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教案

时间:2024-10-17 06:39:40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大班社会教案集锦七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社会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品】大班社会教案集锦七篇

大班社会教案 篇1

  名称:两斤有多重

  目标:

  1、初步感知水果的重量大小、多少与水果重量的关系。

  2、能熟练使用弹簧秤。

  准备:

  1、弹簧秤若干(贴有两斤标志)

  2、各种水果

  3、笔、纸、记录板若干

  过程:

  一、引起兴趣

  今天我们来玩称水果的游戏,我们要完成的'任务是称两斤水果,每次只能称一种,你们想买什么水果?大概有多少个?

  二、幼儿假设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自由分组幼儿记录自己的假设内容

  三、幼儿实验

  重点观察幼儿称的物品,以及记录的方式

  四、交流分享

  幼儿相互交流实验的结果

  相互解答问题

  : 重量相同、水果不同、水果数量可能不一样。

  重量相同、水果相同、数量可能不一样

大班社会教案 篇2

  活动设计背景

  在以往认识少数民族只是通过图片向幼儿介绍,幼儿感到很枯燥,学习积极性不高,为此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设计了本堂教学活动,让幼儿看看,认认,讲讲,跳跳中,学习认识蒙古族。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蒙古族的名称,居住地,服饰特点及生活习惯。

  2、知道蒙古人也是中国人,萌发幼儿对少数民族的情感。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蒙古人的生活习惯及服饰特点。

  2、区分蒙古人和汉族人的服饰。

  活动准备

  1、男,女蒙古族服饰各一套,录音机和磁带(友谊舞曲和蒙古族舞曲)

  2、幼儿学会跳(友谊舞)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引起幼儿观察认识蒙古族的兴趣。

  师:今天班级来了两名远方的.小客人,你们猜猜他们是谁?请两位穿有蒙古族服饰的幼儿边听音乐边跳舞来到幼儿面前。

  2、让幼儿猜一猜他们是那个少数民族的小朋友?然后两位小朋友自我介绍:我是蒙古族的小朋友。

  二、基本部分:

  1、认识蒙古族的居住地,知道他们是中国人,是少数民族。

  请两位小朋友介绍自己的居住的。问:蒙古是哪个国家的?蒙古人又是哪个国家的人?为什么?

  教师小结:各民族朋友是一家。

  2、认识蒙古族的服饰特点及生活习惯

  请幼儿分别比较汉族小朋友和蒙古族小朋友的服饰有什么不同,从中了解蒙古族服饰的特点。

  请幼儿跟蒙古族小朋友齐跳《我也骑马巡逻去》,使幼儿知道蒙古族人能歌善舞,会摔跤,骑马,射箭等。

  三、结束部分:

  幼儿听音乐《友谊舞》和两位蒙古族小朋友边唱边表演,表示各族人民是一家,相亲相爱不分离。

  活动延伸

  1、观看电视录像或图片,继续向幼儿介绍蒙古族的生活。

  2、请幼儿绘画各民族小朋友的画像,通过画像进一步区分各族小朋友的服饰不同。

  教学反思

  本堂活动设计,打破了以往只是教师讲幼儿听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起幼儿自己看,认,讲,跳等,让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认识蒙古族,从中了解少数民族是一家。达到本活动的目标。

大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小学生活。了解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内容。

  2.尝试合理安排自己的课间活动,并在与同伴、小学生的互动中大胆表达。

  3.向往小学生活,渴望成为一名小学生。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1.参观小学并与小学生对话.对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活动有所了解。

  2.录像《课间十分钟》,邀请一位小学一年级学生。

  活动过程:

  1.认识小学生,产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1)今天有一位客人要和我们一起活动。你们看,他是幼儿园的小朋友还是小学生?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教师请出小学生,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并通过小学生的书包、红领巾等特征进行判断。)

  (2)请小学生自我介绍,师幼共同欢迎小学生。

  2.迁移参观经验,理解"下课"的意思。

  (1)小学生哥哥在××小学上学。你们还记得去这所小学参观的事情吗?那天.你们在小学里看到了什么?(师幼共同回忆参观小学的情形,鼓励幼儿交流在小学校园内的所见所闻。)

  (2)小学生上课的`时候和我们一样吗?哪儿不一样呢?(先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讲述,再请小学生介绍.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生每天上午要上四节不同的课。每节课都是四十五分钟,每上完一节课就有十分钟的休息时间,这十分钟就是下课时间。学校里会有铃声或音乐提醒大家上课和下课。)

  3.观看录像《课间十分钟》,了解课间十分钟的作用。

  (1)课间十分钟有什么用呢?你看到小学生在下课的十分钟里会做些什么事情?(引导幼儿积极回忆,大胆想象,主动表述。)

  (2)小学生哥哥给我们带来了《课间十分钟》的录像,我们来看看小学生在课间十分钟里都做了些什么,想想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播放录像,师幼共同观看。)

  (3)幼儿自由结伴讨论、交流小学生在课间十分钟做些什么事,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教师鼓励幼儿有疑问时去问问小学生。初步引导幼儿理解课间十分钟是小学生入厕、喝水、换课本和游戏的时间。

  4.实践活动。学习安排课间十分钟。

  (1)如果你是小学生,你会在课间十分钟做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试着安排"课间十分钟".请小学生哥哥当评委。看看谁安排得合理。

  (2)幼儿安排课间十分钟,请小学生哥哥了解幼JL的课间活动内容。

  5.交流、讨论,知道要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

  (1)谁愿意来介绍自己在课间十分钟做了些什么?(请幼儿互相交流,大胆介绍自己课间十分钟做了哪些事。鼓励幼儿主动了解同伴对课间十分钟的安排。)

  (2)我们来听小学生哥哥说说哪些小朋友安排得合理。(小学生说说哪些小朋友安排得合理,让幼儿知道课间首先要解决入厕和喝水的事、学习上的事,如果有时间再和同伴游戏。)

  活动反思:

  《课间十分钟》是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教学内容,内容浅显易懂。我是这样教学的:

  一、以视觉领先、以兴趣入手

  “课间十分钟”这一课,在开始导入的部分,我以歌曲《哦,课间十分钟》导入,以优美的旋律,让学生在视觉中感受体验孩子们在课间活动中的欢快情绪;在看其他同学课间活动时,正符合了学生的兴趣,他们迫不及待的想做自己喜欢的课间活动内容,从学生的表情中,可以真实的感受到他们是多么的喜欢课间十分钟。

  二、精讲精示范,培养学生的专注能力

  在指导学生玩“指鹿为马”的游戏时,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游戏规则是什么?几个人怎样进行?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明白了游戏规则和步骤,还知道了在游戏中的注意事项,同时还养成了专注地做事的习惯。

  三、用多媒体来辅助提高教学效果,

  用多媒体来辅助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乐学的精神状态。在这节课中我用简单的画面帮助学生学习,虽不花哨,但非常实用,目的达到。学生在这过程中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从而加深了记忆。

  总之,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地主体发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表演中让学生自己去做,并适时地加以指导,只要他们能做、想做,使他们乐中学,学中乐。

  小百科:课间,是指两节课之间的间隔时间,是学校为学生安排的休息时间。

大班社会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会简单的收拾整理及清洁工作。

  2、体验自己动手操作为自己和集体做事的快乐。

  3、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学会简单的收拾整理及清洁工作,难点是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图片,手套,小水桶,抹布

  活动过程

  1、情境引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教室干净吗?在这样干净的教室里学习,大家觉得舒服吗?如果每天我们的教室都能保持着干干净净的,那该多舒服啊!给小朋友们看图片并讲解周围环境对我们生活的作用。

  2、观察活动

  引导幼儿观看保育员的清洁卫生活动,了解其工作内容。

  在这个环节,让小朋友们小组一起讨论:

  (1) 是谁每天都给了我们营造着舒适的环境?

  (2) 保育员每天都做了些什么工作?

  (3) 她这样做是为了给谁舒心?

  (4) 我们应该怎么做才不辜负保育员的劳动?

  (5) 老师小结

  3、动手体验

  (1)讲解要求

  教师把小朋友们分成六个小组,讲解活动的安全要求和注意事项。

  (2)幼儿操作体验

  教师发给小朋友们手套,抹布,小水桶,给他们自己动手清洁玩具,整理区域卫生,清洁桌椅,在校园里捡白色垃圾、烟头、树叶、纸屑等,用自己的小手为周围环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3)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一边看着小朋友们动手操作,一边指导着小朋友们做得不够的地方,并进行安全监督。

  4、评价幼儿的活动。互相欣赏对方的劳动成果。

  清洁完成后,老师小结表扬积极的,做得棒的小朋友,让其他小朋友向他们学习,指出做得不够的方面,让他们以后能改正,争取更大的进步。

  5、延伸教育

  与家长联系,共同督导幼儿做好家里,园里清洁,并整理自己用具的工作。让小朋友们深刻理解:劳动是最光荣的。

  教学反思

  有的地方卫生条件比较差,环境越脏人就越容易随便扔垃圾。有的幼儿吃完零食以后,乱扔食品袋的,有的随地吐痰的,有的拧鼻涕乱擦的等等这些毛病都是常见的现象,要保护环境卫生,就应该从娃娃做起,让幼儿从小就形成环保意识。这些都是小朋友们每天要接触的事情,也是他们比较有兴趣的',也能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大家都很开心,乐于接受。在活动中,我先在教室里给小朋友讲解周围环境对我们生活的作用,并利用视频,图片等让小朋友感受周围环境正在遭受严重的破坏,我们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来爱护环境。然后,在老师的组织下,小朋友们手带手套、用抹布抹自己的桌椅,提着水桶到校园里捡白色的垃圾、烟头、树叶、纸屑等,用自己的小手为周围环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小朋友们每个人都能参加到活动中来,并且都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都很感兴趣,都觉得自己能用自己的一双小手为大家做事,创造了一个干净的环境,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劳动是件光荣的事!

  这节课觉得做得不够的地方就是,没能给小朋友们一个一个的说出自己劳动后的心里感想的,给他们发表自己内心的感受,也许他们的记忆会更深,以后就不会那么轻易的乱丢垃圾了。

  幼儿正处于身心迅速生长发育和发展的时期,身心各方面的机能尚不成熟,对外界的适应力比较差,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因此,做好幼儿的卫生保健工作,提高幼儿的健康水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关系到一代人的身体素质。今后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认真做好卫生保健工作,加强对幼儿进行卫生教育监督检查,使幼儿懂得并自觉养成各种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防止和消除不利于幼儿生长发育的各种因素,为幼儿提供适应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大班社会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牛对幼儿来说既熟悉又有些陌生,幼儿带着好奇的心理,想了解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鉴于农村幼儿园这有利条件,我设计了“参观奶牛场”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让幼儿知道牛的种类很多,奶牛是其中之一。

  2、 通过观察了解牛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教育幼儿爱护动物。

  3、让幼儿知道东北塘是养牛最多的地方,被称为“奶牛之乡”。

  活动准备:

  1、带领幼儿参观奶牛场(事先与牛场联系好),汽车。

  2、牛奶若干、奶制品。

  活动过程:

  一、 参观前的谈话“小朋友,现在我们要去参观一个地方,小朋友们排好队伍,听老师的指挥,上汽车的时候要小心,不要推挤,注意交通安全知道吗?

  二、 了解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到了,这是什么地方?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呢?你们看见了什么动物?(奶牛)这些牛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幼儿自由谈论)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牛的外形特征。“你们知道牛喜欢吃什么吗?”引导幼儿观察饲养员喂食。

  三、 引导幼儿看牛产奶(饲养员用吸奶器吸奶)“我们小朋友吃的牛奶从哪里来的呢?”引导幼儿看产奶。

  四、 幼儿排队,回幼儿园的谈话,了解牛与人们的生活关系。“牛对人们有什么作用?”(奶可以吃,奶可以做成奶制品:奶粉、奶糕、奶片、奶茶....牛的肉可以吃,牛的皮可以做皮衣、皮带、皮鞋、皮包等等,他的粪便是最好的肥料) 正因为牛有这么大的用途它的全身都是宝,所以人们要养奶牛,我们东北塘是养牛最多的地方,被成为“奶牛之乡”。

  五、 教育幼儿爱护动物正因为有了这么多的奶牛产奶,使我们人们能吃到新鲜的`牛奶,牛奶营养好,很甜美。那么我们也要让牛生活的更好,给它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为我们人类服务。

  活动反思:

  幼儿带着兴奋又好奇的心理来到奶牛场,通过观察和听饲养员的介绍,使幼儿对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知道牛是人们喂养的动物,它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活中少不了它,并激发了幼儿爱牛的情感。活动过程中,幼儿探索欲强,人人给牛喂草,看牛吃食物的样子、睡觉的样子、有的幼儿还模仿牛的叫声。整个活动幼儿兴奋不已,收获非浅。

大班社会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明确自己在聚会活动中的任务,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

  2、能主动用语言、动作自然大方地与客人进行交往。

  3、体验做幼儿园和班级小主人自主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带领幼儿布置场地:悬挂装饰物、摆放材料。

  2、幼儿给家人送请帖,请帖上有聚会的时间、地点、内容。

  3、与幼儿讨论、确定活动程序。

  4、工作牌若干。

  活动过程:

  1、师幼共同布置场地,进行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教师:今天我们就要召开家园新年聚会了,还有哪些事情需要准备?

  教师与幼儿共同用准备的装饰品布置会场。

  教师:客人来的时候,我们怎样表示欢迎,怎样做小主人?幼儿说说自己。

  2、幼儿分工,欢迎参加聚会的客人。

  教师:客人来的时候,我们需要做哪些事情?

  幼儿对聚会中的工作(如发饮料、发装饰物品、领客人到座位、欢迎客人等)进行分工讨论。幼儿按分工形成自己的小组,佩戴工作牌。

  教师:欢迎客人时可以说哪些欢迎的话?幼儿参与欢迎、接待客人。

  3、幼儿与家长、教师共同参与聚会,进行表演与游戏活动。

  4、幼儿与教师、家长共同对会场进行收拾、。

  延伸活动:聚会后进行"我们开聚会的感受"的`活动,引导幼儿充分表达自已动中做得出色的地方、不足的地方,与家人交流对活动的想法等。

大班社会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体验毕业离园时的惜别之情,记住这一美好而难忘的时刻。

  2、萌生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

  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请每位幼儿邀请自己的父母参加毕业典礼。

  2.给每个幼儿准备一顶“博士帽”、一本通讯录和一本毕业相册(内有一张毕业照)。

  3.幼儿合作完成的毛线画一幅,花环若干。

  4.为幼儿化妆,表演道具若干。

  5.选定一教师(简称“师”,下同)与一位大班幼儿(简称“幼”,下同)担任毕业典礼的主持人。

  活动过程:

  师:亲爱的大班小朋友,

  幼:亲爱的老师、爸爸、妈妈,

  合:你们好!

  幼:此时此刻,我们的心情非常激动,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毕业了。让我们珍惜这一特殊的日子,把美好的时刻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师:99届毕业典礼开始。

  幼:我们非常感激培育我们成长的每一位老师和阿姨,也舍不得离开我们的园长奶奶。小朋友,让我们再次领略园长奶奶那慈祥的笑脸,听听园长奶奶的教诲吧!

  (园长向毕业生致词。)

  师:三年的集体生活不仅使你们在各方面得到发展,更使你们与老师、阿姨建立了纯真的感情。你瞧,毕业班小朋友问园长、老师献花来了,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

  (毕业班幼儿代表向老师们献花。)

  幼:我们就要离开老师、离开幼儿园了,园长奶奶准备向我们每位小朋友赠送毕业相册和通讯录。今后我们一定会经常与幼儿园保持联系的。

  (幼儿上台接受毕业相册。)

  师:多么珍贵的毕业相册,它将伴随着小朋友走进小学、中学、大学,直到永远。

  幼:幼儿园给了我们很多、很多,我们将永远铭记。毕业班的全体小朋友合作制作了一幅毛线画送给幼儿园作为纪念,希望园长、老师也永远记住我们。

  (毕业班幼儿代表向幼儿园赠送纪念品。)

  师:幼儿园是一片沃土,园长、老师和阿姨是辛勤的园丁。如今茁壮成长的小苗苗就要离开这块土地,家长心中也充满了感激和敬意。

  (家长代表向幼儿园赠送纪念品。)

  师:小朋友,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想你们一定也有很多话想对老师说吧?

  幼:对呀!我想邀请全体小朋友为大家朗诵毕业诗,演唱毕业歌。

  (幼儿身穿园服,头戴“博士帽”,一起朗诵毕业诗、演唱毕业歌。)

  师:老师,老师,您真好!当我戴上红领巾,再来向您问个好……

  幼:对呀,当一名小学生,戴上红领巾多么自豪。你看,中班小朋友也希望早日升入大班,早日戴上红领巾呢!

  (中班幼儿代表献词。)

  师:为了毕业典礼,你们准备了许多精彩的节目,是吗?

  幼:对了!你看“柳树姑娘”、“小海草”、“啤酒桶”的表演队伍来了。

  (幼儿穿着有趣、精致的服饰表演小组唱。)

  师:现在,该邀请家长和我们一起游戏了。游戏名称叫《赛龙夺标》。(游戏方法是抽签请出6位小朋友和他们的'家长为一组(共三组), 由一幼儿家长举“龙头”,其余幼儿及家长举“龙身”,跟着“龙头”跨越障碍,以最快到达终点的组为胜。)

  幼:为了我们的毕业典礼,爸爸、妈妈也花了很多心血。你们猜下一个节目是什么?

  师:是家长与我们小朋友共同设计的时装展示活动。这一活动既体现了各位家长对幼教工作的重视,也展示了孩子的聪明才智。下面让我们走进那色彩缤纷的时装世界。

  (“时装表演”按设计特点分成动感组和优雅组,幼儿各随不同性质的音乐表演,本节目把毕业典礼活动推向了高潮。)

  师:相信你们会喜欢小学生活,祝你们在小学里取得更大的进步!

  活动反思:

  这一话题,孩子们比较感兴趣,都愿意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

《【精品】大班社会教案集锦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大班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社会课教案11-05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06-14

大班社会教案03-16

【经典】大班社会教案08-10

大班社会教案05-23

大班社会树教案11-27

(合集)大班社会教案07-26

大班社会教案(精品)07-24

大班社会教案[优秀]07-26

(精华)大班社会教案07-21

【精品】大班社会教案集锦七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社会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品】大班社会教案集锦七篇

大班社会教案 篇1

  名称:两斤有多重

  目标:

  1、初步感知水果的重量大小、多少与水果重量的关系。

  2、能熟练使用弹簧秤。

  准备:

  1、弹簧秤若干(贴有两斤标志)

  2、各种水果

  3、笔、纸、记录板若干

  过程:

  一、引起兴趣

  今天我们来玩称水果的游戏,我们要完成的'任务是称两斤水果,每次只能称一种,你们想买什么水果?大概有多少个?

  二、幼儿假设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自由分组幼儿记录自己的假设内容

  三、幼儿实验

  重点观察幼儿称的物品,以及记录的方式

  四、交流分享

  幼儿相互交流实验的结果

  相互解答问题

  : 重量相同、水果不同、水果数量可能不一样。

  重量相同、水果相同、数量可能不一样

大班社会教案 篇2

  活动设计背景

  在以往认识少数民族只是通过图片向幼儿介绍,幼儿感到很枯燥,学习积极性不高,为此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设计了本堂教学活动,让幼儿看看,认认,讲讲,跳跳中,学习认识蒙古族。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蒙古族的名称,居住地,服饰特点及生活习惯。

  2、知道蒙古人也是中国人,萌发幼儿对少数民族的情感。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蒙古人的生活习惯及服饰特点。

  2、区分蒙古人和汉族人的服饰。

  活动准备

  1、男,女蒙古族服饰各一套,录音机和磁带(友谊舞曲和蒙古族舞曲)

  2、幼儿学会跳(友谊舞)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引起幼儿观察认识蒙古族的兴趣。

  师:今天班级来了两名远方的.小客人,你们猜猜他们是谁?请两位穿有蒙古族服饰的幼儿边听音乐边跳舞来到幼儿面前。

  2、让幼儿猜一猜他们是那个少数民族的小朋友?然后两位小朋友自我介绍:我是蒙古族的小朋友。

  二、基本部分:

  1、认识蒙古族的居住地,知道他们是中国人,是少数民族。

  请两位小朋友介绍自己的居住的。问:蒙古是哪个国家的?蒙古人又是哪个国家的人?为什么?

  教师小结:各民族朋友是一家。

  2、认识蒙古族的服饰特点及生活习惯

  请幼儿分别比较汉族小朋友和蒙古族小朋友的服饰有什么不同,从中了解蒙古族服饰的特点。

  请幼儿跟蒙古族小朋友齐跳《我也骑马巡逻去》,使幼儿知道蒙古族人能歌善舞,会摔跤,骑马,射箭等。

  三、结束部分:

  幼儿听音乐《友谊舞》和两位蒙古族小朋友边唱边表演,表示各族人民是一家,相亲相爱不分离。

  活动延伸

  1、观看电视录像或图片,继续向幼儿介绍蒙古族的生活。

  2、请幼儿绘画各民族小朋友的画像,通过画像进一步区分各族小朋友的服饰不同。

  教学反思

  本堂活动设计,打破了以往只是教师讲幼儿听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起幼儿自己看,认,讲,跳等,让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认识蒙古族,从中了解少数民族是一家。达到本活动的目标。

大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小学生活。了解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内容。

  2.尝试合理安排自己的课间活动,并在与同伴、小学生的互动中大胆表达。

  3.向往小学生活,渴望成为一名小学生。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1.参观小学并与小学生对话.对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活动有所了解。

  2.录像《课间十分钟》,邀请一位小学一年级学生。

  活动过程:

  1.认识小学生,产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1)今天有一位客人要和我们一起活动。你们看,他是幼儿园的小朋友还是小学生?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教师请出小学生,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并通过小学生的书包、红领巾等特征进行判断。)

  (2)请小学生自我介绍,师幼共同欢迎小学生。

  2.迁移参观经验,理解"下课"的意思。

  (1)小学生哥哥在××小学上学。你们还记得去这所小学参观的事情吗?那天.你们在小学里看到了什么?(师幼共同回忆参观小学的情形,鼓励幼儿交流在小学校园内的所见所闻。)

  (2)小学生上课的`时候和我们一样吗?哪儿不一样呢?(先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讲述,再请小学生介绍.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生每天上午要上四节不同的课。每节课都是四十五分钟,每上完一节课就有十分钟的休息时间,这十分钟就是下课时间。学校里会有铃声或音乐提醒大家上课和下课。)

  3.观看录像《课间十分钟》,了解课间十分钟的作用。

  (1)课间十分钟有什么用呢?你看到小学生在下课的十分钟里会做些什么事情?(引导幼儿积极回忆,大胆想象,主动表述。)

  (2)小学生哥哥给我们带来了《课间十分钟》的录像,我们来看看小学生在课间十分钟里都做了些什么,想想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播放录像,师幼共同观看。)

  (3)幼儿自由结伴讨论、交流小学生在课间十分钟做些什么事,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教师鼓励幼儿有疑问时去问问小学生。初步引导幼儿理解课间十分钟是小学生入厕、喝水、换课本和游戏的时间。

  4.实践活动。学习安排课间十分钟。

  (1)如果你是小学生,你会在课间十分钟做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试着安排"课间十分钟".请小学生哥哥当评委。看看谁安排得合理。

  (2)幼儿安排课间十分钟,请小学生哥哥了解幼JL的课间活动内容。

  5.交流、讨论,知道要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

  (1)谁愿意来介绍自己在课间十分钟做了些什么?(请幼儿互相交流,大胆介绍自己课间十分钟做了哪些事。鼓励幼儿主动了解同伴对课间十分钟的安排。)

  (2)我们来听小学生哥哥说说哪些小朋友安排得合理。(小学生说说哪些小朋友安排得合理,让幼儿知道课间首先要解决入厕和喝水的事、学习上的事,如果有时间再和同伴游戏。)

  活动反思:

  《课间十分钟》是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教学内容,内容浅显易懂。我是这样教学的:

  一、以视觉领先、以兴趣入手

  “课间十分钟”这一课,在开始导入的部分,我以歌曲《哦,课间十分钟》导入,以优美的旋律,让学生在视觉中感受体验孩子们在课间活动中的欢快情绪;在看其他同学课间活动时,正符合了学生的兴趣,他们迫不及待的想做自己喜欢的课间活动内容,从学生的表情中,可以真实的感受到他们是多么的喜欢课间十分钟。

  二、精讲精示范,培养学生的专注能力

  在指导学生玩“指鹿为马”的游戏时,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游戏规则是什么?几个人怎样进行?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明白了游戏规则和步骤,还知道了在游戏中的注意事项,同时还养成了专注地做事的习惯。

  三、用多媒体来辅助提高教学效果,

  用多媒体来辅助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乐学的精神状态。在这节课中我用简单的画面帮助学生学习,虽不花哨,但非常实用,目的达到。学生在这过程中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从而加深了记忆。

  总之,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地主体发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表演中让学生自己去做,并适时地加以指导,只要他们能做、想做,使他们乐中学,学中乐。

  小百科:课间,是指两节课之间的间隔时间,是学校为学生安排的休息时间。

大班社会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会简单的收拾整理及清洁工作。

  2、体验自己动手操作为自己和集体做事的快乐。

  3、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学会简单的收拾整理及清洁工作,难点是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图片,手套,小水桶,抹布

  活动过程

  1、情境引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教室干净吗?在这样干净的教室里学习,大家觉得舒服吗?如果每天我们的教室都能保持着干干净净的,那该多舒服啊!给小朋友们看图片并讲解周围环境对我们生活的作用。

  2、观察活动

  引导幼儿观看保育员的清洁卫生活动,了解其工作内容。

  在这个环节,让小朋友们小组一起讨论:

  (1) 是谁每天都给了我们营造着舒适的环境?

  (2) 保育员每天都做了些什么工作?

  (3) 她这样做是为了给谁舒心?

  (4) 我们应该怎么做才不辜负保育员的劳动?

  (5) 老师小结

  3、动手体验

  (1)讲解要求

  教师把小朋友们分成六个小组,讲解活动的安全要求和注意事项。

  (2)幼儿操作体验

  教师发给小朋友们手套,抹布,小水桶,给他们自己动手清洁玩具,整理区域卫生,清洁桌椅,在校园里捡白色垃圾、烟头、树叶、纸屑等,用自己的小手为周围环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3)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一边看着小朋友们动手操作,一边指导着小朋友们做得不够的地方,并进行安全监督。

  4、评价幼儿的活动。互相欣赏对方的劳动成果。

  清洁完成后,老师小结表扬积极的,做得棒的小朋友,让其他小朋友向他们学习,指出做得不够的方面,让他们以后能改正,争取更大的进步。

  5、延伸教育

  与家长联系,共同督导幼儿做好家里,园里清洁,并整理自己用具的工作。让小朋友们深刻理解:劳动是最光荣的。

  教学反思

  有的地方卫生条件比较差,环境越脏人就越容易随便扔垃圾。有的幼儿吃完零食以后,乱扔食品袋的,有的随地吐痰的,有的拧鼻涕乱擦的等等这些毛病都是常见的现象,要保护环境卫生,就应该从娃娃做起,让幼儿从小就形成环保意识。这些都是小朋友们每天要接触的事情,也是他们比较有兴趣的',也能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大家都很开心,乐于接受。在活动中,我先在教室里给小朋友讲解周围环境对我们生活的作用,并利用视频,图片等让小朋友感受周围环境正在遭受严重的破坏,我们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来爱护环境。然后,在老师的组织下,小朋友们手带手套、用抹布抹自己的桌椅,提着水桶到校园里捡白色的垃圾、烟头、树叶、纸屑等,用自己的小手为周围环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小朋友们每个人都能参加到活动中来,并且都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都很感兴趣,都觉得自己能用自己的一双小手为大家做事,创造了一个干净的环境,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劳动是件光荣的事!

  这节课觉得做得不够的地方就是,没能给小朋友们一个一个的说出自己劳动后的心里感想的,给他们发表自己内心的感受,也许他们的记忆会更深,以后就不会那么轻易的乱丢垃圾了。

  幼儿正处于身心迅速生长发育和发展的时期,身心各方面的机能尚不成熟,对外界的适应力比较差,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因此,做好幼儿的卫生保健工作,提高幼儿的健康水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关系到一代人的身体素质。今后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认真做好卫生保健工作,加强对幼儿进行卫生教育监督检查,使幼儿懂得并自觉养成各种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防止和消除不利于幼儿生长发育的各种因素,为幼儿提供适应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大班社会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牛对幼儿来说既熟悉又有些陌生,幼儿带着好奇的心理,想了解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鉴于农村幼儿园这有利条件,我设计了“参观奶牛场”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让幼儿知道牛的种类很多,奶牛是其中之一。

  2、 通过观察了解牛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教育幼儿爱护动物。

  3、让幼儿知道东北塘是养牛最多的地方,被称为“奶牛之乡”。

  活动准备:

  1、带领幼儿参观奶牛场(事先与牛场联系好),汽车。

  2、牛奶若干、奶制品。

  活动过程:

  一、 参观前的谈话“小朋友,现在我们要去参观一个地方,小朋友们排好队伍,听老师的指挥,上汽车的时候要小心,不要推挤,注意交通安全知道吗?

  二、 了解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到了,这是什么地方?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呢?你们看见了什么动物?(奶牛)这些牛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幼儿自由谈论)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牛的外形特征。“你们知道牛喜欢吃什么吗?”引导幼儿观察饲养员喂食。

  三、 引导幼儿看牛产奶(饲养员用吸奶器吸奶)“我们小朋友吃的牛奶从哪里来的呢?”引导幼儿看产奶。

  四、 幼儿排队,回幼儿园的谈话,了解牛与人们的生活关系。“牛对人们有什么作用?”(奶可以吃,奶可以做成奶制品:奶粉、奶糕、奶片、奶茶....牛的肉可以吃,牛的皮可以做皮衣、皮带、皮鞋、皮包等等,他的粪便是最好的肥料) 正因为牛有这么大的用途它的全身都是宝,所以人们要养奶牛,我们东北塘是养牛最多的地方,被成为“奶牛之乡”。

  五、 教育幼儿爱护动物正因为有了这么多的奶牛产奶,使我们人们能吃到新鲜的`牛奶,牛奶营养好,很甜美。那么我们也要让牛生活的更好,给它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为我们人类服务。

  活动反思:

  幼儿带着兴奋又好奇的心理来到奶牛场,通过观察和听饲养员的介绍,使幼儿对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知道牛是人们喂养的动物,它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活中少不了它,并激发了幼儿爱牛的情感。活动过程中,幼儿探索欲强,人人给牛喂草,看牛吃食物的样子、睡觉的样子、有的幼儿还模仿牛的叫声。整个活动幼儿兴奋不已,收获非浅。

大班社会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明确自己在聚会活动中的任务,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

  2、能主动用语言、动作自然大方地与客人进行交往。

  3、体验做幼儿园和班级小主人自主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带领幼儿布置场地:悬挂装饰物、摆放材料。

  2、幼儿给家人送请帖,请帖上有聚会的时间、地点、内容。

  3、与幼儿讨论、确定活动程序。

  4、工作牌若干。

  活动过程:

  1、师幼共同布置场地,进行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教师:今天我们就要召开家园新年聚会了,还有哪些事情需要准备?

  教师与幼儿共同用准备的装饰品布置会场。

  教师:客人来的时候,我们怎样表示欢迎,怎样做小主人?幼儿说说自己。

  2、幼儿分工,欢迎参加聚会的客人。

  教师:客人来的时候,我们需要做哪些事情?

  幼儿对聚会中的工作(如发饮料、发装饰物品、领客人到座位、欢迎客人等)进行分工讨论。幼儿按分工形成自己的小组,佩戴工作牌。

  教师:欢迎客人时可以说哪些欢迎的话?幼儿参与欢迎、接待客人。

  3、幼儿与家长、教师共同参与聚会,进行表演与游戏活动。

  4、幼儿与教师、家长共同对会场进行收拾、。

  延伸活动:聚会后进行"我们开聚会的感受"的`活动,引导幼儿充分表达自已动中做得出色的地方、不足的地方,与家人交流对活动的想法等。

大班社会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体验毕业离园时的惜别之情,记住这一美好而难忘的时刻。

  2、萌生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

  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请每位幼儿邀请自己的父母参加毕业典礼。

  2.给每个幼儿准备一顶“博士帽”、一本通讯录和一本毕业相册(内有一张毕业照)。

  3.幼儿合作完成的毛线画一幅,花环若干。

  4.为幼儿化妆,表演道具若干。

  5.选定一教师(简称“师”,下同)与一位大班幼儿(简称“幼”,下同)担任毕业典礼的主持人。

  活动过程:

  师:亲爱的大班小朋友,

  幼:亲爱的老师、爸爸、妈妈,

  合:你们好!

  幼:此时此刻,我们的心情非常激动,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毕业了。让我们珍惜这一特殊的日子,把美好的时刻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师:99届毕业典礼开始。

  幼:我们非常感激培育我们成长的每一位老师和阿姨,也舍不得离开我们的园长奶奶。小朋友,让我们再次领略园长奶奶那慈祥的笑脸,听听园长奶奶的教诲吧!

  (园长向毕业生致词。)

  师:三年的集体生活不仅使你们在各方面得到发展,更使你们与老师、阿姨建立了纯真的感情。你瞧,毕业班小朋友问园长、老师献花来了,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

  (毕业班幼儿代表向老师们献花。)

  幼:我们就要离开老师、离开幼儿园了,园长奶奶准备向我们每位小朋友赠送毕业相册和通讯录。今后我们一定会经常与幼儿园保持联系的。

  (幼儿上台接受毕业相册。)

  师:多么珍贵的毕业相册,它将伴随着小朋友走进小学、中学、大学,直到永远。

  幼:幼儿园给了我们很多、很多,我们将永远铭记。毕业班的全体小朋友合作制作了一幅毛线画送给幼儿园作为纪念,希望园长、老师也永远记住我们。

  (毕业班幼儿代表向幼儿园赠送纪念品。)

  师:幼儿园是一片沃土,园长、老师和阿姨是辛勤的园丁。如今茁壮成长的小苗苗就要离开这块土地,家长心中也充满了感激和敬意。

  (家长代表向幼儿园赠送纪念品。)

  师:小朋友,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想你们一定也有很多话想对老师说吧?

  幼:对呀!我想邀请全体小朋友为大家朗诵毕业诗,演唱毕业歌。

  (幼儿身穿园服,头戴“博士帽”,一起朗诵毕业诗、演唱毕业歌。)

  师:老师,老师,您真好!当我戴上红领巾,再来向您问个好……

  幼:对呀,当一名小学生,戴上红领巾多么自豪。你看,中班小朋友也希望早日升入大班,早日戴上红领巾呢!

  (中班幼儿代表献词。)

  师:为了毕业典礼,你们准备了许多精彩的节目,是吗?

  幼:对了!你看“柳树姑娘”、“小海草”、“啤酒桶”的表演队伍来了。

  (幼儿穿着有趣、精致的服饰表演小组唱。)

  师:现在,该邀请家长和我们一起游戏了。游戏名称叫《赛龙夺标》。(游戏方法是抽签请出6位小朋友和他们的'家长为一组(共三组), 由一幼儿家长举“龙头”,其余幼儿及家长举“龙身”,跟着“龙头”跨越障碍,以最快到达终点的组为胜。)

  幼:为了我们的毕业典礼,爸爸、妈妈也花了很多心血。你们猜下一个节目是什么?

  师:是家长与我们小朋友共同设计的时装展示活动。这一活动既体现了各位家长对幼教工作的重视,也展示了孩子的聪明才智。下面让我们走进那色彩缤纷的时装世界。

  (“时装表演”按设计特点分成动感组和优雅组,幼儿各随不同性质的音乐表演,本节目把毕业典礼活动推向了高潮。)

  师:相信你们会喜欢小学生活,祝你们在小学里取得更大的进步!

  活动反思:

  这一话题,孩子们比较感兴趣,都愿意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