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4-12-03 23:12:22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编十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编十篇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色彩在幼儿美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表现出作品的气氛和幼儿个人对颜色的爱好。同一颜色明暗度之间或不同颜色之间的逐渐过渡作为色彩的一种表现形式,一旦被幼儿理解、掌握、可运用于背景、物体的涂色中,使作品更生动、美观,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的美感,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此时幼儿对颜色的审美感,是依赖直觉体验,大多采用对比明显的颜色相配。该活动围绕“彩虹”,用欣赏、讨论、选择等方法展开活动,是为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来感受彩虹的色彩排列,同时引起幼儿尝试的兴趣、通过想象,创造性地表现出美丽的彩虹。

  活动目标:

  1、知道彩虹是下雨后出现的自然现象,它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

  2、让幼儿以彩虹为线索进行大胆想像,创作。学习用七种颜色画出彩虹。

  活动准备:

  1、雨后带幼儿观察彩虹,“彩虹图片”

  2、幼儿用书,纸。

  3、水彩笔、绘画纸。

  活动过程:

  1、我们都知道夏天是一个多雨的季节,夏天的雨和其他季节的雨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会议讨论见过的彩虹。请幼儿说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见过彩虹?彩虹是什么样子的?它像什么?请幼儿说出彩虹的颜色,它是由哪些颜色组成的?

  2、夏天下雨的时候会打雷,闪电,这样的雨叫什么雨?

  3、雷阵雨过后天空会出现什么?是否每次雷阵雨过后都会有彩虹?那么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彩虹?下雨过后,太阳出来了,我们就看到天空边有一条彩虹,对吗?如果太阳不出来,能看到彩虹吗?

  小结:下雨过后,太阳出来了,我们就看到天空边有一条彩虹。所以,雨过天晴就能看到彩虹。

  4、观看彩色图片。引导幼儿从彩虹的外形、颜色等欣赏。知道彩虹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的。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借助物体来辨别前后、两边等方位。

  2、在游戏中学习完整讲述句子,学习方位词:上下、前后、里外。

  活动准备:

  各种毛绒小动物或头饰。

  活动重点:

  感知前后、两边等方位。

  活动难点:

  能完整的讲述句子。

  活动过程:

  1、初步辨认以自身为中心的方位:

  —“你的鼻子(耳朵、屁股)在哪里?”(在前面、在后面、在旁边)

  2、游戏—找方向:

  —“你们做兔宝宝,我来做兔妈妈。我捏捏鼻子你们就到我的前面来;我拍拍屁股你们就到我的后面来;我拉拉耳朵你们就到我身体的两旁来。好,我们现在来试试吧。”

  教师边拍屁股边说:

  —“快到我的`后面来。”

  依次:边捏鼻子边说:快到我的前面来。

  边拉耳朵边说:快到我的旁边来。

  幼儿根据老师的指令行动。

  教师转身,改变方向,只拉耳朵不说话。

  —“为什么还是拉耳朵,你们要变方向?”

  师生共同小结:改变了方向,旁边也跟着变了。

  3、游戏—捉迷藏:

  —“动物们在森林里玩捉迷藏游戏,让我们赶快把它们找出来!”

  请幼儿找出并说出小动物躲藏的准确位置。

  分组游戏:请一半幼儿抱着动物们躲藏,另一半幼儿寻找并说出躲藏地。轮换进行游戏。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爱心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让幼儿懂得砍伐树木对人类、动物造成的危害。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画有小鲤鱼的两副不同的图。

  2、画有小鸟的两副不同的图。

  3、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师幼一起听音乐做律动以激起幼儿的兴趣。

  2、出示画有小鱼的第一副图(小鲤鱼在水里高兴的游玩),问幼儿:这副图上都有一些什么?小鲤鱼高兴不高兴?

  3、出示第二副画有小鲤鱼的图(水污染),问幼儿:这副图和上面那副图有什么不同?

  4、通过比较引出以前学过的故事《伤心的鲤鱼》

  5、幼儿讨论:(1)鲤鱼为什么伤心?

  (2)怎样才能不让鲤鱼伤心?

  (3)怎样爱护水资源?

  6、出示画有小鸟的`第一副图(小鸟快乐),问幼儿:小鸟高心吗?师总结:小鸟在树林里又是唱歌又是跳舞非常快乐,可是过了一个月树林变成了这个样:出示画有小鸟的第二副图(树林被砍伐),问幼儿:小鸟在干什么?(哭、小鸟很伤心)

  7、组织幼儿给这两副画有小鸟的图起个好听的名字,幼儿自由发言(小鸟哭了、伤心的小鸟------)最后老师以《伤心的小鸟》为名。

  8、组织幼儿为小鸟想办法,怎样才能使小鸟高兴?对表现好的幼儿奖励“森林小卫士”帽子。

  9、教师总结。

  10、组织幼儿在展版上为小鸟画家,结束本课。

  活动反思:

  在这两次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的积极投入、享受探究的过程,并乐于分享自己的探究结果。整个活动实现了“玩中学、”“做中学”以幼儿自由发现、自主探索为活动核心,基本做到孩子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操作在前,结论在后。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设计意图:小班第二学期孩子们已经了解了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沉下去,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浮起来。而且对盐溶解于水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基于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科学知识有探究的愿望,愿意去尝试。因此我将二者相结合设计了这次活动,让孩子自己动手试验,自己参与探究。感知盐不仅溶解于水还能增加水的浮力,让孩子初步了解科学的神奇。提高了孩子主动探索和学习的积极性。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

  2.发展幼儿的动手观察力和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活动重点:通过活动,知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

  活动难点:幼儿动手操作,成功地让鸡蛋浮上来。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关于物体沉浮、溶解的初步经验。

  物质准备:教师:装有水的透明杯子一个,鸡蛋一个,搅拌棒一支,盐一杯;视频《死海的秘密》。幼儿:装有水的透明杯子、鸡蛋、小勺子人手一份。盐每组一份,毛巾每组一条。

  活动过程:

  一、魔术“蛋宝宝浮起来”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材料,幼儿观察鸡蛋在水里的沉浮 师:小朋友们,这里有一杯水,鸡蛋宝宝要去水里游泳了,你们看,蛋宝宝会游泳吗?(不会,沉到水底了) 2.教师演示魔术“蛋宝宝浮起来” 今天张老师要为大家表演一个魔术。这个魔术可以让蛋宝宝在水中浮上来。这是我的魔术粉(盐),我要把它倒进去,用魔术棒搅一搅。(用搅拌棒慢慢搅拌,边说“变变变”直至蛋浮起来) 提问:蛋宝宝怎样了? (浮起来了)

  二、是什么魔术粉让蛋宝宝浮起来?引发幼儿猜想与假设 1.幼儿猜测,魔术粉到底是什么?你觉得我的魔术粉是什么?(幼儿自由发言,教师从魔术粉的颜色、形状等方面提示幼儿) 2.教师设置悬念,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刚才有的小朋友猜的是盐、有的猜的是糖、有的猜的是味精,其实你们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份魔术粉呢!等会儿请你们自己去看一看,或用手指占取尝一尝到底是什么?

  三、幼儿实验,让“蛋宝宝浮起来” 1.交代实验要求每组的桌子中间都有一份魔术粉,每个小朋友的位子上都有一杯水和一个鸡蛋,请小朋友将鸡蛋轻轻放入杯子中,再用勺子舀进魔术粉,轻轻搅拌,注意魔术粉要放得足够多才会成功哦!2.教师巡回指导指导重点:观察指导幼儿轻轻搅拌,注意魔术粉的用量。引导幼儿间相互观察、交流实验的结果,感受新奇发现的乐趣。(讨论交流分享)

  四、交流实验结果

  揭示魔术粉的真实身份 说一说水里加入什么魔术粉使蛋宝宝很快浮上来?(盐)

  2.引发幼儿对盐溶解于水增加水的浮力的思考 我们知道盐加入水里会溶解,为什么盐在水里溶解了,鸡蛋宝宝就能很快浮上来呢?(自由讨论)

  3.介绍词语:浮力 那是因为盐溶解在水里,增加了水的浮力,浮力增大了,鸡蛋就能浮上来了。

  五、知识迁移

  1介绍“死海的.秘密” 师:地球上有一个神奇海洋叫“死海”。很久以前有个将军抓了一群士兵,想把他们放到死海里淹死,可是士兵都浮在海面上,没有沉下去,结果一个都没淹死

  2.幼儿观看视频“死海的秘密”。

  3.知识迁移:提问:在死海里的人为什么不沉下去呢?你发现了死海的秘密了吗?

  4.教师与幼儿总结:原来,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才能使沉在水下的蛋宝宝浮上来。同样,死海的海水里含有大量的盐,所以士兵们都浮上来了,没有淹死。

  六、延伸活动今天的发现可真神奇啊,盐的作用真奇妙,它还有很多奇妙的地方等我们来发现呢,小朋友如果有新的发现一定要跟我们分享哦!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对纸质睡莲能在水中开放的现象感到好奇,并乐意探索。

  2、 感知不同纸张制作的睡莲在水中开放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3、 学习与同伴合作,把三朵睡莲花轻轻放入水中并观察其变化。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彩色复印纸、报纸、广告纸制作的睡莲若干,小脸盆若干、记录纸

  教室演示材料:大水盆一个,彩色复印纸、报纸、广告纸制作的大睡莲,集体记录表、“睡莲花开”视频资料。

  经验准备:

  睡莲花和荷花的区别;认识三种不同的纸张(报纸、广告纸、复印纸)

  活动过程:

  一、形象视频,引题激趣。

  1、 引题:小朋友们,有一种美丽的花开放了,我们一起去看看。(播放视频《睡莲花开》)。

  2、 提问:这是什么花?你看,它怎么了?美丽的睡莲开在哪里?在水中开放的睡莲真美丽!今天我们就来做睡莲花的游戏。

  3、 设疑:老师也带来了一朵睡莲,知道它是用什么纸做的?我把广告纸睡莲的花瓣都折起来,你猜它会开放吗?(准备两朵:一朵折好的,一朵没折过的)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

  二、操作交流,感知现象。

  1、 第一层次:发现纸质睡莲能在水里开放。

  1) 操作要求:

  看来大家意见不一样。我们动手试一试就知道了!

  林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一朵纸睡莲,拿到纸睡莲先要怎么做?折好后花瓣有可能会翘起来,那可以怎么办?折好后要把美丽的睡莲放在哪里?

  教师边讲边演示:把花瓣朝中心折好,还要用大拇指摁的平平的,让它睡好。然后,离水面近一些,平平地放在水中,不用手帮忙,用你的小眼睛仔细观察你的睡莲会不会在水里开放。

  实验探索:幼儿折花瓣,3个人用一个脸盆把自己的睡莲放在水里,进行观察。

  2) 集中交流:你的睡莲在水里开放了吗?它是怎样开放的?(引导幼儿用比较清楚的语言或动作表达自己的操作和发现)

  3) 引导提问:玩了这个游戏,你有什么不明白的想问老师吗?

  师生探讨,共同得出结论:纸睡莲放在桌上会开吗?是谁在帮助它开放?对,水有一种神奇的力气,托住了纸睡莲,让它浮在水面上,水还跑到纸睡莲的身体里,纸睡莲的花瓣就膨胀了,它才会开放。

  2、 第二层次:感知不同质地的纸制作的睡莲在水里的不同开放速度。

  1) 操作探索:广告纸做的睡莲会开放,其他纸做的睡莲也会开放吗?

  教师出示报纸、复印纸:老师还带来了两种纸,我也把他们做成了纸睡莲,这三朵纸睡莲要进行比赛,猜猜看它们开放的速度会一样吗?说说猜测的理由。

  要知道它们开放的速度,得一起放下去比赛,三朵一起放,怎么办呢?

  三个人一组做实验,一起折,一起放。(要一起放下去怎么办?大家喊“一二三”或者“预备-起”)

  出示记录纸并介绍:为了让实验更准确,我还准备了一张记录纸,根据你们三个人观察到的不同睡莲花开放的速度,用1、2、3的标记记录下来,表示开放速度的`快慢。最快的记什么,最慢的记什么?

  三人一组进行实验,一起同时把三朵睡莲放入水中,观察它们开放的速度。

  2) 集体交流:出示5组记录表,你们合作的时候发现了什么?教师打上1、2、3的标记。(如果有结果不一样,教师演示一遍)

  3) 小结:原来不同的纸睡莲在水中开放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三、尝试提问,拓展内容

  1)孩子们,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想问老师吗?(幼儿自由提问,配班老师记录,并把记录的问题展示在黑板上)

  2)根据幼儿的发现,师幼共同小结:纸的厚薄、软硬不一样,放到水里吸水的本领也不一样,开放的速度也就不同!

  3)生活延伸:出示压缩面膜纸。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现象,你看,这是什么?

  看看它在水里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亲近自然,乐意参加观察、收集、分类、交流记录等活动,丰富关于春天季节特真的经验。

  2.能提出一些关于春天有关的问题,乐意与同伴分享交流。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了解春天季节的主要特征。

  物质准备:

  (1)表现春天主要特征的图片。

  (2)配乐诗《春天在说话》。

  (3)幼儿收集或自制的各类有关春天的小图片。

  (3)音乐《春天在哪里》。

  活动过程:

  一、聆听诗歌,导入活动。

  引导幼儿欣赏配乐诗《春天在说话》。

  二、回顾与讨论:我发现春天的秘密。

  回顾:引导幼儿结合收集或自制的春天小图卡进行交流分享有关春天的经验。

  讨论:

  (1)与冬天相比,春天天气有什么变化?

  (2)春年的植物有哪些变化?

  (3)春天人们喜欢做哪些事情?

  三、动手操作:将收集春天信息进行分类。

  引导语:春姐姐想举办春天盛会,他想邀请一些朋友来,这是春姐姐的邀请函,请你将手中的'小图卡按植物、动物、人类、气候四个分别贴到相应的栏目里。

  四、观看课件,"春天在哪里"?

  引导幼儿观看课件内容,积极寻找有关春天的信息。

  引导语:春姐姐已经来到了小朋友的身边,他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耳朵里、老师将你们听到和看到的的小秘密录制下来,你们瞧!

  讨论:

  (1)春天在哪里?你能从画面中找出来吗?

  (2)为什么春姐姐在青翠的山林里?

  活动延伸:

  可为幼儿提供更多有关春天的视频,利用多媒体丰富幼儿对春天的了解。

  活动反思:

  课堂教育教学中也有难免疏漏失之处,我会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我今后在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我以后更加搞好师生的关系,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合,让幼儿自己想自己动手操作,用一些有创新的新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幼儿,启发孩子的兴趣,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以新的境界和高度。把每一课上好,教好每一个孩子。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教学意图: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是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特殊资源。我国是世界上12个缺水国之一,人均水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全世界排名第110位。根据孩子们对水的兴趣,把握教育时机,提供适当引导,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水》。让孩子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幼儿积极参与探索。

  教学目标:

  1、 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

  2、 体验探索水秘密的乐趣,提高幼儿动手动脑能力,能仔细观察、乐于尝试。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 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准备:

  玩偶、卡纸、玩水工具(玉米核、乒乓、积木、纸船。小鹅卵石、汤勺、插具、易拉罐、玻璃球)、一次性透明的杯子里分别放着一勺(白糖、盐、芒果粉)干毛巾若干。

  教学重难点:

  认识水是透明,可溶解,会流动的特性。

  教学过程:

  一、引出主题,激发兴趣

  1、宝贝们好!今天熊妈妈邀请我们到她家去做客。走过这条小河就是熊妈妈的家。熊妈妈请宝贝们帮她看看小河里有什么。我们经过小河的时候仔细观察,待会儿告诉她。

  二、观察水,发现水的特性

  1、经过小河时看见了水里有什么?(石头,汤勺,杯子,蜡笔,叶子)

  2、有个问题要考考我们,猜猜,泥沙里有什么?(石头,汤勺,杯子,蜡笔,叶子,或者还有其他的东西)

  3、到底藏了什么?水里的东西我们一眼就能看见,泥土里的.东西不能看见,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小结:呀,你们真聪明,你们发现水的第一个秘密,水是透明的。

  4、我送你们几个礼物,你们放到水里,再告诉我发现了什么?宝贝们,白糖放进去你发现了什么?盐放进去你发现了什么?芒果粉放进去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这些东西在水里不见了,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我来告诉你们,溶解。我们又发现了水的一个秘密,水具有溶解性。

  5、我现在把乒乓球放进水里,你们发现了什么?(乒乓球动了)

  小结:你们可真厉害,我们发现了水的又一个秘密,水会流动。

  三、总结提升,体验快乐

  1、今天我们发现了水的三个秘密。水的秘密还有很多,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去发现水的秘密吧!

  相关信息:

  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中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8124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径流资源总量的6%;又是用水量最多的国家,1993年全国取水量(淡水)为5255亿立方米,占世界年取水量12%,比美国1995年淡水取水量4700亿立方米还高。由于人口众多,当前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1/4,排名百位之后,被列为世界几个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是以探索水的秘密为主,水是孩子们天天接触,非常熟悉的一个物品,但是水的秘密也非常多,因此,孩子们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水的三个特性,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十分有成就感的事,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活动中教师也注重了让幼儿用完整的一句话回答问题,并且鼓励更多的幼儿参与思考,实验,讨论 ,充分体现了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让幼儿真正做到了学习的主人,自发,自主,自由的开展活动,在同伴与教师的互动中共同探索获得新知。

  不足之处:

  准备的不是很充分,探索活动应该有更多的操作材料,由于材料有限,因此大部分幼儿都是通过观察来发现,没有亲自尝试,所以会有些遗憾。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探索不同形状的桥面与承重力的关系。

  2、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能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相同大小形状的铅画纸人手一份,相同大小积木每人两块,雪花片若干,记录纸、笔每组一份

  造桥实验

  活动过程:

  1、谈话引题

  幼儿回忆设计过的`桥面,教师根据幼儿回忆内容展示桥面。

  桥造好了,会有很多的车和人从桥上通过,所以我们的桥一定要造的很牢固,你认为这三中桥哪一种桥最牢固呢?(幼儿自由猜测)我们来做个小实验就知道了。

  2、讲解实验方法:

  我们已经知道桥墩的距离会影响桥的承重力,所以先得把桥墩的距离定下来,就在桥的两边,然后在桥中央放雪花片,比比哪种桥能放最多的雪花片,它就最牢固,为了能比得更清楚,我们还要把雪花片的数量记录在纸上。

  3、幼儿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互相合作,尝试并记录实验结果。

  4、讲述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每组请一名幼儿讲述操作结果,并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并得出结论。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寻找水果种子藏在哪里的活动,知道种子都藏在果实里,了解种子的用途。

  2、帮助种子找到相应的果实,发现种子的丰富多彩。

  3、主动地参与探索活动,体验发现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认识、品尝过秋天常见的水果。

  2、幼儿收集各类秋天的水果;西瓜、苹果、葡萄、石榴等水果的种子;水果剖面图若干张、种子食品若干种。

  活动过程

  1、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引发幼儿寻找种子的兴趣。

  (1)教师引导幼儿按水果的名称、生长的地方、形状、口味等方面逐一介绍果实。

  (2)教师出示部分果实的植物图片,引导幼儿发现自己带来的都是植物的果实。

  2、寻找水果里的种子,了解种子的用途。

  (1)教师:你们在吃这些水果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果实里面的小秘密?(有籽、有核、有硬硬的东西)

  (2)幼儿动手操作,自己去发现果实里的秘密,边找边交流自己的发现。(提供各类果实,部分水果已切开,中间用牙签连接。)

  (3)教师组织幼儿讨论:你在果实中发现了什么?

  (4)教师:小朋友发现的这些都是果实的种子宝宝。种子宝宝为什么要藏在果实妈妈的肚子里呢?

  (5)教师:种子宝宝的本领可大了,如果把它放在泥土里,它会慢慢地发芽、长叶、开花,最好会结出许多许多的果实。

  3、游戏:种子找果实,发现种子的丰富多彩。

  (1)教师:我这有许多的种子宝宝,它们找不到自己的果实妈妈了,你能帮他们找到吗?看,果实妈妈都在前面的图上,它们的肚子里都有几个种子宝宝,你要仔细的看清楚手里的种子宝宝和果实妈妈肚子里的种子宝宝一样哦。

  (2)教师引导幼儿对各种种子的`颜色、形状、硬度、光滑度等做进一步地观察与讲述。

  4、了解、品尝常见的种子食品,体会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教师出示其它的种子)

  教师:看,老师还带来一些东西,(瓜子、花生、黄豆、红豆、开心果、核桃等)它们叫什么呢?

  教师:其实,这些都是植物种子。种子种子不仅能长成植物,而且还是我们人体的营养宝库,所以,许多种子也被人们做成了食品。

  幼儿品尝种子食品。

  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水果的种子,还品尝了一些种子食品,如果以后你还发现了其他植物种子的秘密,再来告诉大家。

  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活动延伸

  自然角:每人选择一种种子进行种植,并进行种子发芽的纪录。

  区角活动:学习剥各类种子的种皮,进一步探索种子的内部结构。

  家长共育:请家长帮助幼儿收集农作物的种子,丰富幼儿有关植物种子的知识经验。

  领域渗透:在美术活动中进行种子贴画的活动,巩固幼儿对种子外部形状的认识。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感知镜子的反光现象,知道许多物体都能形成光斑。

  2.初步感受光源、镜子、光斑的关系。

  3.在探索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一面平面镜(形状不同:圆形、方形等;)

  2.准备若干可以反光的和不可以反光的物品摆放在活动室周围,如:不锈钢调羹、茶杯、脸盆、光盘、手表等其他各种表面光亮的金属或玻璃物品。

  3.本活动应在晴朗的天气下进行,室内有户外射进来的阳光。

  活动过程:

  一、自由探索——光斑从哪里来?

  1.游戏:镜子和光。

  教师和幼儿一起拿着镜子在有阳光的地方玩耍,把光反射到天花板或墙壁上。

  2.提问与交流:

  (1)你是怎样玩的?这些亮亮的、晃动的是什么?(光斑)

  (2)光斑是从哪里来的`?它为什么会动?

  (3)光斑的形状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小结:镜子将光反射在墙壁上就会产生光斑,光斑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镜子的形状和形成的光斑的形状一样!

  二、引导探索——哪些东西能形成光斑?

  1.引发幼儿回忆、讲述已有经验。

  请你们想一想,除了镜子,还有没有什么东西也可以象镜子一样在太阳光下一照就形成光斑呢?

  2.幼儿寻找可以反光的物体。

  我们周围有许多东西,你们去玩一玩,看一看哪些东西也能形成光斑?

  3.幼儿探索,教师观察和指导。

  4.组织幼儿交流

  (1)为什么这些东西能够在太阳光下一照就会在墙上形成光斑呢?

  (2)他们有什么秘密呢?

  三、深入探索——还有哪些光源也能使镜子形成光斑?

  1.提出疑问:手电筒照在镜子上是不是也会有光斑呢?(幼儿猜测)

  如果能产生光斑,形成的光斑亮度一样吗?

  2.幼儿探索和交流

  教师小结:原来亮度强的,照人明显的物体,形成光斑的亮度也强。

  四、延伸活动:

  找寻生活中还有哪些光源能形成光斑?光斑的形状能否有变化?

  教师评语:

  教师能充分调动孩子进行科学探索的积极性。活动过程富有游戏性。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5-27

关于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3-25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及反思11-09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4-03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4-26

【推荐】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篇04-17

关于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篇05-18

【精华】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三篇10-27

【热门】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5-09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篇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