外形特征。
A、看青鱼长得怎样,身体什么颜色?
B、为什么我们养的青鱼最有名气呢?观察图片5,了解青鱼的大;观察图片6,知道青鱼味美。
3、为什么青鱼会长这么大,而且有好吃呢,它是吃什么长大的?出示螺蛳与蚬子图片,了解青鱼是肉食性鱼类。
4、小结:由于我们黄桥的渔民不怕辛苦,去河里打捞螺蛳与蚬子给青鱼吃,所以青鱼才会养得这么大、这么美味。
5、除了青鱼我们的鱼塘里还养些什么鱼呢?
幼儿自由回答后教师出示ppt8,"我们黄桥鱼塘里还养了这些鱼,认识吗?"根据幼儿回答认识各种鱼。
(1)鲤鱼:引导幼儿观察鲤鱼外形、颜色。
小结:鲤鱼比其他鱼类都要聪明机灵,一有动静便立即逃窜。
(2)鲫鱼:见过鲫鱼吗?有多大?引导幼儿用身边事物进行比较。
说一说你吃过那种烧法的鲫鱼,觉得那种最好吃。
(3)鲢鱼:引导幼儿观察两种鱼的区别,有什么不同。
(4)草鱼:说一说听了草鱼这个名字,觉得它是吃什么的?
草鱼是食草性鱼类,在夏天的时候要吃大量的草,渔民们就在炎热的太阳下为草鱼割草,汗水滴滴答答往下流,非常辛苦。
(5)鳊鱼:引导观察鳊鱼的外形。(鳊鱼身体高,侧扁,头小,呈菱形。)
四、认识捕鱼工具,了解工具用途
1、渔具的种类渔民们在养鱼和捕鱼时要用到哪些工具?幼儿自由讲述。
教师小结。
2、各种工具的作用有这么多工具,那它们都有什么用呢?出示工具图片,一一请幼儿观察讲述。
五、游戏《渔夫捕鱼》
1、交代游戏:《渔夫捕鱼》
①与幼儿一同回忆儿歌内容。
②在场地上先指定"海面"的范围,超出部分则为"沙滩"。
③回忆游戏玩法:老师做渔夫,带幼儿念儿歌《鱼儿游呀游》,当教师回答到"X人来变幼儿游"时,幼儿根据回答中的人数迅速合作,变成一条鱼,继续游。渔夫说到:"抓鱼喽!"就可去抓任意一条鱼的"鱼头",当"鱼头"被抓住或"鱼身"散掉就算被捕住,当鱼被逼离出海面,即到沙滩也算被捕住。
2、幼儿游戏
3、请幼儿当渔夫继续玩游戏。
活动延伸:将游戏延伸到户外活动中玩。
大班社会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民以食为天”,“小吃货”们在对生活中常见面食有了初步了解后,对面食的兴趣点仍然高涨,值此良机,教师借助“舌尖中国”栏目中的面食文化,引领孩子们来一次“吃货之旅”,通过视频、调查表、实物和现场制作等方式,拓宽孩子们关于中国传统面食文化的知识经验,引导幼儿了解我国不同地域各种面食的种类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从而萌发身为中国娃的自豪之情。
活动目标
1.了解我国传统面食的花样,知道不同地域有不同的面食文化。
2.能根据调查表说出几种具有代表性的面食文化。
3.感受中国传统面食文化博大精深,萌发身为中国娃的自豪之情。
活动过程
“舌尖中国”有关不同地域面食文化的视频,游戏“猜猜乐”课件,记分牌2个,调查表;幼儿事先和爸爸妈妈一起了解中国传统面食文化
一、引导幼儿观看“舌尖中国”有关不同地域面食文化的视频,帮助幼儿回忆、丰富中国特色面食文化。1.视频中讲到了哪些好吃的面食?它们有什么特点?你吃过哪些?二、出示调查表,引导幼儿根据调查表说出几种具有代表性的面食文化,感受中国传统面食文化博大精深。1.幼儿和周围的小伙伴交流讨论“舌尖上的面食”调查表中自己认识的.面食、制作该面食所需要的原材料、在哪些节日里需要哪种面食及寓意等,教师巡回倾听。2.结合实物投影仪,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调查结果,其他幼儿补充不一样的面食种类。教师小结:原来我们中国不同地域有不同的面食文化,每一种面食都有它独特的寓意,我们中华五千年积累、传承下来的面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三、引导幼儿围绕“舌尖上的面食”开展游戏“面食猜猜乐”,萌发身为中国娃的自豪之情。规则:全体幼儿分为两组,轮流各选出一名“猜谜”者,背向课件、面向组员站好;老师播放课件,组员不可以说面食名称,但可以描述面食的特点和口感,让“猜谜”者猜出是什么特色面食,猜对者得分,猜错无分。最后比比哪一组得分最多获胜。五、活动延伸:将各色面食图片投放到信息交流区,引导幼儿继续开展“面食猜猜乐”游戏,让孩子们在感知中国面食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萌发身为中国娃的自豪之情
活动反思
本活动主要运用多感官参与法、竞赛法、多媒体教学法,帮助幼儿巩固掌握本主题中所了解发现的面食特色文化,让孩子们在感知中国面食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萌发身为中国娃的自豪之情
【大班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社会课教案11-05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06-14
大班社会教案05-23
大班社会树教案11-27
大班社会教案12-25
【经典】大班社会教案08-10
大班社会教案【精品】06-19
实用的大班社会教案07-21
【优秀】大班社会教案07-21
大班社会教案[推荐]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