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大班教案模板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本堂课结合了社会,语言和美术等方面、第一环节是通过一系列提问,来引导幼儿认识建筑工人,从而知道建筑工人的工作内容,提升幼儿的知识体系,此环节是从社会性方面着手;第二环节穿插入散文诗《画房子》,让幼儿学会欣赏散文诗,体验散文诗的美感,陶冶幼儿情操,此环节是从语言方面着手;最后一个延伸活动采用了美术形式,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幼儿将所画作品赠送给他人,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体验与人交往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散文诗《画房子》的内容,学会看图念出散文诗;
2、能够用“XX颜色笔——画的XX——送给XX”的句式完整表述;
3、欣赏不同风格的房子,体验创造作品的无限乐趣。
活动准备:
1、图片“建筑工人”;
2、散文诗《画房子》的内容;
4、各类奇异的房子照片;
5、白纸,蜡笔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图片“建筑工人”进行引题
1、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这么多的客人老师,王老师这里也给你们请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呀?
2、那王老师把他变出来好不好?
3、师:变变变,呀,你们说,他是谁呀?(请个别幼儿回答)
4、师:那我们来听听看,他到底是谁?“小朋友们好,我是建筑工人,我的名字叫贝贝”
5、师:你们要和他怎么说呀?
6、师:贝贝刚刚说自己是什么呀?
7、师:那你们知不知道,建筑工人要做些什么?(造桥,造路,造房子,修水库,造电站,鸟巢,机场)
(二)教师展示图片,讲解示范念散文诗《画房子》
1、师:可是呀,贝贝今天不是来造房子的,那他究竟来做什么呢?
2、师:咦,他来做什么呀?(画房子)
3、师:贝贝拿了五支彩笔,坐在窗前画房子(他拿了哪几种颜色啊)
4、师:他拿了一支红色的笔,画了一间瓦房,你们知道他要送给谁吗?(幼儿自由回答)
5、师:他说,这是送给布娃娃的房子
6、师:绿色的笔,画一个池塘,这回又是送给谁呀?
7、师:他说,这是送给青蛙的房子
8、师:蓝色的笔,画一片天空,你们猜送给谁?
9、师:他说,这是送给星星的房子
10、师:黄色的笔,画一只小竹笼,他说,这是送给小鸡的房子
11、师:紫色的笔,画一个小鸟窝,他说,这是送给小鸟的房子
(每句之后引导幼儿完整表述)
(三)教师完整念散文诗
1、师:现在请小朋友听王老师完整的来念一次,会念的小朋友和王老师一起来念
(四)引导幼儿看图学念散文诗《画房子》
1、师:刚刚小朋友们已经听王老师念了画房子,现在我想请小朋友们也念给王老师听一听,好不好?(请一个小朋友)
2、师:他念的好不好啊?那你们想不想也念给王老师听一下?那你们一起来念好不好?
(五)教师展示一些奇异的房子
1、师:刚刚小朋友们念得都很棒,那王老师请你们看一些很特别的`房子,小眼睛可要看好了,看看它们到底特别在哪里?
2、欣赏奇异的房子,引导幼儿说出特别在哪里
(六)活动延伸:引导幼儿展开想象,画出各类房子
1、师:小朋友们,刚刚贝贝画了好多房子送给他的好朋友们,那你们想不想也画房子送给别人呀?
2、师:你们想画哪样的房子,送给谁?(请个别幼儿回答)
3、师:那现在我请小朋友们把自己心里的房子给画下来,送给你想送的人好不好?
4、幼儿开始作画,教师巡视作画情况
(七)展示幼儿作品
1、师:请小朋友们把画好的房子拿到王老师这边来,把蜡笔整理好,把小手洗干净
2、教师将所有作品贴在黑板上,引导幼儿分析作品
师:我请某某小朋友说说看,你最喜欢哪间房子,为什么?(请个别幼儿回答)
3、师:小朋友画得都很棒,待会儿你们可以把画拿过去送给自己想送的人了
另附:
散文欣赏:画房子
贝贝拿了五支彩笔,坐在窗前画房子
红色的笔,画一间瓦房
他说,这是送给布娃娃的房子
绿色的笔,画一个池塘
他说,这是送给青蛙的房子
蓝色的笔,画一片天空
他说,这是送给星星的房子
黄色的笔,画一只笼子
他说,这是送给小鸡的房子
紫色的笔,画一个蜂巢
他说,这是送给蜜蜂的房子
五个好朋友都有了自己的房子,
他们高兴的对贝贝说:“谢谢你,贝贝!”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按口头应用题列出加法算式并进行计算,巩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2。探索交换加号前后两位数的位置而得数不变的规律(加法交换律)。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数学》。
2。一棵大树的图片,各种小动物教具各七个。
3。布袋一只,内装有各种7以内加减法的算式题(题目要做成各种礼物)。
活动过程:
一、学习7的加法。
1。师:(出示大树图片,教师拿出5只猴子爬到树上)老师这里有一棵大树,有5只调皮的小猴子爬到了树上,那么我们可以用哪个数字卡片来代表小猴子们呢?(请一名幼儿操作)师:是的,我们可以用数字卡片5来表示。
2。师:(再拿出2只猴子爬到树上)又有2只猴子爬到了树上,我们可以用哪个数字卡片来代表它们呢?(请一名幼儿操作)
3。现在树上一共有几只猴子?我们可以怎么来表示?(师幼共同摆出5+2=7的算式。)谁来说一说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请个别幼儿讲一讲)
4。师小结:小朋友讲的真不错,5表示先爬到树上的5只猴子,+2表示后来树上又来了2只猴子,一共有几只猴子的.一共,我们可以用=来表示,7表示树上所有猴子的总数。
二、探索加法交换律。
1。师:谁愿意来试一试,调换加号前后两个数的位置,会变成怎样的一道算术题?算一算,得数是几?(2+5=7)
2。师:(同上形式请全班幼儿练习3+4=7、4+3=7;6+1=7、1+6=7;)咦?你有什么发现吗?(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3。师小结:交换加号前后两位数的位置而得数不变的规律,我们叫做加法交换律。
三、游戏“摸礼物”,进一步巩固7以内的加法。
1。师:小朋友们很能干,小动物们玩得很开心,它们有一袋礼物想送给你们。
2。(出示装礼物的布袋)但是,他们说,摸到“礼物”后必须先回答对写在“礼物”背面的算术题,才能真正得到“礼物”。(请幼儿逐个上来摸“礼物”)
四、操作活动。
使用《小朋友的书数学》第五页“学习7的加法”,幼儿按要求进行练习,进一步巩固7以内的加法运算。
大班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雄壮有力,体验演奏乐器的快乐。
2、能根据舞蹈动作的节奏拍出相应节奏型,讨论乐器演奏的配器方法,并能看指挥协调一致地演奏乐器。
3、在学会舞蹈《大中国》的'基础上,学习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二、活动重难点:
探索配乐方法。保持声音和谐、统一的表演。
三、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熟悉《大中国》,已有舞蹈经验
物质准备:碰铃、圆舞板、铃鼓若干、图谱一张、音乐《大中国》
四、活动过程:
(一)复习舞蹈《大中国》
1、引导幼儿徒手随乐复习舞蹈《大中国》,注意幼儿在舞蹈中动作的节奏性。
(二)出示图谱,鼓励幼儿观察并尝试将舞蹈动作转换为拍打节奏。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观察图谱理解含义。
——你能看懂这张图谱吗?这张图谱上的每种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2、尝试根据图谱提示拍出相应的节奏型。
——你们能试着根据图谱提示拍拍它的节奏吗?
3、分三组用徒手动作再次熟悉音乐。
(三)共同讨论配器方案。
——在挥舞彩带处什么乐器最适合呢?
(四)幼儿随音乐进行打击乐演奏。
1、根据图谱提示,进行分组练习。
2、看老师指挥尝试进行分声部完整练习。
(五)完整地演奏乐曲
1、鼓励幼儿看教师指挥完整演奏乐器。
2、反复交换乐器完整演奏乐器。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知道心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初步了解心脏的位置及其功能,学会保护心脏。
活动材料:
心脏模型、挂图;课件;自制听诊器;音乐碟
活动过程:
一、探索
1、出示医用听诊器提问: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你在哪见过它?谁用过它,是怎么用的?请个别小朋友到前面来示范。
2、出示自制听诊器。老师给你们带来简单的听诊器,今天我们也来学学小医生试一试能听到什么声音好么?
3、要求:你们每两个小朋友一组轮换着当小医生和小病人,互相听一听,听的时候要注意要静静地、仔细地听,然后把听到的声音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们。
4、请幼儿模仿听到的声音,引导幼儿说出咚咚声是心脏跳动的声音。
二、观察了解心脏的形状、位置大小
1、出示模型:引导幼儿观察。我们都听到了心脏跳动的声音,那它到底长什么样子呢?
⑴心脏形状。心脏的形状象什么?请幼儿随意想象回答。小结:心脏其实是由非常厚而结实的肌肉组成的大肉球。
⑵心脏构成。小朋友没的家是不是有很多房间组成呢?心脏也和我们的家一样,它由4个小屋子组成,上面两个叫心房,下面两个叫心室。
⑶心脏大小。小朋友猜一猜它有多大呢?把小手伸出来,握上拳头,你的心脏就是这么大
2、出示挂图:
⑴谁能来找一找哪个是心脏?
⑵请你用小手压一压摸一摸,你摸到心脏这个小肉球了么?为什么?被胸骨和肋骨包围知道心脏的位置在胸腔左部
三、看课件,了解心脏的`作用及其如何保护
1、提问:心脏有什么作用呢?后引导幼儿观看课件
2、提问:如何没有了心脏或者心脏生病我们回怎么样呢?
3、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心脏呢?看课件,寻求答案。
四、探索发现心脏运动前后的奥秘
1、安静状态下,听心脏跳动,模仿心脏跳动节奏。请你把手放在心脏的位置,感觉一下心脏的跳动,数一数他怎样跳的?用弹舌给他大一下节奏。
2、让我们随音乐条起来,但要注意当老师说停的时候你吗上停下来并把手放在心脏的位置比较一下,与刚才有什么不同?听心脏跳动,并模仿心脏跳动节奏,引导幼儿感知运动后心脏跳动加快而有力。
3、随柔和音乐做放松动作。
大班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学习集体舞《顽皮的小绅士》,能用右脚起步,有节奏地随音乐走踢踏步。
2、知道手套在舞蹈动作转换及队形变化、交换同伴时对方位的提示作用,知道儿歌也能帮助记忆舞蹈动作。
3、体验小绅士散步时的愉悦心情,并能表现其神气活现的样子。
二、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顽皮的小绅士》,投影仪。
2、绅士帽1顶,每人右手戴白手套。音乐磁带、录音机。
3、地上画一个大圆圈,帮助幼儿定位在里外圈。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绅士投影图,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小绅士神气的姿态。
教师出示绅士图片,引导幼儿自由表现小绅士抬头挺胸的神气姿态。
师:你们看这是谁?小绅士是怎么走路的?
教师示范,幼儿学习行绅士礼。
师:小绅士是很有礼貌的,看到别人都会行礼打招呼呢!我们也来学一学。
2、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了解ABA三段体音乐结构及绅士走路、跳舞、逗狗等情节。
教师戴帽子扮绅士,念儿歌帮助幼儿熟悉音乐情节。
师:我是顽皮的小绅士,三步倒广场去跳舞,路边的小狗我逗一逗。
3。教师引导幼儿学习踢、踏步。
教师示范踢、踏步并引导幼儿观察舞步。
师:小绅士用哪条腿走路的?
教师带领幼儿坐在椅子上练习舞步。
教师哼唱A段音乐旋律,幼儿练习踢、踏步行进走。
教师引导幼儿站双圈、手拉手,面向圈上顺时针方向听A段音乐做踢、踏步。
师:女孩手拉手站成一个大圈(内圈),男孩找一个女孩,站在她身后(外圈),然后面向圈上。这次我们要到广场上跳舞了,男孩和女孩戴手套的那只手拉起来,不戴手套的手也拉起来,想一想应该怎样啦?(右手拉右手、左手拉左手)
1、教师引导幼儿在手套的提示下,学习舞伴的交换规则。
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找下一位舞伴的方法。
教师站内圈,与外圈上一名男孩子示范交换舞伴的'动作。
教师用语言提示幼儿用戴手套的手练习找舞伴、交换舞伴的动作。
师:外圈的男孩不动,内圈的女孩找下一个朋友,转一圈,行个礼。
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手套的提示作用。
教师哼唱B段音乐,幼儿在手套的提示下,练习交换舞伴。
教师引导幼儿跟随完整的音乐,练习踢、踏步和交换舞伴的动作。
2、教师启发幼儿在音乐尾声处表现逗狗神情及动作。
师:最后是什么声音?小绅士是怎么逗狗的?
3、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完整地表演集体舞《顽皮的小绅士》。
师:我们一起跟随音乐完整地进行表演。
4、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手套的作用。
师:今天跳舞,手套帮了我们什么忙?
5、幼儿再次完整地跳集体舞,验证手套的作用。
师:我们再完整地表演一遍舞蹈,看看手套是不是有那么大的作用。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安全教案大班《安全》教案10-23
大班的教案07-11
大班教案【精选】08-10
大班教案08-08
大班教案(经典)08-17
大班教案[经典]08-18
[精选]大班教案08-25
【经典】大班教案08-30
大班教案【经典】11-26
大班教案07-20