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范文七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能根据画面内容列出相应的算式,感知加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关系。
2.懂得关爱他人。
二、活动准备:
课件、操作纸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播放课件)最近海南遭遇特大暴雨,看暴雨把海南的路、车、房子都淹没了,路和桥也被冲垮了,看这些小朋友学校被淹没了,解放军叔叔把他们救出来,没有房子住只能住在帐篷里,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你想怎么帮助他们呢?
我们幼儿园也为他们准备了好些东西,想不想去看看?
2.帮食堂的叔叔阿姨准备吃的(复习6的组成)
(播放课件)我们一看都有些什么?(蛋糕、披萨——点心;雪碧、橙汁——饮料;苹果——水果)
师:咦,蛋糕怎么只有一块,面包也只有两个?我记得红十字会的叔叔阿姨说每样都要准备6份的,知道红十字会吗?它是一个社会救助团体,就是说哪里有难,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看来食堂里的叔叔阿姨太忙了,我们一起他们好吗?每样都要6份。
蛋糕有几个?还需要几个?(几和几合起来是6),(依次复习10的组成,最后将10的组成完整地读一遍)
3.出示服装——看图编6的加法
师:我们再去看看,还准备了什么?(播放课件:服装)
1)看图找出服装的不同点
我们来仔细看看,这些衣服都一样吗?哪里不同?(颜色:4粉2黄;袖子:长袖3短袖3;蝴蝶结:红的2白的4;大小:1大5小)
2)幼儿探索操作——边讲述边列出算式
师:我们xx班的小朋友真聪明,很快就能找出这些衣服的不同点,那你们能根据这些不同点列出6的'加法算式吗?
师:谁愿意来试试?(教师将幼儿编的算式写在白板上,并让幼儿说说算式中的数字所表示的含义)
师:除了这个算式外,你还能列出其他6的加法算式吗?(方法同上,教师在写算式时注意将互换的算式放在一起)
幼儿集体朗读6的加法算式。
3)观察理解互换规律
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算式题,找出互换规律
师:在这些算式中藏着一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教师可引导幼儿观察1+5=6、5+1=6这两个算式)
教师:像1+5=6、5+1=6……这些算式数字相同,只是位置不同。所以看到1+5=6、马上就想到5+1=6,像这种算式我们把它称为朋友题。同样看到4+2=6,马上就想到2+4=6
3.破译密码看礼物(复习巩固6以内的加减)
师:听说还给灾区的小朋友准备了礼物呢,想不想去看看?(播放课件)哇,好多礼物奥,唉,每个礼物盒上还有编号呢,想不想看看里面是什么礼物?(教师点击1号礼物盒,发出“请输入密码”的声音)看来老师们想考考你们,看看你们在幼儿园的本领学的怎么样?老师将密码都藏在桌上这些算式题中,只要你算出这些题目,然后把答案按从上往下的顺序输进去,就能打开礼盒,拿到礼物了。操作卡上有编号,粉色纸上的题目稍微简单点,蓝色纸上的呢,稍微难一点,你可以自己选择。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请个别幼儿说己的答案,教师帮助他输入密码,依次验证结果。
一开始请2个幼儿报答案和密码,然后3号至5号礼盒呢请所有破译改密码的一起念答案。
:哇,你们真棒,所有的礼盒都打开了。嗨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礼物,都是——学习用品。
师:我们幼儿园的老师、阿姨真细心,还为灾区的小朋友准备了学习用品,怕他们因为暴雨影响学习呢。
对我们幼儿园准备的这些礼物,满意吗?恩,我相信灾区的小朋友也会很喜欢的。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学习10的减法,感知减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守恒关系。
2.尝试运用正确的词汇表达图意并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
3.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二、活动准备:
PPT,钥匙题卡,门三
三、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游戏,复习10的组成。
(二)看一看PPT,学习10的减法。
师:经过大家的努力,小白兔家的门终于开了。咦!小白兔在家吗?(不在)看,桌上有一张纸条,原来啊是灰太狼留下的',它说小兔被它抓走了,想要救小兔,去狼村找!我们一起出发吧!
1.学习第一组算式10-1=9和10-9=1
(1)师:你们看前面有群小鸡,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这幅画的意思?(图上一共有10只小鸡,1只小鸡在小桥上,还剩下9只小鸡在草地上)
(2)师:谁能根据小鸡的不同位置,列出一道减法算式题?(10-1=9)
(3)师:10表示什么?(图上一共有10只小鸡)1表示什么?(1只小鸡在桥上)9表示什么?(9只小鸡在草地上)
(4)师:谁还能根据小鸡的不同位置列出另外一道减法算式题?(10-9=1)这里的10、9、1又表示什么?
(5)师:这两道题中有什么秘密呢?
小结:原来这两道算式都有数字10、1、9,最大数排在最前面,等号前后的数字交换了一下位置,算式仍然成立。
2.学习第二组算式10-2=8和10-8=2
(1)师:我们一起到前面去看看吧!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鸭子这幅图的意思?(图上一共有10只小鸭子,有2只蓝色的鸭子,还剩下8只黄色的鸭子)
(2)师:谁能根据鸭子颜色的不同列出一道减法算式?(10-2=8)
(3)师:谁能列出另外一道减法算式题?(10-8=2)
(4)小结:以后看到10、2、8就可以列出两道不一样的减法算式题。
3.学习第三组算式10-3=7和10-7=3
(1)师:走的好累呀,我们休息一会吧!看,好多鸟呀!谁能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2)师:谁能列一道减法算式来表示这幅图的意思?(10-3=7)
(3)师:看到10、3、7这三个数字,谁能列出另一道的减法算式题?(10-7=3)
4.学习第四组减法算式10-4=6和10-6=4
(1)师:前面到沙滩了,你们能用完整的话来表示沙滩上的乌龟吗?
(2)师:用一道减法算式来表示,谁来?(10-4=6)
(3)师:看到10、4、6还可以列出另外一道减法算式题,谁来试一试?(10-6=4)
5.学习第五组算式:10-5=5
(1)师:羊村到了,谁来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草地上一共有10只懒羊羊,5只在吃东西,5只不在吃东西)
(2)师:用一个减法算式来表示,谁来?(10-5=5)
(3)师:10,5,5分别表示什么?(强调前面一个5和后面一个5分别表示什么)
(4)师:这个算式等号前后的数字一样吗?那它还可以列出另外一道减法算式吗?
游戏活动:送数字宝宝回家
(1)师:看,是灰太狼,听听他会说些什么呢?想要进去,先回答我的问题!我这儿有些数字宝宝找不到家了,请你们送他们回家!
(2)师:你们愿意接受灰太狼的挑战吗?
玩一玩游戏,复习10以内加减。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逛超市活动中学习6以内的加减运算。
2、鼓励幼儿积极参加"逛书店"的游戏活动,理解"付钱"和"找钱"的关系。
3、能将自己的活动过程清楚正确地填写在表格中,初步感知用表格的好处。
4、能相互协作,做文明顾客。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书,上面标有价格。
2、若干二元币、一元币。
活动过程:
一、引入:小朋友们你们看我们的."宝贝书店"已经开张了,里面有许多好看的书,你们想去买吗?(想)那你们知道买书需要什么吗?(钱)
1、介绍银行师:我们应该到哪取钱?(银行)在银行设置有两个窗口,一个是一元钱的窗口,一个是两元钱的窗口。
2、分配角色师:小朋友去买书时,想一想我们怎样去买?“文章.出自大.考.吧幼.师网."(可以是一家有爸爸、妈妈、孩子,或跟好朋友一起去买书。)要求:不管几个人合作去买书,最多只能取6元钱。
3、理财单教师示范讲解表单。
二、逛超市在孩子们相互协商找到合作伙伴并在表单上填上要取的钱数后就可以陆续进入书店选购书刊了。
1、教师在书店内观察幼儿怎样选书。
2、在收银台观察幼儿交钱和找钱的过程。
3、选好书交钱回"家"后,要在表单上记录今天你都买了几元钱的书,还剩了几元?
三、幼儿对照表单讲述取钱、用钱的过程。
教师小结附:表单取钱数买书花了多少?
教学反思:
数学课堂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比较枯燥。在教学《买书》这堂课时,我们创设买书这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在情境中操作,在操作中探索发现,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新课标指出:“在创造的情境中,数学的学习不能靠机械的模仿和简单的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要形式。”在买书这节课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方式,创设买书这样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然后大胆放手,通过操作交流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体会小数的多种计算方法,最后通过师生的共同学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本节课虽然是一堂计算课,但不是单纯的计算课,在一步步的问题解决中,慢慢学会学习,学会提问,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当然,这堂课的教学还有很多遗憾,比如在课堂练习上,照本宣科,没体现一定的练习层次,对于中下学生还要更加的关注。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复习8以内加减和9的第一、二组加减。
2、在学习9的第一、二组加减的基础上继续学习9的第三、四组加减。
3、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9的第一、二组加减法的经验。
2、算式卡片若干张、9的分解组合卡片、9的第一、二组加减卡片、实物图片卡片4张,幼儿操作纸人手一张、笔、橡皮
活动过程:
一、复习8以内的加减及9的第一、二组加减。
1、开火车游戏。
师:我们已经玩过开火车的游戏,今天我们再来玩一次,今天我们玩开火车的游戏老师要提一个小小的要求,听到“哧”的`声音,我们就要停下来算准开火车的时间,火车才能出发;
游戏儿歌:我的火车就要开,几点开,你们猜?(出示算数卡)
2、复习9的分解组成。
师: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9的分解组成,我把卡片放在胸前你们就一起说,我把卡片放在哪个小朋友面前,哪个小朋友就来回答。(出示9的分解组成卡片)
3、复习9的第一、二组加减。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9的第一、二组加减,谁来说说看(幼儿讲述),老师把9的第一、二组加减写在卡片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学习9的第三、四组加减。
1、学习9的第三组加减。
(依次出示三幅图)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图片,我们先来看看第一幅图片上有什么?有几只蝴蝶?第三幅上一共有几只蝴蝶?能不能看着这三幅图列出一道算式?(幼儿讲述)3+6=9。
现在我把图片换一下位置,我们再来看看这三幅图有什么不一样?(6+3=9)
同样方法,列出2道减法。(9-3=6、9-6=3)出示板书。
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9的第三组加减,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学习9的第四组加减。
师:老师还带来了另外一幅图(出示图片),你们看图上有什么?有什么不一样?刚才我们看着三幅图列出了4道算式,我们能不能看着这一幅图片列出4道算式呢?(幼儿讲述)
4+5=9 5+4=9 9-4=5 9-5=4
3、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知识9的第三、四组加减,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三、幼儿操作活动。
1、今天我们学习的9的第三、四组加减你们记住了吗,现在老师就来考考你们,老师给每一个小朋友准备了操作纸,在写的时候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四、评价
1、表扬并鼓励做对的幼儿。
2、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地方。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超市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场所,而“藏”在超市里的数字比比皆是,货品分类、排列、价格、买卖等。本活动旨在通过一种简单明了的方法把超市的物品进行分类,并使用立柱图表的方法进行统计,这对于大班幼儿是一种经验的提升。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运用立柱图表进行统计的方法,感受统计的便利。
2、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结果,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学习运用立柱图表进行统计的方法,感受统计的便利。
难点:学习运用立柱图表进行统计,并说出统计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小朋友去过超市吗?今天我们也来开一家超市,你们说,我在超市做什么呢?(总经理)你们来做我的小助手吧!
(二)、初步感知立柱统计:
1、开超市需要什么呢?(货架、购物篮、宣传画)
2、这些我都准备好了,你们帮我看看,它们分别有几个?
3、怎样才能清楚地知道什么东西多?什么东西少?
4、今天总经理带来了一张立柱统计表,你们看,表上有什么?(数字,从下向上排列的;立柱图,是一格一格的)
5、小助手们,你们可以和旁边的朋友讨论一下,怎么来统计呢?(先在立柱的下面画上要统计的东西,可以画得简单一点;然后数数这个东西有几样,就在立柱图上画几个格子)
6、该从哪里开始画呢?为什么?(从下往上画、因为旁边的`数字是从下往上越来越大的)
7、教师示范统计购物篮数量,个别幼儿统计货架、宣传广告数量。
8、从图表中,你发现了什么?(立柱有高低、越高表示东西的数量越多)
9、小结:立柱统计能使我们很清楚地知道什么东西最多,什么东西最少,使用起来真方便。
(三)、学习运用立柱表统计商品数量:
1、幼儿把商品分类:师:小助手们,超市就要开张了,送货员已经把货品送来了,有水果、蔬菜和学习用品,请你们帮忙把商品都放到货架上去吧。注意要轻轻拿轻轻放,一件一件地放整齐。
2、幼儿运用立柱图表统计商品数量:师:商品都摆整齐了,哎呀,不好,粗心的送货员忘了告诉我,每种商品有几个了,那可怎么办呢?你们愿意帮我统计一下吗?请你们用立柱统计的方法,选择三种商品进行统计,看看分别有几样?哪个最多?哪个最少?
3、交流汇总:统计好了吗?请你来告诉大家,超市里每一种商品分别有几样(由教师、幼儿共同在立柱图表上汇总商品数量)从立柱图表中可以看出,哪些商品最多?那些需要补货呢?如果补齐的话,要补几个呢?
(四)、延伸活动:
现在我马上去通知送货员,把这些商品补齐了。货品补齐了,我们的超市开张了,大家快去外面招呼客人来购物吧!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对排序(即序列)处于探索的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会很有兴趣地或按颜色或按形状有规律地用间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积木,拼搭玩具等。为了引导幼儿将这些经验加以统合整理,使幼儿对物体按规律排列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老师需要创造条件促进幼儿观察、比较、思考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
活动目标:
1、体验自由排序,在探索活动中尝试和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并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2、培养幼儿在活动中专注操作。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教师演示教具一套,幼儿操作教具人手一份,挂图等材料若干;
2、经验准备:有简单的排序经验。
活动过程:
(一)游戏1:彩色小圆片的排序游戏:请小朋友将手中的彩色小圆片按一定颜色顺序进行排序。幼儿操作后请个别幼儿上黑板操作展示,自我评价奖励小红旗。
(二) 游戏2:找异同。老师出示一幅图,请幼儿认真观察,找到规律并在图示收起后,按要求将所有小圆片放入蛋糕盘。
(三)游戏3:全面看图找规律。请幼儿认真读图,找到几何图形的排列规律后根据记忆进行操作。
(四)游戏4:听题送几何图形回家。题目要求:横排同颜色,竖排同形状。
(五)活动小结:
1、数一数自己得了几面红旗,为自己加油。
2、找找身边有哪些有规律的排序。出示有规律排序的图片引导幼儿发现在哪些地方有这些排序。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以游戏为主线,通过游戏形式,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图形排序的规律,并用完整的语言描述自己观察到的排列规律和自己操作的排列规律,让他们在不断的观察与操作中学习有规律的排序,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其次,在环节的设置上,我采用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法,使各个环节,环环相扣,过渡自然,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6、7,能大胆的想象数字6、7像什么。
2、感知7以内的数量,知道他们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1、秋天果园场景
2、各种水果
3、篮子若干
4、数卡、实物卡
5、音乐《郊游》、《摘果子》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教师:小朋友,现在什么季节了?(秋天)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果园的水果都成熟了,我们一起去果园郊游吧!(播放音乐进入教室)
二、 基本部分:
1、 你看到了什么水果?想吃吗?怎样才能吃到这些果子?我们要把摘到的水果放哪里?
2、 老师这里有两个篮子,看看,这篮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有几个××?(一起数)
(每个幼儿一个篮子)看看,你们篮子上是什么水果?"有几个?(请幼儿说一说)
3、 幼儿自由摘果子 现在就跟着我一起摘果子吧!不过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我们一边摘一边数,不能多摘。(教师师范:边假摘边大声数1、2、3……)
4、 摘好的小朋友自己或和旁边的小朋友数数,你摘的对不对,如多的.就放到果农爷爷为我们准备的箩筐里去,少的再去摘。
5、 你们的小手真灵巧,摘了那么多好吃的水果,谁来说说你摘了几个什么水果? 如:我摘了6个苹果。教师出示图片:6个苹果用数字几来表示?(6)还有谁摘的果子也能用数字6来表示?数字6像什么?6除了表示6个苹果、6个……还可以表示什么? 除了6个苹果、6个……还有谁摘了几个什么水果? 如:7个石榴。出示图片,7个石榴用数字几表示?数字7像什么?7还可以表示什么?
6、 我们今天认识了两个信朋友6、7,现在我们把摘来的水果送给他们吧!要求:边送边说:数字6我送你6个××。
三、 结束部分:
儿歌《数数歌》。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孩子们对6、7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能正确表述6、7所表示的物体。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放慢语速,幼儿操作时减少量,用三个数字,这样能缩短幼儿操作时间,让幼儿在评价环节多说一说,平衡语言表述能力与观察能力。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教案大班10-11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7-29
大班数学教案02-21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7-25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7-29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7-25
大班数学教案10-06
大班数学教案《测量》11-24
[推荐]大班数学教案10-25
优秀大班数学教案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