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实用】大班数学教案模板集锦十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根据幼儿生活中出现的等分的问题,如:吃午点,还剩了10个小西红柿,有两个孩子们吃,让他们两个自己分,一人一半;或在美工区活动时孩子们分纸等问题,展开了此次的活动。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二等分的含义,学习二等分的方法。
2、操作目标:通过操作探索出不同的方法给图形二等分,体验等分中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
3、能力目标:探索对不同图形进行二等分。
发散点:运用不同的等分线对图形进行等分。
活动准备:正方形彩色纸片若干、多项操作学具、棋盘若干,记录单,剪刀,铅笔、手偶
活动过程:
(一)等分图形
1、以情景引入。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了这个问题情境,吸引幼儿参与活动的同时,也能够更加生活化地展现生活的数学,更加易于幼儿的理解。
(1)出示手偶:“你们看谁来了?”幼儿:“是平平姐姐。”
(2)以手偶表演,教师问:“平平姐姐今天怎么不高兴了,有什么烦恼吗?”平平(教师扮):“今天早上吃早点,我发现只有一片面包片了,可是我要和盈盈一起来分享,小朋友,你们快帮我想想我该怎么办呢?”
(3)师:“谁想到好办法了?”幼儿:“把面包片分成两份不就行了吗!”
(4)平平(教师扮):“可是分完了会有大有小,怎么办?”
(5)教师出示正方形的彩色纸片,提问:“面包片是什么形状的?”幼儿:“正方形的。”教师:“那我们就用正方形的纸来代替面包片帮平平姐姐来分成两块一样大的!”
2、提供幼儿正方形纸和剪刀,请幼儿操作。提供给幼儿尝试的机会,验证自己的想法,并可以不受限制地尝试各种二等分的方法,用剪刀将其剪开的方法便于幼儿验证两部分是否相等。
3、小结:
(1)师:“你把正方形分成了几块什么形状,你是怎样分的?”
(2)师:“有几种分的方法”(对角和对边折)
(3)师:“怎样证明这两块一样大呢?”(比一比)
(4)师:“怎样分才能一样大呢?”
(5)教师于幼儿共同总结:只要找到了中心线,就可以将一个分成两个一样大的。进一步引导幼儿掌握二等分的关键要点。
(二)运用学具进一步探索。只用纸来等分,以现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所致,比较精确的二等分方法只有对角和对边折两种,运用学具,抓住学具有洞洞点的特点,可以让幼儿进一步尝试以各种折线为中心线进行正方形的二等分,并且能够保证精确性。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是幼儿在明确等分要求的基础上自由地尝试二等分的多种方法。此环节更加注重幼儿的创造性和独特性,同时渗透了做一件事情可以有多种方法解决的道理。
1、师:“你们用了两种办法,还有没有更多的方法呢?”
2、请幼儿运用学具进行尝试,并准确找到不同形状的中心线,探索检验的`方法。检验能够证明所分的两部分是一样大的,检验的方法并不是单一的,为幼儿投放了与一块学具板相同的作业单的目的就是能够在记录等分方法的同时,还可以剪开记录后的作业单进行比较证明。除此方法还可以比较等分线两侧的洞洞子每排数量是否相同等方法。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针对寻找不同的中心线以及检查的办法进行指导,并引导幼儿记录、检验。
4、小结:展示幼儿作业单,谁来说一说你用了什么方法进行了等分,你是怎样指导它们是一样大的。请幼儿将有创新的分法介绍给其他的幼儿,并展示不同检验相等的方法。让幼儿能够有交流展示的机会,并且结合大班幼儿集体学习的特点,鼓励幼儿创新。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1在游戏活动中理解两位数加法的含义。
2巩固两位数多笔直加减的珠心算印象。
3激发幼儿参与珠心算、手指数算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玩具柜布置成商品柜台,商品若干,计算题卡若干,算盘。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小朋友,知道今年是什么年吗?(虎年)在虎年里,老虎想为大家做点事,它想干什么呢?它想开一家百货店,今天老虎百货商店要开业了,它邀请我们小朋友去帮忙,小朋友想去吗?(想)想去帮忙我们就要在家练好本领,现在我们来练习一下对听令:
你拍1,我拍9,,1和9补成10。
你拍2,我拍8,,2和8补成10。
你拍3,我拍7,3和7补成10。
你拍4,我拍6,4和6补成10。
你拍5,我拍5,5和5补成10。
你拍6,我拍4,6和4补成10。
你拍7,我拍3,7和3补成10。
你拍8,我拍2,8和2补成10。
你拍9,我拍1,9和1补成10。
还有很多好朋友打来电话,为老虎祝贺,小老虎把电话号码都记下来了,请小朋友记一记,(看数拨珠,数译珠)
372469541576424572876…………
还有一些号码小老虎也记不起来了,我们一起来帮它记好吗?(教师在算盘上拨数,幼儿念出,并用手指表示)(珠译数)
26924758399086………
二、讲授新课
1、下面我们就去老虎百货店帮忙,请幼儿听音乐参观老虎百货店,老虎百货店的商品摆放的很不整齐,我们来帮忙整理一下吧,引导幼儿分类摆放。
把商品分类:文具类、交通工具类、动物类。
2、出示老虎百货店商品示意图:
书包(25元)小车(6元)小熊(21元)书(10元)小狗(11元)
小飞机(12元)船(50元)笔(4元)小鸭(2元)小兔(5元)
3、小朋友来到百货店想买一些商品吗?请一名幼儿选择商品,选择了商品需要多少钱呢?用什么办法来计算?
幼儿尝试拨珠,教师演示
如:25、10、4,先拨25,再加10怎么拨,最后4怎么拨?
剩下的.题目继续实拨。答案都等于39元,为什么?
4、再请一名幼儿购买商品,需要多少钱?快来试一试吧。
幼儿实拨,算出答案。
5、请幼儿继续买商品,小朋友继续算价格。
小结:在多笔两位数直加题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档位上的数和珠要对齐》
三、游戏活动:(手指数算)算一算,比一比
今天老虎的百货店卖出了很多商品,请小朋友帮忙给算一算,今天赚了多少钱呢?教师念题,幼儿用手指数算算出得数,请两名幼儿把得数用算盘都加起来。
四、活动延伸:
小朋友今天高兴吗?(高兴)你们今天帮助小老虎做了很多的事情,小老虎非常感谢你们,你们帮助了别人,也就帮助了自己,因为你又多了一位好朋友,有了朋友我们就更快来了,小老虎今天也非常高兴,它为了感谢大家,它邀请我们玩具paty,我们一起去吧。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一 活动目标:
1. 在活动中理解单数和双数的含义。
2. 能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二 活动准备:
1 幼儿自己制作的瓢虫(人手一个),记录纸
2 大瓢虫(背上没有黑点),笔、数字卡
三 活动过程:
1 单数和双数
教师借助大瓢虫告诉孩子,大瓢虫身上的黑点能两两对应的',那么这个数就是双数;有一个黑点多出来的,那么这个数就是单数。
请幼儿在自己制作的瓢虫上尝试,看看从1到10中,哪几个数是双数,哪几个数是单数,并把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
2 集体学习,进行纠正
教师在大瓢虫上演示过程,帮助幼儿核对、纠正。
:1、3、5、7、9是单数;2、4、6、8、10是双数。
提问:“我们身体上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
3. 游戏
教师任意出示1—10内的一个数字卡,幼儿识别是单数还是双数,然后用动作表示。如:单数拍手,双数跺脚。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尝试按颜色、形状等特征进行有规律排序,对排序活动产生兴趣。
2、在感知理解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规律进行排序。
3、通过操作活动提高判断、推理能力及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珠子、绳子、笔、夹子、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请小朋友动脑筋来穿一条有规律的项链。
二、自主操作。
三、经验梳理。
展示幼儿穿的项链,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和符号记录的方式,帮助梳理几种典型的.排序方式,形成初步的排序概念。
四、经验拓展
1、引导幼儿发现更多的规律并创造性地进行设计。
2、幼儿再次操作:鼓励没有穿出排序规律的幼儿继续穿出一串有排序规律的项链;已经穿出排序规律的幼儿设计新的排序规律,让每一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提升。
3、鼓励幼儿与客人老师互动,共同验证项链的排序规律。
4、幼儿戴上项链,体验成功乐趣。
五、回归生活
1、引导幼儿观察老师衣服颜色的排序规律。
2、找找生活中的排序规律。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以游戏地方法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在游戏中感知了解10以内数字的相邻关系。
培养幼儿善于发现和总结一些简单规律的数学能力。
在游戏互动中学习数学,让幼儿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让幼儿知道相邻数的概念,并掌握10以内整数的相邻数。
活动准备
1-10的数字卡片,空纸箱。
动物房子图片,小动物图片(小狗、小猫、兔子、猴子、狐狸)
活动过程
一、找邻居
小朋友让我们找找我们生活中的邻居吧!可以看看小朋友家里的邻居,座位挨着的邻居。那小朋友知道我们学的数字也有邻居吗?那我们先给数字宝宝找找邻居吧!一起玩玩游戏。
二、数字宝宝找邻居
小朋友们先扮演数字宝宝给自己找找邻居。可以让小朋友直观的.认识数字宝宝的邻居。
三、游戏摸彩票
凭借小朋友自己的记忆和初步建立起来的抽象逻辑思维找到数字宝宝的邻居,在小朋友不看到排好数字的情况下。可以适量的难度加大。
四、比一比
让所有小朋友都参与进来,看谁找得快又准,老师举数字卡片,小朋友集中注意迅速反应,找出数字的邻居。也是对整节课的再一次巩固练习。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掌握5的组成基础上,理解凑数的含义。
2。能听口述应用题,在算盘上复习4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并能完整说出算式。
3。在游戏和操作中练习看数拨珠,看珠报数。
活动准备:
1。苹果图及标记图,数卡1、2、3、4、5若干。
2。每人一张分合卡、一支记号笔、5个动物玩具。
3。四位数的电话号码若干。
活动过程:
1。 出示数卡5,今天数字5也到幼儿园来了,它说要到算盘上找到它的珠宝宝,你知道是哪颗珠宝宝吗?
幼儿回答,教师小结;哦,原来上珠宝宝就是5呀,那一颗下珠是几呀?三颗下珠呢?现在我们知道了,下珠宝宝1、2、3、4都比5小,现在数字5要来考考小朋友了,请你把5分成两份,看看谁的方法又多又准确。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并指导幼儿将分成结果记录在分合卡上。
2。 出示苹果图,问:图中有什么?一共有几个苹果?这些苹果全部都一样吗?启发幼儿按特征标记记录,并读一读分成结果。
幼儿将自己的分成结果和苹果图中的结果对比,看看谁的方法又多又准确,且没有重复的.,给予奖励。
3。 观察并说出分号下面2排数字是怎么排列的?(一排是顺数,一排是倒数)
刚刚我们把5分成了几组不同的数字朋友,现在我们把这些数字朋友合起来,再来读一读。(教师将分合卡倒放。并边读边写上相应的数字。
我们就说合起来是5的两个数互为凑数,即
1的凑数是4,4的凑数是1,
2的凑数是3,3的凑数是2,
4。 谁来了。(教师边说边在画板上画上一个小兔的头像,老师现在是小兔的左耳,小朋友们是右耳,教师边在左耳上写1,嘴里边说:我说1,幼儿接说:我说4,1的凑数就是4,换2、3、4同上。)
5。 小兔子要邀请几个好朋友来家里做客,可他来不及一个一个去家里请了,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呢?
幼儿想办法。对,打电话吧!瞧这是谁的电话号码呀,请幼儿一起读读这个号码上的数字,这个号码在算盘上怎么表示呢?(提醒幼儿拨6、7、8、9、等几个数字时要用合拨),你知道这个号码中哪两个数字是凑数朋友吗?那小乌龟的号码呢?小猫的呢?小狗的呢?……
6。 我们请算盘宝宝和我们一起来动动脑子吧!
听老师口述应用题,幼儿在算盘上用珠宝宝表现并完整地说出算式。例如小刺猬背了3个大苹果,,吃掉了2个,妈妈又给了它3个,现在小刺猬一共有几个苹果?幼儿边拨珠,边说出答案。重复完整的算式
3 – 2 3 = 4 教师举例3""6道题,幼儿练习。
7。幼儿玩游戏《 凑数朋友找找》。幼儿自选1""4的珠卡或数卡一张夹在胸前,在《找朋友》的音乐声中游戏2遍,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数的组成是生活中的一个数学活动,具有探索性。孩子们喜欢自己分点心、分玩具、分学习用品。设计5的组成这节教学活动,要注意幼儿原有的经验,充分发挥孩子的能动性,让幼儿自主用不同学具进行探索、演练数的组成。在新要求与旧经验中引领幼儿,让幼儿学习、发现。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按照颜色、大小等属性将物品进行一一匹配。
2.在操作和游戏活动中,初步感知物体之间的对应关系。
3.学习收拾学具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重点:了解一一对应的关系。
难点:根据一一对应关系会对生活中的实物进行配对。
活动准备
学具生日舞会卡片,操作单页第1~4页,分类袋,分类标签。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出示教具中的3只熊,创设情境:今天3只小熊(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要去参加森林里的生日舞会,它们打扮的好帅气啊,都戴着美丽的领结,小朋友看一看它们的领结分别是什么颜色?
带领幼儿一起指出熊爸爸带的是蓝色领结,熊妈妈带的是黄色领结,熊宝宝带的是红色领结。
二、操作探索
1.按颜色对应。
熊妈妈还为它们准备了3双鞋子,可是他们该穿哪双呢?我们一起来帮帮他们吧。
教师出示教具中的3双鞋,并带领幼儿指出3双鞋子的颜色。
教师引导:那这3双鞋分别都是谁的呢?戴红色领结的熊宝宝配红色的鞋,戴黄色领结的熊妈妈应该配什么颜色的鞋呢?戴蓝色领结的熊爸爸呢?
请幼儿操作学具,拿出学具中相应颜色的鞋,分别摆在对应小熊的脚上。
2.按大小对应
教师:3只小熊还为大家准备了精彩的击鼓表演,(教师出示教具中的3个鼓),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些鼓的大小,它们分别对应哪只熊宝宝呢?
请幼儿从学具中找到相应的鼓,按照大小分别摆在对应的熊宝宝身上。
探索交流: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呢?
交流小结:大鼓配最大的熊爸爸,较大的'鼓配较大的熊妈妈,小鼓配最小的熊宝宝。
收拾学具。
教师引导幼儿将学具中的熊宝宝、鼓和鞋分类后依次装入分类袋中,贴好自备的标签。
三、拓展游戏
1.完成操作页第2页的活动。
请幼儿观察每个手影像什么小动物,把手影和对应的小动物连线。可模仿这些动物的叫声,增加游戏的乐趣。
2.游戏“碰一碰”。
教师带领幼儿2人一组玩游戏,一边念《碰一碰》一边做相应的动作,提示幼儿轻轻地碰,以免撞伤。
碰一碰
找一个朋友碰一碰,找一个朋友碰一碰,碰哪里?鼻子碰鼻子。
找一个朋友碰一碰,找一个朋友碰一碰,碰哪里?肩膀碰肩膀。
找一个朋友碰一碰,找一个朋友碰一碰,碰哪里?小手碰小手。
找一个朋友碰一碰,找一个朋友碰一碰,碰哪里?屁股碰屁股。
四、活动结束
请幼儿说一说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一对一对的。例如:碗和勺子、牙膏和牙刷、杯子和杯盖、扣子和扣眼等。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的】1.引导幼儿在尝试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字5的组成,知道5可以分成2和3,3和2,1和4,4和1。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活动准备】1.小盘每人一只,瓶盖每人5只(也可用正反棋、双面雪花片等)。
2.二套练习纸每人各一份。
3.教师用范例表各一份。
4.数形小方块若干。
5.铅笔每人一支。
【活动过程】一、幼儿第一次尝试
1.幼儿每人手持5只瓶盖,在小盘里撒,看看瓶盖有几个朝上,几个朝下?(边撤边做记录)能力强:用铅笔写在记录纸上。能力弱:用数形小方块在记录纸上表示。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讨论:(1)你玩出了几种方法?有几种不同的结果?(2)用什么好办法把这四种方法全部记住?
4.小结:撒5只瓶盖按正、反面区分有四种不同的结果。(边归纳边有规律地记录于范例表中)
5.延伸活动:(1)可与同伴比比,看谁玩出的方法最多?(2)回家后,也与爸爸、妈妈玩这一游戏,比比谁玩出的方法最多?
二、幼儿第二次尝试
1.幼儿每人一张图表,上面有许多空格,请幼儿将其补填完整。提示:(1)观察表格中的不同点。(圆点与数字的区别)(2)按照表格中圆点与数字的提示,正确填写。(若表中的第一行是圆点,则下面的空格也用圆点表示,若表中的第一行是数字,则下面的空格也用数字表示)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能力强:用笔直接记录于纸上。能力弱:可用5只瓶盖操作,并用数形小方块表示。
3.讨论:请个别幼儿在范例表中进行操作,并要求全体幼儿验证。
三、讲评、小结幼儿活动情况
活动反思:
此活动的设计是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通过游戏,让幼儿体验数学课的乐趣。通过创设情景,设置问题,有效地调动了幼儿的.探索欲望,我一开始没有直接点题,而是自然地引出了课题:5的组成。在情景的创设中,幼儿兴趣浓厚,一个个当起了小兔的小帮手,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过来了。在幼儿探索操作的环节中,我放手让幼儿去尝试操作,再通过集体交流,让幼儿在操作、交流中初步感知5分成两份的四组分合式。但在操作过程中,发现有的幼儿只是随意分合顺序,没有规律;有的幼儿只会分一种的;有的幼儿按顺序分的;有的幼儿有重复分的。但是经过我有意识的引导后,再次让幼儿操作,让幼儿自己讲述操作过程,这样活动既得到反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又得到提高。而且这个环节还让幼儿学会观察比较,学会思考,初步培养分析综合能力。还通过游戏,巩固了5的组成,让幼儿体会数学与生活。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6可以分成5和1,4和2,3和3,1和5,2和4,并知道它们合起来是6。
2、培养幼儿归雷达能力。
3、引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数学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具:6个小熊
2、幼儿用具:(雪花片,吹塑圆片),作业单,铅笔人手各一份。
[活动过程]
1、复习5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
2、教学6的组成
⑴请幼儿观察小熊特征。
⑵请幼儿根据小熊特征分类。
幼儿和老师一起说分合,知道两队调换合起来是6。
教师小结6的分解
3、分圆形图片,练习6的组成。
⑴教师提示幼儿象刚才分小熊站队那样分。
⑵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玩“捉迷藏”的`游戏
⑴、请6名幼儿藏好,请几个站起来。
⑵、幼儿说出藏了几个,并引导说出6的分发。
6的组成课后反思:
本节课目标很明确,就是学习理解“6”的组成,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的规律。因为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特别强的特点。我们应该在数学活动中应该提供一些渗透着正确的、幼儿可接受的、可感兴趣的数概念的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大班数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通过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让幼儿尝试按规律进行排序。
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装饰后的裙子一条、字卡(图形、物体、大小、颜色)、固体胶、粘贴小图片若干、各种玩具若干、串珠珠若干、排序图样4种
活动过程:
一、出示裙子,让幼儿观察,找到裙子上的秘密。
——红红小朋友的生日马上到了, 赵 老师为她做了一条漂亮的裙子,这条裙子上面藏着很多秘密,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幼儿说说自己找到的秘密。引导幼儿找到裙子中的四处秘密。(幼儿每说出一个地方,师将准备好的图案依次出示)
——:原来领子和袖口、腰带、裙摆都有秘密的,领子是按照物体的不同排队的,(出示字卡:物体);袖口是按照图形的变化规律排队的(图形);腰带是按大小的变化规律排队的(大小);下摆上的图案则是按颜色的变化规律排队的(颜色),这样的排队就叫做按规律排序!
二、展示已排好序的图样,让幼儿观察,分析出各种图样属于以哪种变化为规律排序的.。
——我们来看看这些图样是按照什么规律来排序的呢?
三、幼儿尝试按规律排序。
——老师也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让我们一起来把它们有规律的排一排吧。
——请小朋友来说说你是按什么规律排的?
教师:原来同一种的物品可以按不同的规律排出很多不同的排法。
四、有规律排序除了排出来,我们还可以用其它的方法来表示呢。
——我们用小猫小狗的叫声来有规律地表示出来。(分成两组喵汪汪,喵汪汪、喵汪汪)
——我们用动作来试试看(如:小鸡小狗小猫的动作,重复三次)
五、幼儿分组自由选择操作材料(装饰衣服、铺地砖、串彩链、围围墙),进行按规律排序。
——红红准备在她生日那天开个“生日PATY”,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让我们去帮忙,你们愿意吗?四个小朋友一组,在工作之前,每一组要商量好用什么规律来进行排序。
——幼儿操作,教师巡视帮助。
——展示作品,师幼一起评析。
六、谈谈排序跟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请小朋友找找看,教室里有没有有规律排序的东西呢?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会运用到有规律的排序呢?(观看电脑)
请小朋友回家找找,家里有那些地方也是有规律排序的呢?请你把它画来来,明天带到幼儿园来一起交流,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