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教案

时间:2024-11-17 07:24:19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小班音乐教案模板集合六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音乐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品】小班音乐教案模板集合六篇

小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节奏的快慢旋律。

  2、尝试运用纸条跟随音乐节奏做动作。

  3、体验“纸条宝宝”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萤火虫》 、“纸条宝宝”若干、“纸条宝宝”游戏音乐。

  活动重点:

  感受乐曲节奏的快慢。

  活动难点:

  运用纸条跟随音乐节奏做动作。

  活动过程:

  1、复习律动“萤火虫”,导入活动。

  提问:萤火虫的这段音乐是快快的还是慢慢的'?

  2、请幼儿倾听完整的“纸条宝宝”音乐。

  教师:“刚才小朋友跳的舞真好看,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段跳舞的音乐,请小朋友听一听这一段音乐节奏是快快的还是慢慢的。”教师引导幼儿倾听音乐,分辨音乐的快慢。

  3、再次倾听音乐,请幼儿用“耳朵”和“小手”一起听音乐。

  (运用徒手动作帮助幼儿倾听音乐,从而辨别音乐的快慢。)

  4、出示纸条,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刚才小朋友在听音乐的时候有一位小客人也在听这首好听的音乐。”教师请出小客人(纸条宝宝)。“纸条宝宝今天想和小朋友一起听音乐玩跳舞的游戏,谁愿意和纸条宝宝一起玩游戏呢?”

  5、请个别幼儿示范动作,大家学一学。(慢慢的、快快的)

  6、幼儿听音乐自由体验 “纸条宝宝”音乐游戏的快乐,教师注意引导。

  7、师幼互动,共同玩“纸条舞”的游戏。

  8、游戏结束部分:带着纸条宝宝到户外玩游戏(“萤火虫”音乐伴奏)。

小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体验在音乐背景下进行角色表演游戏的欢愉。

  2、 能感受不同音乐的气氛,并根据音乐节奏的变化创造性地做出相应的动物模仿动作,进行游戏。

  3、 提高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并逐步发展自控能力。

  4、 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猫和老鼠的头饰、纸门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室

  (二)复习歌曲《小猫敲门》,并创造性地创编猫和老鼠的动作,

  1、指导幼儿用分角色对唱的形式学唱歌曲。

  2、在老师的鼓励启发下,能用声音表现出"猫司令"的恶作剧和小老鼠吓得叫救命的不同角色特征。

  3、创编小猫走路、敲门的动作,创编小老鼠搔痒、偷吃东西以及吓坏了的`神态和动作。

  (三)、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地听音乐做游戏

  1、要求音乐一开始时小老鼠可自由做各种动作,但当小猫的音乐开始时老鼠们要立即控制不动,等第三段音乐响,听到小猫敲门时才开始与猫司令对话表演

  2、在幼儿熟悉游戏的玩法后,老师提出控制的要求,让幼儿论换完整地游戏。

  活动反思:

  此次音乐活动是创新的,给予孩子的是全新的体验,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主动学习。

小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初步学会歌表演的动作。

  2、培养幼儿边唱边表演的兴趣。

  3、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头饰人手一个,录音。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今天好热闹,听,小小鸡在蛋壳里唱起了欢快的歌。

  1、“小鸡出壳”歌曲复习,用好听的`声音唱。

  2、唱第一句“小小鸡蛋把门开”时,要用点力,出来的歌声要柔柔地,好听。――每二遍唱。

  (二)“看,有只小鸡真的出壳了,大家要仔细看小鸡是怎么从蛋壳里钻出来的。”

  1、老师戴上头饰示范动作一遍。

  2、幼儿讲讲,小鸡是怎么出壳的,并学着做这几个动作。

  3、第二遍示范

  把未讲出的动作讲出来并学习。难点:转身跳过来。

  4、请几个能力强的幼儿一起来出壳。带上头饰,其他幼儿看看他们有没有和音乐一样,该出壳的时候出壳,要不然太早了,没长好,太晚了,要在蛋壳里闷死的。

  5、再请多点幼儿上来学做。

  6、全班幼儿学着歌表演,用歌声帮助可有力气出壳。

  (三)复习律动:小星星

  小鸡出壳,看天黑了,星星真多真亮呀,让我们一起去数星星。――复习律动:小星星。

  1、第一遍,一起数别漏了。

  2、第二遍,小摇篮要摇的柔柔地,轻轻地,天黑了,小鸡回家了――结束。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的节奏感比较弱,老师只是纯粹强调要跟着音乐的节奏来跳,小班幼儿对于节奏的概念可能还不是很清楚,如果根据音乐的节奏,配上形象、生动的儿歌,让幼儿有节奏的边念儿歌边做律动。这样一来幼儿就可以跟着儿歌的节奏从而有节奏的做动作了。

小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体验模仿风车转动的乐趣。

  2、 喜欢参加编律动活动。

  3、 感受乐曲的优美和变化。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教师准备纸制漂亮风车一个或者图片《风车转》,音乐CD或磁带。

  2、 小朋友已玩过风车,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活动过程

  1、教师弹奏《风车转》的曲子,小朋友随意进行表演入室坐好。

  2、教师神秘谈话,引起小朋友的.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很漂亮的玩具,这玩具风一吹就会动,你们猜一猜是什么?”最后出示风车。

  3、 教师玩风车,让风车转起来,让小朋友观察。

  4、 小朋友熟悉音乐,模仿风车转的动作。

  (1) 教师放音乐给小朋友听。

  (2) 小朋友边听音乐边拍手,熟悉音乐节奏。

  (3) 让小朋友边听音乐边模仿风车转。

  5、 教师和小朋友一起选用风车转动的动作。

  (1) 教师启发小朋友和同伴合起来搭风车。

  (2) 鼓励小朋友和别人风车搭得不一样。

  6、 教师小结本次活动情况,表扬有创意的小朋友。

  活动反思

  让幼儿更轻松接受知识,我设计幼儿手拿自制风车在教室里边玩边跟着唱,这个效果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但学会歌曲,还掌握了用风车转动的原理。最后我用唱歌比赛的形式检验了幼儿的学习效果。

小班音乐教案 篇5

  教案一

  【活动目标】

  1.在熟悉第一段歌曲基础上,学习听辨音乐的变化进行游戏。

  2.借助观察的经验,尝试根据歌词内容创编不同的小鸭子躲藏的动作。

  3.在游戏中知道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的乐趣。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观察小鸭子,并用身体动作表现过它们游水,走路。

  2.鸭妈妈胸卡,小胖鸭子胸卡(分小白鸭、小黄鸭和小花押)。

  【活动过程】

  1、引起幼儿兴趣,复习表演第一段歌曲。

  鸭妈妈和鸭宝宝在草地上:“上次妈妈和大家学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是什么呢?”

  “小胖鸭子是什么样的呀,谁来做给妈妈看?”

  引导幼儿用手部动作和身体动作来表现鸭的造型。

  2、创设情景,跟着曲二的音乐做小鸭子在水里嬉戏的动作。

  “宝宝们,跟着妈妈到池塘里玩吧”(转身来到后面的池塘边)“来,和妈妈一起跳下水,怎么跳的呀?”(教师示范,做跳的动作)

  “我们在池塘里做什么呢?”来;自.大;考吧;幼.师网;“哪个宝宝来试一下呢”(请能力强的幼儿跟着音乐示范,引导其他幼儿学习)

  听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做鸭走、跳水、游泳、找食、潜水、和其他小鸭子一起玩等动作:“来,宝宝们,和妈妈一起动起来,我们先来游泳吧,划呀划呀,划到前面,换个方向,划呀划呀,划到这边,池塘里的'水可真清呀,我们一起潜水吧,来,身体钻到水里,再浮上来池塘里有小鱼呢,我们来捉小鱼吃,先钻到水里,用嘴巴夹住小鱼,刁紧了,头抬起来给妈妈看看呢,真棒”(重点调动幼儿积极性,融入游戏情景)

  3、玩捉迷藏游戏,了解游戏规则。

  鸭妈妈和鸭宝宝在草地上休息:(集体练习动作头儿钻到水里,尾巴翘起)

  讨论游戏玩法,建立游戏规则(请几名幼儿和教师一起表演示范,强调妈妈游到身边的时候再藏起来)

  幼儿游戏:分三组进行,提醒幼儿听音乐变换动作,强调妈妈游到身边的时候再藏起来

  “先请小白鸭来和妈妈做游戏,其他宝宝可要仔细看”(一组幼儿游戏,其他幼儿在池塘边休息)

  教师讲评幼儿游戏情况,鼓励幼儿遵守游戏规则,接着第二组幼儿游戏,最后第三组幼儿游戏

  4.完整游戏,熟悉曲一第二段歌词,进一步发展游戏情节。

  “宝宝们,跟妈妈回家吧”(引导幼儿倾听鸭妈妈呼唤的音乐)“宝宝的家在哪里?”(回到一开始唱歌的位置)

  幼儿游戏一次,要求听见妈妈唱完最后一句才能走回家。

  5.带领幼儿完整地做游戏,提示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结束:

  鸭妈妈和小鸭回家休息

  “宝宝们,来吃小鱼喽”

  教案二

  【活动目标】

  1.创编小胖鸭子在水里嬉戏的动作,如游泳、捉鱼、潜水等,并能跟着音乐合拍地做动作。

  2.学习音乐游戏“小胖鸭子捉迷藏”,遵守游戏规则。

  3.乐意参与角色表演,体验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胖鸭子捉迷藏》曲一、曲二

  2.《母鸭带小鸭》音乐

  3.日常生活中观察小鸭子游水、走路

  【活动过程】

  1.进场

  师:今天鸭妈妈带着你们这些鸭宝宝出去玩,好吗?跟在妈妈后面,别走丢了哦!

  师带领幼儿学小胖鸭子走路进场,边走边说:“我们去池塘边走走吧。”围着池塘走。

  2.讨论小胖鸭子在池塘里的各种动作,并随音乐合拍做动作

  (1)小胖鸭来到了池塘里,喜欢干什么呢?(请个别幼儿来模仿小鸭的动作,老师选取幼儿的动作请其他幼儿一起学,老师哼唱曲二)

  播放音乐,随音乐一起做游泳的动作。

  (2)小胖鸭除了喜欢游泳,它还喜欢在水里干什么?(捉鱼、潜水等)(请个别幼儿做动作,大家一起学,师哼唱曲二

  播放音乐,随音乐一起做捉鱼、潜水等的动作。

  (3)听音乐完整地做表现小胖鸭的动作。(师提示动作变化)

  (A)师:我们可以先在水里游会儿泳,然后再捉鱼、拍拍翅膀。(播放曲二)

  (4)分男女小朋友分别来学学小鸭在水里的动作。师:男宝宝先上岸休息一下,女宝宝在水里玩一会儿。

  (A)师:谁来说说,刚才在水里玩的时候你觉得哪只鸭宝宝的动作做得最好看?(提升个别动作,并学习评价)(播放曲二)

  (B)交换。

  3.游戏:小胖鸭子捉迷藏

  师:小胖鸭们玩得真开心啊,听听,它们现在在干什么呢?(播放曲一第一段)

  (1)你能学学他们捉迷藏的这个动作吗?它在什么时候开始藏的?让我们来玩捉迷藏的游戏吧!(播放曲一第一段)

  (2)小鸭子们都躲了起来,这时候鸭妈妈该来找她的宝宝啦!(倾听第二段)老师边唱边表演。

  (3)讨论游戏玩法,建立游戏规则。“鸭妈妈来找小胖鸭时,小胖鸭怎样才不被妈妈发现?”(一动也不动)

  4.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地表演。

  (1)曲二:教师扮鸭妈妈,幼儿扮小胖鸭,教师用语言、动作提示幼儿变化动作。

  曲一:提示游戏情节:鸭妈妈来找小胖鸭时,小胖鸭一动也不能动。

  (2)幼儿再次听音乐完整地表演。

  5.结束:幼儿退场《母鸭带小鸭》

  师:今天和小胖鸭一起玩得开心吗?我们回教室好好休息吧。

  教案三

  【活动目标】

  1.在熟悉第一段歌曲内容并能按歌词表演的基础上,学习听辨音乐的变化进行游戏。在教师动作的提示下,学习有节奏地做鸭走、游水等动作。

  2.借助观察的经验,尝试根据歌词内容创编不同的小鸭子躲藏的动作。

  3.在成人的提醒下知道遵守游戏规则:扮演小鸭子时,躲好后不随便移动,等鸭妈妈唱完最后一句时,才能走回座位。

  【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观察小鸭子,并用身体动作表现过它们游水,走路。

  2.鸭妈妈头饰一个。

  3.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出示鸭妈妈头饰,引起幼儿兴趣,复习表演第一段歌词。

  1.出示鸭妈妈头饰:这是谁?上次鸭妈妈教小胖鸭子唱了一首什么歌?我们一起边唱边表演。

  2.引导幼儿用手部动作和身体动作来表现鸭的造型。

  3.小胖鸭子是什么样的?请几位小朋友表演,我们学一学。

  4.他们是怎样捉迷藏呢?“头儿钻到水里,尾巴在水上”是什么样的?谁来做一做?我们大家一起学习。

  二、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并学习游戏玩法。

  1.鸭妈妈带小胖鸭在哪里捉迷藏?

  2.创编曲二的身体动作。

  鸭妈妈没来找小鸭时,小胖鸭在池塘干什么?

  3.练习有节奏地鸭走、游水等动作。

  小胖鸭是怎样走路的?谁来做动作,学一学?小胖鸭是怎样游水的?大家一起学一学?

  4.讨论游戏玩法,建立游戏规则。鸭妈妈来找小胖鸭时,小胖鸭怎样不被妈妈发现?我们学一学。

  三、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地做游戏,进一步熟悉游戏规则。

  1.教师扮鸭妈妈,幼儿扮小胖鸭,教师哼唱并用语言、动作提示幼儿变化动作。

  2.教师演唱曲一第二段歌词,进一步发展游戏情节。

  鸭妈妈唱到“我可爱的宝宝,跟我回家吧”时,小胖鸭子到哪里去了?他们的家在哪里?

  3.播放磁带,带领幼儿完整地做游戏,提示幼儿游戏结束前的规则。

  等鸭妈妈唱完最后一句什么歌词时,小胖鸭才能走回家?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小班音乐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旋律,初步尝试跟着音乐用肢体表现豆豆发芽的过程。

  2、愿意爱护周围的植物。

  【活动准备】

  《豆豆发芽》的音乐,豆豆发芽过程的视频,幼儿已学习儿歌《钻泥巴》。

  【活动过程】

  一、萌发兴趣。(析: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为他们即将要接受的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

  1、观察发芽的豆豆。

  师:看,我们种的豆豆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你知道豆豆的种子是怎么长成小芽芽的吗?

  2、观看豆豆发芽过程的视频。

  师:豆豆要钻破泥土和太阳公公做游戏。它用力地、慢慢地往上钻。可是,泥土太紧了。看!豆豆都累得流汗了。不过豆豆没有放弃,它用尽全身力气终于钻破泥土,长出两片小芽芽了!

  师:豆豆是怎么长大的呀?(幼儿描述豆豆发芽的过程。)

  二、熟悉音乐。(析:在呈现具象的豆豆发芽的视频后,再播放抽象的豆豆发芽的'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旋律。)

  师(播放音乐):你听到了什么?这段音乐听起来和豆豆发芽有关系吗?

  三、动作表现。(析:引导幼儿用肢体表现对音乐旋律的感受。)

  1、自由尝试。

  师:请你跟着音乐来学学豆豆发芽的样子。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模仿豆豆小小、圆圆的样子。例如,教师提问:“豆豆还没发芽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有幼儿蹲下来了,教师马上引导其他幼儿观察并探索:“你们能不能变得比他更小、更圆,像颗小豆豆?”

  2、在教师引导下结合经验再次尝试。

  (1)豆豆用力钻泥土。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模仿豆豆用力钻泥土时的动作、表情。例如,教师提问:“豆豆是怎么钻出泥土的?是轻轻的,还是要很用力?豆豆要怎么用力才能钻出泥土呢?你们来试一试。你用力的时候会有什么表情啊?”

  (2)豆豆慢慢钻泥土。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控制自己的动作,到音乐结束时再长出芽芽。例如,教师提问:“豆豆的芽是慢慢长出来的,还是一下子就长出来的?豆豆的芽是慢慢地、慢慢地从泥土里钻出来的。你们也来试试跟着音乐慢慢地钻出来。”

  3、完整表现。

  (1)教师用儿歌《钻泥巴》引导幼儿跟着音乐用肢体表现豆豆发芽的过程。

  (2)教师重点指导幼儿表现芽芽长出来时的各种造型。例如,当幼儿的手没有伸出来时,教师可说:“这棵小芽大概太阳光还照得不够,再来晒晒太阳,快快长大吧!”或者可说:“我来为小芽浇点水,小芽快长大吧!长得高高的,长得大大的。”

  四、游戏:豆豆发芽

  (析:通过游戏让幼儿对种子发芽与音乐有一个完整、直观的回忆,并在游戏中体验到种子发芽的不易,萌发要保护芽芽、保护植物的想法。)

  1、随教师创设的情景做音乐游戏。

  师:春天来到了,我把豆豆都种到了泥土里。让我来给你们浇浇水,豆豆快长大吧。“小豆豆,种地下,发了芽,钻泥巴。钻一下,动一下。钻啊钻啊,钻得快,钻出两片小芽芽。”

  2、教师总结。

  一颗种子在阳光和雨水的帮助下,用尽力气钻出泥土,才会长成一株小芽芽。不同的小芽芽会长成不同的花、草和树,不同的花、草和树木就能组成地球上一道道美丽的风景。我们可要好好爱护这么美丽的风景,爱护身边的绿草、鲜花和树木。

【小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音乐教案(精选)10-02

小班音乐教案05-25

小班洗澡教案音乐01-13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01-17

小班音乐教案:你好01-06

小班音乐教案:春天01-09

小班音乐优秀教案06-18

小班音乐教案【热】06-23

【推荐】小班音乐教案06-22

小班音乐教案【荐】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