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大班语言活动教案范文汇编十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语言活动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资料,重点了解乌龟是怎样机智地对付狐狸的。
2、学习用语言、动作大胆地表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尽量表现作品所蕴含的幽默感。
【活动准备】
故事磁带、图片。
【活动过程】
1、完整欣赏故事。
――有一只聪明的乌龟战胜了狡猾的狐狸。这天,老师就讲一讲聪明的乌龟的故事。
――完整欣赏故事录音一遍。
――故事里有谁乌龟对付狐狸的办法聪明吗
2、幼儿看图片分段讨论。
――观察第一、二、三幅图,说说狐狸和乌龟发生了什么事。
――观察第四幅图。狐狸想吃乌龟,乌龟怎样办
――观察第五幅图,引导幼儿重点讨论:乌龟怕摔、怕火,为什么还让狐狸把它摔到天上,扔进火盆呢(鼓励幼儿两两结伴有表情地分主角对话)
――观察第六幅图,引导幼儿讨论:乌龟喜欢水,为什么狐狸说要把它扔到水里,它反而哭了呢你认为乌龟听了狐狸的话心里会怎样想它的情绪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观察第七、八幅图,引导幼儿看看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3、主角对白。
――教师既当叙述人,又当狐狸,与理解力、表现力都比较强的幼儿进行绘声绘色的对白。
――在前一轮对白的示范下,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对白。重点引导幼儿注意讲述时的语气、语调和表情。帮忙幼儿理解乌龟的聪明机智。
推荐
1、活动前幼儿已对乌龟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有了一些了解,这样幼儿就能理解乌龟的聪明与机智了。
2、为了使讨论的问题情境集中在乌龟如何机智地对付狐狸上,开头的乌龟救青蛙这一部分能够一带而过。
3、“主角对白”要将狐狸貌似狡猾,实乃愚蠢:乌龟表面可怜,实则机智的内涵表现出来。主角对白可集中在“狐狸实在饿,慌了”直到结尾这部分进行。
附:聪明的乌龟
一只狐狸,肚子饿得咕咕叫,它东奔西跑地找东西吃,看见一只青蛙正在捉害虫,心里想,先拿这只青蛙当点心,填填肚子也好。
狐狸一步一步轻轻地跑过去,再跑上两步就要捉到青蛙了,但是,青蛙正在捉害虫,一点儿也不明白。
这事儿让乌龟看见了,他急忙伸长脖子,一口咬住狐狸的尾巴。
“哎哟,哎哟,谁咬我的尾巴”狐狸叫了起来。
乌龟回答了吗没有。它张嘴说话,不是就放了狐狸吗乌龟不说话,一个劲儿地咬住狐狸的'尾巴不放。
青蛙听见背后狐狸在叫,就连蹦带跳地跑到池塘边,“扑通”一声跳到水里去了。
狐狸没吃到青蛙,气坏了,回过头来一看:“啊,原先是一只乌龟,我没吃到青蛙,就吃乌龟也行。”
乌龟可聪明了,把头一缩,缩到硬壳里去了。狐狸没咬着它的头,就去咬它的腿,乌龟又把四条腿一缩,缩到硬壳里去。狐狸没咬着他的腿,一看,还有条小尾巴呢,就去咬它的小尾巴,乌龟再把小尾巴一缩,也缩到小硬壳里去了。
狐狸实在饿慌了,就去咬乌龟的硬壳壳,“格崩,格崩”,咬得牙齿都发酸了,还是咬不动。
狐狸说:“乌龟,乌龟,我要把你扔到天上去,‘啪嗒’一下摔死你。”
乌龟说:“谢谢你,谢谢你,你扔吧,我正想到天上去玩玩呢!”
狐狸说“乌龟,乌龟,我要把你扔到火盆里去,‘呼啦’一下烧死你。”
乌龟说:“谢谢你,谢谢你,你扔吧,我身上发冷,正想找个火盆来烤烤火呢!”
狐狸说:“乌龟,乌龟,我要把你扔到池塘里去,‘扑通’一下淹死你。”
乌龟听到狐狸这么一说,“哇”地一声哭了:“狐狸,狐狸,你行行好,千万别把我扔到池塘里去,我最怕水,掉在水里就没命了!”
狐狸才不理它呢,抓起它的硬壳壳,走到池塘旁边,“扑通”一声,把乌龟扔到水里去了。
乌龟下了水,就伸出四条腿来,划呀,划呀,一向划到青蛙身边。两个好朋友,一边笑,一边说:“狐狸,狐狸,你还想吃我们吗说呀,说呀!”
狐狸气昏了,身子一纵,向青蛙和乌龟扑去,“扑通”一声,掉到池塘里去了。青蛙和乌龟看见水面上冒了一阵子气泡,再没看见狐狸露出水面来。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儿歌《鸟王请客》,认识各种鸟类动物的名称以及特征。
2、通过阅读幼儿用书中的画面以及图片的暗示,了解和记忆诗歌的内容。
3、按照一定韵律念儿歌,感受儿歌中的韵律美。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欣赏儿歌《鸟王请客》。
师出示鸟王的图片,问:“今天鸟王要请客”,你们猜猜鸟王会请哪些客人呢?让幼儿自由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朗诵儿歌。
师:你们听到鸟望请了哪些客人?
幼儿回答
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片。
师:鸟王还请了什么样的鸟?引导幼儿根据鸟的名称学说修饰词。
二、倾听儿歌并尝试学说儿歌
1、幼儿倾听师朗诵儿歌
师在朗诵时要注意放慢速度并符合儿歌的韵律。
2、幼儿感知儿歌的内容
师:鸟王请大家吃的什么饭?炒的是什么菜?鸟王还说些什么?风婆婆和树公公夸谁了?最后,白云姐姐拿出一张调查表,又说了什么?
3、师幼一起边看书边念儿歌(3-5)
师:小朋友,我们现在用最好听的声音来朗诵一下这篇诗歌。
附: 鸟王请客
树林里真热闹,唧唧唧,喳喳喳。忙些什么事?鸟王在请客。谁来做客人?会唱歌的小黄莺,会说话的八哥鸟,会跳舞的.是仙鹤,五彩缤纷的是孔雀。吃的什么饭?青虫蛋炒饭。炒的什么菜?绿芽拌嫩叶。鸟王说点啥?辛苦捉虫整一年,谁的功劳最最大?树公公夸啄木鸟,风婆婆夸花喜鹊,白云姐姐不服气,拿出一张调查表:燕子一家最勤劳,一年捉虫超十万。百鸟一齐来鼓掌,奖它一朵大红花。羞得燕子低下头,连连说声不敢当。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与朋友友好相处的情感,体验猜谜的乐趣。
2、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及依据主要特征进行观察和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能用简短语言描述人物主要特征并进行判断。
活动准备:
幼儿事先了解好朋友的着装、喜好等特征。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相互交谈,说说自己有没有朋友,有朋友的感觉怎样。
二、教师提出为好朋友画像的方法:用语言描述,请其它幼儿来猜是谁。
三、和幼儿一起讨论画像的方法和要求:要用简短的话说出自己的好朋友最明显的'特征,如穿什么衣服、喜欢做的事情等,请其他幼儿猜出朋友是谁等(如果是本班的幼儿可以是说出姓名,如果是班外的其他人,可以猜住址或称呼等)。
四、请幼儿自己结伴进行活动。教师根据幼儿的不同表现来不断加深活动难度,如:可引导幼儿关注朋友的细节特征,进行描述和判断,以此来发展幼儿的细微观察能力。
五、请幼儿在语言活动后,利用区域活动时间,进行好朋友画像绘画活动,教师可将幼儿作品展示张贴。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理解诗歌内容,使幼儿掌握诗歌中“高――低”、“胖――瘦”等反义词,能运用“一个……一个……”的句式仿编,培养幼儿思维的严谨性、兼容性、灵活性。
(二)情感目标
让幼儿结合周围事物,大胆运用反义词仿编诗歌,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挑战性、竞争性。
二、活动准备
(一)知识经验准备 通过物体的对比,感知反义词。
(二)物质准备 实物投影机、电视机、各种动物图片,“高――低、胖――瘦”、“一个.....一个.....”的词组。
(三)环境准备 在活动室放置一些动物玩具,有大的,有小的。
三、活动过程
(一)运用电化教学手段,熟悉诗歌内容,让幼儿了解到事物都有相反的一面。
师:小朋友,刚才电视里看到的动物有高,有低,有胖,有瘦,你还看到哪些东西可以用反义词来讲,大胆地说出来。
(二)引导幼儿联系周围事物,激发幼儿仿编诗歌的兴趣。
1.师:刚才大家会说那么多的反义词,你能不能用反义词尝试编诗歌呢?
2.师:请你用“一个……一个……”的句式进行仿编诗歌,好吗? 看谁编得又多又好。
(三)鼓励幼儿从多方面、多角度去仿编诗歌。
师:小朋友,除了可以用小动物来编诗歌,还可以用身边的.哪些事物来编呢?看谁能编得很奇特,编出跟别人不一样的诗歌
来。
四、各领域渗透 科学:引导幼儿观察相反的事物,并用反义词说出所看到的事物或现象。
五、生活中渗透 在日常生活中丰富幼儿反义词词汇,并学会运用。
六、环境中渗透 在分区角设置反义词的材料,供幼儿操作。
七、家庭中渗透 建议家长购买儿童诗集念给幼儿赏听。
八、活动评价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借助"颠倒"所产生的滑稽好笑的新奇感,自然地进行颠倒前后的比较对照。
2、能用语言、绘画大胆地表现有趣、新奇的"颠倒世界"。
二、活动准备
1、故事磁带、绘画工具等。
2、幼儿用书。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理解故事,感知故事的滑稽有趣。
2.活动难点:能用语言大胆地描述有趣、新奇的"颠倒世界"。
3.指导要点:调动幼儿原来的生活经验,比较对照故事,发现《颠倒世界》的有趣、滑稽、可笑。
四、活动过程
1、弯腰看世界,引入故事。
说说与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看到的东西都相反了、颠倒了)2、打开幼儿用书观察。
提问:
你发现什么奇怪的事情?(让幼儿仔细观察,请个别幼儿代表讲述)过渡语;:这是什么地方呀,发生了这么奇怪的事,真让人纳闷。
2.倾听故事提问 :
(1)乌鸦亚伯来到了一个怎样的地方?
(2)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奇怪的地方?(所有的事情都颠倒了:小老鼠在追一只大猫;人拉着马车,马却坐在车上;小孩子摇着摇篮正在哄老爷爷睡觉)(3)看到这样一个颠倒世界,亚伯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3.讨论。
(1)听了这个故事后,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引发幼儿讲出心里的感受,如:有趣、滑稽、可笑、奇怪等。)(2)你知道乌鸦亚伯还看到了哪些颠倒过来的奇怪事儿吗?
4、幼儿完整的再次欣赏一遍故事小结:颠倒世界里什么事情都颠倒过来了,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颠倒的事情?请你和好朋友一起讲一讲,也可以把你想到的画下来。
4.绘画:颠倒世界(1)幼儿将自己想象出的颠倒事情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2)你讲我猜。幼儿可互相猜测别人绘画的意思,再听听小作者自己的介绍。
五、评价要素
1、对周围事物是否产生比较对照的.兴趣。
2、能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有趣的颠倒世界。
六、活动建议
1、你见过幼儿弯下身子从胯下向后看吗?此时此刻幼儿表现出来的正是一种颠倒过来看的心态--追求新奇。利用幼儿的这种天性,我们创设了"颠倒"的学习情境。这一情境不仅有趣,而且能使幼儿以颠倒的方式来重组自己的知觉经验,自然而然地"比较"着颠倒前后的知觉印象。"比较"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引发幼儿"比较对照"的兴趣是这个活动的目的所在。这种"比较"不是教师牵引下的刻意训练,而是充满趣味的,在学习情境中自然地、积极地进行着得。因此,对幼儿表现出的对滑稽有趣的追求应该鼓励,而不应制止。
2、绘画活动中,不必过多注重绘画技能,而应侧重于幼儿的大胆想象。
3、该活动为二课时。
4、活动后,可组织幼儿进行"颠倒世界"活动,让幼儿弯下腰看活动室的环境布置或操场上的场景等。注意活动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幼儿太过劳累。
附故事:颠倒世界
有只乌鸦名字叫亚伯,它很喜欢飞到各种各样的地方去看看。
有一天,亚伯飞到一个奇怪的地方,它看到一只小老鼠在追一只大猫。亚伯想:真奇怪,别的地方都是猫在追老鼠,这里怎么是老鼠在追猫呀?
正在这个时候,亚伯看到了更奇怪的事情:一个人拉着马车,马却坐在车上。真奇怪,别的地方都是马拉车,人坐车,这儿怎么是人拉车,马坐车?
乌鸦亚伯又看到了奇怪事情。
一个小孩子摇着摇篮正在哄老爷爷睡觉呢!亚伯想:这真是一个颠倒的世界,什么事情都颠倒过来了,老爷爷坐到摇篮里,小孩子哄老爷爷睡觉。乌鸦亚伯在这个世界里飞来飞去,看到了许许多多奇怪的事情。
你知道乌鸦亚伯看到了哪些颠倒过来的奇怪事儿吗?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事物的兴趣,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2、引导幼儿了解菜籽油的来历,感知整个生产油的过程。
3、通过活动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认识事物能力及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带领幼儿到田野里去参观油菜花;参观生产菜籽油的车间。
2、影像资料、图片、成熟的菜籽种子、未放油的.菜及放油的菜。
活动过程:
一、通过播放音像资料,结合看到的实物感知油菜花。
1、播放音像资料,让幼儿感知田野里油菜花的美丽。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油菜花的颜色、形状,闻到的油菜花的味道,摸到的油菜花及未成熟种子的感觉。
3、师小结。
二、结合实物,认识成熟的油菜籽种子。
1、每小组发一碗油菜籽种子,请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
2、交流对油菜籽种子的认识,激发幼儿对怎样产菜籽油的好奇心。
三、了解生产菜油的整个过程。
1、结合自己到生产车间看到的,交流产菜油的过程。
2、播放音像资料,让幼儿充分感知生产油的全过程。
四、引导幼儿了解油的价值。
1、为每组幼儿提供两盘菜,一盘是放油的菜,一盘是未放油的菜,请幼儿品尝。
2、交流放油的菜和未放油的菜在味道上有什么不同。
3、交流菜油的各个不同的价值。
活动延伸:
1、在家长的带领下参观芝麻种植区,参观生产香油车间。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7
《请大家保护水》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进行看图讲述。
2、引导幼儿了解我们周围的环境,增强幼儿环境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与水有关的录像带或照片。
2、有关人类生存,动物生长、植物生长、机器生产等离不开水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师拿出一杯水)你们知不知道水有哪些用处呢?(请幼儿回答)对了,水的用处可多了。清洁的水大家都喜欢,如果水被污染了我们该怎么办呢?(保护水)师板书课题:《请大家保护水》
二、新授(打开教材第16页)
1、看图讲述。(师出示图一)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里的景色美吗?
生:答
师: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呢?
生:答(清清的水 绿绿的草 还有蹦蹦跳跳的青蛙 游来游去的小鱼)
师:你从这幅图中还发现了什么?
生:答(小鱼和青蛙都高兴的笑了)
师:是啊!小鱼和青蛙都高兴的笑了,说明这里是适合它们生存的乐园,可是好景不长一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2、师出示图二、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发生了什么事呢?
生:答(可以小朋友间互相说说后师再请幼儿说)。
这些旅游的'人乱扔垃圾,破坏了环境,污染了水质,水变的浑浊了,荷叶也黄了,就连青蛙也离开了。
3、师出示图三
师:谁来说说最后一幅图呢?
生:水变黑了,小鱼也死了,就连小草也黄了,周围的环境也遭到了破坏。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把这几幅图连起来讲一讲呢?(指名幼儿讲述)
三、讨论
师:小朋友们你们说说这些人做的对吗?为什么?
生:答(可以有不同的答案)
四、思维拓展
师: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水的清洁呢?(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说说,然后给大家说说自己的意见)
五、观看有关人类生存,动物生长、植物生长、机器生产等离不开水的图片或录像。让幼儿知道水的重要性。
六、小结
七、组织幼儿离开教室。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在听听、猜猜、看看、讲讲、说说的过程中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语言进行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2.感受故事的趣味性,知道适合别人的东西并一定适合自己,做真实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活动准备:
PPT、录音故事。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大家都知道小猪吧,那在你的印象中小猪是怎样的?(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故事,故事里的小猪又会是怎样的呢?)
2.介绍故事名称:一起来看看,谁知道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3.讨论:有谁知道,什么是野餐?
过渡语:那我们就来听听故事里的猪先生在野餐的途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二、听听、猜猜、讲讲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倾听故事第一段(开始-------一定能打动她)
(1)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讨论:猪先生这样的准备能打动猪小姐吗?为什么?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
过渡语:那猪先生的朋友们也会这样想吗?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一起来听听?
2.猜讲故事第二段(路上----------我给你一个建议)
(1)猜想:狐狸会提什么建议呢?为什么?
(2)倾听故事验证猜想:那究竟是什么建议呢?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
------狐狸到底提了个什么建议?
------狐狸为什么要把自己美丽的尾巴给了猪先生?
------那你们来看看,猪先生戴上了狐狸的尾巴发生了什么变化?
过渡语:尾巴借给了猪先生让他看上去显得聪明一点,但到底这样能不能打动猪小姐呢?我们接着往下听。
3.猜讲故事第三段(接着-----------猪先生很满意)
(1)看图猜想:狮子会给猪先生什么建议呢?为什么?
(2)倾听故事验证猜想:(看看是不是和你们说的一样?)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猪先生对现在的形象满意吗?为什么?
过渡语;猪先生现在看上去既聪明又威猛,这样能打动猪小姐吗?说说你的理由。
4.看图猜讲故事第四段(出示图)
(1)看了这张图片,你觉得发生了一些什么事?
(2)倾听并验证猜想:一起来听听、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猪先生身上怎么会有斑马条纹的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那斑马都说了些什么呀?(理解什么叫英俊?)
过渡语:猪先生得到了三位朋友的帮助,看起来聪明、威猛又英俊。不知不觉来到了猪小姐的家门口,猪小姐会喜欢这样打扮的他吗?
5.倾听故事第五段:(终于----------他会来收拾你的)
(1)到了猪小姐的家,发生了什么事?
(2)讨论:猪小姐说的话说明了猪先生在猪小姐心中是怎样的一个印象?
(3)自主讨论:猪先生该怎么办呢?你们来帮忙出出点子吧。
过渡语:那究竟猪先生该怎么办呢?请小朋友完整听一遍故事吧。
三、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1.猪先生是怎么做的?
2.这回,猪小姐见到猪先生是什么反应呢?
3.这一路上,猪小姐把丑八怪的故事仔仔细细地讲给了猪先生听,那这个时候猪先生在想些什么呢?
小结:原来,适合别人的东西并一定适合自己,做真实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理解画面中孩子和老人的关系。
感知歌曲中老人和孩子的亲情。
用不同的音高唱出歌曲中的角色特点。
活动准备:
儿歌《爷爷和我》。
挂图《爷爷和我》。
CD《爷爷和我》,录音机。
爷爷和孩子的头饰各一个。
活动过程:
以谈话导入:和幼儿谈一谈散步时的感受:
——什么时候、和什么人一起到哪里散过步?
——说一说和家人一起散步时的.感受。
引导幼儿讨论走路时要注意什么,拓展相应的安全知识。
——散步(走路)时可能会发生什么危险?
——要知道怎么做才不会有危险。
(不要在马路上乱跑、不要东张西望、注意路面是否有洞、走行人专用道、注意交通标志等)——什么地方可以跑,什么地方不可以跑?
出示挂图:《爷爷和我》,请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学着念念儿歌,并想一想:
——为什么爷爷让孩子"小心!小心!"——为什么孩子让爷爷"小心!小心!"尝试扮演小孩和老人走路。
——学一学小孩和老人是怎样走路的。
——播放音乐,跟着音乐模仿孩子和老人走路。
学习经验延伸区域活动角色活动区音乐游戏《爷爷和我》:将CD《爷爷和我》投放到区域,请幼儿根据音乐进行扮演游戏。熟悉游戏玩法后,可引导幼儿改编歌词,扮演其他角色。
附儿歌:爷爷和我我走得快,爷爷说:
"小心!小心!"爷爷走得慢,我说:
"小心!小心!"大手牵小手,我们一起走。
课后反思:
今天的语言活动是学习儿歌《爷爷和我》。儿歌的内容是:我走的快,爷爷说:“小心、小心。”爷爷走的慢,我说:“小心、小心。”大手牵小手,我们一起走。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这首儿歌在我念了第二遍之后,就已经能复述出来了。我当时就觉得:“哎呀,好简单的课,怎么办?5分钟孩子们就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下面那么长时间怎么办?于是我想起了接龙游戏,孩子们顿时产生了兴趣,立刻积极的参与其中。接完龙后,还有时间,于是我们继续完了创编儿歌活动,把爷爷改成奶奶、婆婆、公公,发现孩子们立刻笑了起来一遍又一遍的念出儿歌。也许这就是活动中创新,活动中的积极思考才带来了有趣的活动内容。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诗歌,学习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朗读诗歌。
2、尝试根据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表现诗歌美好的意境。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布娃娃和摇篮各一个;
2、图片:蓝天、星星、大海、小鱼、花园
活动重难点:
重点:感知、理解诗歌优美的意境;
难点:根据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
(1)播放摇篮曲,感受曲子优美、宁静、温馨的意境。
(2)让幼儿说说:听了这首乐曲,你想做什么?
(3)鼓励幼儿学习用自己的手臂当摇篮,随着音乐摇娃娃睡觉。
2、初步感知诗歌。
(1)朗读诗歌,提问:“诗歌里有哪些摇篮?摇篮里哪些小宝宝?”
(2)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一边出示相应的图片,一边朗读。
3、进一步感知、理解诗歌内容。
提问:(1)为什么说蓝天是摇篮?
(2)为什么说大海、花园、妈妈的手是摇篮?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完整地朗读诗歌。
4、根据诗歌结构进行仿编。
(1)仿编第一段。
在蓝天这个摇篮里。除了摇着星宝宝,还摇着谁呢?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带领幼儿根据诗歌原有的结构仿编。
(2)教师带领幼儿完整的朗读一遍仿编的诗歌。
5、朗读诗歌《摇篮》
引导幼儿一起随着音乐用轻柔的声音完整地朗读诗歌原文和仿编的.诗歌。
活动反思:
《摇篮》是一首经典的、优秀的儿童诗歌,它以幼儿的眼睛来描述“摇篮”,简洁明了的语言将“摇篮”与“宝宝”的关系表达出来,既能让人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又极富画面感,让人浮想联翩,整首诗歌洋溢着浓浓的爱意,是一篇有较高文学价值的幼儿作品。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7-23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2-27
大班语言活动诗歌教案01-02
大班语言活动儿歌教案10-26
[优选]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8-01
大大班语言活动教案10-31
大班语言领域活动教案《“漏”》04-05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15篇)03-21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4篇05-28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15篇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