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4-10-02 03:50:50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锦集八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门】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锦集八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目标:

  1、用鼻子闻,识别各种气味,了解鼻子的用处。

  2、尝试用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探索,对识别气味有兴趣。

  准备:

  1、装有醋、酒、香水的小瓶若干,纱布封口。

  2、瓶装醋、酒、花露水各一瓶。

  3、白醋、酸黄瓜、葡萄酒、黄酒、酒精、酒酿、香皂、洗发香波、护肤霜、茶叶、花、巧克力等。

  过程:

  1、谈话激趣:

  ——“闻到什么气味?”

  “怎么会闻到香味的?”

  2、操作感知:

  了解鼻子的用处:

  ——“小鼻子上有什么?用手捏住鼻孔,闻得到气味吗?”

  幼儿自由选择,识别纱布封口瓶子里散发出的不同气味:

  ——“桌上放着许多小瓶子,里面装着一些东西,用鼻子闻一闻,然后告诉大家。”

  交流自己闻到的不同气味:

  ——“你闻到什么气味吗?这个瓶子里装的是什么?”

  “这两个瓶子里装的东西看上去差不多,它们是一种东西吗?为什么?”

  小结幼儿闻到的几种气味:花露水是香水味、黄酒有股酒香味、醋有酸酸的醋香味儿。

  3、比较分类:

  出示各种带气味的物品:

  ——“用鼻子闻一闻,识别一下这些物品是什么气味,如果闻到的气味和刚才闻到的.花露水、黄酒、醋的气味差不多,就把物品分别送到相应的放置酒、醋、香水的桌上去。”

  分类和验证:

  ——“放有花露水、黄酒、醋的三张桌上都放了些什么?”

  “这些都是什么气味的东西?为什么它们在一起做朋友?”

  小结:这些物品尽管看上去不同,但它们的气味相似。香皂、洗发香波有股香水味,酒酿有酒香味儿,酸黄瓜有醋的酸味,能把各种气味分得清清楚楚,你们的小鼻子本领真大。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拉、拽、套串珠的操作活动,感知松紧带的弹性。

  2、帮助幼儿了解松紧带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3、能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用松紧带和包装绳穿的珠子各一串(大小、颜色一样),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兴趣,介绍桌面材料,比较两串珠子。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串珠子,好看吗?这两串珠子一样吗?什么地方一样啊?你们想戴吗?

  2、幼儿戴珠子,感知松紧带的弹性。

  ◎幼儿自由戴手珠。

  提问:你们戴一戴、试一试!戴起来了吗?

  ◎让幼儿比较两串手珠,引导幼儿发现穿珠子的绳子不同。

  教师:这串怎么会戴不起来?这两串是一样大的啊,你们拉一拉,看看发现了什么?绳子怎么啦?

  3、比较包装绳和松紧带,进一步感知松紧带的弹性。

  ◎(教师当场拆开两串珠子)

  提问:你们想一想哪根是拉不动的?哪根是能拉动的`呢?(让幼儿指认)

  ◎教师双手拿住两根绳子的一端,请一名幼儿拉另一端,感受松紧带的弹性。

  教师:这根能拉动的绳子叫什么啊?

  4、经验拓展。

  ◎让幼儿找一找身上的松紧带,帮助了解松紧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提问:为什么身上这么多地方要用到松紧带啊?

  5、游戏活动——“松紧带”

  玩法:手拉成圆圈,松——圆变大,紧——圆变小。

  活动反思:

  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整个过程通过幼儿分组交流探索的结果,分组合作制作手珠串,分享共同合作的过程与结果,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按要求接管子,发现管道的多种连接方法,知道节约使用材料。

  2.能与同伴共同合作,体验成功的快乐。

  3.积极参与讨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课前经验准备:有接管子的经验:用接头连接过管子

  2.试验材料:

  各种长短不同的管子,直、弯接头,地上贴有接管子的框架标记。

  活动过程:

  1.自由接管子,回忆已有接管子的经验。

  讨论:牢固连接管子及改变管子方向的方法。

  2.实验操作:按要求在两点间连接管子。

  (1)第一次在两点间连接管子

  观察操作材料,了解连接要求:幼儿两人一组将分离的两个水管连接起来。

  幼儿两人合作连接管子

  集体检查管子的连接情况。

  幼儿交流介绍,发现管子的多种连接方法。

  (2)第二次在两点间连接管子

  了解连接要求:节约使用材料,用尽可能少的材料两人一组合作将分离的.两个水管连接起来。

  幼儿两人合作连接管子

  集体检查各组的连接情况。

  3.统计使用管子的数量,知道要节约使用材料。

  (1)讨论统计的方法

  统计方法:从同一起点开始,将使用的管子连接成直线,并在结尾处做上标记,通过比较长短,发现使用管子的多少。

  (2)各组幼儿统计本组使用的管子数量,与同伴进行比较。

  (3)小结:将两个分离的管子连接起来有多种连接方法,最节约材料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一、活动名称:《我说你来学》

  二、活动目标:

  进一步体验科技产品的神奇和为生活带来的便利,喜欢探索和操作。

  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辨声音的能力。

  了解录音机的主要用途,知道基本的操作方法,录音并分辨同伴的声音。

  三、活动准备:

  空白磁带一盘,录有故事及歌曲的磁带一盘。

  双卡录音机、随身听。

  四、活动过程:

  n 开始部分:

  请幼儿演唱一段喜欢的歌曲或讲一段自己喜欢的故事,教师在幼儿未察觉的情况下录音。

  n 基本部分:

  1、教师:小朋友想听见自己的声音吗?

  ――播放刚才的录音,请幼儿猜一猜是谁的声音?由此引发幼儿的'认识兴趣。

  2、教师播放录音,让幼儿欣赏自己和小朋友的演唱或讲述,并分辨是谁的声音。

  3、教师幼儿共同欣赏录音机播放的歌曲,了解录音机的主要功能、操作方法及主要种类。(教师注意提示幼儿需要时应请家长帮助)

  n 结束部分: 在教师帮助下,请幼儿把自己最想说的一句祝福的话录下来,送给其他小朋友。

  五、活动延伸:让幼儿在家与家长共同录音并一起分辨声音。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恐龙是远古时代的动物,现在已经灭绝。

  2、了解五种常见恐龙:三角龙、剑龙、霸王龙、长颈龙、翼龙以及它们的外形特征。

  3、对恐龙及恐龙的相关问题有浓厚的探究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符合活动内容的课件。

  2、恐龙玩具模型一个。

  3、供幼儿练习的恐龙图片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恐龙玩具模型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二、通过看课件内容让幼儿知道恐龙是远古时代的动物。

  1、边放录像边听解说。

  解说内容: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出现了一种奇异的爬行动物,它们的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们成了整个地球的'主宰,它们作为过去的生物,人们给了它一个名字叫恐龙。

  2、提问:恐龙是什么时候的动物?它们长着什么样的皮肤?

  三、通过看课件知道恐龙已经灭绝。

  1、边看录像边听解说。

  2、提问:恐龙哪儿去了?它们为什么会灭绝?

  四、通过看课件了解五种常见的恐龙。

  逐一出示三角龙、剑龙、霸王龙、长颈龙、翼龙图像。幼儿边看图像边听解说,认识这五种恐龙。

  五、幼儿操作,巩固对五种恐龙的认识。

  幼儿每人一张不同的恐龙图片,分别说说自己拿的是什么恐龙,并说说它的特征。

  六、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知道了恐龙是远古时代的动物,现在已经灭绝,还认识了五种常见的恐龙。其实,恐龙的种类还有很多,也许在自然界还有更多已经灭绝的恐龙种类没有出现,需要小朋友长大以后继续探索。

  活动反思:

  在组织本次活动时,我一改过去教师单方面收集、策划,让幼儿请进的做法,而是让幼儿共同参与,极大地引起了幼儿的活动兴趣。幼儿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参与到活动中,各抒己见,兴趣高涨,通过活动幼儿既开阔了眼界,又增长了知识。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尝试与同伴合作购物,体验与同伴一同购物、合作分享的快乐。

  2、了解超市里物品的摆放规则,感知超市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3、遵守外出时的注意事项,做文明宝宝。

  活动准备:

  1、幼儿有去超市购物的经验。

  2、请家长为每位幼儿准备一元钱。

  3、教师事先与附近的超市取得联系,商量好参观事宜。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商品,引发幼儿兴趣。

  提问:

  你们知道这些东西是从哪里买来的吗?超市中人们是如何选购物品的?

  2、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去超市参观和购物的注意事项。

  提问:

  (1)去超市购物要提前做好什么准备?

  (2)超市购物的顺序是怎样的?(拿购物筐-选择需要的物品-看清楚价格-去收银台结帐)

  (3)如果你选择的`物品价格超出了一元钱怎么办?(鼓励幼儿想出各种各样的解决办法,如只选择一元钱的物品、和同伴合作购买、和商家商量拆零出售等)

  3、教师与幼儿共同参观超市并自由购物,体验参观和购物的快乐。

  (1)引导幼儿认识超市的标志,向超市的叔叔阿姨问好。

  (2)引导幼儿观察超市里有哪些商品以及商品的摆放规律。

  (3)引导幼儿观察商品上的标签,知道其用处。

  (4)幼儿自由购买物品,了解购物过程以及超市工作人员的工作。

  (5)和同伴分享所购物品。

  4、教师组织回班,引导幼儿反思在超市购物的情况,增加对超市结构和布局的了解,进一步感受超市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活动提示:

  1、如果幼儿园附近没超市,也可以选择参观商店、菜市场等。有此活动可以在多个领域中进行。可以将它与语言、美术、数学活动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幼儿相关的经验。如结合数学活动学习分类、了解生活中数字的更多含义等;结合美术活动设计超市标志、制作各种商品等。

  2、将美术活动中制作出来的各种商品,或者请家长帮忙收集到的各种物品投放到活动区角,师幼共同布置超市,开展超市游戏。

  3、建议家长带孩子去超市购物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认识超市的商品和设施。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探索不同物体滚(滑)动的情形。

  2、培养幼儿积极参与、乐于探索的精神。

  [活动准备]

  1、纸板、小筐、彩笔盒。

  2、圆形、圆柱形、方形等各种形状的物品。

  [设计思路]

  我们小班的孩子年龄小、班额大,共40名幼儿。分组活动又存在缺少配课教师的现状。在这种情况下,我的出发点是,活动设计上要考虑周全,既要避免出现难以控制的局面,使得活动能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又要能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性,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学有所获。因此,我从细节方面着手,注意教师语言的调动性,注意方法的灵活性,实验中虽然以教师操作为主,但鼓励幼儿注意观察、畅所欲言,充分利用生活中幼儿熟悉的物品,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完成小班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领幼儿唱歌曲《小老鼠,上灯台》。请小朋友学一学小老鼠滚下来的样子。在此利用任务的简单性,给不善于表现的幼儿多一些机会。

  有的孩子学做老师教的`动作,而有的孩子则准备模仿头着地滚动的样子。我在此及时的让幼儿认识什么是“滚动”。

  二、猜测活动

  语言导入:小老鼠说,小朋友们别笑它,其实不仅仅只有小老鼠会滚下来,其实很多东西都会滚下来的。不信大家就来看看吧。出示用彩笔盒垫起纸板组成的斜坡,出示各种物品,请小朋友猜一猜,哪些物品会从斜坡上滚下来,哪些物品不会滚下来。师根据幼儿猜测,将会滚下来及不会滚下来的物品分开放置在两个小筐里。

  (活动记录:孩子们开始猜测的时候,先选择的都是圆形的物品。当我发现这对幼儿来说也还是很简单时,就开始请不主动举手的孩子来猜。没想到在原本已没有圆形物体的情况下,这个孩子很快的选择了一个长方体,其结果是后面的孩子也开始毫不犹豫的选择其它形状的物体。直至全部选择为可以滚动的物体。)

  在此,我比较注意控制自己不要流露惊讶的语气,怕影响孩子们的猜测。出现这样的结果,我认为还是认识不够。先选择圆形是出于一定的经验认识,但这个经验还不够肯定也不够完善,所以才会随大流的选择其它的形状。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在玩玩做做中,发现“不倒翁”不倒的原因,体验探究的乐趣。

  2、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发现与想法,认真倾听他人的表述。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准备蛋宝宝两组:一组为“不倒的蛋娃娃”,一组为“会倒的蛋娃娃 ”。蛋娃娃的数量同幼儿人数。小石块、小沙包、橡皮泥、胶带等。集体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幼儿观察并描述蛋宝宝的外形特征。

  ——幼儿自由玩蛋宝宝,观察并讨论自己的发现。

  ——教师小结并将幼儿的发现记录下来。

  2、猜测并实验验证。

  ——猜测和交流。

  (1)师:为什么有的蛋宝宝推来推去不倒,有的蛋宝宝推一下就倒呢?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比较,教师将幼儿的发现记录下来。

  ——实验验证。

  ——探究蛋宝宝不倒的原因。

  (1)师:“为什么有的`蛋宝宝身体里放了东西就推不倒,有的蛋宝宝一推就到了呢?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成功的作品失败的作品。

  (3)教师小结并将幼儿的发现记录下来。

  3、再次实验验证,解决问题。

  (1)师根据我们的发现再试试能不能做成“不倒的蛋宝宝。

  (2)幼儿自由制作。

  (3)教师小结,出示饮料瓶能不能做“不倒娃娃”,给幼儿留下悬念,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作为科学活动,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兴趣,探究出一个结果不应成为一节科学活动的重点。不唯上、不唯书,存有一份好奇和质疑应是我们在科学活动中带给孩子的珍贵理念,也是我们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更新的观念。当然,活动中也存在较多的亮点。如教师能通过视频导入的方式激发幼儿的探索与兴趣,在探索发现环节弱化老师的控制,更多的把课堂交给孩子,使孩子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充分探索,自由大胆表达。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2-26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31

科学活动教案05-27

科学活动教案(通用)07-25

【实用】科学活动教案07-30

(优秀)科学活动教案07-22

(合集)科学活动教案01-05

(集合)科学活动教案08-05

科学活动教案[荐]08-05

【优秀】科学活动教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