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小班音乐教案模板合集七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音乐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感受ABA三段体的音乐结构。
2、能跟着音乐合拍地做蹦跳步和挥手动作,并表现花的不同造型。
3、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活动准备:
1、音乐。
2、图谱。
3、头饰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故事导入:
1、老师讲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兔捉迷藏》:有一天,小兔子一蹦一跳地出了家门想到花园里去玩,一路上小兔跳三次挥一挥手和好朋友打招呼,来到了花园里。花园里的花真美呀,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大有的小,小兔可高兴了。这时,兔妈妈来找它。小兔想和兔妈妈玩捉迷藏的游戏。于是,它就变成一朵小花的样子,一动也不动地躲在花园里。果然,兔妈妈怎么找也找不到自己的孩子。后来,小兔玩累了,就和妈妈又一蹦一跳地回家了。
二、幼儿初步倾听音乐。
1、师:今天老师讲的故事藏在了一段好听的音乐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听的时候可以想想哪里的音乐讲小兔一蹦一跳地去公园,哪里的音乐是讲小兔变成了一朵小花。
2、听后提问:听音乐的时候感觉怎么样?音乐可以分成几段?
3、教师引导语:接下来,我们再来仔细听音乐,听听哪里的音乐讲小兔一蹦一跳地去公园,哪里的音乐是讲小兔变成了一朵小花。
三、分段欣赏,跟着音乐合拍地做蹦跳步和挥手动作,并表现花的不同造型。
1、听A段音乐猜什么事情。
2、出示图谱,幼儿跟着音乐练习A段节奏,然后跟着音乐合拍做蹦跳步和挥手动作。 (强调幼儿要跟着音乐有节奏地跳,针对幼儿情况进行再练习。)
3、听B段音乐猜什么事情。
4、创编表现花的造型。
指导语:小朋友都认识很多的花,谁来说说你知道什么花?会用什么动作来做出这种花的样子。(个别幼儿回答并表现花的造型)
5、请全体幼儿表现不同的.花的造型。(坐在椅子上)
四、完整游戏。
1、幼儿完整地跟着音乐做蹦跳步和变花,教师提醒小花不能动,以及提醒幼儿音乐变化时要马上变成花。小兔子要先想好你要变成什么样子的花。
2、老师或小朋友做兔妈妈,分角色表演。
五、结束。
随音乐离开活动室。
教学反思:
本活动设计以“捉迷藏”的游戏情节贯穿始终,既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又满足了幼儿以角色身份参与活动的愿望。小班的幼儿很乐意玩“变一变”、“找一找”的游戏,他们能很快完成从兔子到花朵的角色转换,这种转换同时又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避免了连续跳造成的疲劳,集中展示了艺术表达的形象性和愉悦性功能。
本活动目标中“合拍地做蹦跳步”,对小班幼儿的动作合乐性是一个挑战。因此,在活动设计中,教师特别注意了此教学重点、难点的分解。在环接2中,教师将这一动作的学习进行了由易到难的层次处理。在动作方面,从上肢到下肢,从局部到全身,从简单到复杂,动不移动到移动。如:拍手、手指在腿上跳、坐在位子上双脚动、站在座位前跳、到场地中间自由跳等,帮助幼儿逐渐掌握、控制。在音乐方面,先让幼儿用拍手感受;再用教师哼唱音乐节奏跟随幼儿的动作,让幼儿感受音乐和动作的关系;最后,播放录音,让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做动作,从而逐步帮助幼儿熟悉和掌握音乐的节奏和动作的要领。
小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组织幼儿两人一组按节拍协调地做蹦跳步,并能根据音乐变化表现游戏情节。
2.启发幼儿创编与同伴不同的亲热动作。
3.培养幼儿与同伴共同协调一致地做动作,玩游戏。
活动准备:
1.袋鼠的图片,
2.袋鼠妈妈的头饰一个,袋鼠的头饰若干,狼的'头饰若干
3.录音机和磁带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跟老师做动作
二.新教歌曲
1.教师出示图片
你们看今天袋鼠妈妈来到我们小一班做客了!咦!袋鼠宝宝呢?(在袋鼠妈妈的口袋里)袋鼠妈妈有个袋袋,袋袋里面有个乖乖,乖乖喜欢妈妈吗?(喜欢!)对了,乖乖和妈妈相亲相爱!
2.学唱歌曲
袋鼠妈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歌的题目就叫《袋鼠》。我们先来听一听。(教师放录音机一遍。)
刚才歌曲里面袋鼠妈妈有个什么啊?(袋袋)袋袋里面装了什么?(乖乖)解释歌词,乖乖是袋鼠妈妈的孩子叫乖乖。乖乖和妈妈好不好?用录音机的歌词怎么说?(乖乖和妈妈相亲相爱)教师再讲述歌词一遍!
那我们再来听袋鼠妈妈给我们唱一遍好不好?(教师放录音机一遍。)
请幼儿跟着老师一起跟着音乐一起学唱袋鼠两遍(教师放录音机两遍。)
3.学习蹦跳步
幼儿学会了唱歌,袋鼠妈妈听见了:“我的小乖乖们唱的可真好听啊,妈妈带你们出去玩好不好?那你知道我们袋鼠是怎么走路的吗?我们是双臂弯曲在胸前,两手自然下垂两腿屈膝,两脚蹬地跳起,落下时前脚掌着地,两膝弯曲,要轻巧而有弹性。教师示范蹦跳步,幼儿学习。
小袋鼠们一起来和袋鼠妈妈去森林里吧!(请幼儿听音乐,跟随教师学做蹦跳步)(教师放录音机一遍。)
请幼儿听音乐,与袋鼠妈妈两人一起来做蹦跳步。(要求幼儿已经会听前奏提醒幼儿两人动作协调一致,同时一下一下地跳,没小节跳一下)(教师放录音机一遍。)
4.启发幼儿用不同动作表现“相亲相爱”
袋鼠乖乖很喜欢妈妈,和妈妈相亲相爱,那我们可以做什么动作来表现妈妈与宝宝相亲相爱?(引导幼儿想出相互抚摸、拍打、搂抱等动作)
袋鼠乖乖和妈妈相亲相爱,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和妈妈相亲相爱。(教师放录音机一遍。)
三.学游戏《袋鼠》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1.教师边放音乐边讲述故事:今天天气可真好,袋鼠妈妈把她的孩子乖乖放在她的口袋里,带着乖乖一起去森林里玩,袋鼠妈妈和乖乖相亲相爱,非常高兴。森林里来了一只大灰狼,慢慢的寻找着小袋鼠。猎人叔叔及时赶来,举起枪打死了。小袋鼠们又可以高高兴兴的和妈妈一起相亲相爱了!(教师完整放录音机一遍。)
2.教师先讲解示范游戏规则:音乐一时,幼儿两人一组(一前一后),前者做小袋鼠,双臂弯曲在胸前,两手自然下垂,后者做袋鼠妈妈,双手搭在前者身上,两人同时做蹦跳步,每小节跳一下。唱到地三句时,两人相对拥抱,互相拍拍、抚摸,表示两人相亲相爱。到结束句时,袋鼠一起蹲下不动。音乐二时,大灰狼听音乐按节拍大步走,做找袋鼠的样子。等音乐结束,猎人“砰”开枪,“大灰狼”一下倒地装死。猎人说:“大灰狼死了,袋鼠出来吧!”袋鼠们又做蹦跳步继续游戏。
小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能跟着音乐合拍地拍打节奏。
2、喜欢音乐活动,乐意跟着老师做简单的身体动作。
活动准备:
钢琴 乐曲《拍手点头》
活动过程:
一、律动、练声
1、《日常生活模仿动作》
2、《我们大家做得好》
3、《我爱我的小动物》
4、《我爱我的幼儿园》
二、熟悉乐曲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美妙的.音乐,请小朋友听一听。
2、教师弹奏乐曲旋律,幼儿欣赏。
3、提问:小朋友听了这首歌曲,心里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感
受乐曲欢快的旋律。)
三、拍打节奏
1、听了这手快乐的歌曲,你们想干什么?
2、刚才老师看见××小朋友跟着音乐在高兴地拍手,我们一起来学学吧。
3、教师带领全体幼儿跟着某一幼儿随音乐拍手一拍一次。
4、教师弹奏旋律,幼儿随音乐拍打节奏。
四、探索身体动作
1、刚才老师还看见有的小朋友听见了这首好听的音乐在点点头。我们也来学一学。
2、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手叉腰点头一拍一次。(左右各一次。)
3、教师弹奏乐曲旋律,幼儿随音乐叉腰点头。
4、小朋友们表演的拍手和点头的动作都非常好看,我们也可以把这两种动作一起表演,拍两次手就点两次头。就像这样:教师示范完整表演拍手点头。
5、好看吗?那小朋友们也来学学《拍手点头》吧。
五、学习表演动作
1、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表演拍手点头。(老师哼唱旋律,速度开始可稍微慢一些。)
2、教师弹奏乐曲旋律,幼儿集体表演律动。(教师放慢弹奏速度,咳根据幼儿掌握情况,用语言指导幼儿进行表演。)
3、请个别能力强的幼儿上前带领全班幼儿表演。
4、鼓励幼儿上前表演律动,并对表演好的孩子奖励。
小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探索肢体走、跑、跳地大肢体运动规律。
2、初步掌握歌曲内容,熟悉ABABA回旋曲式。
3、理解歌曲深层含义,帮助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CD第三首、绘本、铜碰钟
活动过程
一、肢体探索
1、师请生自由节奏步伐在空间中行走。
2、在步骤一基础上,师加入铜碰钟表示暂停。
3、师请生在空间中自由小跑。
4、根据以上步骤,师要求生加入小跳、滑行等动作变化。
二、歌曲教学
1、师请生围圈而坐,打开绘本,有只可爱的小松鼠在森林中迷路了,让我妈唱着歌,陪它一同回家吧。
2、师教学歌曲A段,延长并加入各种身势,如拍手、拍腿、拍肩等,请生跟唱模仿。
3、师做B段儿歌部分编排动作。请生跟学模仿:“我们跑”——跑步动作“我们跳”——跳跃动作:“我们和阳光来赛跑”——双手臂从头顶向两边散落:“一天的时光多美妙”——TATATATA拍手动作:“跑赢了你就笑一笑”——跑步动作和微笑动作。
4、请生两两对面,在“一天的时光多美妙”时拍手,可转化为两人对拍完成。
5、师与生一同回顾A段歌曲与B段儿歌。
6、合音乐,一同歌唱,A段处发明身势,B段处于左边右边伙伴面对面玩动作游戏。
三、律动游戏
1、师示范律动游戏规则,在A段处听请指令小跑/小跳/滑行/行走;A段结束时找到一位好朋友,B段双人面对面念儿歌做特定动作。
2、师请生围圈而坐,请一位学生扮演小松鼠,在A段处可选择行走/小跑/小跳/滑行等方式,绕着圈运动,当A段歌曲结束时,停下脚步拍一下正对着的小朋友,拍到的'小朋友去追赶小松鼠。(追赶跑步游戏)
四、歌曲意义
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有特殊的意义,学会小松鼠“与阳光赛跑”,珍惜生命中的每分每秒。
小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由来
班里一名幼儿从家带来栗子和大家一起分享,使孩子对栗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教学进度,“铜碰钟”是幼儿要学习和认识的乐器,因此预想把这二者结合起来。《细则》中提出:“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依据这一目标,我设计了“好听的叮叮”的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1、听辨特定声音“叮叮”,感知曲式。
2、认识铜碰钟。
3、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认识栗子、三角铁和圆舞板。
2、物质准备:音乐、小魔棒、魔袋;三角铁、圆舞板各一个;铜碰钟、托盘、栗子若干。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乐器和道具感知“叮叮”和曲式。
难点:引导幼儿探索铜碰钟的外形、音色和材质。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听音乐《慢慢走》,跟老师做动作。
2、感知“叮叮”。
(1)做游戏:出示魔棒,跟着魔棒一起说“叮叮”,指身体的各个部位。
(2)听“叮叮”的`音乐,在音乐“叮叮”的时候,引导幼儿拍身体的不同的地方。
A段:“叮叮”——拍奏肢体。
B段:扭动身体。
3、认识乐器铜碰钟,并用乐器来感知曲式。
(1)出示魔袋:里面放有三角铁、圆舞板、铜碰钟。
(2)教师分别敲响这i种乐器,请幼儿闭上眼睛听,根据乐器的音色猜是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3)幼儿分别说出三角铁、圆舞板两种乐器的名称、材质、演奏方法。
①认识铜碰钟:介绍乐器的名称——铜碰钟。
②倾听和分辨三角铁和铜碰钟的音色——都发出“叮叮”的声音。
③探索铜碰钟的材质——木质和铜质。
④探索铜碰钟的演奏方法——可以变换各种造型。
(4)用乐器来感知“叮叮”和曲式。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小班音乐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创造性地用身体动作表现小鱼游泳、小鱼吐泡泡等动作,并能根据音乐愉快表现游戏情节。
2.乐于参加音乐游戏活动,敢于大胆表演,并能遵守游戏的规则。
活动准备:
大鲨鱼头饰、音乐、多媒体
活动过程:
1.看看说说:美丽的海底世界
2.欣赏多媒体“美丽的海底世界”。
说说大海里生活着哪些鱼呀?它们长得怎么样?
幼儿一边说一边用动作表示鱼游泳的姿态。
3.想想做做:我是一条鱼
孩子听着音乐和老师一起在大海里游泳玩耍。
要求: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鱼的游泳姿态。
4.倾听第二段音乐
“小鱼游了一整天,觉得非常的疲倦,你们听,这会儿,它在干什么?”
边看图片边欣赏小鱼睡觉的音乐。
“你们知道小鱼在大海里是怎么睡觉的呀?”
幼儿自由回答,并用动作来表演一条正在睡觉的鱼。
教师:原来,如同我们人有各种睡相一样,鱼也有各种各样的睡觉方法,它们有的`慢慢游到大海深处,静静停在岩石后睡觉,有的悄悄地躲在暗暗的水草丛里睡觉,不让大鱼发现,还有的一边慢慢地游动一边睡觉,但是所有的鱼都是睁着眼睛睡觉。
5.欣赏音乐,表现快慢不同的音乐。
孩子们,你们听,这个时候小鱼在干嘛?(吐泡泡的音乐)
丰富孩子各种吐泡泡的动作。
6.音乐游戏:大鱼和小鱼
7.倾听大鲨鱼的音乐,说说遇见鲨鱼,小鱼可以怎么样?
8.集体游戏:大鱼和小鱼。
小班音乐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学唱歌曲,知道歌曲的名称和内容。
2、发展幼儿正确用嗓唱歌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歌曲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在音乐的伴奏下,幼儿伴随节奏边表演手腕转动的动作边进教室。
2、复习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一首歌,叫什么名字?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3、教师范唱歌曲。
师:小朋友来到幼儿园该对老师说什么?这首歌曲叫什么?歌里面唱了些什么?
4、幼儿按节奏朗诵歌词。
师: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轻轻地念这首歌的歌词。
5、幼儿学唱歌曲。
师:注意不要抢,跟着节奏唱。
6、在演唱的过程中加入一些简单的、富有表现力的动作。
7、活动小结。
活动延伸:
继续引导幼儿了解幼儿园的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喜爱老师。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小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音乐教案(精选)10-02
小班音乐教案05-25
小班洗澡教案音乐01-13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01-17
小班音乐教案:你好01-06
小班音乐教案:春天01-09
小班音乐优秀教案06-18
小班音乐教案【热】06-23
【推荐】小班音乐教案06-22
小班音乐教案【荐】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