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4-09-29 11:42:01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大班科学教案4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品】大班科学教案4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能够让纸发出不同声音的办法。

  2.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发展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体验科学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张同样大小的白纸。

  2.每桌一份:瓦楞纸,蜡光纸,包装纸。

  3.各种纸制品若干如:纸杯、纸玩具、纸板等。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的桌子上有什么?

  老师手上有一张白纸,我不想让它就这么静静地躺着,我想让它发出声音,那怎样才能有声音呢?

  (师甩甩纸):你们听到声音了吗?现在让你的白纸也发出声音吧,还要请大家仔细听一听,你的纸和旁边小朋友的纸发出的声音一样不一样?

  师:你们的纸发出的声音一样吗?为什么?

  (因为纸的大小相同,让纸发出声音的方式相同,所以声音差不多。)

  [反思:幼儿通过观察、模仿、操作这一系列的过程,发现纸发出同样声音的奥秘,萌发了对纸的兴趣,为后面的环节作铺垫。]

  2.尝试让纸发出不一样的`声音。

  师:这些纸只能发出一种声音,太单调了,你们能不能想办法让它发出不同的声音呢?

  谁愿意来告诉大家你用什么办法让纸发出不一样的声音的?为什么现在的声音和原来的不一样呢?

  (因为手的动作不同,纸的形状、大小也改变了,所以声音不一样。)

  [反思:这一环节着重引导幼儿让纸发出不一样的声音,通过给予一段自由活动的时间,让幼儿自由操作、尝试充分地表现、展示自己的方法,再利用集体活动给幼儿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

  3.再次尝试让各种纸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师:你们的桌子上还有许多纸,现在你可以让它们也发出各种声音,数一数你能让它变出几种声音?

  你的纸有几种声音?你能让大家听一听吗?

  师随意拿一张纸拍节奏x x |x x x||:你们听,我的纸还会拍节奏呢,你们的纸会吗?

  请你们选一张你喜欢的纸,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拍节奏吧。

  [反思:这一过程是在幼儿已经了解纸发出不同声音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起 一个巩固、提高的作用,同时结合音乐尝试让纸拍出节奏也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

  4.活动延伸:引导幼儿用多种方式让各种纸制品也发出声音。

  师:小朋友,那边有好多纸玩具,你们可以去尝试让它们也发出各种声音,好吗? (教学反思:纸是幼儿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但对纸的声音却没有真正注意过, 可以说幼儿熟悉它却不了解它,这是我选择、进行本次活动的主要原因。事实也证明幼儿确实对活动很感兴趣,他们积极地参与探索活动,通过尝试——发现的过程,满足了自主操作的愿望,也满足了表现的欲望和相互认同的心理需要,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整个的活动流程我感觉还是比较清晰、自然的,不足之处在于活动 中层次转换的语言不够精炼,有些随机处理的话语表达不够准确,还有就是准备材料时没有考虑到硬板纸这一类,是个疏忽,今后应该准备得更充分些。)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莫比乌斯圈的特征,探索莫比乌斯圈的神奇变化。

  2.能制作莫比乌斯圈,并能大胆进行猜想和尝试记录。

  3.体验莫比乌斯圈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活动准备:

  纸条、纸圈、剪刀、固体胶、课件、记录表、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激趣

  以手指游戏引入纸圈。(教师用食指和大拇指变化出一个圈、两个圈、许多圈导入课题--纸圈。

  1.出示纸条,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师纸条也想变成圈,你们能不能帮助纸条变出圈?鼓励用多种方法,可以跟别人的不一样等。)

  2.幼儿尝试做纸圈。(幼儿做出的纸圈都一样)

  3.教师以魔术的形式展示莫比乌斯圈的神奇变化,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设疑

  1.幼儿第一次尝试剪圈,让幼儿体会挫折,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及探索精神。

  2.画线对比

  教师提出要求:在两个圈上分别画线,从接头处开始画,到起点处结束,可以在里面画也可以在外面画。可以两人合作,一个人转圈,一个人画线。

  师:你的线画好了吗?你发现了什么秘密?普通圈的线只画了一个面就连了起来,但是莫比乌斯圈的线特别长,画过了红颜色的一侧又到了蓝颜色的一侧,最终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

  结合PPT总结出莫比乌斯圈的第一个特征:普通圈有2条边2个面,莫比乌斯圈只有1条边1个面。

  3.实验总结出莫比乌斯圈的第二个特点:沿线剪开普通圈,变成一样大的两个圈,莫比乌斯圈变成有两个接口的大圈。

  4.尝试自己制作莫比乌斯圈。教师小结:把纸条的一端扭一下和另一端粘合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这样的圈。咱们做的这个圈啊,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呢,叫做莫比乌斯圈。是德国科学家莫比乌斯在1858年发现的。人们为了纪念他就给这个圈取名为莫比乌斯圈。

  三、探索

  沿着莫比乌斯圈的二等分线剪开和三等分线剪开会有神奇的结果。出示记录单:

  1.出示课件,教师讲解记录单。

  2.猜测普通的圈沿剪线剪开会怎么样。(记录)

  老师示范剪法。

  幼儿尝试剪普通的圈。

  3.幼儿猜测莫比乌斯圈沿着这条线剪开会怎么样。教师和幼儿一起记录。

  (1)幼儿自己剪剪看看。

  (2)请幼儿讲述操作结果。看一下,现在的莫比乌斯圈有几个接口?

  (3)它的结果跟你猜的一样吗?

  (4)教师小结:一个麦比乌斯圈沿着中间的线剪开就会变成一个更大的而且有了两个接口的麦比乌斯圈。

  4.教师出示画有两条线的麦比乌斯圈。

  (1)幼儿猜测,教师和幼儿一起记录。

  (2)幼儿剪剪看看。教师指导。

  (3)幼儿讲述结果。

  (4)小结:今天我们的小朋友也做了一回小科学家。发现了莫比乌斯圈的很多秘密,知道画有一条线的莫比乌斯圈剪开后会变成一个更大的莫比乌斯圈。画有两条线的莫比乌斯圈剪开后变成了一个大一个小两个套在一起的莫比乌斯圈。

  四、拓展

  1.观看课件了解莫比乌斯圈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神奇的莫比乌斯圈,莫比乌斯圈不光好玩还很有用呢,你知道它有什么用吗?(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其实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藏着许多莫比乌斯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件)

  立交桥:避免行人车辆的拥挤。

  过山车:更加刺激好玩。

  传送带:减少反复的摩擦工作,增加传送距离和面积......

  2.观看课件了解莫比乌斯圈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原来莫比乌斯圈不仅给生活带来了方便,艺术家和建筑设计师还利用它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继续展示PPT)。

  5.延伸

  瞧,老师这里还为小朋友准备了画有三条线和四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呢。你知道沿着他们剪开会变成什么样吗?

  活动反思:

  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4课。本课教学以纸为载体,通过改变一张纸,比较和体验纸改变前后性能的变化,交流纸的这种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激发学生继续改变材料、发现材料性能的探究欲望。

  根据教材,我把本课分为几板块:

  第一板块——聚焦,承接第3课的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认知经验说说普通纸的特点,引发学生思考有什么办法让纸具有更多的本领。

  第二板块——探索,探索又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明确改造纸的方法,先交流改变纸的方法,再明确本节课探究的改变纸的方法。第二部分,用“折一折”这种改变方法,引领学生用对比观察的方法研究纸被改变后形状、性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先在观察中发现纸的新变化,通过观察两种纸的侧面,发现普通纸和瓦楞状的纸分别是一字形和波浪形。在实践中发现纸的新功能,其中比较观察又分三步,即按一按(将白纸与瓦楞状纸分别平放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按一按白纸和瓦楞状纸,认真体验手心的感觉,比较弹力)、放一放(取两个盒子,中间隔开一定的距离距离平放在桌面上,先将普通的白纸放在两个盒子上,接着由轻到重将物体(回形针、铅笔、文具盒)放在纸的正中间,看纸能否承受得住以及能承受多重的物体。测完白纸后,再去测瓦楞状纸能承受多重的物体。一边实验一边记录,比较承载力)、摸一摸(用普通纸贴着装有热水的杯子感受冷热程度;换用瓦楞状纸,再次感受冷热程度,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比较隔热能力)。

  第三板块——研讨,纸改变后性能的变化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板块——拓展,引导学生在纸上用刷油的方法改变一张纸,然后探究这张纸具有的全新功能。

  在授课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下几个问题:

  在说一说纸的特点时,学生能够说出纸的颜色、形状、易折叠,但是学生会钻形状这个牛角尖,不断说出:长方形、有四个角、有四条边等等,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说出纸容易破、遇水会湿、纸的厚薄等等。

  按一按这一板块,学生通常不能直接说出有弹性,能弹回,他们最多说到的就是:刺刺的、有一棱一棱、不能直接接触桌面……要说有弹性,能弹回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折瓦楞状的纸不是难事,但是学生自主折纸,会有横竖两种折法,在放一放这一部分,两种折法会对纸的承重能力有影响。

  与教材配套的学生活动手册中,放一放瓦楞状纸和普通纸分为“能支撑”和“不能支撑”两种,但是我认为这样划分不太准确,普通纸依旧能支撑像回形针那样的较轻物体,瓦楞纸上放过重的物体也不能支撑,因此我在授课时,把能不能支撑改为“能支撑较重物体”和“能支撑较轻物体”,让学生分别用回形针、铅笔、文具盒来尝试,较轻的回形针能够被普通纸支撑,瓦楞状纸能够支撑回形针、铅笔,铅笔盒不太重时能够被瓦楞状纸支撑,过重的铅笔盒则不能被支撑。学会能够通过这三种材料感受到普通纸和瓦楞纸的不同。

  第一次用低年级以及新教材开课,我在试上的时候发现引导学生回答,实验准备等等所花费的时间较多,整节课较为仓促。因此在第二次上时,我把折瓦楞状纸以及实验材料准备都放在课前,由于第二个班的学生能很快的说出纸的特点以及瓦楞状纸,整节课最后多余了一点时间,我用来和学生一起进一步探究瓦楞状的纸。

  在给低年级授课过程中,我认为我对学生的还是了解较少,对于不同的班级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的调整而不够灵活,路漫漫其修远兮,作为新教师,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发现磁铁的秘密,感知磁铁的特性。

  2.愿意参与探索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3.初步感知磁铁的磁性与生活的关系。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实验器材:磁铁、带回形针的纸小鱼、水彩笔、螺丝帽、棉签、螺丝钉、扣子、别针、发夹、橡皮筋、纸片、回形针、小棒、塑料玩具、硬币、气球一人一份。

  2、观察记录表一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钓鱼游戏。

  二、大胆的.猜想。

  1、认识实验材料。

  2、想想哪些会被磁铁吸住,哪些不会被吸住?

  3、学会把自己心里想的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一排中

  三、大胆尝试磁铁吸吸吸。

  1、动手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2、与小伙伴交流结果。

  四、大胆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五、拓展经验,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反思】

  在开始上课时,我首先拿出块磁铁问:这是什么?现在想来这样导入新课的方式很少不好。没有激发学生的探究和思考的兴趣。我应该这样设计一个问题:电冰箱的为什么能够没有锁照样关上呢?这样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就会非常容易的得出答案。而且问题来自学生的中间,而且学生在生活中有经验,不是十分的困难。

  在下面的环节就是学生玩自己的磁铁的时间。我是这样的安排的,首先让学生自己想法去玩磁铁,然后分享给大家。也就是说学生在玩之前先动脑思考,怎样去玩,然后再将自己的方法分享给大家。然后大家再一起在玩的过程中发现磁铁的性质。现在想来,是否能够让学生直接去玩,不先想。这样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去发现,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在玩的过程中,没有刚才一些其他学生的思考的限制,可能会有更好的玩法,这样可能有更好的发现。在学生在体验发现的过程中,会有更多的成功的喜悦。

  还有就是小组进行合作玩。我现在思考这个活动不适合人数过多的小组玩。可以两个人小组玩,这样合作,他们都能够参与进去,而且手中都物品。这样就不会出现一半学生在操作,另一半在玩的情况。

  我先现在的合作探究,需要学生在小组内,但是操作时候可以更为小的分组。这样效果会更好的。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影响物体在坡面下滑速度的重要因素。

  2、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合作设计和实验,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纸板、小车、纸、毛巾、长条木板积木);

  2、记录表A、B,铅笔。

  活动过程 一、从日常生活导入。

  提问:你们玩过滑滑梯吗?滑滑梯由哪些部分组成?

  1、教师出示不同坡度的两个滑滑梯斜坡,将同样的两辆小车放在滑滑梯上。

  提问:哪边会跑得更快?

  2、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学习使用。

  提问:怎样制作记录表,把实验和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引导幼儿使用图示法)

  二、幼儿合作操作,师观察指导。

  1、幼儿自由组队,3~4人一组,进行斜坡搭建,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2、幼儿合作探究相同小车在不同斜坡高度上下滑速度的快慢,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3、分享实验结果。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怎样才能让小车赢呢?

  :原来斜坡的坡度越平缓,车子滑落的速度就越慢;相反,积木越多,坡度越陡,小车滑落的速度就越快。

  4、幼儿继续探究相同小车在不同光滑度的坡面上下滑速度的快慢,并记录。

  5、归纳实验结果:

  提问:这次你们又发现了什么秘密呢?

  :原来我们的小车速度的快慢,也跟斜面的'光滑度有关,表面光滑的小车滑落的速度就会快,表面粗糙的小车滑落的速度就慢。

  三、探索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现在我们找到了小车在斜坡滑落的一些规律,在日常生活中,这些规律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还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你能想出哪些例子呢?

  请幼儿找一找斜坡带来的方便和不方便的地方,一起分享。

  活动生成及建议:

  1、将活动材料投放于探索区内,鼓励幼儿继续合作探索。

  2、请家长配合共同探索记录,探究使赛车下滑速度最快的斜坡和斜坡材质条件。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2-23

大班科学教案06-07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9-23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10-21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1-07

【热】大班科学教案03-19

【荐】大班科学教案03-19

【精】大班科学教案03-19

大班科学教案【荐】03-19

【热门】大班科学教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