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4-09-01 10:39:58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美术教案范文汇编八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美术教案范文汇编八篇

美术教案 篇1

  一、教学课题:

  第一课 花瓶(水彩画)

  二、教学目标:

  初步形成物体形体结构、比例概念、对称概念;认识各种不同色彩:初步了解色彩的深浅度、对比度概念;了解水彩画的特点与基本要求。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

  运用启发式,边教边画,讲练结合。

  四、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水彩画的基本画法与步骤。

  五、教学难点:

  正确选色、调色和上色。

  六、教学器材:

  打字纸20张;铅笔20支;橡皮20块;12色水彩画颜料5盒;画笔20支;水彩花瓶画作1幅;直尺1把;彩色卡1套。

  七、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师: 母亲节是妈妈的节日。妈妈爱你,你更应爱妈妈。你会给妈妈送上一束鲜花作为节日礼物吗?

  生:会!

  师:很好!你们都是好宝宝!

  生:鲜花放在什么地方才能保存得更好更久呢?

  生:放在有水的花瓶里。

  师:现在,我们就来画一个漂亮的水彩花瓶送给妈妈好不吗?

  生:好!

  2认识花瓶形体结构

  师:(展示一幅水彩花瓶作品)花瓶有哪几个部分呢?

  生:有瓶口、瓶颈、瓶身和瓶底四个部分。

  师:大家认真观察,仔细想想,它们的形状各像什么呢?

  生:瓶口是圆形;瓶颈马鞍形,又像个溜溜球;瓶身和瓶底合起来像个大酒杯。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想象力很丰富。很好!哪一部分最粗?哪一部分最细?

  生:瓶身上方最粗,瓶身中部最细。

  师:哪一部分最长?哪一部分最短?

  生:瓶身最长,瓶底最短。

  师:大家再认真看看,这个花瓶在形状上还有什么特点?我们把它左右对折一下,不难发现,花瓶的左右两部分对折线来说是对称的。即大小一样,长短一样,相应部分离折线远近相同。我们身上的左手和右手、左眼和右眼、左耳和右耳也是左右对称的。对称是一种美。我们在画花瓶时,一定要把这种美表现出来。

  3水彩画的特点

  师:水彩画就是用水调和颜料在白纸上作画。水彩画的最大特点是亮丽、颜色薄而透明,很像是我国古代传统的水墨画。

  4.画水彩画的方法与步骤

  师:怎样画水彩花瓶呢?下面我们介绍一种易学的方法:

  第一步:用铅笔轻轻画出花瓶草图;

  第二步:用浓色彩画出花瓶轮廓线;

  第三步:选色、调色、上色、调整,完成作品。

  5.教师示范表演第一步(铅笔画花瓶),学生观摩

  边画边讲解要点,突出强调要较准确地表现花瓶的形状结构和对称性质。

  6.学生做第一步实训,教师巡视指导(10分钟)

  7.教师讲解色彩相关知识

  师:颜色的种类很多,你们能说出哪些颜色的名称?(出示颜色挂图) 生:红、橙、黄、绿、青、蓝、紫、黑、灰、白……

  师:其中你最喜欢哪几种颜色?

  生:……

  师: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同的颜色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白色和黑色放在一起,对比分明,对比度大;橙色黄色放在一起,很难分清,对比度小。颜色有深浅、浓淡、冷暖和轻重的不同。绘画时,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自己的爱好挑选运用,创造性地去发挥。

  8.教师示范表演第二步,学生观摩

  师:下面,我选用较深的天蓝色把花瓶的外形轮廓画出来,它显得简朴典雅。要特别注意把花瓶的左右对称特点细心画出来,一边高一边低就不对称,千万别那么画。你们可根据自己的喜爱选出一种较深颜色,把花瓶的外形轮廓画出来,完成第二步。

  9.学生实训,教师巡视指导

  10.教师示范表演第三步,学生观摩

  师:怎样给花瓶用湿画法上色呢?如先把选好的适量红色颜料挤些调色盘内,加水用毛笔调均匀,然后在画面上需要上色的地方,果断用笔,一气呵成,不要反复涂抹,使画出的效果明快流畅。注意不要用毛笔接在颜料锡管上,沾一点画一点。上色时,要注意计划性,先画大面积的色彩,或从主要部分开始。少用白色或黑色,换色彩画时要把毛笔洗干净,保持色彩纯度,避免画面出现脏乱现象。下面,大家按照我说的这些方法,动手上色。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画得好,画得快,画得美。开始!

  11.学生上色,教师巡视

  12.评比、总结和表彰

  13.课后小结

  师:记住画水彩画的方法是:打草稿、上色、调整完成。今天刚入门,以

  后大家要多多练习。熟能生巧,慢慢就会越画越好。

美术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拖鞋的结构以及设计原理,培养实用造型能力。

  2、掌握制作纸拖鞋的方法和要求。

  3、培养学生对应用美术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我们都是好朋友,体验合作创作的快乐。

  二、教学课时:

  1课时

  三、课前准备:

  学生:硬卡纸、绳线、剪刀、胶水、双面胶、绘画工具等。

  老师:美术课件、拖鞋、纸拖鞋范作若干。

  四、教学过程:

  5、以“找朋友”的形式入座

  随机播放儿童歌曲《找朋友》……。

  师:小朋友,你们做过找朋友的游戏吗?今天就让我们做这个游戏。

  生:好。

  师:让我们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和他一起上这节美术课吧。

  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入座。

  6、猜猜生活中的老朋友-------拖鞋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生活中的一位老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

  生:想。

  师:让我们来猜一猜(用布盖住),它的用处可大了,“早上起床我们用到它,晚上睡觉前我们需要它,天气越热我们越是喜欢它,它长着长长的身体,我们用它时可舒服了,小朋友你猜到了吗?

  生:牙膏。

  生:……。

  师:如果实在猜不出的话,那就请个小朋友来摸一摸,再猜猜看。

  生:我知道了,它是拖鞋。

  教师掀开布,出示“拖鞋”。

  学生一片哗然。

  7、介绍一位新朋友------纸拖鞋

  师:老师不仅请来了一位老朋友,而且还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小朋友想认识它吗?

  生:想。

  师:那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吧。

  生:掌声四起……。

  教师出示“纸拖鞋玩偶”,以纸拖鞋的方式向小朋友问好。

  学生一片欢呼声。进一步引出课题------《纸拖鞋》。

  8、初步认识我们的新朋友(纸拖鞋)

  结合拖鞋和纸拖鞋,找找它们的不同之处。

  师:小朋友我们的新朋友和老朋友有什么不同呢?

  生:一个是用纸做的,一个是用塑料做的。

  9、进一步了解我们的新朋友(纸拖鞋的造型与美化)

  围绕三个中心问题,体验发现的乐趣。(以“纸拖鞋玩偶”的形式向学生提问?)

  A:纸拖鞋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我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鞋底与鞋帮。

  B:纸拖鞋组成的方式有哪些?(在桌子上有我的一些兄弟姐妹,请你观察一下,试着说说组成我们的方式有哪些?)

  C:怎样美化的纸拖鞋最漂亮?(你们觉得我们该怎样打扮最漂亮?你们更喜欢。)

  生:我觉得……。

  师:刚刚我们说的真好,对我们的新朋友进一步深入的了解了一下。

  10、我们都是好朋友,我们一起来创造

  A:制作要求:

  (1)合脚。(请学生来试穿体验,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引导学生提出以自己的脚为模型。)

  师:我们的老朋友好久没理它了,谁愿意来穿穿它?

  生:我来……。

  个别生试穿拖鞋,结合实际提出问题。

  师:这位小朋友穿了你觉得怎样?

  生:不合脚。

  师:那我们在做纸拖鞋时,怎样做才会合自己的脚呢?

  生:照自己的

  (2)充分运用材料,制作大胆有创意。

  B:合作创作

  好朋友一起设计创作一双纸拖鞋。

  11、游戏:最佳拍档

  12、点评,提出希望

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的:

  1、了解刮蜡画的特征,初步掌握制作刮蜡画的方法。

  2、感知色彩的对比,激发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教师范画挂图、油画棒、笔、 半成品几张(一张铺好浅色底色的半成品,一张在浅色底色上涂好深色的半成品)

  2、幼儿作画工具(画纸、油画棒、牙签)

  3、歌曲《萤火虫》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欣赏歌曲,

  幼儿欣赏歌曲《萤火虫》,小朋友你们知道歌曲里唱的是谁吗?萤火虫什么时候出来的?(是晚上)

  当夜幕降临、到处是一片漆黑的时候,小动物迷路的时候,

  萤火虫打着它的小灯笼把小动物们安全地送回了家。

  城市的夜晚没有萤火虫你们害怕吗?为什么?

  (二)欣赏范例

  示范讲解

  我可不害怕黑夜,因为我有一支魔笔,它能刮破黑夜,把夜晚变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教师边讲边出示挂图现场做画) 一起去看看吧!瞧,这是一片黑漆漆的夜晚

  我要用魔笔刮破黑夜咯,一颗小星星钻了出来,又钻出来一颗小星星、月亮......

  小朋友们,你们说我的这支魔笔是不是很神奇?想知道是一支什么样的魔笔吗?啊!原来就是一支牙签呀!一支牙签怎么能画出这么漂亮的图画呢?如果牙签画到其它地方能画出图案吗?原来我的画纸是特别,画纸用蜡笔处理过两遍,画纸底层涂有鲜艳的颜色,表面有黑色覆盖。这种画就叫“刮蜡画”

  (三)认识学习刮蜡画

  熟悉作画步骤

  小朋友想不想跟我们一去来学习制作刮蜡画呀?

  1、在画纸上均匀的涂上一层你喜欢的颜色

  2、在漂亮颜色上涂两遍黑色:第一遍横着涂、第二遍竖着涂。

  小朋友你们学会了吗?

  (四)幼儿作画

  教师指导 提出要求。

  1、在涂颜料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碎蜡笔粉末,不要用手去檫或用嘴去吹。2、先涂一层你喜欢的颜色,涂满了再涂黑色,在涂黑色的时候,涂得均匀,涂得满,动作要快。

  (五)活动结束:让幼儿将制作好的刮蜡画带回家,把它刮成一幅美丽的画。

  幼儿园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制作刮蜡画 活动目的:

  1、了解刮蜡画的特征,初步掌握制作刮蜡画的'方法。

  2、感知色彩的对比,激发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活动准备:

  1、教师范画挂图、油画棒、笔、 半成品几张(一张铺好浅色底色的半成品,一张在浅色底色上涂好深色的半成品)

  2、幼儿作画工具(画纸、油画棒、牙签)

  3、歌曲《萤火虫》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欣赏歌曲,

  幼儿欣赏歌曲《萤火虫》,小朋友你们知道歌曲里唱的是谁吗?萤火虫什么时候出来的?(是晚上)

  当夜幕降临、到处是一片漆黑的时候,小动物迷路的时候,

  萤火虫打着它的小灯笼把小动物们安全地送回了家。

  城市的夜晚没有萤火虫你们害怕吗?为什么?

  (二)欣赏范例 示范讲解

  我可不害怕黑夜,因为我有一支魔笔,它能刮破黑夜,把夜晚变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教师边讲边出示挂图现场做画)

  (三)认识学习刮蜡画 熟悉作画步骤

  (四)幼儿作画 教师指导 提出要求。

  (五)活动结束:让幼儿将制作好的刮蜡画带回家,把它刮成一幅美丽的画。

美术教案 篇4

  第一课 流动的颜色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学会调匀水粉颜料。通过实践,体验两种颜色调和而产生第三种颜色的变化过程。

  2、根据吹画后的效果,展开想像,进行添画创作。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在观察两种颜色互相渗透过程中,感受色彩变化的美。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根据吹画的效果巧妙地添画。

  教具学具:水彩颜料、画纸、吸管、毛笔、调色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导入阶段:

  1、请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做游戏:老师有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人各滴一种颜色在画纸上,再用吸管吹,让颜料混合、互相渗透。利用多媒体的投影仪,让全班同学观察两种颜色互相渗透的变化过程,并且把看到的变化分别在小组里说一说。

  2、请两位同学上台,再做一次游戏,把看到的变化经小组讨论后,在班上说一说。

  3、教师小结:两种流动的颜色在互相混合、渗透的过程中变幻无穷,今天,我们一起动手试试,看看这种美妙的变化。

  4、揭示课题:流动的颜色

  二、课堂教学:

  1、师示范调颜色:用毛笔蘸水放在调色盘里,再蘸颜料在调色盘里调匀,调到毛笔蘸颜料时,水份饱满且不滴落。

  2、教师示范让颜色互相混合、互相渗透的方法:倾斜画面,直接用嘴吹,用吸管吹,等。

  3、师问:除了老师的这些方法之外,大家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使颜色流动吗?(要求同学在小组里讨论,在作业时应用、尝试。)

  4、强调在作业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色彩融合、渗透时的美妙变化。

  5、教师帮助学生一起总结,示范语句表达形式。

  师示范:我用 办法,让 色和 色融合在一起,我看

  到: 。

  三、布置课堂作业:

  1、会调匀水粉颜料。

  2、用各种方法让颜色互相流动,观察颜色融合时美妙的变化,且把观察到的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3、比一比,哪组的颜色流动方法多?说说观察到色彩有什么变化?

  四、学生练习:学生以小组开展作业游戏,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五、小结: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说一说用的方法、讲一讲观察到的情况。

美术教案 篇5

  教材简析:

  本课要向学生展示的是祖国的壮美景色,使学生在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等游戏式活动中产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设计方面,第一节主要是通过网络欣赏做过各地的风光,第二节主要以“开火车”到各地旅游的方式,集体合作画一画、做一做各地的景色。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采用画、撕、剪、拼贴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

  2、通过集体作业,培养学生同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并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引导他们感受、寻找美的事物。

  教学难点:

  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抒发出自己对祖国独特的感受。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收集祖国各地的图片资料,并请家长介绍一下自己到各地区旅游的感受。

  教师准备火车头的头饰。

  本课第一节通过电脑网络进行。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一、引导过程:

  请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去过的或听家长讲的外地的风土人情。

  请几位同学到前面来戴上火车的头饰跟老师一起“乘上列车”到各地去看一看。“我是小小火车头,整天东跑又西忙,瞧见祖国可真大,各地风情不一样。”

  二、认识过程:

  1、利用电脑网络观看各地景色:

  进入人民画报网网址

  点击“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表演:现在我们的火车要在黄山站停靠,请大家下车游览。

  (点击“黄山”出现黄山的页面,当鼠标指向哪一幅图片,就会同时出现关于这幅图片的介绍。这时请一位识字多的同学当“导游”,为大家念一念介绍。教师在讲述时应做到突出风景的美,为学生做好范例。)

  表演:我们的火车又要开动了,请游客们坐好。(学火车开动的样子)

  下面火车要在苏州停靠,请游客下车参观。(点击“苏州园林”)

  用同样的游戏参观国内各大景点。在介绍中可穿插学生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说出自己在旅游过程中感受到的美。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劳动人民富有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欲望。

  3、让我们当个小画家,画出你在旅途中的见闻,好吗?

  先说说你想画哪里?画什么?(鼓励学生找出各地最适合用绘画方式表现的情景。)除了画,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现各地的景色?(本课时主要来设计,下节课主要来绘画和制作。)

  构思自己准备表现的景色。

  第二节

  一、引导阶段:

  1、回忆上节课坐“火车”出去“旅游”的见闻,说说自己准备表现什么?

  2、(在大白纸上贴上火车)让我们把旅途中的见闻画下来好吗?

  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如何添加人物和景物。(最好分配给各合作组具体的任务,如:1组负责画人贴到火车上,2组负责画北京的风土人情……)

  二、发展阶段:

  1、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通过画、撕、剪、贴等造型手段表现出自己对人物、景物的想象。在作业过程中鼓励学生无拘无束的大胆、自由的表现。热情的与同学交流、分工合作。

  2、作业完成后布置在教室里,同学们扮成火车和导游,继续玩开火车旅游的游戏。“导游”向大家介绍时主要谈自己对祖国悠久历史的热爱及自己收集的祖国近几年来的巨大变化。

  三、收拾整理。

  课后拓展:

  让学生回家把本课学到的祖国的悠久历史、改革开放伟大成就跟父母讲一讲。要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能注意自己身边的美感。

  札记:

  我在上这节课时充分利用了网络的便利,节约了时间,而且网络上的图片不但清楚、全面,还配有相应的文字介绍,使学生沉浸在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眷恋之中。这促使学生在交流时有话可说,爱国主义教育自然渗透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是在这种“看电影”式的教学方式的启发之下,学生作业时也不再缩手缩脚,学生抒发感情的表现方式也不再受限制:学生有的用彩纸剪贴,有的撕贴,有的画完后再剪贴,甚至有的将自己找到的图片剪贴到集体作业上;有的独立完成,有的选择与伙伴合作完成……学生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情绪高涨,进行着灵感的撞击、美的交流,体验审美的愉悦。作品完成后,效果令我十分满意,也使我深深体会到,新课标放开了教师长期被束缚的双手,只有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才可能放开自己。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解放了学生的大脑,解放了学生的双手。”让学生放飞自己的想象,放飞情感,才能在快乐学习中完善自己。

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回忆下雨的情景,体验下雨的感觉,了解自然界的美妙变化。

  2、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创造性地表现下雨的景象和自己的感受。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感受能力。欣赏大自然,提高审美和表现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感受人间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色彩、粗细、疏密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表达自己不同的感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雨中的视频、投影机、范作、雨伞雨披等实物,绘画工具、雨的音频素材及雨的相关音乐。

  学生准备:水彩笔或油画棒,勾线笔一支,画纸。

  【教学过程】

  一、雨的回忆

  1. 谜语和音乐导入:千根线来万根线,颗颗珍珠线上串。看得见来摸得着,掉到地上却不见。这则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导入课题)

  2. 小组接龙说说关于雨的词语、诗句、雨中的用具。

  如关于雨的词语:大雨、中雨、毛毛雨、雷阵雨、春雨、急雨、梅雨、太阳雨、滂沱大雨、牛毛细雨、茫茫烟雨、狂风暴雨、淅沥沥、哗啦啦、雨后彩虹?? 诗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关于雨具:雨伞、雨披、雨靴、斗笠、蓑衣??

  二、感受雨声雨景

  1. 播放课件,配合图片欣赏各种雨声,感受雨中情、雨中景。

  2. 说一说自己经历过的下雨时的感觉,模仿一下不同的雨声。

  教师引导儿童回忆下雨时的情景。下小雨时,雨点淅淅沥沥地飘下来,沙沙,沙沙??滴答滴答??下大雨时,雨点很大很急,发出“哗哗”“哗啦啦”的声音,雨点连成线。狂风暴雨时,雨水被风刮着打到脸上很疼,风夹杂着雨拍打着雨中的人,天空中落下的急雨使地面泛出一片白。

  三、了解雨的形成

  1. 为什么会下雨?下雨的原因。(FLASH课件演示)

  火红的太阳把地上的水变成了水蒸汽,漂浮在空中,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空气变成小水珠、小冰晶,水珠集合变成白云,当水珠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时也就越来越重,形成了积雨云,空气再也托不住它们了,就会落到地面形成雨。(歌词: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2. 特别的雨。

  通过图片,拓展对雨的认识,向学生介绍一些特殊的雨:太阳雨、雷阵雨、暴风雨、雨夹雪、酸雨、冰雹雨??

  1. 提问:下雨时人们的姿态或者动物的姿态是什么样?

  街上的人打伞,也有两人共打一把伞,有的人穿着雨披骑着自行车,有的穿着雨衣戴着雨帽,有的穿着高筒雨靴??

  2. 借助伞、雨披等实物,分小组分别请同学用动作表演雨中印象最深、最有趣的情景。(如现场拿出一把伞让学生体会下雨时帮助别人打伞的乐趣)

  3. 师在黑板用提线人偶拼摆雨中人物动态(如扛伞、撑伞、打伞、玩伞等),学生在下面画动态小人。

  四、赏析雨中画面

  1. 人文熏陶。

  (1)展示四幅雨中的.有趣或感人的图片,帮助学生回想他们在现实中看到的情形;

  (2)交流一下在雨中遇到的小故事,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发生或看到的事。

  2. 雨带来的变化。

  下雨的时候,周围会有什么不一样?人们的衣着有何变化?

  雨中的画面非常生动,街道上有什么变化,小动物们又在干什么?雨天的色彩是怎样的?

  人们会穿雨衣、雨鞋、打雨伞;树叶,地面洗得很干净,街道上到处都是水;小鸭子、青蛙在水里游泳,还有一些动物躲在自己的窝里不出来;下雨天光线比较暗,天空有时是灰色的??

  3. 欣赏画家笔下的雨。

  欣赏《听雨》《风雨》《暴风雨》等作品,了解其表现形式。

  4. 欣赏学生的作品。

  雨落到了小朋友的脑海里,看他们如何用手中画笔画出有趣的情景。

  五、示范雨中人及雨中物

  哗啦啦,下雨了,走在大街上的人们怎么办呢?他们会有哪些动作? (师多重演示人物或动物不同的雨伞及雨披造型图,主要画出雨中的神态、动作。)

  1. 师示范奔跑躲雨人物动态。(如有的人会把包、报纸之类的东西顶在头上向前跑。)

  2. 继续示范打雨伞、穿雨衣的人物,雨中嬉戏的人物、动物等。

  3. 用粗细、疏密不同的点、线及一个个小水滴、漩涡等表现雨。

  4. 出示雨中图的彩色范例,分析几种雨中的色彩的表现方法。(如蜡笔水彩法、湿画法、染色法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剪贴、撕贴、拼贴添画等。)

  六、创作下雨图

  画出你所见到的雨中的场景,可以是结合人物画,也可以以小动物为主角,自由选择。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出示能给学生带来启发的雨中范图,雨中情境音乐起。)

  1. 表现雨:用长短、疏密、走向不同的线、点表现出雨的大小,画出自己对雨的感受;

  2. 表现雨中的情景,主要是表现人、动植物等在雨中的活动,有的可能是真实的回忆,也有的可能是建立于真实基础上的想象。

  七、作业展示及评价

  1. 在投影上作业个别展示。

  2. 在黑板上进行长卷展示,题写落款,请学生解说雨中情景,给予鼓励性评价。

  3. 作业点评:那幅画更生动,谁画的动态最有趣,你能提提建议吗?

美术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拼剪图形的操作活动,使幼儿对图形和角产生兴趣。

  2。培养幼儿的`操作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图形

  2。长方形,剪刀每人一套。

  教学具图片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图形。

  1。课件演示:图形

  这些图形都是什么形状的?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星形、六角形,云,太阳,箭头。)

  2。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些图形有几个角?

  让幼儿数一数。

  二、拼图游戏

  1。我们来玩一个拼图的游戏,把两个图拼在一起,看看会变成什么图形,有那些变化?

  (1)教师演示:两个图形拼在一起变成另外一个图形。

  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

  四个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等

  (2)教师演示:图形变化后,角有没有变化呢?

  2。幼儿操作

  请小朋友一起来试一试,自己取图形,拼一拼,看一看。

  启发幼儿发现,无论怎样拼图,三角形还是三个角,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个角。

  三、探索发现,剪角后的图形变化。

  1。激发幼儿对图形的兴趣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一个长方形有四个角,如果剪一刀,剪去一个角,会是什么情况呢?

  2。引导幼儿自由讨论。

  3。教师操作演示三种情况

  (1)长方形剪去一个角,还有3个角。

  (2)长方形剪去一个角,还有4个角。

  (3)长方形剪去一个角,还有5个角。

  4。幼儿尝试操作,剪一剪,看一看。

  活动延伸

  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剪一剪,长方形剪去2个角会是什么情况呢?

  剩下的图形中还有几个角呢?

美术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对自然形手有一个新的认识并产生对手进行描绘的欲望;

  2.能把手的外形描下来并添画成有趣的形象;

  3.在自主、开放、快乐的学习中爱上美术。

  教学重点:通过手形的'变化能认识手、并根据手形尝试初步表现手形画。

  教学难点:能激发创造思维,画出有创意的手形画。

  教学程序:

  一、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小手拍拍》,认识“小小手”。

  提问:我们能用小手做一些什么事情?

  2.小结:手是我们人体一个重要的部分,我们生活、劳动、学习都离不开它。

  二、指导学生通过游戏、尝试、体验,形成感知。

  1、师生互动,进行一个“请你跟我这样做”的游戏,带领学生变换出各种有趣手形。

  游戏规则:教师或一个学生各种有趣手形说“请你跟我这样做”,其余学生跟着做出同样的手形并说“我就跟你这样做”。比一比谁变的花样多,反映快。

  2、指导学生学习描画手形的方法。

  (1)提问:你能用最简单的办法将刚才做的有趣的手形描画下来吗?

  (2)一两名学生上台尝试。

  (3)教师点评比、修改、示范。

  3、引导学生观察所描画的手形,大胆联想。

  (1)提问:这些手形,象什么?

  (2)学生说说自己联想到的物象。

  (3)转动所描画的手形,让学生说说又联想到了什么?

  4、请几名学生上台尝试将所描画的手形“变一变”

  教师点评,修改、示范。

  小结:我们可以将我们的小小手,想象画成好朋友。

  三、指导学生欣赏范画,学习方法。

  1、通过课件展示多幅有趣的手形想象画。学生说说自己欣赏后的感受。

  教师点评。

  2、引导学生归纳作画步骤:摆手形——描画手形——想象——添画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1、说明作业要求:动一动手,把手的外形描下来,添画成有趣的图形。

  2、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展示、评价学生作业。

  1、将学生作业,集中展示在黑板上。

  2、学生介绍自己所“变成的好朋友”

  3、指导学生从“想象是否有趣”“添画是否生动”两个角度说说你满意的作业。

  4、给你同学的作业,提提小建议。

  5、教师点评比作业,总结:我们可以用小小手打扮世界,小小手也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乐趣。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精选)01-30

美术教案【精选】08-15

(精选)美术教案09-27

美术教案07-20

美术教案【经典】08-14

美术教案(经典)09-13

(经典)美术教案11-01

【经典】美术教案11-30

美术教案[精选]09-03

(集合)美术教案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